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明朝第一國師 作者: 鱸州魚 (已完結)

mk2258 2012-11-7 21:35:3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46 90398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4 20:55
第215章 明槍暗箭

    清明時節雨紛紛,細雨婆娑中的紫禁城,比平日少了些莊肅,更添了幾分柔美之色。然而,在表面的平靜之下,翻湧著的,是異常詭異的氣氛。

    黃灰兩色的袈裟,青紅兩色的道袍,眼下正穿梭於紫禁城內的人,多數都是如此著裝,他們是來給皇帝當顧問,提供咨詢的。

    因為此刻的嘉靖帝,正處於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中,而導致這一切的,自然與劉同壽的所作所為脫不開干係。

    「……這麼說,定慧寺的佛經中,也沒有提前預知,以及應對天劫的辦法了?」嘉靖面色不善,語氣中更是多了幾分凶厲,「既然如此,慧能禪師,之前你又怎敢對朕說明此事?莫非你存心欺君麼?」

    「陛下息怒,貧僧也只是聽先師偶然提過,陛下相詢,不敢有所隱瞞,這才……絕非有欺君之意,請陛下明察。」

    儘管身處宮殿之中,不會被雨淋到,但慧能老和尚依然渾身浸濕,像是剛被人從水裡撈出來似的。他不敢擦汗,只是低著頭,小聲解釋著,心裡卻在暗中詛咒著那兩個瘋狂的盟友,以及更瘋狂的敵人。

    邵元節的計劃就是順水推舟,把劉同壽煉的金丹捧到天上去,然後,假裝不經意的提起祥瑞的事兒,給小道士來個釜底抽薪。嚴格來說,這策略屬於七傷拳,固然可以給劉同壽找不少麻煩,但同時,也會給邵元節自己埋下很大的隱患。

    不過,對老邵來說,眼下已經是危急存亡之秋。除非他順應時局,投到劉同壽門下,否則若是不能盡早扳倒小道士,他和龍虎山就沒有以後了。

    後患這麼大,這招的殺傷力自然也很好。

    以邵元節的事先謀劃,劉同壽若是不敢接招。他們就可以將順水推舟發揚光大,藉著封神演義的東風,讓小道士自食苦果;若是對方膽敢迎戰,想用障眼法搞點花樣出來。那麼,就別怪同行們不客氣了!

    同行,本就是冤家啊!

    當然,邵元節也不是記吃不記打的蠢貨,經過了杭州水陸大會那件事,他已經對小道士的神奇手段,有了很高的評價。不過。作為修了一輩子道,忽悠了一輩子貴人的道家高人,老邵對自己的眼力有著充分的自信。

    他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如果劉同壽故技重施,他一定會當場將其戳破。他的觀點和自信,也受到了佛門盟友的認可。俗話說:旁觀者清,鬥法和揭秘是兩個概念,後者的難度要遠遠低過前者。

    可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劉同壽不但接了招,而且還故技重施的放了大話出來。說什麼異寶出,天地劫,想要阻止天劫,只能祈求他那個死鬼師父顯靈!

    誰說死人不咬活人的?

    那就是扯淡!

    如果讓邵元節等人選出一個最令他們痛恨的事物,劉同壽那位死鬼師父,無疑會以絕對多數的支持率,高居榜首。

    從王老道掛掉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成了一件法寶,一經祭出,便無往而不利。多少次。劉同壽都是靠著這件法寶渡過難關,涉險如夷。每次經歷險阻之後,這件法寶還會如同被磨礪過一樣,更加犀利,給劉同壽帶去更多的好處。

    就拿這一次來說,劉同壽的應對方式。就和他最初揚名時一樣。

    誰也說不清到底什麼叫天劫,這個虛幻的概念很廣,最通常的表現形式,就是自然災害!雷火、閃電、暴雨、洪水、海嘯……都是天劫,此外,道藏中還有心魔的概念,那玩意看不見摸不著,但同樣是天劫的一種。

    劉同壽的大話放出來,想圓卻也簡單,丹成那天,哪怕只下了一場小雨,他都能找到借口。

    本來這是場足以引起洪水氾濫的大雨,結果被先師給擋住了……諸如此類,這種辦法,尋常民眾也許看不穿,但對廣大奮戰在一線的神棍們來說,不過小兒科罷了。但明白歸明白,就是誰也沒辦法,誰能想到小道士如此深謀遠慮呢?

    道教博大精深,涉獵的技能極多,預測天氣,甚至地震,這都不算是什麼匪夷所思的事兒。邵元節自己就對此很有心得,若非如此,又哪裡會有擅長呼風喚雨的邵真人呢?

    這些都屬於技術上的細節,其實都可有可無,關鍵,還是在於皇帝的心意。

    現在誰也搞不清楚嘉靖到底在想什麼。

    說他信任劉同壽吧,小道士覲見之後,皇帝就開始大肆招募臨時顧問,連一向鄙夷有加的佛門都得到了面聖的機會,放在從前,這種事是不可想像的。

    可是,若是他已經開始懷疑小道士,在輿爭之中,皇帝表現出的支持卻依然如故,甚至比從前的力度更大了。

    這才是癥結所在。

    根據邵元節,以及清流中的幾大骨幹的說法,皇帝表現出曖昧時,做臣子的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皇帝的態度就如同夏日的天氣,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誰要是以為自己看到了良機,想趁機給對頭來兩下狠的,嘿,就等著體驗嘉靖帝的喜怒無常吧。

    所以,包括邵元節在內,眾人都不敢將態度表現得太鮮明,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

    見有京城第一寺名頭的定慧寺的主持,慧能老和尚也是支支吾吾的樣子,嘉靖的眉頭皺得更深了,他強忍著沒發脾氣,而是象下定了決心似的,突然問道:「如果是足以將京城夷為平地的大劫呢?事先難道看不出一絲端詳?」

    「夷……為平地?」慧能猛一抬頭,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嘉靖並不答話,而是死死盯著老和尚,似乎想從他的神情中,看出點什麼似的。

    慧能好一會兒才恢復了鎮定,又冥思苦想了好半天,最後咬了咬牙:「回稟陛下,以貧僧所知,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有這等大劫……京師乃是天下眾望所歸,雄偉恢弘,氣蓋古今,豈是說會被傾覆就被傾覆的?貧僧以為……」

    「你認為此言不盡不實?」絲絲冷風從嘉靖的牙縫吐出,聞者驚心。

    「阿尼陀佛!」慧能口宣佛號,寶相莊嚴:「回陛下,貧僧以為,出此言者必是妖言惑眾,意圖危言聳聽,從中漁利的奸邪之人!陛下可嚴懲之,以正天下視聽!」

    正如他自己所說,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這麼大的天災,把京城夷為平地?除非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或者真有九天雷劫的存在,否則什麼都不可能撼得動雄偉的京城。

    大地震是不可能的,無論是欽天監,還是佛道聯盟中精通此道的高手,都沒有任何發現。普通的小地震倒也罷了,如果是足以葬送京城的大地震,肯定會有預兆的呀。

    有見於此,慧能決定搏上一鋪,徹底消除劉同壽這個佛門大患,同時,將那個道家協會也扼殺在搖籃之中。

    嘉靖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又轉向一旁的邵元節問道:「邵真人,你怎麼看?」

    「回稟陛下,貧道以為,慧能大師所言甚是……」如果可能,邵元節也想提前解決對手,不過,他知道可能性不高,所以,他附和了幾句後,就開始拐彎抹角的暗示皇帝,劉同壽很可能會渾水摸魚,並一一列舉了小道士可能的做法。

    「劉師弟道行法力都是上乘,不過,少年人遇事,難免失之穩重,說的誇張些,以彰顯自家手段也是有的,所以……」

    「不用再說了。」嘉靖一抬手,打斷了邵元節含沙射影的長篇大論,淡淡道:「開爐的日子已經定下了,等到那天,一切自有分曉。」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5 19:24
第216章 京城的黎明靜悄悄
               
    綿綿的柳絮漫天飛舞,彷彿鵝毛大雪一般,當那片潔白沾在身上,人們所感受到的,卻只有陣陣暖意。

    人間四月天,芳菲猶未盡,這是一年中,最令人愜意的幾個時段之一。

    富貴人家或者書香門第,喜歡在這個時節偕家出遊踏青;農民們則是趁著春光正好,抓緊時間在田間勞作;走南闖北的商人們,同樣不得閒,他們要忙著上貨訂貨,將經歷了寒冬之後,空空的貨倉補滿,好在新的一年裡,多賺點錢。

    這個時候來到京城的人,看到的,只會是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在嘉靖十四年的四月十五這一天,京城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田間沒有農夫勞作,官道上沒有行人往來,風景秀麗的山林間,唯見鶯歌燕舞,甚至連運河上穿梭不斷的漕船,也不見了蹤影。

    京城,彷彿已經被人遺棄,變成了一座歷史遺蹟。

    當然,那些不明真相的外地人肯定不會這麼想,他們很清楚,這個靜悄悄的黎明,完全是人為造成的。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關卡,將京城封了個水洩不通。

    京城的百姓知道的更多一些,官府提前很長時間,就已經將告示貼出來了,告知百姓:今日全城戒嚴,任何人不得外出,犯禁者重罰!

    這告示措辭嚴厲,後果也很嚴重,但卻沒頭沒腦的,既沒說明原因,也沒說明如何執行。但對京城人來講,這已經足夠了。

    不用官府說,大家也都知道,這一天,是上虞小仙師,翰林劉修撰的仙丹開爐的日子。異寶出,天地劫。據說開爐的那一刻,會有天劫降臨!而天劫的威力,則足可毀天滅地。將整個京城化成齏粉!

    換成其他人,敢這樣危言聳聽,一定會被官府抓起來。治個妖言惑眾,意圖不軌的重罪,發配邊疆,乃至腰斬於市都是有的。不過,樹的影,人的名,同樣的話,出自那位神通廣大的小仙師之口,帶給人們的就只有恐慌了。

    就算有那神經大條,或者別有用心者。對此不屑一顧,可是,不管你信不信,皇上可是信了的,不然順天府能出告示嗎?如果這樣的說服力還不夠。那再看看那些達官貴人的舉動就知道了。

    以張首輔為首的一眾文臣,以武定侯為首的一眾勳貴,哪個不是早早的就把家人給送走了?最近這段時間,東城的那些豪宅都變得空蕩蕩的,只剩了些灑掃的僕眾,倒是八大胡同的人氣高漲。

    據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青樓老闆說。自從天劫的消息傳開後,青樓業的生意普遍上漲了四、五成。除了那些將家人提前送走後,來此解悶的達官貴人之外,不少家境普通,一向捨不得去青樓消費的人,也紛紛湧了進去,一個個都嚷嚷著,死前須得爽一把……

    要讓劉同壽來說,這就是末日症候,連科技發達的後世,都有人相信所謂的呢,何況文盲率超過九成的明朝?恐慌沒演變成動亂,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之所以沒有形成逃亡的大潮,官府的控制是重要原因。大明朝廷就是個篩子,想封鎖消息肯定不行,不過,朝廷對付老百姓的法子還是很多的,水陸關卡一設,沒有一定的權勢,根本不可能進出。

    此外,客觀條件也擺在那兒,普通人多半都家無餘財,撇家舍業的去外地逃荒,跟找死能有多大區別?想走,也沒法走啊。

    最重要的則是人們都存有僥倖心理。

    少部分人認為,劉同壽不過是在危言聳聽,為了邀名糊弄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天劫;更多的人則是相信劉同壽的法力,以及他身後的那位老神仙。

    江南水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若不是有那位老神仙捨身擋災,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那場水災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呢。左右也逃不了,還不如誠心祈禱,盼著老神仙救苦救難呢。

    按說這場天劫也不是沒法避免,罪魁禍首就是那爐仙丹,只要停止繼續煉丹,天劫自然就消於無形了。然而,這話大夥兒也只能心裡想想,或是私下裡議論一下,那仙丹可是皇上的命根子,誰要敢打仙丹的主意,就做好被皇上當做謀逆者收拾吧,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何況,這裡面還有一個悖論在。朝中也有幾個不怕死的官員勸諫過,但無一不是被皇上一句話就給頂了回去:既然不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又何必停止煉丹?如果相信,為什麼又區別對待,不相信王仙師的手段?

    這是個哲學問題,和雞生蛋、蛋生雞那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幾個冒死進諫的官員一時三刻哪裡想得清楚?自然只有訕訕而退一個下場。

    不信邪也沒關係,嘉靖帝一向有動手不動口的習慣,而且他還奉行斬草除根的原則,敢於在嘉靖朝騙廷杖的,最好先準備好棺材再來。

    朝臣們無奈,只能轉而從民間輿論著手。

    最近,皇上很熱衷於籠絡民心,在民間的名聲也不錯,朝臣們試圖由此著手,化解這場莫名其妙的危機。天劫是否存在,京城到底會不會生靈塗炭,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例一開,朝綱必然大亂,今後還有誰能制得住那位劉大人?

    可他們沒想到,劉同壽事先早就有了佈置。

    一方面,他忽悠嘉靖,說交泰殿實際上也是一件寶物,初建成時,品相普通,故而沒有招來天劫,但在嘉靖的道心感染下,已經漸漸有了靈性,所以,即便沒有金丹的存在,天劫遲早也會來。

    另外,他又散佈謠言,說近年來,天災不斷,其實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人的身上!這種言論符合民間一向的認知,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認可。

    那問題就來了,獲罪於天的到底是誰?

    皇帝虔誠奉天,心懷蒼生,無疑是個聖君;大明的百姓勤勞樸實,善良淳厚,當然也都是好人;顯然,壞人就是那些貪官污吏!

    道家協會的各道派已經陸續入京,成為了劉同壽的幫兇,一幫仙風道骨的老道,說出的話,可信度自然很高。何況,這些也是常識,但凡是個要臉的,誰敢說貪官污吏是好人?上天懲惡揚善,不懲罰他們又要懲罰誰?

    與其任憑這些人為惡,致使天災連綿,還不如藉著仙丹、洞天,一起宣洩出來呢,反正,天塌下來,不是還有小仙師和老神仙扛著呢!怕啥?

    所以,儘管人心惶惶,民間卻沒多大怨氣,華夏的百姓就是這脾氣,但凡有一線生機,他們就會把事情往好處想,這就是所謂的正能量了。

    於是,到了四月十五,即丹成的這一天,整個京城才陷入了死寂。

    家家閉戶,人人自危,百姓們躲在家中禱告,而皇帝則在劉同壽的安排下,攜著百官,遠遠的避到了城外的運河上。在那裡,劉同壽準備下了一艘大船,偌大的甲板上,足可安排數十人同時安坐。

    這,就是見證天劫的舞台。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6 10:10
第217章 天傾地覆,日月無光

  運河兩畔,楊柳青青,天朗日清,和風送閒,正是一派好風光。

  明媚的春光灑在河面上,漾起了陣陣金色的漣漪,水波輕輕搖動著船隻,拍打著河岸,彷彿正在鳴奏一曲江南小調,盡顯悠閒之意。

  一艘畫舫,正靜靜的停泊在水中央。

  畫舫這東西,在江南水鄉可謂司空見慣,不過在北方卻不多見,只有太液池裡有那麼幾艘,是供皇帝和后妃們賞玩的。

  而運河,則是京城附近,最為繁忙的水上樞紐,縱有達官貴人想沿河賞玩風景,也不可能搞來這麼一艘大畫舫,而且還大咧咧的停在河中間。

  換在往常,這艘不合時宜的畫舫一定會招來眾多路人的強力圍觀,聲討斥罵者肯定也少不了。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此刻河岸上雖然也有人,不過卻沒誰敢向畫舫方向張望,這些衣甲鮮明的軍士,都是背朝畫舫,警惕的望向四周。縱有那麼幾個不安分的,也只能是趁著沒人注意,偷偷回頭張望兩眼而已。

  一直盯著畫舫看?不要命了?要知道,眼下,天下最尊貴的一群人,可都在上面呢!其中包括了皇上,兩位閣老,六部九卿,侍郎御史,還有一群佛道高人,用個大逆不道的說法,要是有人把這艘船給弄沉了,大明朝局立刻就會崩潰,整個天下都要陷入亂戰當中。

  這種可怕的事情當然不會發生,京畿周邊如今都已經戒嚴。宣大、薊鎮等邊防重鎮也接到了聖旨,軍將們凜然奉令,嚴防死守,不給韃虜任何可趁之機。

  凡間的敵人,是不可能威脅到這裡的,最大的威脅,是天劫!

  這些尊貴的人物。正是為了以防萬一,故而才到了這個遠離京城的地方。在船上落腳,同樣是為了以策萬全。

  此次天劫由金丹引起。依照五行生剋的規律,來的很可能是雷火之劫。同樣依此規律,水上是最安全的地方。火克金。水克火,就是這麼個道理。

  軍士們也很認可這個道理,所以,護衛的隊列離河岸相當之近,為了爭個最靠裡的位置,眾兵爭得頭破血流,甚至還發生了多起鬥毆事件。

  離得越近,就越方便跳水,雷火來臨的時候,就越安全啊!

  不光是他們知道這個道理。呆在城裡沒走的百姓也知道。最近,城裡的陶瓷匠和木匠都很忙,水缸、水桶、水盆,甚至連馬桶都已經賣得脫銷了,就是因為水克火這個說法。

  人們都琢磨著。萬一老神仙頂不住,大夥兒只能自力更生,到時候大人鑽進水缸,小孩鑽水桶,也不失為一條生路。至於水盆什麼的……人的確鑽不進去,但好歹也能裝點水不是?到時候往身上一潑。沒準兒也能多掙幾分生機啊。

  相較於小民小兵們的愚昧和盲從,船上的大人物們就精明多了。

  除了嘉靖帝之外,這船上就沒幾個相信有天劫的。練個丹就能遭來天劫?邵元節在京城呆了十多年,練了無數丹藥了,京城不還是好好的?縱說邵某法力不濟,道行淺薄,可積少成多,怎麼也得見點端詳才對吧?

  可是,這些年大明雖然天災不斷,但京城卻一直風調雨順,安泰得很,天劫之說,實屬荒謬。

  可還是那句話,不管事情有多扯淡,只要皇上認可,大夥兒就得認真對待。

  想反對?可以!不過不能拿聖賢大義當憑據,只能從神道方面想辦法;想支持則比較容易,推波助瀾就可以了。

  比如張首輔做的就很好,民間流言乍起,還沒有定論的時候,他就把家人大張旗鼓的送出了京城。朝中大臣都明白,老張這是為致仕做準備了,可普通民眾不知道啊!他們只當首輔大人帶頭開溜,要從天劫下逃出生天呢。

  首輔都帶頭跑了,誰還有心思再爭論不休?自家早做打算方是正理。

  徹底丟了輿論戰場,清流們也不氣餒,眼下問題的核心不是輿論,而是所謂的天劫,實際上的障眼法。只要能窺破其中玄虛,再找個不怕死的把事情捅破,就算皇上嘴硬不認賬,心裡也會生出芥蒂來。

  沒了聖眷,一個神棍還有啥可怕?

  懷著這樣的心思,朝臣們的注意力都很集中。

  小道士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的目光;一言一行,則是被眾人熟記於胸,並反覆琢磨推敲,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他也算是享受了一把聖人的待遇。

  「陛下,時辰將至,您還有沒有什麼吩咐?」劉同壽穿了一件八卦道袍,身後楚楚還是當初去餘姚騙人的那身打扮,唯一的不同,就是女孩手裡捧了把桃木劍。這還是劉同壽第一次這麼鄭重其事,看得嘉靖也是一陣眼皮子亂跳。

  「嗯。」嘉靖看起來也有些緊張,他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突然指著船舷問道:「那裡是在做什麼?」

  劉同壽嘆了口氣,一臉的悲憫之色:「雖然師父他老人家以慈悲為念,不惜己身,來拯救蒼生,但雷火天襲,乃是天威,他一介散仙,縱有些法力,又怎麼抵擋得住?若有個萬一……我師徒不過山野閒人,縱死亦無大礙,萬一若是驚了聖駕,卻怎生是好?所以……」

  「所以你就掛個簾子給擋住了?」嘉靖顯得有些不滿意,他皺著眉頭問道:「難道一道布簾就能擋得住雷火?」

  嘉靖雖然脾氣執拗,但他的耳根子其實也很軟,造謠對他是有影響的。近段時間,邵元節等佛道中人在宮中吹風,朝中又有清流們鼓噪,搞得他很煩。現在,劉同壽又要掛布簾,怎麼看。怎麼像在玩花樣,他自然很是不爽。

  「陛下差矣。」劉同壽全然不為所動,「天雷地火,無堅不摧,別說一道布簾,就算是數丈厚的城牆,一樣跟紙糊的似的。完全起不到保護的作用。微臣之所以請陛下移駕於此,就是為了避過雷火的鋒芒,這裡是安全的。」

  「至於這布簾……」劉同壽神秘兮兮的一笑道:「陛下有所不知。這雷火的殺傷,其實不僅是直接擊中才會產生,而是分為幾種……其一。被雷火直接命中者,自然化為齏粉,形神俱滅;其二,雷火落地,會化為颶風,席捲四方,擋者披靡;其三,則是雷火發出的強光……」

  「最後,雷火本身乃是至剛至陽之物,然則物極必反。陽極返陰,其中還蘊藏有陰火!陰火此物,明面上的威力遠不及陽火,實則不然,此物至為歹毒。一旦沾染人身,便如跗骨之蛆,蝕人精元,侵人魂魄,消弭功德……」

  劉同壽口若懸河,說的煞有其事。哪怕是最堅定的反對派聽了,身上都是一陣涼颼颼的,本來就好這口的嘉靖自不用說,臉上的神情都有些凝重了。

  也就是這裡沒有第二個穿越者,否則一聽就明白了。劉同壽說的這哪是什麼雷火啊?爆炸,衝擊波,強光,最後還有核輻射……分明就是原子彈麼。

  「微臣這布簾非是凡物,乃是先師授下的護魂幡,上面有九九八十一道符籙,乃是微臣手書,各道派的長老共同持咒,歷經三七二十一日,方才功成,是件法器。此幡能擋強光,亦能抵擋陰火,故而臣方斗膽,以之護駕。」
  
  那布簾黑黑厚厚的,擋光肯定是沒問題,至於陰火……咳咳,誰不信可以申請下船麼,反正皇帝是信了的。

  劉同壽信口胡謅,嘉靖卻深以為然,其他人互相看看,倒也沒人跳出來找不痛快。

  捉賊捉贓,不讓神棍表演充分了,還怎麼抓他的馬腳?何況……

  「轟隆隆……」

  就在這時,一陣驚雷猛然炸響,在天邊滾滾而過,如同遠古的戰歌一般,充斥於天地之間。透過黑布,依稀可見陣陣閃光。

  眾人一驚之下,抬頭急看時,驚覺天色突然暗了下來,西邊的天空中,一片望不到邊際的黑云滾滾而來,瞬間就遮住了大半個天空。

  風雲突變!

  真是天劫!?

  船上一陣騷動,岸上更是驚呼連連。

  不少軍士甚至不顧軍紀,脫下盔甲,扔掉武器,直接跳到水裡去了。他們可沒有寶幡護體,不自救怎麼成?

  軍官也顧不上勸阻,他們自己心裡也在打鼓呢,雖然還沒往水裡跳,但腳步卻已經往那個方向挪了。反正運河的水不是很深,就算穿著盔甲跳進去,也不會被淹死……

  京城方向,驚叫聲更是驚天動地的,身在數十里外,依然清晰可聞。不過,京城百姓受驚的快,消停的也快,第二聲雷響時,就沒人再出聲了。封神演義裡說得清楚,逢天劫時,鬧出的動靜越大,越容易被雷公盯上,喊那麼大聲,不是找死嗎?

  當然,也有人保持著鎮定,比如夏言就是。老夏不但沒有驚呼出聲,或是張皇四顧,而且還與邵元節對了個眼色,兩人都是冷笑連連。

  小賊確實有些手段,居然算準了這場雷雨,連時辰都估算得這麼剛剛好。只可惜,他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邵真人在此道上的造詣,也是天下數得著的!

  哼哼,皇上,早就知道會有這場雨了!想靠這點小把戲就矇混過關?門都沒有!

  「劫云已至,諸位道友,且各站方位,助貧道施法,共渡此劫!」劉同壽一聲斷喝,招呼飛云等老道一聲,然後從楚楚手中接過桃木劍,腳踏七星,一套太極劍已經使將開來……

  沒錯,就是太極劍,這年頭這套劍法還沒被創出來,也不虞被人窺破玄虛。這套劍法慢中有快,看起來倒也似模似樣,算是跳大神的新思路。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口中歌訣不斷,手中劍訣不停,雷鳴電閃中,一式三環套月已經使出。

  「大廈將崩兮,人難扶……」黑云壓城,烈烈風起,劉同壽舞劍的身影,卻讓人感受了一種奇異的美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道家誦經,比之和尚唸經,更有美感,也更富韻律,而道家第一經典的道德經,更是蘊含著天地至理。

  天傾地覆,日月無光,蒼茫天地間,唯有這畫舫之上,仍保持著平靜與祥和,那裡有經聲琅琅,劍舞飄飄。 本帖最後由 weichang95 於 2013-2-16 10:27 編輯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7 10:53
第218章 揭開黑幕,疾風驟雨

    裹著豆大的雨點,強風席捲而至,驚得眾人各自避雨的同時,也將他們從儀式帶來的奇異感覺中,解放了出來。

    「邵真人……」趁著混亂,夏言湊到了邵元節身旁,輕聲問道。

    「故弄玄虛!」邵元節面帶冷笑,咬著牙吐出了四個字。
   
    「那現在應該……」夏言又問。

    邵元節很肯定的說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設法把那塊黑幕揭開。只要讓皇上看到,京城好好的就在那裡,雷火什麼的根本就不存在,就大功告成了。不過,揭幕的人恐怕……」

    揭破天劫的貓膩,固然能削弱劉同壽的聖眷,但揭破的人,恐怕也會引起皇帝的不滿。最嚴重的情況,這種不滿很可能會演變成罷官去職,以至更甚。

    能跟過來觀禮的,身份地位都不低,三品以下的,就只有翰林和言官,想讓這些人當炮灰可不容易。

    「無妨,本官心中有數。」夏言一擺手,然後目光在人群中稍微搜索了一下,冷笑有聲:「偌大朝堂,正人君子總是有的……」

    循著他的視線看過去,卻發現不是想像中的某位御史,而是身著紫色官袍的侍郎,邵元節微微一愣,繼而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夏部堂慮事果然周全,那此事就拜託閣下了。」

    「為國鋤奸,理所應當。」輕聲答了一句,夏言更不遲疑,直接走向了選定的目標,「以中,鋤奸的機會,就在眼前,你做好準備了嗎?」

    謝丕精神一振,沉聲問道:「計從何出?」

    「其實是……」夏言把邵元節的分析簡略說明了一下,各中利弊也是合盤托出,最後加重語氣道:「你可想清楚了?」

    他問的沒頭沒腦。但謝丕卻心領神會,對他們這些老官僚來說,很多話原本就不需要說的太明白。

    「朝中事,就拜託夏部堂了。」

    「以中放心。」夏言意味深長的說道:「去了一個探花,自會還回來一個,老夫久聞令孫敏行素有才名,金榜題名之日,應不遠亦。」

    聽懂了夏言的一語三關,謝丕臉上一陣紅暈閃過,他供拱手。慨然道:「義之所在,固不敢辭!」

    寫來話長,但若看在旁觀者的眼中,其實就是夏言在人群中遊走,偶爾停下片刻,完全看不出異樣。除非是那些經驗眼光都不在夏言之下的有心人,才能從中看出些門道來,張孚敬就是其中之一。

    見謝丕已經開始朝船舷方向移動。張首輔招招手,喚過了孫升,在後者耳邊低聲囑咐了一番。孫升神情不見變化。但目光卻變得有些凝重起來,待張孚敬說完,他匆匆向劉同壽走了過去。

    雖然下起了雨,但畫舫上本就有防雨設施,雨勢雖大,船上的人倒也不至於直接被淋到,只是避不開被風吹進來的雨點就是了。即便沒有這個,為了增強真實感,劉同壽同樣要表現得敬業一點,他現在可不是在跳舞。而是在做法事,自然要風雨無阻才對。

    「有異動!」

    孫升不敢上前說話,只是匆匆在不遠處走過,然後打了個事先商量好的暗號。

    劉同壽會意,手上劍訣不斷,藉著一式小魁星。卻已經轉過身去,向楚楚打了個眼色。女孩與劉同壽的默契更是早已達到了心有靈犀的程度,正向船舷方向移動的腳步頓止,手中一翻,那柄白玉拂塵赫然在手,合著劉同壽的舞步,做歌道:

    「夢覺方知滄海沒,人間尚有桑田存,方寸之間有天地,歲月無痕化乾坤。」

    雷雨隆隆,清音繞耳。比起雷聲,女孩的聲音既輕且柔,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不過,如黃鶯般悅耳的聲音,卻如海燕一般,在風暴中穿梭往來,不受阻礙的自由翱翔。

    船上的大人物們固是聽得清清楚楚,若有所思;河裡的軍士們更是心神迷醉,幾致不能自已。

    嘉靖凝神思考了片刻,抬了抬手,似乎想說些什麼,可看到劉同壽專注的樣子,卻又說不出口。

    張孚敬眉宇深鎖,面色凝重,他知道得意弟子有計劃,卻不清楚計劃的詳細內容。眼見劉同壽接到示警,卻搞了這麼一出,他不能不有所聯想,現在看來,這歌訣恐怕有深意啊……

    夏言等人沒空猜字謎,他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謝丕身上。為了家國大義,後者義無反顧的走到了船舷邊上,只要一伸手,就能揭開黑幕,將一切了結了。

    不過,終究是個文人,緊要關頭,謝侍郎的手還是有點抖,猶豫了老半天,才重新穩定下來,緊緊的抓住了幕布一角,然後身體一歪,手上發力,做出一副失足滑倒的模樣來。

    「啊!」

    淒厲的慘叫聲一下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謝丕對自己的演技很滿意,雖然這樣還是難以迴避皇帝的怒火,但既然他不是故意的,皇帝再不講理,也不可能直接殺了他,甚或禍及家人。至於罷官,反正夏言已經許諾了,自己這個老探花和劉探花同歸於盡,將來自會再出一個謝探花,值了。

    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情況,夏言已經鼓足目力,向西眺望了。

    此地離京城足有幾十里,雨勢一起,視線更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京城乃是天下第一雄城,幽燕之地又是一馬平川,就算在百里之外,一樣能看得到京城的身影,自然不會有多大影響。

    按照計劃,謝丕扯下幕布,然後夏言故作驚異,然後邵元節進言,做最後的定錘之音。只要這三個步驟搞定,跟風者自然不會少,不需要事先準備即可。

    第一個步驟,謝丕表現得很完美,接下來輪到夏言了……

    「咦?」夏言揉了揉眼睛。

    「咦!?」語氣中的驚訝之意展現無遺,聲音也比剛才大了不少,夏言還往前走了兩步。

    「怎麼……」最後,夏言像是見了鬼似的,連退幾步。被雜物絆倒,在甲板上滾做了一團。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的兩個同謀更是瞠目結舌:夏部堂你的演技確實很好,不過。有沒有必要表現得這麼誇張啊?連大臣的體面都不要了,您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夏愛卿,你這是……」嘉靖也很糊塗。

    他知道夏言跟劉同壽不對付,不過,這本就是他期望的,朝中大臣相互制衡,皇權才能得以伸張。這是他即位以來,最大的心得。但夏言即便想破壞這場觀禮儀式,也不用出此下策吧?

    「陛下,其實……」邵元節接過話茬,儘管他不知道老夏在搞什麼名堂,但第二步驟基本也算是達到了,頂多就是他邵某人多說幾句話唄。

    他抬手向西一指,悠然道:「令夏大人驚訝的。應該是京城……」

    「京城?」嘉靖轉過頭,極目遠眺。

    「正是,因為天劫之事。攪得滿城風雨,人人自危,結果居然是空穴來風,夏大人身為禮部尚書,有匡扶……」邵元節的台詞都是事先準備好的,那是一番長篇大論,一句直接攻擊劉同壽的言辭都沒有,但卻字字誅心。

    他一邊說,一邊觀察嘉靖的神情,準備根據皇帝的反應。採用不同的策略,可是,他的準備顯然還不夠充分,皇帝的反應完全不在他預料之中:「……陛下,陛下,您怎麼了?」

    喊了好幾聲。嘉靖才有了反應,他木然轉過頭來,眼神呆滯,「邵道長,你說京城?」

    「是啊,京城……」邵元節突然有點冷,他有了種不祥的預感。

    「那麼,你來告訴朕,京城在哪裡?」

    「啊?」邵元節迷茫了,等他轉頭一看,迷茫變成了驚駭,他終於知道夏言的反常舉動是因為什麼了。

    暴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剛才還雷電交加,暴雨如注,如同末日一般,此刻卻已是煙雨濛濛。透過雨幕,只見綠楊如水,芳草如煙,翠綠之色平鋪在大地上,浩渺無垠,接連天際,只是少了那顆本應嵌在翡翠上的那顆明珠!

    京城……

    消失了!

    「老天,京城,京城不見了!」驚呼聲不是出自邵元節之口,而是在人群中響起,並且很快引起了一片共鳴。

    「雷火之下,皆成齏粉……蒼天啊!真有這種事?」

    「這是天亡我大明嗎?京師沒了,城中的數十萬百姓也……大明的列祖列宗啊,你們睜開眼看看啊!」

    悲號聲此起彼伏,大人物們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偌大的一個京城,就那麼不見了!除了天劫,還能有什麼解釋?

    「都是你這妖道,明知有此大劫,為了邀寵,還去煉什麼金丹!你這奸佞,老夫恨不得啖汝之肉,寢汝之皮!」

    也有人看到了劉同壽這個罪魁禍首,小道士跟沒事人一樣站在那裡,臉上甚至還掛著淡淡的微笑,和周圍的一片哀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

    「臣,刑部尚書聶賢奏請陛下,請斬妖道劉同壽,上謝天地,下正朝綱!」

    「臣,戶部尚書梁材,附議!」

    「臣亦……」

    群情洶洶,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劉同壽。

    京城在天劫中消失,國朝……休說大明,就算上溯個兩三千年,也從未有過這種記錄。這種時候,肯定要找個責任人出來,劉同壽只是第一個,若是消息傳出後,天下有變,沒準皇帝都要換人呢!眾人也顧不得嘉靖越來越難看的臉色,紛紛將矛頭對準了劉同壽。

    「劉同壽,你有何話說?」嘉靖何等精明,眾臣的心思,全在他預計之中。

    儘管劉同壽的道行讓他非常驚嘆,對修仙的信心也更堅定了,可是,比這些更重要的,還是要先把責任推脫開,保住皇位才是第一位的。

    反正,劉同壽的法力大半都是因他那個師傅而來,而王老道去擋天劫,結果京城卻連塊瓦片都沒剩下,想必王老道也一起灰飛煙滅了。沒了靠山,劉同壽也不過是個聰明點的小道士罷了,犧牲也就犧牲了。

    劉同壽轉過身,視線緩緩在人群中掃過,包括嘉靖在內,眾人的反應皆收眼底,然後,他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他豎起單掌,打了個稽首,云淡風輕的一笑:「恭喜陛下……」 本帖最後由 weichang95 於 2013-2-17 10:59 編輯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7 12:56
第219章 天地乾坤,造化無窮

    有那麼一瞬間,船上陷入了死一樣的寂靜。

    朝臣們都試著推測過劉同壽的反應。

    狡辯?這個小道士很擅長,他那張嘴不是一般的能忽悠,說是能把死人忽悠成活人可能有點誇張,反過來就肯定沒問題。

    請罪?這個也有可能,畢竟這個罪太大,看皇帝的意思,也大有放棄他的意思,與其垂死掙扎,還不如給皇帝留點好印象,用從前的人情,保全點什麼呢,比如他身後的那個小女冠……

    其他……還有很多,可沒人想到,群情洶洶之下,面對皇帝的嚴詞詰問,劉同壽居然回眸一笑!

    恭喜?京城沒了,還恭喜?這是紅果果的嘲諷啊!

    敢嘲諷,就要做好承受怒火的心理準備!

    下一刻,更大的聲浪從畫舫上爆發開來,滾滾如雷霆一般,連畫舫都搖動不定,彷彿要被巨浪掀翻了似的。

    「請陛下下旨,誅殺此僚!」

    「無視陛下心情,口出譏諷之言,是為不忠;數十萬生靈死於眼前,毫不動容,是為不仁;為了一己榮華,鋌而走險,引得上天震怒,終招禍端,節操何在?陛下,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若不誅之,今後朝廷又那什麼顏面去面對天下人吶!陛下!」

    夏言面目猙獰,口中咆哮有聲。儘管剛才摔倒時,身上滾得都是泥水,顯得非常狼狽,但卻無礙於他的氣勢如虹。形勢的演變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預計。京城沒了,他的首輔之夢,恐怕也要化為泡影了。

    重建京城是不可能的,大明現在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遷都南京是唯一的選擇。到了南京,他們這些失了根基的京官,能否站得穩原來的位置都是問題。還談什麼更上層樓?

    眼下,他唯一能抓住的,就只有消滅劉同壽這根稻草了。好歹是件功勞,如果有人幫忙造勢的話,未嘗沒有鹹魚翻身的希望。

    「陛下……」

    「請誅……」

    「不如此。無以謝天下!」

    其他人的心思沒有夏言這麼複雜,他們單純是要找個發洩的目標罷了。學了一輩子聖賢的道理,卻發現鬼神這種東西真的存在!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帶給他們的打擊太大了,如不宣洩一番,心中的恐懼和驚慌會把他們逼瘋的。

    嘉靖面色鐵青。

    形勢的演變同樣出乎了他的預料,他萬萬沒想到,這雷火居然這麼厲害,他原本以為就是著個火什麼的呢。那種小事,嘉靖帝彈彈手指就擺平了,誰敢在他面前鼓噪。只有死路一條。

    可現在不行了,鼓噪的人太多,身份地位也太高,即便是嘉靖帝,同樣沒有跟所有人對著干的魄力。何況。遷都南京的過程中,他還得靠著這幫大臣立足呢,又豈能往外推?

    他猶豫片刻,顫巍巍的抬起了手,嘴唇微張……

    「各位似乎指責錯了人吧?」就在這時,劉同壽終於開口反駁了。第一句話就讓嘉靖心中一緊,嚴格來說,他才是罪魁禍首,劉同壽煉丹,可是按照他的旨意辦的。若是小道士喊出這話,將來一定會成為其他人的話柄,甚至造反的依據!

    想到這裡,嘉靖的手臂也不顫了,穩穩的一指劉同壽,就要喝令衛士將其拿下,不過,劉同壽接下來說的話,又使得嘉靖手上一緩。

    「下官可是一直主張,讓百姓出城避禍的,反對這項提議的,不正是各位大人嗎?不仁是誰?若非下官主張讓各位大人出城觀禮,恐怕……嘿嘿,不仁不義,恩將仇報的似乎不是下官吧?」

    眾人的氣勢為之一滯。事先誰會相信,世間有這麼離奇的事?為了你隨口一句話,就動員幾十萬百姓出城?那不是開玩笑麼!但這個理由顯然不好光明正大的說出來,一時間,眾臣都有些躊躇。

    「不論如何,天劫總是你這妖人招惹來的,想要平息天怒,謝天下之人,不殺你殺誰?」氣沮的都是跟風眾,謝丕這些主持者就沒什麼可遲疑的了,反正目標是殺掉小道士,計劃雖已亂了套,但只要結果一樣,就算圓滿成功。

    劉同壽毫不示弱,反唇相譏:「誰是妖人,自有天下人評說,下官倒是奇怪了,仗勢欺人,強佔良民土地的不是妖人,反而是下官這個樂善好施的是妖人,天下間怎麼會有這麼荒謬的道理?」

    「你血口噴人!」謝丕雙目血紅,張牙舞爪的樣子,讓人毫不懷疑,他下一刻就會撲上去跟劉同壽死拼。

    「好了,都什麼時候了,還做這種無謂的唇舌之爭?速速善後,規劃行程才是最重要的!」夏言見局面又有混亂的傾向,他急忙一聲斷喝,打斷了兩人的爭辯,然後回身向嘉靖一禮,道:「陛下,人證盡在,還請陛下明斷!」

    「請陛下明斷!」跟風眾也回過味了,小道士胡攪蠻纏的實力天下無雙,跟他爭辯,只會重蹈覆轍。左右他爭辯的基礎盡在聖眷上,沒了聖眷,在權勢的壓力下,那點小聰明算個什麼?伸伸手就碾死了。

    「朕……」見劉同壽只是爭辯,死到臨頭也沒有出賣自己,再想起小道士以前的諸多好處,嘉靖也很不捨,不過,他自己的命運才是最重要的,犯不上為了小道士,跟朝臣們翻臉:「朕意已決,京城毀於雷火,總是事實,劉同壽獲罪於天,法理難容,故……」

    「陛下差矣!」劉同壽揚聲打斷了嘉靖。

    「你說……朕錯了?」嘉靖臉上青氣連閃,蒼白的臉孔轉瞬間就漲得發紫!

    夏言等人都是大喜,這君臣二人的關係算是徹底完蛋了。就算真有萬一,今天殺不得劉同壽,將來同樣有的是機會,他死定了!

    「到底是誰說的,京城毀於雷火?然後又把罪名推到微臣頭上?陛下明察,這是欲加之罪啊!」劉同壽一臉冤屈:「臣冤吶,比竇娥還冤!」

    「呃。哦?」被他一攪合,嘉靖一時忘了生氣,不過仔細想想。他又覺得哪裡不對。

    「不是毀於雷火,京城怎麼可能消失……」夏言被那靈異現象嚇得摔倒,印象極其深刻。此刻也是理直氣壯,可抬頭一看,卻發現不對,不知道是誰,趁著剛才一片混亂的當口,又把那黑幕給掛上了。

    夏言怒:「誰這麼大膽,又把那簾子給掛上了?」

    謝丕冷笑著附和道:「掛上了就沒事了?掩耳盜鈴,宵小之輩,鬼蜮伎倆!」說著,他怒氣衝衝的走了過去。一把將黑幕扯了下來,這一次,他可是堂堂正正的揭幕了。

    「遮得一時,遮不住一世,京城化為白地。這等……咦?老天,這是……」話沒說完,他已是面露驚容,定睛再看,他不由自主的重複了夏言剛剛的動作,揉眼。向前邁步,然後……

    「噗通!」他一腳邁空,直接跨出了船舷,一頭栽進了運河裡。

    當朝侍郎落水,船上卻一點反應都沒有,所有人都呆呆的望著西方,一座雄城正聳立在遠方,巍峨如故,宏偉依然!

    京城!

    完整無缺的京城!

    「天……」

    「那不是京城麼……」

    「京城又回來了?」

    驚呼的聲音沒有適才響亮,因為所有人的聲音都透著一股虛弱的氣息。任是誰人,經歷過大驚,大怒,以及失而復得的狂喜,都會有類似的反應。不少人甚至直接坐倒在甲板上,喃喃低語,老淚縱橫。

    除了當年初次入京趕考之外,這還是第一次,看到京城時會這麼感動,沒了京城,一切就都沒了。那不是單純的一座城池,而是希望和夢想的凝聚。

    「這,這到底……同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嘉靖也結巴了,不過他總算還記得自己有人可問,在京城重現的一瞬間,籠罩在他身上的危機就不見了,他和劉同壽自然也就修復了,至少,嘉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回陛下,微臣先前不是說過嗎?先師會努力保護京城,現在您看到的,就是先師的成果了。」劉同壽依然云淡風輕的笑著,神情與前別無二致,但看在嘉靖眼裡,卻籠罩了一股濃濃的神秘氣息,顯得是那樣的高深莫測。

    「可是先前……」

    他君臣在這邊對答,其他人的注意力也轉移過來了,如黃錦、張孚敬等人的臉上,更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剛剛他們也替劉同壽捏了一把汗,只是幫不上忙,現在危機過去,京城重現,事情再次進入了劉同壽的軌道,自然不需要再擔心什麼。

    「先師施法時,曾借楚楚之口,唸誦過法訣,陛下怎地忘了?」劉同壽提示道。

    「法訣?」所有人都是一愣,好在,在場的都是滿腹經綸的大儒,那歌訣也不複雜,聽一遍也就記住了,有人低聲默誦出來。

    「夢覺方知滄海沒,人間尚有桑田存,方寸之間有天地,歲月無痕化乾坤……」

    「夢覺?難道是幻覺?」有人提出了猜想。

    劉同壽笑而不答,那人慚然而退,其實,這個答案才是最貼近真相的一個。

    「滄海桑田,歲月無痕,難道……現在已經是百年後了?」劉同壽聞聲一看,說話的卻是工部尚書秦金。

    不愧是搞理工的,想像力果然豐富,若是此人晚生三百年,說不定相對論就不是愛因斯坦的專利了……

    劉同壽繼續搖頭。

    「天地方寸間,乾坤……」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嘉靖思索片刻,一開口,就說出了標準答案,當然,這個標準是劉同壽自行制定的。

    劉同壽撫掌而笑:「陛下英明,天地方寸間,乾坤大挪移!先師施展的,正是乾坤大挪移之術!」

    「譁!」

    一片嘩然!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8 10:55
第221章 帝位(結局)

    邵元節的眼光不錯,後續的發展都在他的預計之中。

    匪夷所思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城,隨即,又匪夷所思的被全城人所認可,最後,開始向京畿周邊,乃至更遠的地方傳揚。

    劉同壽的風頭一時無兩,在民間的稱謂也是越來越多。

    上虞小仙師的名頭叫起來雖然順口,但驕傲的京城人卻不怎麼喜歡,這樣的大人物,福澤豈能讓小小的一個縣城給佔盡?完全就說不通嘛!

    於是,各種極盡絢爛的稱號紛紛被冠在劉同壽頭上,大浪淘沙之下,最後剩下了一個最受歡迎的——大明第一國師!

    在明廷的規制中,沒有國師這個稱號,不過,反正只是個稱呼,誰又會計較那麼多呢?當消息傳進宮廷後,皇帝也是龍顏大悅,御筆一揮,順應民意的封了塊牌匾給劉同壽。

    皇上都認可了,誰還不服?自是皆大歡喜。

    有了這個稱號,道家協會自然更加興旺了,佛門也產生了動搖,禪宗成為第一個主動並入道門的佛教宗派。其實,禪宗本來就是華夏的傳承,其傳承的是春秋百家的縱橫家一脈的衣缽,故而長於辯難,精於此道者,就算遇上當世大儒,口舌上也佔到便宜。

    這個說法是劉同壽提出來的,他拿不出證據,不過,只要想想後世的阿三就知道了,創立佛教的他們,有這種機辯的智慧嗎?苦修和瑜伽,才是他們的本行。

    禪宗之後,佛教八派中,另外幾個由中土人創建的宗派——華嚴、淨土、賢首、天台、律宗,紛紛派遣門下弟子入京,向道家協會,以及劉同壽示好。一時間,雖扭扭捏捏的不肯就範,但只要再加把力。應該就能拿下了。

    只有印度本土味極濃,由西行歸來的玄奘創立的法相宗;以及和印度聯繫緊密,在兩地都有傳承的三論宗;以及異族最為推崇,又被稱為黃教的密宗;毫不動搖。意圖頑抗到底。

    見是這樣,劉同壽毫不遲疑,直接將早就醞釀好的重磅炸彈拋出,將佛宗各派炸了個人仰馬翻,外焦裡嫩。

    他沒用權勢壓人,權勢見效快,但對人心的影響卻沒什麼效率。可能還會產生反效果,這次,他用的依然是輿論攻勢。

    那是一本書,名字叫:東遊記!

    創意出自劉同壽,動筆的卻依然是吳承恩。後者在聽過大綱之後表示,這個題材很對他的胃口,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樣。

    劉同壽自是竊笑不已,當然是量身定做了。除了方向反了之外,其他內容幾乎完全一致。就是取經的人換了一下,取經的方向和對象也都換了。

    取經的和尚叫達摩。因為西方貧瘠,人性惡劣,故而他從印度出發,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在中土求得正果,創立禪宗。並以此反哺了原始佛教,使其有了長足的進步。

    嚴格來說,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此外,鬧天宮的猴子也是有的,只是這次它鬧的不是凌霄寶典。而是西方淨土。如來佛祖則趴在桌子底下,喊出了那經典的一嗓子:快請玉皇大帝……當然,這猴子是中土的,因為它是女媧娘娘的石頭麼。

    東遊記的問世,給了佛教種種一擊,搖擺中的五派徹底打消了觀望的念頭。望風影從。依然不肯就範的三派,則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邪教,與白蓮教並列,成為了四大邪宗,從此只能轉入地下發展,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魔門。

    於是,宗教戰爭告一段落,一個嶄新的道教出現在世人面前,打著皇帝和國師的名號,蓬勃發展起來。

    新技術,新思想,一切不為儒家所容的東西,都在這裡得到了庇護,歷史出現了重大轉折,一切開始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

    藉著乾坤術的東風,劉同壽展開了營救計劃,以積攢功德,迴避接踵而至的天劫為由,他忽悠嘉靖大赦天下,罪犯可以暫交道家協會監視看管。

    嘉靖猶豫了將近一年時間,最後,在皇次子載叡、三子載垕,以及皇長女常安公主接連降生的情況下,他終於拋開了那點小心眼,頒布了大赦天下的旨意,張鶴齡兄弟終見天日。

    不過,劉同壽也因此觸怒了嘉靖,在朝野中清流的攻訐下,外放出京。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道家協會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即便沒有劉同壽麵面俱到的關注,一樣會自行成長完善。在協會中掌權的,除了飛雲、清虛等人,還有劉同壽那位慕名尋親的師叔——藍道行。

    見面詳談後,劉同壽才意識到,他這位師叔,也是嘉靖朝出名的道士之一,曾經在扳倒嚴嵩的過程中,出過大力的藍神仙。

    這位在歷史上被徐階利用,最後死的慘不堪言,但其手段還是很高明的,他最擅長的是占卜。占卜高手,無一不是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在這兩方面的造詣不足,肯定無法在這一行出人頭地。

    邵元節已經重病告老,龍虎山的殘餘小部分回了山門,大部人馬則並入了道家協會,早已被分化瓦解,構不成威脅。沒有了龍虎山的支持,陶仲文孤掌難鳴,面對本領不在他之下,更有劉同壽撐腰的藍道行,自然翻不出什麼浪花。

    其實,劉同壽被外放,未嘗不是因為道家協會的緣故。這個組織太大,劉同壽在裡面的聲望又太高,自私自利慣了的嘉靖自然不怎麼放心。

    劉同壽也樂得如此,他正要開始施行與張孚敬討論過的那個計劃呢。這個計劃別人未必做的好,他自己動手,才是最適合的。

    朝中有韓、孫這樣的死黨,還有已經接任禮部尚書的顧鼎臣,侍郎蔡昂等人搖旗吶喊,宮中則有藍道行和黃錦,他走的也很放心。

    他任職的地點是自己選的,正是紹興府。

    大明雖然有本地人不能在本鄉當官的規矩,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劉同壽不算紹興人。如果跟他娘的籍貫。他是大同人;跟他爹的,他是京城人,實情當然不能吐露,但道理就是這樣。

    清流們只想著把他送走。也顧不上這許多細節了,乾脆就捏著鼻子認了。去紹興府,總好過讓他在京城禍害人,沒看他把那些和尚都給折騰成啥樣了?還有那位人人喊打的謝侍郎,身敗名裂,禍及家人,怎叫一個慘字可言?

    只是不知為何。劉同壽居然放過了夏言。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倒是皇帝表示很滿意。其實劉同壽也不是心甘情願的,但朝中他總得有個對頭才行,若是沒人敢跟他為敵,那皇帝就要赤膊上陣了。

    夏言好歹是熟人,留著總比換個更狠的來,比如嚴嵩什麼的……

    江南是個很緊要的地方,所謂:江南熟。天下足,在美洲的高產作物傳入中原之前,湖廣的糧食產量。遠在江南之下。而江南氣候宜人,受小冰河時代的影響不大,只要將這裡經營好了,政局也清明,自不虞有流民作亂。

    還是那句老話,華夏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模範的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哪怕為政者再怎麼壓搾,他們也不會亂來。

    治政先治水。嘉靖年以來,江南水患頻頻,一部分出於天災,另一部分則是**。

    嘉靖一登基就撤了各地的礦監、鹽監、船舶監、水監,前幾者影響的是收入,監督水利建設的太監一走。各地的水利建設立刻就形同虛設了。銀子不少拿,屈叫得震天響,但就是沒人做事,堤壩比豆腐還嫩,水渠比鞋印還淺,不鬧水災才是怪事呢!

    劉同壽到任後,與精通水利的名臣湯紹恩同心協力,在三江口——即錢塘江、錢清江與曹娥江的交匯處,修建了名聞後世的三江閘,一舉解決了山陰、會稽、蕭山三縣的內澇和防禦海潮倒灌問題。

    而後,他又主持重修了玉山斗門、朱儲斗門和新逕斗門,並對鑒湖進行深挖工程,加強這裡的蓄水功能。

    一系列工程完工後,江南水患再不復現,時人筆記稱:海澄江清,娛氛湛然。

    解決了水患,劉同壽又開始籌謀重開海禁事宜,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之餘,也引發了海寇之亂。

    憑借老爹留下來的班底,和已經小有所成的武功,以及從道家協會精選出來的眾多武林高手,劉同壽在江南大地,以及海疆之上,與海寇展開了連番大戰。其間,不斷有名將強豪加入。

    在京城武舉試中結識的愈大遒,武當第一高手張松溪……群英薈萃於劉同壽麾下,最終擊敗混雜了倭人的海寇,並反攻倭島,佔據殖民地,開闢了新的海貿航線。

    因為掌握了兵權,嘉靖的疑心病再犯,重新將劉同壽召回京城。

    回京後,事務繁雜,出乎劉同壽意料的是,張鶴齡兄弟的登門拜訪。兩人出獄後,一直小心度日,卻依然惶惶不可終日,拜訪的目的,除了道謝,還有求救。

    劉同壽與這二人沒有多大交情,自然不肯承諾,卻沒想到兩人請出了張太后,在劉同壽入宮的時候,突然現身相見。

    劉同壽與劉良女極為相似的容貌,引起了張太后的聯想,不久之後,老人猜到了劉同壽的真正身份。欣喜若狂之下,開始籌謀復辟事宜。

    然而,正德朝至今已經過了近二十年,老太后除了能證明劉同壽的身份之外,就再也幫不到其他忙,所以,想有所作為還得靠他自己。

    就在這個時候,邊關傳來警訊,俺答、吉囊由大同入寇,肆掠太原諸地,而後又移兵向南,兵鋒直指雁門關。雁門守將昏聵無用,竟棄關而逃,軍士解散,於是俺答諸虜如入無人之境,肆虐中原,京城一日數驚,烽火不絕。

    同時,受到韃靼人的鼓舞,朵顏三衛大舉入寇,入開原,攻瀋陽,前鋒哨探直趨遼陽,遼鎮危急,薊鎮不敢輕動。嘉靖令宣大總督樊繼祖往援太原,樊繼祖膽怯不敢出兵,任由韃虜抄掠肆虐。

    危急關頭,群臣束手,嘉靖只管誦經禱告,劉同壽請命督軍,輕騎出關,於宣府以尚方寶劍斬樊繼祖,繼而統兵入大同,與俺答戰於應州。

    大勝!

    依靠外四家軍的班底,劉同壽盡收宣大精銳,於是以暗度陳倉之計,統率輕騎數千,秘密返京,一舉控制了京城!

    然後,他請出太后,驗明正身,循英宗故例,廢皇帝,登帝位。

    控制了幾大邊鎮,又有強大的民眾基礎,道家協會又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因此,反對的聲音雖然存在,但卻無法扭轉大局。

    第一國師的故事,就此結束。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3-2-18 22:03
感謝我最可愛的朋友們
               
    上次去起點參加培訓班的時候,編輯曾經說過,看網文的讀者,尤其是掏錢訂閱的那些,是最可愛的讀者。

    掏錢就可愛?太勢利了吧?

    不,不是那麼回事,可愛的地方很多,掏錢訂閱只是特徵之一。

    不計較作者的文筆差,只要有個有趣的故事,而且能表達明白就行;

    不計較文中有錯字,只要別太離譜,能猜出來就行;

    不計較作者偷懶少更新,只要一直在更就行;

    不計較作者摻水,只要別太過分就行;

    不計較自己花錢,別人看白書,只要能讓作者知道,有人在支持他,並且繼續努力下去就行;

    ……

    諸如此類,太多太多了,小魚要是都列出來,恐怕這個免費章節,就變成收費的了,所以,就用『很多很多,多的數不清』來概括了。

    面對這樣的讀者,作者的成績不好,不受歡迎,誰也怨不著,只能怪自己水平太差,不夠用心。

    國師這本書爛尾了,僅僅比太監好上那麼一點點,很無奈,也很痛心,這本書小魚是用了心的,儘管還不太夠……

    但爛尾就是爛尾,沒有給讀者一個完美的過程和結局,就是作者的不負責,苦衷的確很多,大綱剩下的內容太多了,恐怕沒個一百萬字寫不完。

    但是,不負責的本質不會改變,小魚自己也很慚愧。

    然而,儘管有諸多的遺憾和不解,但我最可愛的朋友們送上的卻是囑咐和安慰,還有一如既往的支持。

    謝謝你們,真心的,謝謝!

    書評區的留言,小魚就不一一回覆了,想說的話都說在這裡了。也不能再說了,再說,一個三十歲的男人就要流淚了。

    謝字不多說,在新書裡,我會讓大家看到我的感激和努力的。

    加油!為了自己,也為了我最可愛的朋友們!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