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軍事] 盛世大宋 作者:孤竹飄逸 (連載中)

mk2257 2008-12-2 20:14: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2 45097
作品相關 中國白酒歷史
    中國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就是以生長黴菌為主要微生物的酒麴為糖化發酵劑,複式發酵,半固態發酵為特徵。這成為東方釀酒業的典型代表。中國的酒主要是以糧食原料釀製而成的。並有少量的果酒;近代以來,啤酒在中國的發展很快,目前年產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按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我國飲料酒可分為發酵酒(Fermentedalcoholicbeverages),蒸餾酒(Distilledspirits)和配製酒(integratedalcoholicbeverages)三大類。發酵酒又細分為啤酒(Beer)、葡萄酒(Wines)、果酒(Fruitwine)、黃酒(Chinesericewine)和其它發酵酒五種;蒸餾酒細分為白酒(ChineseSpirits)和其它蒸餾酒(如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酒)。

    在中國人的觀點中,酒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社會生活中,酒卻具有其它物品所無法替代的功能。從酒的後面可以瞭解中國社會各個方面,中國的政治,經濟,農業生產,商業,歷史文化,都可以在酒文化中找到可貴的資料。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佈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反過來,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狀況,也是瞭解歷史上天災人禍的線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酒與社會經濟活動是密切相關的。漢武帝時期實行國家對酒的專賣政策以來,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費或酒的專稅就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酒稅收入在歷史上還與軍費,戰爭有關,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稅(或酒的專賣收入)還與徭役及其它稅賦形式有關。酒的厚利往往又成為國家、商賈富豪及民眾爭奪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換交替,反映了各階層力量的對比變化。酒的賜晡令的發佈,往往又與朝代變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動有關。酒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給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幾千年來,酒的作用關不限於此三條,起碼還包括:酒以成歡,酒以忘憂,酒以壯膽,酒也使人沉湎,墜落,傷身敗體。歷史上還有不少國君因沉湎於酒,引來亡國之禍。總之,酒是社會文明的標誌。研究社會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國酒文化中的豐富內涵,會給人們帶來樂趣和啟示。

    在我國,由穀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而果酒所佔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1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托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4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儘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我國釀酒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穀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甕,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裡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裡,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穀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發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蘖,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蘖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3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我國最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現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製啤酒,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即然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辟溪徑。國外發現在一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遊牧生活。

    綜上所述,關於穀物釀酒的起源有二種主要觀點,即:先於農耕時代、後於農耕時代。新的觀點的提出,對傳統觀點進行再探討,對酒的起源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極有意義的。

已有(11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16
作品相關 宋、遼、西夏 歷史年表
    NorthernSong/Sung北宋(960-1127,計168年)

    公元年號皇帝備註——

    960建隆太祖(趙匡胤,927-976)即位

    963干德

    964甲子年

    968開寶

    976太宗(趙匡義,939-997)

    976太平興國

    984甲子年

    984雍熙

    984王延德(939-1006)著《高昌行記》

    988端拱

    989隱士陳搏(-989)逝,主儒道融合

    990淳化

    995至道

    996《太平御覽》問世

    997真宗(趙恆,986-1022)

    998鹹平

    1004景德和契丹(907-1125)謀和

    1008大中祥符

    1017元禧

    1022干興仁宗(趙禎)

    1022行限田法

    1023天聖

    1024甲子年

    1032明道

    1034景佑

    1038寶元

    1040康定

    1041慶歷

    1044和西夏(1032-1227)謀和

    1044畢升(-1051)發明活字印刷(movabletype)術

    1048蘇舜欽(1008-1048)逝

    1049皇佑

    1049范仲淹(989-1052)慶歷新政失敗,被貶鄧州

    1054至和

    1056嘉佑

    1060梅堯臣(1002-1060)逝

    1063英宗

    1064治平

    1067神宗(趙頊,1048-1085)

    1068熙寧

    1069王安石(WangAn-shih,1021-1086)變法(1069-1085)

    1072行方田均稅法

    1072歐陽修(1007-1072)逝

    1073周敦頤(1017-1073)逝

    1078元豐

    1079蘇軾(SuTung-p『o,1036-1101)被貶黃州

    1079畫家文同(1018-1079)逝

    1084甲子年司馬光(Ssu-maKuang,1019-1086)著《資治通鑒》

    1085哲宗(趙煦,1076-1100)

    1085太皇太后高氏(-1093)攝政

    1085程顥(1032-1085)逝

    1086元佑

    1086蘇軾(1036-1101)任翰林學士

    1094紹聖

    1095沈括(1031-1095)逝,著有《夢溪筆談》

    1098元符

    1100徽宗(趙佶,1082-1135)

    1100皇太后向氏(-1101)攝政

    1101建中靖國

    1102崇寧

    1105黃庭豎(1045-1105)逝

    1107大觀

    1107程頤(1033-1107)逝

    1107畫家米芾(1051-1107)逝

    1111政和

    1112行限田免役法

    1118重和

    1119宣和

    1120方臘(-1121)之亂

    1121梁山泊宋江(-1122)降宋

    1125欽宗(趙桓,1100-1160)

    1126靖康

    1126靖康之變,金虜宋欽宗(1100-1160),徽宗(1082-1135)

    1127北宋(960-1127)結束

    SouthernSong/Sung南宋(1127-1279,計152年)

    公元年號皇帝備註——

    1127建炎高宗(趙構,1107-187)即位

    1130朱熹(ChuHsi,1130-1200)生

    1131紹興

    1131秦檜(1090-1155)任宰相

    1141秦檜(1090-1155)殺岳飛(1103-1141)

    1141詞人李清照(1081-1141)逝

    1144甲子年

    1162孝宗

    1163隆興

    1165幹道

    1165宋金談和,維持40年和平

    1173王日休(王虛中,1110?-1173)逝,著有《龍舒淨土文》

    1174淳熙

    1189光宗(趙敦)

    1190紹熙

    1192陸九淵(陸象山,1139-1192)逝

    1193范成大(1126-1193)逝

    1194寧宗(趙擴,-1224)

    1195慶元

    1196韓吒冑(-1207)彈壓朱子學派

    1201嘉泰

    1207韓吒冑(-1207)伐金

    1210陸游(1125-1210)逝

    1204甲子年

    1205開禧

    1208嘉定

    1224理宗(趙昀)

    1225寶慶

    1228紹定

    1234端平

    1234聯蒙古軍滅金(1115-1234)

    1237嘉熙

    1241淳佑

    1253寶佑

    1259開慶

    1260景定

    1263賈似道(1213-1275)行公田法

    1264甲子年

    1264度宗

    1265鹹淳

    1274恭宗

    1275德佑

    1275文天祥(1236-1282)勤王舉兵

    1276降蒙古軍

    1276景炎端宗

    1278祥興衛王(帝昺)

    1279南宋(1127-1279)結束

    Liao遼(907-1125,計218年)

    公元年號皇帝備註——

    907太祖(耶律阿保機,872-926)即位,國號契丹(Khitan)

    916神冊

    922天贊

    925太宗(耶律德光,-947)

    926天顯

    937改國號遼

    938會同

    947大同世宗

    947天祿

    951應歷穆宗(耶律明)

    964甲子年

    969保寧景宗

    979干亨

    982聖宗

    983統和復改國號契丹

    1012開泰

    1021太平

    1024甲子年

    1031景福興宗

    1032重熙

    1055清寧道宗

    1065鹹雍

    1066改稱遼

    1075太康

    1084甲子年

    1085太安

    1095壽昌

    1101干統天祚帝(耶律延禧)

    1111天慶

    1121保大

    1125遼(907-1125)為金(1115-1234)滅

    WesternXia/HsiHsia西夏(1032-1227,計196年)

    公元年號皇帝備註——

    1032顯道景宗(李元昊,1003-1048)

    1034開運

    1034廣運

    1036大慶

    1038天授禮法延祚

    1048毅宗

    1049延嗣寧國

    1050天祐垂聖

    1053福聖承道

    1057奲都

    1063拱化

    1069幹道惠宗

    1071天賜禮盛國慶

    1076大安

    1084甲子年

    1086崇宗

    1086天安禮定

    1087天儀治平

    1090天祐民安

    1099永安

    1102貞觀

    1115雍寧

    1120元德

    1127正德

    1135大德

    1139大慶仁宗

    1144甲子年

    1144人慶

    1149天盛

    1171干佑

    1194天慶桓宗(李純佑)

    1206應天襄宗(李安全)

    1210皇建

    1211光定神宗(李遵頊)

    1223干定獻宗

    1226寶慶李晛

    1227西夏(1032-1227)為元(1206-1367)滅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17
作品相關 科舉百年祭
    科舉百年祭:一百年在中國文明史上不過短短一瞬,但科舉施行的歷史卻足有1300年。未知生,安知死,探求廢除科舉制的意義,必然要回溯這一制度從發芽抽枝到根深葉茂的成長史。生有生的必然,死有死的意義。

    九品中正制以及漢代的察舉制度最大的弊病便是「門第觀念」,可以說門第觀念是九品中正制衰落最直接的原因。在魏晉時,如果有人才華橫溢,但家境貧寒,那麼這個人也很難走上仕途。

    稍微明智的統治者都會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他需要依靠的群體發出不滿和牢騷時,他就應該為這個群體謀求一些福利和希望了。於是當隋朝建立時,聰明的隋文帝對選拔人才的制度進行了改革。

    現存最早記載科舉的古籍一般認為是成書於唐代中期的《通典》,而這個時期也差不多是科舉制度的各種規則在唐代正式確定的時期。唐代是科舉的奠基期,宋代以後的各代科舉都是在唐代科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從魏晉南北朝的門第社會到宋以來的科舉社會,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再以血統來劃分,而代之以一種考試的結果,社會上讀書的氛圍高漲。不過從宋到清,科舉又走了一條下降的弧線,公平擇優的原則變成了刻板的程式,這個制度的終結日也就不遠了。

    宋代在歷史上,是非常重用文官的一個朝代,因此科舉取士的地位比唐代更為突出,為了保證更多有才能的賢士能脫穎而出,宋代的科舉制度一直很強調考試的公正性。

    朱元璋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公正而全面地選拔到合適的人才,以改變元末政治腐敗,官員素質低下的局面。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把科舉制度作為永久制度確立下來,並頒布了具體的科舉考試規則。

    八股文取士使得科舉考試更為規範化,它便於閱卷操作,能夠使得取士的標準更為統一。

    前科舉時代,上品無寒門

    和科舉制度的歷史一樣,科舉制度創始之前的九品中正制也經歷了同樣的由盛及衰的過程。九品中正制創立於曹魏,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的官員任「中正」,中正以家世、道德、才能為標準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這一制度在魏晉歷史上起到過很好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發展,它的弊病越來越充分地暴露出來。當這種弊病被放大到可能導致社會安定,尤其是導致統治者政權不穩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新的變革即將開始。

    而九品中正制以及漢代的察舉制度(由地方官僚訪察人才舉薦給朝廷的選官制度)

    最大的弊病便是「門第觀念」,可以說門第觀念是九品中正制衰落最直接的原因。在魏晉時,如果有人才華橫溢,但家境貧寒,那麼這個人也很難走上仕途。尤其到了南北朝時期,在「九品中正制」實行的過程中,只問門第,不問才德的傾向日益嚴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被認為是對那個時候官場現狀的最好描摹。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出身寒門的人都希望在政治上獲得更多的「享有權」。「另一方面,隨著中小地主階級走上政治舞台,統治者如果想鞏固其權利,必須最大範圍地依靠中小地主階級。因此在官員的選拔上,就必須廢止察舉、九品中正制這樣選擇面窄的選官制度,採取更為公平、公正的選官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的李世愉研究員說出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

    隋代,科舉制度的創始

    稍微明智的統治者都會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他需要依靠的群體發出不滿和牢騷時,他就應該為這個群體謀求一些福利和希望了。於是當隋朝建立時,聰明的隋文帝對選拔人才的制度進行了改革。

    開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規定採用考試方法選拔官吏,並於開皇八年設立「志行修謹」(有德)和「清平干濟」(有才)兩科,以選拔人才。隋煬帝繼位後,又在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新設考試文辭的「進士科」取士。至此,科舉制度正式誕生,它成為此後1300多年的人才選拔制度,一直延續到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

    基本上所有研究科舉的學者都認為,儘管科舉制度始於隋代,但在隋代它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更準確地說它只是對前朝的一種變革,還沒有發展到作為一種長期的制度而確立下來,」李世愉說。而其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政治影響也許在當初根本沒有人估量到。

    唐代豐富了科舉制度

    現存最早記載科舉的古籍一般認為是成書於唐代中期的《通典》,而這個時期也差不多是科舉制度的各種規則在唐代正式確定的時期。唐代是科舉的奠基期,宋代以後的各代科舉都是在唐代科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首先,唐朝科舉制度中規定應試者不受門第限制,也無需官員舉薦,任何人都可以「投牒自薦」,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帶著證明自己身份清白的材料報考。這一點是科舉制度與以前的各種人才選拔制度最大的不同,也使得它在最大範圍內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賢能志士。它的確立似乎為那些出生貧寒的庶族指明了一盞明燈,為他們帶來了終有一天也將飛黃騰達的美好希望。

    無論是考試科目,還是考試內容,唐代的科舉制度都比隋代豐富和規範了很多,特別是在經過武周政權之後,唐朝的科舉制度越來越完備。在這個過程中以考試文辭為主的進士科,也成為所有科目中最受重視的一科,參考進士的人數也不斷地增加。很有意思的是,一直以來都有人認為,以考文辭為主的進士科的繁榮也是唐代詩歌,唐代散文鼎盛的一個重要原因。無論科舉是否促進文學,無可否認的是唐代著名詩人王勃、陳子昂、王維、岑參等都曾經是進士出身。

    韓愈經歷凸現唐代科舉特點

    唐貞元二年,十九歲的韓愈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卻未想到一連三次均以失敗結束。直至貞元八年,韓愈的文章得到了當時宰相鄭尚餘的賞識,被鄭尚餘推薦到了禮部,於是韓愈終於在三次落第之後,在當年考中進士。然而按照唐律規定,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鬱鬱寡歡的韓愈隨後三次給宰相上書,卻都沒有得到回復,得不到賞識。貞元十二年,仕途不順的韓愈,受董晉推薦,只能無奈地離開長安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直到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加吏部考試得以成功,過了幾年他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開始了較為順暢的仕途。

    韓愈的經歷正好反映了唐代科舉制度的特點:唐代的考試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常科,另一種是制科,「常科」就是每年舉行的考試,韓愈參加的「進士科」便是其中的一科,其他還包括明經、秀才、明法等。「制科」是皇帝臨時設立的科目,也叫「特科」,這是朝廷特選人才的一種考試,一般考中進士的人,如果要獲得官職,就還要經過「特科」的考試,比如韓愈參加的「博學宏辭科」的考試科。

    但由於科舉制度在唐代僅僅只是確立,在具體的考試規則上它還有很多「隨心所欲」的地方,因此在當時由皇帝臨時設立的「制科」頗受重視,參加制科被皇帝看中的人才很多,而一些才華突出,卻恰恰不對皇帝口味的才子也可能鬱鬱而不得志。韓愈在「制科」考試中的失利,以及另一位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制科」中的得意正說明了唐代「制科」選士的一些不規範性。

    宋代完備科舉制度

    宋代的科舉制度在大體上沿襲了唐代的基本體制,但仍然在某些規則的細節上做了一些調整。最為重要的是,科舉考試的公平性在宋代得到了重視和強調,李世愉則把宋代稱為科舉制度的完備期。唐代以來,科舉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一科,遇上特殊情況,也有幾年一科。

    宋初的科舉時間更是混亂,到宋英宗時期,科舉考試被定為「禮部三歲一貢舉」,每逢辰、未、戌、丑年舉行,之後的元、明、清歷代也沿用此規則。

    除了考試時間之外,被我們俗稱的「三級考試」制度也是在宋代得到基本確立的。唐代的科舉考試一般為州縣試和禮部試,州縣試為一級,稱為解試;禮部試為一級,稱為省試。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放榜後,有人控告考官取士不公,宋太祖便在殿廷親自主持了複試,這便是殿試的真正開端。至此,宋代形成瞭解試、禮部試、殿試的三級考試制度。

    最初,通過禮部考試的考生,在殿試複試之後,有可能將被淘汰。到宋仁宗嘉佑二年以後,禮部考試選取者殿試也全部錄取,不再淘汰,只是皇帝根據殿試結果分甲第,排名次。

    「鎖院」「糊名」為公正

    湖南嶽麓書院李兵教授表示,宋代科舉制度除了一些制度創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是改進了科舉制度的公正性。李兵表示,宋代在歷史上,是非常重用文官的一個朝代,因此科舉取士的地位比唐代更為突出,為了保證更多有才能的賢士能脫穎而出,宋代的科舉制度一直很強調考試的公正性。除了皇上親自舉行殿試之外,還禁止大臣舉薦。

    在宋太宗淳化元年,為了表示公平取士,知貢舉蘇易簡入貢院後,便不與外界溝通,此後成為定制,被稱為「鎖院」。到宋真宗初年,規定所有的試卷,要經過封印院糊名之後,再送往知舉官處閱卷。「糊名」制度的誕生使得考試完全憑借考生的答卷情況來選拔人才,進一步強化了考試的公證性,唐代科舉中的士人考前投狀,名人舉薦等妨礙考試公證性的因素都得以杜絕。「公正性」的提高可以看成是科舉制度發展完備的一個重要特徵。

    進士科的考試內容在中唐之後,形成以詩賦為主,策論次之。到了宋代之後,則出現了考試內容之爭。一方面,以司馬光、王安石為代表的官員主張考經義,另一方面,以歐陽修、蘇軾為代表的官員則主張考文學。而這些人的政治地位不斷發生變化,這樣在整個宋代就出現了科舉考試內容的經義和文學之爭,這也成為宋代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特徵。

    明代科舉達到鼎盛

    元代經歷過幾次科舉的廢止,但這個少數民族掌握的政權,在最終還是選擇了科舉制度。進入明代之後,科舉制度真正發展到了其鼎盛時期。

    朱元璋發現,元代不重視科舉,導致許多有才華的文士成為元末反元的領袖人物,因此朱元璋也意識到他必須將有才華、有頭腦的人都收歸到自己的殿堂之上,才能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全國各省舉行鄉試,洪武四年二月,在南京舉行會試,錄取進士120名。這120名進士,連同會試錄取的舉人全部被立即授予官職。這是明代的首科,朱元璋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公正而全面地選拔到合適的人才,以改變元末政治腐敗,官員素質低下的局面。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把科舉制度作為永久制度確立下來,並頒布了具體的科舉考試規則。

    八股文一統天下

    明代科舉的另一個發展便是規定了應試答卷的形式———八股文———它從明代開始,成為明清兩代文人入仕的「敲門磚」。「八股文」取士一方面使得科舉考試的應試文標準化,另一方面也被後世所詬病,認為是科舉制度最後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八股文取士形成之後,許多應試者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八股文」,這種現象在明代就已經常常被世人所諷刺,後來清代的《儒林外史》、《聊齋誌異》等文學作品中都對八股文,以及八股文取士的眾生百態進行了描繪。

    但李世愉認為八股文取士使得科舉考試更為規範化,它便於閱卷操作,能夠使得取士的標準更為統一。「這種文章形式在國外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很值得研究,很有價值的形式。如果說它存在什麼弊病的話,也是因為八股文的考試內容有弊病,而不是這種文體形式。」李世愉認為,八股文的考查內容主要是四書經學,這些局限性的考試內容才是束縛考生發揮的重要原因。

    除了考試文體的標準化之外,明代的科舉考試還採取了「考試必由學校」的方式,就是指所有參加鄉試考試的考生都要是各種學校的學生,比如地方縣學,府學等等。童生在進入學校之前,首先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三級「童生試」,院試及格,獲得秀才資格,進入學堂之後,才有參加鄉試的資格。李世愉認為,「考試必由學校」使學校教育和科舉制度完全結合在了一起,學校的教育成為為科舉做準備的一個階段,喪失了其某些獨立性。

    清代科舉飽受詬病

    科舉制度在清代建立之初便得以沿用,順治二年,北方數省舉行鄉試,次年春在北京舉行了會試。此後,明代的科舉制度就完全在清代得以延續,基本的考試規則,考試時間,八股文取士的方法都幾乎一模一樣,只是一些具體的細節和規則在清朝更為嚴密。

    從清代開始,八股文和科舉被很多人詬病,科舉制度開始顯現它的弊端,關於八股文的廢止、科舉廢除的爭論成為了整個清代科舉制度實施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特徵。黃宗羲、顧炎武在明末就批判了八股文的弊端,到了清代之後,二人更是抵制科舉考試,對八股文取士大加鞭笞。到了清末,康有為和梁啟超雖然參加過科舉考試,但二人卻又都舉起了反對八股文的大旗,並都曾向皇上獻奏折要求廢除八股文。康梁二人的行為矛盾反映了他們那一代人的尷尬:一方面他們需要通過科舉考試,才能入仕,才能一展抱負,另一方面,他們受到新思想的影響,深感八股文的弊病,又希望廢除八股文取士。

    輿論一浪接一浪,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強烈,而此時清政府又面臨著內憂外患,在重重的壓力之下,科舉制度在1905年9月2日終被廢止。

    科舉帝王紀

    漢高祖:首次下詔令地方官舉賢。

    漢武帝:首次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一人。

    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科取士。

    隋煬帝:新設考試文辭的「進士科」取士,科舉制正式誕生。

    武則天:首創由皇帝主持的殿試和武科舉。

    宋太祖:正式確立殿試。

    宋太宗:用糊名法防作弊。

    宋真宗:用謄錄法防止考官認出考生筆跡。

    宋英宗:確立定期開考、三年一科的制度。

    宋神宗:王安石改革科舉,罷明經諸科,進士科罷詩賦而試經義、策論。

    明太祖:詔令非經科舉者不得授官;以八股文為考試文體。

    明成祖:始命工部建進士題名碑於國子監。

    明仁宗:確定南北考生分卷錄取,規定南北名額。

    明憲宗:制定科場事宜,改革科場程式。

    乾隆帝:推行「商民分卷」制度,商籍生員設立「鹵」字號。

    光緒帝:在「百日維新」中下詔科舉改試策論,停八股文。

    慈禧太后:1905年應袁世凱、張之洞等要求,以光緒名義發佈上諭廢止科舉。

    科舉名詞解釋

    「童生試」

    明清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

    「鄉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一次的考試,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佈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會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考試由禮部主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者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

    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貢士親自策問,或委派大臣主管。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的稱號;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

    「進士」

    殿試一、二、三甲統稱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金榜」

    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佈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

    「監生」

    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後來成為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生資格。

    「太學」

    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

    「武舉」

    唐代武則天始創選拔武將的考試,至清朝時改稱武科。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500次。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武舉出身的官員地位亦低於文科出身的進士。從宋代開始,武舉不只考武力,而要「副之策略」。

    科舉與學校教育

    中央官學

    中央官學是朝廷直接設立和管轄的,旨在培養各種統治人才的學校。主要分為最高學府(太學、國子監)、專科學校和貴族學校。南宋以後漸走下坡路,逐步衰敗,成為科舉制度的附庸。北京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最高學府。

    地方官學

    地方官學始於漢代,明清兩朝府州縣學遍佈全國,學校教育與科舉考試整合為一條龍,科舉必由學校,凡應科舉者必須先在學校取得生員資格。

    書院

    書院是教育、學術研究的主要場所。唐宋期間以私人創辦、私人講學為主,元明時官方加強了控制,到了清代基本官化。宋代有著名的四大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書院也因科舉盛而產生,隨科舉廢而消亡。

    私學

    私學是民間私人辦的學校,始於春秋時期。有家塾、經館、精舍、私塾、村塾、冬學、蒙學等。私學的教學主要為進入官學、書院以及應科舉考試做準備。

    國外科舉制度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歷史上一些周邊國家也在本國設立科舉制度。

    越南

    的科舉制度,始自於1075年始,至1919年止,是全世界科舉制度最晚廢除的國家。明太祖洪武三年,曾允許安南士人在本國鄉試通過之後,到南京參加會試。其後阮朝引進八股文為考試內容,此外,黎朝和阮朝都有與貢院類似的專門考試場所。

    朝鮮

    的科舉制度始於高麗時代(985年),後分為文科、武科及雜科。科舉考試是成為兩班文武的必由之路,名義上平民也可以參加,但事實上主要被兩班子弟壟斷,尤其是文、武兩科。

    日本

    在八九世紀時仿照唐朝的制度舉辦貢舉,分為秀才、進士、明經、明法、醫、針六科,其中以秀才科為盛。江戶時代貢舉已經絕跡。

    作弊與反作弊

    賄買

    考生與考官約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詞來作暗號。對此,自宋太宗起訂立了鎖院的制度,當考官接到任命後,便要同日進入貢院,在考試結朿發榜前不得離開,亦不得接見賓客。賄買若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

    夾帶

    唐代的科舉考試已設有兵衛,以阻止夾帶作弊。宋朝起,考生之間以牆壁隔開。但是夾帶經文這種作弊方法始終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常見的方法有將經文藏在衣服鞋襪裡,或索性密寫在衣物、身體、隨身物品上。

    代考

    代考在唐朝時頗為常見,為防止代考,考生需提供詳細的體貌特徵,考官會根據特徵驗明考生的身份。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18
作品相關 幾個歷史問題的解釋和說明
    我喜歡閱讀歷史作品,和諸位讀者一樣,一個多月前也在每天等著各位作者大大的更新,但在看了新宋、明、李富貴、命運的抉擇、大漢龍騰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品之後,說來也許可笑,居然也產生了寫作的念頭,雖然我絕不相信自己的作品能和以上大作比肩。

    不知不覺中,我這本第一次寫的書已經連載了一個多月了,一個多月來,得到了諸位讀者的支持和厚愛。以我如此不堪的文筆,先後進了三江和強推,如今正在中推,是各位支持的結果。所以,我首先對所有關心本書的讀者,表示最最誠摯的謝意,對於楊春、多多關照。鬼哭狼嚎、chzjc等大大、以及所有提出過讚揚和批評的讀者,我將進一步努力寫好這本書作為回報,同時希望大家多提出批評和建議,你們的鞭策,是我的這本小書成長的促進劑。

    但是,由於本人的學識存在缺陷,畢竟我本人的專業不是歷史,本書在史料方面存在很多硬傷,這是毫無疑問的。

    其實我的創作理念,就是在YY的同時盡量的貼近歷史,還歷史以原貌,對於我不知道的東西,我都盡量去查看相關的資料,反覆核對和比較,儘管如此,對於有些很明顯的歷史事實,我在寫的時候卻發現不能夠完全採用,以至於出現了很多讓諸位讀者大大疑惑的問題,現在,我將就幾個歷史問題進行說明和解釋,希望能讓各位理解我這樣做的原因。

    1、夏商周斷代工程。許多讀者批評我不應該奚落這一工程,我想解釋一下,我對該工程的開展,持完全支持的態度,但是對工程採用的一些技術手段和參照標準,有一點不同意見。該工程採用炭14技術進行年代的劃分,這樣做法有待商議,我在書評中曾經說,比如一件木板凳,如果這個木料通過炭14測定為1000年前的,然而這個木料卻是在500年前製成了板凳,那麼炭14的測定結果能說明這個板凳的朝代嗎?所以,我認為該工程這麼快就下了結論是存在爭議的,事實也證明工程的成果遭遇到了國際上廣泛的置疑,所以我認為既然花了那麼多錢,出成果當然應該更謹慎一些才是。

    2、釀酒。基本上這個問題的爭議集中在木薯釀酒上,這一點我承認確實是搞錯了,那年頭中國是沒有木薯的,以後我會進行修改。至於蒸餾器,卻是毫無疑問的真實,全部採用我所看到的公認的史料。

    3、八股文。明清的科舉採用八股,宋代並未要求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想說,原來我準備在文中讓楊翼別出心裁的採用八股的文體,這樣就可以得到推動八股寫作的新黨的支持。結果書評區出現了究竟王安石製義是不是八股的爭論,這樣一來,我發生了動搖,想來若王安石算不上開八股的文風,我這樣寫就大錯特錯了。不過核對和比較了很多史料後,大多史料都認為王安石的是八股,所以在經義考試中,我還是讓楊翼如此這般寫了。

    4、科舉。事實上宋代一共只開了兩次面向大眾的制舉(對官員則很多),元佑元年根本沒有制舉這件事。不過既然制舉是沒有任何固定樣式的,非常適合不是貢生沒有參加普通考試資格的楊翼,所以我就把制舉給弄了進去。而且我發現宋朝經常搞出一些亂七八糟的科名,比如宋史記載元佑六年九月開了所謂「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既然歷史上確實是這樣搞法,那麼我認為開個「博學鴻才威武科」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完全是有可能的,符合邏輯的。

    5、關於黨爭中的諸人以及「多多關照」兄提出的時間問題。我為了情節需要,但又為了不失去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所以採用的折中的辦法,一是把在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在一年的時間內調換,比如蔡確罷相是在上半年,我把他移到下半年,又比如韓縝也是如此,不過我認為這樣也沒有影響到當時整個政治環境的格局,無論蔡確等人早一天或者晚一天,在那一年中確實被罷掉了,以我如此惡劣的文筆,也只好這樣做(真是遠遠不如新宋啊)。此外,下一步描寫元佑二年時,我仍然會採用這種做法,比如也許二年四月發生的夏宋邊境衝突,我會把戰爭擴大化,而且時間上也會配合故事情節的展開,我甚至有可能會讓在幾年以後才進攻宋國的吐番阿里骨也參與進來。

    5、關於一些書中的人物。首先我盡可能的採用那個時代中的人物,但不管是我的書還是別人的大作,必然有許多虛構的人,而歷史,早已在主角回到過去的那一天發生了改變。今後的故事發展下去,也許是第四卷,又或者第五卷,歷史和原來的就大不相同了(現在遼國分裂了,歷史上沒這回事,但新宋不也這樣寫了嗎?)。但我一定盡可能的讓故事符合邏輯,讓故事符合歷史的環境,什麼異能種馬超級武器是絕對不會有的。

    6、關於地名和官制。硬傷多得數不勝數。查閱各個年代的地圖簡直是一種折磨啊!不過我認了,盡量的寫得準確一點,希望大家多幫我指正。

    7、兀聲延征。歷史上確實有這麼個歸附宋朝的部族,絕對錯不了。宋史記載元佑二年這個部族渡黃河南下,朝廷要求他們不要失去河北的土地,說明元佑元年或者更早他們就到了宋國。

    8、社會。我不會長期把楊翼塑造成武夫的,他的命運和仕途,在將來會有重大變化。

    總而言之,唉,我也不知道我的意思說明白沒有,就是一些硬傷本來是應該避免的,由於我的無知而出現,我將改正,而一些硬傷是因為我的寫作功力不夠,所以明知存在問題也硬塞了進去,實在是汗顏啊!我將在以後,本書寫得有點眉目後作出一定的修改。

    最後,還是懇求,不,跪求各位大大多多指出問題所在,這樣我才能進步,我對你們的提出的問題,一定會在作品中作出修改,不便修改的或者我認為您的看法不一定正確的,我會與您探討和商議,再次感謝,並請多指出歷史上的硬傷。

    今晚不更新,朋友自遠方來,酒已經喝多了。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序章
    序章

    2005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北京郊外,一架黑色的小車飛快的行駛在路上。

    在車中的楊翼此時還穿著散打比賽的賽服,他今天又贏了,在得意和興奮交織的推動下,腎上腺素積高不退。

    「晚上的比賽真是激烈呀,那個外號「鯊龍」的傢伙,力量實在太大了,側身前擺的時候我還以為他左手是虛招,想後仰出邊腿橫掃,結果就被他不是重拳的左手直接刺中頭盔右側,乖乖,一下就讓我倒地,嘿!九個月來還是第一次有人把我打倒,強呀!可最後還是我贏了,更是強呀!哈哈!」

    楊翼身材非常高大,肌肉糾結,臉長得也很配合體型,不能說丑,但可以說有那麼點凶橫。其實楊翼不是那種標準的散打運動員,準確的說,出現在父母親朋眼前的楊翼是一個很有文化衣領很白的人,他今年25歲了,剛剛拿到考古學專業的博士學位。楊翼還是在學生時代就因為對甲骨文獨闢蹊徑的研究和鑒定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矚目,學位到手後,先是進入了故宮博物院工作,後接受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實物鑒定組的聘請,說起這個夏商周斷代工程,那可真正是個錢窟窿工程,耗費了國家無數錢財人力物力不說,可居然沒取得任何令人信服的成果,實在不可思議。

    楊翼業餘的愛好就和考古風馬牛不相及了,他喜歡搏擊,是那種帶賭博性質的自由搏擊,沒有什麼原因,愛好也許跟教育環境無關,他從小開始就氣力過人,偷偷瞞著家裡人在業餘體校學習各種擊技,最喜愛的就是泰拳和散打,成年後這個愛好氾濫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京城周邊舉行的各種地下拳賽經常有他的身影,他不太缺錢,就為了享受那份刺激的感覺,雖然國內的地下拳賽通常都不是要人性命的那種。今天晚上不是自由搏擊,而是訂了規矩,按足了散打的規矩,賽服護具齊全,楊翼很久沒這樣玩過了。

    路上起霧了,很大,周圍的燈光在濃霧的遮掩下黯淡下來,車燈照耀下前方十幾米處就已經看不清道路,被迫把車速減慢下來的楊翼極度不爽,自己連賽服也沒脫就往家裡趕,還不是為了準備明天在鑒定會議上的發言啊?那個會很重要喲!

    霧愈濃了,楊翼早已經脫離了興奮,疲倦和困意湧上來把腎上腺素驅趕得一乾二淨。楊翼很有安全意識,霧太大了,既然走也不快乾脆就停車休息會。

    車在路邊熄火,楊翼扒著方向盤睡著了。

    在不為人知的這個神秘夜晚,在一條有點荒蕪的路邊,一團白霧緩緩的籠罩住一架黑色的小車,然後極速旋轉起來……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19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第一章 窮途末路
    看著眼前的景象,楊翼徹底懵掉了。他所處的位置是在一條大街上,應該說是躺在大街上,到處是一派繁華,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都是古代樣式,看上去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可人人都穿著古代裝束,車都是由牛馬拉著的木車,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似乎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沒人注意到街邊的一角還躺著個依著怪異的人。

    「拍戲?」確定了不是在做夢的楊翼認為有可能自己正身處某個拍攝古裝戲的影視城中,連忙爬起來躲到一座低矮房屋旁的角落裡。他可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唐突浪費別人寶貴的膠片,又或者使得粗心的導演沒注意而讓電影裡有一個天大的BUG。

    站立許久,楊翼慢慢覺得不對勁了,且不說自己怎會莫名其妙的出現在這個地方,就說那些群眾演員,好像也太入戲了一點,看那幾個書生打扮的人,一本正經的打躬作揖,紙扇輕搖,好像主角一般,又看那些趕著牛馬車輛的漢子,鞭子打的那叫一個響,其餘路人商賈店主小二,實在是很有專業精神,都老半天了都沒有懈怠,更奇怪的是楊翼沒有發現片場設備和拍攝製作人員。

    「回到古代了?穿越時空?」楊翼被自己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嚇了一跳,「這也太邪門了,說回就回?我倒!早先看的那些架空裡的大哥們可沒有一晃神就直接躺倒在古代大街上的喲」

    楊翼待不住了,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儒生打扮的中年人,立即上前詢問,什麼你好之類的也不說了,直接奔主題就問這什麼地方什麼年代。

    那儒生頓時一臉驚駭,以手遮眼,低聲道「衣不蔽體!身體髮膚授之父母卻坦陳鬧市!成何體統?不知恥也罷!豈可隋突叫囂?」便待急步走開。

    那人雖然口音怪異但楊翼也能聽得明白,這才發覺自己還穿著散打比賽的服裝,手臂大腿俱露,也不管是否失禮,一把拉著儒生的寬大袖袍,「到底今是何年?何地?」

    那儒生心裡叫苦,今天果然不是大利出行的黃道吉日,莫不是遇上了瘋子,如此糾纏不清,當真是斯文掃地,連忙答道「元佑元年,東京城內,放手!放手!!」也不管袖袍有少許破裂,奪路而逃。

    作為一名考古鑒定專家,元佑元年乃是宋朝哲宗趙洵繼位時定的年號,算西曆應該是1086年,東京也就是汴京,楊翼是完全明白的,現在他覺得有點頭暈「我的天!這事居然真讓我遇上了,一千年前!這下完蛋了,從項少龍開始,一代代的時空先輩們沒聽說到了古代還有回得去的。」好在楊翼是個經常充滿浪漫幻想的人,也看多了那些YY小說,沮喪和恐懼的情緒固然是有,心理倒也不會徹底崩潰「既來之則安之,這樣的機會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看看到底我會遇上些什麼稀奇的人和事吧!」

    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混身衣服穿,看時節現在還是早春吧,大白天的也頗為寒冷,要是入了夜也沒能弄到衣服,恐怕楊翼就只能玩玩古代一日游了。

    漫步在1086年的汴京大街上,楊翼高大的身形、怪異的短髮型和暴露的服飾引來了不少路人的驚訝,女子見到他時莫不是摀住雙眼繞道而行,連那些小商小販也對他指指點點。楊翼也覺得尷尬,很有點在萬眾矚目的足球場上裸奔的感覺。

    「兀那漢子,站住!」十幾個手執槍棒,看來正在巡城的士兵將楊翼圍住,其中的一名小頭目用槍頭駕在楊翼的肩膀,「你是何人,就算乞丐!也無下身只著裘褲者。天子腳下,你也敢如此放肆有辱斯文!」

    楊翼苦笑,自己是何人怎麼能說得明白,只好口花花「南方士子,北上汴京求學,路遇盜匪,財物盡沒呀!」

    「你如何入得城?」

    「……」

    「你口音怪異家鄉何處?」

    「……」

    「士子為何剔發?」

    「……」

    「弟兄們,打!」

    這隊如狼似虎的士兵立時擁上,對著楊翼一頓暴打。可憐楊翼身材高壯又精通擊技,卻不敢在這陌生的環境中公然與士兵對毆,那和造反沒什麼區別,加上遊蕩了好些時候餓得手腳乏力,只得發一聲喊後抱頭鼠串。那隊士兵如何肯放,執槍拿棒追打不止,背後不時吃上幾棍的楊翼心中大懼,莫名其妙回到古代就給弄到橫屍街頭,怎麼說也是天大的笑話。

    眼瞅著邊上有一條深邃曲折的巷子,奔跑中楊翼突然折身,撞倒兩名收不住腳的士兵,舉左臂硬擋了側面襲來的一記棍擊,縱身衝入巷子中,入巷子不遠就是一道灣,楊翼拉住灣角一塊突出的磚石急轉旋進,卻不料那灣是幾字形狀,楊翼轉沖得太快收不住,直接就撞上了巷壁,立時眼冒金星,天旋地轉,暈倒在地。

    士兵們追進巷子,看到楊翼仰面倒在地上,也不立即發難,等待頭目發話。

    那頭目喘息完畢,罵到「不知哪來的瘋漢,力氣還真大,害得老子一路好跑。」接著走上前恨恨地踹了楊翼兩腳「暈了自己走不了,這麼大個子拖他去衙牢裡關著還真費力,估計也沒什麼油水!也罷,今天不是好日子,算咱們兄弟晦氣,就當什麼也沒看見,繼續巡咱的城去!」幾名士兵都上前或踩或踹的弄上楊翼幾腳,這才悻悻的離去。

    過了許久,楊翼悠悠醒轉過來,左臂和背上很疼,被擊打的傷口泛著淤青,雖然無法看到額頭,但腫脹疼痛的感覺使他知道額頭上也好不到哪去。

    此時天色已經漸漸的昏暗下來,飢腸轆轆的楊翼走出巷子口,蕭瑟的寒風立刻讓他打一哆嗦,寒冷漫長的黑夜就要來臨了,路邊的攤檔紛紛收拾走人,稀疏的行人腳步也沒有了白天悠閒的節奏,誰不想早點回家喝上一壺暖酒呢?遠處那些高大的樓宇中開始點上燈火,斛籌交錯的身影伴著絲竹管樂遠遠的映在楊翼漆黑的雙眼裡,回想起一天來巨大的變故,孤獨的感覺配合著寒風,差點讓他淆然淚下,說不定自己過不了今晚了。

    楊翼看到街邊有幾個乞丐開始尋找著避風過夜的角落,便哀歎一聲,度著步子慢慢走過去,只希望這幾個街邊露宿經驗豐富的前輩能帶著自己度過一宿了。哪知自己的霉運還未到頭,幾個乞丐看到這個奇怪的陌生人靠近,便緊緊摀住自己的那些個破爛鋪蓋,警惕的緊緊盯著他。

    楊翼停下腳步,現在他有那麼一點點絕望了,這個陌生的古代世界也許根本就容不下他這樣一個異物。

    又餓又冷的感覺就像一把鋸子一樣不停的切割著楊翼的身體,他決定直接敲開別人家的房門乞討,現在正是各家各戶吃晚飯的時間,說不定運氣好,遇到哪個樂善好施的人,還能混個留宿什麼的。自尊心?當飢寒交迫的你餓到前胸貼著後背、喉嚨裡都快伸出手來的時候,所謂自尊只是個關於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而已。何況在古代乞討,估計是不會有熟人看見的。

    楊翼現在正敲著一戶人家的大門,就憑著自己現在傷痕纍纍衣不遮體的慘狀,應該很容易獲得別人同情的吧?楊飄逸敲門的時候居然還有那麼一點躊躇滿志。

    敲門結束後,楊翼發現自己又一次判斷錯誤,因為他只聽到了三個聲音:

    「吱呀!--」那扇楠木黑漆的門打開的聲音。

    「滾!——」那戶人家主人的聲音。

    「砰!----」那扇門關上的聲音。

    別!我還沒說要幹什麼呢!--楊翼的話到嘴邊又嚥了下去,得!省點力氣再找下一家吧。

    接下來的發生的事讓楊翼陷入到一種瘋狂的情緒中,情況是這樣的,隨後楊翼一共敲開了七家大門,其中三家明顯的家徒四壁正為明天的飯菜發愁,反倒讓楊翼生出救濟別人的想法--雖然他現在面臨是餓死還是凍死的艱難抉擇,另有三家倒是顯得家境殷實,主人的穿著打扮顯得頗為乾淨暖和,但每次等楊翼說完來意,都讓他領略到了那令人無比蕩氣迴腸的「砰」的一聲。最後一家則徹底讓楊翼情緒失控,那家人高牆大院,門覆紅漆寬約丈許,有金環九對裝在門上,此外八盞做工精細的大紅燈籠、斧鉞儀仗兩排直立門廊之下和門前那對兇猛的獨角石獅子都彰顯出主人家的富貴與榮耀。一個管事模樣的人聽完楊翼的述說後給了楊翼一個感覺到春天般溫暖的一笑,然後讓開身後的側門,一隻巨犬奪門而出,讓楊翼再度上演了一出花街狂奔。

    「這幫沒天良的古代垃圾、渣滓!腐爛了一千年的蛆!不行!老子豁出去了!」楊翼咬牙切齒的來回在街角踱步,此時天已黑暗,寒風漸盛,道路上基本沒有了行人,焦慮、孤獨、饑寒、腫痛等幾種感覺輪番把楊翼瘋狂的情緒推向新的高峰,他一把扯掉身上的背心,大踏步的上前猛敲一戶人家的大門,門一打開,二話不說就直往裡闖,那戶人家正在其樂融融的享受晚飯,一時間卻全部傻掉了,就見著這麼一個只穿裘褲精赤上身的大漢凶神惡煞般長驅直入,穿過天井直撲廳堂,一把抓起飯桌上熱氣騰騰的幾個饅頭和烙肉餡餅,旋風般又跑了出去,全家人半晌回過神來,才明白家中被人給搶劫了,待到門前望出去,哪裡還有人的影子。

    楊翼蹲在街邊吃著手中的食物,兩張肉餡餅外加三個饅頭,爽!實在是人間美味呀!餓了許久,終於吃了頓飽的,慢慢的楊翼覺得渾身上下的力氣恢復了很多,身上也有了一點暖意。

    吃完後楊翼開始找地方過夜,遠處那些燈火輝煌的酒樓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楊翼畢竟是學習考古的,對古代那些民居建築頗有點心得,要知道這些酒樓通常都會兼做客棧生意,酒樓前面設餐飲客人用的馬棚,後院就會設留宿客人用的馬廊,馬廊的位置通常在牆邊,容易尋找,躲在裡面可以用乾草當被子,還有水喝,估計湊合著過上一晚決無問題。

    這是一家名叫飄香樓的酒樓,楊翼繞到後面,聞見馬騷味後立即翻牆而入,果不其然,一個馬廊就在此處,十幾匹馬栓在裡邊,盡頭處有個一人多高的大堆草料。楊翼看看四下無人,本欲就勢鑽進草堆裡,但轉念想到馬無夜草不肥的道理,生怕被半夜加喂草料的夥計發覺,就繞到草料堆的後面躺倒,用乾草覆蓋在赤裸的身上,雖然有點癢,但也挺暖和柔順的。

    此時楊翼已經折騰了一整天,這一躺下疲倦的感覺立即佈滿了整個身體,儘管今天發生的這許多光怪陸離的奇遇像不斷變化的圖畫在楊翼的腦子裡不停翻騰著,儘管他身體上受傷的部位時不時傳來痛感,但濃濃的困意伴著馬廊裡獨特的氣息,還是使他很快就昏沉的睡著了。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20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第二章 雪中得炭
    當清晨充滿生機的陽光斜照在汴京那古老的青石板鋪就的路面上的時候,在早春的料峭寒風中,信奉早起的鳥兒有食吃的人們,已經在開始忙碌了起來,店舖裡有夥計忙著搬開店門口的疊板,商販們早早推著小車在路邊佔位搭棚,腳夫們或挑或推的把貨物從汴河邊上運進運出,兵士們整齊的步伐和沿街叫賣豆漿饅頭的聲音把整夜的黑暗氣息驅逐得無影無蹤。

    楊得貴一早起來就沒什麼好心情,昨晚宵夜的那幫客人鬧到二更天才離開不算,自己忙著收拾忘了給客人的馬匹上夜草,今早上還沒睡夠的他就被當老闆兼掌櫃的叔父一把掀開被子,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好歹我也是你親侄子不是?你兩個兒子一個當兵一個遊學幾年都沒回,罵跑我了看誰給你這老東西養老送終!將你這飄香樓發揚光大!」楊得貴揉著惺忪的睡眼,到井邊打滿了一桶水,晃晃悠悠的來到馬廊裡,正準備給馬兒們加水加料,忽然發現草料堆邊上伸出一條腿,一條赤裸的長著黝黑體毛的男人的腿。

    「哪裡來的窮鬼?起來!給老子起來!」,疼痛的感覺又一次傳到了楊翼的腦子裡,震耳的聲音使香甜的美夢剎那間中斷,楊翼呻吟一聲睜開雙眼,卻見到刺眼的光線中一個人站在身前,好像還拿腳踢自己。

    「我在哪裡?」楊翼用力的甩甩頭,有關奇怪遭遇的回憶立刻將所有的空白填滿。深深的吸上一口氣,楊翼一躍而起,倒將楊得貴嚇了一跳,只見一個鐵塔般高大的壯漢直立在自己身前,雜碎的草葉遮掛在發達的肌肉上,在陽光下分外的醒目,被壯漢冷厲凶悍的眼神掃上,楊得貴覺得腿有點軟,不覺往後退了幾步。

    「來人呀,有強盜!」楊得貴腦子轉得挺快,這叫化子看起來一身蠻力,單挑的話算自己沒種,若是趕他不走還被他行兇傷了,就算跑到大街上叫官差來拉人,店裡今早上的生意也就別做了。等回頭叔父和自己一算帳,還不如馬上叫上夥計把這傢伙轟出去。

    看到幾個夥計聞聲趕到,楊得貴底氣立壯,示意大家上前趕人,哼!好漢難敵四個拳,還怕你耍橫不成?

    楊翼心裡真不痛快,昨天折騰不休,今天才醒還沒鬧明白怎麼回事就看到這夥人撲上來拉扯,自己怎就落魄成這樣了,神憎鬼厭、人見人欺的。一時心頭火起,半身向右微轉下蹲,迅速抬起左臂,腰部發力向後旋轉,右腿高飛,一個漂亮的泰拳式剪刀腿將扯著自己雙臂的兩個夥計絞到在地,然後就勢從半蹲的姿勢向前躍出,肩膀頂著前面站立夥計的胯下往前上方猛力一送,那名夥計就整個人飛起後倒,楊得貴此時正看的眼花繚亂,猝不及防之下被那夥計的後背砸倒,作了一回珍貴的人肉墊背,重重的摔倒在地。

    一下放倒四個人,楊翼還從來沒有這樣打過,畢竟自己雖然喜歡玩黑市拳賽,但都是單挑,對於這樣的結果,楊翼還是覺得很滿意,不,應該說帶著點愜意。

    楊得貴罵罵咧咧的推開正在自己身上呻吟的夥計,就要拔腳報官,「慢著!」只聽一聲響起,東家兼掌櫃,他的叔父楊傳香從院門走了進來。

    楊傳香今年虛歲48了,身材矮胖,一雙眼睛雖小但透露著世故和精明,皮膚因為保養得好很白潤,幾十年歲月的風雨只在眼角處留下了微微的刻痕,他爹給他取名傳香,一方面取傳續香火之意,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夠把飄香樓這份祖傳的家業繼續下去。傳續香火他幹得不錯,先後生了兩個兒子,雖說都在外當兵求學,可畢竟撫養成人算是對死去的老爹也有了交待。但飄香樓的生意就不盡如人意了,承平日久,東京城裡大小客棧酒樓多如牛毛,競爭激烈,好不容易請到的兩個掌勺大師傅昨天被人撬去了牆角,幫自己做事的這幾個夥計算來都是同宗,加上這個楊得貴這個親侄子,本事倒從來不見長,得罪客人的事基本上沒少干。這幾天正為對面的知味館找了一幫街頭混混找自己的茬煩惱,想來後院尋得貴商量商量,哪知道就碰上了楊得貴幾個跟在人幹架。

    打從小楊傳香就在酒樓裡混,南來北往什麼客人沒見過?剛才那一幕他可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只穿裘褲的年青人身手了得呀,動作敏捷勢若虎豹,相貌凶橫兩眼之中悍氣逼人,顯然不是讀書之人,可雖然膀大腰圓但身上的皮膚白而細膩,想來卻不是常在草莽之中,定是出生在富貴人家沒有幹過什麼粗活,這樣打扮、長相和身手的人楊傳香還真吃不太準。

    「這位壯士,不知何處人士,弊店可有得罪之處,竟要壯士出手傷人?」楊傳香一拱手道。

    楊翼心想這估計就是掌櫃的了,要說道理還是自己的不對,剛才有點窩火和衝動了,怎麼說偷偷摸摸跑人家的馬廊裡過夜也不是什麼光彩事,別人來趕自己走也是理所當然,還被自己全撂地上了。

    楊翼尷尬的輕咳一聲道:「這位……老闆,晚生楊翼,乃是南方前來……這個……遊學的學生,在城外路遇大隊盜匪,力不能敵,財物盡沒,入得城來舉目無親,只好躲在貴店過夜,剛才一時情急,出手誤……撞了貴店夥計,還請老闆原諒則個。」

    楊傳香嘿嘿一樂,心想你騙鬼,如今窮困潦倒的人雖然不少,卻沒聽說汴京城外能有什麼大隊盜匪之類,就算有個把劫道的小賊,以你這樣的體型身手還不照樣撂倒他們。

    想到楊翼能對付小賊楊傳香就盤算開了,對面知味館弄了那幫混混對付自己正苦無良策,如果報官這查來查去的折騰挺難受,生意同樣受影響,若是請個武師護院之流就平白多了一份不幹活的人工,不划算,看這楊翼談吐時還知尷尬臉紅就不像壞人,身手好而且窮困潦倒,不如……

    「看來是些許誤會,些許誤會,哈!不知賢侄遭此變故待做如何打算?」楊傳香試探道。

    楊翼心說我怎麼就賢侄啦?但不便失禮於人,連忙答道:「這個在下突逢大變,還未仔細謀劃。」

    楊傳香心裡想你充其量一介武夫潦倒至此你還謀劃個屁,道:「我看賢侄雖勇武過人,但身無長物也不便繼續行走江湖,念你我俱是同宗,不若先在小店落腳,平日裡幫忙打掃運廚、看家護院,我管你三餐溫飽,待日後適逢機緣,賢侄再另做打算如何?」

    楊翼恍然,原來看我身強體壯好幹活想弄個便宜勞工呀!只管三餐溫飽,那就是沒有工錢啦,不過現在自己能不能吃到下頓都成問題,有人收留,算是運氣,而且這也是別人雪中送炭,恩情也是欠下了的。

    當下拱手作揖:「承蒙東家不棄,在下感念東家大恩,必定竭能盡責、實心用事,不負東家厚愛。」

    楊傳香心說你真以為自己是讀書人?繼續裝吧你就,叫你一聲賢侄你還跟我酸上了。不過楊傳香這下做成一個便宜買賣,還讓別人感自己的恩,心中也是高興,不再多說,立即吩咐楊得貴安排楊翼食宿事宜。

    楊得貴是個明白人,他知道他叔叔的意思,雖然自己挨了這楊翼一下,倒也真不會往心裡去,反正日後人家是要出去幫著自己肉搏的,於是放霽臉色,帶著楊翼前去安置。

    汴京城又一次籠罩在夜色和燈火之中,楊翼現在躺在側院的一個狹小的屋子裡,想著心事。兩天以來離奇的遭遇,使楊翼很有些失落和悲哀,自己堂堂的一個博士,在專業領域已闖出了些名堂,將來前程定然是一片光明,現如今所有皆成泡影,這倒罷了,可憐父母年事日高,往日裡對自己付出了無數汗水眼淚,突然沒了自己,唉!父母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前天還在眼前,轉眼間便已隔世永不再見,可以想到父母好友在自己失蹤後的種種焦慮和痛苦,雖然時間是這些離奇遭遇的罪魁禍首,但時間同樣也是抹平一切傷痕和一切存在的唯一良藥,只願那個已渺然無蹤的世界天下太平,父母親友安享天年吧。

    楊翼輾轉反側,心中鬱鬱,又想到今天得到安置後還沒有開始幹活,飯是吃上了,和一眾夥計搭台的伙食並無二致,房屋雖小得只能放一床一桌,但可遮雨擋風,裡面棉被鋪蓋茶壺油燈俱全,總算能夠過上比較正常的人的生活。可明天又會怎樣呢?自己可能純屬葉公好龍之輩,整天把玩古董文物,一旦真來到了這曾經嚮往的年代,一切是卻是那樣的陌生和令人不安,對比一下其他傳說中的大哥回到古代的情況還更讓自己沮喪,雖然自己對古籍記載的各種煉鋼土法瞭如指掌,但能夠大批量鍛煉鋼鐵的現代煉鋼技術自己是完全不懂的,別說什麼造槍造炮了!現代農業技術?除了知道轉基因大米是啥滋味還知道什麼?新式軍隊?除了軍訓之外自己沾過邊嗎?更別說要改變中國發展的軌跡之類的了。

    思來想去楊翼雖然很肯定的認為自己比這時代的人要憑空多出一千年的見識,總不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卻總找不到關鍵性的入口。

    唉!楊翼悵然歎氣,現在自己只是一個酒樓打雜的下等夥計,真想幹出一番事業,也要保住飯碗才行。

    就在這樣的輾轉和恍惚之間,一夜過去,天已微明,只聽得楊得貴在一片雞飛狗跳之中大喊:「起床了!幹活了!」

    楊翼坐起身,呆呆的看著低矮的屋頂,是的,新的一天又來了,我真的能在這落後愚昧的古代世界裡生存下去嗎?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21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第三章 嘩!脫星!
    淅淅瀝瀝的雨水敲打在青石路面上,惹得石板邊緣飢渴的青色小草四處搖擺,傍晚的空氣中夾雜著雨水,浮動著從各家各戶隱約飄來的飯菜香味。「今年的梅雨來得真是早啊」朱三爺重重的歎了一口氣,端著酒杯望向院子裡,在昏暗的天色中,每一條雨絲都把自己隱藏得很好,只有當它們落到地面後人們才能從濕漉漉的反光中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朱三爺在汴京的城東一帶頗有名氣,這名氣可不是吹出來的,是他靠著一身武藝掙回來的。從小就朱三爺就跟著師傅跑江湖賣藝,風霜雪雨經歷無數,直到有一天在這天子腳下開了現在這家武館,開枝散葉授徒傳術。朱三爺雖然有點老了,但總是能記起師傅臨死時拉著他的手說過的話「跑江湖的能紮下根不容易啊!咱的根就是這家武館,三兒!把根留住,發揚光大。」

    發揚光大就這麼容易?自大宋朝開國定鼎以來,重文輕武之風愈演愈烈,士人對武者從來都充滿了不屑和歧視,所謂俠以武犯禁,就連普通衙門官差對自己這武館也多有壓搾和排擠!前個月幾個徒子徒孫接了知味館的活,去騷擾飄香樓,這麼不光彩的事也做,不就是為了武館能繼續維持下去嗎?

    朱三爺怔怔的想出了神:「本來一切正常,眼看著飄香樓生意一落千丈,可上個月飄香樓新來個夥計,叫什麼脫衣大俠的,把徒弟們打得灰頭土臉!唉!幾次三番後,飄香樓生意反倒紅火起來,每天大把人等著熱鬧看。這事還真不能鬧大,官府追究下來,吃虧的還是武館呀!」

    朱三爺踱著步子,看看門外依舊淅瀝的細雨:「明天!明天我就親自去會會這個脫衣大俠!」

    楊翼最近有點煩惱。倒不是店小二當得不好,實際上他幹活很勤快,買菜掃地劈柴餵馬,大事小事搶著幹,東家對此極為滿意,此外和夥計們相處融洽,特別是在打跑了幾撥找茬鬧事的流氓後,那楊得貴居然開始親熱地管他叫大哥,說什麼也要學上兩手。按理說楊翼保護酒樓的安全是一開始就和楊傳香說好了的,做得不錯,可問題就出在這「打」字上,打就打吧,偏偏楊翼玩多了現代拳賽那一套,總覺得這古人的衣服寬袍大袖礙手礙腳,打之前非得一把扯掉,只穿四角短褲才能感覺習慣和揮灑自如。沒多少日子,不知誰起了個外號,叫「脫衣大俠」,一下就傳了開去,每日裡都有些人前來酒樓想一睹「脫衣大俠」那精彩酷斃的一脫和全武行。

    「脫衣大俠!哪個王八蛋起了這個該死的外號?」楊翼恨恨的想:「那幫子街坊鄰居也都是些沒見識的癟三,整天就會在一旁看熱鬧嘴裡還喊「脫呀!快脫呀!」我是脫衣舞男還是暴露狂?我不就為了打起來方便舒服嗎?招誰惹誰了?」

    「這幫傢伙又來了!」楊傳香看著進入酒樓的一夥人想道:「這是本月第七次了,嘿!還真是不屈不撓呀!不過也好,和演戲似的,反正大家都不想鬧大,這一不在大街上公然鬥毆,二來也不出人命,官府也懶得管,看熱鬧的客人是一日勝過一日,白花花的銀子進了荷包的感覺那真是,嘿!就算以後沒人來鬧騰了我自己也要請人來表演,這麼好的節目怎麼以前就想不到呢?」

    楊傳香朝夥計們一撇嘴,幾個夥計立刻心領神會熟練的開始收拾桌椅碗筷給客人換位子,將酒樓一樓的中央騰開了一塊數米見方的空地。此時脫衣大俠即將開始表演的消息就已經傳開了,就這麼一會的功夫,不但一樓的周圍,連二樓的走廊和樓梯上都擠滿了等待已久的看熱鬧的觀眾,酒樓外也有人開始興奮的往裡鑽。

    朱三爺和楊翼現在站在場子中央。所謂先禮後兵,朱三爺沖楊翼一抱拳道:「這位想必就是人稱脫衣大俠的楊翼楊大俠了?老朽的幾個徒弟不爭氣,在貴店喝醉了酒,不小心得罪了貴店的客人,楊大俠教訓他們也是應該的。」

    楊翼心說你個糟老頭子不就是來踢館的嗎,說上一堆廢話你以為你就紳士了?當然在這麼多人面前還真不能說出口,當下也一抱拳:「好說!好說!不知前輩何人?今日前來若只是道歉便不奉陪了。」

    朱三爺心想給你鼻子你就上臉真是不知好歹呀!道:「在下乃城東武館的朱三,江湖上朋友們抬愛,送外號『鐵掌鎮城東』。」

    楊翼淡淡的「哦」了一聲。不認識呀!就聽說宋朝有一「鐵掌水上飄」什麼時候聽過你這號糟老頭子。

    朱三臉色一沉,這分明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老朽幾個徒弟得點教訓是應該的,可楊大俠手下不給老朽留幾分情面也得看看我們城東武館的字號,幾個徒弟亮出招牌楊大俠還將他們一路追打,搞得鼻青臉腫,事後還向各位街坊大肆宣揚,莫不是看不起我們城東武館?老朽倒想領教一下楊大俠的手段。」

    楊翼心中泛起荒誕的感覺,你們自己來找麻煩說得倒像是我們酒樓的錯,更是想起電影《功夫》裡的片段:馮小剛飾演的鱷魚幫老大在警察局裡大喊:「這麼漂亮的一個女人!就因為往地下吐了口痰就被你們關在這裡,這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這時觀眾們已經急不可待了,各種催促聲此起彼伏「老頭你廢話真多」「還打不打啦?我桌上湯都涼了」「楊大俠!如果不打你還脫嗎?」諸如此類。

    朱三有點掛不住,你們看老子我耍猴呢大呼小叫的?臉色陰沉的一伸手:「請!——」

    這聲請字中氣十足,頓時將眾人的聲音壓了下去。楊翼皺皺眉,看來今天的對手很強呀!真要是還穿這身寬大衣服必然不能全力發揮,沒法子!脫吧!反正今天上了綁腿,不用只穿四角短褲了。

    此時全場屏氣凝神,只見楊翼伸手到身後用力一拽,前面本就鬆鬆垮垮的帶子立時脫落,一身強悍的肌肉再度裸露出來。

    「好!」叫好聲立刻轟響全場,雖然今天楊翼不脫褲子有些讓人失望,但幸災樂禍的人們還是腴詞如潮,什麼「真乃風華絕代呀!」「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呀」之類不絕於耳,就差有人賦上一首七言絕句了。

    一開始兩人都是小心翼翼的試探對方,沒有金庸老先生說的什麼「甫一交手,便電光火石!」

    楊翼怪異的打法令朱三極不適應,尤其是楊翼來自現代西方的拳擊步伐「蝴蝶步」,雙腿來回交疊,左右搖晃,忽前忽後,蹦蹦跳跳,讓朱三摸不著頭腦。幾次朱三想欺身上前,但始終覺得楊翼一前一後的雙拳對準和籠罩住了自己頭部薄弱的兩側。

    楊翼突然把在前的左拳虛虛的刺向朱三,朱三頓覺良機到來,他知道楊翼的左拳定是虛招,真正的重拳是收縮在後的右拳,於是快速的一個側身,右手曲指成抓向外撥帶楊翼的左拳,左手五指箕張按向楊翼,這招用的是虎鶴雙形中連消帶打的路數。

    楊翼此時身體被朱三右手帶著向前傾,面對攻向自己的朱三的左掌如果再出後手重拳顯然來不及了,定會先被擊中,對方可是號稱什麼鐵掌的,被擊中估計不是好玩的事。楊翼危急之下右胯外張,抽腿從外向內極速橫擊,這是泰拳特有的動作。這個動作的特點是非常的快和冒險,因為在近距離的纏鬥中,提胯由外向內橫擊通常是沒有什麼力量的,而且胯部發力必需先外張,這就要求有很強的肌肉力量和速度,同時由於腿向外張時中路空門大開,中國傳統的武術中基本沒有這個動作。後世的泰拳選手和散打選手卻沒有以上的顧慮,首先是因為規則不允許打擊對手的下體,不存在空門大開的風險,其次只要經過長時間艱苦的訓練,這樣近距離的擺腿實際上可以達到非常快和狠的效果,同時能有效威脅對手的腰腿外側。

    朱三並沒有見識過後世的搏擊,聽得下身風聲響起,知道楊翼出腿攻擊,料想無非是立腳尖上踢和提膝上頂兩種方式,這早已是在他預想之中的,於是用力收腹準備躲過楊翼腿部這一擊,怎料楊翼的邊腿是從外而來,一下就正中了朱三的腰側。

    觀戰的眾人只聽見「誒喲!」一聲慘叫,就見到朱三爺被踢倒在地。這朱三畢竟功底紮實,甫一觸地即單臂發力,強忍著腰部劇痛,硬是將身體彈立起來。

    楊翼此時佔盡上風,哪裡肯放過如此良機,各種凶狠直接快速的組合拳法立刻接踵而來,勾拳、直拳、擺拳、邊腿、旋後踢如暴風驟雨般猛烈的襲向朱三,直打得朱三如暴風雨中的小船般左支右擋、苦不堪言。

    此時場外觀眾已極度興奮,斯文禮法皆拋諸腦後,雷鳴般的叫好鼓勁聲震耳欲聾,而朱三的幾個徒弟早看明白了師傅的窘況,有心一擁而上幫忙,又怕今日觀戰之人太多,日後到處宣揚城東武館是如何無恥,打不過就以多欺少,回頭聲威掃地,師傅也未必能饒了自己。

    朱三再也不堪忍受這種看似永無休止的折磨,突然使出一個大失宗師風範的驢打滾,直接滾出了戰圈之外。

    楊翼也不追趕,等待朱三重新站穩。

    朱三爺此時的外表實在太狼狽了,只見他髮鬢紊亂,衣衫不整髒亂不堪,臉上數處淤青,叉著腰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喘息方定,朱三爺立刻向楊翼抱拳:「楊大俠擊技通神,老朽自愧不如,今日之事就此揭過,今後武館弟子絕不敢再騷擾貴店。」他早想明白了,打是打不過的,糾纏下去恐難善了,況且比武向來是勝敗乃兵家常事,他也從未敢認天下第一,輸了就輸了,承認有人比自己強也不影響他繼續開館收徒,此時擺個高姿態,也讓江湖上稱他一聲拿得起放得下的痛快漢子。

    夜又深了,汴京的夜就像大宋朝本身,充滿了很多令人扼腕歎息的愁緒。「今天白天的瘋狂以後都不會再有了。」楊翼躺在床上舒服的轉了個身,因為他現在換了更寬敞的房間。比武結束後,楊傳香就拉著自己去了他們楊家的祠堂,對著天地祖宗認了自己為他的侄子,還疏通關係,在開封府裡幫自己辦理了正式落籍的手續,雖然今後武館再不會來找飄香樓的麻煩。

    「我決不能只懂得逞匹夫之勇。」回想起這一段的經歷,楊翼這樣總結,武人在宋朝低人一等的地位是幫助不了自己實現作一番事業的夢想的,「我不是沒讀過書的人,我是來自21世紀的考古博士!我對歷史的發展道路清清楚楚!」但自己今後將該何去何從呢?楊翼又一次的陷入到迷茫當中。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22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第四章 繁塔(上)
    纏綿得令人心碎的梅雨季節終於過去了,不甘就這樣離去的春天努力的在這最後的時光裡綻放著迷人的風姿,而夏季正不緊不慢的向大地走來。在這樣一個春夏交替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柔和舒適的清風吹動了在整個梅雨季節裡厭倦了陰暗和潮濕的人們的心田。「多麼令人愜意的天氣呀!」楊翼站在大街上極度舒服的伸展了一下腰,瀟灑的用手一捋頭上的儒生方巾,瞇縫著雙眼將頭在清風中抬起,任憑暖和的陽光揮灑在他的臉上。

    前段時間裡已經成為飄香樓東家侄子的楊翼依然在幹著店小二的工作,楊傳香顯然認為既然都是自家人了那更應該多幹點活多為祖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所以楊翼為了不失去事關溫飽的三餐,除了繼續以前的劈柴餵馬等工作外,還增加了端茶送水招呼客人等據楊得貴說是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內容。當然,楊傳香在下大力氣壓搾楊翼勞動力的同時,也明白「即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這才在這個好天氣裡放了楊翼一天假,甚至還破例給了楊翼一貫錢。當然,如楊傳香預料中的一樣,楊翼再次表現得感激涕零,儘管雙方在心裡都認為對方是個老狐狸。

    「終於可以休息一下,好好逛逛這大宋朝繁華的街市了」楊翼還是第一次以閒暇的姿態出來遊玩,所以興致頗為高昂。汴京的大街上商賈雲集,從鳥獸蟲魚、鬥雞走狗,到金銀瓷器、奇石古玩,從陽春白雪的字畫書雕,到下里巴人的家用器皿,包括各種土畜特產、柴米油鹽醬醋茶,來自這個古老帝國寬廣轄地內的商品琳琅滿目,令楊翼目不暇接。

    「這要放在以後可都是值錢的文物呀!」身為考古學家的楊翼大為感歎,他以前從未幻想過有一天自己能如此直接的接觸到大宋朝的真實面目。

    隨著有若潮湧的人群,沿著寬敞的御街往東走,過了橋,再略轉向南,楊翼來到了自己這次遊玩的主要目的地--繁塔!

    看著這有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愛好考古的楊翼心潮澎湃:這繁塔可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建築,有宋一代,太平興國二年,太宗趙光義重修天清寺時,同時在寺內興建了一座磚塔,名為興慈塔,因其座落在繁台上,故俗稱繁塔。宋太平興國三年,繁塔才建起一個高高的塔基,到太平興國七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還不斷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獻錢物。前後建造歷時二十年的繁塔,高約八十米,相當於現代二十層的高樓,據史書記載本來高九層,可惜後世徒遭劫難歷經滄桑,到了現代,竟只有最下面的三層留存。

    楊翼抑止住激動的心情,向繁塔走去,他現在有些感謝上蒼了,多少次他和同僚爭論繁塔上層可能的模樣和造型、多少次他幻想著繁塔內曾經存在的那令人目眩的經文碑刻,現在上天居然把親眼見到繁塔的機會給了自己,楊翼心中湧動著奇異的快感。

    楊翼走到繁台之上,只見到那繁台之上檯面寬闊,桃李爭春,百花吐艷,綠樹繁茂,殿宇崢嶸,遊人玩樂賞花,燒香拜佛,飲酒賦詩,「繁塔之色真不愧為汴京城八景之一呀!」。楊翼由衷的讚歎道。

    待進得塔內,楊翼更是發現不虛此行,只有後世留存的下面三層在塔內有木梯盤旋而上,而從第四層開始,必須走出塔門之外,沿著塔表的外壁磴道才能繼續向上,楊翼這才明白古籍中關於繁塔「自內而上,自外而旋,登於其巔」的道理。

    沿級而上,楊翼真是看得如癡如醉,這繁塔的內外壁鑲嵌佛像瓷磚,塔表的每塊磚都是一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跌坐其中,佛像姿態、衣著、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單蓮座或束腰蓮座中之佛像:手執各種法器的佛像;騎著青獅的文殊和騎著白象的普賢二菩薩;六臂或十二臂的觀音菩薩,佛像表情細膩,生動逼真。而塔內各層,鑲嵌有各種碑刻不計其數。

    楊翼每處地方都把玩良久,流連難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晌午時分,方才來到繁塔的頂層。頂層之上卻甚少有人,楊翼非常愉快的呼吸著這高達八十米建築上頂層的新鮮空氣。

    楊翼由北門進得塔內,本欲從南門穿出,卻突然發現南門的邊上坐有一人。那人從背面看年紀不大,烏黑的頭髮上纏著時下儒生流行的方巾,一襲素色長衫,下擺隨意的鋪灑在地上,面前似乎斜放著一塊木案,宣紙其上,硯墨在旁,像在書寫繪畫一般。

    楊翼當然好奇:「這人要寫要畫,不在家中或風景秀麗之處,怎麼要辛辛苦苦抗這許多東西爬上繁塔頂層來?」

    雖有非禮勿視的禮法,楊翼卻不放在心上,走到那人身後,躬身探出頭越過那人的頭頂,向他擺在案上的宣紙望去……

    「啊!!」楊翼訝然出聲,雙眼圓睜,如遭雷擊,全身僵硬定立當場,就保持著這樣躬身前探的姿勢一動不動。

    考苦學界的冉冉新星--楊翼,腦子裡此時已是一片震驚和混亂:「我看到了什麼?老天!這……這……難道竟然是咱們中國的無上瑰寶-清明上河圖?不,不可能!現在不是清明時節,據記載清明上河圖成畫於宋朝徽宗年間,離現在還有十好幾年!可……可這怎麼可能,這不是清明上河圖又是什麼?雖然只是一部分。難道記載有誤?又或者此畫動筆時間甚早,歷時十數年方才成畫?這個人,居然,是作者張擇端?又或者另有其人,這竟然真是清明上河圖?還是……?」

    要知道這清明上河圖真的是不世的奇珍、絕對的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畫風開時代先河,在中國乃至世界所享譽的歷史地位,實在絕無僅有。楊翼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時就常常對用碎片拼接而成的真跡進行觀摩,讚歎它那恆久雋用的巨大藝術魅力。此時見了「疑似」真圖,卻又出現在意料之外的地方,難怪楊翼如此失態。

    那人正全神貫注的作畫,忽聞頭頂上楊翼的「啊!」的一聲,手一抖,那畫筆便跌落紙上,墨汁星星點點的在畫紙上染出一小塊污跡。「還好!現在只是在捕景,無所謂吧!」那人自言自語道。

    待那人回身站起來望向楊翼:「子曰: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這位兄台!何故如此驚惶失措?」

    楊翼這才回過神來,嚥了嚥口水,道:「適才見兄台白衣素裳,案紙齊備,高台之上觀景作畫,有若玉樹臨風,風姿一時無兩,待見到畫時,只覺栩栩如生,逼真動人,更兼具魏晉之遺風,唐宋之風骨,開時代之先河,奪天地之造化,嘿嘿,在下一時感動,故才舉止失措,望兄弟海涵!」他倒不是故意溜鬚拍馬,只是確實太過震驚,剛回過神,而且對清明上河圖是真心敬仰。

    那人心想,我這剛開始畫了些房屋茅舍,人物牛馬,哪來什麼「魏晉之遺風,唐宋之風骨」?只是馬屁人人愛聽,他為人本也自負,此時有人讚他畫好,而且言詞懇切,他也非常開心。

    「兄台讚譽太過,實愧不敢當!在下姓張名擇端,表字正道,東武人士,如今遊學京師,敢問兄台高姓大名、表字?」

    楊翼哪裡有什麼表字?自從來到這大宋朝,楊翼就一直被人視為販夫走卒之流,每日裡與雞鴨豬魚、馬糞狗屎打交道,還從沒想過取字的問題,此時聽人問起,匆忙之間哪裡想得出一個俊雅賢良的好字,只知道古人最常用的就是前面一個子字,什麼「子華」「子明」「子允」之類,腦中又突閃而過令自己耿耿於懷的「脫衣大俠」等字眼,一時脫口而出:「在下姓楊名翼,表字子脫。」話一出口,楊翼早已懊悔致極,心中大罵自己的愚蠢:「子脫?天啊我是豬頭嗎?給自己取個如此齷齪難聽的字?」

    改口是不太好意思了,從此,「子脫」這個字就跟隨了楊翼一輩子。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23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第四章 繁塔(下)
    「子脫?」張擇端有點納悶:「此一『脫』字甚是少見,不知作何解?」

    楊翼面現尷尬之色,硬著頭皮,心念電閃,道:「這個這個脫,啊!所謂赤裸者,皆脫也,我輩讀書之人,當懷坦蕩赤誠之心,願身事國憂,鞠躬盡瘁,豈不聞聖人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兼,有諸內形於外,是為一脫而表拳拳之心,兄台可知東漢禰衡,裸體擊鼓罵曹操事乎?此大丈夫氣節耳!」

    這番胡說八道,把赤裸和赤誠硬是結合在一起,張擇端聽來覺得有點牽強,不過見到楊翼說得如此冠冕堂皇,很正義的樣子,倒也不便去深究。

    楊翼這時已明白此人既然是張擇端,那幅圖當然就是清明上河圖的草稿了,因為正本是畫在絹上的,大感興趣下連忙追問:「正道兄!為何在高塔上作畫呢?」

    張擇端答道:「此處可俯閱全城,人物、車馬、道路、橋樑歷歷可辨,誠為良所。」楊翼恍然大悟,歷史和藝術學界長期爭論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作者於街市中觀摩後再畫出來的,還是在汴京附近的哪座城樓或山丘上累日畫成,卻不知原來作畫觀景的場所是在後世已經損毀的繁塔之上。而且楊翼也想明白了,這幅圖中人物景致極多,看樣子張擇端也才剛開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那麼歷時十數年,到宋徽宗時再獻畫剛好合適,至於徽宗題名「清明上河圖」當然可能是因為此圖以春夏中捕捉到的景致為主,倒不一定非是清明時節那幾天了。

    楊翼心中還有兩大疑問,一是據後世分析,留存的圖不應該在一入開封城後就嘎然而止,可能還有後半部,起碼應該畫到金明池邊。二是在圖中某處有一草棚,前面坐著一個婦人,有一些古代書籍記載婦人身後有一頭驢,然而後世通過拼接留存在故宮博物院的真跡上該處並無驢,學界為此爭擾不休,實乃千古謎團。不過楊翼也知道,那張擇端的畫才剛開始,到底是要畫成怎樣或者那地方到底有驢沒驢,估計現在張擇端也回答不上來,好在如今已經相互結識,總有一天自己能搞明白這些個千古之謎吧。

    當下兩人就著畫攀談起來,張擇端是於畫上浸淫日久,當然興致高昂,而楊翼真心敬仰,多把後世專業大師對此畫的品評和總結拿來奉承,聽得張擇端是眉飛色舞,心中折服。待又見到楊翼博學廣聞,對歷史典故和此處經刻碑文的見解無一不精,愈發覺得今日不虛此行,心動之下便生了結交之心,直把楊翼當作是良師益友。

    兩人話語投機,不知不覺日已偏西,意猶未盡之下,張擇端便邀請楊翼前往自己居住的客棧用晚飯,順便認識幾個同住的朋友。楊翼當然願意,今天居然認識了聞名貫耳的張擇端,就算回去晚了被楊傳香教訓一頓也是值得的。

    這是一家不大的客棧,離飄香樓卻也距離不遠,門面看起來有些時日了,進去之後來到張擇端居住的別院,一陣子曰詩雲從房間中傳來。這別院也有點破舊了,楊翼心想,看來住這的幾位都不富裕呀!

    幾個人被張擇端叫出來,給楊翼作介紹。楊翼一一看去,左邊那個身材瘦削高挑的叫石贄,字子仕,中間方頭方臉的叫江鞪,字別鶴--是不是姓江的古人都特別喜歡和「鶴」字聯繫在一起?看過古龍小說的楊翼心想。右邊那個虎頭虎腦的叫黃柄炎,字雲凱。他們幾個包括張擇端都是各地貢生,為了元佑元年的省試而來,由於今年省試破例改在秋季舉行,早早到了京城,但都囊中羞澀,攀了交情後合夥租了這個破落小店的別院居住,每日裡除了想辦法賣字賣畫弄點飯錢,就是在此讀書複習,滿心希望混個進士及第,改變目前的窘境。

    待到張擇端介紹起楊翼,幾個人卻都一樣的心思:這個什麼楊子脫看起來壯得像頭牛,凶神惡煞,哪裡有我輩讀書人風流儒雅的樣子?還說什麼博古通今,該不是個騙子吧?正道兄也真是的,還要請他吃飯,明天早餐我們還沒著落呢!

    楊翼雖然覺得這幾位有點冷淡,但替他熱情吹噓的張擇端還是讓他很滿意,看看這四位也不像有錢請得起飯的樣子,想起自己還有一貫錢,便拱手道:「久仰諸位兄台大名!今日前來拜訪,擾了各位讀書寫字的雅興,實在過意不去,不若我們前去外街的飄香樓飲宴如何?由小弟作東,定讓諸位盡興。」

    幾個人大喜,這日已偏西,自己幾人都還餓著肚子,現在有人請客,而且還是頗有點規模檔次的飄香樓,當然千肯萬肯,只要你出錢,別說你自吹是讀書人,就算你說你是飽學大儒、一代宗師俺們也是相信滴!當然,讀書人的矜持還是要的,幾個人虛情假意的推拖一番,就急不可耐的和楊翼出門,一路上對楊翼自然是親熱無比稱兄道弟。

    如果用王朔的語言來形容,汴京的夜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站在櫃檯裡,望著不遠處正在熱烈的交杯換盞、談天說地的幾個人,楊傳香心中非常鬱悶,這楊翼也不知發的哪門子邪,出去一整天才回來,還帶來一幫子人,你說你要是幫酒樓招攬生意那是好事呀,結果你自己買單,你要做冤大頭我不攔你,可一貫錢不夠還要老子給你賒帳,本店蓋不賒欠你懂不懂?你又沒工錢可扣,當著人面你叫我叔叔,我還真拉不下臉來。那夥人倒像讀書人,我說你一武夫你裝什麼呀你裝。

    這邊張擇端幾個是一點不客氣,吃肉喝酒不落人後,看得楊翼是連發感歎,腦子裡浮現出後世某部賀歲片的場景:男主人公醉醺醺的捂著路易十三的瓶子說:「醉了我也不吐,死都不吐!八千塊的酒呀!我捨不得!」

    只聽得江鞪道:「正道兄文筆風采皆是當世一流,聲名遠播,此次秋季大比自當進士及第。」

    石贄接過話頭:「若殿試得隆聖眷,便是狀元亦未可知呀!」起身和張擇端對飲一杯。

    聽到他們相互吹捧,楊翼卻是心中一動,他記得史書中說元佑二年朝廷就將罷常科取士(此處為筆者編造,其實應為元符二年即1099年),改為「學選」和「制舉」,因而今秋大比乃是貢舉常科最後一年,若是今年不能考上,那麼以後就得讀個學校出身才能做官了,又或者有特殊才能,可獲朝廷開制舉科。自己要做一番事業,何不想方設法入仕為官呢?

    對於楊翼的這番心思,其他人當然不懂,只聽得張擇端說:「別鶴兄過獎,若今次不是因為司馬相公重上朝堂,與新黨力爭,禮部又怎會重開詞賦科?我做經史策論是不如諸位的,唯有靠詞賦取勝了。」

    這番所說卻是楊翼不知道的,連忙接話發問:「今年開制科嗎?」

    有宋一代,這制科即是「制舉」,是國家因為需要某種人才而特設的招考,,不是定期進行,也沒有固定的章程,只要考中,即可入朝為官,而士子考取制舉後,往往比正科出身的待遇還要高上一籌。楊翼因為不是貢生舉人,當然不能參加省試,但如果是參加制舉,沒有出身的要求,就有一定可能,故才有此一問。

    哪知幾個人卻面現驚訝,黃炳炎到:「新舊黨爭激勵至此,今年秋季大比,為了開考科目,兩方早已爭論許久,最後達成妥協,常科開考、制舉也開考,連昔日王安石相公制定的學選三捨法亦一併進行,此事天下皆知,子脫兄竟然不知嗎?」

    楊翼非常驚異,此事歷史上並無記載,是自己搞錯了?還是歷史因為自己的到來發生了某種改變?且制舉開科,若是自己符合要求,不就一樣可以參加科舉了嗎?

    楊翼腦子裡亂糟糟的,獨自怔怔發起呆來,其他幾人也不疑有他,只道楊翼雖然有些才學,但畢竟不是舉人,看到自己即將省試而感懷身世罷了。

    這頓飯已吃了一個多時辰,各人都醉意漸濃,吃了這許久,幾個貢生連晚上的宵夜加明天的早餐都一塊吃進了肚子裡,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遂起身告辭。

    等他們走後一算帳,吃了近兩貫的錢,這可不是小數目呀,夠上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的開銷了。「記我帳上」楊翼也不理睬臉色發綠的楊傳香,獨自搖搖晃晃回房睡覺,身後傳來楊傳香憤怒的叫聲「你有錢還嗎你!」
mk2257 發表於 2008-12-2 20:24
第一卷 清明上河圖 第五章 暴發戶的誕生傳說
    在每一個承平日久的世界,清晨總是令大多數人愉悅的時光,當稀疏的陽光透過樹木繁茂的枝椏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當潔白柔順的雲在風的推動下緩緩飄過,只要空腹喝下一碗滾燙的豆漿,溫暖會迅速的佔據你麻木一夜的身體,帶給你一整天的活力和好心情,伴你度過精彩的新的一天。

    楊傳香此時在喝著豆漿,但這並不代表他屬於愉悅的大多數人,因為楊翼正表情嚴肅的坐在他面前。

    「我喝酒了,昨晚!」楊翼道。

    「我知道,而且我還知道你欠了我錢」楊傳香回答。

    「我喝多了,可居然沒醉!」

    「如果你想說你酒量很好的話我就讓你給客人陪酒!」楊傳香眉毛一挑,重重的放下本已送到唇邊的碗:「但如果你污蔑我的酒是兌水的假酒,想要賴帳的話,我就送你去開封府。」

    「那是好酒嗎?」楊翼問。

    「你以為就憑你們幾個光吃菜能吃到兩貫錢?」楊傳香反問。

    之所以有上面那場談話是因為今天楊翼很早就起了床,他覺得精神很旺盛,身體狀況非常好,這種感覺讓他覺得很奇怪,因為他昨夜喝了很多的酒,仔細思索之後他發現自己平時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讓後世的歷史及考古學界產生了很大爭論,這個爭論甚至波及到西方,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蒸餾白酒是在什麼年代產生的?據後世的考證,一共有三種說法比較流行:一是東漢早期。證據是在上海博物院內存有一具東漢時代的青銅蒸餾器,儘管對於此蒸餾器是不是用來蒸酒的,考古界有很大分歧。二是產生於北宋末年,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游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三是產生於元代,最早明確提出此觀點的是在《本草綱目》中的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曾經多次對出土蒸餾器進行過鑒定研究的楊翼,現在得出了結論:真正的白酒,定出於宋代元佑元年。因為楊翼現在就準備幹這件事--蒸餾釀造白酒。

    楊傳香對楊翼提出的想法覺得不可思議:「蒸餾是個什麼東西?是不是像蒸包子那樣蒸呢?如果你想喝熟的酒你可以煮呀,幹嘛費這個勁?況且蒸乾了以後酒在哪呢?我說賢侄呀,你不是腦子壞了吧」

    楊翼在耗費了一番唇舌之後,終於明白了要和楊傳香說清楚蒸包子和蒸餾之間的區別實在是不可能的,於是他決定換一種說法:「實際上小侄有一個祖傳秘方,素來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可以釀出絕世美酒,只是釀出這種酒需要叔父的幫助,製造釀酒的工具是需要錢的,而酒釀成的話可以賺成千上萬的錢。」

    儘管楊傳香將信將疑,但對祖傳秘方這類帶有點神秘主義色彩的東西還是感興趣的,而且成千上萬的錢看來還是很有誘惑,思考了半天,他決定相信楊翼一次:「賢侄,不是叔小氣,你看飄香樓是咱們老楊家世代經營的祖業,不能斷送在我楊傳香手裡呀!但你窮困潦倒,現在既然有個什麼祖傳秘方能發財,作為你叔我不支持你,我也過意不去,這樣吧,我出十貫錢,作為你釀酒的費用,另外還可以再放你十天假,如果真釀出美酒來,利潤我們五五分帳,當然如果釀不出,你就得多幹點活當補償你叔了。」

    事實上楊翼拿到手的只有八貫錢,對此楊傳香的解釋是這樣的:「我昨天給了你一貫錢,後來你賒帳一貫錢,加這八貫,就是十貫嘛!」。在很多年以後楊傳香的兒子寫了一本暢銷整個大宋朝的書,書名叫做《我的父親用十貫錢創造酒業王國》,對此,已身為帝國風雲人物的楊翼自然嗤之以鼻。

    有了錢,楊翼立即開始著手造酒,第一步是先是設計蒸餾器,他回憶有關典籍的記載和自己過去鑒定過的各種古代蒸餾器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一是1975年河北出土的金世宗蒸餾器,另一個是清代宮廷御膳房裡作為擺飾的蒸餾器模型。楊翼對這兩樣東西在學生時代就做過實地的鑒定研究,對其內部構造瞭如指掌。兩個器具在楊翼看來各有利弊,金世宗那個是用銅做的,不能到燒到太高溫度,且熱量散失快,當年楊翼所在的考古系仿製了一個,結果蒸餾出來的白酒濃度只能達到20度-25度,而清代那個是鐵器和一部分鋼,鐵器中含有鉛,蒸餾出來的酒雖然度數高但味道偏酸。楊翼做了一番考慮後決定在結構上採用清代的樣式,材料則用陶瓷和鐵,其中燒炙部分用陶瓷,冷凝和導流部分用不加鉛的鐵。整個蒸餾器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高度在兩尺左右,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容器室,並有凝露室。凝露室設計一個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鑿一入口,可作為隨時加料用。

    晌午時分,院子中間的大樹下,一把將畫得醜陋無比的第N張圖紙揉成團扔在木案的一旁,楊翼咬牙切齒懊惱無比:「我原來真的只適合考古,絕對不能去學理工科,用毛筆畫出來的草圖歪歪扭扭比例失調,可能隔上一天我自己都認不出來啥玩意。」正自煩躁不已,突然看見一人背著畫具木案邁步走進院內,不是張擇端又是誰?楊翼頓時大喜:「張擇端善畫房屋橋樑和舟輯,畫風工整,對協調比例定有研究,我自己這瞎忙活,怎麼沒想到找他幫忙?」

    「正道兄!昨晚一別讓小弟我甚是思念,真是如隔三秋呀!嘿嘿!別來無恙否?」楊翼讓他本來威武強橫的臉擠出獻媚奸笑。

    張擇端剛從繁塔下來,順路來尋楊翼閒話,卻被他的笑搞得一身雞皮疙瘩,頓時想起他的那什麼「魏晉遺風唐宋風骨」來,心中納悶:你楊子脫說什麼也是讀多了聖賢書的人,怎麼說話總那麼肉麻呀?連忙執禮答道:「承兄厚愛,正道無恙!適才見子脫兄心浮氣躁,不知正為何事煩惱?」

    楊翼立即道:「正道兄妙筆生花,遠勝我楊子脫,今日我欲制一器,落筆半日繪其草圖而不得,正道兄能否幫我?」

    作畫可是張擇端最喜歡的事,如今有朋友相求,自然無不應允,當即擺好各種畫具,依照楊翼所述畫了起來,他自幼聰慧過人,頗為觸類旁通,又能舉一反三,雖然楊翼所說之物張擇端從未見過,但只聽得楊翼的描述,一個時辰後,畫即作成,楊翼一一看去,和自己所思所想完全相同,大喜過望,自然再次馬屁泉湧,直把張擇端誇得落荒而逃。

    送走了張擇端,楊翼連忙去尋楊傳香,楊傳香還在午睡,被楊翼叫醒,自然沒什麼好臉色:「你這一驚一詐的怎麼回事?」

    楊傳香笑道:「叔叔不用生氣,如今蒸餾器圖紙已經畫好。」

    「畫好你還不快去做!」

    「叔父可知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的道理?」

    哦!你這還真祖傳秘方,怕洩密呀!楊傳香心裡倒敬佩起楊翼來:別看這大侄子五大三粗,心思還是很細密的呀,得,我親自和你去一趟吧。

    鐵匠鋪的老李最近生意不大好,不過事情今天有了轉機。就在中午,飄香樓的大老闆楊傳香帶著他那在附近幾條街大有名氣的侄子--「脫衣大俠」來了他的鋪子,要訂做一件物事,給了他足足三貫錢。這三貫錢可不是小數目呀,老李心想,這物事模樣挺怪,即似壺又似蓋,不知道做什麼用途,而且楊傳香還和我簽了不能把物事模樣洩露的紙契,帶我到開封府按了手印。老李甩甩頭,想不明白的事咱就不想,把活幹好了比什麼都強。「狗子,開爐!」老李站起來大聲的喊徒弟。

    同一天,汴京城外的陶土匠老林也遇到了和老李同樣的遭遇,從開封府衙回來前,那大老闆楊傳香的侄子狠狠的盯了他一眼,「真嚇人!」老林一想起就打哆嗦:「要是洩露了這怪東西的模樣,不等官府找我吃官司,恐怕這個鐵塔一樣的惡煞就把我這把老骨頭給拆嘍!」

    夜深了,一般的小鄉村到了晚上集體瞎火,但汴京城不是小鄉村,總有些人睡不著。楊翼正在研究釀酒用的酒麴的時候突然想到,在一次對殷墟的研究中,一個實習生發現了一些穀物,當然這些穀物已經開始石化了,不然也留不了那麼久,這些穀物中即有發霉的,也有長芽的,說明這些穀物是用來釀酒的曲蘖。中國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實現了曲蘖分離,而後只用發霉的穀物,即曲來釀酒,而把發芽的穀物蘖完全拋棄,以致於只有西方發展出來了啤酒。

    楊翼心想,乾脆我直接把蒸餾白酒和啤酒一塊弄出來得了,省得後世的啤酒文化為西方所獨有。

    在這個帶著暖意的夜晚,同樣睡不著的還有知開封府事蔡京,再過半個月,他就要被迫奉調出京,知河北重鎮真定府,兼真定府路安撫使,這次調任本來就是因為黨爭被人排擠打擊,可誰知他已決意赴任,竟然還有人不放過他,右司諫蘇撤指責他在奉尚書右輔射司馬光的命令改差役法時,明知開封府舊差役法差人過多,但根本不作調查、申報,而是限令五日內改行差役法,更是指出蔡京「身為民官,若不知舊法(指差役法)人數之冗,是不才;若知而不請(指申請實際需要人數),是不忠」,要蔡京先行停職,查清他是否存在徇私枉法之事後再行處理。

    「唉!雖然司馬相公欣賞我,但我又不是舊黨中人,看來只好去求柴家的新女婿,我的多年好友易隨風了,他甚愛酒,我去哪找美酒給他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