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張遼新傳 作者:楊家大郎 (已完成)

   關閉
沃土學師 2008-12-9 23:26:5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99 686000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3 16:09
第三卷 第一二四章(上)

    可是孫策的西進戰略從一開始就不是順風順水。

    袁術因為孫策的自立門戶而懷恨在心,雖然因為曹軍的壓力而不能直接出兵征討,但袁術卻派出謀士拉攏丹陽郡的山賊頭領陵陽人祖郎,給他賜金封官,讓他鼓動當地的山越族人共同對付孫策。而此時,被孫策擊敗的劉繇舊部張英等人也佔據了涇縣。張英自封為丹陽太守,阻遏了孫策的西進之路。此時,宛陵以東均已歸孫策所有,只有涇縣以西尚未歸附。孫策想要佔據豫章郡,西征黃祖,就必須先拔掉這兩根釘子。

    於是,孫策將軍隊一分為三,一路由黃蓋、韓當率領,留守丹陽,由魯肅輔佐,負責阻擋東面的劉備。一路由程普率領,帶周泰、蔣欽二將直接進擊涇縣。最後一路又孫策本人親率,由周瑜輔助,領同徐盛,沿冷水而下,由歙縣、黟縣方向包抄陵陽,意圖和擊敗涇縣的程普合擊陵陽祖郎。

    不得不說孫策完全繼承了他父親孫堅的勇猛,他這一路,儘是山嶺阻隔,即使冷水那一段,也因為是逆流而上的關係,並不能借助水流而加快速度。但孫策不畏艱難,甚至親自走在隊伍前面,為全軍開路。在孫策個人魅力的感召下,全軍將士無不奮勇爭先,原本需要一個多月的路程,讓他們在二十天不到就走完了。隨後,在孫策又親率衛隊衝鋒。連下歙縣和黟縣兩城。在程普擊潰涇縣地張英後,孫策軍完成了對陵陽城的戰略合圍。

    孫策和祖郎本就有仇,前些年孫策帶著自己的母親到了丹陽投靠自己舅父吳景的時候,他所招募的數百兵丁就遭到了祖郎的襲擊,那時因為孫策兵少勢微,若非舅父吳景及時出兵救援。孫策差點兒就丟掉了性命。此次進攻祖郎,不但有打通西進道路,剪滅袁術臂助地目的,也同樣是孫策的復仇之戰。

    如今的孫策可不比當年,身邊不但有謀士、良將。還有上萬的士兵。看著前方隱約顯現地陵陽城頭,孫策躊躇滿志,似乎東進失利的陰影已經完全消散了。他又回頭看著身後的一眼望不到邊的士兵,心中充滿了對西進勝利的信心。

    「公瑾,我有此強兵,陵陽指日可下!」孫策信心百倍的對身邊地周瑜說到。

    周瑜沒有孫策那樣的強烈自信。他略有擔憂的說︰「伯符兄,我等如今雖然順利,卻不可大意。祖郎久居丹陽,又和山越相熟,地利、人和均不在我啊!」

    「哎!公瑾多慮了!我軍前後都派出了斥候、偵騎,縱使未有人和,卻能和祖郎分享地利。」孫策對周瑜的話不以為然,但兩人本是摯友。孫策也不能加以斥責,只是對周瑜的勸告如耳邊清風拂過。聽過就算。

    這時候,孫策軍的士兵已經進入一個山谷,這是一個不大的谷地,兩邊的山勢並不陡峭,只有五、六十度地樣子。但山地上全是密密乍乍的樹木。濃密地枝葉層層疊疊,讓陽光都透不進去只。這讓之前在太陽下行軍的士兵們感到一陣的陰涼。他們甚至想讓這個山谷再長一些,能讓他們多享受一下這來之不易的舒適。可是軍紀不允許他們停下,而山谷也並不長,很快就能走完,之後只需要再過一個彎就可以抵達陵陽城下。但就在孫策軍大部進入山谷時,變故發生了。

    只聽見道路兩邊的傳出「嗖!嗖!」地聲音,早年就跟著自己地父親南征北戰的孫策立刻就反應過來,這是箭枝在空中飛行時發出地聲音。孫策猛然回頭,只看到從山谷兩側的樹林裡四面八方的飛出箭枝正射向自己的士兵。

    「敵襲!舉盾!」孫策心中雖然對襲擊者充滿了憤怒,但還是做出了正確的反應。

    此時埋伏的敵人射出的箭已經命中了它們的目標,但讓孫策、周瑜和徐盛吃驚的是,這些箭的殺傷力卻並不是很強,只有少量的箭枝讓士兵們負了重傷。

    雖然只是並不密集的弓箭遠程攻擊,但還是在孫策軍的士兵隊列中引起了一陣混亂。

    「啊……」

    「快躲開!」

    「舉盾!舉盾!」

    「咦……這弓箭的威力並不大。」一個被弓箭射中的士兵大聲喊了起來。

    原來這不過是一群山越族的山民,他們並沒有軍用的強弓硬弩,他們用的只是平時打獵時用的獵弓,長距離的殺傷力當讓不夠。孫策略略放下了剛提起的

    但很快孫策他們就高興不起來了,那些只是輕傷的士兵很快就出現了中毒的症狀。

    「不對勁啊!將軍!這些箭上有毒!」一些正在為受傷的士兵進行包紮的士兵在看到傷員的傷口發紫變黑,又滲出黑色的血液,立刻抬起頭高聲喊道。

    「什麼?這些箭頭上竟然塗了毒藥!這究竟是哪裡的山民?」孫策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伯符兄,這似乎不像是山民的襲擊,否則其中不會有軍用弓弩的存在。」周瑜對正在憤怒四周張望的孫策說道。

    「我知道。應該是祖郎得知了我軍的路線,故而設下了這次伏擊。」孫策雖然憤怒但卻依然能清晰的把握戰局。他回答完周瑜的話後,又對著士兵命令道︰「舉盾!尋找掩護!文鄉,你帶人攻上去,我讓弓弩手給你掩護!」

    這時孫策已經暫時顧不上受傷中毒的士兵了,他必須扭轉當前的局勢。於是他自己的弓弩手在盾牌的掩護下向兩側放箭,同時讓徐盛帶兵攻上山,驅散伏兵。

    「哈哈哈!孫策小兒,上次讓你僥倖逃脫,如今又當如何!」

    就在孫策正準備指揮士兵進行反擊的時候,山谷的谷口傳來了一陣囂張的聲音。

    孫策尋聲看去,頓時怒火沖天,原來谷口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襲擊了孫策的他們當前的目標,現在佔據了陵陽的山越大帥祖郎。

    「祖郎匹夫!卑鄙無恥!」孫策怒聲罵道。

    「孫策小兒,你乳臭未乾,也敢來犯我陵陽地界,上次有人救你,讓你得以逃脫,如今就讓你嘗嘗這弓箭的滋味兒。」祖郎表情張狂的喊道。

    「混蛋!」孫策暗暗怒罵,看著祖郎囂張的樣子,孫策的怒火終於壓制了理智,他對身邊的衛隊喝道︰「親衛隊,跟我來。今日吾誓要滅此獠賊!」

    「遵令!」孫策的親衛隊齊聲應道。

    孫策這時手持馬槊,一馬當先,帶領自己的衛隊士兵向谷口的祖郎衝去。周瑜一見事情有變,再想喊住孫策時,孫策已經衝出了很遠,再加上戰場上的聲音太雜,周瑜的聲音根本就傳不到孫策那裡。「文鄉,我讓弓箭手掩護,你速帶兵上山,清除伏兵。然後我們速去援助伯符。」周瑜一見事已至此,就立刻命令徐盛速戰速決。

    徐盛此時也看到了孫策被祖郎引走,他也明白事情緊急,二話不說,親自帶兵想山上衝去。

    就在周瑜、徐盛為了掃除伏兵的時候,孫策已經被祖郎引到了一個陵陽城西的樹林前。而引接孫策的不但有祖郎和他的衛隊,還有兩千山越族士兵。

    「孫策小兒,如今你身邊不過百人,我卻有兩千士兵。這次可沒有吳景來救你了,你就認命吧!若是你肯放下兵器投降,我倒是可以考慮繞你不死!哈哈哈!」祖郎看到孫策中了他的誘敵之計,被他的優勢兵力包圍後得意的說。

    當祖郎在樹林前停下時,孫策就感覺到了不對,再看到樹林裡湧出的兩千士兵將他和他的衛隊團團圍住時,孫策就是再笨也明白中了人家的計。

    孫策此時臉色鐵青,他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讓祖郎計謀得逞,可他此時卻沒什麼悔恨的想法,只想著能突出包圍和擊殺祖郎這兩件事。

    「祖郎匹夫,我孫家只有戰死沙場之人,又豈有屈膝投降之輩!」說著,孫策高聲對身後的衛隊士兵說道︰「士兵們,如今敵我懸殊,我們該怎麼辦「殺!殺!殺!」孫策衛隊的士兵齊聲的高喝讓佔據的絕對優勢的祖郎都為之膽顫。

    「好!殺啊!」孫策舉起馬槊,縱馬向包圍他的敵軍士兵衝去。他的身後,衛隊的士兵們也各舉兵器,催馬跟上。

    祖郎這時也趕忙命令士兵上前廝殺,務必要留下孫策的性命。

    但事情卻讓祖郎大吃一驚,孫策和他的百人衛隊揮動手中的長兵器,百人的馬隊就像是一把鋒利長刀一般劈開了自己的士兵組成的波濤。這百的衛隊在孫策這個箭頭的率領下,在祖郎的士兵的包圍圈中來回縱橫,幾乎無人可擋。原來這些衛隊的士兵都是程普他們從軍中的孫氏族人中精選出來的絕對精銳,而且他們對孫策有著狂熱的崇拜和絕對的忠誠,再加上他們當中的核心軍官大都是曾經跟著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兵,戰鬥力又豈是祖郎這些僅僅經過了幾次訓練卻疏於戰陣的士兵能比的。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3 16:12
第三卷 第一二四章(下)

   可祖郎也並非無能之輩,他能從山越族的眾多部落宗帥中脫穎而出,做到涇縣山越族的大帥也有他的過人之處。在看到戰場的形勢對孫策有利之時,祖郎立刻讓手下人命令手持短兵器的士兵後退,而讓手持長矛、長戈等長兵器的士兵集中起來一起向孫策的馬隊攻擊。頓時,戰場形勢為之一變,孫策的衛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傷亡。

    因為祖郎的士兵改變了攻擊方式,他們架起了長矛,長矛的長度讓孫策和他的衛隊再也無法借助戰馬的速度強行衝擊敵軍了。孫策和他的衛隊也改變了陣勢,他們從利於衝擊的錐形陣換成了更加便於防守的圓陣。孫策和他的士兵相互配合,各舉兵器,相互掩護,輪轉攻擊。整個圓陣如同一個滾動的圓環一般,將敵軍的兵器擋開,順便再從中帶走幾條人命。

    可是,孫策他們畢竟只有百人,組成的圓陣也依然破綻百出。而敵軍士兵卻有近千人,每次攻擊都有上百支長矛。縱然孫策和他的衛隊再如何的勇猛,如何的善戰,也無法抵擋幾乎無處不在的敵人的長矛發出的致命的攻擊。

    「殺!」孫策雖然無法再縱馬衝擊,卻依然奮戰不休。他的馬槊如毒蛇吐蕊,每刺出一次,就讓被刺中的敵軍士兵身上出現一個血洞,帶走一條人命。

    可是孫策個人的勇猛卻不能保證他的士兵個個都安然無恙,反而因為孫策每次的沖地過猛,而讓這些衛隊士兵為了保護他而只能捨命擋住刺向孫策的長矛。

    身邊士兵不斷的傷亡讓孫策的眼楮都變得血紅。他看著自己的衛士一個個的倒在他的面前,心中的怒火燃燒地越來越猛烈,他更加兇猛的對敵軍展開了攻擊,直到他的衛隊統領將他拉住,拉回到圓陣的中心。

    「將軍,我等將要頂不住了,不若讓我們集中起來,強行衝出缺口。護衛將軍突圍吧?」孫策的衛隊統領滿身鮮血的對孫策說。

    孫策此時也明白事情已不可為,但孫家血液中的固執卻讓他羞於說出「撤退」這兩個字,在孫策地眼中,撤退和逃跑沒什麼差別,雖然面對劉備他撤退過,但那是經歷過北方大戰的強敵,又有關、張這樣的猛將。而祖郎不過是區區一介地方豪強,豈能讓他孫策低頭。

    「不!作為孫家的子弟,我寧願在向前衝鋒的路上戰死,也不要後退。我孫家父祖的勇烈之名,豈能在我孫策手中丟喪!」孫策拒絕了衛隊統領地建議。

    這位衛隊的統領也是當年孫堅身邊的親兵,他隨著孫堅平西涼、滅黃巾、入荊州、戰華雄、攻雒陽。親眼看著孫堅於征戰殺伐中獲得「江東猛虎」的威名。孫堅陣亡後,他又看的了大公子孫策接過了孫堅的大旗,帶著他們四處征戰,那時他孫策的身上再度看到了老主公孫堅的影子。而此時,孫策更是表現出了孫家人一貫地堅定,正如當年的孫堅一樣。他悄悄地抹去眼中的淚水,臉色變得堅定起來。

    「士兵們,如今我們陷入重圍。但我孫家的兒郎絕沒有貪生怕死之輩,就算是死。我們也要光榮的戰死!跟著我!殺!」孫策再度揮動馬槊,向敵軍軍陣衝去。

    「弟兄們!我們是威震江東的孫家軍,江東子弟地名聲不能在我們這裡喪盡。跟著將軍,殺啊!」孫策地衛隊統領也緊接著高聲喊道。

    「殺!!!!」孫策和這個統領的高喊激起了衛隊士兵心底地驕傲,他們是當年威震江東的楚霸王后輩。骨子了充滿著嗜血的因子。再被自家的將軍一激,立時氣血上湧。高喊著,跟著孫策向前殺去。

    「媽的!不愧是孫堅的兒子,如今這等絕境竟然還能力戰不退。」祖郎看著陣中正在奮戰的孫策,也不由得出口誇獎。

    「就算他孫策再厲害,還不是中了大帥的計策,被困於此地,眼看著就要死定了。」任何時候,一個上位者的身邊都少不了溜鬚拍馬之人,即使祖郎不過是區區一個地方的豪強宗帥。

    「哼!你們懂什麼!若非孫策兵力太少,我又豈能圍得住他。你們看看,就他這一百人,殺了我數百士兵。也怪我,若不是我將所有的弓弩都調去伏擊孫策,此時就可以遠程射殺他了。」祖郎有些遺憾的說道。

    「是是是!大帥英明!若無大帥的謀劃,我軍縱能抵擋住孫策也必會傷亡慘重的。大帥愛兵如子,方才會有如此的計謀。大帥英明啊!」馬屁人人會拍,可這人的馬屁明顯就讓祖郎感到舒服,也讓周圍的人自愧不如。

    「這事又豈能怪大帥。我們本來就缺少軍用的強弓硬弩,若不是此次袁術前來聯絡大帥,我們連現在的軍用弓弩都沒有。即便如此,也不過十餘張弩,數十張弓,剩下的都是些射程不足的獵弓。」祖郎身邊的頭目也來口為自家的大帥分辯。

    「行了,閒話少說,趕緊讓士兵們加把勁,滅了孫策後咱們回城吃肉去。」祖郎雖然心中高興,暗讚這人知情識趣,表面卻依然一副平靜的樣子吩咐手下加緊攻擊力度。

    涇縣的士兵們得到命令後,原本被孫策決死一擊弄得有些渙散的士氣再度振奮起來。這時,孫策就立刻感到了壓力大增,敵軍的長矛如牆如林,若非身邊的士兵拚死護衛,他也早就死在陣中。既便如此,他身邊的親兵如今也只剩下二十餘人了。

    就在祖郎感到大局已定之時,他的東北面傳來一陣喊殺聲,祖郎猛然回頭,那時他佈置在四周的警戒士兵和敵軍發生了接觸。祖郎明白,這絕不會是自己的軍隊,一定是孫策的援

    彷彿是為了證明祖郎的判斷沒有出錯,從喊殺聲的方向出現了一隊身著孫策軍軍服的士兵,士兵的隊列中飄揚著兩面旗幟,大一些的軍旗上一個斗大的「孫」字赫然醒目,旁邊小一些的將旗上則是一個黑色的「程」字。將旗下方,一個年逾四旬的老將正手持長矛,策馬率兵向這裡殺來。

    「少將軍吾急!程普來也!」老將軍一面縱馬奔馳一面高喊。

    「混蛋,那人是孫策的大將程普。他們不是要進攻被張英拖住了嘛,怎麼會出現在這裡?」祖郎憤怒的說。

    此時深陷重圍的孫策他們也看到了援軍的旗幟,孫策高舉起手中的馬槊,用盡氣力喊道︰「弟兄們!援軍到了!程老將軍帶著援兵來了!衝啊!」

    「殺啊!!!」僅存的二十餘名親衛也奮起餘勇,隨著孫策繼續奮戰。

    敵軍士兵的軍陣此時也漸漸潰散,陣中殺神一般的孫策早就讓他們這些士兵為之膽顫,而程普援軍的到來讓原本因為佔據優勢還有些勇氣的敵軍士兵立時膽喪,機靈一點的已經開始後退並尋找逃跑的路線了。

    「大帥,事有不殆,我們還是先撤吧!」祖郎身邊的頭目急切的說道。他們此時已經知道事不可為,若繼續留在這裡,必然是死路一條。但若是祖郎不走,他們也不能堂而皇之的離開。

    看著漸漸接近的程普援軍,祖郎心中那叫一個苦啊。他自從接下了袁術的條件,就派出大量的山越族士兵散於四周偵查孫策的動向,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將孫策引到此處,眼看就要成功,卻被程普打亂了他的如意算盤。

    「……唉……走!」祖郎雖心有不甘,卻也知道時間緊張,咬牙切齒的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但祖郎向東剛走出不遠,就看見一員大將帶著上千士兵堵在路上。

    「敵將休走!周泰在此!」原來是程普命令周泰堵住了東面的道路。

    祖郎再折向東南方,可東南方也傳來孫策軍的聲音,「蔣欽在此,敵將哪裡走!」

    祖郎想向西走,但這個方向正對著孫策過來的山谷,那裡周瑜和徐盛也驅散了祖郎的伏兵趕了過來。

    孫策這裡也因為援軍的趕到而使得自身的壓力大減,更因為敵軍開始逃跑而讓孫策騰出了手可以觀察戰局。

    很快,孫策就看到了正在覓路逃跑的祖郎,一陣怒火再度從孫策的胸中燃燒起來。他扔掉手中的馬槊,拿出自己的三石強弓,抽出箭囊中的雕翎長箭,瞄準了祖郎。

    就在祖郎正惶惶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見祖郎感到後心一陣刺痛,似乎是被什麼東西射中了。祖郎慢慢的轉過身子,只見孫策正左手持弓,手臂前舉,右臂屈肘抬起,右手正位於耳邊,這正好是一個開弓射箭的動作。但孫策的弓上卻沒有箭,這是祖郎明白了,原本該待在弓上的雕翎長箭一定是射中了自己。

    「呵呵!這,這是命啊……」祖郎這時候兩眼一閉,倒在地上。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3 16:14
第三卷 第一二五章

    「孫策不愧孫堅之子,此次涇縣一戰,江東之人問孫策之名而膽顫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迭,官員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可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百姓喜悅,爭相犒勞孫軍。如今江東百姓被這孫郎起了個江東小霸王的渾名,倒也片刻間響徹江東大地。孫文台生的好兒子啊!」曹操抖動著手中剛剛由郭嘉的情報,感慨的說到。

    郭嘉這時候卻搖著頭說︰「孫伯符卻有乃父之勇烈,然其太過於依仗自身之勇力,遇事好衝動,卻又輕而無備,縱麾下有百萬之眾,亦無異於獨行於中原。吾觀祖郎之舉,若非程普及時趕到,孫策必死無疑。日後若不加注意,呵呵呵!其必死於匹夫之手!」

    一旁的張遼這會兒心裡叫絕,他早就知道孫策因為打獵時落了單而被許貢的門客刺殺,雖然當時沒立刻就死成,卻因為刺客射出的弓箭而留下的箭創,最終死於家中。

    但郭嘉卻能從孫策的一些平時的行為上對孫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就足以說明郭嘉善算人性的名頭並不是後世之人吹出來的。這時候張遼還很是沾沾自喜的想到,當年我建議老曹組建情報部門的時候就對郭嘉敘述過情報分析的一些東西,其中從當地的物品價格和供應量的變化以分析諸侯的戰爭潛力和從諸侯及其部下的平時行為上判斷他們的反應就是其中的重點。如今郭嘉能熟練地運用這種方法斷言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說明我的教導還是成功的。後世之人常以此事來爭論郭嘉謀略的真實性,我必須將此事做一個記錄,就寫進我的回憶錄裡,也省得後世之人為此爭論不休了。不過由此看來,我還是很有為人師地潛力地哦!哦   !!!!

    可是張遼確實是對歷史的記憶有所忽視,無論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誌》中都記錄了郭嘉對孫策的這段預言。就算《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採納,但《三國誌》卻是公認的良史,陳壽的記錄可能會有缺失卻不大可能編造。所以「奉孝神謀」其實和他沒什麼關係,那純屬郭嘉本人地能力超強。只不過郭嘉的這些東西因為郭嘉的早逝而沒有流傳下來。否則郭嘉就應該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分析家了。

    「文遠,你發什麼楞呢?」就在張遼走神的大業正進行的高興的時候,程昱將他從走神中拉回了現實。

    但程昱的動作也明顯驚動了其他人,張遼這時就看見曹操他們都在看著他。

    「呵呵,剛才想到一些東西。有點走神。抱歉!抱歉。」張遼當然不能說自己正在想一千八百年後對郭嘉地爭論,可他說謊已成習慣,瞎話張嘴就來。

    「適才奉孝送來的情報中提及有關祖郎在山地伏擊孫策,並親自將孫策引入埋伏圈。這裡我們不談祖郎將孫策引開的事,我單單只講祖郎選擇的山地伏擊。之前我們也收到過有關汝南黃巾和呂布軍在山地的戰鬥,這次祖郎、孫策的陵陽之戰也給我提了個醒,那就是我軍若遇上此類作戰方法應當如何應對?我剛才之所以走神就是在思考折了問題。」張遼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編出了一段瞎話。

    可這段話讓曹操他們聽到後卻覺得很有道理。原本他們對山地作戰並沒有太多地重視,即使是張遼早就有過提醒。可年初的汝南和最近地江東。都發生了足以讓他們改變看法的山地戰鬥。今天再聽張遼這麼一說,除了歎服張遼的先見之明外,這幫人也沒別的想法了。雖然郭嘉對張遼的話半信半疑,可張遼說地在理,於是他也就沒有心思追問剛才張遼走神地真正原因。

    「哈哈哈!孫策誠然厲害,不愧孫文台之子。然天下英雄何其多也,但就一個曹某之手下敗將劉備。就讓孫策兼併江東之謀成為泡影。江東無英雄,是豎子成名爾。」曹操突然一陣大笑後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想那劉備。不過是從妙才那裡逃的性命,他都能讓孫策無功而返,那孫策想來也無甚本事。」曹洪隨口附和道。

    「主公不可如此大意!那劉備手下地關、張二將皆熊虎之將也,而新近投入劉備麾下的太史慈據聞亦是不亞於關、張之猛將。那孫策能在他們面前全身而退,確有其獨到之處啊!」荀見曹操有些輕敵。連忙進言。

    而張遼在底下聽到曹操這話時直撇嘴。不過他隨後就明白了,歷史上的曹操稱讚孫策「獅兒不可與之爭鋒」時正是孫策佔據江東之時。而那時曹操雖然「挾天子」,但直接管轄之地不到一州。如今曹操坐擁青、兗、徐三州之地,自然不會將一個孫策放在眼裡。

    但曹操是屬毛驢的,得順著捋。張遼笑著說道︰「文若此言雖然有些道理,卻忽視了實情啊!」

    張遼話一出口,曹操原本略有些陰陰的表情頓時晴朗開來,曹洪更是由剛才一副「我很不爽」的死人臉變得喜笑顏開。郭嘉和程昱等人原本正想打圓場的,在聽到張遼說話了,也相視一笑,不言不語了。

    倒是荀反而一本正經的看著張遼,對張遼說︰「文遠有何高見,願聞其詳。」

    「文若不要如此一本正經的,讓人看了會沒有食慾的。要是影響了我的食慾,導致我體重下降,身體不適,讓主公損失一員大將,文若你可是要負責任的哦!」

    「你……」張遼這一番插科打諢的話讓荀和在場的人哭笑不得,曹洪更是張著大嘴直樂。

    「開玩笑!開玩笑!」張遼緊接著就連忙道歉,他可不會玩笑的過分。

    「其實孫策的本事的確不凡,從戰報來看,此人對戰場的直覺相當靈敏,但就以戰場指揮而言,假以時日,必然又是一個呂奉先。關羽、張飛俱是老行伍,自黃巾初起就跟著劉備征戰,經驗及其豐富。那太史慈是東萊黃縣人,黃巾初起避禍遼東,亦是邊境上殺出來的戰將,更兼有十萬黃巾包圍劇縣時單騎獨闖黃巾大營的記錄,其人不弱於關、張也不為虛言。能在此三人面前全身而退,孫策之能可見一斑。然,孫策乃勇烈之將,一旦於戰場上打鬥起來,又怎能分心顧及其他。以遼之見,必有他人在孫策無暇他顧時指揮大軍,更兼為孫策謀劃軍務。單一勇夫,何足懼也!君等不見以呂布之勇,亦在我軍士兵緊密的陣型前寸步難行。而唯有孫策身後之人,若有眾位先生的一半才能,就足以為孫策在江東掀起風浪了,此人方才是大敵爾。」張遼說。

    張遼之言初時聽著是在附和荀,但在場之人皆知張遼秉性慣於先揚後抑,只是安靜的聽著。果不其然,張遼在誇獎了孫策後話鋒立刻一轉。但張遼不但贊同了曹操之言,卻又提出孫策有能人相助,而且還小小的捧了曹操的謀士們一下。一番話下來,眾人皆大歡喜,卻又對孫策有了新的認識。

    「嗯,文遠確比想的周全。主公當命奉孝急速查明為孫策參贊軍機、出謀劃策者為何人。」荀不愧其君子之名,張遼雖然反駁了他的意見,但只要他認為有理,總是能欣然接受的。史稱荀「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諂贖,謀能應機。德行周備,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為儀表,海內英雋鹹宗焉。前後所舉者,皆命世大才。」僅此一處便能見微知著,由小見大了。

    「哈哈哈,文若真乃無私之君子也!吾有文若及諸位輔助,何愁大事不成,天下不定!」曹操笑道。

    「主公過獎了。」荀向曹操拱手致禮,一副寵辱不驚的名士風範。

    「主公,那練兵之事……」曹洪怕麻煩,尤其是怕麻煩到他身上。現在他正趁著沒有戰事之時抓緊時間賺錢,可不想將精力都放到練兵上去。

    「文遠,之前你說要照顧清兒,如今我外甥也已經平安出世,你也可以回來來了吧。」說著,不等張遼開口就緊接著說︰「這練兵一事就由你負責了。」

    得,命令都下了,張遼也不好再說什麼,否則就是不給自己大舅哥面子了。反正也休息了那麼長時間了,做事就做事吧。張遼想到。

    「諾!張遼領命。」張遼向曹操一拱手,接下了這件事。

    曹洪在一邊看到這事情沒落在他頭上,暗中噓了一口氣。可張遼看的清楚,心裡開始盤算什麼時候好好敲著小子一筆。這時候郭嘉也發現了身側的張遼的眼神中似乎「不懷好意」,於是,暗中頂了頂張遼,兩人通過眼神結下了「同盟」。

    為曹洪祈禱吧!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3 16:18
第三卷 第一二六章

    「主公,練兵一事既是主公欽點,遼自當從命。然我軍糧草供應緊張,卻不能大規模練兵。以遼之見,精通山地作戰的士兵各軍都必須有,卻無需眾人皆會。先期當以各軍精選少量精兵進行訓練為上,然後將其派出,進入豫州剿滅山中的黃巾殘餘以獲取實戰經驗。此時想來也到了明年,糧草供應不會如現在般緊張。那時可將這批士兵回歸各軍充作教官,在各軍中訓練精於山地作戰的士兵並組成一營,傳用於應對隱匿山中之敵。此以點帶面之法,初始耗費甚少,只是所需時日卻不短。這一點主公還要有所寬容才是。」眾人散去後,張遼特意留了下來想曹操說明他的計劃。

    「無妨!你和子廉身邊不是都有不少精於山地戰的親兵嘛。」曹操說。

    「主公,山地戰不是那麼簡單的。」張遼略帶著苦笑道︰「所謂山地作戰,是指在高山或類似的複雜地形下進行的作戰。這類戰鬥方式是屬於最危險的作戰形式之一,參與戰鬥的士兵既要和敵軍交戰,同時也要對抗極端的天氣和危險的地形。高山在任何時候都是及其危險的,山體滑坡、嚴寒、強風、閃電等情況都會對參戰的士兵造成額外的威脅,而在某些連馱畜也難以通過的陡峭斜坡上的行軍、運輸、戰鬥等動作都勢必消耗大量的資源。在戰鬥中,奪取參戰地的制高點將給進攻或防禦地一方提供極大的優勢。以此,在山地戰鬥中。防禦一方將佔有先手,若要攻擊一支準備完畢的防禦部隊,進攻方必須投入比平地作戰多得多的兵力。而我軍的任務正屬於進攻。」

    「哦……一個山地戰沒想到還有這麼多講究?」曹操疑惑的說。

    「正是!」張遼接著又說︰「而且我大漢十三州地域廣闊,地形多變,地勢複雜,各地氣候、環境皆不相同。因此,作戰地注意要素就不盡相同,而且需要的士兵素質和特有的裝備也各不相同。若要讓所確有的士兵都掌握作戰要點並進行過針對性的訓練,這比讓一群關西大漢全訓練城精通水性的水軍還要難。」

    「 !」曹操吸了一口冷氣,「可那高順不是帶著三千士兵就進山了嘛?」

    「那時因為他集中了大量曾做過獵人的士兵,再加上他親手訓練的陷陣營,又是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作戰方略,而對手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才如此輕鬆地獲勝。[]而我軍若要剷除呂布。面對的就是經歷過簡單的山地戰洗禮,有一定經驗的士兵,這和面對一群烏合之眾的感覺截然不同。」張遼想曹操解釋道。

    「嗯……嗯!」曹操突然間眼楮一亮,他微笑著對張遼說︰「文遠,你既然能預見到如此後果,想必是已經有了對策了吧?」

    張遼這時也不再保持著苦笑的樣子,擾擾頭,遊戲不好意思的說道︰「主公反應倒快。遼確有對策。」

    「我就知道,你張文遠如今還沒被難住過呢。」曹操指著張遼哈哈大笑道︰「快。趕快將對策說出來,我就不追究你剛才之事。」

    「那遼就多謝主公了。」

    「還不快說!」

    「我軍的士兵都是由普通人中挑選出來地精銳,可相互間的素質也有差距。故而將所有地士兵都訓練成精通各種山地地形作戰的精銳之士顯然是不可能的,但中大量地精銳士兵中挑選出更強的士兵組成獨立的山地作戰營確實可能的……」

    「這不就是你剛才說過的以點帶面。」曹操此時插話問道。

    「正是。但因為減少了參訓士兵地數量,就減少了軍費和糧草地消耗。至於作戰時,敵軍若遁入山林,我軍可以用正規軍隊封鎖進出大山的道路。然後以經過山地作戰訓練地精銳入山追繳。敵人多則以襲擾、暗殺為主。敵人少則將其消滅。即使尋找不到敵人亦無妨,遁入山中不宜獲得補給。餓也能餓死他們。」張遼決定用後世的封鎖、圍剿戰術來對付現在可能出現的較為原始的山地戰鬥,畢竟要訓練出真正的山地精銳是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金錢的。

    在後世,一隻精銳的軍隊至少應該是一支體能充沛、拖不垮、累不倒,能適應各種氣候地形,掌握各種軍事技能的軍隊。但這中要求在漢末絕對不現實,只能將少數素質優秀的士兵集中起來訓練,讓他們在大軍封鎖道路後入山進行追繳任務。這也算是在張遼心中真正的特種部隊在無法完全成為實現後的不得不降低要求的而建立的一種處於初級階段的特種部隊的雛形吧。

    曹操在張遼說完後開始思考,他也是帶過兵的人,明白一支軍隊面臨一種從未關注過的作戰方式時,要快速掌握新的戰鬥方式是多麼麻煩的事情,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今他的軍隊還好,核心將領大多是他的親戚,而新的軍制讓他對軍隊的掌控力極強,至少沒有原本朝廷軍隊的利益糾葛。可沒有將領願意讓自己指揮的軍隊中的精銳被別人一掃而空,那怕這是最高統帥的命令。而張遼這種方案,不但初始所消耗的錢糧較少,也不會讓各級將領心中不舒服,畢竟這些士兵最後還是要回去的。至於什麼時候回去?回去多少人?那就要看到時候的實際情況而定了。換句話說,那就是他曹孟德說了算了。至於那些將領會不會向他抱怨,嘿嘿!反正有文遠給我頂缸。曹操心底暗笑。

    「既然如此,此事就依汝之言。需要調用的將官由汝自選,所需調兵之令,吾會為汝準備好的。」曹操說。

    「諾!」張遼見曹操答應下來,而且還為他提供了便利,自然也就沒了意見。

    第二天,張遼就告別了數月的悠閒生活,恢復了以前的軍營--家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至於家中的妻子和已然滿月的兒子,張遼一點都不擔心,曹嵩夫婦在曹清出月子後幾乎常住張家,張母更是對這個為張家產下長孫的兒媳婦寵愛有加,差點連張遼為曹清安排的身體鍛煉都不允許。還是曹清最後說服了張母,這讓張遼在晚上上床後直向曹清埋怨母親只聽媳婦的話而不聽兒子的話了。

    而他的兒子也是身體健康,能吃能睡。有時候還躺在床上手舞足蹈一番,讓曹嵩直說外孫靈動活潑,乃將門之後,張遼真不知道這老人家是怎麼看的,反正他自己無論如何看不出這小子現在就有為將的潛質。但歷史上張遼的兒子張虎確實魏國後期的悍將,雖然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兒子畢竟還是兒子,最多到時候讓這小子自己選擇就是。張遼如是想城外的軍營疾馳,今天他還無法立刻展開訓練,但他必須將軍營中的訓練場地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以適應隨後的山地戰的基礎訓練。至於實地訓練和實戰訓練,反正鄄城不遠處就有高山,不行還能深入泰山訓練,而南面的豫州就是實戰的最好場所,那裡不但有黃巾軍的殘部,還有地方豪強和呂布、袁術這兩個諸侯,足夠讓張遼的士兵得到實戰經驗了。

    進入軍營,趙雲已經等候多時。昨日張遼就派人通知了還留在鄄城的趙雲,他想看看趙雲是否有在各種地形中指揮戰鬥的能力。

    「雲見過張將軍。」趙雲對著跳下戰馬的張遼拱手說道。

    「子龍無需多禮,這裡是軍營。」說完張遼又對著身後的張新說︰「張新,這大營你也很熟悉,去找趙虎和曹海他們,讓他們將所有的精銳士兵都調出來,然後你按著我給你的標準挑選參加訓練的士兵。」

    「諾!」張新沒有多話,領命而去。

    「子龍,我們裡面說話。」張遼邊說邊拉著趙雲向軍營的大帳走去。

    「將軍,雲擅長騎兵,可如今將軍卻是要訓練這山地步兵,這非雲所長啊!」大帳中得知張遼用意的趙雲對張遼說道。

    「子龍,有人說為將者當知天文地理,這我並不贊成,因為這明顯是郭奉孝他們的活,咱們不能搶人家的飯碗。可為將者當能在任何地形環境下指揮士兵戰鬥,不但是指揮騎兵,還有步兵。否則不過是一鎮將而非方面大將,更稱不上名將。我知你對指揮騎兵作戰有獨到之處,可指揮步兵你也並不陌生嘛。如今不過是讓步兵的戰鬥環境從平原、城市轉入山地、叢林,這正是考驗你是否有名將潛質的機會。」張遼揮揮手說。

    接著張遼又說︰「機會我給你了,不要放過哦!」說完張遼走出大帳向訓練場走去。

    趙雲若有所思的站立了一會兒,忽然笑著跟了出去。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3 16:21
第三卷 第一二七章

    曹軍的訓練在張遼的主持下悄無聲息的展開了,此事除了曹營的部分官員和將領並不為人所知,自然也沒有引起其他諸侯的注意。

    曹操這裡一片平靜,河北的袁紹也是波瀾不驚。在解決了公孫瓚後,袁紹和曹操一樣,也面對著數百萬嗷嗷待哺的百姓,縱然他如何心不甘情不願,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在謀士的建議下,袁紹拿出少量軍糧給缺糧的百姓放糧,但又讓自己的將軍們將更多的百姓趕過黃河,去為曹操增加麻煩。雖然有人就此事勸過袁紹,但袁紹卻一意孤行,完全不顧此舉有可能為曹操增加未來的戰爭潛力。

    但是曹操在明知流民會造成他的治下糧食緊張時依然讓各地官員的對北方的流民大開方便之門,雖然讓軍隊也因為糧食緊張而無力擴張,卻在荀等人的努力下安置了這些流民,為自己夯實了基礎。

    這最大的兩家諸侯都沒有動作,其他人也就是小打小鬧一番。

    呂布在高順驅趕了城池附近的黃巾殘部後讓陳宮主持盡快消化汝南郡的其他各城。

    袁術則看到四周的諸侯都有各自的事情而顧不上他,他內心喜好享受的性子立時抬頭,派出軍隊搜刮民財,又徵用大量民夫,忙著修建讓他享受的宮殿。

    劉備在獲得了吳郡四大家中的顧、朱、張三家的有限度的支持後也在消化著吳郡和會稽郡的地盤。三家皆有子弟出仕劉備,顧雍、朱桓、張溫以及其他世家地子弟如全琮等皆被劉備任命為各級官吏,至於陸家則因為家主陸績尚未成年而暫未出仕。而陸家最出色的陸遜更是因為聲名不彰而未曾引起劉備的重視。

    孫策在消滅了陵陽的祖郎和驅逐了涇縣的張英後將兵鋒對準了豫章郡。不過他也因為陵陽一戰而暫時變得謹慎起來,先決定鞏固所佔地城池。然後再行進兵。

    豫章郡其實原本又兩名太守,一個是在劉表任命的太守諸葛玄,一個是劉繇任命地太守華歆。在孫策攻擊江東時,劉表稱劉繇無力顧及豫章郡之時表奏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意圖佔據豫章郡。但人算不如天算。豫章郡的官員對諸葛玄根本不屑一顧,若非劉表派兵護送。諸葛玄連豫章都進不來。而且諸葛玄進入豫章不久後就病逝,豫章郡依然在華歆的控制之下。面對著孫策的大軍,豫章郡的官員終於感到了危險。此時劉繇已然被劉備軟禁,無暇顧及他們了。在敗退入豫章的張英的支持下,豫章官員們欲共推太守華歆為主,但卻被華歆固執的推辭了,不過他依然以太守之名處理政務。

    荊州牧劉表則在太僕趙歧的勸說下調動部分兵馬糧草支援正在想雒陽行進地皇帝劉協,並同時嚴令江夏太守黃祖整頓城防,訓練士卒。防禦孫策可能的攻擊。

    至於益州的劉璋就安分多了,除了整頓一下自己的內部,並沒有向外擴張的趨向。

    而在興平二年,長安城雖然沒有大的爭鬥,但李等人之間在暫時沒有了外敵後開始了相互爭權奪利,矛盾越來越激化。

    二月,樊稠因李懷疑其欲與韓遂聯合而其產生猜忌。樊稠不願因相互爭鬥而削弱西涼軍呢的勢力。故欲帶兵向東出關。在出發前,樊稠因兵力不足以震懾函谷關以東地勢力,於是向李索要更多的士兵。但李一方面顧忌樊稠勇猛而得人心。又因為當初樊稠私放韓遂,遂對樊稠起了殺意。於是李讓樊稠前來參加會議,命自己的外甥騎都尉胡封在會議上刺死了樊稠,兼併其軍隊。

    樊稠死後,西涼軍諸將更加相互猜忌。這給了楊彪他們離間李、郭汜一個絕佳地機會。他們悄悄的散步著李、郭不和以及李、郭欲兼併其他將領的軍隊等虛假的消息。

    當漢帝劉協再度因李、郭汜在朝堂之上的囂張而暗中哭泣時。太尉楊彪和大司農朱雋在一旁安慰。

    劉協哭著說道︰「朕被二賊欺凌久矣!若得誅之,誠為大幸!」

    正所謂君憂臣憂。君辱臣死,太尉楊彪急忙獻上他們私下早已商量好地一個計策,楊彪說道︰「臣有一計︰可先令二賊自相殘害,然後詔關東諸侯引兵殺之,掃清賊黨,以安朝廷。」

    劉協收了哭聲問道︰「計將安出?」

    楊彪看看四周,又讓朱雋看看門外後說︰「臣聞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於汜妻處用反間計,則二賊自相害矣。」

    劉協又問︰「那卿欲招何處諸侯勤王?」

    楊彪道︰「今鎮東將軍曹操擁兵二十餘萬,謀臣武將數十員,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黨,則天下幸甚。」

    劉協聽後大悅,於是親書密詔交付楊彪,命其見機行事。

    楊彪回家後即暗中讓自己地夫人在不經意間告訴郭汜之妻︰「妾聞郭將軍與李司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絕其往來為妙。」

    郭汜之妻聽聞後十分驚訝︰「難怪見他經宿不歸!原來卻幹出如此無恥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當慎防之。」

    這其實也難怪郭汜的老婆信以為真,因為李經常在自己家中設酒席宴請郭汜,有時還留郭汜在自己家中住宿。而楊彪、朱雋他們並不是只有這一個散步謠言地途徑,他們還在市井中散步李欲送美女與郭汜並使其休妻的謠言。這些謠言再加上楊彪妻子傳來的消息,不由得郭汜之妻不信。

    楊彪之妻告辭之後,郭汜之妻至此就留了心,無論是自家老爺和李之妻的私通還是李送人與郭汜,都讓她不願郭汜再如之前一般。有一次李送酒菜給郭汜。郭汜妻子把菜中的豆豉說成是毒藥,郭汜食用前郭妻把豆豉挑出來給郭汜看,並說了李很多壞話,使郭汜暗中起了些疑心。

    過了些日子,郭汜又應李之請將往李府中飲宴。郭汜之妻在郭汜出門前對郭汜說︰「性不測。況今兩雄不並立,倘彼酒後置毒。妾將奈何?」郭汜此時疑心既起,自然將妻子的話聽在耳中,借身體不適不再去李府中赴宴。

    可是李久候郭汜不至,乾脆派人在晚上將酒菜送到郭汜家中。郭汜之妻藉機先將毒藥暗中投入酒菜之中,方才讓婢女端上,又在郭汜準備食用時出來阻止。她對郭汜說︰「食自外來,豈可便食?」說完讓人牽出一隻狗,讓狗先食用酒菜,這隻狗在使用酒菜不久後立刻死。從此郭汜對李欲暗害自己之事深信不疑。並時刻暗中戒備。

    有一日,李盛情邀請郭汜赴宴,郭汜雖已暗中戒備卻不曾與李撕破臉皮,最終拗不過李而只得同去。酒宴至深夜方才散席,郭汜大醉而歸。深夜熟睡間,郭汜忽然一陣腹痛驚醒。身邊地妻子說︰「此必為中毒矣!」趕緊讓他喝糞汁催吐解酒,一吐方定。

    事後。郭汜大怒。他說︰「吾與李共圖大事,今無端欲謀害我,我不先發。必遭其毒手。」遂暗中整備本部兵馬,欲攻李。

    郭汜的行為正中楊彪、朱雋等人下懷,他們秘密派人將此事報知李,言郭汜密整甲兵,欲暗害李。

    李聞之亦大怒︰「郭阿多安敢如此!」於是乾脆也點起本部兵馬。向郭汜處殺去。

    兩下裡共合兵數萬。就在這長安城下一通混戰,兩軍的士兵也乘勢擄掠長安百姓。

    大戰一月後。兩軍勢均力敵,不分勝負。兩軍士兵漸漸打出火氣,也不再顧忌身在帝都長安。李的佷子李暹甚至引兵圍住宮院,劫了皇帝、皇后,裹挾這一眾宮人內侍,擁出皇宮。路上遇到郭汜之兵,亂箭齊發,射死宮人不知其數。此時李援兵殺到,郭汜兵退,李隨後率兵掩殺並擁車駕冒險出城,入了李營中。郭汜聞報後亦領兵趕來,此時帝、後已然蹤影渺渺,郭汜一怒之下,下令盡擄宮嬪采女入營,放火焚燒宮殿。並於次日,郭領軍來李營前廝殺,討要帝、後。

    郭汜率兵趕到,李針鋒相對,率兵出營接戰。兩軍大戰一場,郭汜不敵,只得暫且退兵。

    李獲勝後帶兵簇擁著帝、後車駕於塢,讓佷子李暹帶兵監管,只讓人送些陳糧腐肉供應帝、後。劉協雖然一直是個傀儡皇帝,但自出生後至少沒在飲食上受過如此苦頭,但人為刀俎,己為魚肉,除了哭泣、罵人也別無辦法。

    皇帝、皇后難過自不消提,但郭汜卻再度領兵追著李殺到塢。郭汜指責李暗中下毒害人並總兵縱兵劫駕,李則指責郭汜陰謀害人並聲明自己乃是護駕。兩人話不投機,各自引兵攻擊對方。此時楊彪因擔心被劫的帝、後地安全,和朱雋會合六十餘朝廷官員到戰場為雙方勸和。卻不料郭汜正因為李劫持帝、後而惱火,見眾人過來,乾脆將眾官盡數監禁。

    眾官說︰「我等為二位將軍和好而來,何乃如此相待?」

    郭汜怒道︰「李能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耳!」

    楊彪見郭汜如此猖狂,怒髮衝冠道︰「汝等二人,一劫天子,一劫公卿,究竟意欲何為?」

    郭汜見楊彪在自己的地盤上還敢放肆,一怒之下便拔劍欲殺楊彪。幸好中郎楊密在旁,攔住郭汜後極力相勸,言楊彪、朱雋皆官員領袖,殺之不祥,不如放了,還能讓他們聯絡其他官員、將領向李施加壓力。郭汜於是下令釋放了楊彪、朱雋,將其餘官員都監禁在營中。

    出了郭汜地軍營,楊彪對朱雋說︰「我等皆為社稷之臣,卻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言訖,兩人相抱而哭。昏絕於地。朱雋回到家中自此一病不起,鬱鬱而終。

    自此之後,李、郭汜每日領兵廝殺,一連五十餘日,死者不知其數。

    李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來幫助自己。漢獻帝派人勸解,沒有成功。

    劉協始終沒有放棄努力。他得到侍中侍中楊琦密奏︰「臣觀賈詡雖為李腹心,然實未嘗忘君,陛下當與謀之。」

    於是劉協採納楊琦之言,密遣從人引賈詡前來。劉協在屏退左右後對賈詡說︰「卿能憐我大漢,救朕一命乎?」說著,劉協想到這些年的淒苦不由得悲從中來,語帶嗚咽。

    賈詡見皇帝如此,連忙拜伏於地說︰「此固臣所願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圖之。」

    劉協見賈詡答應下來。心中略定,收淚而謝賈詡。賈詡亦不敢多留,向劉協躬身一禮後匆匆離去賈詡接下皇帝之請後正尋找時機,卻正好遇上皇甫嵩的佷子皇甫酈受楊彪之托來李處勸和。可他於李言語不合,甚至惹得李欲殺之而後快,幸得騎都尉楊奉、侍中胡邈相勸,賈詡亦力勸下。李只將皇甫酈趕出軍營了事。

    皇甫酈深感自己有負楊彪所托,於是在李軍中揚言︰「李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後患不淺。」卻說李之軍,大半都是西涼人氏,更依賴羌兵為助,聽到皇甫酈之言,軍心漸漸渙散。

    此時賈詡又私下密諭羌人首領︰「天子知汝等忠義。久戰勞苦。密詔使汝還郡,後當有重賞。」羌人各部首領這時候正因為自己為李出兵打仗卻未得到好處而心懷怨憤。遂聽賈詡之言,各自引兵離去。

    正好李軍中因為李相信女巫而忽略麾下將士而使得將士心生不滿。賈詡適時密奏劉協,請劉協重賞李,以離間其與麾下軍將之心。劉協欣然允之,降詔加封李為大司馬。李大喜,卻不顧眾將士為其連場血戰而將功勞盡數歸於女巫,遂重賞女巫,卻不賞軍將。

    李此舉終於惹惱了部分將士。騎都尉楊奉與軍吏宋果密謀欲謀害李,卻不料事情敗露,楊奉只得引兵叛逃,於是李的軍勢至此漸衰。不久,張濟帶兵從弘農趕到塢勸和,聲言如不從者,引兵共擊之。李正處於弱勢,立刻便賣個人情,先遣人赴張濟軍中許和,郭汜無奈下亦只得許諾,兩軍至此終於停戰罷鬥。李、郭汜議和,想各自交換兒子為質,但李地妻子十分愛護自己的兒子,不願交換,和計未定。最後李答應各自交換女兒作人質,雙方方才真正和解。

    這時,張濟又上表漢帝,請天子駕幸弘農。劉協此時早對長安的生活厭倦之極,聞聽張濟此言立刻心生歡喜,說︰「朕思東都久矣。今乘此得還,乃萬幸也!」下詔加封張濟為驃騎將軍。張濟又向劉協送上糧食酒肉,供給帝、後與宮人和被監公卿食用。郭汜下令放公卿出營,李亦收拾車架,送帝、後離開塢,並遣原有禁軍數百,持戟護送。

    這時時間已到了七月,漢帝劉協早張濟率兵簇擁下出長安東歸,郭汜以及原董卓部下楊定、楊奉、董承皆隨天子車駕東歸。漢帝在加封張濟為驃騎將軍後再次封郭汜為車騎將軍,楊定為後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董承為安集將軍,眾人皆封列侯。一路上,這些將軍們也因為各自的利益糾葛屢有爭端。而李則在皇帝離開後引兵出屯池陽。

    可是在車架過了新豐後,郭汜再度起了劫持皇帝的心思,他引開張濟,欲將皇帝劫入塢,卻因為部下擅自行動讓皇帝憑藉著皇室殘存地威嚴過了霸陵。就在郭汜發落了自作主張的部下,領兵追上皇帝車架時,卻被楊奉引兵千餘擊退。

    在此一戰中,楊奉之兵少於郭汜,但楊奉軍中地一名軍候卻勇猛異常,臨敵衝陣,無人可擋,一柄鋼槊下,連殺郭汜麾下數員將佐。郭汜軍為之膽寒,漸有退兵之勢。楊奉乘機順勢掩殺,郭汜大敗,逃回長安。事後皇帝論功行賞,眾人方知之前立下大功的軍候名叫徐晃。

    之後皇帝繼續東行。但李、郭汜卻聯兵追來,而此時皇帝身邊兵力最強的張濟卻和楊奉、董承產生矛盾,遂與李、郭結盟,將楊奉、董承殺得大敗,百官、宮人死傷無數。皇帝一行逃往曹陽。狼狽不堪。而楊奉、董承在偽作與李等人講和,暗中卻派人去河東召集白波賊帥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帶兵一同攻擊李等人。李等人猝不及防下大敗,被斬首數千級。不久後,李等人重整旗鼓,再次追來,楊奉等人抵擋不住,保護皇帝逃往安邑。但是為了逃脫李等人的追趕,在渡過黃河時,隨行從人爭相搶渡,卻因為船少、天寒。大量人員落水而亡,過河者十之二三,其狀慘不忍睹。皇帝劉協無奈之下派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李、郭汜等連和,李被其說服,終於釋放被俘地公卿百官,並歸還部分被掠宮人及乘輿器服。可是皇帝一行已然糧盡,又逢荒年。百姓也只有野菜果腹,餓莩遍野,皇帝、百官和宮人也只得以野菜、野果、樹皮、草根為食。幸好得河內太守張楊、河東太守王邑獻上錢糧布匹。一行人方才略為安定。

    此後,張揚由野王趕到安邑,建議皇帝還駕雒陽,可是白波賊眾李樂、韓暹、胡才盡皆反對,就連楊奉也極力反對。而董承因為連番大戰。兵力損失嚴重,無力制約他們。只得僵持在安邑。張揚見此情景,只能回到自己控制地野王。

    此次動亂之後,長安城百姓強者四散,羸者相食,城池空置四十餘日,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也。

    第二年,正月七日,劉協下詔改元建安,大赦天下。

    張揚、董承再度提議皇帝還駕雒陽,還派人提前往雒陽修建宮殿,但李樂等再度反對。董承於是自行率兵護駕東行,卻被韓暹擊敗,逃往河內投奔張揚。胡才、楊奉又欲和韓暹大戰,卻被劉協下詔制止。

    張楊一面調兵遣將,一面派董承先回雒陽繕修宮室。而太僕趙岐則南下荊州,說服荊州牧劉表,派兵北上雒陽,幫助董承修繕宮室。而糧秣給養,絡繹北運,前後不絕於途。軍資委輸,前後不絕。

    五月二日,皇帝劉協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軍營,要求他們護送自己返回雒陽,楊奉等人不知何種原因,盡皆奉詔。六月一日,皇帝車駕抵達聞喜。

    六月六日,楊奉、韓暹護送皇帝東還,張楊沿途供應糧秣,並在道路是哪個迎接帝駕。

    七月一日,皇帝劉協終於抵達雒陽,在雒陽城門前,劉協心潮澎湃,自董卓強行遷都長安以來已然五年有餘,如今終於返回故地,怎讓劉協不激動。但因為雒陽在董卓遷都時被焚燬,皇宮尚未修復,皇帝一行只得暫住在以故的中常侍趙忠的舊宅。

    八月八日,漢帝劉協移居南宮,這座宮殿因為張揚為彰顯自己地功勞,故命名為楊安殿。此時張揚對眾人說︰「天子當與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楊當出外難。」隨後還軍野王。無奈下,楊奉亦出屯梁縣,韓暹、董承則一併留在雒陽擔任宿衛。

    劉協為酬眾將之功,加封以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

    這時,雒陽宮室燒盡,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百官朝賀,皆立於荊棘之中,依牆壁間,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於頹牆壞壁之間者。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4 11:45
本帖最後由 bib 於 2012-5-30 09:49 編輯

張遼新傳 第128章


       虎牢關前,張遼駐馬觀望。兩邊一片連綿的山勢至此陡然斷裂,當中矗立著一座關隘。在張遼的眼中,這不足三丈的關牆,全是夯土築成,完全沒有傳說中的雄關巍峨的感覺。可是這虎牢關的正面並不寬大,容不得大規模兵力展開,在加上關前地勢陡峭,即使有遠程的重型攻擊武器如投石車,也很難運動到射程之中。是以,虎牢關也無需修建的太高。

        而且,虎牢關北臨黃河,南接嵩山,扼守由東到西通向洛陽的惟一通道----九曲群山之間的淺壑深溝,在運輸能力不發達的時代,若以大兵團作戰,誰想攻下洛陽,就都不能忽略虎牢。它被稱為「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鎖天中樞,三秦咽喉」,當東西交通之要衝,系中州之安危,西進可控制雒陽和三秦諸地,東進可控制黃河中下游平原,歷代歷朝無不是兵家必爭之地。

        「子龍,你看。這虎牢關得名於週穆王之時,這位傳說中曾騎了八匹駿馬見過西王母的風流帝王,曾在圃田獵了只活老虎,當時就把老虎圈養在了此地,後來這個地方就有了虎牢的名字。再加上後人因為戰爭而修建了關隘,這裡就成了虎牢關了。」張遼手持馬鞭指著虎牢關對趙雲說。

        「可是它現在卻沒有一個士兵在防守。」趙雲淡淡的說。

        張遼無奈的笑著搖搖頭說:「幾年前的那場大戰,司隸百姓死的死、逃地逃,十室九空。就連滎陽都幾成空城,遑論這虎牢關。要知道。就連雒陽也不過百十餘戶居民還留在城中。皇帝回到舊都時,不但缺衣少食,就連住處都是臨時找的。唉!」

        「不是說是住在故中常侍趙忠的家中嘛?」趙雲奇怪的問道。

        「哼!說的好聽。當日董卓強行遷都,西涼軍縱兵在雒陽搶掠,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倒霉。趙忠風光了半輩子,他地府邸自然是奢華之極。又豈能逃脫兵禍。如此說,想來是趙忠的舊宅大概還有個門面罷了。」張遼不屑地說。他早就從郭嘉那裡知道了趙忠舊宅的實情,對劉協和朝中大臣的這類「打腫臉充胖子」的行不心中很是不爽。

        「唉……」趙雲此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也陪著張遼一聲長嘆。

        張遼這時將腦中的一些不合時宜的想法暫時壓下,回身對趙雲說:「子龍,現在天色將晚,傳令各軍,盡快進關,今晚我們就在這虎牢關休息。」

        「諾!將軍。」趙雲應下。自去傳令。張遼帶著張新和衛隊,縱馬進入虎牢關大門。

        進關後,士兵的安頓自有趙雲和其餘將佐負責。士兵們各自紮起帳篷,點起篝火,火頭軍們忙著準備晚飯,趙雲他們則安排夜間的崗哨和巡邏士兵。張遼只是在關內巡視了一遍後就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在這夜深人靜時,張遼又想起了他出兵前地事情。

        那是自己的兒子張震(滿月後曹嵩起名)出生剛過一個多月。安排在長安的情報點歷經千辛萬苦送來了長安的情報。這時候曹操及其部下才得知長安大亂,皇帝被劫持,李、郭汜大戰。張遼當時就想給自己一下子。因為他當年讀書不細而在此時忽視了長安之事。再加上大戰一起,道路難通,情報根本就不好送出來,直拖延了數月才到了鄄城。

        曹操聞報後,立刻讓郭嘉再派人向西查探。並讓駐紮東郡的夏侯派出精銳斥候延伸向西的巡查距離。此時荀甚至進言曹操。請曹操發兵雒陽,救援皇帝。這時的張遼正想著如何彌補自己地過失。一聽荀請求曹操出兵,他當時就看到曹操在猶豫,於是立刻上前以「練兵已然展開,糧草供應已經沒有剩餘,況張濟此時已出兵,我等只需靜觀其變即可。 」為由反對荀的意見。在其餘將軍的附和和郭嘉、程昱地勸說下,曹操順勢接受了張遼的意見,荀也明白現實情況不允許,也不再提及此事。

        隨後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鄄城,皇帝一行的情況曹操等人是一清二楚。但因為皇帝身邊已經有了護衛地兵馬,而此時呂布又有些蠢蠢欲動,曹軍就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汝南郡,就連荀也因為清楚呂布地實力而沒有提出異議。

        最終在郭嘉的部下地不懈努力下,他們終於清楚了呂布軍異動的原因。這是河北的袁紹部下暗中和陳宮聯絡,欲南北兩面挾制曹操。原本他們應該聯絡袁術,可袁紹和袁術不和,袁術更是視袁紹為大敵,這才讓袁紹的謀士們選擇了呂布。為了彌補沒有聯盟袁術的缺陷,他們甚至派出使者到了吳郡聯絡劉備。

        在獲悉了幾家諸侯的意圖,郭嘉的反擊隨即展開。郭嘉在得到曹操的許可後派人聯絡流落在漁陽北部和右北平、遼西的公孫瓚舊部,通過海路給予他們一定的裝備和糧草支持,讓他們牽制袁紹的力量。又下令減少曹軍在九江附近的守軍數量,對袁術做出和善的表示,讓袁術可以騰出實力對付呂布。再派人去孫策處重申曹操與其父孫堅在聯軍討董時的同僚之誼,並聲明支持孫策統一江東,同時讓陳登加強廣陵的兵力,向劉備施加壓力。

        而張遼也在徵得曹操的同意後以個人的名義向高順、成廉、宋憲、候成等並州舊友發出書信,信中張遼向他們詳細分析了呂布的個性和最適合呂布的位置,張遼明確指出,呂布最適合作為一個統兵大將而不是一方諸侯,若要強行為止,將來必然是死路一條。同時又想他們分析了袁紹聯絡他們不過是為了讓他們出頭為袁紹火中取栗,是想看曹操和呂布二人相爭,他袁紹從中取利。陳宮雖有才華,但為人固執。執著於昔日仇恨,必會慫恿呂布對付曹操。張遼的信寫到這裡就結束了,他沒有在心中讓高順他們如何如何,只是為他們分析了局勢。以張遼的認識,高順他們必然會同個其他的方法想呂布進言。這封信中地內容也是張遼為了挽救呂布這樣的絕世猛將而做出的一種努力。若是呂布能夠在高順等人勸說下真正的認識自己,給他自己重新定位。那將來就有勸降呂布的機會。張遼始終想著將來曹操若擊敗袁紹後面對草原胡人時擁有呂布這樣地猛將,將會在戰爭中獲得很大的優勢。可如果呂布依然固執,那張遼也無非是浪費了一點筆墨,並無傷大雅。

        在解決了周邊地威脅後,時間也到了第二年的五月間,也就是所謂的建安元年五月。這段時間裡,曹軍在經過秋收和糜竺四處收購,軍糧的儲量早已恢復,足以應付數場大戰。但張遼卻在曹操的默許下早早的聯絡了各地的統兵大將。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大練兵活動,臨近豫州的陳留、定陶二郡更是在曹洪地指揮下對著接壤的豫州郡縣進行滲透,將部分豫州的城池控制在了曹軍的手中。再加上各軍都抽調出了部分精銳彙集在鄄城由張遼統一訓練,讓荀請求曹操出兵雒陽建議再度無功而返。幸好這時皇帝已經回到雒陽,身邊有兵有將,雖然完全忠於皇家的兵將寥寥無幾,但就現在在雒陽的幾塊料也不比董卓和李、郭汜。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擊殺皇帝。又有張楊為雒陽提供糧食,也能保證溫飽無虞。荀雖然不甘,也沒有太過著急。

        但就在七月間。曹操接到了天子詔,命其率兵勤王。此時曹操再不能假作視而不見,於是召集眾人商議。

        滿寵說道:「主公,如今山東初定,卻有袁術、呂布之患。且韓暹、楊奉。負功恣睢,未可卒帛。」此言一出。眾人盡皆附和。

        荀立刻進言說:「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韓暹、楊奉,安足卹哉!若不時定,使豪傑生心,後雖為慮,亦無及矣。」

        這時郭嘉、程昱、張遼等人都知道此時天子詔令下達,決不能置若罔聞。張遼更是清楚若奉迎漢帝的後果,這就像是美味地河豚,要想吃下去就必須冒著中毒的危險。可是現在天子令下,已經沒有二選一的可能了,若拒絕天子詔令,不用日後眾人誹謗,這漢賊地帽子就已經被戴上了。想到這裡,張遼恨不得將想劉協提議給曹操下令的人就出來揍一頓。

        程昱也出列發​​言:「主公,昱嘗聞冀州沮授曾向袁本初進言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民之意。今州域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而郭圖、淳于瓊則以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而反對。此二者各有利弊,還請主公獨斷!」

        張遼很清楚的能發覺程昱說話間的不情願,可情勢如此,誰也不能出頭反對,畢竟大漢雖然勢微,卻依然還有四百年的​​餘威震懾眾人,就連擁兵自重地楊奉、李樂等人亦不敢對身邊無一兵一卒地皇帝過分為難,遑論曹操這個世家官宦子弟。

        而郭嘉乾脆閉上了嘴巴一言不發,在曹操身邊做起了木偶。看到這種情況,張遼更是不會多事,他也學著郭嘉緊閉嘴巴,甚至將眼睛也合了起來,乾脆就在現場閉目養神了。

        曹操雖然不甘心。他知道皇帝若是過來,他自會從中得到極大的好處,但也會因為皇帝地到來引來大量的官僚。這不但會佔用曹軍大量地經費,還會給自己的行事造成極大的掣肘,就像郭圖對袁紹說的那樣。 「迎天子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

        「諸位,今日天色已晚,即使出兵亦無法出動,明日清晨再做決定吧!先散了吧!」曹操說。

        當晚,曹操就悄悄地到了張遼的家中,早有準備地張遼此時已和郭嘉在家中等候多時了。

        「奉孝、文遠,今日之事爾等如何看待?」曹操​​皺著眉頭問道。

        張遼和郭嘉對視一眼。張遼說​​:「正如仲德先生所言,此事各有利弊。但如今我方的選擇確實不多。」

        曹操又將視線轉向郭嘉。

        郭嘉也搖搖頭,說:「主公,若是天子詔令未到,我等還可藉機推脫,如今確是不好找藉口。但此事既然各有利弊,那我等便應將有利於我地放大。不利於我的減小。尋機趨吉避凶,方為上策。」

        「計將安出?」曹操問道。

        「將皇帝養在深宮,主公獨攬大權。一應詔令均署主公之名,如此天長日久,可減弱漢室和漢帝的影響,最少可讓百姓對漢室再無眷戀。」郭嘉說。

        曹操眼睛陡然一亮,「妙計!奉孝此計大妙!」

        這時張遼忍不住嘀咕道:「都說人前顯貴。誰知背後受罪!光鮮的外表下誰能看到那斑斑的血淚。」

        聽到此言的曹操和郭嘉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張遼。郭嘉出言問道:「文遠此言何意?」

        「何意?唉!不過會是想起了高祖、武帝的輝煌,感嘆他們子孫的不孝罷了。皇帝還真是是一份沒有前途地職業啊!」張遼搖晃著腦袋。全然不顧曹操他們瞪得越來越大的眼睛。

        「文遠,慎言吶!」郭嘉說。

        張遼看了郭嘉一眼,又看了曹操一眼​​,說:「眾人只看到皇帝的風光,誰又明白當好一個皇帝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有些儒生言必稱上古三皇五帝之時,可依我看來,三皇五帝的禪讓,焉知不是其厭倦了無休的事務而找人頂缸。一葉障目而不見森林,荒謬之極啊!」

        「呃?呵呵呵!」張遼說道這裡郭嘉反而笑了,他明白過來,張遼這是因為前些日子和老師鄭玄的幾位弟子辯論治國之道時大敗而回而在此藉機大發感慨。

        曹操也明白事情的經過,清楚了張遼發作地緣由,但他此時卻想的更多。他如今已不是漢室的忠臣,但還沒有取而代之地強烈念頭,因為無論是董卓的廢立還是袁紹的另立都沒有好的結果。而且所謂的國家並不一定要向大漢一般疆域龐大,他如今佔據地三州之地若是放在數百年前地戰國時代也抵得上一個國家的地盤了。不過這時候不是商議這種事情地時機,曹操並未和張遼、郭嘉就此事進行深入探討。

        「呵呵,別的先不談,既然奉孝已有對策,明日我將想雒陽派出大軍。文遠,你可領軍一萬先行,我自領一軍隨後跟進。如何?」曹操到最後,看著張遼。

        「如果不是雒陽有皇帝,主公何必親自前往?我去就算是給他們面子了。我沒意見,不過我想直接從東郡元讓處調兵,如此可加快速度。」張遼答道。 「文遠是否擔心雒陽會有人派兵阻擾?」郭嘉問道。

        「當初皇帝欲返回雒陽都歷經無數阻擾,這幫傢伙又怎會讓我們輕易接近皇帝。」張遼說著問曹操:「主公,若路上有人攔阻,我是否可以出手?」

        「若有人敢攔阻我軍,文遠你可自行決斷,有什麼問題,自有曹孟德一力承擔!」曹操眼睛一瞪,威風凜凜的說。

        「哼!就憑雒陽那些雜牌軍,若真敢攔路,我就要他們好看!設讓他們敢找事來影響我照顧妻兒。」張遼輕描淡寫的話語中蘊含著一股殺機,讓曹操、郭嘉對他的理由不禁感到莞爾。

        第二日清早,曹操就頒下將令,命張遼率兵先行西進,他將帶領大軍隨後跟進。

        張遼領命後帶著趙雲和兩千騎兵就上了路,在濮陽,夏侯早就在接到命令後將所需兵馬準備完畢,並讓他們提前上路。張遼一路疾行,在匡亭趕上大隊,兩軍會合後,全力西進。最終在這一日過了滎陽後,趕了虎牢關宿營。

        倒不是張遼急著趕路而不顧住宿,實在是張遼擔心雒陽有人會搶佔虎牢關。若真是如此,即便曹軍戰鬥力強於敵方百倍,在敵軍據險而守的情況下,張遼又沒有重型攻城車,只能徒呼奈何。

        如今,張遼既已佔領虎牢關,向西往雒陽的路上已經無險可守,張遼此時自是進可攻、退可守。若雒陽真有人來,識相的還好說話。若不識相,打了再說。就是將其全殲,有曹操的支持和麾下大軍撐腰,他張遼又會怕誰!



張遼新傳 第129章


在佔領了虎牢關後,張遼心中安定,一覺睡下,直到清晨方才醒來。起身後,在親衛的照顧下洗漱完畢,張遼就開始了正常的巡視檢查。他主要是看看士兵們的狀態,畢竟這些士兵除了兩千騎兵外都和他不是很熟悉,為了指揮上更加便利,這是一個將軍的必修課程。

就在張遼在營地轉悠的時候,李奇一路向人詢問著找了過來。

「將軍,我有軍情稟報。」李奇看到張遼後趕緊跑到張遼面前說。

  「機密?」張遼回頭問道。

  「啊?不,不算機密。」

  「那就在這裡說吧。」

「哦。剛才成皋那裡的偵騎傳來消息,雒陽方向又一支大軍向此地開來,人數足有三萬。」李奇恭敬的說道。他這會而可不敢玩笑,張遼為人和氣,但你要敢在正事上開玩笑,張遼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何人領軍?」張遼問。

「這卻不知。但將旗上是一個董字。雒陽那裡只有衛將軍董承一人可用如此將旗,想必是董承親自趕來。」

李奇說的很清楚,其實張遼自己也明白,能帶著三萬士兵的將軍,雒陽不過數人,姓董的只有一個董承。而這個董承似乎還是忠於劉協之人,歷史上風傳的「衣帶詔」事件就是他發起的,雖然不知道真假,卻足以讓張遼對他起了戒心。

「張新,速去傳令。全軍停止早餐,緊急集合。傳令子龍,命兩千騎兵和五千步兵出關列陣,剩下三千步兵關內待命。」張遼沒有拖延時間,畢竟成皋離虎牢關已經不遠了,再加上斥​​候趕回來的時間。董承大軍此時也差不多快到了。

  「諾!」張新領命而去。這傢伙不願意像張成一樣在家中待著,也不像和曹海一樣下到部隊去帶兵。如今也就守護這張遼,順帶著傳遞軍令。

曹軍正規的野戰軍都是按照張遼當年制定的訓練操典練出來的,也就是說無論指揮官是誰,只要軍令下達,全軍都會遵令執行,不會因為統兵大將換人而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使得軍令不通的情況發生。

在張遼的軍令下達後不多會兒功夫,虎牢關內頓時熱鬧起來,人聲鼎沸,戰馬嘶鳴。在軍官地號令聲中,一隊隊的士兵開出關外列陣。前排一人高地大盾矗立在地面,後面是嚴陣以待的長槍兵和弓弩兵,騎兵則一分為二,在步兵軍陣的兩翼列陣。一時間,曹軍軍伍嚴整,士兵刀出鞘、弓上弦,等候著董承的到來。

話說董承自從率軍從雒陽出發後就一直在心中大罵楊彪。因為正是楊彪向皇帝稟奏。詔兗州的曹操率兵入朝。劉協才再度命楊彪遣使趕赴兗州。最讓董承感到惱火的是楊彪竟然悄悄地派出使者,讓他和同樣留駐雒陽的韓暹以及雒陽周邊的楊奉等人措手不及,直到今天才調動兵馬由他率領,前往虎牢關堵住曹軍西進的道路。他一路催著士兵加緊趕路,務必要在曹軍之前趕到虎牢關。

可是董承地願望顯然無法實現了,當虎牢關的影子進入他的視線時,關下襬著整齊的軍陣的曹軍也同樣進入了他的視線。

「見鬼!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董承有些沮喪的揮動著馬鞭。

「將軍。看曹軍的陣勢不過數千人。我軍足有三萬,兵力上有著絕對地優勢。何不……」董承身後地一個副將上前一步說道。

董承聽了之後也覺得有些道理,畢竟兵力數量上差距明顯。但是他卻忽視了曹軍的戰鬥力,雖然他也聽過諸如曹軍戰力驚人的傳言,可他畢竟沒有親眼看見過,根本就不能估計出曹軍的大致實力。

「好,讓全軍士兵列陣前行,時刻保持警戒。」董承向身後的將領們吩咐道。

  「諾!!!!」

董承的軍隊在一陣的混亂後將行軍隊列轉換成了作戰地陣勢,然後在將軍地帶領下緩步向虎牢關行進。 79小說閱讀網79read.com這些士兵們也都看到了虎牢關前列陣的曹軍,但他們也和董承一樣,從人數地差距上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對曹軍完全是一種不屑一顧的氣勢。

張遼和趙雲沒有站在陣前,反而隱身於軍陣的最後面。張遼看到董承軍改變了陣勢後繼續向虎牢關前進,笑著對趙雲說:「子龍,這董承當年也算是跟著董卓在西涼血戰過的老人,可今天的變現卻很不符合他沙場老將的身份啊!」

趙雲看著遠方逐漸接近的董承軍,同樣笑著說:「將軍,依末將看來,這不過是董承不清楚我軍的實力,兼之董承急於堵住我軍,心急之下有些忽略之處也屬正常。」

「哦!」張遼對趙雲也能說出這種俏皮話很是驚奇,「子龍,原來你如今也變壞了哦!做人要厚道哦!」趙雲對張遼的調侃只是笑而不答。

這時張遼看到董承軍就要接近本方的弓箭射程,他叫過身邊一個親兵,讓他傳令給弓弩營司馬,用威懾性射擊讓董承軍停下腳步。

命令下達後不久,就看到曹軍的弓弩兵陣中有一排弓箭手舉起手中的長弓,以拋射的方式向董承軍的方向射出了一輪弓箭。

董承在曹軍弓箭手舉弓的時候也隱約看到了曹軍陣中有動靜,但他並不知道曹軍究竟要做什麼。在他看來,自己的士兵已經如此接近,但曹軍卻依然穩穩的不懂分毫,絕對不是一般的軍隊能做到的。董承此時心中有些不安。

可還沒等董承搞明白曹軍究竟在做什麼,他就聽到從曹軍的軍陣中發出「嘭!」的一聲巨響,隨著聲音而來的是一排閃著寒光的雕翎長箭。

  「嗖!!!」

長箭在空中劃破空氣發出巨大的聲響,然後整齊的紮在董承軍最前排士兵的十餘步距離處。讓董承軍的士兵嚇了一跳,立刻停住了前進的步伐。

他們都是些兵油子,在看到曹軍的軍陣時已經明白的對手不好對付,如今對方又射出一排箭枝來警告他們,他們若是還繼續前進,就真的對不起他們能在軍隊中活到現在的「智慧」了。

曹軍的警告讓身處中軍的董承也心中一顫,此時他已經能很清楚的看到曹軍了。那整齊的陣勢,和大軍聚集起來的那種氣勢,讓董承清楚的判斷出對面的曹軍是一支真正的精銳。他當年在樊稠麾下跟著董卓征戰,羌兵、匈奴兵、鮮卑兵、西涼兵、並州兵、北軍,還有黃巾軍,董承全都見過,若說單兵素質,這些軍隊中也不乏精銳,可數千人集中在一起,除了當年皇甫嵩帶著的數量不多的北軍士兵,還沒有那支軍隊能比得上對面的曹就在這時,董承看見曹軍陣前的盾牌裂開一個缺口,一個身著軍司馬服飾的曹軍軍官縱馬出陣,來到那一排插在地面的箭枝前。

「來者是何處的士兵?速速報上名來!」那曹軍的司馬正是得到張遼只是的張新,他對著董承軍高聲喝道。

董承軍前排的士兵一陣惶恐,他們左右張望,希望能有人回答這名曹將的問題。殊不知他們的反應正中張遼的下懷,張來哦就以一排威懾性弓箭和張新大膽的表現讓董承軍的士氣大為下降。

在片刻沉靜後,董承軍中也有了動靜,十餘名騎士縱馬分開自家的陣勢來到陣前。為首之人也是一名司馬,他對正在戰馬上左顧右盼,感覺威風凜凜的張新說道:「我等是大漢衛將軍董公麾下,來將通名!」不過他們雖然人多,卻在氣勢上遠遜於單人匹馬的張新。

張新看著對面的人,不屑的撇撇嘴,高聲說道:「我乃大漢鎮東將軍、兗州牧曹公麾下驍騎將軍張遼將軍之部將張新。我軍封天子詔令趕赴雒陽,爾等如今率軍前來,意欲何為?」

張來哦雖然人在後面,卻將張新的話聽得一清二楚,他笑著對趙雲說:「子龍,這真是難為張新這小子了,竟然能將如此繞口的話說的一氣呵成,等他回來好好獎勵他一下。」「正當如此!不過他還能在軍前練習控馬之術,可見​​董承軍已無威脅了。」趙雲也笑著說。

張新的回答讓董承軍的司馬有些為難,他示意身邊之人速去回報董承,自己則繼續保持這沉默。張新也不難為他,只是在董承軍陣前不斷的練習這張遼教過他的「盛裝舞步」。這也是趙雲為什麼說張新在練習控馬的原因,這時代又有何人能知道這馬術中的盛裝舞步呢,就是張遼自己也不過是在得到他的「胭脂」後才想起了這種優雅的活動。

當得到曹軍主將的明確消息的董承的部下將消息送回到董承那裡,董承對此次出兵的目的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了。原因很簡單,他縱然原本不清楚曹軍的實力,如今也看的很明了了,而曹軍的統兵大將是張遼,也說明了曹操對此事的重視。董承決定做個交待之後就全軍返回雒陽。





第三卷 第一三零章

   「吾乃董承。請文遠將軍陣前敘話!」董承來到兩軍陣前,對張新說道。

    張新事先就得到了張遼的囑咐,他對董承的禮數絲毫不缺,客氣的說︰「請衛將軍稍待,末將立刻去回稟我家將軍。」

    時刻注意著張新動靜的張遼看到此景後說︰「子龍,看來這次打不起來了。看董承都親自出來了。」說完,張遼看到張新回來後對趙雲說︰「子龍,一會兒咱們就出去見見這為朝廷新封的衛將軍如何?」

    「將軍,我還是不去了。雖然看著董承軍已無戰心,但還是小心為上,」趙雲說。

    張遼想想,笑道︰「也行,那你就在此掌著軍陣,防著萬一有事。我就自己去見見這個董衛將軍。」

    這時張新來到張遼面前,雙手抱拳對張遼說︰「稟報將軍,對方是朝廷的衛將軍所部,衛將軍正在陣前請將軍敘話。」張新的聲音極大,在曹軍鴉雀無聲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就連對面的董承也聽得清清楚楚。

    張遼沒有答話,只是點點頭,畢竟該囑咐的都囑咐過了,也沒什麼好說的。於是張遼頷首示意讓張新為其開路。

    張新將馬頭一撥,再度馳出軍陣,張遼也跟在張新後面縱馬出陣,直到距離董承五六步遠的地方才勒住戰馬。「鎮東將軍曹公麾下張遼見過衛將軍。」張遼向董承拱手道。

    「文遠客氣了。令師康成公可好?當年康成公在季長公(東漢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名將馬援的從孫,真正的伏波將軍之後。)門下求學時我也曾有幸見過幾次,不過那時我還是個孩子。」董承問道。他這話有些技巧,以他的身份地位,稱呼張遼的字自然是對張遼極為看重。可他和張遼卻沒有交情,如此就顯得有些唐突和示弱。可董承卻在此問候鄭玄,向張遼表示我敬你是因為你的老師鄭玄的關係,這樣就能掩飾他心中地不安和膽怯。

    張遼對董承的小心思看地一清二楚,不過他也不會當面揭穿,人家畢竟做到了衛將軍的官位,論官職比他的老闆曹操還要大,他總不能一點面子都不給人家吧。

    「有勞董將軍關心。恩師一切安好,如今正在閉關修書。」張遼再次向董承行禮,沒辦法。設讓人家問及了自己的老師。

    「原來如此。那張將軍此次率軍前來,是否是接到了朝廷之令?」董承說。

    這傢伙不是明知故問嘛。張遼心裡想。可他這麼問是為了什麼呢?

    「董將軍明見。張遼此來正是因為我家主公接到了天子詔令而出兵,遼為前鋒,為我主開路。昨日剛到的這虎牢關。」

    「呵呵,文遠的速度倒是不慢啊!」

    「兵貴神速。張遼身為武將,又豈能不遵兵聖之教誨!」

    「哦!哈哈哈……」

    「不知董將軍率大軍前來所為何事?」張遼問道。

    「啊?哦,這司隸之地盜匪叢生,我知陛下詔令曹鎮東面聖,特帶兵前來接應,免得被那個不開眼的賊子擾了,有傷陛下的聲名。倒不曾想曹鎮東有大軍護衛,反而顯得我多此一舉了。呵呵!」董承略帶自嘲的說道。

    「原來如此。」張遼笑道︰「主公目前不再此處,張遼就先代我家主公謝過董將軍地關心了。」說著張遼再次向董承行拱手之禮。

    董承一面和張遼客氣。一面暗自觀察著張遼身後的曹軍軍陣。他們在這裡已經廢話了一段時間了,他自己身後的士兵雖然還沒有大聲喧嘩,但三萬人的規模即使聲音再小。聚集起來也夠嗆。而對面地曹軍,別說是竊竊私語,就連士兵的站姿都沒有過改變。這會董承栓是徹底的死心了。

    「文遠,既然曹鎮東安全無憂,那我就先回去了。待你到雒陽之後。我當設宴相待。」董承決定撤軍。雖然自己的兵力比張遼多,可曹軍的實力放在那裡。身後又有虎牢關為依仗,還有曹操親率的援兵,自己若真要開打,絕對討不到好處。倒不如買個面子給曹操,將來同殿為臣時也好見面。

    張遼聽到董承要回去,心中也不由得暗自稱讚這個經歷過風雨坎坷的傢伙果然是個識時務者。雖然不知道「衣帶詔」一事的真假,但張遼判斷董承若真的反對曹操,必然是自家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損害,否則這傢伙是不會輕易下注地。

    「董將軍既要會雒陽,遼也不便相留。只是有件事要告知董將軍。」張遼看到董承如此「知情識趣」,自然要給他些好處。至於當事人是否認為是好處,這張遼就不管了。

    「何事?」董承問道。

    「遼聽說李、郭汜對陛下東歸一事極為不滿,如今又獲得張濟的助力,實力大增。董將軍從雒陽帶出這三萬大軍,此時若是李、郭汜來襲,雒陽可有多少兵力抵禦?」

    張遼的話雖然聲音不大卻讓董承心驚肉跳,渾身冒出冷汗。他如今最大地依仗就是漢帝劉協,帶兵來攔住曹軍也是為了不讓別人在劉協面前分了他的好處。可相比曹操,西面的李、郭汜和張濟才是大敵,他們可是要殺了他董承,將皇帝搶回長安的主。雖然前幾次將他們擊退,卻沒有讓他們傷了元氣,如今自己帶出了雒陽的三萬大軍,若李、郭汜等人真地打過來,雒陽還確是力量不足。

    想到這裡董承更是一會兒功夫都待不下去了,他對著張遼一拱手道︰「多謝文遠提醒,不過雒陽還有楊奉將軍和李樂、胡才、韓暹等將軍,自是不懼李、郭叛賊。某家這就回去了,在雒陽掃榻相迎,還望文遠早日前來。」

    張遼也拱拱手道︰「董將軍厚愛,遼自當從命。」

    「好!告辭!」說完董承連等張遼說告辭地功夫都沒留,調轉馬頭,向自己的中軍趕去。

    張遼笑笑,沒有任何不滿,只是看著董承軍地動靜。

    不多會功夫,只看見董承軍前軍轉後軍,後軍轉前軍,全軍調了個頭,又向著雒陽急行軍而去。

    「將軍,這就算完啦!連一架都沒打,真沒意思!」張新看到董承離開後就催馬來到張遼身邊,在董承軍全軍後轉時對張遼抱怨。

    「放心吧。今天沒打架,等到了雒陽,有的是架讓你打。到時候你只要別輸了架,丟我的臉就成。走,我們回去。」張遼說完就就一帶馬韁,從自家軍陣的缺口回到虎牢關門前。

    「將軍,片言退敵,好生了得啊!」趙雲迎上前向張遼翹起拇指以待,還有主公大軍來援,後有雒陽不穩,他那裡來的本錢在這裡和咱們耗著。這就是大勢,只要咱們佔據了勢,天下又有何事不成?」

    「將軍謙虛了,話雖如此,那也要能抓住這勢才行。這可不是什麼人都行的。」

    「行啊,你子龍如今做了糜家的嬌客,原本有些木訥的性子也變得活潑多了,看來糜家小姐調教有方啊!」張遼笑道。

    在張遼的長子出生後不久的金秋十月,趙雲就和糜竺的小妹糜貞舉行了婚禮。一面是徐州的巨富,曹操的重臣的小妹;一面是曹軍將領中的後起之秀,前途無量的中郎將趙雲。這場婚禮也吸引了曹操治下有心人的眼楮。可這種場外的交易卻完全被糜竺和護短的張遼擋住了,他們一個是兄長和大舅哥,一個是趙雲的上司,都不想讓這一對新人被這種煩人的東西影響心情。而這對新人也沒有辜負他們的苦心,趙雲對妻子體貼入微,讓郭嘉等人大呼其有「張遼第二」的趨勢,糜貞也如張遼所知的那般溫柔內秀,以她獨特的堅定影響著趙雲,讓趙雲如今也不禁言笑,再無以前那種讓人感到無趣的表情。

    「將軍說笑了。如今董承離去,我軍當何時啟程?」趙雲雖然相比以前有所進步,卻也不像張遼那樣無所顧忌,看到張遼又要和他開玩笑,趕緊將話題岔開。

    見到趙雲如此,張遼也不會緊逼不放,他笑了笑,說︰「剛才董承軍過來,士兵們連早飯都沒吃完就出來列陣了,先收兵回關,讓士兵們將早飯吃完,然後等午時之後再向雒陽進軍。」

    「將軍,你不是說雒陽可能有大戰嘛。咱們要是去晚了,那就沒肉吃了。」張新插話道。

    張遼回頭用馬鞭輕輕在張新身上抽了一鞭子,「臭小子,那都是些什麼人?不是黃巾殘部就是西涼軍,都不是咱們的盟友。他們之間打架,咱們還要去勸架嘛?不落井下石就算我心腸好了。讓他們打去吧,兩敗俱傷正好讓咱們得利。笨!叫你讀書就是不肯!現在露怯了吧!」張遼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4 11:50
第三卷 第一三一章

   「張新,雒陽的兵馬加上李、郭汜和弘農的張濟的軍隊足有十餘萬,我軍士兵縱然精銳,可也不是鐵打的。此時讓他們兩方相互爭鬥,我等坐收漁利豈不是省力。」趙雲拉著張新解釋張遼的用意。

    張新摸摸自己的下巴,說︰「趙將軍,我知道將軍的意思,就是覺得我們出兵了卻不打仗而有點……」

    「行啦!或許沒仗打,但一定會有架打的。董承尚且不願我軍趕到雒陽而率軍趕來攔阻。那楊奉呢?李樂、胡才、韓暹這些出身盜匪的傢伙呢?他們同樣不會願意看到我軍開到雒陽。到時候或許他們不敢和我軍對戰,可要鬧事、打架,或者乾脆藉機會挑釁、比武,你覺得打架的機會還會少嘛?我先告訴你,千萬別給我丟臉。要打就一定要打贏,輸了也要找回場子!」張遼又向張新叮囑了一遍。他可不在乎得罪那幫人,反正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他們當中成就最高的楊奉最後也不過寄人籬下的結局,連麾下大將徐晃都歸順了曹操,張遼又怎麼會將他們放在眼裡。何況張遼對手下士兵的要求一貫是不惹事、不怕事,若有人惹到頭上則堅決反擊。他的道理就是士兵必須要有血性,否則就不過是一群沒有爪牙的虎狼。

    「將軍放心,絕對不會丟臉的。」張新清楚張遼的的行事風格,他明白張遼這是告訴他,在雒陽他可以不用低調。只要有人惹事就可以反擊了。

    就在張遼還在虎牢關讓士兵們慢悠悠休整時,雒陽已經進入了戰備。原來是李、郭汜再度整兵向雒陽而來。此時董承又帶走了三萬士卒,讓雒陽的防守力量大為下降,使得皇帝劉協和楊奉、李樂、胡才、韓暹等人也感到慌亂。

    劉協急招楊彪和楊奉等文武官員商議。「諸位卿家,如今李、郭二賊再度來犯,眾卿家可有良策?」

    「陛下,董將軍前些日子帶了三萬大軍向東開進,如今敵軍來犯,我等兵力不足,如何能抵禦敵軍。不如棄了雒陽,渡過黃河後。無論是去河內張揚將軍處還是河東,都比在雒陽強。」李樂早就對在雒陽地生活不滿,雖然他們被皇帝的詔書脫了賊身,卻依舊懷念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早就想走,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走成。如今又給了他們一個理由,他們怎能不抓住呢。

    「不可!朕歷經千辛萬苦方才返回雒陽,如何能說走就走。李、郭汜二賊不也在眾卿家手中敗過數次嘛,難道此次就不能在擊敗他們?」劉協聽到李樂建議他離開雒陽,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高聲叫了起來。「陛下!陛下還請息怒。李將軍也不過是為了陛下地安慰著想,雖有疏忽之處,卻也是對陛下的一片拳拳之心。」楊奉打著圓場,面對著李、郭汜和張濟的聯軍,他可不願意一個人面對。

    「正是,正是。陛下。李樂將軍也是過於擔心陛下的安危而有些口誤。」韓暹說。他和李樂不同,他的功利心更強,雖然此時情況緊張。但他也不願意如此輕易就放棄來之不易的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而且他知道董承出兵的原因,他相信只要李、郭汜來犯雒陽地消息傳到董承那裡,董承必然回軍,說不定還能將曹操的大軍一起帶過來。

    不得不說這韓暹雖出身微寒,也未曾就學。卻有著華夏民族老百姓特有的狡猾。他已經了董承已和劉協連為一體。不會聽任劉協陷入險境,再加上董承回軍後能順利開進雒陽的曹軍。雒陽根本就是似危實安之局。如今說說好話,不但能得到李樂的感激,還能得到皇帝地好感。實在是一樁不會賠本的買賣。

    「陛下,以臣只見,如今唯有收縮兵力,全力抵禦敵軍。臣已命梁縣駐軍向雒陽開拔,不日即可抵達。還請陛下再將衛將軍董承召回,加上董將軍的三萬大軍,臣可確保雒陽無虞。」楊奉雖然不知道董承這三萬士卒的去向,可他卻是軍人出身,一直就看不起李樂、胡才、韓暹這些盜匪頭目,即使他們如今也成了朝廷官員。而且面對著西涼軍,相對李樂他們的那些烏合之眾,楊奉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士兵。

    「太尉之意如何?」劉協還是更加信任一直從雒陽陪著他到長安,又陪著他回到雒陽的老臣楊彪。

    楊彪此時心中也在叫苦,若不是沒辦法,他才不會讓楊奉這些人混跡朝堂,可他看重的袁紹和曹操目前都沒有回音,讓他不得不繼續忍受這些他根本就瞧不上眼的傢伙。

    「陛下,老臣雖是太尉,但論及戰事卻不如幾位將軍熟悉,陛下還應多聽取幾位將軍的意見。」楊彪不是傻子,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文人,對指揮作戰根本是一竅不通,所以絕對不會不懂裝懂的充內行。自己的老友張溫在西涼掌軍地舊事楊彪清楚得很,若非老友不懂裝懂,還不聽軍中宿將董卓之言,又豈會又五年前的慘劇。當時老友張溫還有孫堅為其爪牙,他如今可是無人相助啊。而且李、郭是大家共同的敵人,他楊彪可不會主次不分。

    楊奉他們也知道楊彪平時瞧不上他們,畢竟人家出身名門,也是四世三公。論身份地位,一點都不比當年的袁家差,只不過家中沒有向袁紹、袁術兄弟那樣執掌軍權的子弟。在劉協詢問楊彪時他們都已經做好了被楊彪駁斥地準備,誰知道楊彪卻壓根兒就沒有向他們發難,反而建議劉協聽取他們地意見。他們雖然是行伍和盜匪出身,此時也對楊彪有了些感激。

    「太尉老成謀國,朕就依太尉之言。雒陽的防禦,就交與幾位將軍去辦。」劉協聞絃歌而知其雅意,順水推舟地說。

    「臣等謝陛下信任,必然盡心竭力,不讓李、郭二賊驚擾陛下。」在楊奉的帶領下,李樂、胡才、韓暹一起向劉協做了保證。

    可是楊奉回到軍營後卻犯了難,他在對著劉協的時候雖然信心十足,此時卻開始忐忑不安起來。楊奉在軍帳中不停地踱步,一面罵著董承,一面思考著應敵之策。

    這時楊奉的親兵來報,說有一位朝廷官員前來拜訪。楊奉或許是想聽聽別人的意見,立刻讓人進來。

    「公仁兄,原來是你。」楊奉見到來人,立刻笑著迎上去。

    來者是現為朝廷議郎的董昭,他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卻陰差陽錯的成為張楊的謀士,後隨張楊迎接漢帝,被拜為議郎。

    「楊將軍,汝知有難否?」董昭進來之後開口說道。楊奉心中膩歪,他暗想︰我有難。無非就是李、郭汜的大軍。而你的來意也不過是為我出主意,借我手中的兵將擋住敵軍,順便拯救自家的性命。又何必在此賣關子!

    可想歸想,楊奉知道這些文人這這種毛病,此時有求於人,也只能順著說話。

    「公仁兄,如今大敵當前,某卻無應敵之策,還往公仁兄指點一二,也好擊退敵軍,救得我的性命,保陛下之安危。」楊奉向董昭拱手深深一鞠,誠懇的說道。

    「呵呵,我正是為此事而來。」董昭笑道。

    「請公仁兄指教!請坐!」

    「好,楊將軍請聽。如今雒陽諸軍,將軍兵馬最強而數量最少,且朝廷之中亦無黨援。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翼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然,方今之世,群凶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若欲清王軌,則非一人所能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今兗州曹孟德,兵精糧足,若將軍引之,則必會感激將軍。那時將軍主內,曹為外援。兵糧充足,互通有無,則足以相濟。昭之策,將軍以為如何?」董昭坐下後微笑著說出了他的計策。

    「曹操併吞三州,麾下兵精將勇,他能與我為盟?」楊奉疑惑的問。

    「此事昭亦不知。」

    「啊!……」楊奉沒想到董昭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將軍,此事亦是昭臨時起意,若將軍有意,昭願為將軍與曹鎮東聯繫。」董昭看著楊奉說。

    楊奉這時又沉默了,他起身離開座位,又在軍帳中來回踱步。而董昭卻是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面帶微笑的坐在座位上不動聲色的看著楊奉。

    片刻後,楊奉似乎打定的注意,猛然停下腳步,走到董昭面前,再度向董昭拱手深深一鞠,說︰「奉就依公仁兄之言,此事還請公仁兄為之謀劃。」

    「不敢,不敢。既然將軍有此意,昭自當為將軍謀。」董昭起身向楊奉還禮道。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4 11:54
第三卷 第一三二章

    虎牢關西面五十里處,一支近萬人規模的軍隊正在快速的向西行進,隊列中飄揚著的「曹」字軍旗和「張」字將旗讓這只軍隊的身份呼之欲出,它正是從虎牢關向雒陽開進的由張遼率領的曹軍。

    在董承退兵之後,張遼讓自己的士兵用過早飯後就開始恢復虎牢關的防禦設施,數千人半天的工作雖然不能將原有的城防工事盡數復圓,卻也讓虎牢關恢復了幾分當年的風采。在用過午飯後,張遼留下了兩千步兵駐守虎牢關,接應曹操的後續大軍。他自己則帶著趙雲和八千精兵沿著上午董承軍撤退的路線向雒陽前進。

    一路上,張遼並沒有要求士兵們加速,但曹軍士兵心中的驕傲讓全軍的速度漸漸加快,害的張遼還要不時的讓全軍減速。因為他不願意在李、郭汜和楊奉、董承他們勝負未分之時就湊上去,那樣不但會讓曹軍被捲入大戰而實力受損,同時也會讓曹軍獲得的利益也相應減少。為此,張遼還派出自己的親衛接替斥候來查探全軍四周的情況,而讓李奇將所有的斥候都集中起來全力偵察雒陽的情況。

    就這樣,張遼控制著全軍的速度一路緩行,同時不斷的從李奇派回來的斥候那裡聽取他們獲得的消息。

    從斥候們送回的情報中張遼得知了雒陽的戰況。張濟此次並沒有參加李、郭汜的聯軍,讓原本在雒陽揣揣不安的楊奉等人心中大安,在董承還未回到雒陽時就出城和李、郭汜聯軍進行野戰。楊奉軍麾下也全都是西涼軍出身,戰鬥力和李、郭汜的聯軍不相上下。所以他地部隊頂在最前面,韓暹、李樂、胡才的軍隊則佈陣在楊奉的兩翼和後方。在有堅城依靠和張濟並未出兵的情況下,楊奉依靠著兵力的優勢佔據了上風。可是就在楊奉他們看著戰局向他們傾斜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李、郭聯軍突然有一支五百人的騎兵突然出現在側翼李樂軍的身邊。在這支西涼騎兵地衝擊下,李樂的軍陣很快就被擊穿。而這支騎兵此時卻又靈活的一個漂亮的轉身對著李樂的士兵再次發動攻擊。這時候,李、郭聯軍對著李樂一面地士兵在軍官的指揮下適時的配合著騎兵對著李樂一側加強的攻擊。李樂的士兵本來就是盜匪出身,不但戰鬥力無法和西涼軍相比,就是戰鬥意志也不及西涼軍。很快的就陷入了慌亂之中。慌亂很快就變成了混亂,李樂軍的士兵向著後方四散而逃,不但將殿後的胡才軍衝亂,還帶亂了楊奉的後軍,使得楊奉軍有被兩面夾攻地危機。楊奉在中軍看到這種情況。也只得放棄了繼續進攻,命令全軍緩緩後退,同時還讓韓暹也一同後撤。但韓暹的部下和李樂一樣是盜匪出身,打打順風仗還行,讓他們後撤就完全沒了章法。楊奉軍陣容嚴整緩緩後退,韓暹軍則在命令下達後就想被放羊了一樣,全部散亂著向後湧去,將本來就已經被李樂軍衝亂的胡才所部攪得更加散亂。此時李、郭汜立刻抓住戰機,命令兩翼軍隊加快速度。爭取包圍楊奉軍,解決這支雒陽目前最有戰鬥力的軍隊。而這種情況下,楊奉軍的士兵也不能再保持著鎮定了,原本整齊的陣勢開始漸漸散亂。

    就在這危急的時刻,董承率領地三萬大軍及時趕到,從邊上狠狠的給了李、郭聯軍一擊,將楊奉軍解救出來。李、郭汜見此時無法全殲楊奉。立刻鳴金收兵,準備整兵再戰。而李樂、胡才、韓暹也抓緊時間收拾麾下士卒,在楊奉和董承兩軍的掩護下返回雒陽。

    張遼看到情報,在計算了路程後竟然讓全軍安營紮寨。明日再繼續行軍。雖然全軍士兵大都不知主將張遼的用意,但曹軍嚴格地軍紀讓士兵們沒有異議的執行了命令。而趙雲和各營司馬都知道張遼是抱著「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打算,也沒有人對此命令有所質疑。

    第二天,雒陽城外,李、郭汜再度率兵城前列陣。五、六萬大軍排出的陣勢看上去倒也威風十足。可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表面文章,其實李、郭汜所部和洛陽城中的楊奉、董承所部真正算精銳地不過萬人左右。剩餘地士兵也就比李樂等人的盜匪兵強上一點。但除去精銳,李、郭聯軍地剩餘士兵卻能夠擊敗李樂等人所部,加上雒陽城早已被焚燬,故而楊奉依舊率兵出城野戰。今日他將董承的部下佈置在自己的兩翼,讓李樂等人全部殿後。

    大戰在兩軍列陣完畢後開始。這次李、郭汜根本沒讓楊奉先攻,而是命令自己的士卒全軍出動,意圖一舉擊潰敵軍。楊奉雖然被李、郭汜搶了先收,但兩翼有董承防守,不會再如昨日一樣因為側翼崩潰而導致全軍失敗,在此情況下,楊奉一心一意的指揮全軍應付李、郭聯軍的攻勢。

    但李、郭聯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只是催促著士兵進攻,不顧一切,不顧章法的進攻。戰場上一反昨日兩軍有計劃、有目的、有條理的戰鬥,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種亂戰的局面。

    李、郭聯軍的士兵就像是滿山遍野的大水一樣意圖摧垮楊奉軍士兵組成的堤壩,在第一波巨浪被擋住後,巨浪立刻改變了方法,像一個捏緊拳頭突然鬆開一樣,聯軍的士兵們以伍、什、隊等編製為單位,向楊奉軍的軍陣進攻,就像是意圖滲透進堤壩的水一樣,攻擊無處不在。

    楊奉被聯軍的這種進攻方式搞糊塗了,在他看來,聯軍根本就沒必要如此瘋狂的進攻。難道是長安有變,以至於李、郭汜採取如此不計成本的攻擊方式?楊奉暗中盤算著。但他卻不敢肯定,因為此時戰事正緊,他也沒時間去找人商量。只能不斷的命令自己的士兵頂住攻擊,同時讓人去通知董承在兩翼為他減輕些壓力。

    可是董承的正面也因為李、郭聯軍不計成本的進攻而壓力極大,無力再為楊奉減壓,而李樂、韓暹、胡才也指望不上,他們的士兵在這種高強度的戰鬥下根本就幫不上忙,能不添亂董承就謝天謝地了。而且李樂等人對手中的實力看的極重,寧可讓士兵們潰散也不會拚命,情願在戰後再收攏舊部,所以董承根本就沒有讓人去通知李樂等人發動進攻。

    終於,在李、郭聯軍瘋狂的進攻之下,楊奉、董承的軍陣終於無法再保持原來的整齊,聯軍趁勢大舉湧入,敵對的兩支軍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終於陷入了真正的混戰之中。

    「殺!!」兩軍士兵高喊著,各自舉起手中的兵器想對面的敵軍士兵殺去。

    一個楊奉軍的士兵一刀將眼前聯軍的士兵砍死,正想去幫助自己前方的戰友時,卻被身側刺來的長矛捅了個對穿,也倒在大地之上。而那個偷襲的聯軍士兵也沒有得意多久就被另一個楊奉軍的士兵砍殺。

    這時候,士兵已經失去了指揮,只能各自為戰。楊奉和董承所部的弓箭手除了部分後退及時,剩下的也被捲入,他們也只能扔下手中已經沒用了的弓箭,抽出腰間的繯首刀和自己的戰友一同殺敵。而即使後退的部分弓箭手卻因為兩軍混戰而無法發揮自己所長,結果被看到戰事吃緊的將領趕回陣中,放棄了自己的優勢,也和他們沒有後退的戰友一樣廝殺起來。

    戰事就這樣進行下去,戰場上血流成河,兵器、旗幟、鎧甲和屍體散佈在戰場的各處。而依然活著的士兵還在拚命的廝殺著。還有那些受了傷卻沒有立刻死去的士兵在慘叫,在呻吟,在被血水染紅的土地上爬行。再加上兵器的撞擊聲和士兵的喊殺聲,各種聲音在戰場上空飄蕩著。

    戰事進行到現在的局面,損失的情況是李、郭汜和楊奉、董承都不願看到的,軍隊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是他們在地方和朝堂上立足的根本。若是軍隊被拼光了,他們也就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了。正如當年李在王允的通緝令下準備放棄軍隊獨自逃難的時候賈詡勸說他的那樣,若沒有了軍隊,任何一個地方上的亭長就能將他們捉拿歸案。李、郭汜有張濟和西涼的馬騰、韓遂要防備,楊奉、董承則要防備李樂、韓暹等人。所以,此時的李、郭汜和楊奉、董承都不約而同的下達了後撤的命令。

    就在此時,一支軍隊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戰場的一側,當先的是一個身著一身黑色鎧甲,跨著一匹神駿的灰色斑點戰馬的將軍。他的身後是一面「張」字大旗和黑壓壓的一群騎兵。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4 12:19
第三卷 第一三三章

   這正是騎著那匹「胭脂」馬的張遼和他率領的騎兵,他在李、郭汜和楊奉、董承殺得兩敗俱傷的時候終於趕到了戰場。

    「命令!吹號,擊鼓。全軍以戰鬥陣型,緩步前進!」張遼身子向後微微一仰,下達了命令。

    蒼涼的號角聲在張遼的命令下達後不久響徹天空,接近著「咚咚」的戰鼓也被敲響。曹軍士兵排著整齊的隊形,跟著號角和戰鼓的節拍,一步一步的慢慢向戰場接近。

    「嗯?是哪裡來的軍隊?」楊奉聽到號角聲臉色一變,問道。

    「回稟將軍,來的是曹軍。」楊奉身邊的副將答道。

    「曹軍?你肯定!」楊奉眉頭一皺。

    「肯定。那張字將旗後面有一面曹字軍旗,這必然是曹操麾下的大將張遼率領的軍隊。」副將回答。

    「嗯。最晚聽董承說過曹軍已經到了虎牢關,照理早就該趕到。可他們卻遲至現在我軍和李、郭聯軍兩敗俱傷時趕到,實在是居心不良。」楊奉恨恨的說。

    再說董承那裡看到昨天就見過的軍隊出現在戰場,心中一塊大石頓時落了地。雖然他直到昨天還不願意曹軍進雒陽,但此時他的軍隊損失極大,而曹軍也是奉了天子詔令,董承自不會對曹軍再有敵意。

    而李、郭汜那裡就有些難過了。

    「什麼?竟然是曹軍?他們什麼時候來地?」李看到曹軍出現後吃驚的說。

    「這誰知道。他們人數雖然不多。卻不是咱們這精疲力盡、損失慘重的士卒可以抵擋的。稚然(李的表字),我們還是撤吧!」郭汜瞪著雙眼看著曹軍,不甘心的說。

    「撤……就這麼撤了?」李的臉色一連數變,可以清楚的知道他心裡正在做著鬥爭。

    「稚然!再不甘心,我們也經不起更大的損失了!」郭汜高聲喊道。

    李此時雙眼一閉,終於從緊咬著的牙齒縫中迸出一個字。「撤!」

    「撤退!」郭汜趕緊對著部下命令道。

    李、郭汜地聯軍自愛曹軍尚未發動進攻之時,就很識趣主動向後撤退,讓張遼對這兩人倒有些另眼相看。

    「子龍,李、郭汜不愧是當年跟著董卓在西涼打老了仗的將軍,縱然他們能力不出眾。又在長安殘暴統治,但就戰場上這份進退得當的表現,就足以讓咱們的那些小伙子們好好學學。」張遼對趙雲說道。

    張遼看到聯軍向西撤退,雖然隊形不整。若要強行進攻絕對是有空隙可鑽。但張遼沒有命令士兵出擊,他不願意讓自己地士兵在這支殘軍面前收到一丁點的損失。何況雍涼之地若沒有了李、郭汜,豈不是讓馬騰、韓遂獨大,之可不符合張遼向曹操提出的「以敵制敵」的策略。

    「將軍,要不要打一下?士兵們長途跋涉而來。除了在虎牢關放了一排箭就沒有出過手,會讓他們心中不滿的。」趙雲向張遼建議。

    「哼!我們身為統兵大將,能在較少地傷亡下獲得既定的戰略目標就是勝利,若是能一人未傷那就更好。我既然將士兵帶出來了,就要盡可能的將他們全部帶回去。這就是我們身為將領的職責之一。至於士兵們有怨言,那就讓他們的直屬軍官去解決,否則要他們何用。他們的職責可不單單是在戰場上帶著士兵們打仗那麼簡單的。」張遼頭也不回的說。

    張遼地話讓趙雲很震驚,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一個將軍如此說話。如此的愛護士兵的生命。「將軍,你……」

    趙雲的表情讓張遼明白了他地心思,但張遼其實不過是後世的思想在作怪,不願意看到無謂的傷亡而已。

    「子龍。我不過是不想看到士兵們做出無謂的傷亡,若真的因戰事需要,即使讓士兵們用生命抵擋敵軍地利刃,我也會帶著士兵們迎頭而上地。」張遼說。

    「將軍,那邊有人過來了。」就在張遼和趙雲在說話的時候。張遼身邊地親兵突然對張遼說道。

    張遼抬眼看去。只見從雒陽城下的軍隊中有一隊人馬向他們這裡過來,為首的是兩個身著將軍鎧甲的人。其中一個正是昨日在虎牢關有過一面之緣的董承。

    「子龍,那一個是車騎將軍,一個是衛將軍,咱們還得給人家點面子,不能讓人家來就咱們啊。讓士兵們保持陣型,咱們迎上去,去迎接兩位將軍。」張遼說完就縱馬出陣向楊奉、董承迎了過去。趙雲和張遼的親衛也緊跟著張遼縱馬出陣,追著張遼而去。

    兩隊人在途中相遇,張遼首先向楊奉、董承拱手行禮,說︰「末將張遼見過車騎將軍、衛將

    「張將軍無需多禮,今日還要多謝張將軍及時出手相助啊!」董承笑著說。

    「嗯!」楊奉倒沒有董承這麼好的心情,剛才一戰,他的部下傷亡極大,而且他身為朝廷的車騎將軍,張遼不過一個雜號將軍,加上他已經知道了張遼昨天就和董承在虎牢關見過面了,今日到現在才出現明顯是拖延了時間,若不是董承拉著他,他才不會過來呢,所以也沒有對張遼有什麼好臉色。

    張遼對楊奉的態度沒有感到意外,倒是董承一反常態的向他表達了善意倒讓他有些詫異。不過以張遼想來,這也脫不了朝廷內部相互傾軋的範疇。

    這次張遼沒有想錯,董承雖然欲帶兵阻攔曹軍西進雒陽,但他在朝廷之中也不是沒有對手。白波賊三人中以韓暹為首,他們自恃又迎駕、護駕之功,在雒陽城中橫行霸道,不可一世。甚至仗著手中兵力超過董承,還常常縱容士兵排擠董承的部下,讓董承無法忍受。而楊奉雖然和他同是西涼軍出身,但他原是樊稠的部下,而楊奉卻是李的部下,兩人原本就不對勁。再加上楊奉也曾是白波賊出身,和韓暹他們有些香火情分,也讓他在韓暹和董承的矛盾中偏向韓暹。這樣一來董承自然心中不忿,雖然剛才因為大敵當先而和楊奉攜手抗敵,但在戰後,董承就立刻向張遼這樣的外來戶表示了善意,意圖和張遼身後的曹操聯手對付楊奉、韓暹等人,甚至連張遼在虎牢關外擋住了他都不介意了。這就是張遼這時看到的兩張不同的表情的原因。

    張遼沒有計較楊奉的態度,他身後的張新倒是想發作卻被趙雲一把拉住。不過楊奉的這種態度讓張遼身後的親衛和幾名跟著張遼出陣的曹軍將領的臉上都沒什麼好表情。

    「張將軍遠道而來,一路辛苦,我們這就進城,讓將士們早些休息休息吧。」董承看到曹軍將領的臉色心中暗喜,臉上的笑容更加的燦爛了。

    「董將軍客氣了,軍中有軍紀,我等還是在城外紮營就行了。」張遼沒有答應董承的邀請。其實他很想進城看看那位讓後世之人頗為同情的漢獻帝。當然,現在他還沒有被安上獻帝這個謚號,而且也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無用,他不但聰明,也為了振興漢室千方百計的努力過,可勢不如人,他的努力也只能最終變成無用功。

    「雒陽破敗,自然不入人眼。哼,我還要去整頓士卒,就不陪了!」楊奉心裡原本就一肚子氣,看到張遼拒絕了董承的建議後更是對張遼不滿,撂下一句話後就轉身離去。

    董承看到張遼身後的曹軍將領越來越難看的表情心中暗自得意,可表面上他還是對著張遼解釋道︰「楊將軍因為傷心士卒的傷亡過大故而態度不好,張將軍休要見怪啊。」

    「豈敢!豈敢!楊將軍乃朝廷的車騎將軍,身份高於張遼,張遼豈敢責怪楊將軍。只是軍紀如此,張遼也不得違反。還請董將軍在楊將軍面前為張遼解釋一二,免得楊將軍對張遼本人和我軍有什麼心結。」張遼笑著說道。

    張遼雖然明白了董承的意圖是聯手曹操對抗楊奉、韓暹之輩,但他還是順著董承的意思,在話語中流露出了對楊奉的不滿。反正最後做決定的只能是曹操,他現在樂得暫時拉攏董承,在曹操趕來之前不至於獨自面對白波系的軍隊。

    「哈哈哈!張將軍果然治軍嚴謹。既如此,董某也就不勉強了。之後自會派人送上牛羊酒水,犒勞將士。」董承沒有因為張遼的拒絕而生氣,還笑著說要送東西犒勞曹軍。

    張遼自然不會拒絕白送的好處,他對這種「糖衣炮彈」的一貫應對方法就是將糖衣剝去吃掉,然後將炮彈再原樣的扔回去。

    「那張遼就在此代替全軍將士多謝董將軍的好意了。」張遼笑著說。

    張遼在董承回城後,派出信使向虎牢關而去,要給曹操報信,然後就帶著八千士卒在雒陽城外紮下大營,並定下了一級戒備的軍令。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4 12:23
第三卷 第一三四章

    張遼將軍隊安置在雒陽城外後就將統帥權將給了趙雲,他自己卻帶著一百親衛進了城,直奔董承的府邸。

    董承在聽到下人的稟報後有些奇怪,他沒想到張遼在拒絕了讓自己的士兵進城之後還能夠如此之快來拜訪他,但他卻心中更加欣喜,這至少說明目前他和曹軍是有聯合的基礎的。

    「張將軍,老夫有失遠迎,還望張將軍莫怪啊!」董承接報後就帶著一臉的笑容迎了出來。

    「董將軍身為朝廷重臣,張遼如何讓敢當?」張遼趕緊謙虛的說。他雖然看不起董承、楊奉這些人,但這些傢伙能在漢末的戰亂中活到現在,自然有他們自己的本事,對於這一點張遼還是清楚地。而且這些傢伙已經被皇帝授予了各種官職,品餃還在他老闆曹操之上,這面子上無論如何也還得過得去才行。

    「文遠客氣啦。來,我們進去敘話。」董承說著就要請張遼進去,甚至連對張遼的稱呼都換了。

    張遼這次進城可不是為了和董承聊天來的,也不是來和董承套近乎的,他笑著說︰「董將軍,遼此次進城不為其他,單為拜見陛下。畢竟我等是奉了陛下的詔令而來,雖然只是先鋒,卻需替我主向陛下繳令。」

    張遼這番話讓董承更加高興。掌握皇宮宿衛地除了他還有韓暹,而張遼卻獨獨找上他……想到這裡。董承臉上的笑容就更加地燦爛了。

    「文遠真乃忠義之人,時刻不忘陛下。既如此,我這就進去換身衣服,而後領文遠進宮覲見陛下。」董承說。

    「這是自然。董將軍請便。」

    董承的速度很快,他換好衣服後就帶著張遼從他的部下控制的宮門進了皇宮。皇宮的宿衛雖然是董承和韓暹一同負責,但皇帝身邊的宮人還是從長安帶出來的那些。不過董承因為千方百計的和當年撫養當今皇帝劉協長大地董太后拉上了親戚關係,所以在劉協面前很是吃得開,他帶人來覲見皇帝。自然無人刁難。

    「陛下,鎮東將軍曹操奉召發兵,前鋒大將張遼今日已抵達雒陽,現正在等候陛下的召見。」董承在劉協升座後向劉協稟報道。

    「哦!曹卿家真是忠於王事,朕的詔書發出時日並不長。曹卿家的前鋒大軍就趕到了,真是神速啊!」劉協聽到曹操的軍隊奉召趕到,心中極度歡喜,他受夠了沒有自己地軍隊的苦,如今終於能揚眉吐氣了。不過劉協似乎有些忽略了來的軍隊是曹操的部下這個事實,或許在他的心裡,曹操即使不能完全忠於他,那就趁曹操還未趕到時收攏他的前鋒大將也是可以的。

    「董卿家。你剛才說帶兵來的是何人?」劉協剛剛光顧著高興,忽略了董承告訴他地曹軍將領的名字,現在既然想到了拉攏人家,自然是要問清楚的。

    「回稟陛下。是曹操麾下驍騎將軍張遼張文遠。」董承恭敬的說。

    「什麼!」劉協一聽是張遼,他原本想從曹操手中挖人地心思頓時涼了半截。張遼是何許人劉協還是知道的,之前無論是從曹操派到長安的使者毛、呂虔還是楊彪、朱雋那裡,劉協都知道了張遼在曹營之中的地位,那可是除了曹操麾下外姓將領的領袖人物。為曹操地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兗州、徐州、青州。處處都有張遼地身影;黃巾、呂布、陶謙,也都在張遼手中吃過大虧。如今他更是成了曹操的妹夫。絕對是曹操地鐵桿擁躉,豈是劉協可以輕易挖角的。

    但劉協在轉念之間又想起了張遼的另一個身份,那就是鄭玄的關門弟子。鄭玄是一個做學問的人,也是大漢的忠臣,他的弟子自然也會遵循老師的教誨,也劉協剛剛冷下去的心有再度熱了起來。當然這都是劉協自己的想法,其中究竟有多少可行性連劉協自己都不知道。不過張遼若是知道劉協現在的想法,一定會對此嗤之以鼻。

    而此時張遼正一個人站在門外,等候著皇帝劉協的召見。至於張新他們這班親兵更是連皇宮都進不了,只能在皇宮外面等著。而且張遼身上的兵器也沒有帶進皇宮,雖然此時已經檢查的不嚴格了,但張遼還是不想在這種小事上惹人話柄。他相信董承會確保他在皇宮中的安全的,而且他也不是沒有自保之力,腰帶中暗藏的鋼針和懷裡的三個灌滿了炸藥的竹筒足以讓他在這皇宮中橫行一時的。若真有危險,也能支撐到張新他們衝進來,張遼可不認為皇宮門口的那些徒有其表的士兵能擋住自己身邊的那群虎狼般的親兵。

    「快,請張將軍進來!」為了自己的未來,劉協甚至不顧皇帝之尊,對張遼用了「請」這個字。

    雖然董承對劉協的用詞不當暗中皺眉,可現在也不是勸誡的時候,還是等事後再說吧。董承想到。

    「宣!張遼覲見陛下!」不管劉協怎麼說,皇宮裡的資深的宮人還是按照老規矩辦,他們的表現也讓董承心中好受了些,也讓劉協發覺自己過於激動了。

    但這一切張遼的不知道,他在聽到皇宮中獨有的那種尖細的聲音後就略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鎧甲,跟著出來領人的宮人進了面前的宮殿。

    張遼並沒有低著頭,他將頭高高昂起,以一個武將的標準姿勢龍行虎步的走到董承的身邊,然後向劉協行禮,同時用洪亮的聲音說道︰「末將張遼參見陛下!」

    這時候,張遼清楚的看到了劉協的樣子,他身著繪有章紋的上衣玄色、下裳朱色的冕服,頭戴十二旒黑色玉質冕冠,清秀而有些蒼白的臉上略帶些少年人的稚氣。如果不是那身衣服,他根本就是一個剛剛不如青春期的少年人。

    董承被張遼的舉動嚇了一跳,他從沒見過一個敢像張遼般覲見皇帝的臣子,就是當年他參見還是九歲孩童的劉協時,也沒有如此。

    倒是劉協對此不在意,因為自從他即位以後,先有董卓專權,後有李、郭汜把持朝政,這些人都沒有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每日上朝時,不但頭顱高昂,就連看著他這個皇帝的眼神中都透出一股不屑。而張遼雖然也抬著頭,卻讓劉協感到這不過是一個武將的習慣,而且從張遼的眼神中,劉協能看到一種平靜和一絲的……同情。

    「張將軍免禮!」

    「謝陛下!」

    「張卿家何時趕到雒陽的?」劉協問道。

    董承此時有些奇怪,他剛才已經將事情全部告訴劉協了,甚至昨天在虎牢關和張遼相遇一事他也說了,只不過他將事情的經過改成了他率兵接應,在接到李、郭聯軍來犯的消息後立刻回師雒陽。陛下這是怎麼啦?董承想。

    張遼此時心中也在快速的思考,他相信董承會將他昨天已到虎牢關的事情告訴劉協,這最起碼能讓劉協對自己和曹軍有一個拖延時間的印象。可劉協現在的問題究竟什麼意思呢?是隨意?張遼不信。歷朝歷代的皇家中人除了天生的白癡之外就沒有一個隨意之人,更何況這是一個被張遼稱為「忍者神龜」的一忍就是五年多的小傢伙

    「末將接到主公將令,立刻率兵疾行,昨日趕到虎牢關,今日趕到雒陽。因敵軍還在雒陽附近,故先將士兵安頓好後前來覲見陛下。」既然暫時想不明白,張遼也就不再多想,照直說話,反正脫不了「下馬威」之類的意思。可劉協卻沒有制裁他的能力。

    「張卿家一路鞍馬勞頓,還不忘兵事,真有當年周亞夫之細柳營之風采啊!」劉協語帶稱讚的說。

    張遼這會兒心裡可不爽了,因為周亞夫這廝可沒什麼好下場,貌似是餓死在獄中的。而且後世之人都知道,皇帝當面誇獎,背後指不定怎麼算計你呢。周亞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若不是他表現的太過完美,性子有太過倔強,怎麼也輪不到他這麼個能打仗的將軍去送命啊!就是張遼本人現在除了曹操讓他訓練士兵外也很少到軍營了,而且還隱隱表現出愛財和要建立大家族的想法。這就是在讓曹操安心。否則,憑借他的功勞和軍中的威望,以及同僚中的人緣,就算他是曹操的妹夫,時間長了曹操也會忍受不了的。

    「陛下謬讚了,臣愧不敢當!此次請衛將軍引臣入宮,就是向陛下繳令的。」張遼不想再和劉協東拉西扯,直接就將此行的目的捅了出來。

    「啊!當然。曹卿家忠心王事,朕感欣慰。等曹卿家趕到雒陽後,朕自當有所封賞。」

    「謝陛下隆恩!」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沃土學師

LV:1 旅人

追蹤
  • 7

    主題

  • 828

    回文

  • 1

    粉絲

我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