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遷移(下)
襄陽城,八月初。
炎熱的天氣,一天賽過一天,太守府內前院的辦公處,時刻都供應著冰塊。
八月十四,天還沒亮,前面已是熱鬧起來。
十幾個僕人小心翼翼的搬著大盆的冰塊,向著一處戒備森嚴的廳堂走去。
本是一處會議廳,王弘毅暫住這裡後,為了方便起見,令人將大廳改建成了一座大殿,無非是以原本大廳為基礎,向著四周擴展開來。
殿上設一高座,下有九層台階,再下面是文武百官的站位。
此時因王弘毅已決定將內宮和六司遷移至此地,稱王大典又在秘密籌備當中,秘書閣的官員跟隨軍隊的,早都已經移居到了襄陽城。
按照往日的習慣,王弘毅又開始每日大會議一次,詢問眾人事情。
聽著文武官員的要事奏稟,沒一日的空閑。
當第一道晨光,從地平線那邊迸然而起,整今天空,都開始變得明亮起來。
街道上還多少有些昏暗,只有臨近內城的地方,燈火明。
一大片區域,都已經被定為內城擴建的範圍,原有的住戶,早已經相繼遷走,工匠們正在那裡連夜趕工。
半柱香時間後,開始有馬車由遠處行來,一輛接著一輛,進入到內城之中。
大殿外三五成群,竊竊私語一片。
王弘毅給予帳下官吏的待遇是十分優厚,與此同時,他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直到文武官員幾乎到齊的時候,一陣樂聲傳來,在侍從的前僕後擁下,王弘毅的乘輿已至。
乘輿在台階前被輕輕放下,有內侍上前攙扶,身著冕服、頭戴冕冠的王弘毅從容的於乘輿上下來,在這內侍的陪同下,步上台階。
他上去後,文武百官湧入大殿。
這時日頭升起,燦爛晨光已從殿外直射進來,整個大殿雖然布置簡單,卻在此刻顯得金碧輝煌。
本來炎熱難耐的酷夏,還有著幾分涼爽,大殿前一排排的侍衛已林立。
文武官員按照身份高低,分列兩旁,各自表情肅穆。
整個大殿有上百人,卻鴉雀無聲。
王弘毅步上石階,坐到主座後,一眾文武拜倒在地,口中高呼:“拜見國公!”
王弘毅一手微抬,衝著下面文武官員說著:“眾卿家平身。”
“謝國公。”文武官員這方起身,依舊站好。
王弘毅坐在上位,身著冕服,目光掃向下面。
“臣有本要奏。”一個文官這時候出列,向上一拱手,說著。
王弘毅一看,說話的這位是工司的副主事程湘,主事因督辦內外事,忙焦頭爛額,這兩日正病倒在床,現在是副主事在管著事情。
見是他出列,王弘毅溫言說著:“程卿請講!”
“諾。”程湘朝上一禮,清晰的說。
“臣要奏稟,是二件事,首先就是內城改建,依照圖紙所言,內城這次改建,以原址為點,向外擴展一裡,並在內城附近,建造官員府邸,以方便議事朝會,這些規模不大,但是卻涉及不少民居。”
實際上按照王弘毅的心思,定都不會是襄陽,只是臨時一年二年的居住所,不必太過興師動眾。
但是單是辦公和朝會的要求,就使這次改造必須進行。
“涉及原居民遷移事,令工部按市價買下就可。”略思索片刻之後,王弘毅直接的說著,不想自己遇到了拆遷的問題了。
身在這個位置,才明白,有時規劃和民居的衝突不可避免,可內城擴建很重要,有些地點不宜有民居。
“是!”程湘得到了想要的答復,又說著:“第二件事,是各船坊的事,按照吩咐,現在二十一處船坊,同時開工,已經籌備第三批戰船,請問主公還需進行第四批嗎?”
“不必了,過一陣再看。”王弘毅想了想,說著,讓程湘退回到官員隊列。
“還有哪位卿家有事?”王弘毅繼續問著。
相繼又有幾名官員出列,向王弘毅奏稟事情,而王弘毅一一回應。
“臣有本奏稟。”在又一位官員退下後,張攸之從文官隊伍的最前面,向外跨出幾步,拱手向上,說著。
“卿家請講。”王弘毅坐在上位,溫言說著。
“諾!”張攸之停頓少許,向上稟報:“臣奏稟是關於幾位官員的調任之事……”
向王弘毅提供了這幾位原在秘書閣就職的官員名字,又講述了這幾人在任這段時日來的表現。
井為秘書閣的主事者,定期向王弘毅稟明應外遷的官吏,是他做的事。
“這些官員,按制要外遷到郡縣任職,請主公恩准!”,
王弘毅仔細聽了,與自己曾在十三司遞交上來的案卷上看到的內容大體一致,於是點了點頭:“准!”
張攸之隨後退下。
不過王弘毅的目光掃過張攸之,發現他的面色凝重,有話要講,但沒有在朝堂上說,應是機密之事吧?
片刻後,大殿內鴉雀無聲,沒有官員再出列奏事。
於是早會結束。
“張卿,你且留下來。”王弘毅點名的說著。
“諾。”張攸之在隊列中一拱手,低頭應著。
張攸之作為隨軍文官之首,和虞良博一樣,都是王弘毅的左膀右臂,自是非比尋常。
與王弘毅私下要商量事,百官中,又有誰敢去多問?
見沒有自己的事情了,文武百官紛紛散去。
殿內百官都已離開,王弘毅從台階上面緩步走下來,開口問著:“張卿,你可是有事要講?”
張攸之垂首說著:“臣確有要事,要向主公稟報。”
“方才你未在殿上說起此事,事關機密吧!”王弘毅命內侍出去備輿的同時,對張攸之說:“隨孤到書房去說。”
“臣遵旨。”張攸之跟隨其後。
進入書房,侍從去備茶,王弘毅坐上,令張攸之入座,張攸之謝恩,隨後入座。
不一會,內侍奉上茶點,現在無需吩咐,這些人自然立刻退出了書房,沒有命令,不會有人擅入,向張攸之間:“張卿要說何事?”
“臣經由十三司,接到了西益州的情況!”張攸之肅然直起上半身,奏稟:“自在西益州建立八旗制,有些時日,到現在,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西蜀局勢日漸穩定。臣昨晚接到平蠻將軍送來的情報,說已經建立了六旗,除此六旗,山間族已被清理大半。”
“井山部現在就是第一旗,戰績卓著,除上繳大半戰利品外,獵殺野族更是無數,經他們之手,山間族已是不同往昔,大部分野族皆已逃入深山。”
說著,將情報遞上。
王弘毅接過去仔細觀看,片刻後,微笑說:“這事,丁虎臣做的甚好,西益州安定下來,解決了山間族之亂,蜀地已是再無內患矣……”
“三十萬山間族,除了六旗有四萬之眾,已經清剿圍殺十萬,也就是說,還有一半左右的山間族野蕊,
“只是這些山間族都是零星部落,大部分已逃入深山,雖不可掉以輕心,但是大局已經定了。”
八旗制度,用在這方面,實是王弘毅神來之筆,現在看來,效果極佳。
歷史上,對付山間這樣的野族,並無太好的辦法,無非是籠絡和分化。
地球歷史上,三國時,山越就曾經是吳國大患,前後孫吳,花費了三十年的征詩,才平了下來。
而現在此法只要三年時間,這大可推廣之。
“對西益州的圍剩還要繼續,第一就是入深山者獵,第二就是願意下山者編戶,不過眼下,這件事卻要暫時緩一緩了。
將情報遞還給張攸之,王弘毅站起身,背著手,在書房內走動著。
“將新進的三旗留下,繼續剩殺山間野族,山間旗兵主力,必須進行調遣了,進入交州,和我軍上下配合,夾攻荊南。”
“當日建山間八旗,每三百人為一牛錄,每五個牛錄為一甲喇,三個甲喇一旗,這有五千人。可這第一旗,族人甚多,就是八千人,亦走出得,在威勢上,一直壓著別的小旗,這非常不妥當。”
“派上三旗去交州,不僅可取交州,和我軍呼應,交攻荊南,又可消磨去上三旗的兵力,一舉兩得。”
張攸之聽了王弘毅的話後,表示贊同。
“主公英明,山間族生來好戰,此時不過建旗區區數年,時日尚短,山間族人雖大半臣服於主公,但他們野性難馴,怕是養不熟的一群狼,倒不如投放於戰場之上,以其族人牽制,以高官厚祿子孫蒙蔭來誘,山間八旗必將成為我軍一把利刃。”
對於山間族,張攸之向來是主張剿殺,後來王弘毅出台了八旗制,張攸之這方不再繼續提議剁滅山間一族了。
此時王弘毅提出的主張,正合他意。
見張攸之亦是同意,王弘毅當即說:“那便擬旨,令丁虎臣率領本部五千,上三旗七千,總計一萬二千,深入小道,進攻交州,再由交州從南方進攻荊南……張卿家,你現在擬旨吧,此事,自是越快越好。”
“諾!”
“還有,令鐘文道作為內政總管隨行。”王弘毅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