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張遼新傳 作者:楊家大郎 (已完成)

   關閉
沃土學師 2008-12-9 23:26:5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99 684596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15 19:59
第135章

    「文遠,你見過了皇帝,感覺如何?」曹操向張遼問道。

    在張遼從皇宮中回到軍營沒多少時間,曹操就輕騎簡從的悄悄進入了曹軍在雒陽城外的軍營。這是曹操在虎牢關接到張遼發回的軍報後作出的決定,他讓曹洪率軍以正常的速度行軍,自己則在典韋、許褚和三百虎豹騎的護衛下提前到了雒陽。

    「是個聰明的皇帝。若讓他和先帝易地而處,大漢或能就此中興也說不定。」張遼搖搖頭說。

    「哦?文遠對這位皇帝陛下的評價很高啊!」曹操有些驚奇的說。這也是因為張遼在這些年來看人極準,無論是於禁、趙雲還是糜竺、甘寧,都是張遼極力推薦人才,他們也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成績,讓曹操等人對張遼的眼光也很有信心。張遼對皇帝如此之高的評價當然讓曹操驚奇。

    「高有什麼用。」張遼歎了口氣說:「如今漢室氣數已盡,皇帝縱然聰慧,卻奈何勢不如人。大局已無法改變,越是聰慧便越是痛苦,還不如腦子笨點,倒落個安穩日子。」

    曹操眉毛一抬,很顯然他聽明白了張遼話中的意思,不過這種事情是不能敞開來說的,至少現在不行。

    「那文遠對如今雒陽城中的軍隊有如何看?」曹操岔開了話題。這也正是張遼所願,他也不想在這時候談論皇帝易位的事情,即使真要談,也要等袁術這廝主動稱帝才行。袁術稱帝是在建安二年。也就是明年。雖然張遼的出現改變了不少歷史進程,不但曹操地情況比歷史上要好很多,就連袁紹也早早的就打得公孫瓚自焚而死,只剩下長子公孫續和從弟公孫范帶著餘部在漁陽、右北平和遼西三郡和袁紹大軍打圈圈。即使歷史真的有所改變,張遼也相信袁術稱帝之心不會變,因為袁術那中性格依然成型,改變不了了。

    「雒陽城的軍隊分為三部。一部是董承率領,主力是董承在樊稠麾下的老兵。另一部是從梁縣回援雒陽的楊奉所部,主力是楊奉在李麾下時的老兵。最後一部是韓暹、李樂、胡才額度白波盜匪改變的軍隊。這三部相互提防,但因為楊奉也曾在白波賊中待過。有些香火情分,而且之前又主動屯兵梁縣,在爭鬥中頗有置身事外看熱鬧的感覺。不過楊奉在處事上卻偏向韓暹等人,這也是董承之所以向我軍示好的原因。至於他們地戰鬥力,不是我狂妄,野戰中與我五千騎兵,我可在確保傷亡不超過百人而將其全滅。」張遼輕鬆地說。

    「文遠啊!大家都以為你結婚生子之後已經收斂了爪牙。沒想到不過是暫時的蟄伏。今日又見你當年的豪氣!」曹操高興的說。

    「主公,清兒可不會願意她的夫君婚後就沉溺溫柔鄉的。」張遼笑著說。

    「哈哈哈!那時當然。她可是我曹操的妹妹,他地夫君自然也要是個名揚天下的英雄才行。文遠,你可不能讓清兒失望哦!」

    「主公,如今我也算是名揚天下了吧?」

    「嗯?」曹操被張遼問的一愣。然後回過味來,用手指點著張遼說:「你這傢伙,倒是會偷懶。這可不行,曹某是要掃平天下的,你自然要幫著我才行。」

    「主公心懷天下,張遼豈有不緊跟主公之理。」

    「將軍!將軍!」

    就在張遼和曹操在閒聊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張遼地親衛的叫聲。

    「吵吵什麼?有話就進來說。」張遼對著外面說。雖然曹操這次是悄悄的過來的,但這對於張遼的親衛卻不是秘密。而且正是這些人的幫忙才讓曹操沒有驚動諸如趙雲等其他的曹軍將領。

    「見過主公。」這位親兵甲進入軍帳後首先向曹操行禮。

    「無須多禮。有什麼事你直接和你們將軍說吧。」曹操揮揮手,讓他趕緊向張遼報告。

    「諾!」親兵甲轉身對張遼說:「稟將軍,我們的士兵在城門處和胡才地士兵發生了爭執,並發展到鬥毆。趙雲將軍和張統領得到消息後都帶人趕過去了,張統領走前讓我前來稟報將軍,說他不會為將軍丟臉的。」

    「嗯?」曹操聽了這話很感興趣,「文遠,什麼不會丟臉啊?」

    張遼笑笑。先對著親兵甲說:「小子。想必你也憋不住了吧。去吧,打贏了再回來。」

    「諾!」親兵甲高興的應道。然後向曹操和張遼各行了一禮,急急的跑了出去。

    「文遠,現在該給我答案了吧。」曹操說。

    「主公,我在虎牢關時對士兵們說過,如果到了雒陽遇到有人挑釁,不管我們有沒有道理,先打了再說。而且絕不能輸,輸了地話全軍受罰。」張遼笑道。

    「啊!」曹操大吃一驚。

    不過隨後他也反應過來,這件事對張遼來說很正常,因為早在幾年前張遼在處理軍中的鬥毆事件時,對於打贏了的,全副武裝五里地急行軍;打輸了的,再加禁閉一天;對於袖手旁觀的,除了武裝急行軍變成了十里地,禁閉時間也增加到了三天。對此張遼地解釋是打架是違反軍紀地,所以參加打架的都要受處罰。不過軍隊就是要有殺氣,士兵有火氣時敢於拔拳頭打架,說明他們身上有殺氣了,有了殺氣地士兵是獅子,而沒有殺氣的士兵不過是綿羊。而且當兵的既然打架就要打贏,打輸了就是罪,所以打贏了的全副武裝五里地急行軍,打輸了的除了武裝急行軍五里,還要禁閉一天。至於沒參與打架的士兵則屬於「坐視戰友流血犧牲」,不但急行軍的距離增加到了十里地,禁閉時間也增加到了三天。從此後,凡是被張遼親自訓練出來的士兵都跟一群狼似的,無論是打架還是打仗,統統都是最強的。而其他的將軍也在不久之後採用的張遼的這種辦法,其結果就是曹軍的戰鬥力大幅上升,但鬥毆受傷的士兵人數也在增加,讓曹操最後下令,自家軍中不得鬥毆,違者嚴懲,這才將此事解決。但曹軍的士兵已經牢牢的記住了一件事:打架要打贏,要打就一起上。

    「那你就不擔心得罪韓暹、楊奉他們?而且還為我樹了強敵。」曹操笑著問道。

    「主公是考校張遼啊。得罪他們嘛,這打不打架都早就得罪了,誰讓咱們和他們的目標犯沖。至於樹敵是事實,強敵就離譜了。這幫傢伙充其量也就是群烏合之眾,只要主公的後續部隊趕到,他們連攪局的機會都沒有。」張遼一臉燦爛的笑容。

    曹操笑著說:「你啊!不過也好,早點攤牌,也省得麻煩。」

    「我就是這個想法嘛!」張遼得寸進尺的笑道。

    在雒陽城門處的鬥毆事件讓雒陽的各個勢力見到了曹軍真正的戰鬥力,算上後援的二百士兵,參與打架的曹軍士兵人數還沒超過三百,就將一千多胡才和李樂的士兵打得抱頭鼠竄,不但讓對方數百人受傷,最關鍵的是自己受傷的士兵不超過一百,而且全都是輕傷,並不影響他們的行動能力。

    這不但讓李樂、胡才和韓暹不敢再讓人招惹曹軍,也讓楊奉對董昭的建議更加的感興趣。而最高興的要算是劉協、楊彪和董承等人,因為曹軍是奉了劉協的天子詔令趕來雒陽的,這讓劉協、楊彪對曹操的忠心有了信心,曹軍此時表現出的戰鬥力越強,他們越是高興。董承則是因為和劉協再一條線上,再加上曹軍揍得是白波軍,他自然高

    「各位,我們要約束手下,千萬不要再招惹曹軍了。而且據可靠消息,曹軍的後續部隊即日就將開赴雒陽,此時得罪曹軍實為不智之舉。」李樂苦著臉說。

    「我就怕即使我們此時退讓也無濟於事!」韓暹對李樂的話不甚滿意,在他看來,曹軍既然來了雒陽,就已經與他們有了根本利益上的衝突,這根本就是不可調和的。「你是但心曹軍想要雒陽城的主導權?」李樂也不是笨蛋,他明白韓暹的意思。

    「他既然要,給他就是。胡才滿不在乎的說:「只要咱們手中還有兵,到哪裡都吃得開!」

    「你……」韓暹看到胡才這種樣子,氣不打一處來。「咱們好不容易從賊變成了官,又有了一個安身之地,難道你們還想去過以前的那種日子?」

    「誰說咱們離開雒陽就會回到從前的日子?從前咱們沒名分,自然讓別人不待見。現在咱們都是官身,只要有兵在手,誰敢虧待咱們兄弟!曹操要雒陽,那就給他,反正老子也覺得天天給那小兒下跪磕頭的日子不好過!」胡才說。

    「兄弟,沒想到你還真有才!」李樂興奮的說。

    「你們……唉!」韓暹無奈了。

    (韓暹無奈的說:「老曹,月票拿來,我們兄弟立刻離開洛陽!」)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15 20:00
第136章

    韓暹已經初步品嚐到了權利帶給他的美妙體驗,若要他此時放棄這種感覺實在是讓他痛苦不堪。最讓韓暹生氣的是李樂和胡才這兩個傢伙竟然不願意和他共同進退,這使得他的實力大減。

    其實這也怪韓暹自己不好,當初進了雒陽後劉協封賞眾人,他韓暹不但全軍留在雒陽,還被封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鉞。而李樂、胡才不過區區一個雜號將軍就打發了,如此不對等的待遇,能讓原本在白波軍中和韓暹三足鼎立的李樂、胡才滿意嗎?今天他們的不配合也就在情理之中的。

    除了韓暹他們,楊奉也沒閒著,這會兒正拉著好容易找來的董昭的說話。

    「公仁先生,你上次所說的事情是否……」

    「楊將軍,此事急不得。我已修書一封,派人送與曹公。至於成與不成,就非我可以掌握了。」

    楊奉一聽有些急了,「公仁先生,你不是說可以為我聯絡曹操,並且結盟的嘛!為何今日卻變卦了!」

    董昭此時雖然尚未知曉曹操已到雒陽,可楊奉不給張遼面子的事情已經被「有心」的董承傳遍了雒陽城,原本董昭就沒有真正為楊奉打算的想法,如今自是不會為此而得罪張遼。他既然看好了曹操的前景想投靠曹操,當然不能跟曹操的大將和妹夫過不去。不過要投靠曹操。他就要有拿得出手地功勞,而眼前的楊奉正好為他提供了這樣地機會。

    「楊將軍。昭既然向你承諾了,自然不會食言,待曹公到雒陽後,昭會親自登門遊說。至於結果,昭卻不能給將軍明確的答覆。」董昭字斟句酌的說道。

    楊奉聽董昭說完,想想也對,畢竟曹操的想法是他們無法控制的,董昭能為他去遊說曹操已經讓他很滿意了。

    「那如此就勞煩公仁先生啦!」楊奉客氣的說道。

    「太尉,曹軍的戰鬥力真的很強嗎?」皇宮之中。劉協也在和楊彪談論著城門口的「大戰」,董承則在一旁作陪。

    「陛下,臣得知此事後立刻派人前去打探,才得知曹軍不過三百人不到就打得胡才、李樂地一千餘人抱頭鼠竄,這高下已無需再言。至於曹軍的戰力。陛下還應該聽聽董將軍的意見。」楊彪說。

    看到劉協的目光轉向自己,董承心中一喜,起身說道:「回稟陛下,鬥毆發生後臣已經趕到附近,但為了真實瞭解曹軍的實力,臣並未阻止鬥毆地發生,此時事還請陛下責罰。」

    「董卿家也是為了朕和社稷著想,恕你無罪。」劉協談談的說。

    「謝陛下恩典!」董承向劉協行禮道。

    「陛下。臣今日在附近觀察參與打架的曹軍士兵,發現他們不但武藝精熟,而且悍勇異常,單單在氣勢上就已經將對手死死壓住。最關鍵的是曹軍在打架時多為三、五人的小組合。有人進攻,有人防守。而這些小組合之間又有相互間的配合,總是能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的局面,讓敵手始終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由此可見,曹軍在戰鬥時也必是如此。再加上精良地裝備和優秀的將軍。曹軍精銳的確不是吹噓的。」董承說。

    「哦!那曹軍地實力與李、郭汜相比孰強孰弱?」劉協興致高昂的問道。

    董承搖了搖頭。有些不甘心的說:「不要說是如今的西涼軍,就是當年呂布率領的精銳飛熊軍也不是如今曹軍地對手。作為昔日地西涼軍將領。臣雖然不甘心,卻也不得不承認曹軍的實力。」

    「太好了!朕有了這支軍隊,就不用擔心李、郭汜,也不用擔心韓暹之流了。」劉協興奮地說道。

    「陛下!」楊彪頗有些擔憂的說:「若曹軍的實力真的如此強大,老臣此時卻有些擔心了。當年的董卓和之前的李、郭汜正是以手中的強兵挾持了陛下啊!」楊彪說著,還意味深長的看了董承一眼。董承被楊彪看的心裡直發毛,他原本還心痛自己的部下那慘重的傷亡,如今他才覺得慶幸。若不是自己手中的實力損失殆盡,估計他此刻是沒有機會坐在這裡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董承暗暗想道。

    劉協被楊彪這麼一說也變得有些擔心起來,他雖然對曹操的印象還算不錯,可楊彪推測也不是沒有依據,更關鍵的是他受夠了傀儡的日子,不願意再回到這種生活中去。他是大漢的皇帝,自從他被稱為「董侯」的時候就被自己的祖母董太后灌輸了一腦袋的皇帝夢想。所以,當董卓廢黜了和自己感情還算不錯的兄長劉辯時,他沒有說話;董卓扶植他登基時他也沒有說話。為的就是要達成祖母生前的願望。董卓死後,他以為能行使大權了,可卻沒想到再次被李、郭汜所挾持,直到如今歷經千辛萬苦回到雒陽。他再不願意做一個傀儡皇帝了。

    「那太尉以為如今該當如何?」劉協問道。

    「為今之計,老臣以為不如分化。」楊彪說:「這也是故去的大司農公偉公對諸侯各自為政的局勢做出的對策。」

    「唉!可惜朱公卻在去年故去,不能親眼看到朕返回雒陽。可歎!可惜啊!」劉協對這位毅然回到長安護衛著自己的老臣心中也有無限的惋惜。

    劉協歎息了一陣後恢復了平靜,他問楊彪:「太尉,對曹軍該如何分化才好?」

    「可提升曹操麾下官員,將其的官職提升至和曹操平級,讓曹操和這些人之間產生懷疑。在曹營的官員之中只有荀、荀攸和張遼有分化的價值。」楊彪答道。

    「為何是這三人……」劉協有些疑惑。

    楊彪知道劉協對這些人的情況不是很清楚,於是他向劉協解釋說:「陛下,這荀、荀攸皆是穎川荀氏的子弟。荀是已故司空荀爽慈明公的從子,少有才名,南陽名士何見到荀後,曾大為驚異的稱其有王佐才也。荀攸是荀之侄,曾在朝中任黃門侍郎,因密謀誅殺董卓而入獄。此二人皆為海內名士,若能分化出來,則可在天下士子中重新樹立朝廷的威信。而曹操的武將中真正握有實權的(楊彪並不知道曹軍中的高級將領對軍隊的掌握力度還不如基層軍官,這皆是由曹軍特有的軍制決定的)將領大都是曹操的親族,若要分化難度極大……」

    「可這張遼不也是曹操的妹夫嘛?論起來也算是曹操的親族啊?」劉協打斷了楊彪的話問道。

    「陛下明見。這張遼是曹操自酸棗起兵時就跟隨曹操的將領,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他此時也和曹操聯姻,但他畢竟不姓曹,而且他還是鄭玄公的關門弟子,又改良了造紙術,發明了印刷術,在士林之中也有了極大地影響力。只要我們的功夫做的到位,並不是不能讓曹操對他起疑心的。」楊彪說。他其實對張遼也並不瞭解,尤其是對張遼慵懶的性情一無所知,也不過只是想當然耳。

    「那曹營中其他人就沒有可能了嗎?」劉協問。

    「有!徐州的陳、陳登父子,青州的孔融皆有可能。剩餘之人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影響不大。或許他們的才華不遜於二荀及張遼,但因名聲不彰,則影響力不足。故老臣以為當前應以這三人為主。」楊彪答道。

    「嗯。老太尉見多識廣,此事當如何安排呢?」

    「以老臣只見,可辟荀為光祿大夫;荀攸為少府;張遼為青州牧。此三人盡皆封侯。若曹操對三人起了疑心,陛下就可乘機將他們收為臂助,有了這三人,就等若有了穎川荀氏和鄭玄公的支持,對陛下親政將有極大的幫助。」楊彪越說越興奮,說到最後連身體都直了起來。

    楊彪的情緒也影響到了劉協和董承,董承還好,劉協卻眼睛越瞪越大,呼吸也漸漸變粗,等到楊彪將話說完後,劉協猛然直起身子叫道:「好!」

    這聲音大的在空曠的宮殿裡迴盪,讓楊彪到是被嚇了一跳。劉協話一出口也知道自己冒失了,舌頭一吐,身子一沉又做了回去。這時候他才有了一絲少年人的天性流露。

    劉協雖然回復了平時的樣子,但他的呼吸還是有些急促,他略微有些輕喘的說:「太尉,此事就由太尉去安排,若需要朕配合,太尉只管開口,朕無有不從。」

    「陛下對老臣的信任,老臣唯有為大漢鞠躬盡瘁,以報先帝及陛下。」楊彪的聲音有些哽咽,他是三朝老臣,對漢室心懷忠誠,能得到當今皇帝如此無保留的信任也心中感動。

    「此事就如此定下了,而且只有朕和太尉及董卿家知曉,切不可讓第四人知道。」劉協說,此時他的話語中甚至還帶了一絲的嚴厲。

    「諾!臣等遵旨!」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7 21:30
第三卷 第一三七章

   正所謂「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劉協自以為隱秘的決定在這個根本就是「全新」的皇宮中就沒有保密性可言。有人說︰皇宮和妓院是世上沒不保密的兩個地方。但這個道理,劉協和楊彪顯然不是很清楚。

    他們的決定在楊彪的人尚未離開皇宮之時就已經被傳了出去,雒陽各個勢力基本上都知道了。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曹操。

    曹操並沒有來得及在雒陽的皇宮中安插他的人,即使他們早已經開始關注長安和雒陽的局勢,但郭嘉卻依然沒有功夫在皇宮中安插人手。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手中的人員開始緊張了,河北、邊境、雍涼、巴蜀、荊襄、江淮和江南之地都急需人手,所以郭嘉也暫時顧不上劉協的身邊。張遼也知道曹操只要同意出兵雒陽,那必然就是曹氏把持朝政的局面,那時別說在皇宮安插密探,根本就連皇宮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下,所以張遼也就沒有刻意去提醒郭嘉。

    但是隨著董昭的來訪而帶來的消息,讓張遼心中大吃一驚,也讓他有些後悔沒有提醒郭嘉及早在雒陽的皇宮中下手。

    董昭是在夜裡拜訪曹軍的軍營的,此時曹軍的大隊還未趕到,所以董昭也是以拜訪張遼的名義前來的。

    對董昭的來訪草草草和張遼都不知其意,但張遼知道董昭是歷史上曹魏的忠臣,想來不會對自己不利。而曹操更加大氣,直接就讓張遼派人將董昭帶到中軍大帳,將他自己已經感到雒陽的這個消息向董昭敞開。要知道,曹操已經趕到雒陽的消息現在也不過只有曹軍的中高級將領知道。

    「文遠。你可知這董昭今日所來何事?」曹操問道。

    張遼搖搖頭,說︰「猜不出來。不過我預感應該不是什麼壞事,最起碼董昭對我們應該沒有惡意。」

    「哦!文遠為何如此說?」曹操有些驚訝地問。

    張遼那裡敢說是我從歷史中得知董昭就是您老的忠臣。他只是笑了笑說︰「沒有理由。只是一種直覺。一種武將特有的直覺。」

    曹操點點頭,他知道這種感覺,他帶兵地時候也有過類似地情況,所以也就不再問了。

    董昭在張遼派出的親兵的帶領下進入了曹營,他左顧右盼的看著曹營的佈置,整齊的軍營和遍佈營區的哨兵,還有那不停的巡邏地多個曹軍小隊,讓整個曹營顯得秩序井然。防守嚴密,這讓董昭的心中對曹軍的實力和張遼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評價。而接近中軍大帳時,董昭的心裡就更加的吃驚了,這裡的曹軍士兵明顯要比外圍地更強。不但士兵身上的皮甲更加高級,上面還瓖嵌了鐵片,他們的皮甲明顯和給自己帶路的士兵身上穿的一模一樣。另外還有乾脆全身著鐵甲、頭戴鐵盔地士兵,他們的身材更加的彪悍,而那黑黝黝的鐵甲竟然是一人一件。董昭暗中數了一下。那些身著皮甲的士兵大約三十人,而身著鐵甲地士兵則有百人,很明顯,這些都是曹軍真正地精銳,屬於拱衛中軍的士兵。

    董昭沒有猜錯。那些身著鐵甲地士兵正是曹操的虎豹騎,他們不但武藝精熟,個個都有百人將的實力,更是嚴格的限制了身高,為此。張遼、曹純他們在數十萬曹軍當中也僅僅挑出了三千餘人。而真正成為虎豹騎的士兵不過一千人,其餘的都是替補。那些身著皮甲的士兵則是張遼的親衛。對他們要求就沒有虎豹騎那樣的嚴格,因為他們是要定期更換的,所以能擁有親兵的將領根本就不挑不撿,直接讓曹純從最終落選虎豹騎的士兵中安排就是,所以真論實力,他們並不遜於虎豹騎,甚至還有因為身高而落選的實力更強的士兵。比如目前正在青州夏侯淵麾下的趙虎,他是張遼的舊部,當年也參加了虎豹騎的遴選,可是因為身高太高而落選,張遼又不願意讓他去給別人當護衛,乾脆就讓他回到軍中,此時積功陞遷也是個司馬了。董昭看到的這些士兵並不是全部,他們正分成三班輪流自在中軍大帳執勤護衛。

    因為有張遼身邊的親兵引路,事先又得到了通知,這些士兵沒有阻攔董昭。那個帶路的士兵在中軍大帳門口高聲稟報︰「啟稟將軍,董昭先生來了。」

    士兵話音剛落下,就看到大帳的簾門被一個人掀起。董昭定楮一看,此人身長八尺,氣宇軒昂,身著將軍鎧甲,眼神柔和,卻在不經意間閃出一絲精光,嘴唇上留著兩撇鬍須,雙手手指修長,手掌卻寬大有力,而古銅色的皮膚更是把一個將軍的形象襯托的格外分明。

    來人看著董昭,笑著說︰「是公仁先生吧。在下張遼,公仁先生稱呼我表字文遠即可。」

    董昭對張遼的僅僅在大帳前迎接不是沒有些意見的,再怎麼說他也是朝廷的官員,河北的名士,屈尊來拜訪一個將軍卻只得到如此待遇。但董昭沒有表示不滿,因為他既然看好曹操,就不會和曹操的心腹大將有什麼衝突。「不敢,不敢。張將軍威名赫赫,昭豈敢怠慢!」董昭笑著回答。

    「哈哈哈!公仁先生客氣了。裡面請!」張遼身體一側,將手一擺,請董昭進帳說話。

    當董昭進入軍帳後看到當中正坐的人時,他對張遼的一絲不滿頓時煙消雲散。原來他和曹操本就是熟人,在認出曹操後立刻明白了張遼的用意,更是對曹操能將此秘密對他開放而心生感激,對他自己想投靠曹操的信念則是更加的堅定了。

    「昭拜見曹公,不知孟德公在此,昭有些莽撞了。」董昭立刻向著曹操行禮。

    曹操此時也從座位上起來,走到董昭面前,笑著說︰「哈哈!公仁不必多禮,操也是掛念陛下心切,故而輕騎簡從而來。今日能在此見到公仁,實為操之幸也!」

    「曹公厚愛,昭深感幸運。」董昭語帶感激的說。

    「主公,我看就不必在此客套了,否則就要誤事了。」張遼此時插話道,他還在「誤事」二字上加重的口音。

    「正是,正是。來,公仁,先坐下,然後在說話。」曹操點頭說道。

    「謝曹公!」董昭對著曹操一拱手,然後再入座坐下。

    曹操和張遼也坐了下來,在門外的衛士給他們送上茶水後,曹操開口說道︰「公仁,今日此時而來,可是有事要尋文遠?」

    董昭直起身對曹操說︰「曹公,昭原本是要尋張將軍的,不過既然曹公在此,昭就可以直接將此事告知曹公了。」哦?看來此事非同小可啊!」曹操眉毛輕輕一挑,若有所思的說。

    張遼也被董昭的話吊起了心中的好奇,不過曹操在場,他也沒有開口,只是靜靜地等著董昭揭開謎底。

    可是董昭卻不說話,只是面帶為難的看著曹操,曹操心中一動,對著張遼使了個眼色。張遼心領神會,起身讓大帳中的衛士全部出去,並讓他們遠離大帳三丈的距離警戒。然後張遼自己也準備出去時,被曹操阻止了。

    「文遠,你是曹某的心腹大將,又是曹某的妹夫。操不信別人,還能不信你嘛!再說公仁原本就是來找你的。坐下吧!」

    此時董昭也開口說道︰「此事也卻與張將軍有關,若讓其得逞,曹公麾下人心必會散亂。」

    張遼一聽也就不再推辭,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座位。

    「公仁,說說吧。究竟是何事能讓曹某麾下人心盡散。」待張遼坐下後曹操對董昭說。

    「曹公,此事是……」董昭就在此將他從皇宮的宮人處得知的消息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說完後董昭又說道︰「原本昭是想將此事告知張將軍,讓張將軍傳於曹公知曉,如今倒可省了一番氣力。」

    曹操和張遼聽完董昭的話後都沒有出聲,曹操在想什麼張遼不知道,但張遼自己卻清楚,這離間分化之計雖然簡單而古老,卻非常的實用。縱觀華夏數千年的歷史,倒在離間計之下的名臣大將不計其數,戰國時的魏王棄用信陵君和趙王棄用廉頗及李牧,楚漢爭霸時項羽棄用的范增,還未發生的曹操殺蔡瑁、張允和曹操離間馬超、韓遂以及鄧艾、鍾會之爭,甚至還有決定了一個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崇禎皇帝殺袁崇煥。雖然張遼對曹操此時有信心,相信曹操不會被如此簡單的離間計迷惑,但他還是因為這個陽謀而背上冒汗。原本他還對劉協有些同情,如今他卻是恨不得將楊彪和劉協拉出來狠狠地揍一頓。

    就在張遼胡思亂想的時候,曹操放聲大笑︰「哈哈哈!陛下和太尉如此看得起曹某,到讓曹某汗顏啊!曹某在此謝過公仁高義,能將此事告知曹某。」

    董昭急忙說道︰「此事關係天下安危,昭只是不願看到因此而使得原本可以讓天下統一的曹公的麾下發生動盪罷了。」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9 20:36
第三卷 第一三八章

    「文遠,此計你以為如何?」曹操此時話音一轉,向張遼問道。

    張遼抬起頭,他的眼神純淨而從容,他對曹操拱手說道︰「遼先謝過主公信任。」

    曹操搖搖頭,對張遼的表現有些不滿的說︰「哎!文遠,你我非但是主從之屬,更是親戚,若此時曹某還懷疑你,那曹某豈非無知之人。此時休要再提!」

    「遵命!」張遼露出微笑應道。

    「呵呵,文遠,說說吧。咱們的陛下的這一計如何?」曹操說。

    「這是陽謀!一個破綻百出卻讓人不好應對的陽謀。」張遼平靜的說。

    「嗯……」曹操將身子沉了下去,瞇起了他那本來就不大眼楮。

    「皇帝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即使天資再如何聰慧,也無妨想出這種辦法。太尉楊彪雖然經驗豐富,可他作為一個文人也想不出這種讓人不得不捏著鼻子忍下來的計策。這種計策應該是善於帶兵的人所喜歡的套路,想必皇帝或是太尉身後還應該有一個人。」張遼接著說到。

    「張將軍所言極是!」董昭這時候接著張遼的話說道。

    董昭的話讓張遼和曹操都將視線集中到他身上。「哦!公仁知道是何人出的計謀?」曹操開口問道。

    「具宮內傳出來的消息說此計是已故的大司農朱雋朱公偉所出。」董昭說。

    「原來是他……」曹操喃喃的說。

    張遼看到曹操的樣子,知道他是回憶起了和朱雋昔日地交往。當年黃巾亂起之時,曹操任騎都尉率兵在中原之地清剿黃巾。曾在朱雋麾下作戰。作為朝中不多的知兵之人,對曹操這樣才華出眾的年輕人還是極為欣賞的。張遼估計朱雋私下也對曹操有過提攜之恩,否則曹操也不會如此沉默。

    「此計雖然明顯,卻讓人不得不中計,否則一個不尊聖旨,悖逆皇室的名頭就會壓在頭上。昭得知消息後就立刻想告知曹公和張將軍,也好早些做好準備。」董昭接著說。

    「確實要多謝公仁。否則等到此事正是被天子詔令公佈天下。曹某就被動了。」曹操看著董昭說,他的臉上確實流露出感謝的神情。

    「主公。」張遼突然打斷了曹操和董昭地交談,「此計要破也非沒有辦法,此事我們可以先發制人。」

    曹操看著張遼,笑道︰「那文遠說說當如何先發制人?」

    「以遼之見,主公此次奉詔發兵雒陽,又逢楊奉、董昭等人兵力大損,主公憑借實力完全可以取代楊奉、董承成為朝廷地掌控者。主公可在我軍完全抵達後控制全城。將楊彪軟禁在府中,接著先給文若、公達和遼安排一個職位,然後再看皇帝的反應。劃過地若依舊要頒布這道詔令,主公則可以在徹底掌控朝政後再以執政者的名義為我們三人再更換一個官職就是。如此當可讓主公麾下之人重新認識主公的權威,還能夠在行地頒布詔令後發現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張遼說。

    「文遠,奉孝就曾說過你的智謀不遜於他,只不過是懶得動腦子。如今奉孝、仲德皆不在此地,伯寧、子揚他們也不在。此事偏由涉及你本人,你方才開動腦筋。真是應了仲德當年說的,你確實是不逼不出頭啊!」曹操指著張遼笑著說。

    張遼笑笑,說︰「主公,單以奉孝的智謀。當世就無幾人能與其相比,何況那幾人地主公亦不能如主公信任奉孝般信任他們,奉孝自然能發揮出比他們更大的能力。而且主公身邊還有仲德先生、文若、公達、伯寧、子揚等智謀之士,一條計策有他們群策群力,縱有破綻也會被他們補全。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再者說我的性情和奉孝相似。所謀劃的計策也也大都類似。故而只需奉孝出頭,我幫他補補缺就是。」

    「你……唉!你這個傢伙啊!憊懶的也實在是可以了!」曹操聽張遼這麼一說。有點哭笑不得了。

    曹操是知道張遼的性情,而董昭僅僅只是聽說過張遼的一些戰績和事情,卻不知道張遼的性格竟然是如此,更沒想到曹操對張遼這樣地性格也是寬容的很。而且從他們的對話中董昭還得知曹操的主要謀士郭嘉也和張遼一樣的性子,曹操卻也對他們十分寬容。董昭明白曹操以前地「唯才是舉」的的確確是落在實處的,他感到自己投奔曹操的前景十分地光明了。

    「文遠此計倒是不錯,即使讓他們發佈了詔令又能如何,只要到時候曹某再讓別人知道最終還是曹某說了算,他們此舉不過只是笑柄耳。」曹操起身說。

    「昭在此預祝曹公能得償心願。」董昭也直起身子向曹操拱手行禮。

    「哈哈哈!」曹操撫鬚大笑。

    此後,他們再也沒有談關於皇帝要分化曹營將帥地話題,反而是董昭和曹操就雒陽的局勢進行了深刻地交換意見,同時還不斷的穿插回憶著兩人昔日不多的幾次交往。在董昭隱晦的向曹操表達了自己的仰慕之意並意欲投奔麾下的想法後,曹操則在適當的謙虛後含蓄的向董昭表示了歡迎。

    而這個時候,張遼早就因為受不了兩人之間的那些不著邊際卻又隱含深意的廢話而出了大帳,他去了趙雲那裡,因為曹操已到雒陽的消息已經通報了軍中的中高級將領,而第二天後續大軍就將在曹洪的率領下趕到雒陽,張遼必須先期做好重新紮營的準備。誰讓他們現在的軍營只不過能容納萬人,而後續的曹軍卻足有三萬。加上張遼的八千前鋒,近四萬人的軍營可是佔地面積相當的大。而論起戰鬥力,這四萬曹軍完全可以在將自身的損失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內而全殲目前雒陽的所有軍隊。

    就在張遼與趙雲等將領就明日的事情做了預先的安排,然後又在軍營中巡視了一圈回到中軍大帳後,董昭已經告辭了,只剩下曹操在大帳中品茶。

    「主公,董昭走啦?」張遼進了軍帳後一邊摘下腰間的佩刀一邊問道。

    「嗯,走了。雖然我們沒能及時在皇宮中安插自己的人手,不過還好有董昭幫忙,總算不是睜眼瞎。」曹操說。

    張遼笑著說︰「這也正常。當初董昭先仕袁紹,多有功勞,卻因其第董訪的關係受到讒言而離開。到了河內卻被張揚留下成為了他謀士。當初主公派毛、呂虔前往長安朝貢時也是在董浩的勸說下張揚才同意借道。他那時還熱情的為主公寫信聯絡李、郭汜。應該說那個時侯董昭就已經有了投奔主公的心思。如今不過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罷了。」

    「是啊!」曹操笑了兩聲,說︰「關鍵還是咱們自身的實力夠強才能吸引人才來投,若是曹某不是如今佔據三州,雄兵數十萬,麾下又豈會聚集如此多的人才。」

    張遼沒有說話,但他的心裡卻在暗自說︰歷史上你曹老大可不如現在風光,人家董昭不是一樣投靠了你,可見人家是看發展潛力滴,絕對不是只圍著鮮花的蜜蜂。

    曹操此時又說︰「可笑朱公偉和楊文先,盡然想以離間計分化曹某的部下,卻不知用此計者自身若無相當的實力,也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嘛。」

    「呵呵。」張遼這是乾笑兩聲道︰「主公,此計雖是朱雋所出,但朱雋絕不會不知道厲害,可惜他死得早,又被楊彪漏了底。此計雖是陽謀,卻已對主公無大害矣。」

    「哼!」曹操冷哼道︰「曹某奉命發兵,可皇帝卻在算計曹某。想想真是讓人寒心。先是王司徒,如今又輪到我曹孟德了嘛!?」

    「這就是利益,從皇帝的立場來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站在我們自身的角度,這卻是讓人無法接受的。」張遼說。

    「那楊彪、朱雋又是為了什麼?」曹操問道。

    「還是利益。他們的地位、榮耀完全依附與皇室,縱然弘農楊家和汝南袁家一樣都有四世三公的榮譽,可楊家卻沒有人如袁紹、袁術般擁兵自重,在沒有軍隊的前提下他們也只能選擇依附於皇室。」

    「文遠,你這話直白的讓人感到可怕!」曹操感慨的說。

    「這就是現實。現實總是殘酷的。」

    「不說這些了。文遠,你覺得皇帝若真的頒布了那個詔令,文若、公達會如何選擇?」

    「公達經歷的事情太多,連牢獄之災就受過了,他不會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文若……雖然他也見識過殘酷的現實,但他太過於理想化了。不過有一點是遼可以肯定的……」

    「哦!說來聽聽!」

    「文若崇尚上古時代,在他的理想中就是要讓主公做周公。只要主公沒有觸及文若的底線,文若是不會什麼想法的……
寶樹 發表於 2008-12-19 20:48
第三卷 第一三九章

   第二天,大隊的曹軍從虎牢關方向開來,曹操此時也名正言順的出現在了全部曹軍將士的眼前。索性張遼早早的做好了準備,他原來的營盤就佔據了一塊地勢較高的開闊地,只需擴建一下,容納四萬大軍到不是難事。

    近四萬人的動靜可是不小,楊奉他們也都是老行伍,雖然手下士兵的戰鬥力不如曹軍,可在現在這種局勢下,該派出的斥候卻也定時派出,而曹軍又沒有隱瞞的意圖,所以不長的功夫,曹操四萬大軍抵達雒陽的消息就傳遍了雒陽城。

    這時候,按照臣子的本份,曹操應該入宮覲見皇帝,就在曹操要帶著手下的高級將領出發時,張遼卻以他覲見過皇帝的理由沒有同行。曹操以為他還在為皇帝設計一事而惱怒,故而也沒有勉強,只是帶著曹洪、曹純等軍中高級將領進了雒陽城。其實張遼只是不想再去看那個小小年紀卻被迫忍耐、虛偽甚至是不擇手段的小皇帝。至於楊彪和小皇帝欲行分化離間之計的事情在張遼看來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誰都不想一直做傀儡,找到機會就出手是正常的。若讓張遼和劉協換個位置,他未必就做的比劉協更好。

    張遼沒有跟著曹操進宮,於是他就在整個營地裡轉悠。曹軍的士兵們大都認識他,畢竟他們都是從兗州駐軍中調出來的,而且還有很多人在新兵階段就是從張遼的新兵訓練營中出來地。

    一路走,一路看。順便一路和熟悉的將士打著招呼,看著這些活力十足的士兵,聽到他們地交談中那男人特有的話題。張遼原本有些鬱悶地心情漸漸開朗。

    「張將軍,咱們什麼時候有仗打啊?」有一個認識張遼的士兵看到張遼後先招呼了一聲後高聲的問道。

    張遼扭頭一看。雖然眼熟卻已經叫不出名字了,畢竟從他的手中訓練出來的士兵就有數萬人,若不是很有特點的人,他能看著眼熟就很不錯了。

    張遼沒有走到那個士兵的身邊,卻隔著一段距離大聲的說︰「怎麼啦?我記得當年地訓練裡可沒有讓你們好勇鬥狠啊?」

    那個士兵很明顯知道張遼的脾氣,他一點都不怵的說︰「將軍,你說過的。軍人天生就應該上戰場,應該在戰場上尋找身為男子漢的榮耀。奮戰不休,百折不撓!我們都是軍人,當然想著打仗啦!」

    「渴望戰爭!」張遼暗中想到。「很好,當兵的就要有這種心氣。如今天下未平,仗是少不了你們打的。對了,你們這裡誰是軍官?」張遼誇了兩句後問道。

    「張將軍,是我。」張遼的左側,一個軍候開口說道。「你過來。」張遼對著這個軍候招招手。

    「請將軍吩咐。」

    「不用這麼拘禮地。」張遼走到軍候身邊。低聲對他說︰「士氣可鼓不可洩,你們這些軍官要時刻注意這些東西。必要的時候用些手段,向昨天的事情就很不錯!」

    張遼說的很隱蔽,可只要是曹軍將士都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無非就是藉著雒陽城中楊奉、韓暹他們地士兵生事。這個軍候雖然沒有參與昨天的打架。卻不是他不想而是沒趕上,那時軍營中接到消息趕去的士兵都玩了一步,先期參與打架的曹軍士兵已經結束了戰鬥,讓他們這些沒趕上的人心中極為不忿。

    那個軍候臉上露出微笑,對著張遼行了一禮︰「遵將軍令!」

    「好了。你們忙吧。我先走了。」張遼說完就轉身而去。

    「恭送將軍!!!」

    張遼平時對士兵軍紀是極重視地,在他地心中。一支沒有嚴明軍紀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地,可他到了雒陽之後卻一反常態的讓放縱士兵打架鬥毆卻不是他不再重視軍紀,第一次是為了立威,而今天再度隱晦的暗示士兵可以在雒陽生事是因為張遼在城中看到了韓暹、李樂、胡才這三人的部下實在是不像話,終日裡在城中四處遊蕩,打架滋事,甚至還有人敢欺負從長安追隨劉協到雒陽的官員及其家眷。張遼縱然看這些官員不爽,卻也在心中佩服他們的骨氣,更何況這些匪兵還在滋擾官員家眷,自是讓張遼不能容忍,於是他便有了讓自己的士兵找機會教訓這些匪兵的想法。反正曹操也是絕對不能夠容忍他們的頭領的,提前生事也算不了什麼,只要每次都佔住道理就行了。換句話說,張遼也是在雒陽建立屬於曹軍的影響力。

    張遼走著走著就出了軍營,他離開的並不遠,至少是在軍營哨樓的視線範圍,而且他不但帶著武器,就連鋼針和炸藥都沒有落下。雖然這裡是曹軍的大營,張遼也不敢保證就沒有什麼別有用心的人,歷史上孫策的教訓足夠讓他警惕的。

    曹軍的軍營被安在了雒陽城的城北,向北看去,如果天氣夠好,地勢夠高,是能夠看到黃河的,不過今天雖然天氣不錯,但張遼所站的位置卻沒辦法讓他享受極目遠眺的感覺,至少他現在是絕對看不到黃河的。

    這時候雖已經是秋天,但氣溫卻不低,可是張遼卻並不是很在乎,因為曹軍的軍營就在邙山腳下,有山林遮蔽,再加上微風徐徐,張遼也倍感舒服。

    這種環境下,張遼也漸漸的鬆弛了下來,他看到附近有一塊平坦的大石頭,就想在上面躺一會。於是張遼走到石頭旁邊,回身看看軍營的哨樓,還衝著哨兵揮揮手,然後將佩刀從腰間解下,直接躺在了石頭上。

    看著沒有一絲雲朵的湛藍地天空,張遼不禁有些迷茫。他回到這個時代也有十年了。剛開始他為了自己的將來,不但自己有些近乎自虐似的鍛煉身體,還動用了家族中他所能動用地一切力量。最終他在董卓進京前訓練出了一批人數不多但實力卻非常強悍的士兵。正是正是這些士兵讓他在諸侯討董前進入了并州軍地中層,也在投奔曹操後獲得了曹操的重視。隨後的歷程就是張遼在盡可能不改變大局的情況下利用自己那近乎作弊的能力幫著曹操在短短的數年內崛起於中原。不但將兗、青、徐三州收入囊中,更是擁有了包括二十萬精銳正規軍在內的數十萬大軍,比起歷史同期只有一個不能完全控制的兗州地曹操,此時曹操的實力要強大的多。

    可是張遼現在卻有些不知該做什麼了。

    袁紹雖然比歷史上要提前解決了公孫瓚,但公孫瓚的弟弟和兒子卻依然活著,他們在曹操暗中的支持下繼續在幽州抵抗著袁紹,讓袁紹不能將力量全部抽調到黃河一線。劉備被張遼、郭嘉設計趕到了江東,讓他牽制著尚未成熟的孫策和周瑜。兩方的對峙將會讓曹軍在解決北方之前,不至於在南方再出現一個統一的勢力。剩下地諸如袁術、呂布、劉表、劉璋和西涼的馬騰、韓遂,根本就是歷史上曹操的手下敗將,即使沒有張遼的幫助也能輕鬆的解決。

    至於如今皇宮裡地那位皇帝,張遼相信曹操完全可以再次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而天下文人的指責,張遼也可以用自己刻意挑選的海量印刷的書籍將他們淹沒。甚至他還能提前將殷墟發掘出來,只做些假的龜甲和青銅器來迎合曹操地上位。不過這些東西張遼雖然提前在準備。比如假地龜甲和青銅器,但他沒有讓曹操知道,就連郭嘉,張遼也瞞住了。不到曹操困難的時候,張遼是不會出此下策地。而那些提前做好的「道具」。張遼會留著,反正埋在土裡,即使數百年、一千年後再出土,那還是古董,是可以駁斥某些無行文人為了迎合統治者而肆意篡改文獻資料的證據。

    至於他自己。張遼也沒有過多的考慮。如今的他不但功勞大。人緣好,而且無論軍政事務他都能處理。這種人原本是上位者最忌諱的。可張遼偏偏在曹操這個歷史上有疑心病記錄的上位者面前站穩了腳,就連皇帝的離間計被董昭和盤托出時都沒讓曹操猶豫。張遼憑借的不但是和曹家的聯姻,更是在平時表現出的憊懶、喜好享受的性格以及關注創造發明的熱情。對曹操、荀他們而言,這類奇巧淫技根本不值一提,張遼卻明白這種東西才是社會進步發展的真正動力。他的這種行為雖然很難改善工匠們的地位,卻會潛移默化的改變當權者對工匠的輕視,以及讓曹操對自己放心。他沒有刻意的如歷史上的劉備種菜一樣閉門不出,而是很自然的對工匠的成果投入熱情,同時也沒有放下自己的職責。即使在曹操同意曹昂師從張遼,還將自己的次子曹丕送到了張遼家。可這也被張遼以「師一人則偏,師眾人則博」為由拉上了二荀、程昱、郭嘉及諸曹和諸夏侯,並不以師名自居。這樣的表現使得曹操徹底對張遼放心了。

    張遼想的很多,可他還是在肚子向他提出抗議時從石頭上爬了起來。自他來到這個時代,他就不習慣一日兩餐,早早的就在自己的小團體內改為了一日三餐,甚至將這個習慣帶到了曹營,並影響了一大批文武官員,最起碼現在的軍營裡也是有午餐的。

    張遼從石頭上跳下來,順手將佩刀往腰間掛的時候突然有想起一件事。他有段時間沒有好好的練習槍法了。

    要說張遼的格鬥實力,那是以空手最強。前世的見識加上今世強悍的身體讓張遼將他所知道的格鬥技巧相互結合,打遍曹營無敵手,就連力量最強的典韋和許褚也在他的擒拿和關節技下吃了癟,這才隱隱有了曹營第一大將是張遼的傳言。

    相對於無敵的空手格鬥,張遼的兵器方面就有些差強人意。短兵器還好,改良過的軍刀結合著後世的一些刀法讓張遼也風光一時,在進入曹營之後接連擊敗夏侯兄弟和曹洪,直到夏侯將典韋送到曹操的身邊,張遼才在典韋那近乎野蠻人的力量前敗下陣來。但是張遼在刀法中不拘一格的加入了拳腳相助,也讓典韋為擊敗他費了一番力氣。最讓典韋事後冒冷汗的是張遼在敗與典韋後曹洪的那段話︰比武輸了無妨,若是沙場爭鬥,文遠身上的鋼針足以刺瞎敵人的雙眼。那以後,典韋也間結合張遼的鋼針,讓將作營的工匠為他打製了十柄小鐵戟,專門對付遠處的敵人。這讓張遼倒很是興奮,畢竟典韋那聞名天下的小鐵戟是因為他的緣故而出現的。

    可短兵器在馬上對敵比較吃虧,張遼在曹操入主兗州後就決定用白蠟樹為材料給自己做一柄長槍。武器是做好了,可張遼卻完全不會用。那時張遼就將當時的長矛、長槊的招法加以改變,同時結合著白蠟桿的特性,創造自己的槍法。在和張新、張成等人不斷的較量和修改中,張遼的槍法也漸漸成熟,甚至在面對關羽和呂布這類絕世猛將的時候都出其不意的讓他們吃了虧。在張遼的家中,演武場邊永遠有大堆的木頭,這就是讓張遼練習刺擊的靶子,木頭上畫有一個圓點,張遼不但要用長槍刺中圓點還不能將木頭刺壞,這不但練習准心還練習了張遼的力量控制。以至於張遼家有一段時間裡,廚房的廚子總是到演武場搬木頭,那些每天被毀在張遼槍下的碎木頭足夠讓廚子做好幾頓飯的。現在張遼的槍法雖然不能成為大師,但足以指點趙雲,就能說明張遼用功的程度。

    「呵呵!」想到這裡張遼笑了,這就是掌握了金手指的好處,永遠在見識上能高人一等。「不過飯還要一口口吃,路也要一步步走。既然來到這裡,就要留下些什麼。早早的結束亂世不但對民族有利,對自己的發展也有利。至少能讓我在有生之年有機會北掃草原、東平半島,最好還能馬踏東瀛!哈哈哈!」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26 14:05
第140章

    張遼的胡思亂想沒有耽誤他的午餐,可隨著曹操去覲見皇帝的曹洪他們卻是一肚子的火氣。在張遼已經美美的飽餐了一頓軍中的午飯正悠閒的再剛搭建好的軍營的陰涼處遛彎消食的時候,曹洪一行人頂著午間的太陽騎馬趕回了軍營。

    曹洪一下馬就罵罵咧咧的朝中軍帳走去,被馬蹄聲驚動了的張遼則有幸聽到了曹洪的怨言。

    「媽的,就這種東西居然也說是宮中的御膳點心,連咱們軍中的伙食都不如。而且大中午的,不上正餐你總得搞點兒份量多些的東西吧,那麼些小點心,給咱們一群廝殺漢子塞牙縫都不夠,這不是寒顫人嘛。咱們在兗州,雖說沒有什麼龍肝鳳髓,也還有精美的食物,實在不行還能到文遠家蹭飯,咱們什麼時候淪落到連這種下人的東西都不夠吃的地步啦?」曹洪一路走一路大聲的抱怨。

    還好和曹洪一路的只有曹純一個人,其餘的將領都在進入軍營後各自回到自己所屬的那一片營區,再加上典韋和許褚寸步不離的陪在依然在雒陽城的曹操,他在這番話也沒有別人聽見。這樣至少不會太丟臉。曹純如是想。

    不過張遼明顯不是這麼想的,至少他就聽的很清楚,所以他笑了。

    「呵呵呵!子廉,你今天的火氣很大哦!是不是今天變態的氣溫讓你火力十足?」說完,張遼還若有其事的抬頭看看天空。

    「啊!」張遼的突然出現很顯然是將正在喋喋不休的曹洪嚇著了,他甚至整個人都跳了一下。

    張遼看到曹洪的反應笑得更大聲了。

    「哈哈哈!子廉,這是自家地軍營,你至於那麼大的反應嗎?看看人家子和。就鎮定的很嘛。」

    「見鬼!原來是你。文遠,人嚇人,要嚇死人的!」曹洪跺了跺腳,不甘地說。

    張遼走到曹洪、曹純面前說:「子廉。你說說也是一方大將了,怎麼總是毛毛躁躁的……」

    「為何不能學學子和!」說到這裡,曹洪打斷了張遼的話自己接著說道。

    「每次都是這樣。你就不能換一句新鮮地話說嘛?」曹洪又抱怨的說。

    張遼和曹洪交情極好,又成了曹家的女婿,他教訓曹洪誰也不認為有什麼不對,就連曹純也是笑呵呵的在一邊看熱鬧。

    「好了,好了,不跟你廢話了。今天上午和主公進城的時候還挺好的,怎麼一回來就怨聲載道的?還有,主公人呢?怎麼沒跟你們一起回來?」張遼見曹洪頗有些不依不饒的架勢。趕緊岔開話題,說出了自己地疑問。

    「是這樣的……」曹純也擔心曹洪會東拉西扯的耽誤時間,畢竟他如今也習慣了一日三餐,今日中午在皇宮中的那點點心實在是讓他的肚子有些空空的感覺。

    張遼聽了才知道,這次在皇宮中倒沒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只不過在曹操向皇帝繳令後,皇帝劉協「感念」曹操尊奉天子,下詔授曹操假節鉞並錄尚書事。

    一番閒話下來。這時間就差不多到了中午。偏偏曹營的將士在這幾年中大都習慣了張遼提倡地一日三餐,而皇宮中還是按照一日兩餐供應,而且皇帝劉協還是很體貼的,讓宮人送上了些點心給眾人墊墊。可皇宮的供應一直就不足,食材也不復昔日皇家的奢華。味道就更是不怎麼樣,如何能讓這群被張遼變著花樣做出來的食物養刁了胃口地悍將們感到舒服。當時也就是趙雲、曹純等幾個平日裡就素來沉穩的將軍依然紋絲不動,其他人都有些坐不住了,若不是曹操給他們一個嚴厲的眼神鎮住了這幫悍將,天知道皇宮裡會不會出什麼事情。而出了皇宮之後曹操親自去拜訪董昭。除了典韋、許褚和三百虎豹騎跟著曹操外。其他人都先回軍營。一路上他們就這件事牢騷漫天,紛紛說要回軍營好好慰勞一下肚子。直到進了軍營的大門才分開。曹洪、曹純因為是直屬曹操的將軍,故而直接向中軍帳走去,卻沒想到讓張遼將曹洪地埋怨聽了個正著。

    「還說呢,你自己今天躲過去了,我到現在還餓著肚子呢。你還好意思說我!對了,快說,你是不是知道今天會這樣才故意不去地。」曹洪在曹純說完後就拉著張遼說。

    「我要是能如此未卜先知我就直接去扮神仙了,還用得著在這裡待著?」張遼沒好氣的說:「好了。知道你肚子餓,我早就讓人去準備吃地了。」

    「啊!你還說你不知道!」曹洪一把拉著張遼叫道。

    「子廉,你進了軍營猶自說個不停,聲音又那麼大,文遠又豈能不知。」曹純在一邊說。

    「啊!不說啦!不說啦!我要吃東西。」曹洪說完就想中軍帳衝去,留下了張遼和曹純二人相視而笑。

    此後,曹操在和董昭的第二次交談中徹底決定了自己掌控朝政,行「挾天子」之事。

    當時董昭對曹操說:「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入朝天子,輔翼三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遠近望,冀一朝獲安,今復徙駕,不厭眾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算其多者。」曹操很是贊同董昭的話,卻對其中遷都一事不置可否,反而將此事帶回軍營,叫上了張遼和曹純前來商議。

    張遼知道曹操歷史上是同意了遷都許昌的提議,就是因為雒陽無糧而楊奉又過於強勢。如今的猶豫也不過是因為曹操本身情況的改變。於是張遼卻有了不同的建議。

    「主公,何須遷都許縣。只需主公請陛下暫時幸駕東平,暫居與東平王故居即可。然後向天下諸侯發佈詔令,說陛下回京,而京都卻因董卓只顧破敗不堪,讓諸侯們進貢錢糧,用以修繕雒陽及宮室。」張遼說。

    「此事恐無人響應啊!」曹操有些擔憂的說。

    張遼笑道:「要的就是他們無人響應。不如此,怎能讓天下人看清皇室的衰敗;不如此怎能讓天下人看出諸侯的異心;不如此,怎能讓天下人看到主公的……啊……」

    張遼這麼一說,曹操來了興趣,他笑道:「文遠,你很不厚道啊。後面當如何?你張遼出謀多是環環相扣,不要賣關子哦!」

    曹純也對著張遼笑著伸出拇指,很明顯是對張遼此計很有興趣。

    張遼擾擾頭,說道:「大漢除長安、雒陽二處,其餘之地若為帝都皆有缺陷。長安自是不能回去,雒陽破敗,當盡力修繕。諸侯不出力,主公可讓世家、富豪出力。並可告知彼等,出錢、出力修繕了雒陽和皇宮後,將會以彼等之名姓命名街道、城門甚至是皇宮的宮門、宮殿。遼相信一定會有人願意出錢出人的。」

    「這會不會太過於銅臭了?」曹純頗有些擔憂。

    「無妨的。張揚還不是將宮殿命名為楊安殿,這就是最好的擋箭牌。何況世家、富豪出錢出力,陛下以此作為褒獎也是正常的,也可與那些一毛不拔的諸侯做個比較嘛。」張遼對此倒是信心很足。他覺得曹操當年遷都無非是實力不強,而最後曹丕篡漢後又再度將都城遷回雒陽的事實就足以說明雒陽更加適合成為都城。只要解決了雒陽城的現狀,還是定都雒陽更好,也省得將來還要再一次遷都。張遼甚至覺得在雒陽原有的城牆基礎上修建總比在許縣擴建城牆要省事。而且張遼對世家、富豪的心理還是瞭解的,他們對虛名的追求甚至不是後世之人能夠理解的。而將自家的姓、名鐫刻在帝都的城門、街道甚至是皇宮的宮門和宮殿上,這種誘惑是他們無法抵抗的。

    「那故東平王府能來得及安置皇帝嘛?」曹純又問。

    「是啊,東平王舊宅如今已然荒棄,其中尚有百姓居於其中,如何能在陛下移駕東平前將王府恢復原樣?」曹操也問道。

    「主公,可讓文若主持此事,以文若之能,安置百姓及恢復王府並非難事。然後等陛下移駕至東平時,文若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一切。實在不行,主公還可以控制陛下的行徑速度,可讓陛下檢閱各地駐軍,但切不可讓陛下沿途接見百姓、鄉紳。每日讓文若告知進度,在修繕結束後讓陛下入住即可。」

    「善!」曹操聽完後撫掌大笑。曹純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文遠果然多謀。前日董昭通報的皇家欲行離間之計能讓文遠變成引蛇出洞,今日之謀也有一舉多得之功效。文遠出謀頗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功啊!」

    (曹老大決定重修雒陽城,眾位書友多投些月票啊!)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26 14:06
第141章

    張遼的建議很有新意,相比遷都之事,不但能節省費用,還能得到皇帝心裡的認同。或許這個建議還有著缺陷,但曹操畢竟還有一群當代頂級的謀士,他們將會對這個建議進行補充和修改。

    張遼的這個建議究竟出於什麼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猜測。

    曹操認為這是張遼讓他削弱皇權,建立自己的威信。因為移駕東平是曹操的決定,皇帝若同意則會讓天下諸侯更加輕視。若不同意,形勢放著這裡,四萬曹軍精銳又豈是好說話的。募集資金修建雒陽則能揭穿各地諸侯的真面目,還能為自己賺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荀的理解就更沒譜了,他竟然以為張遼是尊敬皇室才執意反對遷都。如此一來反倒認為張遼昔日的一些對皇家不敬的話不過是天性詼諧。真真是天知道,張遼又豈會對這樣一個走到盡頭的皇朝有什麼尊敬呢?

    程昱的猜測有點陰暗。他覺得張遼是對穎川荀家有意見,因為荀經常指責張遼的一些有違世俗的行,還對他發表的一些不敬皇室的言論進行了駁斥,故而張遼不願意讓都城放在位於穎川郡內的許縣。

    就是郭嘉這個平時和張遼最熟悉的人也不知道張遼的真正用意,他的揣測倒是和曹操差不多,只不過他更加看重張遼募集資金的手段並認為張遼這是在有目地逐漸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嘗試。

    其實張遼本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曹操的理解其實用遷都一事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荀、程昱的猜測真的不靠譜,倒是郭嘉的理解有些接近張遼地其中一個用意,那就是嘗試借此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而張遼真正地的用意不過是因為他覺得既然他已經幫著曹操增強了實力,你無論如何也不能再依著歷史來辦事,他想改變一次歷史事件,以彰顯他地存在。雖然這只是他內心世界的彰顯,卻能讓他為之歡呼雀躍----我第一次正面改變了歷史事件。

    先不說張遼的建議,即使曹操接受了這個意見,要付諸於現實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畢竟雒陽城中並非曹軍一家獨大。縱然曹軍戰鬥力凌駕於其餘諸軍之上,但真要打起來還是有所顧忌的。

    於是曹操在獲得司隸校尉的官職後就先向皇帝上表。請追贈死於李郭之亂者:光祿大夫尉士孫瑞、射聲校尉沮俊等三十餘人,皇帝欣然應允。曹操憑借此事在士人心中聲望大漲。

    接著。曹操又參劾韓暹憑借護駕之功,囂張跋扈、殘害地方並有逾制之舉。結果,皇帝還未對韓暹做出表示,韓暹自己就先「草雞」了。他害怕啊!因為曹軍的士兵這些天來不斷地和他們的士兵發生衝突,在李樂、胡才先後命令各自的部下嚴守營房、絕步不出的時候,曹軍士兵地打擊力度就全部轉移到了他的部下身上。甚至有一次,數十名曹軍士兵竟然追著他的士兵到了他的住處門前,不但將上前幫忙的守衛也揍了一頓,還順帶著進他府邸遊蕩了一圈。最關鍵地是曹軍每次都抓住了韓暹部下的把柄,在張遼的直接指導下。曹軍士兵一面打人,一面四處宣揚韓暹部下的劣跡,如此一來,不但實力上曹軍佔優,就是論及情、理、法三條。也是曹軍佔了道理。

    在曹操剛剛參奏韓暹時,楊奉就明白他被董昭「擺」了一道,為了不與曹操正面衝突,他率兵離開了雒陽,還屯梁縣。

    而韓暹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敢和曹操對抗。在皇帝下令之前,他竟然不告而別。拋棄了自己的部下,住帶著隨身衛士投奔屯兵梁縣地楊奉去了。

    韓暹地行為讓原本決定原諒他的皇帝劉協很是失望,他知道韓暹等人地行為,但他卻需要他們來制衡曹操,可就在他準備以護駕大功讓韓暹免於問責的時候,當事人自己卻因為膽怯而逃跑了。不過劉協還是很好的保持了一個皇帝的沉穩,他依然在朝堂上宣佈韓暹有翼護帝、後車駕只功詔令一切勿問。

    曹操對此並不介意,他無非就是借此樹立自己的威信,至於韓暹是生是死,他並不在乎。雖然皇帝的詔令讓他有些沒面子,可韓暹的逃跑卻從另一個方面向天下人證明了曹操的大公無私和皇帝的「昏聵」。

    董承對韓暹的出逃是最感到高興的,因為他的對頭走了一個。而沒有了實力最強的韓暹,李樂和胡才也掀不起大浪來。最最關鍵的是,韓暹出逃的時候是獨自一人,卻將他的士兵全部留在了雒陽,這些士兵雖然素質不怎麼樣,但在董承的眼中卻是對他受損的實力的一次極大的補充。

    不過董承注定是要失望的。曹操在韓暹出逃的當天就派兵圍住了韓暹的軍營,並命令營中所有的士兵繳械,等待安置。對於收編一事曹軍已經極為熟練,從兗州的黃巾開始,到徐州、青州,曹軍積累了豐富的收編雜牌軍的經驗。在曹純、張遼的主持下,韓暹的部下被區分開來。老弱病殘就地遣散並給予適當的安置;罪行昭彰的進行公開審訊後就地正法;罪行較輕者發配至將作營勞動改造,;而身體強壯又劣跡不顯的則送入軍中教導營,讓那些由張遼一手調教出來的教官們加以訓練,增強曹軍的實力。

    韓暹的勢力就這樣很快的被曹軍瞬間消化的一乾二淨。這讓李樂、胡才心中忐忑不安,李樂為此大病,一病不起之下就此掛掉。他的部下也在尚未反應過來時被曹軍依照舊例進行了整編。

    胡才念及於此,乾脆率兵投靠了曹操。他交出了全部的兵權,只希望能安穩的過完下半輩子。曹操接受了他的投降,將他安置於東郡,並贈與不少財物。

    如此一來,護送皇帝劉協東歸雒陽的白波賊三人組徹底煙消雲散,雒陽城多了不少居民,而曹軍則又多出了一萬餘新兵。

    在消滅異己的同時,曹操也沒有忘記宮中的皇帝。他讓張遼率五千精銳進駐皇宮,接替原本有韓暹、董承負責的宿衛之責,為此還想皇帝表奏張遼為執金吾。在得到皇帝的任命後,張遼率兵進宮,將原本顯得散散漫漫的守衛驅逐一空,重新讓雒陽的皇宮再現當年的森嚴。上朝時,皇帝的車輦也有了精銳的護衛,曹操完全按照漢宮的威儀和大漢皇朝的禮儀來供奉皇帝,他以及他的部下,對待皇帝的禮儀、禮節非常的到家,對於某些不能完全執行曹操這條命令的人,如曹洪,根本就沒有進皇宮的機會。曹操的細心和周到讓原本在長安每日戰戰兢兢的當傀儡,到了雒陽又只能在農家院中上朝,還要被那些粗俗的士兵看熱鬧而感到羞恥的皇帝劉協感到莫大的安慰。

    而此時曹操又再度上表,曹操的表奏中說:「臣祖騰,有順帝賜器。此御賜器物,臣父祖感念先帝之恩,不敢動用,唯供奉於家中。共計……。此皆先帝賜臣之父祖,今臣將其請出,奉於陛下……」曹操數次進獻的東西其中包括了縫帳2頂,絲線10斤,山陽郡所產的甜梨2箱,稗棗(一種青黑色的棗)2箱,還有曹操命令部下陸續搜尋到的一些宮中流失的器物。

    曹操這一次又讓皇帝為之感動,曹操抓住了人的心理,將進貢的大量的生活用品說成是先帝賜予曹家,而他不過是將皇帝家的賞賜奉還於皇家。這讓皇帝使用這些東西的時候當之無愧、理直氣壯,而沒有之前河內太守張楊、河東太守王邑獻上錢糧布匹時的那種堂堂帝王竟然有求於臣子的屈辱感。(此處借用易中天老師的說法,感謝易老師!)

    曹操至此讓皇帝劉協和太尉楊彪暫時對他放下了戒心,因為他的表現就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對皇室忠,對同僚義,沒法讓人對他產生什麼惡感。就是他吞併韓暹等三家兵馬的行為也被楊彪他們認為是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行為。

    而張遼這時候卻沒有安心的待在皇宮中忠於職守,他也沒有將宿衛皇宮的事情托付於趙雲。他從曹操那裡借來了許褚,將宿衛皇宮的五千精全部交給了許褚,自己則帶著趙雲去楊奉那裡招攬徐晃。

    徐晃雖然在護衛皇帝的戰鬥中嶄露頭角,可他卻沒有被楊奉順理成章的重用,依舊是一個騎都尉。而張遼卻借口整頓朝廷軍隊,輕鬆的在楊奉離開雒陽之前從楊奉的手中將包括徐晃在內的一批兵將留了下來。想來此時徐晃也對楊奉不甚看好,就在隨後張遼第一次和徐晃談話的時候,他就立刻表示了投奔曹操的想法。這讓張遼極為高興,將其他楊奉軍的兵將扔給曹純後,就立刻將他帶去見曹操。曹操一見徐晃就很是欣喜,當即任命徐晃為校尉,暫時在中軍聽用。

    至此,歷史上曹魏「五子良將」已有四人到場,僅剩張一人尚未歸位。

    (看在「五子良將」已到五人的面子上,大家多投些月票吧!)com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26 14:08
第142章

    (昨天筆誤,抱歉啊!呵呵!)

    建安元年八月十八日,曹操上書天子劉協,又賞有功為名表奏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天子表示同意。在以此換得了董承等人的支持後,曹操於二日後再度上書天子,以京師雒陽需要修繕為由,建議劉協「東巡」。

    曹操的奏章中一如既往的恭敬,同時又在出行的行為上為皇家尋找了合適的理由,劉協在暗中稱讚曹操會辦事外也欣然應允。並且擢升曹操為大將軍,加封武平侯。

    曹操在安排緊急從青州抽調到雒陽的於禁和臧霸率精兵三萬留守雒陽、虎牢關及滎陽一線,並讓夏侯將部分兵力從東郡向司隸方向轉移後,正式開始準備奉駕東移一事。

    八月二十七日,曹操率大軍兩萬,護衛帝、後的車駕及文武百官出虎牢關後東行,移駕兗州東平國。

    這一路上張遼到是興致勃勃。

    剛投奔曹操的徐晃如今就被老曹留在自己的中軍,但因為徐晃畢竟是新人,所以老曹又安排張遼帶徐晃一段時間。可是張遼也是懶人一個,怎麼可能天天帶著一個尾巴到處跑呢,所以他也學習曹操,將徐晃直接就交給了趙雲,順帶著也讓他們這些未來的同僚們熟悉熟悉。誰知道這了個人倒也有趣,在趙雲帶著徐晃熟悉了曹軍的基本軍制後,兩人就論起了武藝,最後說的不過癮,乾脆交上了手。張遼在得到報告後趕去的時候正好看見趙雲以長槍剛柔並濟的特性絞飛了徐晃手中的長矛。

    「我輸了!子龍將軍果然武藝高強!」徐晃是個豪爽的人,即使比武輸了也毫不在乎的直言自己不如人。

    「雲不過是佔了兵器的便宜。若公明熟悉了長槍的特性,這勝負就難料了。」趙雲也是個謙遜的人。

    張遼在一旁看地直搖頭,他看到這兩個人在相互謙虛的時候就鼓著掌走了出來。

    「子龍,公明,你二人皆是武藝高強之輩,在主公麾下能穩勝你二人者基本沒有。除非你們自己犯渾去和典韋這廝拚力氣。」

    「見過將軍!」趙雲、徐晃看見張遼,趕緊拱手行禮。

    「行啦!都是同僚,私下裡沒必要如此。公明,子龍這人古板,你可不能學他!」張遼擺擺手笑道。

    「將軍……」

    「行啦!別光顧著客套。公明。剛才你雖然輸了,不過這過程中的感覺如何?」徐晃還客氣的時候被張遼一把打斷,並和他聊起了剛才的比武。

    「呵呵!」徐晃接過趙雲手中地長槍顛了顛,笑著說:「這中桿子剛柔相濟,重量又比馬槊要輕一些,不但在對戰時讓人更加難以提防,而且能讓我們節省更多的體力。就是不知道這桿子的硬度如何?會不會被重兵器砸斷?還有,就是我個人不太習慣用這種兵器,雖然它的有點很多。可我現在想要改也來不及了。」

    「嗯。不愧是沙場宿將,看的很細。對於桿子的硬度,我們有特殊的方法可以讓它更加堅硬。即使讓典韋用他的大鐵戟猛砸,也能撐上好幾下。但這種方法代價比較大,所需時間也較長,故而只能給部分將官提供材料,至於士兵的武器就不能如此對待了,但也能保證有足夠地備用槍桿可以更換。而對於某些將官的特殊要求,不如還要加重之類的,那就要他們自己單獨向將作營地工匠提出來,單獨製作了。」張遼回答了徐晃的前兩個問題,他的話語中還不忘記為工匠們進行宣傳。

    「對了。張將軍。這兵器上的紅纓是做什麼用的?」這時候徐晃突然插了句話。

    「這個問題讓子龍來回答吧?」張遼笑著說。這倒不是張遼故意矯情,而是因為現在趙雲出手的機會遠遠要比張遼要多,所以這「血擋」的功效反而是趙雲體會的最多。

    看到張遼將事情推給自己,而徐晃也將視線轉到自己身上,趙雲雖然對張遼這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感到氣惱。此時也必須先將徐晃的問題解決掉。

    「公明,這紅纓地名字叫血擋,是為了擋住槍尖刺入敵人身體後噴出來的血液的。本來無所謂什麼顏色,但因為血液是紅色的,為了省事。就乾脆用紅色的材料在製作。其實它除了這個用處外還有一個迷惑敵人視線地作用。我還曾聽多位將軍說過。當初在濮陽城下張將軍就曾抖動槍桿,利用血擋產生的幻影迷惑了呂布的眼神。讓那位不可一世的溫侯呂布也吃了不小的虧。」趙雲簡潔地向徐晃做了解釋。

    「呂布!」徐晃也曾是西涼軍地部下,又怎麼會不知道呂布的實力。他聽說張遼能利用「血擋」地功效讓呂布吃虧,對這位名氣很大的將軍又有了更高一層的看法。

    「張將軍,聽子龍將軍說這長槍就是將軍改良而來的。晃想問將軍當時的緣由。」徐晃看著張遼,眼中閃著光芒問道。

    這種眼神張遼不是第一次見到了,他曾經在夏侯兄弟、曹洪、樂進以及典韋的眼中都看到過,而這些人則無一例外的從他這裡得到了好處,有的是武藝上的指點,有的則是所謂的精神補償。對於徐晃的問題,張遼心裡想到:緣由?那根本就是我覺得用長槍比較帥,而且受到了後世一部電影《新少林五祖》中的一位名叫李連傑的演員的影響。

    不過張遼絕對不會如此說,就是考慮到不要驚世駭俗和照顧自己的面子也不能這樣說。他對徐晃笑道:「公明,我曾聽一位老人說過,無論東西的價值如何,適合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東西。我將它引申到武藝上,接合我本人技巧熟練,力量稍有欠缺的特點,就將長矛進行了一番改良,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長槍。如今,子龍也感到長槍更加適合他自己的特點,於是也改用長槍了。」

    徐晃聽完之後若有所思。然後對張遼說:「今日聽到張將軍的話,確實讓晃茅塞頓開。平日晃也感到兵器不甚稱手,長矛、馬槊、長戟都用了個遍,從事覺得差了些什麼,今日才知道是這些兵器並不適合於我。唉!白白浪費了這些年的時間。」

    看到徐晃帶著苦笑的臉。張遼這時候想到了在《三國演義》中描述地徐晃用的是一柄大斧,於是他想試試讓徐晃用斧子。

    這斧子從石器時代就成為人類的工具之一,而最早見於歷史的作為武器的斧子則是從商代開始地銅製大斧,那時就連商王武丁的王妃都用斧子作為個人的武器。但到了周朝時,隨著青銅劍和青銅刀的廣泛應用,斧子漸漸的淡出了戰爭範圍,而成為砍迤工具或斬殺之器,甚至因為有更大的面積進行雕刻嵌鏤,一度淪為樂舞儀仗之用。直到漢代。漢人中已沒有武將再使用斧子,而只有北方的胡人和南中的蠻人還在使用並將其應用於戰陣之上。

    念及此處,張遼抬起頭微笑著對徐晃說:「公明。我覺得你可以試試那件東西。」說著對著一個方向努了努嘴。

    徐晃順著看去,那裡卻是皇帝的儀仗所在,滿眼只看見旗幟飄揚,中間隱約看見不多地斧鉞和金瓜,並沒有什麼兵器。則是因為皇帝的儀仗早就丟的一乾二淨,棄之倒好製作,這斧鉞卻不好找,在出發前也就勉強湊齊了三對。

    「將軍,那裡……」徐晃已獲得問到。

    「呵呵呵!」張遼笑道:「公明,你地力量頗大。適合使用重一點的武器。那裡有斧子和金瓜,都是屬於力量型的兵器,公明以為如何?」

    徐晃被張遼說的似乎有些動了心,他皺起眉頭,瞇著眼睛。開始思考張遼的建議的實用價值。

    「將軍,這斧子如此沉重,能真能用嗎?」趙雲在一旁好奇的問。

    「怎麼不能用。當年商王武丁的王妃,也是他的大將軍,一個叫好的女人就用地是斧子。」張遼信心十足的說。趙雲想了想。疑惑的說:「女人當將軍?這可能嘛?將軍。你哪裡看到的?」

    看到趙雲的懷疑,張遼也沒有生氣。他知道這事情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畢竟這是一千多年前地事。

    「這可不是假的。我曾經見過好的墓葬,也挖開來看過,那裡面確有陪葬的兩柄刻有婦好字樣的一把龍紋大銅鉞和一把虎紋銅鉞。而刻著文字地卜辭上有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地記載,說明這位商王的王妃不但是一位攻城略地地將軍,而且還使用沉重的銅鉞作為兵器。」

    趙雲和張遼身邊的衛士很明顯的在他們的臉上表示出了吃驚,但是張新卻在一邊直翻白眼,滿是一種「又是如此」的神情,他是清楚的,張遼從來沒有見過任何的古墓,更沒有挖掘過古墓,可是張遼又不是第一次編瞎話,他早就見怪不怪了。

    張遼的確是沒有見過商王王妃的墓穴,但是後世的電視中卻對商王武丁的王妃「好」的墓穴發掘以及墓中的陪葬物和這位王妃的經歷有過詳細的報導,於是,張遼不但知道這墓穴主人的情況,就連這墓穴的地址他都一清二楚。而且拜後世龐大的資訊信息的發達,張遼如果願意的話,他甚至可以輕鬆的找到當年盤庚建立的都城----殷的廢墟。

    這時候,在思考張遼的問題的徐晃也考慮清楚了,他抬頭對張遼說:「張將軍,我願意試一試,就算不成,也沒什麼損失。」

    「行,能如此想至少心裡沒有負擔。」張遼說。

    接著,他又擾擾頭,想了想道:「斧子的斧刃較厚,利於劈砍,不易崩刃。既可以殺傷無甲或軟甲的敵人也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再加上武將的力量殺傷穿重甲的敵人。若是敵人的鎧甲厚到連斧子也無法劈開的地步,也可以給敵人造成鈍擊傷,傷害到敵人的骨骼和內臟。至於這斧子的招式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基本用法主要有:劈、砍、剁、抹、砸、摟、截等等,我想所有的招式也都是基本動作接合起來的,只要這些基礎的動作練熟了,公明你自然而然的會接合著戰場的形勢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招式。」

    「承蒙將軍吉言,晃必會努力的。」徐晃堅定的說。

    「呵呵,我們也會幫忙的。能看著千年之前的武器重現戰場,這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哦。」張遼說。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眉毛一抬,說:「我突然想起來三招斧子的用法,你們聽聽。第一招就是劈,舉起斧子從上往下一砍,若是對手武藝不高、力量稍弱,這一下就得被砸趴下了。第二招就是刺,我們在斧柄的頂端安上尖刺,在劈被對手架住的時候,我們可以往回一收,再順手向前一刺。嘿嘿!一般人的反應就是後仰,哪知這正好中了計,我們隨時可以有多種變化,是繼續往下砸還是擰著斧柄轉動斧子就隨你的心意了。第三招就是掃,在馬戰時結合著第二招使。你們想啊,第二招刺過去的時候,對方剛好是後仰,此時因為戰馬的奔跑,兩馬錯開之時,對手正好直起身子,到時候一個回身橫掃,對方必死無疑!」

    張遼這回可是將他後世聽評書時聽到的程咬金三板斧給搬了出來,最少這三招看上去比較合理,還像那麼會事。

    被張遼這麼一說,徐晃、趙雲他們也在心中模擬了這三招,他們發現在陣前將領交手時還真的不好防守,稍不注意就是非死即傷的結果,於是他們看張遼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不愧是張遼將軍,真的在武學上已經達到宗師的修養了。」這就是趙雲和徐晃此時的想法。

    看到兩人的神情,張遼也有些感到不好意思了,他畢竟不是真的有什麼高深的武學修養,而完全是源於後世的見識。於是張遼對兩人說道:「好了,別想了。我們先到將作營讓工匠給公明打制一柄大斧子,然後咱們再相互切磋一番。」

    (徐晃一擺大斧,「打劫!交出月票!」)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26 14:10
第143章(上)

    撇過張遼等人在軍中的活動不說,帝、後的車駕繼續在向東平前進。不過曹操留給荀修繕故東平王府的時間的確是有些緊張,所以在曹純和張遼的建議下,曹操在車隊進入兗州東郡後就減慢了速度,同時還向皇帝劉協請旨,請皇帝去檢閱兗州諸軍。劉協這些年就是吃了沒有自己的軍隊的虧,故而處處受制與人,現在曹操讓他檢閱軍隊,使得他能夠有機會將自己的力量滲入軍中,當然是欣然同意。於是曹操就命令車隊在抵達濮陽後再折轉方向,南下陳留。接下來就是濟陰郡、濟北國,想來如此一個大圈兒繞下來,荀在東平的活兒也就該做完了。

    這一日,張遼正在和徐晃、趙雲切磋武藝並一同試試軍中工匠剛剛為徐晃打制好的斧子的時候,曹操的親衛奉命趕到了演武場請張遼前往中軍帳議事。

    張遼雖然不知道曹操找他何事,但還是扔下趙雲和徐晃二人,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中軍帳。一進去,他就看到了一個熟人。

    「奉孝?你何時來的?」張遼驚喜的說道。他見到的人正是一直留在鄄城的郭嘉。

    郭嘉輕笑道:「濟陰與陳留相鄰,不過數個時辰的路程,我如何不能來?我也對文遠你口中的那位忍者神龜頗感興趣哦!」

    「嗤!」郭嘉風趣的話讓帳中的侍衛也忍俊不住了。

    張遼見狀也只能報以無奈的笑容,誰讓這個綽號是出自他的口中。他也不再理會郭嘉,逕自對著曹操拱手道:「主公,張遼奉命來到。」

    曹操此時早就將手中的簡牘放下,走到張遼面前說:「文遠,這一路而來,對那徐晃評價如何?」

    「為人嚴謹、謙虛。生活儉樸,凡事謀定而後動,認準目標便絕不反悔。大將之才也!」張遼鄭重的說道。他說的這些不過是歷史上對徐晃的評價,真要讓他自己觀察,先不說他有沒有這個能力,單就他這種懶人,放著作弊器不用才叫奇怪。

    可這一切曹操並不知道,他只知道張遼看人準確。到目前為止還從未出錯,這才讓張遼探探徐晃地底子。何況曹營的高層官員中已經有了「張文遠不遜於許子將」的說法。

    「這徐晃能得文遠如此評價,嘉在此亦要恭喜主公再添一員大將啊!」郭嘉也對張遼的眼光極為信任,當即就上前祝賀曹操。

    「哈哈哈!能得如此將才,當是曹某之幸。稍後自當與爾等共飲。」曹操也很是高興,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雖然曹軍真正的核心已經從高級將領轉為中低級軍官,可指揮大戰還是需要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否則事事都要曹操親力親為。那曹操根本就沒有休息的時間了。

    三人寒暄一番後在曹操的示意下各自入座,此時曹操揮手示意帳中地侍衛迴避後對郭嘉、張遼說道:「奉孝、文遠,你二人也知道皇帝陛下有分化我軍的意圖。如今曹某接到報告,皇帝尚在猶豫之中,但太尉楊彪卻等不及了。」

    「太可惜啦!」聽完曹操的話,張遼不禁歎道。

    「嗯?」曹操和郭嘉都瞪著眼睛看著張遼。

    「我是說這數年來的傀儡生活雖然磨礪了一個人的性子,卻也讓他更加的瞻前顧後,不敢輕易做出決斷了。」張遼悠哉悠哉的說。

    「嗯。文遠說的有理。不過我看還該加上濮陽那一次經歷才是。」郭嘉笑瞇瞇的說道。

    在皇帝一行抵達濮陽時,早已接到張遼「訴苦」般地消息的夏侯不忿皇帝竟然敢於分化自己的同僚,於是讓濮陽附近地精銳曹軍全體出動,在大路兩邊整齊列隊。當皇帝車駕趕到時,上萬士兵齊聲高喊「威武」。讓馬車中的劉協被嚇得不輕。隨後在濮陽城門口,夏侯雖然對皇帝禮數周到,但眼中的那一股不屑的眼神是絲毫不加掩飾的,深深地刺痛了劉協的心。若是一般人,絕對會立刻反擊。即使之前的計策再如何的漏洞百出,也要顯示皇帝的尊嚴。但劉協自幼的經歷讓他再度選擇了忍耐,縱然楊彪如何勸說,也不願此時就行分化之策。

    「倒是可惜了咱們地老太尉啦!」郭嘉接著又說道。

    「哼!」曹操沒有接腔,只是哼了一聲。但很顯然。他對楊彪非常的不滿。

    「主公。楊彪不足懼也。聽說袁術在得到玉璽後已經迫不及待了,只是在部下的強烈反對下才暫時罷休。不過人心是永無止盡的。他必然會借玉璽一事宣佈登基,那時,身為袁術姻親的楊彪還不是隨主公地意思處置。」

    郭嘉的話很是平淡,但張遼卻能從中體會到一絲寒意。「呵呵。老楊同志,原來你在長安,在賈詡出工不出力的前提下你能將李、郭汜玩弄與鼓掌之間,可如今你面對的卻是足以與賈詡抗衡的頂級謀士,今後你就玩不轉嘍。」張遼心中想到。

    「算了,不說這些無趣地事情了。」曹操搖搖頭,似乎想將剛才地不快的事情拋出頭腦。然後他接著說:「文遠今日讓你來是要通知你,曹某決定將妙才調至兗州,所以,你必須去青州接替妙才。」

    「啊……」

    張遼剛想說話,就看到曹操舉手示意。「文遠,你先聽我說完。原本在青州地於禁和臧霸如今已經調到了雒陽,妙才不通水戰,無法和甘寧默契配合,故而需要你前往青州替換。雖然你也沒有指揮過水戰,但據說你還是對水戰很有想法的,頗得甘寧這樣的水戰老手的稱讚。加上你和甘寧也有些交情,便於青州水、陸兩軍的配合,曹某才作此決定的。當然啦,清兒也可以隨你一同前往。若是極為老人同意,我那外甥你也一起帶到青州就是。好了,我說完了,你有什麼話就說吧。」

    張遼睜著眼睛,沒有說話。半晌後,他才幽幽的說:「主公,這話都讓你一個人說完了,我很能說什麼啊!」

    曹操難得看見張遼如此吃癟的表情,他呵呵的笑道:「文遠,這修復舊都雒陽的建議可是你出的。我為了此事,也只得將於禁從青州調出來,否則雒陽的背面就無險可守了。」

    「這我知道。可……」

    張遼話還沒有說完,郭嘉有一次打斷了他的話。郭嘉說:「文遠,我軍訓練水軍一事雖然沒有大張旗鼓,但卻瞞不過有心人。如今藉著重整雒陽防務之時,讓於禁修復孟津渡口。並派出小型的內河戰船駐防,也可緩解其他諸侯的查探。但於禁一走,妙才將軍和甘寧皆是性烈如火之人,故而需要調你過去,省得他們之間發生矛盾。」

    「說完啦?」張遼用眼睛對著曹操和郭嘉來回看著。

    「呃?完了。」曹操有些奇怪的說。

    「噢。那我說了?」張遼接著問。

    「說吧!」曹操此時已經明白張遼又在耍寶,故而沒好氣的說。

    張遼整整衣襟,咳嗽一聲說:「主公,奉孝,遼可曾說過不去二字。」

    「嗯??」曹操和郭嘉的臉上頓時冒出幾條黑線。他們這才想起來,張遼雖然要說話,可他卻一直沒有不願去的表示,只他們自己一廂情願的以為張遼不願離開妻兒才拚命的勸說,卻沒讓張遼得到說話的機會。

    張遼也沒讓曹操和郭嘉尷尬多久,他對著曹操拱手道:「主公,遼先謝過主公對遼的信任。既然主公有命,遼絕不會推辭。但是臧霸調走了,妙才也要走,主公總得再調幾個人道青州幫幫我吧。何況我一直提倡的是軍政分離,總不能在我自己這裡被破壞。」

    「你需要何人?說出來聽聽。」曹操知道張遼是個慣會偷懶的傢伙,沒有一口就答應下來,反而提高了警惕,免得被張遼要走太多的人手。

    「嘿嘿嘿!」張遼這時候笑的就向一隻準備偷雞的狐狸一樣,讓郭嘉看了也在一旁偷笑。只聽他說:「主公,我也不要旁人,只需一文一武兩人即可。」

    曹操眉頭一皺,他沒有想到張遼今天如此好說話,可有覺得他的笑容似乎不那麼厚道。

    「主公,何不讓文遠說說究竟是哪兩人?」郭嘉也覺得張遼有別的意圖,但他還是想聽完張遼的話在做判斷。

    「嗯。說吧。曹某也想看看是哪兩個人能得到文遠的青睞。」曹操想想也對,不聽聽張遼如何開價,他又如何去還價呢。

    「想來武將應該是趙雲趙子龍吧!」就在張遼準備開口的時候,郭嘉突然說道。

    「對!子龍善於統兵,為人又謙遜、穩重,又一直在你麾下,和你私交亦是不錯,你若想偷懶,拉上子龍是最合適的。」曹操雙手「啪」的一拍,用一種戲謔的神情對著張遼說。
沃土學師 發表於 2008-12-26 14:12
第143章(中)

    「至於嘛?我不過是想堅持軍政分開的原則,這樣的例子一旦確立,將來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就可以得到避免。但是以文統武卻不是那麼好辦的事情,先不說文武之間天然的對立,就是文官藉機打壓武將,時間一長也會使尚武之風大衰,從而導致武將無心征戰,士兵無心殺敵,接踵而來的就是全國軍隊戰鬥力下降,以至於無力鎮壓國內的叛亂,無力抵禦國外的進攻。所以我想在青州先做一個試點,以便找到軍政分開後的平衡點。當然,能偷懶也不能放過,會休息的人才能更好的工作嘛。」張遼神采飛揚的侃侃而談,但最後一句話卻聲音很低。

    曹操和郭嘉聽著張遼這一番話,心中也思緒翩翩,他們為張遼的遠見而感到高興,也為張遼所敘述了軍政分開後的情況而憧憬。但他們在聽到了張遼的最後一句話後,就好像品嚐著美味的人突然在即將吃完的盤子裡發現了一隻死蒼蠅一樣。他們哭笑不得的看著張遼,氣的嘴裡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好一會,曹操才回過氣來,他狠狠地瞪了張遼一眼,說:「行啦,還有一個文官,你想要誰去給你幫忙,讓你能夠更好的偷懶。」

    「嘿嘿嘿!」張遼訕訕的笑著,說道:「文官我要一個可以擔任別駕的人,至於什麼人,主公幫我挑就行了。」

    聽張遼這麼一說,曹操和郭嘉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你啊!……」曹操一臉的恨鐵不成鋼。

    「主公,文武官員應該各司其職。但身為上位者,事事親力親為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而善於用人。善於協調部下地關係,能將部下的能力充分的發掘出來,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甚至是優秀地上位者該做的。主公既然要讓我執掌青州。我自然要做這樣一個上位者,充分讓自己的下屬發揮能力。否則什麼事情都要管,我哪有功夫去陪我家清兒呢?」張遼一臉無辜的說道。

    「哈哈哈!!」郭嘉再也受不了了,在曹操面前就哈哈大笑起來。而曹操也被張遼的刻意耍寶逗得搖著他那不大的腦袋,咧著嘴呵呵的笑著。此時的中軍帳中沒有什麼上下級之分,有的只是朋友間的一種淡淡知心地感覺。

    笑了一陣之後,曹操對張遼說:「文遠,曹某不得不說你的考慮極為深遠,軍政分開,以文統武。確實是解決武將擁兵自重的良策,而你說地文官借此打壓武將造成尚武之風衰弱也有可能,曹某現在卻想看看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讓你在青州做個試點。至於文官……我看如今的暫領琅琊太守的孫乾倒是個合適的別駕人選,在他任太守的這段時間,他合理的協調了蔡陽和郡丞孫康的之間的關係,琅琊郡被他治理的頗為興旺,讓他去青州給你擔任別駕如何?」

    張遼想了想後說:「從個人能力來看,孫乾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他當年也是老師向陶恭祖推薦地,就是資歷稍差一些。不過文若、公達、仲德皆有重任,伯寧、孝先也脫不開身,就連任伯達(任峻)也要統籌我軍全境的屯田事務。子揚也被奉孝藏了起來,陳登要關注對岸的劉備,能熟練的處理政務的,又能夠和我配合地也就是孫公佑了。」

    「正是。有令師康成公的面子在,孫乾是不會給你找麻煩的。」曹操笑道。

    「主公。孫乾論及能力任一州之別駕自是綽綽有餘,但他的資歷尚淺,驟然拔高確有不妥。不如讓其暫為從事,卻實際負擔全部事務也就是了。反正又文遠為其撐腰,也無人敢於在文遠面前不聽號令。」郭嘉卻在此時潑了一盆冷水。

    曹操和張遼此時腦筋一轉。也想到了剛才的任命中卻有不妥。先不說孫乾投入曹操麾下時日尚短,就連他在琅琊地政績也未必有人服氣。這全因為整個曹操地治下皆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琅琊郡也不是非常突出。他也不像趙雲。趙雲一開始就被曹操撥入張遼地麾下,在張遼的可以放手之下,趙雲的才華完全的得到了展示,更在青州一役中獨自將三郡國安定下來,戰功放在那裡,曹操提升他也無人有異議。還有他個人的武力在整個曹營也位列三甲,武將之間還是憑本事說話,趙雲能擊敗典韋、許褚,曹營的諸將已經無人會小看他了。

    「是有些不妥,就依奉孝,不派別駕,讓孫乾以從事之職負擔全部事務,待他得到眾人的認可後再行陞遷。文遠,你看這樣可好?」曹操說完後看著張遼。

    張遼卻無所謂的說:「這我才不管呢,反正人來了我就把所有的事務都交給他處理,我反正是要當甩手掌櫃的。不過孫乾為人溫和,我還需要一個有鐵血手段,能震懾人的執法官。本來伯寧極為合適,不過想來主公也不會給我的。至於皇帝帶來的那群人中也不乏人才,可我卻不敢用。」

    「知道還說。」曹操笑道。

    「我只是想為主公舉薦極為賢才而已。」張遼用委屈的語氣說道。

    「哦!」曹操和郭嘉同時感到驚奇,因為張遼很少舉薦人,但出手就絕對是精品。

    「說!說來聽聽!」曹操有些急切的想知道張遼舉薦的是什麼人。

    「哦。我算一算。」說完,張遼開始掰手指了。

    曹操和郭嘉相互對視一眼,心中同時升起一個念頭,「看來次人不少!政務上不至於再捉襟見肘了。」

    張遼咳嗽一聲,看了看曹操和郭嘉後說:「我想了一下,有五個人比較合適。

    第一人是國淵,字子尼,青州樂安蓋縣人,是吾師之高足,曾避亂遼東,近期被老師書信召回。吾師鄭玄曾如此評價我這位師兄,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

    第二人是管寧,據聞乃齊國賢相管仲之後,字幼安,北海朱虛人,自幼好學,飽讀經書,黃巾起時於同鄉好友邴原等避居遼東。在遼東之時,他經常給人「講詩書,陳俎豆,飾威儀,明禮讓」,頗受人們愛戴。

    第三人就是管寧的好友邴原,此人字根矩,頗有勇略雄氣,在遼東時,一年中往歸原居者數百家,遊學之士,教授之聲,不絕於耳。

    第四人叫王烈,字彥方,平原縣人,少時事師陳,以義行稱。其時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此後,鄉中百姓,凡有爭訟曲直之事,俱請烈排解,斷定是非。亦有半途而放棄爭執,和解而歸者,足見王烈教化之能。此人此時亦在遼東。

    第五人叫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為主簿,守高密令。此人為治,抑強扶弱,明賞罰,百姓稱之。

    此五人皆為大才,往主公能重用之。」

    曹操聽了之後大喜,鄭玄的弟子國淵以及有「賢人」之稱的管寧,而其與三人中的邴原、王烈、王修也是青州的名士,他此時真為自己父親的眼光感到驕傲,正是曹嵩的堅持才使張遼成了鄭玄的關門弟子,他也有了通過鄭玄招攬人才的道路。張遼推薦的五個人中除了王修外都在黃巾亂起之時避禍遼東,既然鄭玄已經將弟子國淵召回,其餘三人的情況也一定是國淵帶回來的,正覺得人手緊張的曹操又怎能不喜。

    「好!好!好!有此賢才相助,曹某何愁地方不靖,大事不成。文遠,如何招攬這五人,就由你來負責吧。」曹操興奮的說。

    「主公,王修已是青州官員,只需一封調令即可。我師兄國淵已經回到青州,我可親自登門將其請出,其餘三人需要主公的書信、皇帝的詔書以及吾師的書信,然後需主公派一機靈之人親赴遼東,見機行事,將三人請回中原。」張遼說。

    「行!此非難事。我的書信曹某即可就寫,陛下的詔書明日也可到手,就是康成公那裡……」曹操說。

    「老師的書信我可以求到,請主公放心。」張遼說。

    「那就好。我會準備四封書信,包括國淵在內,每人各有一封。至於派去遼東的人選……」曹操此時有些遲疑,他向郭嘉看去。可是郭嘉也對此無能為力,他並不瞭解管寧等人,遼東也尚未安排人手,此時他也只有愛莫能助了。

    「主公,可派文烈前往。」這時候張遼說話了。畢竟他對管寧三人還有些認知,而且還有尚未見面的師兄國淵的書信。

    「哦?」曹操看著張遼。

    「文烈為主公族子,身份貴重,親赴遼東,足以說明主公之誠意。且文烈至孝,又聰慧好學,必能得到管寧、邴原、王烈三人的認可,有利於說服三人。更關鍵的是文烈親往,那皇帝的詔書……」張遼說到這裡就閉上了嘴。此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沃土學師

LV:1 旅人

追蹤
  • 7

    主題

  • 828

    回文

  • 1

    粉絲

我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