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建城
沈歡說的大事,就是之前他與歐陽發提到過的辦大學一事。這個大學,將是古代新式的綜合性大學,學習的方向,與平常不同。算得上是沈歡在這個時代留下的思想印記。因此他極其重視。
從規劃到籌備,他都親自過問,親自參與。這個大學,首先要大,他的理想就是每年要收一千學生,幾年下來,要裝得下三四千之人,那麼,上千畝左右大小,才是理想的規模。
其次就是要新潮,從品質到外觀,都要與眾不同。從第一批海船出海到現在,連續幾個月,他都在費心醞釀,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以殫精竭慮來形容也不為過。
要辦得好,就要花錢。沈歡從來都是花大錢辦大事的主,這個大學,他甚至可有投入全副身家。不過之前他幾乎所有的錢都投到了海貿上,到現在,錢依然沒有收回來,加上海上多風險,生怕一個意外,什麼都沒了,也就不敢有什麼大動作。
現在,聽到海船安然回來,又規劃好下一次出海事宜,這個大學,也該提上日程了。這兩三個月,他做了些準備,比如這個選址上,就做好了選擇。在海州城南兩裡外的地方,選了一片山林,以個人的名義,賣了七百多畝的土地。當然,耕地他是不可能要徵用的。其實朝廷大官,多有田地,有的家族有千頃土地,多為肥沃的良田,沈歡以前沒有做大地主的覺悟,不大熱衷土地。已經置地不多。現在買下幾百畝山林,不過是小事,外人也不會說什麼。何況他又以市面的價格盤下,並沒有利用職權佔用了海州地土地。
唯一利用職權的地方就是沒費多少手續就買下來了,沒有周旋太久。古代官僚的作風,與後世差不多。最善一個拖字訣,什麼事,都能拖到天荒地老,最後不了了之。惟有面對有權有勢之人,才會體現出難得地效率。
選好了地,就到規劃了。在這片土地上做好藍圖。為此沈歡已經到那片土地走了不下三回,每次都觀看了很多角落,還令人畫好地圖,回來參考。那幾百畝土地,說是山林,其實地勢也不高,海州多平原,就是山林,也不過是小丘而已。高不過十米。而且少連綿山丘。他那片林地,也是這樣。只有幾座小山頭,其餘除了樹木。就是平地了,不過因為多樹木。少耕作,這才少人去罷了。
那裡不足一裡外就是東海縣通往海州城的水泥大道了,只要修築一條水泥過去,就能連通,到海州城就方便多了,何況不遠,坐上馬車,片刻可到。要做建築,當然要推平一些山丘,也要砍掉一些樹木。
不過沈歡也不是自然破壞者,對於樹木,他油然喜愛。海州城外的那片山林,有些樹木有了好些年齡,魁梧粗大,樹陰遮了一片,環境悠然,簡直就是天然的涼亭嘛。沈歡選了幾處,作以保留,再在樹陰下建些石頭桌椅,就可以供學生門納涼或者做活動了,可比後世一些新建地大學光禿禿什麼都沒有要高明多了。
另外,山頭也不必全都推了,稍稍平一平,種下花草,就是一處花園,學子深處其中,簡直就是享受。說實在的,對於這樣的學習環境,沈歡早就羡慕神往了。以前沒有機會,現在由自己規劃,當然要按自己心目中的圖景來做籌備了。
他在後世讀的是一所二流大學,大概也就占地千畝而已,因為是新建,剛去的時候,樹木新載,一比起來,還不夠沈歡高,實在說不上什麼好環境。又到處在施工,大風一起,到處黃沙,飄滿了整個天空,人在其中,估計也得短命兩年。幾年下來,沈歡實在說不上對那裡有什麼好感,直到畢業,依然遺憾,因為未上大學之前,可是聽說了好些學校環境幽雅有如花園。最後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這個反差,太令人難以接受。
現在到自己一展身手,當然不能放過這個計畫。海州城外地那片土地,也成了他理想的規劃之處。說到規劃,外人看了也許要吃驚,因為他捨棄了一般書院的涼亭廂房的建設,而是大規模運用上了海州的特產----水泥。當然,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風景線了。
說得更具體一點,他要在這裡建造後世的鋼筋水泥的樓房!木頭石頭的建築,他見多了,也煩膩了,何況又不安全。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大量地水泥,再不去建造些後世地東西來欣賞,就真對不起自己了----雖然古代的建築看起來更優雅更有味道一點,可是,真要比起來,他還是選擇後世地樓房。第一就是安全,第二就是採光好。現在的樓舍大殿,只要高大一點,就很昏暗,白天陽光不好就要點蠟燭,著實比平頂地水泥樓房要差了。當然,沒有玻璃也是一個因素之一。
說到玻璃,沈歡只能遺憾地歎氣了。他給那個研究所列的清單中,玻璃赫然在列。不過他畢竟不是理科生,後世裡平常也不關注玻璃地制法,只知道是什麼沙子燒制的,寫了出來,幾年下來,依然沒有什麼研究進度。燒來燒去,出來的還是平常的琉璃,透明度上差了不知幾個等次!
撇下玻璃,他就開始構思了。第一,現在沒有很好的工具支持建造足夠高的樓房,再說太高,人不容易令人接受。有時候,太高了,反而違制,是要給朝廷收拾的。因此,規劃來規劃去,很無奈地只有了三層樓房的圖紙而已。大概三丈高,與一般的木樓相同而已,比起某些寺院來,還要不如。
這是沈歡熟慮後的資料,再說是平頂房,有三層。與後世的教室相同,也足夠容納學生了。作為宿舍,更是能住下所有的學生教師。這些建築群。沈歡無奈地發現,頗有點像他後世念地那所大學。先是寬平的大門,進去後就是兩條水泥大道,直通到最後;大門進去幾十米正中央是一棟圖書館;左邊是一群教室建築。圖書館稍後一點的東邊,是體育場;對面就是幾個小湖,還有一片小樹林;旁邊是教師住宿地地方,最後邊就是學生的宿舍了。
大體構造就是這樣。圖書館,依然保留,現在有了印刷利器。足夠供應圖書館的藏書之數;至於體育場,沒有辦法,先建幾個蹴鞠來湊數吧;學生宿舍也很簡單,沒有女生,只有男生,比較隨便----不是沈歡其實女生,而是他實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女生也收進來,這個時代男女大防還是有的,一旦一些狗男女搞出一些醜事來。後事至多是開除了事。但是在這個時代,一旦出事。作為發起者,就要連帶著倒楣了。他在官場。還比較風光,不知有多少人瞅著他出事倒楣。這種政治風險,實在沒有必要去承擔!
好吧,目標鎖定,藍圖也繪製完畢,該到建設階段了。雖然沒有足夠地錢財,不過做些先期的準備,還是可以的,比如說推平這個土地,或者砍些樹木,再或者落些地基。
說到這個地基,沈歡在後世,出身農村,還是有些見識。生怕這個時代的建築工人沒有經驗,他還特地先期做了一些試驗----看看他家的廁所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茅房茅房,在古代,這個廁所,還真簡單,想起來沈歡都不好意思提了。現在有機會了,又為了鍛煉人,他招來一批熟練的工匠,按照吩咐,讓他們落地基,或者挖糞池,接著建設,拉鐵,封頂,於是,現代化地廁所出現在了中國古代。
作為大宋第一現代廁所,它是比較有特色的,水泥與磚建造,水泥與石灰共用,既明亮,又結實。另外,沈歡讓鐵匠打造了一些水管與水閥,按照收拾的安裝法子,裝了自來水。至於上面的水池,不好意思,沒有水泵,抽不了水,只能辛苦沈家的下人們一桶桶從井上打上來,跳到水泥建造的樓上水池上,蓄著,要用了,下面就開水閥。可以說,借著廁所的春風,沈家也第一次用上了自來水----不得不佩服沈歡是越來越貪圖享受了。這些已經在一個多月前建成了,由下人之口或者客人回去後吹噓,海州的人都知道了廁所這個新事物,也是第一次認識到水泥還有這等好處。
於是乎,海州的五六月間,又吹起了一陣春風,春風地主角,就是現代化地廁所!眾多商賈富豪大起模仿之心,也請工人到家裡建一兩所舒服的廁所。廁所就像雨後地春筍,此起彼伏了。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周季地水泥作坊,在一段時間內,又增大量銷量。
間接的影響就是茅房在海州城沒有了市場,沈歡順從民意,拿出財政收入,在海州城地幾個偏僻之地,建了幾所廁所,眾多百姓為了體驗富豪的享受,縱使要大小解,都強忍著跑到廁所去,也就是說,以前隨地大小便的情況,幾乎絕跡了,使得海州的環境,一下子趕緊了許多,空氣也清新了不少,實在是意外之喜呀!
總之,這番廁所的春風,大家都算收益了。通過鍛煉,沈歡手下有了一批熟悉水泥建造樓房的匠人,只要把這些匠人派下去,再帶起新人,估計大學的建造,就不必費心了。這個問題,沈歡一再強調品質,他實在是怕了後世那些豆腐渣工程,可不想在這個時代,也受一次怕。
一個月前,他的大學之地,就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施工。海州本來有一千廂兵轉過來的工程隊,後來從揚州又拉了兩千過來,不過有一千轉入了鹽場做鹽民,加起來就還有兩千。這些工程隊,技藝越來越純熟了,除了參與海州公共的設施建設外,還受雇幫一些富豪或者百姓做事,收入方面,有一些比以前增加了一倍還不止,算是皆大歡喜吧。
當然,一個大學建造,也不需兩千人。為了趕進度。沈歡也不過是拉來五百人而已,先期作些工作;至於另外的一千五百人,現在也將有任務了。那就是修建從海州到揚州的水泥大道。
六月中旬,海州的另外十艘海船,開始起航開往了遼國與高麗地路程。接著,周季就趕到杭州等地。去處理他的富豪大業了。
海州的事務,一下子又都落到了沈歡地頭上。六月十五這天,早晨還沒熱的時候,沈歡捧起了他的圖紙,又一次蒞臨大學之地,來督察建造工程了。陪同他的是兩位熟人。都姓歐陽。
歐陽發就不必說了,自打聽了沈歡地大學之志,不幸給拉上賊船,成為沈歡的打手,什麼事都得跟著,特別是這個建造大學之事,都算是義不容辭了。為此,他還把自己的父親都給賣了,搭上了這條船。
另外一個就是給歐陽發千請萬請給拉過來的鼎鼎大名的歐陽修----此君是在五月中從京城趕到海州的。在那之前。他收到了兒子從海州通過郵政驛站發到京城地幾封信件。第一封當然是問候一番,之後就提到了沈歡的大學之志。末了就邀請自己的父親過來支持,當然。美其名是為了教化,還有就是作為兒子的他事業都在海州了。把老父接來,是為了更好的侍奉,以盡孝道。
如沈歡所料,歐陽修果然對這個新式的大學很有興趣,怦然心動,不過他不是一個隨便的人,不可能一下子給勾引了,於是回信詢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來一回,又是歐陽發的回信了,這次不邀請了,只說接老父過去奉養。至於邀請的事,隨信而去地,就是沈歡地一封信。他大起為文之能事,把大學前景說得天花亂墜,愣是把歐陽修忽悠得一愣一愣
於是,老來無事的歐陽修,在考慮了一番之後,忍不住誘惑,打點家當,辭別來友,由京城出發,一路到海州了。五月中達到,那天沈歡通知全海州之人,率領上下,一同出城迎接,給足了這位大宋文壇領袖面子!
歐陽修與沈歡密會一場,看了圖紙,又一次震驚了,更是對這個將來地大學有了莫大的興趣。選址地時候,也一同參與,不顧年紀大了,還走了不少路。好在他這些年,身體還不錯,精神也好,據說天天打太極,活動身子,又不大憂鬱,日子過得倍兒滋潤,這才有了年紀越大,精神越好的事情。
現在還是早上,雖有太陽,還不熱烈,在野外之地,一陣晨風過來,還算涼快。工地上早有工人在活動了,有地砍樹,篤篤有聲;有的鏟土,吆喝不已;有的挖壕子,做著落地基之事。工人的幹勁很大,這一點,得感謝沈歡的主張,現在是暑天了,中午的日頭像個火籠,生怕工人中暑,因此讓他們一天只幹早上與下午兩程,其餘時間,大家該幹嘛就幹嘛。有了休息,工人就欣喜,心情好了,為了感恩,這兩程幹得當然要盡心。
沈歡看得甚是欣喜,這番幹下去,這個月地基之類的事都準備妥當,直待七月資金到位,就可以開工建設樓房了。到時上千工人一起開工,建三層樓房而已,又沒有其他水電設備要做,估計有兩個月就可以建成了!
“永叔先生,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周雲飛的船隊回來了,估計下月就能提供資金,到時估計只要兩個月,這個大學就能建成。屆時不過九月,也許還能招進一批學子再過年呢!”沈歡與歐陽父子站在一個小山頭上,迎著晨風,看著底下熱火朝天的場面,不禁歡喜說道。
歐陽修還是那個老樣子,一臉長須,很是儒雅,一身紫袍,大是高貴。看著現在的場面,再看看手中圖紙的規劃,他也不禁欣喜了,捋著長須,笑道:“還是子賢大手筆,這番作為,一旦大學建成,有了成效,功績可留千古!”
沈歡反問道:“屆時永叔先生作為第一個此類大學的第一校長,不亦是青史流芳之事?”為了突出這個大學與平常不同,也不叫山長什麼的了,直接稱呼“校長”。當然,這一提議。也沈歡主張的,歐陽父子爭不過,同意了。
歐陽修淡笑道:“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已經不在意了。只願能在有生之年,幫助更多的後進。這個大學,雖然所學與平常教地不同,可正如發兒所言。一旦學成,確實能給他們更多的日常幫助!”
歐陽修從來就不是腐儒,相反,說到變通,在大學識者裡面,他算得上一號人物。因為才學高超。因此更能理解沈歡一些新學科的內涵。比如那些力學,見識多了地他,拿此理論,一一應證平生遇到之事,竟然豁然通透了!也是因為這樣,他才報了來海州看看的心思吧。
以他的學識與地位,就算不做這個校長,也足以青史流芳了,確實沒有必要在意。想到這裡。沈歡對他的情操。更佩服了。
歐陽修指了指手頭上地圖紙,又道:“子賢。老夫雖然不清楚你為何一力主張造這類的建築,不過以你的形容。好像也不錯,呵呵。這等新造法,老夫都忍不住想看看它建成後的景象了!”
“這有何難。”沈歡呵呵笑道,“只需三個月,它的全貌,就都要顯現了。晚輩敢說,必不讓永叔先生失望。也許用來住,失去了幾分優雅,不過用來教學,必然合適。其餘不說,單是這個採光上,就有利於閱讀了!”
歐陽修也笑道:“按你所說,可以同時容納幾千學子在眾多房間裡,確實壯觀!”
一旁的歐陽發突然插話道:“子賢,你說九月份就可建成,要招學生入校,可有詳細計畫了?”
沈歡道:“說到這個,還真需伯和兄幫忙。伯和兄有報紙在手,正可以在其上刊登消息。詳細說明這個學校地宗旨與辦學目的,一定要說明,不以科考為目的,來者自願,失望者莫怪!甚至可以把一些科目詳細說明一下,有興趣者可來報名,通過測試,就能入校。”
這些三人都不陌生了。早在歐陽修來之前,沈歡就已經制定,這個大學,分為幾個院部。首先就是經義院,雖說不以科考為目的,可畢竟是教學的地方,如果不教這些東西,朝廷或者士人都會有意見。因此參照科舉明經科的佈置,設置了這個經義的學習之地,請一些儒者來教儒家經義,不過,像道家的《老子》等物,也在教學之列,算是一個大雜燴。咋一看,還真像後世的國學研究院了。
其他又分了幾科,有物理,有數學,有生物化學,當然,還有天文。其他暫時就不分了,暫時就這般多。說到這裡,沈歡最苦,後面這些科目,基本上都要他寫教程,找來相關匠人,教與他們學習,再去教育學生。有些說不得甚至要沈歡親自出馬,去做他後世地老本行了。
歐陽發點頭說道:“宣傳可以,現在《海州日報》在江南等地還是有些影響力,看者頗眾,這個大學,雖然學地不是平常之科,不過勝在門檻低,費用少,應該是個不小的誘惑。何況,家父又在這裡做校長,也一併在報上說了,應該更能吸引學子了!”
後半句一出,歐陽修就苦了,這次來海州,他發現,自己地兒子,變了,都要陌生了,事事都不忘宣傳,不忘如何達到目的;沈歡倒是歡快地笑了,這個歐陽發,越來越牛了,廣告地主意,都打到自己父親身上來,一代輿論牛人,就要誕生,可喜可賀呀!
想了想,歐陽發突然問道:“子賢,這個大學,很多事項,你都詳細寫了出來,為兄與家父觀之,有幾點想不明白。”
“哦,哪點?”沈歡問道。
歐陽發看向歐陽修,發現父親點頭後才道:“比如說這個校規,你規定所有有關工匠技藝的書籍,在圖書館裡,都要放在頂層,一般學生,沒有具體證明,不需上去進入。這與你建地圖書館的目的不同呀,你說圖書館就是為了方便學子一展眼界,隨便閱讀,隨興閱讀。”
“還有呢?”沈歡微笑著問道,“是否與這個番院設定有關?”
“你怎麼知道?”歐陽發吃了一驚。
番院就是給非大宋子民設定的學院,在京城亦有,西北或者西南少數民族的子弟,都入其中學習。期間或者也有高麗等國之人。雖然海州沒有多少番人,不過沈歡深信隨著大學的發發展,將會成為大宋境地學者都要嚮往地地方。也許。以後也會有外國之人來取經了。
設置番院,就是為了安置這些人,畢竟沒有理由拒絕人家入學。不過這個“學”嘛,就與眾不同了。沈歡在校規上做了硬性的規定。如這些番院之人,單設一院,又設一班,與大宋的學子所學不同,多為詩詞經賦。對於技術等學,不單不教。還禁止給他們學!
圖書館也做了分配,頂層是技術之書,只有大宋子民,以證明才能進入。就是為了防止外國之人來偷學技術地!技術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沈歡更清楚了。外人要學也可以,只需等我等發展了好幾個階段,才給舊的你們!他們來學的,當然是儒家等經義。給他們文化洗腦。回去傳承中國文化,甚至成為中國地附庸!
沈歡的險惡用心。當然不能宣諸於眾,他只能竭力解釋道:“伯和兄。你也知道,有些技術。它的作用極其強大。比如說印刷機器,當然對教育很有好處;可是其他呢,比如說這個火藥或者冶煉之樹,還有海船,如果外國之人學了去,不論詩詞了,單是發展這些,有了強大的海船,他們可以輕易到達大宋,有了刀鐵或者火藥,就能給我大宋百姓造成殺傷。你說,這等技術,是否該只掌握在我等手上,而不應該給他們學去了呢?他們要學,只需學儒家禮儀經義,就足夠了,畢竟他們有些地方,還是野蠻落後沒有文明,能從中學到點好處,也是我等教化之功了。不是嗎?”
歐陽發苦笑道:“你都這樣說了,為兄還能說不是?”
歐陽修也歎道:“子賢所思所想,總是與別人不一樣。不論這些是否可能,不過這份謹慎,總算是對我大宋的一片忠心,無可厚非。發兒,這事就按子賢說的辦吧。老夫做了這個校長,也會嚴格執行此法。當然,現在看嘛,呵呵,番院估計幾年都發展不起來,還有那個圖書館,這等技術之書,也少得可憐,你就是想印,都沒得印刷。民間有些技藝,大多子孫相傳,秘不示人,難以收集,何況也無人去整理印刷了。”
沈歡聞言,也只能苦笑,他當然清楚現狀,寫這些校規,一是為了成為先訓,二是為了以後地大學做個榜樣!對於外人,能防就防,縱使他們百般鬧騰,也要阻止。為此他甚至明文學校的後來管理者,對此不能修改。這個惡人,就由他來做吧。對於後世高麗棒子屢次搶奪中國的文化占為己有之事,他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了。
歐陽修又道:“子賢,還有一事,老夫也想不明白。像這個大學,你規定要十五歲以上才能入學,除非有天才,還規定分為四個學年,一級一級升上去,直到畢業。你說一年收一千人,那麼四年也就四千人罷了,你何必弄這般大的地方。據說你還想繼續把旁邊的地也買下來,有這個必要麼?老夫想你必定有深意吧?”
沈歡呵呵傻笑了:“這個麼,還不能說,暫時不能說……”
確實是不能說,其實更多是不好說,不好意思說了。
本來,他選擇來海州,是存了一番雄心壯志的,打算在三五年之內,在海州最一番驚天動地的建設。海州能制海鹽,有暴利,幾年下來,幾百萬貫財政不在話下,而且他又與皇帝與約定,只需交一點,其他就可以以為經濟之用了。
他最大的打算就是建城---建設一個不同於這個時代的城市。初步地打算是在海州老城外,再建一個海州新城。這個新城,與後世地城市差不多構建了。有發達的水泥大道,有無所不在地花草,有高大的樓房,有發達地交通工具。總之,像極了後世的城市。分商業區,住宅區,還有工業區,每個規劃,都參考後世城市地建築。
他打算在古代建一個富有現代氣息的城市,與石頭或者木頭建設的不同,鋼筋水泥地新城,將會是這個時代的奇跡。它的科學規劃。甚至可以作為典範。他也打算把這個新城建為東方地第一城市,靠著海港的便利,成為外國人口中的東方之珠。或者成為天下第一城市!
總之,願望是美好的,也有能力建設,他都算好了。以鹽地暴利,有三年時間,他就可以建成大半了。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他無奈地發現,有能力建。卻不一定能建!因為材料的原因,鋼筋水泥,除了水泥,還的用鋼筋。他沒有那麼多鐵!
這個時代,鐵是官營的,管制比鹽要嚴格得多了,因為鐵能製造兵器!再說了,以現在冶煉技術,造出來的鐵。也就一般而已。品質上比後世差多了。如果大規模用於造房,不大現實。首先。如果要建一個能容納數十萬人地城市,那得需要多少鐵。海州沒有那般多。如果購買,得大肆去其他州縣做生意。這樣的話,肯定要引起轟動。就算結實用於建設,可朝廷會怎麼樣想呢,朝臣會這樣攻擊呢?他們會說,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明著用來建設,其實是用去造兵器了。
事實是不是,就不到你說了,總之是個說法,能讓朝廷忌諱的說法,那麼你也就毀了。沈歡很無奈啊,發現了這點,他大是沮喪,甚至一度沒有了動力。他來海州,是抱了極大怨氣過來,想要一展宏圖,讓一些人吃驚後悔。現在,希望要破滅了,沒有這個龐大的城市計畫,他還能靠什麼引起轟動?
頹廢了許久,最後才轉變了思想,換了思路----既然不能建造大城,那就建個小號的城吧---大學城計畫就這樣出爐了。大學城,說實在的,在後世的中國,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大學城。那種學習生活一體化的類似於小城市地大學,在他腦海形成了計畫。
圍繞著這個大學,在周圍打造一些建設,形成一個整體。這些建築,有用於商業地,有用於住宅的,還有用於工業生產地。總之,這個小城了,除了學生,還有民眾,至於誰有資格入選,就看以後的條件了。只要這個小城發展起來,繁榮發達,其他百姓看有利可圖,或者熱鬧,也都搬到附近,造房或者生產,那麼,城越來越大,最終達到一定地規模,也算是沈歡的目標了。
雖然這個目標不是自己一力製造,時間也長,也許都不知道是他離開多久才能達到數十萬人地規模了,可畢竟是一個盼頭,只能說,這個計畫,由計畫轉入市場,由人民來選擇了。
幾百畝只是大學計畫而已,周圍一兩千畝的土地,才是終極目標。沈歡已經讓人去談這些土地所有權了,雖然還有不少山林,屬於海州管理,不過附近也有不少民田或者民居了,要他們賣出土地或者搬走,這個工程也不小。
慢慢來吧,還有時間。沈歡自把心目中的城市瘦了身之後,雖有點沮喪,不過也有喜悅,那就是松了大半的心情,以前大城計畫壓在心頭,形成一股壓力,不成功就是失敗,心頭有著陰影。現在好了,大城變成小城,工程量小了,足夠勝任,心情當然要好一點。
不過這個計畫,只在他心頭成型而已,還沒有到說出去的地步,因此連歐陽修也要瞞著。
到了七月初,沈歡終於得到消息,第一批出去的海船,終於安全抵達海州海港了。這是一次完美的航行,至少在沈歡看來,他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無數次。
這甚至可以說第一次意義上的官方組織的海外貿易,歷史上,中國古代官方上更多是朝貢海運,現在好了,有了沈歡這個穿越者,他們終於完成了劃時代的突破。相信有了這次的甜頭,朝廷再也不會忽視海貿了,一次讓海州官府得利七十萬貫,說實在的,就算沈歡以來心理準備,依然給衝擊得大是震撼。
海船安然回港,大學城計畫也在如火如荼大搞建設。這是沈歡在海州第一年交出的成績單,這個時候,另外幾件令他驚喜之事也隨之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