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明悟與無奈
自己是什么身份?
韓瑞皺眉尋思,是不是王珪覺得,自己只是太常博士,雖然職務清要,但是品級卑微,建言上奏,有點兒逾越了?可是仔細琢磨,又好像不是這個意思。
除此之外,自己還有什么身份?朝廷命官,見識淺薄的毛頭小子,揚州村夫,王朝治下的蕓蕓眾生,鄭家的女婿,鄭淖約的丈夫,沒有出生孩子的父親……
韓瑞十分茫然,腦中浮現亂七八糟的念頭,憑著本能,慢慢的向太常禮院走去,可是一不留神,卻走過頭了,差點撞上一隊巡邏經過的軍衛,立時驚醒,連忙抱歉。
那些軍衛以審視的目光,仔細打量韓瑞,確認他只是無心之失,也沒有在意,揮了揮手,眼神清冷,面無表情繼續前行巡視,動作整齊劃一,舉止投足,有種威風凜凜的軍伍氣息,好生令人羨慕。
韓瑞有幾分感嘆,遙想年少之時,心中也曾經懷有軍旅夢想,憧憬長大之后,成為保家衛國,鏗鏘鐵骨的軍人,可是真的長大了,卻覺得吃不了這份苦,選擇了退縮,心里多少有些遺憾,為對面現實,放棄夢想而感到無奈,也有幾分悵惘,追悼自己純真的少年時光……
想來,這個就是成熟的代價,權衡利弊,拒絕了李靖的邀請,韓瑞并沒有后悔,只是有些惋惜,畢竟征討吐谷渾,并不是爭奪天下的內戰,而是抵御外敵,能夠參與其中,一輩子也算是無憾了。
在這個時候,不管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么,軍人就是民族的英雄,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韓瑞才提議建立英烈堂。即使,不能讓陣亡的將士復生,也不能抹平死者家屬的創傷,至少可以給予他們榮耀,載入史書,流芳百世,也算是一種安慰。
可惜,也不知道,王珪為什么要反對,韓瑞輕輕搖頭,難道是讀書多了,也染上了迂腐的文人之癖,看不起武將……等等,韓瑞驚醒,突然有種豁然開朗,掃清迷霧的感覺,總算明白了王珪的意思。
韓瑞恍然大悟,無奈苦笑,自己是什么身份,文官呀,王珪分明是在提醒自己,要注意立場的問題,或許,還有更深層的含義。
在一些人的構想之中,武人領兵打仗,攻城掠地,文人治國安邦,教化百姓,兩者相輔相成,各司其職,天下必然大治。可惜,構想就是構想,自古文武之爭,由來已久,ch?n秋戰國時期,將相和的典故,就是在告訴世人,將相是不和的,和了,就是奇事,才能流傳千古。
表面上,相爭的原因,無非是武人覺得,自己舍生忘死征戰沙場,文人手無縛激之力,就在后方享受,可是論功行賞的時候,功勞卻偏在武人之上,十分不公。然而文人也覺得,武人粗鄙不堪,大字不識幾個,不懂禮儀,卻偏能封侯授爵,令人氣憤。
其實,所謂的不公與氣憤,只是幌子而已,實質上,還是為了爭名奪利。
要知道唐代,可不像宋代以后,矯枉過正,文人占盡上風,連武將領兵的權利也剝奪了,將軍上馬可以征戰沙場,脫了盔甲,放下兵器,手拿毛筆,照樣治國安邦,出將入相,干涉政事更是常有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是文官不能容忍的,而且李世民也意識到其中的危險,逐漸在提高文官的權力,甚至以身作則,招集弘文館學士,談詩論賦,臨書作畫,尊師崇儒,就是希望,習武成風的民間百姓,重心向文學偏移。
畢竟在民間,舞刀弄棍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連文人書生,身上不配劍,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時不時發生些言語不合,拔劍殺人的事件,即使相對整個天下來說,這樣的事情,根本影響不了大局。
但是,作為喜歡掌控一切的統治者,總是希望治下的百姓,老老實實,安分守己,不要弄出亂子來,自然而然,不愿意見到民間武風盛行的情況。說白了,就是愚民政策,孔夫子都說了,民可由之,不可知之,簡直就是至理名言,統治者深以為然,在他們的心里,百姓最好都是傻子、傻蛋,免得他們總要絞盡腦汁捂蓋子。
又偏了,扯回來,李世民與王珪是明白人,自然清楚,英烈堂建成之后,必然使得本來已經武風盛行,民風彪悍的百姓,對于軍人武將的崇拜,更加難以節制。
身份不同,立場自然不同,在李世民心中,考慮更多的是帝位穩固,江山社稷持久萬年,在王珪心中,武將權盛,不合儒家治國之道,肯定想方設法削弱。只有韓瑞,傻乎乎,楞頭青似的,根本沒有任何政治立場,才會以文官的身份,向皇帝建言,要增長武將的威風。
幸好,王珪知道,韓瑞年輕,入仕時間不長,對于官場之事,了解不多,沒有將其視為墻頭草之類,不然回頭一說,在文官集團里面,韓瑞的名聲算是毀了,而且也覺得,雖然韓瑞年少無知,沒有弄清楚狀況,但是拋開立場,提出的建議,也是言之有物,能力卻也不差,至少可以證明,這個太常博士,不是運氣好,靠關系上位,而是實實在在的因功提拔,所以,才會好心的提醒。
此外,李世民也覺得,韓瑞滿腔熱忱,不顧及自己文臣身份,提出這樣的建議,果真是對自己忠心耿耿,即使權衡利弊之后,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卻也算是份功勞,日后找個理由,再加以賞賜。
不知道,自己在皇帝的心中,再次留下良好的印象,韓瑞明白了王珪的暗示之后,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心情,心中一陣無力,十分無奈,也難怪,古往今來成功變革的案例,屈指可數,主要是掣肘太多,想要成功,必然損害很多人的利益,肯定會受到反撲,即使最后成功了,變革者也往往沒有什么好下場。
以史為鑒,有的時候,也很打擊士氣,不過,郁悶片刻,韓瑞也想開了,不同意也好,免得又招惹麻煩,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來日方長,總有機會的。
回到太常禮院之后,面對眾人的好奇詢問,韓瑞也不笨,選擇性的把述職的部分內容,如實告訴大家,卻是沒說自己的建議,不過,韓瑞也低估了眾人對于此事的熱衷,畢竟不是誰都能受到皇帝召見的,自然要追問到底。
從宮殿里的布置,皇帝的衣著,表情,動作,語氣,甚至連地毯上有多少紋繡也不放過,弄得韓瑞哭笑不得,心中不勝其煩,可是考慮到,拒而不答,容易招人嫉恨,只得耐著性子,拼命的回憶,據實描述,到了最后,靈光閃爍,無論眾人問什么,韓瑞就裝傻道:“實在是不清楚,那時心里緊張,連頭都不敢抬,沒有留意……”
眾人一想,也是這個道理,換成自己,多半也會激動得全身顫抖,小心翼翼奏對,哪里會顧及其他情況,隨之,也就放過韓瑞了。
宮殿之中的奏對,韓瑞沒提,王珪吸取教訓,不敢再次泄漏禁中機密談話,幾個內shi更加不敢向外透露半句,李世民仍在權衡利弊,沒有招集大臣商討的意思,知情人守口如瓶,自然不會傳揚出去,所以沒有引起半點波瀾。
一晃,幾天過去了,既然皇帝已經批復儀注,太常寺的工作重心,自然轉移到迎接凱旋歸來將士的事情上,韓瑞這個太常博士,也脫不了干系,早出晚歸,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充當李淳風與呂才的副手,指引眾人演練各種禮儀步驟。
理論聯系實際,旁觀多日,韓瑞的禮學知識,大有增進,忙碌的同時,回家看到懷孕的鄭淖約,聆聽胎兒的怦動,血肉相連的微妙感覺,油然而生,身上的疲憊也瞬間消失,就是在苦與樂之間,日子過得十分充實。
與此同時,城中也是謠言四起,轟轟烈烈,在某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巾幗園擁有神奇的生子秘方的消息,不脛而走,在貴婦女眷圈子,以閃電般的速度,飛快的流傳,人盡皆知,頃刻之間,巾幗園前,擠滿了寶馬香車,寬敞的街巷,擁堵不堪,連行人也不能通過。
韓瑞,再次估錯了,這個時代,貴婦女眷對于生兒育女的期盼,特別是在她們的哀求下,一些個女冠,不慎泄露了只言片語,證實真有秘方的存在,如同軒然大,抱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理,前來求方的貴婦女眷,蜂擁而來,連巾幗園也容納不下了。
無可奈何之下,李希音等人,只有選擇性的,告訴幾個常到朝圣宮進香的虔誠信眾,并且告訴她們,注意保密,自然得到肯定的回答,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很快眾人也知道了,連忙轉移陣地,須臾之后,巾幗園恢復如常。
自然,在韓瑞的指點下,李希音等人,肯定不會輕易,就把所謂的秘方泄露出去,只是告訴她們,巾幗園的女冠,也不知道方子的秘密,這么重要的東西,肯定是掌握在朝圣宮觀主的手里,貴fu女眷深以為然,急忙奔向驪山而去。
所以,郊外的行人百姓,就會看到,在通往驪山的路上,輕車華蓋,塵煙滾滾的景象,而且這股熱潮,輕易之間,怕是消退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