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閑唐 作者:春溪笛曉(已完成)

 
BabOdin 2019-4-29 23:07:0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41 126092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2
第 210 章

  太子回京不是小事, 朝中上下很快都知道了, 李二陛下自也不會沒聽到這個消息。若是李承乾去別的地方, 李二陛下可能沒什麼興趣聽李承乾細說,不過李承乾去的是滕州, 李二陛下就很想知道李元嬰特意邀李承乾過去到底是什麼想法。

  聽人說太子過來了, 李二陛下叫人把李承乾放進來。議事堂除了李二陛下, 還有平時經常留下來商談政務的長孫無忌等人。李二陛下覺得李元嬰肯定要搞事情, 也沒把其他人打發走, 叫他們留下一起聽聽。

  李承乾入內看到這仗勢,自是恭恭敬敬地朝李二陛下見禮, 隨後才和李二陛下說起滕州的所見所聞、和李二陛下提到自己帶回來的一批人才。

  這些都是老一套了, 李二陛下聽著覺得平平無奇,沒怎麼上心。直至李承乾說起去檢閱海師才提起精神認真聽,聽完李承乾說的刺激畫面, 李二陛下得承認自己妒忌了。

  再聽李承乾如數家珍般給他介紹海洋裡的各種物產,並說自己帶回了許多標本和活物準備拿去皇家幼稚園展示,李二陛下點了點頭, 對李承乾的做法表示贊同, 是該給小孩子們開闊一下眼界。

  說起來皇家幼稚園開了這麼久, 他還沒去看過,最近他正好有空,可以過去看看皇孫和黃孫女們。李二陛下允了李承乾的請求,讓他只管把展品送去弘文館給孩子們長長見識。

  李承乾見李二陛下心情瞧著還不錯,便把萬國博覽會的構想給李二陛下講了, 還拿出自己和李元嬰他們擬定的策劃書呈給李二陛下:「兒臣認為這萬國博覽會值得舉辦,既能展示我們大唐的國威,又能讓朝臣和百姓們瞭解各地的物產和文化。」

  和李元嬰混在一起大半個月,李承乾說話也蹦出許多新詞來,不過聽著不難理解,在座的人都聽懂了。

  這個萬國博覽會確實值得辦一辦,但李二陛下不太高興,上回他們去滕州時李元嬰光顧著娶媳婦,壓根沒怎麼招待他們,直接把他們晾在別宮裡不管。這次李承乾過去,李元嬰親自相陪不說,還給李承乾展示這麼多新鮮玩意、搗騰出個龐大的萬國博覽會計畫。

  由此可見,這小子是個小白眼狼,有好東西隻和侄子分享,壓根不記得他這個哥哥。

  李二陛下冷哼一聲,對李承乾說:「計畫是不錯,不過這種大事怎麼能兩邊一起辦?到時候人是去滕州還是來長安?滕州那邊不必辦了,直接在長安辦。」

  李承乾聽出李二陛下生氣了,卻不知道李二陛下在生什麼氣。李二陛下直接把萬國博覽會的舉辦權收到長安這邊,李元嬰知道了一定會跳腳!

  李承乾很講義氣,硬著頭皮替李元嬰爭取:「父皇,這不太好吧?主意是麼叔出的,怎麼能只許長安辦,不許滕州辦?」

  李二陛下道:「他還敢有意見不成?」

  這話談不下去了。

  李承乾沒想到李二陛下會幹這種不要臉的事,見完李二陛下趕緊去給李元嬰寫信,把李二陛下搶舉辦權的事告訴李元嬰。

  萬國博覽會明年才舉辦,時間還算充裕,李承乾覺得還是有機會讓李二陛下改變主意的。在那之前,其他準備工作得趕緊做,畢竟很多地方光是派使者過去就得半年,一來一回的話花個一年都很匆忙,所以使者得先派出去。

  這幾年按照李元嬰的提議,李泰和李恪他們都有輪流出使各國,李承乾也沒落下他們,拉著他們一起坐下商量到時每個人負責組織相應的展區。一來他們可能有熟人,二來他們瞭解過當地的情況,可以判斷那些來參加展會的人是不是在搪塞敷衍大唐。

  李承乾現在心胸十分開闊,要是這些弟弟們願意放他當個自由自在的藩王的話,他甚至願意主動讓出太子之位。當然,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沒誰忍得下一個當了十幾年太子的「前太子」過得瀟灑自在。

  想法不同以後,李承乾對兄弟們的態度自然大不相同。若是說以前他對兄弟們還有點戒心,得警惕他們是不是想爭奪太子之位的話,他現在單純就是把李泰他們當弟弟看,要弄萬國博覽會也大大方方地和他們商量,希望每個人都給這場盛會出一份力。

  李恪和李泰他們也感覺出了這種變化。

  本來李泰是死都不會和李承乾和解的,可聽李承乾一口一句「我們大唐要怎麼樣怎麼樣」,他也覺得要認真對待這個萬國博覽會。要是以後能把它當慣例辦下去,哪怕大唐商賈不出去,他們說不定也能坐在家裡賞遍天下珍寶、嘗遍天下珍饈!

  兄弟們坐在一起吹了一通牛逼,都覺得身心舒暢,對於自己要出人出力也不反感了,紛紛表示自己一定盡心盡力,絕對要好好地把這個萬國博覽會辦大辦好!

  李承乾得到弟弟們的回應,心情十分暢快,叫人送上好酒讓弟弟們敞開喝。

  一頓酒宴吃下來,每個人感覺各異,卻都覺得這樣的太子、這樣的兄長好像很不賴。

  李泰順路去接李小圓球他們放學。

  看到李泰來了,李小圓球一手牽著弟弟一手牽著妹妹,興衝衝地跑向他。他們三兄妹年紀不一樣,學的東西也不一樣,不在一個班,跟著李泰鑽上車後開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和李泰說起自己在弘文館做了什麼,有時還為誰先說而吵起來。

  李泰被他們嘰嘰喳喳吵得腦仁疼,卻也沒好表露出自己的不耐煩。都是自己的孩子,難道還能扔下車去?他只能耐心地聽著,適時地給每個孩子勉勵幾句。

  想想李二陛下讓這幾個小屁孩去弘文館讀書還是有點好處的,至少平時把他們送去弘文館,他和王妃就不用被他們煩著要做這做那了!

  李泰這種心理幾乎是同時發生在李恪他們身上:熊孩子這種東西,在眼前你覺得煩,不在眼前你又惦念著,所以白天把他們送出去讓他們湊一堆玩、晚上接回來逗逗,感覺還挺不錯!

  長安這邊一切都好,負責去發出萬國博覽會邀請的使者們也陸續就位、整裝待發。

  相比起來,滕州那邊就不怎麼安寧了,本來李元嬰和他大侄子談完心心情可好了,每天開開心心地給人分任務、讓他們出使各國邀請人過來參加萬國博覽會,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是繁榮還是落後,只要他們願意來,他們都可以用海船接送對方,讓他們輕輕鬆鬆出發,不必擔心交通問題。

  這種忙碌又歡快的氣氛隻持續到李承乾的急信送來那天。

  李元嬰看到李承乾的信後氣炸了,覺得天底下再沒有比李二陛下更壞的人。主意明明是他想出來的(雖然有系統和武媚她們出謀劃策),李二陛下聽了就要搶走舉辦權,不許他們滕州辦,真是豈有此理!偏偏李二陛下是一國之君,還真可以幹這麼無恥的事。

  李元嬰一整天都氣鼓鼓的,吃飯都不香了,覺得李二陛下簡直欺負人。魏姝從書院回來看李元嬰一臉氣氛,聽人說他連飯都沒怎麼吃,趕緊坐到李元嬰身邊問他怎麼了。

  李元嬰覺得特別生氣特別委屈,立刻跟魏姝要親親要抱抱,哼哼唧唧地在魏姝脖頸間拱了半天才開始痛斥李二陛下的惡行,從小時候被搶玉米到現在被搶萬國博覽會的舉辦權都數了一遍,越發覺得李二陛下有搶人東西的臭毛病。

  李元嬰痛駡:「堂堂一國之君居然這樣,真是太不要臉了!」

  魏姝也覺得李二陛下太過分,跟著李元嬰生起氣來。他們確實只是藩王沒錯,可李二陛下也不能說搶就搶,連個交待都不給。這太傷人心了!

  李元嬰和魏姝一起臭駡了李二陛下一頓,覺得還是不解氣,又跑書房寫信罵李二陛下去。他誇人花樣多,罵人花樣也多,這次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一句都不重樣,全在罵李二陛下不要臉。

  李元嬰氣呼呼地讓人把信送去長安,要快馬加鞭地送,要是李二陛下不給他個交待,他就要跑回長安去和李二陛下要個說法!

  信送出去了,魏姝問李元嬰還要不要讓人去邀請周邊各國。

  李元嬰說道:「都和承乾說好了,肯定是要讓他們去的。」雖然他罵了李二陛下一通,可要是李二陛下鐵了心不讓他在滕州辦,那他也沒辦法抗命。反正不管在長安辦還是在滕州辦,人總是邀請的,臨近展會開始再派人去肯定來不及。

  實在不行,到時他換個名目在滕州辦就是了,雖然名頭可能沒「萬國博覽會」響亮,可肯定也能辦得熱熱鬧鬧!

  李承乾留下的空白文書已經寫上了統一規格的邀請公函,上頭只有各國國名的位置空著,隻填了新羅那幾份已經確定下來的,剩下的都讓使者帶在身上便宜行事,遇上以前不知名、沒有往來過的小國可以把它們的國名填上去發出邀請。

  魏姝見李元嬰沒那麼氣了,拉著李元嬰一起用晚膳。李元嬰罵完了李二陛下,心情卻是好轉了不少,坐下後聞著飯香終於覺得餓了,哼哼著對魏姝說:「下回我再生氣都得好好吃飯,不能餓壞自己。」

  魏姝說道:「你能這麼想就對了。」

  有媳婦兒在身邊安慰,李元嬰第二天又恢復到精神抖擻的狀態,興致勃勃地給使者們安排完工作才去慰問新來的人才們,讓他們在滕州安心幹、好好幹,一起建設美好滕州美好大唐。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無恥皇兄!(指指點點)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3
第 211 章

  李元嬰氣來得快消得也快, 每天精神抖擻地到處蹦躂, 差點忘了自己還寫信罵了李二陛下。

  這時信使已經把信送到長安。

  李二陛下忙完政務才抽空打開信看了起來。李元嬰在信裡列舉了李二陛下過往的搶東西歷史, 表示搶上癮不是好習慣,要李二陛下給個說法。接著他開始變著法兒罵李二陛下不要臉, 居然這麼對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弟弟, 隔著信紙都能看出李元嬰寫信時肯定氣得不輕, 只差直接跑回長安罵人了!

  李二陛下冷哼一聲, 把信晾在一邊沒管, 壓根不理會李元嬰的滿紙怨憤。隔了幾天,他才召最近去巡檢河南道的官員入宮問對, 主要問李元嬰這會兒在做什麼。

  得知李元嬰隔天又活蹦亂跳地忙這忙那, 依然準備以太子的名義派使者去邀請周邊各國帶著好東西來參展,李二陛下才摒退巡檢官員,叫褚遂良過來擬詔書。

  李二陛下準備召李元嬰回京, 讓李元嬰協助太子辦好這萬國博覽會,要是辦得好了,往後可以許他和太子每隔兩年在不同的地方籌備這一展會。

  大唐地大物博, 有些東西並不適合長途運輸, 在不同的地方開展會更能展現大唐各地的美麗富饒。這些主意全是李元嬰出的, 讓他和太子到各地主持這個展會也不算出格。

  這樣一來,也算是讓太子能行走各地,瞭解各地民生民情,不至於遇到什麼事都兩眼一抹黑。

  褚遂良得知李二陛下這個想法,心中暗暗吃驚。若說李二陛下這是想鍛煉太子, 那捎帶上李元嬰算什麼事?沒想到李元嬰明明已經遠離京城,在李二陛下心裡的分量竟不增反減!

  詔書送到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那邊,兩個人都覺得不太妥當,上回李二陛下召回李恪他們就讓朝中人心浮動,現在怎麼又召回李元嬰?李元嬰是太上皇的麼子,母親又只是個寶林,就算把所有皇子和親王都輪完了,皇位也沒可能輪到他頭上。

  長孫無忌喊上房玄齡去找李二陛下討論這道詔書該不該發。

  李二陛下早料到旨意一到中書長孫無忌他們就會找過來,早早叫人把李元嬰到滕州後的作為都整理出來給長孫無忌他們看。

  事實證明,李元嬰到滕州之後城擴建了,人口增加了,路修得平坦寬敞,港口也給他建起來了。更難得的是,李元嬰做這些事的時候並沒有放鬆農事,每年都會親自到田間鼓勵農桑。《齊民要術》那邊推出了一些對河南道而言用處極大的新農具,大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畜力,長期進行的作物選種育種也讓糧食收成各有保障。

  不去看胡搞瞎搞的部分,李元嬰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個能辦大事的人,就是性情比較跳脫,需要磨練磨練。眼看滕州這塊地已經不夠他撲騰了,難道不該把他放到更適合的地方去?

  李二陛下諄諄善誘:「說不定讓他去其他地方看看,他會把其他地方的路也給修了,還不用朝廷掏錢。」

  哪怕長孫無忌不管朝廷的錢袋子,聽到這個說法也有點心動,不用朝廷掏錢就能把各地的路都修起來真的很不錯!而且這事由太子主持、李元嬰協辦,對太子來說是有莫大好處的,太子民望高些,將來繼位也平順些。

  至於房玄齡,那肯定是被李二陛下說動了,畢竟朝廷沒錢最愁的就是他!

  房玄齡當機立斷地改口:「陛下聖明。」

  過了中書這關,詔書又送到門下省那邊去。門下省一直由魏征坐鎮,現在還多了個褚遂良。兩個人看到這份旨意的第一感覺都和長孫無忌他們一樣:李二陛下又想幹什麼?

  涉及自己的孫女婿,魏征眉頭跳了跳,看著上頭已經簽下的三個署名,感覺李二陛下他們是在挖坑給李元嬰跳。而魏征很清楚,就算這是個大坑,李元嬰也會高高興興地往裡跳!

  要知道李元嬰那個人是閒不住的,能讓他到處跑他不知該有多高興。

  魏征和褚遂良又去找李二陛下討論這份旨意。對上魏征,李二陛下沒說那套「讓李元嬰想辦法修路,不花朝廷一分錢」的說辭,怕魏征噴他想掏空麼弟的錢袋。

  李二陛下歎著氣告訴魏征自己不想兩地同時辦展,那太勞民傷財了,對百姓來說沒好處,也不容易把展會辦大辦好。沒想到李元嬰知道之後來信罵得他狗血淋頭,他想想也覺得不給李元嬰辦太不通人情,所以才想出這麼個輪流辦展的主意。

  頭一屆萬國博覽會,李元嬰這個出主意的人總不能缺席吧?所以他才讓李元嬰回來協辦。至於往後讓李元嬰和太子到各地主持萬國博覽會,當然是為了鍛煉他們!

  李二陛下說得情真意切,甚至還有李元嬰洋洋灑灑罵了幾千字的信做作證,連魏征都挑不出問題來。要是李元嬰在這兒,那肯定是搶著答應下來,絕對不會有半點不甘願。

  對李元嬰這種身心都野得不得了的人來說,能到處玩耍對他來說是天底下最有吸引力的事!

  魏征在心裡歎了口氣,沒再多說,回去把自己的名字也署了上去,按著李二陛下的意思讓人把詔書送去滕州。

  李元嬰最近過得挺快活,使者們都出發了,再回來時可能帶回的就是各國使團。到那時他就能坐在府裡玩遍各國好玩的東西、嘗遍各國好吃的美味,想想就開心!

  傳旨內侍來到滕州時,李元嬰還覺得有些莫名。以前李二陛下送詔令送書信過來都不太正式,這次看著很正經,讓李元嬰覺得他無恥的皇兄要坑他!

  李元嬰萬般警惕地接了旨,聽了半天花團錦簇的溢美之詞,才聽出重點來:李二陛下雖然不許他今年在滕州辦萬國博覽會,但以後可以讓他辦。而且,李二陛下召他回京協辦這次萬國博覽會,往後各地要辦時也都讓他和太子去主持!

  李元嬰眼睛都亮了,接過旨意還不太相信,拉著魏姝她們問:「皇兄的意思是我可以到處玩對不對?是不是我想上哪玩都可以?」

  魏姝幾人都點頭。這個旨意讓他們意外極了,畢竟藩王就藩之後可能一輩子都只能待在封地,李二陛下這旨意等於允許李元嬰到處行走!

  這年頭其實很多人不太願意出遠門,一來路況不平坦,二來可能有匪患,可李元嬰不一樣,讓他悶在一個地方對他來說才是種折磨,要不然他也不會按捺不住偷偷跟著李德謇他們出海。

  沒有比允許他到處跑更讓他高興的了。

  李元嬰確實高興壞了,馬上又把李二陛下從「混蛋皇兄」改成「天下第一好皇兄」。

  到晚上李元嬰都還睡不著,拉著魏姝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一起去,書院那邊逐漸也培養出不少得用的人才,武媚都逐漸從書院事務裡抽身,只做重要決斷,魏姝也不必一直圍著書院轉悠。

  魏姝和武媚還是有些不同的,武媚很有野心,基本是衝著刺史的位置在發展。魏姝更偏向於搞學術研究,她從小就愛書法,在書院負責的也是女子學院和字學一塊。

  李元嬰覺得假以時日,魏姝在書法上的成就未必比褚遂良他們差,他興致勃勃地和魏姝暢想未來:「我們到各地尋訪字畫和碑刻壁畫,你學字,我學畫,往後我的畫全由你題字,讓後人知道我們都很厲害!」至於麻煩事煩心事,交給別人去做就好!提到這個李元嬰就有點惋惜,「要是我們早出生個百八十年就好了,很多字畫都沒被毀掉。」

  魏姝點頭。

  就在南北朝和隋末,書畫有過三次浩劫,一次是梁元帝為了不讓自己收藏的書籍字畫落入敵手,一把火把自己的藏品全燒了;另外兩次是隋煬帝和李二陛下在用船運輸字畫珍品時整艘船沉了,許多真跡全沒救回來。

  那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啊!

  李元嬰要帶她去各地尋訪字畫真跡和碑刻壁畫,她當然願意去,這些寶貝將來也不知會不會遭天災**,他們能親眼看一看總是好的。

  魏姝道:「祖父也寫了信過來,說到各地辦這個萬國博覽會怕不會輕鬆,不是每個地方都像滕州這樣交通便利,到時不管水路陸路都得修整,怕是得費不少人力物力。」

  這個任務到時很可能落到李元嬰頭上。

  李元嬰一點都不擔心:「這些可以以後再考慮,先答應了再說!」反正他皇兄不要臉又不是一天兩天,要他出錢出主意也沒關係,他又不差錢,就當是花錢買個出去玩的資格好了。

  李元嬰和魏姝商量了一夜,第二日又召集武媚等人來開小會。滕州是他的封地,也是他的根基,哪怕他要東跑西跑,滕州這邊也不能放鬆!李元嬰把各項事務按照個人意願分給了武媚她們,讓他們堅守大後方,牢牢把控好海港這個能生金蛋的地方。

  都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元嬰放權是真放權,給足了武媚她們便宜行事的許可權,整個滕州連著海港都交給他們負責。

  李元嬰要回京的消息很快在滕州傳開,對此滕州百姓的第一感覺都是不捨。李元嬰來滕州後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生活也變得熱熱鬧鬧的,感覺每天起來都動力十足。如今李元嬰要回長安,而且一時半會沒那麼快回來,他們怎麼捨得?

  連那些時不時被李元嬰宰一刀的豪強富戶,也覺得這個消息來得太突然了。雖然他們總在背後聚在一起對李元嬰大肆批判,但,李元嬰一走,誰給他們找花錢的新由頭?錢抓在手裡沒地方花,其實也挺寂寞的,把錢砸出去的過程多舒爽多痛快,現在李元嬰一走,他們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花式砸錢的新樂趣了!

  一時間,滕州上下都在議論李元嬰要回長安的事,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都不太捨得李元嬰離開。到李元嬰要走這天,百姓們自發地夾道相送,還有不少大膽的小娘子衝上前要給李元嬰送花,把李元嬰的車駕弄得跟迎親那天一樣鮮花錦簇。

  李元嬰沒想到自己竟這麼受人愛戴,感動到不行。他也不坐車裡了,拉著魏姝下了車,喚人牽馬過來,夫妻倆一起上馬朝沿途百姓揮手作別。

  這樣一路走出滕州城外老遠,百姓才漸漸少了。李元嬰和魏姝並肩騎行,欣賞著沿途綠油油的田野,心情好得不得了,整個人也興奮得不得了,直說他皇兄真是英明神武。

  魏姝聽他一路猛誇李二陛下,也跟著笑了。

  這兄弟倆都一個脾氣,時而把對方誇上天,時而又覺得對方壞得不得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今天的皇兄是好皇兄!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3
第 212 章

  李元嬰這邊高高興興回長安, 李二陛下那邊也給他挑了處滕王府。李元嬰已經成婚, 宮裡肯定不能住了, 李二陛下琢磨了一下,圈了李泰的魏王府旁邊那處宅子給李元嬰住。

  李元嬰壓根沒想過這些事, 回京後被人另去滕王府才曉得自己和李泰成了鄰居。回想起自己當初時不時登門騷擾四侄子的日子, 李元嬰還有點小懷念, 準備回頭一定要去找李泰好好回憶往昔。

  安頓下來後, 李元嬰領著魏姝入宮覲見。

  宮裡雖沒皇后, 太妃和貴妃還是有的,魏姝身為天家王妃, 回了長安自然該去見一見。魏姝自小與李元嬰他們往來, 出入宮禁的次數不算少,這些事應對起來頗為從容,與諸太妃隨意地說起滕州那邊的趣事。

  李元嬰送完魏姝, 自己屁顛屁顛去見李二陛下。

  不想李二陛下在接見朝臣,沒空見他,李元嬰哼哼唧唧地坐在側屋裡等著, 吃完一碗茶就坐不住了, 拉著從前認得的內侍打聽李二陛下在見誰。

  一般人打聽禁中之事是大忌, 不過李元嬰隨性慣了,沒那麼多顧忌。可他敢問,別人卻是不敢說的,賠著笑直說不能洩露御前的事。

  李元嬰見內侍滿面為難,也不強人所難, 擺擺手倚在憑幾上打起盹來。

  李承乾忙完手裡的事過來聽李二陛下議事,聽人說李元嬰回來了,正在側屋那邊候著,李承乾馬上改了方向,先去尋李元嬰。

  進屋瞧見李元嬰在那打盹,李承乾過去坐下喊醒李元嬰。李元嬰一路奔波,還真有點累了,睡得挺沉,聽到李承乾在叫喚他才迷迷糊糊地睜開眼。

  見是李承乾過來了,李元嬰和他嘀咕:「唉,都說人走茶涼,以前我還不信的,現在看來果然是這個理,你看我才離開長安沒幾年,皇兄都見不著啦。」

  這話要是給別人聽了一準要彈劾李元嬰心有怨望,李承乾卻無情地道破現實:「以前父皇有正事時也不見麼叔的。」李二陛下是個公私分明的人,就算偏疼哪個兒女也不會為對方耽誤政務,都是空閒時才抽空見一見、教一教。

  李元嬰回想了一下,好像確實是這個理。他一臉認真地點頭贊同:「承乾你說得對,是我錯怪皇兄了。」想到內侍不敢說,李承乾肯定敢說,李元嬰又問起李二陛下到底在見什麼人。

  李承乾道:「今日出使天竺的王玄策正好歸來,父皇應該是在見他。」李二陛下一直有經略西域之心,王玄策此去天竺本是帶著交流的想法去的,不想捲入了天竺動亂之中,還是借了泥婆羅和吐蕃的兵才脫身。這會兒人終於回來了,李二陛下肯定要好好和他瞭解西域如今的情況。

  李元嬰道:「原來是這樣。」他還要與李承乾說說話,就聽在李二陛下身邊伺候的人過來請他和李承乾進議事堂旁聽。

  李元嬰乖乖巧巧地跟著李承乾往裡走,看李二陛下身邊有兩空位,自發地跑過去和李承乾一左一右地坐下。他坐定後抬頭一看,本想誇幾句皇兄越發英武不凡之類的,仔細看了看覺得李二陛下多了點白髮。

  李元嬰拉著李二陛下的手說道:「皇兄,你頭髮看著白了啊。唉,就算國事繁忙,你也莫要太操勞了,多讓承乾和青雀他們幫你分擔。要是頭髮全白了,看起來就不大英俊了,上回我連軸轉忙了幾天,突然發現頭上長了根白髮,可把我嚇死了,還以為我要成少白頭呢!」

  李二陛下睨了李元嬰一眼,李元嬰今年十八,雖說比太子還要小許多歲,可也不是小孩了,一開口還是這麼能叨叨,好話歹話全給他一個人說完了。他板著臉訓斥:「讓你來旁聽,沒讓你說個不停。」

  李元嬰對西域的情況也很感興趣,麻溜地閉了嘴,轉頭看向坐在下首的王玄策。

  王玄策雖是文官出身,身量卻挺高大,相貌也是很不錯的,就是西去天竺曬得有點黑,稍微磨去幾分書卷氣。他兩次出使西域,一次是當副使,一次是當正使,沒想到這次當正使碰上天竺動/亂,中天竺的新國主不樂意和大唐建立邦交,竟派人劫掠大唐使團!

  王玄策氣怒不已,怎麼都不想灰溜溜地夾著尾巴回來,所以才去和泥婆羅、吐蕃那邊借兵回擊中天竺。

  剛才王玄策正與李二陛下詳盡地彙報著這些事,順便說說西域的局勢,講到一半,李二陛下聽人稟報說太子轉道去找李元嬰了,就把太子和李元嬰一道宣進來旁聽。

  接著李元嬰一進來,老實不客氣地一屁股坐到李二陛下近前,張口就是一通「你怎麼樣怎麼樣我怎麼樣怎麼樣」的閒叨,弄得王玄策都忘記自己說到哪了!

  雖然早聽說李二陛下偏疼麼弟,可親眼看到李元嬰這麼沒大沒小沒上沒下地拉著李二陛下的手說話,王玄策還是覺得衝擊挺大。

  等發現李元嬰巴巴地等著自己說西域的事,王玄策才努力回想了一下,接著剛才講到一半的情況往下說。早些年西域有個統一的笈多王朝,後來遊牧為生的嚈噠人入侵天竺,笈多王朝分崩離析,把天竺分為了東西南北中五天竺,天竺各國各有想法、各有爭端,一直動盪不安,周邊諸多小國也一直在夾縫中求生。

  王玄策還探聽到不少更西邊的消息,聽聞西邊有大食國迅速崛起,大食人野心勃勃、兵馬雄壯,一直在對周邊諸國用兵,聲勢浩大,不容小覷。

  這些東西都是李元嬰不曾瞭解過,他乖乖坐在一邊聽得津津有味。本來他以為天竺已經很遠了,聽人說玄奘法師去天竺取經一去就是二十一年,可見路途多遙遠多艱辛,沒想到天竺之外還有更多的國家,而且聽起來也頗為強盛。

  聽王玄策講得繪聲繪色,李元嬰徹底壓不住好奇了,積極提問:「那大食離我們大唐有多遠啊?」

  王玄策也不太確定,只能大致估計一下,說大食離長安可能有四五個吐蕃那麼遠。

  李元嬰在心裡估算了一下,感覺世界真是太大了!他忍不住和李二陛下感慨:「說不準世上真能有一萬個國家。」

  李二陛下沒再訓斥他亂插話,點頭道:「加上已經沒了的那些興許有。」

  李元嬰聽了個盡興,等王玄策退下後他才想起自己剛回來,得好好和李二陛下聯絡聯絡感情。他死皮賴臉賴在宮裡吃了頓飯,把李二陛下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吃完飯還意猶未盡,跟著李二陛下在禁苑裡散步消食。

  李二陛下見李元嬰這麼殷勤,免不了給李元嬰背了兩段信,讓李元嬰回想一下他在信裡是什麼嘴臉。

  李元嬰一聽,大事不妙,馬上說:「我突然想起還有事要忙,先走了,皇兄你慢慢消食,早些歇息!」說完他也不等李二陛下發話,拔腿直接溜了。

  李二陛下懶得和他計較。

  左右伺候李二陛下多年,見李元嬰活潑地跑遠,不由得多嘴了一句:「滕王殿下真是一點都沒變。」

  李二陛下笑駡:「還是和以前一樣無法無天。」李元嬰這小子煩人歸煩人,但不可否認,他一回來感覺立刻熱鬧起來了。

  李元嬰從李二陛下那邊溜走,沒忘記去接魏姝。魏姝和太妃們用了晚膳,聽人說李元嬰終於找來了便和太妃們道別,出宮門和李元嬰會合。

  回去的路上,李元嬰自是又和魏姝感慨了一句李二陛下白髮多了的事。

  不管生在帝王家還是生在百姓家,生老病死都是沒法避免的,想想就有點難過。當然,太正兒八經的想法李元嬰是不會有的,他和魏姝說出自己的感想:「我們要趁著正年輕多出去玩玩!」

  李元嬰活力旺盛,出了宮也閒不下來,一邊讓魏姝下帖子邀兕子她們明兒來滕王府玩,一邊叫人備點小禮物,他要去隔壁看侄子侄孫去。都住兩隔壁了,當然得友好往來!

  魏姝把李二陛下給兕子和衡山挑了駙馬的事和李元嬰說了,兕子和衡山年紀和她相仿,本也該成親了,不過兕子身體不太好,李二陛下準備多留她幾年,衡山也一併留著了。

  李二陛下對兕子最為疼愛,給兕子挑的駙馬是虞世南的孫子虞植,虞植雖不是家中長子,卻聰慧出眾有擔當,出身又清貴,是個挺適合的人選。而衡山則許給了長孫詮,長孫詮乃是長孫皇后的堂侄,這樁婚事既是親上加親,也是李二陛下愛重長孫家的表現。

  一眨眼幾個侄子侄女全要成親了,李元嬰聽了有點悵然,提著好酒去尋李泰喝酒聊天。

  李泰自從聽說李元嬰的府邸被安排在魏王府隔壁,心裡就一直覺得李元嬰不會消停。聽人說李元嬰來了他一點都不意外,黑著臉讓人把李元嬰請進來。

  李元嬰進屋一看李泰的臉色,更懷念了,拉著李泰說了一通,表示自己這個叔叔很想念叔侄相處的美好時光。

  李泰被李元嬰噁心壞了,覺得天底下再沒有比李元嬰更肉麻的人。他叫人去把幾個孩子叫過來,讓李元嬰玩孩子去!

  李元嬰一看到李小圓球兄妹三,馬上兩眼一亮,果然不再拉著李泰訴衷腸,改為讓李小圓球給他介紹弟弟妹妹。有李小圓球帶著,兩個小的也很活潑,小郡主尤其不怕生,看李元嬰長得俊,立刻跟著李小圓球麼麼麼麼地喊,還拉李元嬰玩打仗遊戲,她和李元嬰當將軍,她大哥二哥當小兵。

  李小圓球覺得妹妹偏心眼:「為什麼麼麼一來就能當將軍?」

  小郡主理所當然地說:「麼麼長得好看!」

  老二性格比較穩一點,對此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李小圓球陪妹妹玩夠了,讓人帶弟弟妹妹去歇著,憂心忡忡地拉著李元嬰說小話:「我覺得妹妹以後嫁不出去了,她又喜歡打打殺殺又愛美色,哪家的小郎君受得了!」

  李元嬰見李小圓球這麼個小屁孩還擔心起妹妹的婚事來,不由彈了他腦門一下,說道:「擔心什麼,我們家的女孩兒害怕嫁不出去?再說了,有喜歡溫柔賢淑的,自然也有喜歡你妹妹這樣的,哪用你在這發愁?我覺得挺好的,要是她長大後真想領兵當將軍,你只管讓她來滕州,別處不給她當,我滕州准給她當。」

  李小圓球聽李元嬰這麼說就高興了,送走李元嬰後跑去和李泰說起這事。

  李泰氣得咬牙:好你個李元嬰,禍害完我兒子不說,還想禍害我女兒?

  真把女兒教成跑軍營裡練兵的女將軍,他女兒嫁誰去?!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真是個團結友愛的好麼麼!

  四侄子:你滾,你給我滾遠點!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3
第 213 章

  李元嬰在魏王府玩夠了, 溜達回府和魏姝說起李泰家的三個小豆丁。三個就這麼好玩了, 明天找機會去弘文館那邊看看豈不是更熱鬧!

  李元嬰從小當慣了孩子王, 看到孩子就想帶著玩,給魏姝講完三個小孩的性情又拉著魏姝展望未來:這些小娃娃都得好好教, 教好了以後讓他們帶他們孩子玩。

  說著說著李元嬰竟惆悵起來:「小孩子小時候還依賴父母, 長大一點可能不喜歡跟在父母身邊了, 還是得多給他們找點玩伴才適合。唉, 想到以後我們的孩子會被人騙走就有點捨不得。」

  魏姝有點無言以對。孩子還沒影呢, 他居然開始擔心孩子不黏父母來了!

  魏姝給李元嬰說了個噩耗:「剛才宮裡派人過來說了一聲,說明天是望日, 讓你莫要忘了該上朝的事。」

  朔望日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 這兩天文武百官都得上朝,把這段時間發生的大事小事好好理一遍,有事說事, 沒事旁聽。

  除了朔望日平時都隻開小朝會,李二陛下和房玄齡他們湊一起開開個小會就可以了,不過其他人還是要上衙點卯的, 時辰也差不多, 都是每日日出之時。

  李元嬰現在沒差使在身, 但他是親王,既然人在長安,朔望日的大朝會他還是得去旁聽的。

  李元嬰都沒想起這事呢,一聽自己要去上朝,算了算時辰, 頓時睜圓了眼:「那我豈不是寅時就該起來了?」

  李元嬰平時起得也挺早的,不過肯定不會天沒亮就起床,畢竟滕州的夜生活可是很豐富的,早睡肯定不可能早睡,每晚都玩到很晚才歇下,第二天睡到天色大亮才起床。其實要不是武媚她們強烈反對,李元嬰在滕州時還差點大手一揮把上衙時間改成巳時,認為巳時開始幹活更舒坦。

  沒輪到自己時,李元嬰只覺得聽起來很辛苦,這會兒聽魏姝說李二陛下特意讓人來提醒他去上朝,李元嬰立刻蔫了。他和魏姝商量:「你說我明天能不能生病啊?」

  早起是不可能早起的,他還小呢,得多睡覺才能長身體,堅決不要早起!

  魏姝道:「你要是生病了,聖人肯定會派太醫過來給你問診。」到時可就露陷了。

  李元嬰不甘不願地早早歇下,第二天果然是寅時剛過就被人叫起來。他迷迷糊糊地被人伺候著穿衣洗漱,感覺自己回京是個錯誤,回京哪有在滕州舒坦。李元嬰磨磨蹭蹭半天,由魏姝陪著用了點早膳才騎著馬兒出門。

  外頭天都還黑著,只有天邊一點點亮白。隨著鼓聲響起,各坊的坊門都開啟了,街道上的人才多了起來,專門給上朝官員供給早飯墊墊肚子的小攤販都開始忙碌起來,勤勤懇懇地在圈定地點擺攤叫賣。

  李元嬰出門先遇到李泰,隨後又遇上李治,再走一段路還遇上了李恪。

  都是李家的,住得不遠,自然而然碰一塊了。李元嬰和幾個侄子一起去上朝,左看右看,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忍不住和李泰感慨:「青雀啊,大家都不橫長的,怎麼只有你橫長?明明皇兄和皇嫂都不胖。」

  胖礙著你了嗎?!

  李泰呵呵一笑,不搭李元嬰的腔。

  李治看李元嬰又跑去嫌棄李泰的體態,莫名覺得自己四哥有點可憐。

  他這段時間聽大舅哥提及四哥,言語間並沒有因為他是李家兒孫而有所忌憚,很有些輕視之意。

  雖然大舅哥句句都是為他籌謀,李治卻越發不愛聽了,四哥縱然針對過大哥,可對他們這些弟弟妹妹不算太壞。現在麼叔明著站到了大哥那邊,大哥的太子之位又穩如泰山,李治覺得自己沒必要湊這個熱鬧了。要是他要去爭一爭,說不定將來也會淪為大舅哥口裡的四哥,被人視為不自量力。

  當初肯定也有人鼓動四哥去爭吧?

  現在那些人可還登過四哥的門?

  李治勸李元嬰:「麼叔你就別老擠兌四哥了。」

  李泰看了李治一眼,也沒吭聲。

  宮門近在眼前,眾人都下了馬,讓人把馬兒拉去馬廄好吃好喝伺候著。其他朝臣來得比李元嬰一行人要早,遠遠看到李元嬰幾人一起走來,都覺得挺難得。

  李元嬰剛回京,還沒來得及拜訪親朋好友,看到熟人馬上拋棄侄子們跑上去打招呼,先拉這個聊聊,再拉那個聊聊,話題也挑得非常好,都是誇對方家的子弟到了滕州後的表現,誇完這個又誇那個,可忙了。直至宮中開始鳴鼓,李元嬰才回到侄子那邊按著次序入內。

  朝會開始之後,氣氛就比較沉悶了,李元嬰是頭一回正兒八經地上朝,坐在位置上老實地聽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開始倚在那裡打盹。他又不是少眠的中老年人,一大早被折騰醒著實有些受不了,恨不得馬上回去好好補一覺。

  偏偏大朝會十分漫長,要他認真聽全程著實太為難他了!

  李泰本來還擔心李元嬰又來騷擾他,結果李元嬰這回倒是沒來和他閒叨,可李元嬰坐在那裡睡得賊香,連笏板都掉到腳邊去了。要是仔細聽聽,甚至還能聽到李元嬰在打小呼嚕!

  李泰:「……」

  李泰感受到李二陛下時不時掃過來、且停留得越來越久的目光,良心遭受了半天拷問,最終還是暗中用笏板敲了敲李元嬰,把李元嬰從熟睡中敲醒。

  李元嬰睡得迷迷糊糊,感覺有人在敲自己才睜開眼。他瞅了瞅,發現禮部尚書還在說個不停,不由轉頭看向吵醒自己的罪魁禍首,小聲嘀咕:「不是還沒結束嗎?叫醒我做什麼!」

  李泰氣結,非常後悔自己多管閒事。

  醒都醒了,李元嬰只能打起精神聽文武官員你來我往地討論朝廷大事,那難受勁就別提了,簡直越聽越覺得皇帝實在不是人乾的活。直至朝會快結束,李二陛下才提出給李元嬰授個實職,讓李元嬰去鴻臚寺當差。

  鴻臚寺養著許多精通諸國語言的官員,主要負責對外事務。這不是什麼重要衙門,也挺適合李元嬰發揮,大夥都沒意見,想著說不定給李元嬰找點事做李元嬰會消停點。

  李元嬰本來差點又聽到睡著,乍然聽到李二陛下要給自己授職,猛地一激靈,清醒了。他的第一反應是,授職等於當官了,當官天天不是上朝就是上衙,每天得點卯的那種,可慘可慘。

  李元嬰立刻提出反對意見,強烈要求李二陛下收回成命。

  李二陛下睨著他:「你不想去鴻臚寺,想去哪個衙門?」

  李元嬰把頭搖成撥浪鼓,一臉正色地說:「朝堂之事豈能兒戲,像青雀他們是有本事的,皇兄您可以讓他們多做點事,我就算了,我什麼都不會,實在難當大任!」

  這話李元嬰說得誠誠懇懇,一點都不勉強,要他玩他可以想出百八十種玩法,要他正正經經點卯上衙,那還是殺了他算了!

  諸官看李元嬰這般自謙,態度還極其認真,頓時覺得李元嬰就藩數年頗有長進,再不似當年那麼魯莽頑劣。

  升官授職這事兒都是要謙讓一二的,大夥也沒覺得李元嬰是真不想任職,稱職地當托兒誇讚起李元嬰來,直說這個位置沒有比李元嬰更適合的了。

  花花轎子人抬人,這回他們幫李元嬰搭台,下回自然換李元嬰幫他們搭,這是混官場的基本原則!

  李元嬰有些瞠目結舌。

  他怎麼不知道自己這麼厲害?這些誇他的人,平時也沒見和他有往來啊!

  李二陛下看李元嬰眼都睜圓了,沒再給他拒絕的機會,叫人擬旨讓李元嬰去鴻臚寺幹活。

  到下朝後李元嬰還不死心,跑去找李二陛下表示自己還是個孩子,自己不適合去鴻臚寺。被李二陛下無情駁回後,李元嬰一張臉皺成了苦瓜,感覺未來一片灰暗:「皇兄你一定是故意的,早知道要這樣,我就不回來了。」

  李二陛下被他氣樂了,繃著臉訓斥:「你又想到處玩,又一點正事都不想幹、一點責任都不想擔,世上哪有那麼好的事?」

  頭一回正經來上朝,這小子就能在朝會上睡得那麼香,不答應去鴻臚寺明顯就是想偷懶。就這疲懶的性子,真不知道他在滕州是怎麼做成那麼多事的!

  李二陛下打發李元嬰去鴻臚寺報到,別在這裡妨礙他處理政務。

  李元嬰見李二陛下鐵了心要塞他進鴻臚寺,還讓他馬上走馬上任,頓時覺得人生無亮。他今天本來準備早上邀兕子她們到王府玩,下午去弘文館那邊看侄孫們和侄孫女們,結果現在居然得去鴻臚寺,計畫全泡湯了!

  李元嬰不死心,跑去找李承乾,試圖讓李承乾去幫他說說情,讓李二陛下別給他授職。李承乾雖然覺得李元嬰因為不想早起就拒絕當差很無語,但還是答應幫李元嬰去和李二陛下說一說。

  可惜李承乾才去提了個話頭,就被李二陛下趕走了。

  李承乾只能一臉抱歉地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李元嬰跑去找長孫無忌他們叨叨,試圖把能走的後門都走了,堅決不想讓自己成為辛辛苦苦點卯上衙的一員。他堂堂大唐親王,不是只管吃喝玩樂就好了嗎?憑什麼要他天天早起!

  長孫無忌聽李元嬰說了一通,一臉的無語。他算是明白李二陛下為什麼對李元嬰這麼放心了,這小子別說有野心了,簡直連半點上進心都沒有。

  他還是頭一次聽說有人因為要天天早起而不想入朝為官!

  事實上李元嬰這麼個親王確實用不著上進,他每天只管吃喝玩樂絕對更讓人滿意。可看到這小子竭力推拒,長孫無忌又覺得不能讓他這麼逍遙自在。長孫無忌笑呵呵地說道:「陛下既然已經下旨,殿下還是好好辦差吧。」

  李元嬰氣呼呼地跑走,接下來一連找了幾個人想讓他們幫忙說服李二陛下,結果很一致,不是被拒絕就是被迫接受一番思想教育。

  尤其是孔穎達。

  這小老頭劈頭蓋臉把他罵了小半個時辰,先說他疲懶成性不堪造就毫無擔當,又說他不夠心懷天下不想盡忠盡責為國出力,最後引經據典痛駡李元嬰一通,直說他要是不好好當差幹好這份差使,往後別說自己是他的學生,更別說自己在國子監讀過書!

  李元嬰:「……」

  李元嬰氣鼓鼓地跑走,再也不想理這些人了。

  這世上果然只有大侄子對他好!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你們真是少見多怪,在遙遠的未來像我這樣不想上班的人可多了!(指指點點)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4
第 214 章

  按照親王爵位來算, 李元嬰應該是屬於正一品之列, 可惜爵位這玩意就是說著好聽, 真正管用的也就是在封地那一畝三分地裡面。

  擱在朝堂上,李元嬰基本是沒有話語權的。鴻臚寺最大的官兒是鴻臚寺卿, 一般是從三品或正四品, 清閒又多油水, 許多人熬一輩子都熬不上去。

  鴻臚寺最大的官往往是去養老的, 這次正好老鴻臚寺卿要退休, 李二陛下就把李元嬰塞過去讓他當領頭那個。李元嬰這人不當領頭的不行,他不服管, 也沒人能管住他, 讓他當個領頭人他才幹得起勁。

  李元嬰走了半天後門,沒走成功,只能垂頭喪氣地讓人傳信回去告訴魏姝她丈夫回不去啦, 她丈夫被黑心皇兄塞去鴻臚寺幹活了,接下來要天天受苦受累早出晚歸。這信寫得句句傷心,宛如生離死別, 最後才讓魏姝好好招待兕子她們, 問問她們對駙馬到底滿不滿意。

  李元嬰洋洋灑灑地給魏姝寫完信, 這才不甘不願地去鴻臚寺報到。

  鴻臚寺卿馬上要退休了,人老心閒,每天笑呵呵地來點卯。

  按照大唐律例,一般官員七十歲退休,遇上短命點的基本是活到老幹到老。要是官位高些、受重用些的, 還會被上頭再三挽留,要求他們延遲退休。

  李元嬰看到鬍子花白的鴻臚寺卿後很是佩服,覺得這位老鴻臚寺卿真了不得,當官的年頭怕是比大唐立國年數都要長吧?別看李元嬰平時混帳了點,真遇上了他還是挺尊老愛幼的,上前按著慣例和老鴻臚寺卿交接。

  老鴻臚寺卿耐心地給李元嬰講了講鴻臚寺的情況。

  因為鴻臚寺這邊清閒又有錢,沒上進心的人都愛往這邊擠,沒能耐的紈絝子弟也愛往這邊擠。

  簡單來說,就是這裡面基本個個都是關係戶,個個都不學無術喜愛吃喝玩樂,翹著腿等著領俸祿的人比勤勤懇懇辦事的人多,只有一群專業翻譯在勤勤懇懇地幹活,認真學習各國語言、翻譯各國文獻。

  老鴻臚寺卿的用詞比較委婉,不過大體上就是這個意思沒錯。

  李元嬰沒想到近在李二陛下眼皮底下居然會有這麼個全是蛀蟲的衙門,這些人居然比他還能混吃等死!

  更可恨的是,鴻臚寺有編制的一共一百多人,除了鴻臚寺卿和兩個鴻臚寺丞之外,全都沒資格上朝!這也太過分了,他當了這鴻臚寺卿,得每天按時點卯不說,還要參加朔望朝會,這些傢伙每天遊手好閒,連上朝都不用去。

  老鴻臚寺卿見李元嬰一臉氣憤,還以為李元嬰是氣有人渾水摸魚白領俸祿,不由勸慰李元嬰讓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鴻臚寺也沒什麼事幹,不用管他們的。人生在世,難得糊塗啊!

  唉,滕王殿下到底還是太年輕,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當真是眼裡容不下沙子。

  老鴻臚寺卿給李元嬰簡單講了幾句官場潛規則,見李元嬰還是氣呼呼的,也就不再勸了。不管閒事也是他安然活到致仕年紀的保命秘訣之一,既然勸不了就不勸了,反正他要回家頤養天年去!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元嬰這把火燒得很旺,和老鴻臚寺卿交接完以後他把鴻臚寺上下一百來號人集中起來開大會。

  瞧著一堆聳肩縮背、連列隊都不整齊的鴻臚寺官員,李元嬰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一聲令下,讓所有人去禁軍校場那邊集合。

  眾人一陣莫名,覺得李元嬰莫不是傻了,居然帶他們去校場。他們可是文官,去校場做什麼?

  李元嬰見他們走個路都懶懶散散,很是不滿,找李承乾說要借個人使使,普通禁衛就好,沒別的要求,只要膽子大和嗓門大。李承乾很大方,直接叫人列隊讓李元嬰自己挑。

  李元嬰一眼掃去,瞅見個身量高大、相貌堂堂的東宮禁衛,眼前一亮,跑對方面前問:「你叫什麼名字?」

  對方挺身作答:「小人薛仁貴。」

  李元嬰點頭,對李承乾說:「就這小薛吧。」

  李承乾看了看,也覺得薛仁貴立在禁衛裡很顯眼。薛仁貴到東宮沒多久,年初出了侯君集把控東宮的事,李二陛下發了飆,把東宮禁衛撤換了一大批,薛仁貴就是那時候被選進來的,可見其悍勇。

  不過,薛仁貴都三十出頭了,李元嬰這半大少年還喊人家小薛,果然是李元嬰會幹的事!李承乾大方地說:「一個夠不夠?」

  李元嬰哼道:「一個夠了,綽綽有餘。」他又和李承乾申請用場地和馬匹弓箭,並給李承乾說出他的初步構想:既然他不能閒著,別人也不能閒著,得好好磋磨磋磨這些想白拿俸祿的傢伙!

  鴻臚寺可是負責對外工作的,重要業務是接待各國使臣,就他們現在這精神氣簡直是丟大唐的臉。孔聖人也說君子要習六藝,所以他準備讓薛仁貴好好訓練訓練這些傢伙,先讓他們學會集隊,再讓他們練好弓馬騎射。

  李承乾聽李元嬰說鴻臚寺養了一群蛀蟲,也覺得不能放任,讓李元嬰只管錘煉底下的人,他們有意見的話他會去稟明李二陛下。

  有李承乾兜底,李元嬰更理直氣壯了,帶著薛仁貴返回校場那邊。他讓薛仁貴先罰比他到得更晚的幾個紈絝子弟繞場跑五圈,並讓其他人列好隊站在校場邊上旁觀那幾個傢伙跑圈。

  鴻臚寺上下水深火熱的生活由此開始。

  李元嬰是不會跟著一起受訓的,他抱著個涼水凍過的西瓜、搬了張躺椅坐在樹蔭下看薛仁貴幫他操練下屬,悠閒得不得了。

  鴻臚寺這邊的事很快被人報告給李二陛下,主要是報告李元嬰一邊欣賞別人頂著烈日操練一邊吃瓜的無恥行徑。李二陛下也忙了半天政務了,聽說李元嬰把一干文官趕去校場搞特訓,眉頭跳了跳,領著人往校場走去,看看李元嬰在玩什麼名堂。

  李二陛下剛走到校場外頭,就看到李元嬰在那訓話:「你看看你們,像什麼樣子,隊都站不齊,才訓練一會就累得要跪倒,怎麼代表大唐接待各國使者、怎麼代表大唐出使各國?想想就覺得丟人,繼續!」李元嬰中氣十足地罵完人,又半躺回躺椅上懶洋洋地捧起半個瓜挖著吃。

  李二陛下走進校場。

  李元嬰瞅見李二陛下的身影,立刻擱下瓜站了起來。

  李二陛下問:「你這是在做什麼?」

  李元嬰給李二陛下講了他的用心良苦:要想讓各國感受到大唐的強盛,這些人就是大唐的門面啊,門面不搞好點能行嗎?要不是不能撤換,他早換成長得好看又會來事的人了,可惜他又沒權把人全換掉,所以只能把人拾掇拾掇再用!

  李元嬰給李二陛下舉例王玄策,說瞅瞅眼前這批人哪個能像王玄策那麼會隨機應變?這些人遇上使團遭劫掠別說反擊了,說不準會嚇得尿褲子!所以說,得好好操練操練他們啊!

  李元嬰說了一通自己的想法,又給李二陛下指了自己從東宮借來的薛仁貴,說人家隨便一個禁衛看著都不一樣,腰板挺得多直,相貌拾掇得多俊,一眼看去就很神氣。

  李二陛下只是問了一句,李元嬰就吧啦吧啦說了一堆,聽得李二陛下腦仁疼。他順著李元嬰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鶴立雞群的薛仁貴。

  李二陛下知道鴻臚寺的人都挺清閒,既然李元嬰的說法還算說得通,他也不阻止,由著李元嬰折騰去。畢竟,在薛仁貴的對比之下,鴻臚寺一干官員確實都成了歪瓜裂棗,根本拿不出手!

  李元嬰一向是最擅長得寸進尺的,李二陛下自己送上門來,他當然不會輕易放李二陛下走。李元嬰屁顛屁顛地跑去讓薛仁貴喊眾人集合,讓他們瞅瞅是誰來了。

  小半天操練下來,鴻臚寺諸官早沒了脾氣,看到李二陛下過來更是絕望不已。看李二陛下這態度,絕對不是來解救他們的!

  李二陛下在李元嬰的軟磨硬泡之下給鴻臚寺諸官訓話幾句才離開。

  有李二陛下發話,李元嬰更加得意,翹著小尾巴接著訓,讓他們甭想找人告狀,要不然他告起狀來更方便。誰還不是個紈絝咋地?誰沒家長撐腰啊!他皇兄可是天底下最大的一號人物,誰都別想越過他去。

  眾人臉色灰敗,不得不被自己平時不太看得上眼的武官呼來喝去,累成死狗。

  李元嬰下午就不旁觀下屬們操練了,偷溜去弘文館拜訪蕭德言,眉飛色舞地和蕭德言說起自己拼哥拼贏了的事兒。

  蕭德言見李元嬰還是和小時候一樣歡快,心情也頗為開懷,陪李元嬰吃了一盞茶才讓他去看皇孫們去。李元嬰溜到弘文館本也是為了看看侄孫和侄孫女們,大搖大擺地跑去尋了李象,讓李象領他去幼稚園看看。

  李象看到李元嬰可高興了,拉著李元嬰給他介紹了和他差不多同齡的那撥人。這撥人已經開了蒙,課上的內容比較深奧,玩耍的時間比較少。李元嬰一一給他們送了見面禮,領著一群小屁孩浩浩蕩蕩地去看更小的小崽子去。

  還沒走近,李元嬰就聽到一把熟悉的小嗓兒,正是李小圓球妹妹李幼玉的聲音:「不行,你不能當將軍,要立了軍功才能當將軍!」她說話奶聲奶氣,可邏輯非常清晰,聽著很能唬人,「你想升為將軍,就得聽我指揮,勇敢殺敵,要不然,哼,我讓你當夥兵去,天天燒火做飯!」

  李小圓球捂臉。

  他這妹妹在家就愛玩打仗遊戲,到了幼稚園竟還是沒變。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糟糕,是心動的感覺,想偷女兒

  四侄子:滾!!!!!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4
第 215 章

  李元嬰覺得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太可愛了, 兩眼放光地跑去和小崽子們玩作一團, 時而當將軍時而當戰馬, 一點面子都不要,帶著一群小屁孩打打殺殺, 動靜賊大, 把弘文館學士們都驚動了。

  李象一向是個乖孩子, 忙跑去給氣的臉色發青的學士們解釋:麼麼第一次過來, 太開心啦!麼麼這是喜歡小孩子, 不是故意這麼吵吵鬧鬧噠!他們麼麼一片童稚之心,對侄孫們又有著拳拳疼愛之情, 鬧出的動靜雖然大了點, 但也不是故意的,還請先生們包涵包涵。

  弘文館學士們神色複雜地看著李象,平時他們對李像是很滿意的, 覺得他聰慧又懂事,教育起弟弟妹妹們來也有條有理,怎地遇到李元嬰就能睜著眼說瞎話呢?

  想到李二陛下和李承乾對李元嬰都十分縱容, 學士們雖然嫌棄李元嬰太鬧騰, 卻也在李象解釋之後轉身走了, 眼不看為乾淨!

  當然,也有人不樂意坐視不管的,比如於志寧。他平日裡在東宮當值,雖說李象把皇孫們都弄到弘文館讀書,偶爾多了點吵鬧聲, 但也不至於影響到他看書讀文章。結果這天弘文館裡吵得著實過分,簡直要把東宮屋頂都掀了。

  於志寧過去一看,好啊,本來應該在鴻臚寺當差的李元嬰居然跑到弘文館玩,還樂顛顛地讓皇孫女李幼玉騎到他脖子上抄著小木劍喊打喊殺。

  這像樣嗎?!

  這簡直有辱斯文、有傷國體!不說你是大唐親王,現在你可還是朝廷命官啊,有你這樣的嗎?哪怕是自家孩子,也沒有這樣玩成這樣的!

  於志甯這小老頭兒是噴人一把好手,還曾專門寫過一冊子《諫苑》來罵太子,見此情景自不會閉嘴不提,擼起袖子直接開寫,洋洋灑灑地噴了一通,說李元嬰這種怠忽職守的行徑不容姑息。

  於志寧氣咻咻寫完,麻利地把摺子遞上去給李二陛下。

  這只是個開始而已,第二天一早雖然不用上朝,求見李二陛下的人卻挺多,雪花似的彈劾摺子也齊齊飛往李二陛下案頭,中心意思只有一個:李元嬰這樣幹不行!

  沒辦法,紈絝子弟之所以是紈絝子弟,肯定是有原因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家裡人對他們十分縱容,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昨天鴻臚寺的紈絝子弟們一個個死狗一樣回到家,向家裡人大吐苦水,可把家裡人給心疼壞了。

  於是第二天就有許多人開噴了,自己上陣也好、叫自己門生故吏開腔也罷,反正一心要把李元嬰噴消停,別一上任就搞特殊。

  李二陛下現在很少被人追著罵了,看到這個盛況都懷疑李元嬰是不是真幹了什麼天理不容的事。

  看到那堆讓李元嬰收斂的摺子,李二陛下有點不滿,他覺得李元嬰又不是故意折騰人,李元嬰是有正當理由的,你不想受訓,和鴻臚寺翻譯們一樣拿出看家本事來自己找活幹不是挺好?

  在這件事情上李二陛下是偏向李元嬰的,對於這些朝臣聯合起來參李元嬰的事非常不滿,大筆一揮給了批復:誰不想幹了,可以辭官回家去,鴻臚寺不缺他們幾個人。

  至於於志甯說李元嬰擅離職守、在弘文館吵吵嚷嚷,李二陛下更覺得沒必要抓著不放。李元嬰本來就不是那種天天安坐衙門的性情,這就要噴的話,往後他案頭不必擺別的摺子了,全擺告李元嬰狀的就好。

  好歹於志寧是老臣,李二陛下用詞比較委婉,批復時說李元嬰還小,又離京那麼久,見到侄孫們侄孫女們心裡高興,玩得過分了點,但也不至於上升到有傷國體的程度。

  反正,但凡罵李元嬰的摺子都給李二陛下駁了回去。

  李二陛下也沒真不管,午膳時叫人把李元嬰拎了過去,讓他好好看看有多少人在罵他。這才上任一天就鬧得天怒人怨,以後他怎麼服眾?

  李元嬰道:「我可是皇兄您親自任命的鴻臚寺卿,他們誰敢不聽我的!」

  李二陛下覺得自己給熊弟弟賴上了。不過都不是什麼大事,李二陛下認為是那堆朝臣大題小做,也沒訓斥李元嬰,而是留李元嬰和李承乾一起用膳。

  李元嬰還有點委屈呢,他說既然大家都認為他不適合,不如還是別讓他管鴻臚寺了,最好連上朝都別叫他去。

  簡單來說,就是他想趁機罷工。

  李二陛下無情駁回。

  這下大夥都看出來了,別白費功夫噴李元嬰,噴李元嬰根本沒用。

  瞧瞧吧,李二陛下不僅不聽,還趁機留李元嬰用飯!一頓飯的功夫,足以讓李元嬰把滿朝文武的黑狀挨個告一遍了。

  李元嬰沒告黑狀,回鴻臚寺開了個會,讓他們自己給自己找活幹,要是今天之內沒想出自己接下來要幹嘛的明天就繼續操練,練到想出來為止。說不定多操練一段時間,有的人會發現自己不適合當文官,效仿班超投筆從戎,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

  李元嬰這話一出來,不少人臉都綠了,抓緊李元嬰給的半天時限開始琢磨自己到底能做什麼,儘量把輕鬆好交差的活扒拉到自己碗裡,讓其他人繼續煩惱去!

  一時之間,鴻臚寺諸官陷入了「幹活還是操練」這個殘酷的選擇題裡,每個人都認真地做著艱難抉擇。第三天早上,校場只剩下一批下手慢的迷茫小羔羊慘兮兮地接受苦訓。

  李元嬰對此很滿意。

  他也騰出空來見一見王玄策從西域帶回來的一些天竺人。

  聽王玄策說,這些人裡頭有個叫那邏邇娑婆寐的方士,自稱自己已經兩百歲,能造延年之藥,可以讓人長命百歲。李元嬰還沒見過能活兩百歲的人,感覺很是稀奇,決定親自見見這個老壽星。

  見了那方士之後,李元嬰有點失望,對方長得瘦瘦小小的,沒他孫師看著像高人,也沒他蕭師睿智豁達,怎麼看都沒什麼特別之處,也瞧不出已經兩百歲的樣子。李元嬰說:「你那藥現在有嗎?」

  經翻譯轉述完問題後,方士搖頭,一臉的高深莫測。

  李元嬰有些失望,要是有現成的延年藥,他豈不是可以直接讓系統幫著分析到底有沒有用處。李元嬰又問:「那你能現做嗎?」

  方士說得要一些藥材,張口便說了一串,樣樣都是極為珍貴、極為難得的藥材。

  李元嬰聽了覺得不對:「你們天竺也能找到我們大唐的藥材嗎?你們天竺的延年藥,用我們大唐的藥材真的能做出來嗎?」

  方士說他有辦法分辨藥材能不能用。

  李元嬰又道:「孫師說藥其實無分貴賤,用對了地方都能起到大用處,價格的高低往往只是看它們是不是稀缺、是不是難以獲取而已,和它們的藥用價值無關。怎地你們天竺做藥全挑貴的?不需要什麼做佐引嗎?」

  方士說:「我煉製的是延年藥,不是普通藥。」

  李元嬰很想看看延年藥怎麼個不普通法,當即叫戴亭按著方士的要求去備藥,要方士給他現場煉製一份出來。

  方士認為李元嬰在懷疑他,表示自己不給懷疑自己的人煉藥,要是天可汗不信的話他回天竺去就好。

  李元嬰覺得這人好沒道理,長得又不像兩百歲,藥又拿不出來,還不肯給他展示展示,讓他給煉製一份居然說要回天竺去!

  李元嬰找到王玄策說這方士可能是在說謊,根本不會煉所謂的延年藥,他煉製出來的藥可別輕易獻給李二陛下,他怕他皇兄吃壞身體。

  人是王玄策帶回來的,事情也已經稟報給李二陛下。聽李元嬰說這方士可能是騙子,王玄策認為李元嬰可能誤會了,畢竟這方士在當地頗為有名,大夥都說他確實活了兩百歲。

  李元嬰道:「反正他不給我看到延年藥,我就不信他,你給他說說,讓他先做一份出來給我瞧瞧。」他又拉著王玄策的手分析其中利害,說當年秦始皇派人去求仙問藥,結果錢全賠了,長生藥沒找著,氣得把方士全坑殺了。李元嬰哼哼著說,「要是他敢騙我,我也挖個坑把他埋進去!小王你得想想看啊,這藥要是入了皇兄的口,沒事還好,出了事可就算到你頭上了!」

  王玄策聽李元嬰這麼說,也覺得是這個理。他點頭說:「那殿下把藥材送來,我讓人看著他做一份送到殿下那邊去。」

  李元嬰這才滿意地走了。他去和李二陛下稟報這件事,他也不知道那延年藥到底存不存在,因為系統就能給他能治許多病、延年益壽的小藥丸,要是那方士真能做那樣的藥,哪怕藥材難找些可以讓他多做點出來。

  李元嬰道:「我們不急的,且讓他慢慢做,做出來了我們再給他送藥材。」

  李二陛下聽李元嬰說起那方士的異常之處,也贊同李元嬰的做法。既然手上沒有那樣的藥,那就現做一份來看看,他們有太醫院,還有孫老神醫,總能判斷那方士做出來的藥到底有沒有用處。

  李二陛下道:「按你說的辦就好。」現在李二陛下身體康健,感覺再好好地活個二三十年也不成問題,對所謂的延年藥沒那麼迫切的需求。有他高興,沒有也不遺憾,只管讓那方士試試再說。

  李元嬰得了李二陛下的准話,又跑了。他回鴻臚寺安排完那邏邇娑婆寐的事,翻了翻鴻臚寺的記錄,決定去慈恩寺溜達一圈。

  慈恩寺是李承乾和李治他們為了紀念長孫皇后籌建的,今年才落成,自西域歸來的玄奘現在在慈恩寺當主持,帶著一干梵文翻譯人員一邊把玄奘帶回來的經書翻譯成大唐文字,一邊把《道德經》之類的道家著作翻譯成梵文,好完成兩邊的宗教文化交流。

  李元嬰見過王玄策這個官方使者,聽得都是大局勢上的分析,其他方面的東西卻問不出來,沒法好好滿足他的好奇心。

  早前李承乾說讓玄奘寫本《大唐西域記》給他看,現在也一直沒寫成,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李元嬰決定親自去會會這位玄奘大師,直接聽玄奘說說他去那麼多年都遇到了什麼、天竺那邊的風土人情又和大唐有什麼不同。

  與外邦的文化交流也是鴻臚寺管的,所以李元嬰這次出宮是光明正大翹班出外勤,理直氣壯得很,和給他當副手的鴻臚寺丞說了一聲就屁顛屁顛跑了,騎著馬兒直奔慈恩寺找玄奘聽故事去。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不要上班!堅決不要!

  小王爺:等等,感覺上班好像挺好玩的……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4
第 216 章

  李元嬰以前就曾和高僧們打交道, 還偷偷往自己額頭上點個紅痣假裝與佛有緣, 當時他還覺得自己挺聰明的, 現在想想可能是人家大師們在逗自己玩。

  李元嬰溜達在簇新簇新的慈恩寺裡回憶往昔,不一會便被人引到一處僻靜的禪院內, 走過花木扶疏的過道, 遠遠可以看到一座高塔安安靜靜聳立在那, 看著肅穆又安寧。

  高塔前有一片空地, 李元嬰走近後便發現那邊不怎麼安靜, 一個四十出頭的僧人赤膊上陣,正在帶領弟子們做午課, 一群僧人哼哼哈嘿地耍著拳腳, 鋥亮鋥亮的光頭被日頭曬出了汗珠子,但動作整齊劃一,沒有人敢因為天氣太熱而懈怠。

  李元嬰頗為驚奇, 站在一邊看得津津有味,看得興起時還會跟著比劃比劃。

  引路的小僧給李元嬰介紹說領頭的那位就是玄奘主持。玄奘雖然年紀沒過半百,在寺裡卻頗有威望, 因為他不僅每天親自帶著弟子們做早課晚課, 連鍛煉拳腳他也一天不落地全程指導, 自己做得比弟子還要認真。

  李元嬰仔細看去,只見玄奘大師體格健壯,目光清正,一點都不顯文弱,完全顛覆了李元嬰對大師啊高僧啊之類的印象。他耐心等玄奘帶完午課, 才上前和玄奘說話。

  玄奘得知來的是李元嬰,理好剛穿上的僧袍朝李元嬰行了一禮,邀請李元嬰入內敘話。

  李元嬰跟著玄奘走入佛塔內,只見裡頭清靜幽雅,一瞧就是清靜之地。他坐下拉著玄奘說道:「你們剛才練的那套拳腳看著很帶勁!」

  玄奘沒見過李元嬰,不過聽了不少關於李元嬰的事,也知道李元嬰和不少佛門前輩交好,還曾攛掇不少僧人前往吐蕃突厥等地傳/教。

  自察覺李元嬰到來後,玄奘一直在觀察著李元嬰,發現李元嬰這人澄明通透,瞧著跟個佛前童子似的,怪不得能博得不少佛門前輩好感。

  玄奘給李元嬰解釋:「我二十餘歲出發西行,一路遇到不少兇險,慢慢也摸索出一套應對之法。這套拳腳功夫雖不一定能殺敵制勝,但長久練下來能強身健體,遇到危險時也能更好地應變。」簡單來說,就是這套東西是他在險境摸索出來的保命手段,看著當然帶勁。

  李元嬰一聽選擇說路上兇險,馬上來了興致,讓玄奘趕緊給他說說是怎麼個兇險法。

  玄奘親自給李元嬰煮了碗茶,和李元嬰說起西行之路遇上的各種奇事。

  有剛才那套拳腳打底,李元嬰聽得很有代入感,覺得他大侄子可能是問法不對,才沒有從玄奘口裡挖出這些有趣的事。

  李元嬰聽到一碗茶喝完了,還有些意猶未盡,他拉著玄奘的手感慨:「我聽小王說天竺如今很亂,連大唐的使團都敢劫掠,你在天竺遇到的那些友人也不知現在如何了。」

  玄奘聽李元嬰這般感慨,心裡也有些惆悵。

  是啊,那些友人他一生可能就見那麼幾回,一別之後再也沒機會再見。他前往西域時曾途經高昌,與高昌國主抵足暢談,離別時還約好回來時再秉燭夜談,可惜等他踏上回程時高昌已經成了安西都護府的一部分,高昌國主也已魂歸黃泉。

  玄奘歎息道:「不管境況如何,怕是很難再見到了。」

  李元嬰道:「我聽說當初天竺只有一個笈多王朝,安穩又強盛,這才有了不少名僧出現,你帶回來的這些經書也有許多是在那時候歸納整理的。如今天竺一分為五,動盪不安,著實讓人惋惜。」說到這裡他忍不住問玄奘,「玄奘主持,皇兄當初有意讓你還俗經略西域,你為什麼不答應呢?玄奘主持你在西域輾轉二十年,對那邊的情況十分瞭解,有你在,大唐何愁沒法拿下西域?到那時候大家都不用打仗了,想寫佛經寫佛經,想制糖制糖,可自由了!」

  玄奘道:「貧僧出家人,不適合做這樣的事。」他從來沒有見過李元嬰這麼厚顏無恥的人,明明是要去帶兵去把人家吞了,還說成是要去解救受苦受難的天竺百姓。偏偏李元嬰目光澄明,說得十分理直氣壯,弄得玄奘都懷疑是不是自己認知有誤,其實李元嬰說的真是一件大好事!

  李元嬰見說不動玄奘,頗有些失望。他見玄奘有意要給他講幾段佛經,忙不迭地直搖頭:「不用了不用了。」說完他麻溜地和玄奘道別,撒丫子跑了。

  玄奘不愛聽他的「敦親睦鄰」「救萬民於水火」理論,他也不愛聽佛理!

  玄奘看著李元嬰來去如風的背影,笑了起來。

  這位滕王殿下和他想像中不太一樣,相處下來卻又覺得滕王殿下理當是這樣的人。只有這麼一個鮮活明亮的小王爺,才能讓那麼多能人心甘情願齊聚在他身邊。

  李元嬰遊說玄奘失敗,也不氣餒,接下來時而跟進一下鴻臚寺的工作,時而定時定點跑去慈恩寺和玄奘學那套據說關鍵時刻能保命的拳腳功夫。

  他不僅自己學,還要挑幾個小僧人當體育老師,讓他們去弘文館給侄孫們演示一下適合小孩子學習的簡化版本,讓侄孫們把身體素質練上去。

  其他人倒還好,平時也有堅持鍛煉,學起來都不吃力。唯有李小圓球有點困難,主要是他體型像爹,雖然圓得不難看,但還是有點遠,讓他紮紮馬步都能蹲得滿身汗的那種。

  李元嬰不時跑弘文館客串一下編外教練,見李小圓球那麼辛苦,頓時心疼了,歎著氣說:「要不我們不練了吧。」他現在算是明白四侄子為什麼一直胖乎乎的了,這體質瘦不下來啊。李元嬰偏心眼地誇起李小圓球來,「我覺得你圓一點好看,瞧著有福相,可愛得很。」

  李小圓球不答應,別人能堅持的他也要堅持,堅決不肯落後。回到家,他還叫小將軍李幼玉好好監督他,他一定要變得和別人一樣!

  李幼玉還小,不太明白她大哥的執著,坐在一邊奇怪地問:「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啊?」

  李小圓球被問住了,梗著脖子回道:「和別人不一樣就是不好。」

  李幼玉說:「可麼麼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她哼了一聲,一臉的小驕傲,「我就要和別人不一樣,我要當最不一樣的那個。」

  李小圓球覺得妹妹年紀小,根本說不通,索性不和她說了,由著她驕傲去。

  ……

  與此同時,滕州那邊收到一封漂洋過海而來的信。新羅女王這兩年纏綿病榻,已經在一個月前撒手人寰,金勝曼將在今年八月正式繼位為新一任女王。

  金勝曼寫信給城陽公主和武媚說了這事。武媚又第一時間寫信和李元嬰商量:她想和城陽一起隨使團前往新羅觀禮。

  新羅是大唐附國,國主更替是需要大唐下詔冊封表示承認新君的,到時肯定會有使團前去送國書。武媚每日接收著和海港有關的消息,對出海也有幾分嚮往,更別提金勝曼曾和她們一起同窗讀書。

  城陽和杜荷商量過後,也想一起去。有海師在,她們遇到危險的可能性很小。雖然知道可能很難爭取到,她還是想試一試,就像當初嘗試著踏入科舉考場一樣。要是那時候沒有邁出那一步,她過的日子可能和現在很不一樣。

  她想去看一看。

  李元嬰過了幾天才知道武媚和城陽給他找了個大難題。想到李二陛下和魏征他們的黑臉,他都想等使團名單擬出來之後悄悄往後面加兩個名字了事!

  光明正大出海去新羅玩這種事他都不敢想,城陽和武媚居然敢提。城陽可是大唐公主,要是在海上出了事誰能負責?

  李元嬰和魏姝抱怨了半天,中心意思是「早知道曼曼會在這時候繼位,我就先不回來了,我也想再出海玩」。

  魏姝也好奇海上風光,可她跟著李元嬰看過杜荷他們捕鯊,對海上的兇險也極為瞭解。她說道:「這件事很難辦成吧?」哪怕李元嬰現在管著鴻臚寺,有權利往上提隨行人選,卻也不可能偷偷把自己或者城陽她們加進去。

  就算他敢加,李二陛下他們也不會批!

  李元嬰道:「有杜荷他們在,不會有危險的,我去磨磨皇兄看能不能成。」

  魏姝替他理好衣襟,讓他小心些別惹惱了李二陛下。即便李二陛下對李元嬰寬縱得很,魏姝還是不可能把李二陛下當成普通人家的兄長來看待,著實有些擔心什麼話都敢說的李元嬰哪天撩撥得李二陛下翻臉了!

  李元嬰讓魏姝放心,他有分寸的。

  很有分寸的李元嬰屁顛屁顛入了宮,等早朝散朝後馬上去尋李二陛下說出使新羅的人選。他覺得走陸路太繞,不如從海港那邊走,用不了幾天就能到,又快又穩。

  李二陛下點頭,表示可以,由鴻臚寺和禮部商量著辦。

  李元嬰這才問出重點:「我們和曼曼有同窗之誼,我是不能去的,我能不能從滕州那邊派幾個人過去觀禮啊?」

  李二陛下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也允了。

  結果名單遞到禮部,禮部那邊驚了。李元嬰說他已經問過李二陛下的意思,李二陛下居然答應讓城陽公主和駙馬杜荷出使新羅?古往今來哪有公主出使的道理,簡直胡來!

  禮部尚書捋起袖子去找李二陛下開噴,噴得李二陛下一頭霧水,細問之後才曉得李元嬰居然拿著雞毛當令箭,直接把城陽和武媚塞進使團名單裡!

  李二陛下含怒讓人去把李元嬰拎過來。

  李元嬰沒想到這麼快東窗事發。一瞧見李二陛下黑漆漆的臉色和一旁氣勢洶洶的禮部尚書,李元嬰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奇怪地問:「皇兄你叫我來做什麼?我現在可忙了!」

  李二陛下把名單摔他面前,問他哪來的膽子把這份名單送到禮部去。

  李元嬰道:「我問過皇兄的,皇兄你明明說可以!」他說出自己的看法,「城陽去新羅有什麼不可以的,文成還去吐蕃和親呢,吐蕃那麼遠,當初也沒見有人反對。何況城陽這次只是去觀禮,又不是一去不回!」

  禮部尚書道:「自古以來就沒有派女子出使的道理。」

  李元嬰道:「自古以來沒有,我們現在就不可以有了嗎?如今很多東西都是古時沒有,後來才慢慢有的,大家都覺得好。一開始人還風餐露宿吃生肉呢,您往後別讓人做飯了,撕下肉直接吃!」李元嬰挺直小腰杆,賣力地遊說李二陛下,「新羅那麼小一國家,還能把王女送來我們大唐學習,向大唐靠攏。如今人家的王女都繼位為王了,我們大唐的公主卻能作為使者出使都不行,我覺得不好。皇兄您可是古往今來最英明神武的天可汗,什麼自古以來沒有的東西,我們大唐都該有!」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等我先拍個馬屁!

  禮部尚書:無恥之徒!!!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4
第 217 章

  李元嬰拍起馬屁來角度一向精准, 輕輕鬆鬆幾句話就撓到李二陛下癢處。

  城陽進士都考得中, 難道還不能當個使者去觀禮?自古以來沒這樣的事, 大唐怎麼就不能有?如今海師練得還不錯,真遇到什麼事杜荷他們一定也能保城陽平安, 讓城陽去新羅觀禮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禮部尚書見李二陛下表情鬆動, 心知不妙, 在心裡大罵李元嬰這個無恥的馬屁精。

  李家兩兄弟都不要臉, 禮部尚書決定先撤退, 去找長孫無忌說起這事。長孫無忌一聽,這是要讓他外甥女出海, 那還得了?李元嬰才消停沒幾天, 竟又鬧出這樣的事來,著實讓人頭疼至極。

  長孫無忌找上房玄齡和魏征連袂求見李二陛下,他們的意見很一致:此事萬萬不可啊!

  李二陛下惱了, 李元嬰給他畫了河南道去新羅的地圖,表示這段路賊近,暗礁少, 賊平穩, 且鮫鯊和大魚都不怎麼愛來, 杜荷他們平時就愛在這上頭溜達來溜達去,時不時對著高麗那邊來一次演習,嚇得本來在海上亂來的海寇和走私商販都縮起來了。所以,從這裡去新羅很安全,很快速, 肯定不會有危險!

  李二陛下也知道這種事沒有「肯定不會」之說,但也認可了李元嬰說的風險很小,有海師護衛定能保城陽平安。

  李二陛下都答應李元嬰了,現在長孫無忌他們都來反對,讓他覺得很沒面子。李二陛下開始耍無賴:城陽是我自己的女兒,我愛讓她去,你們管不著。什麼於禮不合,什麼海上危險,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李二陛下耍起無賴來是很氣人的,魏征就被氣得不輕,憋著氣回了家。這天李元嬰跑去慈恩寺玩耍完,路過魏征家附近,想著挺久沒見這老魏了,很是想念,叫人去切了幾斤鹿肉得兒得兒地騎著馬兒去魏家拜訪。

  結果魏征要把他掃地出門。

  李元嬰納悶了,自己最近好像挺乖的,沒得罪老魏啊。他死皮賴臉擠進門,親自把鹿肉拿去給裴氏料理,自己跑魏征身邊獻殷勤,問魏征為啥生氣。

  魏征拿他沒轍,只能罵他慫恿李二陛下讓城陽出使新羅。

  李元嬰道:「城陽和曼曼是同窗啊,同窗繼位這種大喜事,城陽去看看怎麼了?三侄子和四侄子他們也去過吐蕃高麗出使,城陽怎麼就不能去了?難道您也覺得女孩子不該出去行走、女孩子不該開闊眼界、女孩子代表大唐出使有損大唐顏面?」李元嬰覺得太奇怪了,「大家都是有爹有娘的,一樣出生、一樣長大,為什麼男孩子能做,女孩子就不能做啊?就因為女孩子胯/下少長了一塊肉嗎?」

  魏征被李元嬰這番話說得氣血翻湧。有他這麼說話的嗎?什麼叫胯/下少長一塊肉,簡直粗俗不堪!

  魏征罵道:「你才回長安幾天就鬧騰出這麼多事來?!」

  李元嬰有些委屈了:「我沒回長安也是這樣的。」他在滕州還鬧騰得更自在呢。要不是皇兄說明年搞完萬國博覽會許他到處玩耍,他才不要回來。

  魏征拿李元嬰沒辦法,也想不出可以怎麼說服李元嬰。

  不得不說,李元嬰的話聽起來也有一定道理,李二陛下這個當耶耶的都捨得讓女兒去,他們攔什麼?

  大唐公主親自去觀禮,說不定能讓金勝曼的國主之位坐得更穩。李二陛下一直沒放棄對高麗用兵,朝廷也對新羅多有扶持,若是金勝曼能迅速站穩腳跟,對大唐來說也是一樁大好事。

  大唐能有敢於走出國門、以公主之尊為使者出使各國的公主,後世提起時說不定還會誇一誇大唐的開放和強盛。若非對自己的國力有足夠的自信,誰敢讓一介弱質女子當使者遠行?

  雖然李元嬰說男孩女孩沒區別,實際上還是有差的,至少體力上就有差距,女子的身體一般很難承受奔波之苦。

  沒想到從小到大看起來最省心的城陽公主,居然會是第一個邁出這一步的人。

  魏征歎了口氣,無奈地和李元嬰一起吃了頓肥美可口的燉鹿脯。裴氏最擅整治鹿肉,這燉鹿脯醬汁香濃、肉質嫩美,好吃不費牙,讓人吃了還想吃!

  第二天,魏征就倒戈了,不僅支持讓城陽出使,還進一步提出應該直接讓城陽當正使,並有條有理地陳述了這一舉措對經略遼東的重要戰略意義。

  李元嬰這個始作俑者被拎來旁聽,聽得都呆住了,他只是想讓城陽去玩玩而已,沒想到魏征居然能琢磨出這麼多東西來。

  薑果然是老的辣啊,他還得好好學習!

  李元嬰臭不要臉地湊在李二陛下身邊給魏征鼓掌叫好:「說得對,就是這樣,皇兄您聽聽,就是這個理啊!」

  李二陛下也相當滿意。

  對,是這樣的,他不僅是在向新羅諸國展示大唐國力,還是在經略遼東。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覺得魏征這事幹得不地道:知道李元嬰是你孫女婿,你也不用倒戈得這麼快吧?你好歹也是錚錚諫臣,怎麼也跟著不要臉起來了?!

  由於反對陣營出了個叛徒,叛徒還口才一流、言辭毒辣,城陽和武媚出使新羅的事就此定了下來,只等使團帶著國書前往滕州和她們會合就能出發。

  李元嬰回去和魏姝好生誇了魏征一通,說這個老魏很棒很厲害,他要多和老魏學習。今天城陽能去,明天就輪到他們去了,簡直好極了!

  相比李元嬰的歡快,長孫無忌心情就不那麼美妙了,回去後叫來兒子兒媳,讓兒媳長樂公主給城陽寫寫信,勸勸這個嫡親的妹妹,別讓城陽跟著李元嬰亂來。

  長樂公主這才知道城陽要去新羅。她十二三歲出嫁,嫁入舅舅家,大家都待她很好,日子過得平順又幸福。雖然身體有些弱,但這幾年大有好轉,太醫說再調養調養應該很快會有孩子。

  身為大唐公主,能有這樣體貼懂疼人的夫婿、有這樣平順安寧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長樂公主一直都挺滿足。

  她沒想到她們之間最沉靜少言的城陽不僅跟著李元嬰去國子監念書、不僅靠自己的能力考了個女進士,現在還要代表大唐出使新羅。

  長樂公主忽然想起好些年前李元嬰來府裡看她,老氣橫秋地勸她多出去走走,說女子也能過精彩又有趣的日子。那時她只覺得李元嬰年紀小、想法天真,女子的一生能做好相夫教子已是不錯,還能怎麼精彩有趣法?

  長樂公主回到住處拿起筆給城陽寫信,她從小學的是溫良賢淑那一套,也很擅長規勸人。

  可沾了墨汁之後,長樂公主卻久久沒有下筆。

  她曾在賞花宴上聽女眷們聊起滕州的女子學院,許多人都認為那邊的女子居然和男子一樣去書院讀書,實在不像樣。

  貧家女子也就算了,連不少官家女兒也為了逢迎李元嬰被送了過去。女孩子怎麼能和男孩子一樣?男人女人生來就是不同的,女孩子不好好在家待嫁,學學怎麼持家怎麼相夫教子,天天往外跑算什麼事?要全是好人家的女兒也就算了,就當是去結交點人,關鍵是裡頭還有不少是泥腿子出身的,和她們一起同進同出准會遭人笑話!

  長樂公主擱下筆在案前靜靜坐了許久,再次拿起筆給城陽寫了封信。

  沒過幾日,城陽和武媚就接到了長安來的旨意。魏征叛變之後,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放棄掙扎了,閉著眼簽了詔書,讓城陽為正使、武媚為副使,由著他們胡來,出了事他們絕對不管!

  城陽和武媚接了旨都有些不敢置信。

  她們寫信給李元嬰時其實都不抱多少希望,哪怕成了也只是想混在使團裡去觀禮,沒想到李元嬰直接把她們弄成領頭的了。

  等看完李元嬰死皮賴臉托傳旨內侍一起帶過來的信,她們才知道魏征在其中出了一份力。

  武媚笑道:「看來我們還是沾了姝妹妹的光。」

  李元嬰想不通魏征為什麼會突然倒戈,武媚卻轉眼間就想通其中關節:魏征是個倔老頭沒錯,但他對魏姝這個孫女同樣格外疼愛,破例這種事有一就有二,破著破著也就習慣了。

  這次魏征給她們爭取這次出使,其實也是在給魏姝爭取,在給未來更多女孩子爭取。

  不管沾誰的光,反正這事算是定了下來。

  城陽捧著詔書高興地笑了起來,輕快地提起裙擺去找杜荷說起這事。杜荷經過這幾年鍛煉成熟了許多,他年少時就是個紈絝,沒那麼多古板的想法,見城陽難得笑得那麼開懷,自然也跟著開心,拍著胸脯表示她什麼都不用煩惱,一路上有他們護衛在側,絕對不會有危險。

  狄仁傑對此卻有點不滿,不甘不願地和武媚抱怨:「你們倒是可以高高興興出去玩,事情可全壓在我頭上了。」他也想出海看看啊!

  武媚看著他,露出淺淺的笑容:「對你來說又不是什麼難事,有你坐鎮滕州不會有問題的。」

  狄仁傑耳朵紅了紅,強作鎮定地說:「當然不會有問題。」說完他茶不吃了,話不說了,找了個由頭跑了。

  武媚看著狄仁傑落荒而逃的背影,忍不住笑得更開心。

  這樣的日子,以前誰會想得到呢?

  又過了兩天,長樂公主的信送到了城陽手上。城陽平時也會和長樂公主通信,尤其是郵局落成之後,她們姐妹之間更是會定時寫信說說近來發生的事。

  不過,她們上一次通信在上個月前,一個月都還沒過去,這信倒是來得有點突然了。

  長樂公主養在長孫皇后身邊的日子是最久的,為人也最像長孫皇后,平時對她們這些妹妹多有規勸。

  長安城內的消息肯定傳得很快,城陽知道長樂公主可能是知道了她要出使新羅的事才突然寫信過來,心裡已經做好挨駡的準備。她展開信一看,卻怔住了。

  長樂公主並沒有勸她不要去,只在信裡叮嚀了許多話:此去新羅你要好好準備,海上風大浪大,哪怕沒有遇到危險,受了寒也夠讓人吃苦頭的了。所以要是你想走出船艙去看看,一定要挑天氣好的時候。衣服要穿夠,千萬不能受凍。我這一生生在長安長在長安,怕是沒有機會去別的地方看看,難得你能出去,且好好看看海上是什麼風光,新羅又是什麼風光。你那些關於滕州的信就寫得很好,我每次都會看好幾遍,仿佛自己也親眼看到了一樣。

  城陽看著看著,不知怎地竟簌簌地落下淚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真的只是想讓大家都出去玩!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5
第 218 章

  城陽和武媚她們要出使新羅, 李元嬰卻得悶在長安, 李元嬰心情不是很美妙。

  鴻臚寺的下屬基本被他整服帖了, 李元嬰又攛掇李承乾給鴻臚寺招點人,明年萬國博覽會開完了, 還得把各國使者送回去的。

  咱是禮儀之邦, 怎麼可以不好好把客人送回家?要是這些人回家路上或者回到家後遇到什麼麻煩事, 咱送行使團也可以幫一把, 好讓他們過兩年還能高高興興來參加展會。

  李承乾覺得這話沒毛病, 過去有使者來長安,大唐也是先贈禮, 然後由鴻臚寺派人回去, 這次請的國家多,來的使者肯定也多,鴻臚寺人不能少啊。

  叔侄倆湊一起一合計, 覺得招個四五萬人勉勉強強差不多夠了,要是來了一百個國家,四五萬人分下去也就四五百人護送一隊, 人多嗎?不多啊!要不是覺得要太多人不好, 他覺得滿打滿算也得二三十萬人才夠!

  聽李元嬰這麼一分析, 李承乾也覺得不多,和李元嬰一起拿著兩個人討論出來的結果去找李二陛下商量。

  李二陛下聽李元嬰獅子開大口,一張口就要五萬人,差點想叫人把李元嬰扔出去。他知道守衛長安的禁軍攏共只有多少人嗎?

  李二陛下看看李元嬰,又看看李承乾, 決定叫長孫無忌他們過來痛駡這兩個混帳小子。他是懶得罵了,氣生多了容易傷肝。

  李元嬰還以為李二陛下是叫人過來討論的呢,結果很快被一群小老頭兒噴得無力招教。他還是頭一次見識到長孫無忌他們一起開火的戰鬥力,看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很習以為常的樣子,心中十分欽佩。

  眼看事情成不了了,李元嬰不甘不願地退讓:「五萬不行,兩三萬也可以啊,人再少,我們的萬國博覽會就沒氣勢了。」他迎著炮火繼續遊說,「大不了,就當是從別處借來的好了,等他們鍛煉出來了再歸位,個個都是一個能頂十個的人才。我們滕州就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都走過很遠的路,見識過各地的風土人情,不管是處理公務還是待人接物都可厲害了。先把人分撥到鴻臚寺怎麼就不行了,又不是讓這些人一直歸鴻臚寺管。」

  雙方經過一番激烈爭論,最終李元嬰很不高興地帶著只能借調一萬人的結果走了。

  長孫無忌被李元嬰鬧得有點疲憊,留下和李二陛下說起太子對李元嬰過分信重了些,連張口要五萬人的事都敢幹!李元嬰這橫貨,獅子開大口不說,不給他他還敢生氣!

  李二陛下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由著長孫無忌說得口乾舌燥才說:「人都給他了,且看看他怎麼做吧。」他正當壯年,大權穩穩地抓在手裡,李元嬰真要傻到想攛掇太子拿這一萬人做點什麼,那和找死也沒區別了,他不覺得李元嬰會這麼傻。

  長孫無忌見李二陛下這麼說,不再多勸。他能感覺出李二陛下的態度在變,卻摸不清到底是怎麼變法,只能靜觀其變了。

  長孫無忌懷著種種思慮下衙回家,一進家門,就聽人說李元嬰過來了,正和駙馬長孫衝說話。長樂公主成親後沒有另立公主府,而是住到了長孫府,侍奉公婆頗為用心,一直是長安女子的楷模。

  長孫無忌知道李元嬰過來了,心裡咯噔一跳,感覺不太妙。他兒子他是知道的,沒什麼本領,憑著駙馬身份混了個宗正少卿,平時雖沒幹什麼混帳事,卻很愛呼朋喚友去喝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抬回來,他都擔心哪天會聽到兒子淹死在酒罈子裡的消息。

  長孫無忌總覺得兩個人沒孩子可能和兒子嗜酒有關,要不成親這麼多年,長樂身體再弱也該有了。李元嬰突然跑來找他兒子是想做什麼?

  長孫無忌尋過去一看,只見李元嬰正殷殷地拉著自己兒子的手說:「我覺得啊,當宗正少卿沒前途,你還是來我們鴻臚寺吧。我今天琢磨了半天,這件事只有你來做最適合!」

  長孫無忌聽到這裡,心裡直冒火。宗正少卿再沒前途,那也是管著皇族、外戚事務,正兒八經的從四品官,去鴻臚寺的話鴻臚寺卿已經被李元嬰占了,剩下的只有鴻臚寺丞,那是六品官!身為駙馬還越混越回去,說出去還不被人笑死?

  可恨的是也不知李元嬰和他兒子說了什麼,他兒子竟還一臉心動。

  長孫無忌聽不下去了,邁步走進去,笑呵呵地打斷他們的談話:「不知殿下是要衝兒去做什麼?」

  李元嬰睜圓了眼,開始跑題:「唉,阿衝都這麼大個人了,你還叫他衝兒,聽著怪怪的。您還是把阿衝當小孩啊,阿衝不小了,您應該讓他去做他喜歡的事,不要事事管著他拘著他,該放手讓他去試試。」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真的很想把李元嬰趕出去。

  人家爹一看就要管兒子,杵在一邊不肯走,李元嬰只能從遊說長孫衝改為遊說長孫無忌。萬國博覽會肯定得展示點大唐的寶貝,比如大唐美酒什麼的,他一琢磨,覺得這事長孫衝最適合。

  要論愛喝酒,長安城裡長孫衝稱了第二,一準沒人敢稱第一。雖說太過嗜酒不是什麼好事,可他愛都愛了,不如讓他盡情發揮一下。

  李元嬰道:「到時我們的展會場地是從長安一直往洛陽方向延伸,這條道上水路陸路都很辯解,到時運輸貨物非常方便。現在陸陸續續有人把各國的參與意願送回來了,我們正在分配場地,使團一到馬上協助他們把展館建起來。」

  在李元嬰的計畫裡,萬國博覽會的展館都是慷慨大方的權貴和富戶們自願幫忙搭建的。他們出資把展館建起來了,將來可以擁有優先於對應國家洽談相關貨物的貿易權,也可以優先在展會結束後花錢拍下這些頗具異域風情的展館。

  既然有異國展館,自然也有大唐展館,比如李元嬰來找長孫衝商量的就是「酒文化」展館,圍繞酒這個主題搭建一個類似「酒街」的展館,把所有和酒有關的東西都融合進去,什麼飲酒歷史、什麼酒詩酒賦、什麼佐酒歌舞全給展示出來。

  長孫衝拜讀完李元嬰整理出來的初步規劃,立刻心馳神往,感覺這對他來說簡直是神仙地方。他迫不及待地和李元嬰交流了半天,給李元嬰大談還有哪裡可以改進,這才有了李元嬰開口挖人的那一幕。

  長孫無忌只知道李元嬰拍著胸脯保證不用朝廷出錢,不知道李元嬰還要搞這麼多名堂。李元嬰和李二陛下一脈相承,什麼事都是往大裡搞,有多氣派搞多氣派,這種「不管怎麼樣我就是要搞大事」的氣勢很能唬人,難怪他兒子會被李元嬰忽悠得心向神往。

  長孫無忌面上掛著笑,說道:「留在宗正寺阿衝也能負責這一塊,鴻臚寺人已經夠多了,何必再讓阿衝過去?」

  李元嬰聽長孫無忌這麼說,頓時想起自己要五萬人被長孫無忌他們砍成一萬的事。

  李元嬰唉聲歎氣:「我與阿衝越聊越投契,很想他也到鴻臚寺來,這樣我們沒事的時候都可以聊聊。既然您都這麼說了,那就讓阿衝辛苦一下,兩邊的事都擔著吧!」李元嬰再一次拉住長孫衝的手殷殷囑託,「那『酒』這一塊可就交給你了,要是這個展館辦得好了,往後各國都會對我們大唐的好酒念念不忘,饞壞他們,讓他們來了一次還想來,價錢再高都想買!」

  長孫衝確實是從小到大都被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那類人,從來沒能在任何事情上自己拿主意過,李元嬰那句「讓他試試」確實說得他很是心動。

  長孫衝一下子充滿激情和鬥志:「沒問題,包在我身上!」

  李元嬰見長孫無忌一臉便秘的表情,不再多留,起身說是要去接他王妃順便和長樂說說話。長孫衝現在看李元嬰哪看哪順眼,覺得李元嬰是他知己,熱絡地引著李元嬰去見長樂。

  魏姝和長樂聊得挺融洽,魏姝書法好,長樂在書畫一道上也頗有造詣,兩個人光是聊書畫就不會覺得無趣。魏姝還有幸欣賞到長樂珍藏的長孫皇后真跡,很遺憾沒能親眼見一見。

  長樂見到李元嬰也很高興,和李元嬰誇魏姝的書法好,還李元嬰他的字練得怎麼樣。

  李元嬰哼哼兩聲:「我的字雖然沒有姝妹妹好,但也是非常不錯的!」他想了想,越過大侄子,再越過三侄子,再越過四侄子,最後才舉例,「反正肯定比雉奴好!」

  兩邊坐下聊了聊,李元嬰便和魏姝回府去了。長樂問長孫衝:「麼叔找你有什麼事?」

  長孫衝把酒文化展館的事給長樂說了,提起酒,他頓時眉飛色舞,全沒有平日裡要去當差的苦哈哈模樣。話都說完了,長孫衝終於想起長樂平時不喜歡他喝酒,對他多有規勸。他訕訕地說:「我得把這展館安排好,絕對不會多喝的。」

  長樂剛才一直沒打斷興致勃勃的長孫衝,聽長孫衝這麼說才開口:「我相信你。」她由著長孫衝握住自己的手,臉上帶著淺淺的笑,「等展館建好了,你帶我去看看可好?」

  長孫衝聽長樂這麼說,心頭驀然一片火熱,立刻說:「好,我一定帶你去,到時我們頭一個過去。」

  另一邊,李元嬰已經和魏姝一起回了滕王府。

  魏姝問起李元嬰和長孫衝談得怎麼樣,李元嬰自然說自己馬到功成,由他出馬沒有幹不成的事,就是忍不住嘀咕長孫無忌幾句:「他簡直把我當賊防著了,我不就覺得阿衝在宗正寺幹得不太得勁,想讓阿衝換個地方試試嗎?我現在覺得鴻臚寺好玩!」

  魏姝覺得把李元嬰當賊防著的人絕對不止長孫無忌一個。

  李元嬰對此一點自覺都沒有,吃過飯他就和魏姝說:「我們過去看看小幼玉她們吧!」自從有了小女將軍李幼玉,李小圓球在他們麼麼心目中的位置就開始往後挪了,過去都是說去看李小圓球的,現在改成看小幼玉!

  魏姝看李元嬰一臉興致勃勃,忍著沒提醒他李泰每次都想把他們扔出門的事,和李元嬰一起去魏王府做客。

  閻氏見了魏姝自然高興,熱絡地拉著魏姝去說話。

  李泰見了李元嬰就沒那麼好脾氣了,臉比鍋底還黑。李元嬰本不是來找李泰的,見李泰這臉色又來了興致。眼看李小圓球他們還沒過來,他不客氣地坐下問起李泰文史館籌畫得怎麼樣了,志願者們幹活積極不積極,一副「我很積極我很認真我很關心籌辦進展」的敬業模樣。

  李泰被李元嬰這態度給唬住了,再想把李元嬰掃地出門也忍了下來,耐著性子挑揀了一些重要事宜和李元嬰說了起來。結果他才講到一半,李小圓球就帶著弟弟妹妹跑了過來,興衝衝地衝著李元嬰麼麼麼麼地喊。

  李元嬰雖然把能讀的書都讀完了,但基本都是當故事來讀的,對於文史這方面卻依然不怎麼精擅,李泰深入一講他就有點懵逼。他覺得讀書人講究真多,怎麼會有這麼多彎彎繞繞啊,這樣不行那也不行,都把他給繞暈了!

  於是一看到幾個可愛的小娃娃過來了,李元嬰立刻忘了自己剛才問了李泰什麼問題,一把抱起侄孫女、帶著兩個侄孫跑外面玩去了。

  李泰:「……」

  真是豈有此理!

  下次他一定讓人把李元嬰擋在外面,不許李元嬰再踏入魏王府半步!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四侄子認真的樣子好像挺可愛,不過還是孩子更可愛

  四侄子:我累了,不想再當反派了,生無可戀.jpg
  
BabOdin 發表於 2019-6-3 17:35
第 219 章

  九月伊始, 李二陛下要去翠微宮秋獵, 順便歇幾天。李元嬰早不耐煩天天點卯上衙了, 興衝衝地要求跟著去。去了翠微宮,李元嬰就帶著熊孩子們到處野, 玩耍了兩天, 才受邀去鄠縣溜達。

  李元嬰邀上虞植和長孫詮兩個准駙馬、舊同窗一塊去鄠縣玩, 雖說他對李二陛下的眼光不是很信任, 但見著人後仔細觀察了一番, 覺得還是挺滿意。

  故地重遊,李元嬰拉著熊孩子們一起同遊渼陂湖, 還收下百姓們送來的萇楚和葡萄。

  李元嬰嫌棄萇楚直接吃沒甚滋味, 叫人照著櫻桃酪的做法搗鼓了一番,和熊孩子們分著吃,快活得不得了。倒是兩對未婚小夫妻乍然相見, 都有些放不開,基本沒怎麼說上話。

  李元嬰回行宮時還暗暗和魏姝嘀咕:「這倆瞧著都太守禮了,感覺沒什麼情趣, 往後兕子她們的日子怕是會有些無趣。」

  魏姝道:「要是他們現在就敢有情趣, 聖人怕是要悔婚了。」

  李二陛下悔婚也不是一次兩次, 以前他還給薛延陀許過公主,後來覺得薛延陀那邊不是個好的,直接翻臉不認了。這還沒成親,哪個駙馬敢和公主私下傳情?

  當然,盧照鄰除外, 盧照鄰那是有李元嬰這個遲鈍的傢伙寬縱的。

  李元嬰想想覺得有點道理。他記得當初虞植和長孫詮是圖書館的第一批志願者,應該不是兩個木頭疙瘩。

  李元嬰放心了,屁顛屁顛帶著一群熊孩子回行宮玩兒。

  第二天要去秋獵,李元嬰本來想躲懶,結果李二陛下點名要他一起參加,還說如果他墊底的話就叫人往圖書館貼館報那個位置貼一貼這次秋獵的排行,讓所有人都看看滕王疲懶成什麼樣子。

  李元嬰這人是很好面子的,聽李二陛下這麼說立刻叫人幫他把箭準備好,明天他要爭個頭名,不能叫李二陛下把他看輕了去!

  到了晚上,李元嬰有點睡不著,摟著魏姝說悄悄話:「我感覺皇兄有點不一樣了。」

  雖然說不出有哪裡不一樣,但李元嬰確實感覺有點不一樣了。他隱隱覺得李二陛下好像在試探他、在試探承乾,但是具體在試探什麼,他卻弄不清楚。

  反正,不管怎麼樣他都不會肖想那個位置就是了,要他天天聽那麼多朝廷大事、天天關心全天人能不能吃得飽能不能穿得暖,沒門!

  魏姝沒怎麼直接接觸李二陛下,不過她的想法也和李元嬰一樣,只要他們沒動心思、沒真做什麼,肯定不會惹禍上身。她寬慰了李元嬰幾句,兩個人窩在一起進入夢鄉。

  第二天一早,李元嬰早早起來穿好獵裝,興衝衝跑去問李二陛下什麼時候出發,他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啦。

  李元嬰身邊還跟著一串小蘿蔔頭,有李承乾家的、李恪家的,也有李泰和李治家的,自從他回了長安,李象就退位讓賢,把孩子王的位置還給他了。

  小蘿蔔頭們都很期待地看著李元嬰,都等著李元嬰一展英姿,拿個頭名給他們看!

  李二陛下從孫兒孫女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話裡知曉李元嬰誇下海口,瞅了李元嬰的小身板一眼,覺得不太相信他有那份能耐。

  李元嬰感覺自己被鄙視了,哼了一聲,逕自帶著一群小蘿蔔頭熱身去。雖說小蘿蔔頭們都還小,進不得獵場,但做做熱身運動還是可以的。

  魏征等人年事已高,當然不會跟著去打獵,隻跟著瞧個熱鬧,遠遠看到皇家幼稚園那一群熊孩子跟著李元嬰在那扭扭屁股扭扭脖子,都覺得李二陛下把李元嬰叫回來怕是會帶歪一大串宗室子弟。

  瞧瞧魏王李泰家的女兒吧,那麼小一個,本該是乖巧可愛的年紀,可她這會兒居然也穿著一身縮小版獵裝,奶聲奶氣地跟著李元嬰糾正熊孩子的動作,對他們稀稀拉拉的佇列很是不滿,覺得他們丟了她的臉!

  李幼玉可不管別人怎麼看她,她被李元嬰委以重任成為了熊孩子們的體育委員,到了獵場這邊自然十分盡職盡責。

  李元嬰這廝看熱鬧不嫌事大,還給李幼玉做了根小鞭子,甩起來聲音特別響但打人不怎麼疼的那種,讓李幼玉拿著咻咻咻地甩著玩。

  李元嬰這邊領著熊孩子玩,李泰也抽空看了眼他兒子女兒。一看之下,李泰差點沒吐血,他的女兒啊,萌萌的、老可愛老可愛的女兒啊,居然比高陽還早耍上鞭子,擺出一臉奶凶奶凶的表情在教育她的哥哥和堂兄堂姐們!

  李泰覺得自己的心臟有點受不了。

  好在李二陛下很快宣佈秋獵開始,讓李元嬰趕緊歸隊。

  李象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在後頭給李元嬰搖旗呐喊,預祝李元嬰旗開得勝。

  李元嬰鬥志昂揚地上了馬,接著他就,騎著馬兒緊跟在李二陛下身邊,一步都不挪開。李二陛下奇道:「你跟著我做什麼?」

  李元嬰理所當然地說:「大家都把獵物往皇兄您這邊趕,我當然要跟著皇兄您走才能爭頭名!」

  狩獵這事並不是真的往野外瞎跑,逮著什麼獵什麼,獵場周圍都被禁軍圍著的,有專人負責把飛禽走獸往獵場裡頭驅趕。為了讓李二陛下獵個盡興,自然有人把大批獵物往李二陛下這邊驅趕。

  李二陛下聽了李元嬰這句大實話,一時竟無言以對。他抄起箭往前一射,咻地射中一隻公鹿。李元嬰瞠目結舌:「我都沒看見,皇兄您怎麼發現的?」

  李二陛下冷哼:「你以為跟著我你有機會得頭名?」

  李元嬰一臉懊惱:「早知道皇兄您箭術這麼好,我就跟著承乾去!」不過他一點都不氣餒,還是緊緊跟在李二陛下身邊撿漏,李二陛下射中三五隻總能漏一只給他。

  李二陛下漸漸也習慣有個跟屁蟲緊跟在自己身邊。

  由於李元嬰時不時在那驚歎他的箭術,還憋著勁要和他搶獵物,李二陛下當真找到了幾分年少時的意氣風發,一路和李元嬰較著勁,最後竟獵到了好幾頭駱駝才能背回去的獵物。

  李元嬰不太高興,覺得自己失策了。尤其是回去時看到李承乾獵得並沒有李二陛下多,他更是後悔不已,一個勁和李二陛下說下次絕對不和他一道走,下次他要跟承乾走!

  李二陛下覺得天底下再沒有比李元嬰更不要臉的傢伙。

  等見到李象他們,李元嬰又刷新了李二陛下對無恥的認知,李元嬰和李象他們說,雖然他沒拿到第一,但是他哥拿到了,他哥是天下第一厲害的哥哥,別家哥哥誰都比不上。

  李元嬰還悉心教育李象他們,要是自己沒什麼能耐,就看看周圍有沒有特別牛逼的人,好好給他們加油鼓勁,將來就可以輕輕鬆鬆吃喝玩樂了!

  李二陛下聽了李元嬰這番言論,讓李元嬰立刻閉嘴,不許再胡說八道。他還指著孫子們能有點出息,可不能讓李元嬰給他們灌輸這種混吃等死的思想。

  李二陛下這次秋獵成果頗豐,叫人把獵物都分到每個大臣和宮妃那邊,心情非常不錯。雖然李元嬰這弟弟糟心了點煩人了點,但不可否認地,自從李元嬰回長安,感覺整個長安都熱鬧了不少,至少他飯都能多吃一碗。

  這個時候城陽和武媚等人正帶著使團東歸。

  這次她們出使新羅果然引起巨大轟動,她們抵達新羅都城那天萬人空巷,不少新羅百姓都爭相出門來看看大唐公主的風姿。

  看到城陽和武媚,新羅百姓心中原本有些遙遠的大唐忽然變得清晰起來:能養育出這般美麗的公主、這般出色的女官,大唐肯定繁榮又強大,比他們想像中的天國還要美麗富饒。

  金勝曼繼位那日,高麗和百濟也派了人過來道賀,他們看到大唐讓公主親至,給新羅的封賜又格外豐厚,心裡都十分警惕。這是大唐要大力扶持新羅的前兆嗎?

  不管別人如何揣度,三個闊別已久的少女在這天夜裡秉燭暢談,各自說著這些年遇到的事。雖然隻相隔一灣海峽,但這幾年她們遇到的變化都太多太多了,也許說個一整晚都說不完。

  金勝曼留了城陽和武媚幾日,終歸還是到了分別的時刻。

  金勝曼親自送城陽她們出王城。

  她們身份都不一般,往後要見面並不容易,必須把每一次相會都當做最後一次相見來對待。

  大唐使團回到滕州時,滕州各試點縣都傳來好消息:占婆稻種試種結果很喜人。

  都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同一種作物生長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一樣的口感和收成。對於占婆稻種的試種,滕州這邊是非常謹慎的,李元嬰回長安之前已經下過令讓人把滕州各處糧倉填得滿滿的,以防試種失敗。

  現在試種結果出來了,占婆稻種在滕州一帶種下後雖然栽種週期比在占婆那邊要長些,相對於本地稻種來說卻還是縮短了。

  最重要的是,占婆稻種產量高,還耐乾旱!

  以前長不出稻穀來的地方,現在能種了;以前兩三畝地才有的產量,一畝地就能種出來了!

  要是當地有足夠的糞源,配合《齊民要術》上推廣的一些堆肥方法之後產量甚至可以翻個四五番!

  比如李元嬰的莊子上就用象糞肥田,產量逼近原來的六倍。

  雖然這些年有玉米補缺,各地糧食還算充足,餓死人的情況少了,可誰不想糧食越來越多?糧食多了,能養活的人就越多!

  狄仁傑欣喜不已,整理整理各縣報上來的資料,又親自到各縣去核實了一遍,確定沒人敢虛報之後讓人跟著使團一塊回長安彙報此事。

  城陽這次當正使去了趟新羅,自然得回長安覆命,弄得高陽眼熱不已,只恨自己和金勝曼不是同窗,不能光明正大去新羅玩。

  這次城陽回長安她也不能跟著回去,因為她懷孕了。她年紀和城陽差不多,不過身體比城陽好、性格比城陽外向,成了親也見天帶著女子馬球隊橫行滕州,時不時還組織個州際聯賽,小日子過得格外充實。

  高陽性格太大咧咧,要不是盧照鄰及時發現她葵水晚來了大半個月,她可能還天天在馬背上玩耍來著。城陽得知高陽懷上了,自是叮囑高陽這幾個月暫時別野了,她雖然還沒孩子,但這兩年也開始瞭解這方面的事,知道頭三個月胎還不穩,必須小心注意。

  兩天之後,狄仁傑那邊的消息整理完畢,城陽帶著兩個好消息和使團一起回長安。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一個侄子有孩子了,兩個侄子有孩子了,三個侄子有孩子了……

  小王爺:一個侄女有孩子了,兩個侄女……

  小王爺:寶寶不高興了,寶寶有小脾氣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Odin

LV:9 元老

追蹤
  • 1038

    主題

  • 154560

    回文

  • 15

    粉絲

分享的小說是追蹤的讀者分享好看的~有些看過 有些還沒看過但分享的有保障所以也分享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