第330章 京師守戰(二)
幾千名後金精銳射手以優良拉力包線的一石以上清弓拋射出的重箭射向不過一裡範圍的城頭的時候,發揮出的密集壓制力量似乎完全不遜色于張家新軍主力在攻城時的能力。甚至因為後金集團所擁有的優秀弓手數量更多,依靠遼東廣闊的資源和長期的積累家底也遠遠比當年入寇到京師城下的蒙古人雄厚的多,並不在意數量不少的箭支以不可揮收的方式消耗出去。尤其後金集團聽說新朝軍隊的軍隊規模遠遠沒有明軍那個水準的時候。
在城頭上幾乎每平米的範圍內一分鐘內就有數支重箭落下,即便身披甲持盾的人在城頭上也極有可能遭到殺傷和壓制。而能夠有效應對這種威脅的精製全身板甲在如今駐守京師城頭的新軍部隊中並不多見。
近一裡範圍內的城頭上的新軍在箭雨下似乎完全被壓制住了,躲避在一些臨時木板下的青壯也因為近百架大小投石機發射出的數百枚石彈而遭受到上百人的傷亡,不得不退入城頭的石堡內。
城頭守軍在預定的攻城地點似乎被完全壓制住的情況下,逼近城牆的三十多部雲梯車及樓車攜帶著七百多名雖然並非家丁一類但還算過的去的戰兵全身披掛的逼近了城頭。一部分人以三眼銃等火器在極近距離上瞄準著垛口,掩護著另一部分負責近戰肉搏的人展開了翻牆進攻。
一千名最為優秀的後金弓手們在進攻隊伍逼近城牆的情況下顯現出比張家新軍中的清式長弓弓手更為優秀的射術,重箭在六十步左右的距離上以幾乎不超過一人範圍的誤差精確的拋射到臨近城垛附近的城牆內為登城的先鋒提供掩護。
幾十部樓車和雲梯車抵達城頭前凸的堡壘的時候,掩蔽在城垛下方和石堡上的火槍手終於在披了兩層甲的情況下冒著傷亡的風險暴露出來。以十數斤重量沉重而粗短專門用於守城的火槍向逼近城牆的敵軍展開了射擊。
自古典時代至16世紀的兩千多年時間裡,在投射兵器與盾甲防具的較量中一般是盾甲防具佔據上風。除了多人用的床弩或者弩炮等“重兵器”,除了少數極具力量天賦的神射手。大部分普通士兵射出去的箭和拋出去的石塊都不能威脅到諸如攻城戰兵這類擁有重防護的對手。
然而威力越來越大的火器越改變了這一點。在歐洲,製造最為精良的鋼制板甲加上厚實的內襯也無法抵禦穆什克特重型火繩槍的射擊。在此時的京師城下,身披雙甲兵站在樓車木板之後的敵軍也難以和城牆比較防禦力。京師各部原由的輕臼銃再經過厚重金屬套筒的加固只後已經足以把四五兩重一寸口徑鐵彈以三千焦爾左右的槍口動能和二百米左右的初速發射出去。銃上的勾架還可以依託工事或牆頭低消巨大的後坐力,能量巨大的硬質鐵彈轟擊之下。樓車和雲梯車上的檔板也不再堅固,彈丸在打穿木板和盾牌的防護後依然有足夠的動量將樓車與雲梯車上的士兵鈍擊殺傷。
不過在這樣近距離可以直接瞄準作戰的範圍內,即便是一些不合格射程近的火器也有其用武之地了。
裝載著不少事先填裝好彈藥的樓車裡的火器手們接連不斷的向開火的垛口和暴露出來的射孔開火。以上百名先鋒傷亡為代價也殺傷了幾十名在城頭上冒著箭雨出堡作戰的新軍戰士們。
城外數量眾多的遼東集團官兵也有用於守城的不少的爆炸物,當挑選出來並用重賞重罰激勵之下的敢戰先鋒們用支架將不少陶制黑火藥炸彈支到城垛內側引爆的情況下終於沒有幾個人敢堅持守在外凸的堡壘之上了。
不斷登上樓車和雲梯車的明軍先鋒在經過數分鐘卻又顯得很漫長的激戰後終於突破了城牆,翻入一片狼藉的城頭外堡牆頭之上。
攻上城頭的明軍先鋒迅速從外凸的堡壘展開沿城牆展開的進攻,冒著城頭堡壘不斷射來的銃彈前進,在近一裡的外城東部上攻入城頭的明軍披甲戰兵越來越多,上城的人已多達數百人的兵力。按照傳統的經驗:這麼多的人上城,應該完全可以在城頭站穩腳根了。
然而就在城外的守軍爆發出攻上城頭的歡呼聲的時候,猛烈的炮聲響了起來。精確的部署在敵攻城地段兩側的各四門共計八門中重火炮以最大限度的裝藥量向人群打出八發炮彈,在第一輪開火中就以散彈和實心彈相結合掃倒了攻上城頭的二百餘人。整個城頭上的敵群正在向外擴展的攻勢為之一頓。沿城牆的火器手中的重臼銃也似乎像是無需填裝彈藥並且打不完似的,狹窄的城頭之上在十數秒種的時間內就打出上百發鐵質重鉛彈成片的將參與攻城的明軍殺傷。城內的重型配投石機及重臼炮似乎也早已集中的部署在了敵人重點攻城的地段,接連不斷打出的巨石和泥彈精確的落入敵群,將退入四五個外堡內的殘餘明軍及城外的塗有防火泥的攻城樓車運梯車砸毀了大部。
這種“城頭炮”並不是第一次運用了。上一次給圍攻青州的明軍就帶來不小的殺傷。不過張海自起家以來同南至廣西狼兵北至宣府大同兵等不少明軍都交手過,而一直對抗建州的遼東各部卻很少于張海等人的隊伍交手過。自然對於張海等新軍迥然不同的城防戰戰術欠缺多少瞭解。
京師被繳獲的購自澳門的“紅夷大炮”一共約十八門,其中能夠有效機動的不過十七門。再加上陳勇等人帶隊駐防京師後利用京城內的銅錢資源及鑄炮工匠新造的二十四門四百斤身管的九斤彈青銅炮,一共不過四十門火炮。
這些火炮如果用於防守青州城那樣城牆不過十幾裡範圍的尋常府城,只要部署在城門各城就能在整個城頭形成完整的炮火封鎖線。而對於內外城周長近八十裡的京師城頭來說卻顯得的有些不夠了。這也是聽聞到張家新軍在內地不少戰事後的孫承宗等人並不以為意的原因。
“真是倒楣!我們選擇的攻城範圍怎麼就能那麼恰巧的在城頭敵軍的兩座炮壘之間呢?”袁崇煥等負責進攻的遼東文武官員不由覺得晦氣,但並沒有多少人喪失拿下京師的信心。
攻上城頭的明軍被密集的炮火轟退之後,遼東軍所擁有的十一門“紅夷大炮”調整了瞄準的方向。針對之前城頭上炮壘大致存在的位置展開了接連不斷的猛烈轟擊。
這時代的“紅夷大炮”威力可能不比拿戰時期的四磅輕炮威力大多少,尤其葡萄牙人賣給明軍的這批。不過即便如此,那些命中城頭的重炮炮彈也能輕而易舉的摧毀和破壞並非實心建築的磚石堡壘和京師的新軍在城頭加築的那一層空心牆。數百發炮彈的轟擊之下,進攻城段兩處各幾十米範圍內的石堡都被轟擊的垮塌下來。
擁有強大兵力的城外遼東與後金聯軍在第一天的進攻中當然不是只針對一處或幾處城頭。在初步試探性的進攻遭受挫折之後就利用兵力和物資上的優勢于城南、城東、城北所有可以借助風勢的方向展開了全面進攻。
面對這種全面進攻的壓力,陳勇的要求很簡單:只有在遭遇到密集重炮炮擊或者存在四部以上攻城車同時進攻的地方,才可以示意相應城牆內側的旗手和信號兵示警。在其他大多數敵軍以雲梯蟻附攻城的地方,小號的“萬人敵”等爆炸火器外加重型短銃向敵人開火。
同時,利用這幾個月來在京師城內搜集起來的材料乃至留在城內的工匠,京師城內的新軍也趕制出兩部牽引式熱氣球用並用此時在全城也並不多見的望遠鏡武裝起來。
城內的多部馬車牽引在高空各處觀察城外敵人的動向。因為無需像張海直屬的航空隊那樣攜帶大量百虎齊奔箭發射箱而只需攜帶一些信號火箭彈,每部熱氣球可以攜帶兩個體重不算很重的成年人,一個負責以望遠鏡觀測敵情,一個負責以信號或者速寫的方式向下面負責指揮的人傳達敵情。
在城四周的敵軍猛烈再各個方向上攻城的情況下為了不錯失戰機或者指揮失誤,陳勇命副指揮王鼎親自攜帶望遠鏡登上熱氣球,在高達五百米的高空中觀望著數裡之外的四周敵軍動向。
集中精銳兵力和攻城器具的後金遼東聯軍在城北,內城東,外城南的三個方向上有展開了煙霧掩護下的突擊,曾經三次以幾百人到數百人的兵力在精確拋射的重箭箭雨掩護下登上了城頭立住了腳根。但都毫無例外的恰好被兩個炮兵連至少八門以上部署到位的中重火炮組成的炮壘在城頭上包擊,在猛烈的銃炮火力和投石機密集的打擊下遭到了失敗。
僅僅第一個白天的全面攻擊,攻城的各防就傷亡損失兩千餘人。雖然在對峙和消耗戰中也殺傷了幾百名城頭的守軍,但是對於並不缺乏人力的京師城內新軍來說這種損失比是完全可以接受甚至是一定程度上佔便宜的。
“真實奇怪了!難道南朝軍隊的主力不在揚州或南京,就隱藏在這京師城中?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火炮和投石機?我們在哪裡進攻,他們城頭上的炮陣就部署到哪裡。好象在這四十裡的京城城頭上處處是陷阱一般?”在第一天的進攻中損失了五六百名精幹的阿敏及莽古爾泰都有些驚疑的抱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