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帝國管理層(下)
先不說日後發生的那攤子事情,很明顯,張良並不合適擔任太尉這個職務。
而接下來的三公職位——御史中丞,張良倒是比較合適,而張嘉師也認為張良能夠勝任這個位置,但是麼,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李左車,張嘉師在思考了一下之後,暫時否決了由張良在現在就接任御史中丞這個職位的想法。
李左車的年紀不算小,但是張良的年紀也不算年輕,出身於公元前250年的張良,眼下已經接近50歲,很明顯,在張嘉師的想法中,這個位置無論是由李左車擔任還是由張良擔任,恐怕到嬴珣親政的時候,這個位置都得換人。
而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左車在這個位置上發揮出來的作用也不算小,而且作為監督百官的御史中丞,李左車的身份在這個位置上也算是相當合適,儘管暫時也沒有出現由李左車主導的對百官的大規模彈劾或者是調查的事件,但是不可否認,李左車在這個位置上,張嘉師也算是對李左車的能力表示相當認同。
所以,就算是張良再年輕一點,張嘉師不出意外的話,在這麼兩三年的時間,都不會對李左車進行調動。
基於這麼一些前提,張嘉師認為張良也不合適擔任御史中丞。
三公在這麼幾個因素的影響下,已經沒有張良的份兒。
……
至於九卿,張嘉師也很是頭痛,因為九卿先不說這個位置也算是大秦帝國的高級官員序列,而是能夠讓張良發揮所長的九卿職位不多。
在大秦帝國當中,九卿仰丞相政令,分掌國事。九卿之屬有負責宗廟祭祀禮儀的如奉常,有負責國家刑法的如廷尉。九卿執掌各寺,統御諸事。
而以幾個非常不適合張良的位置而言,張良在這些位置上更多是一種才能的浪費。
奉常,掌宗廟祭祀禮儀,在《通典?職官七》的描述:「奉常,周為春官宗伯,掌邦禮,秦改奉常。」,銀印青綬、秩中二千石(九卿皆同)。
屬官有負責宮廷音樂的太樂;負責太廟祭祀事務的太祝;負責皇帝飲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太宰(與周朝的太宰不同);負責管理巫醫的太醫;負責觀察天時星象、兼皇家史官的太史;負責應皇帝詔命進行卜筮太卜。
而奉常這個職位,在張嘉師的心中算是歸納為有些神棍的官職,而這個職位在很多方面而言,更加適合作為贏姓趙氏的長者來擔任。
而張良在這個層面上,對於張嘉師的認知而言,完全算是南轅北轍,也許張良自身對於這種有些神棍的職能也算是略有涉及,但是麼,張良很明顯不太適合做奉常。
而且現任奉常贏信並沒有大錯,張嘉師也不好隨便讓這個在贏姓趙氏宗室當中,也算是忠厚長者的人就這樣退位讓賢。
第二個不適合張良擔任的是郎中令。這個職位掌殿中議論、賓贊、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
在《秦會要》當中有著對郎中令的相關描述:及主諸郎之在殿中侍衛,故曰郎中令。郎中令的屬官有負責議論的大夫;負責賓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謁者;供奉宮廷、等待受職的諸郎;以及期門、羽林等禁衛軍。
這個職位作為真正掌管禁衛部隊的最高長官,張嘉師雖然信任張良,但是這個職位要是讓張良來擔任,反倒是害了他。因為大秦帝國有很多人對於張良在這幾年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反感,若是張嘉師強行任命張良擔任郎中令,反而會出現很多麻煩。
同時,張嘉師麾下的郎中令是張嘉師最親近的心腹之一的馭勇,從心底的想法而言,張嘉師對於馭勇的信任,也不是張良能夠比擬的,而且馭勇作為郎中令,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的選擇。因為無論是陳平還是李左車,張嘉師麾下群臣之首的兩位,對於馭勇擔任郎中令都沒有什麼想法。
而且,從歷史上對於這個職位的描述而言,張嘉師很清楚郎中令這個職位,更多的就是讓親信中的親信來擔任。畢竟事關自身安危,這麼一個安排對於很多人而言,也算是合情合理。
雖然說,在一些方面而言,馭勇這個郎中令並不算及格,因為馭勇自身的出身緣故,馭勇在一些有關於郎中令職責的項目,做的不算好。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郎中令這個位置,哪怕是張嘉師自己,都認為馭勇擔任郎中令,是眾望所歸。
張良想要擔任這個職位,就算是張嘉師許可,恐怕陳平等人都會勸諫於他,既然如此,張嘉師也不希望自己因為這麼一個安排而招惹一些麻煩。
第三個不適合張良擔任的九卿職位,就是衛尉。
衛尉掌皇宮諸門屯兵。屬官一巴士司馬令,凡吏民上書、四方貢獻、朝廷徵召等,按法律要使用公家的車馬,巴士司馬令即掌其事;屬官二衛士令,統領諸宮門衛兵。
按照後世的話而言,假如說郎中令就是最核心的保衛部隊的長官,那麼衛尉就是首都警備部隊的司令官。
在這個位置上,同樣也是需要心腹中的心腹才能夠擔任的位置。張嘉師假如想讓張良擔任衛尉,恐怕遭遇到的麻煩也不會太小。
再者,對於張嘉師而言,現在擔任衛尉的桓峰雖然已經逐漸淡出大秦帝國的軍方視野,但是出於很多方面的考慮,張嘉師也不希望桓峰就這樣「退休」。
雖然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無論是年紀比較大的屠睢,或者是同樣也有著淡出現役想法的李信,張嘉師不太希望這些老臣在這兩三年內全部離開。
畢竟這也算是關乎著張嘉師自身的聲望。若是以屠睢為首的人直接離開現役,那麼張嘉師很有可能會被人冠以無容人之量的名頭。
雖然張嘉師也不太在乎這麼一種虛名,但是對於他而言,他也不太希望自己會被人說成是如同越王勾踐那樣的統治者。
所以,對於李信,桓峰以及屠睢三人的官職,張嘉師也沒有暫時讓他們離開的想法。而且有三個老成持重的文武大員在,張嘉師知道,這些人對於穩定的政局也很有好處。
接下來的幾個官職,對於張良而言也不算是太過於合適,就好比是:
廷尉,職掌是管理天下刑獄。每年天下斷獄總數最後要彙總到廷尉﹔郡國疑難案件要報請廷尉判處﹔廷尉也常派員為地方處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還可駁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決意見。
廷尉根據詔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審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禮儀﹑律令皆藏於廷尉﹐並主管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屬於分﹑寸﹑尺﹑丈等度量標準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廷尉這個職位,也算是跟御史中丞的情況相近,張嘉師也希望張良擔任這個職位。
但是張良在之前的作為,讓張嘉師也覺得這個安排對於他而言很是兩難。
畢竟張良在亂世當中已經算是一個著名謀士,但是麼以他之前刺殺先帝未果,而大索天下的「光輝事蹟」,張良要是被任命為廷尉,估計很多人都會以張良為目標,不在遵守大秦帝國的法令。
這麼一個情況張嘉師還真的無法不去投鼠忌器。
所以,在稍微思考一下之後,張嘉師自然也是對張良擔任廷尉的這個想法否決掉。
宗正也是不適合張良擔任的職位,因為宗正的職位要求與奉常相差不遠,而宗正所管轄的方面,也說明了宗正最後也是由宗室擔任。
宗正在這個時候,主要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別他們的嫡庶身份或與皇帝在血緣上的親疏關係,每年排出同姓宗親名譜。
而按漢代八議制的規定,宗室親貴有罪要先請,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報皇帝,而後便可得到從輕處置。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參預審理,
儘管現在的宗正權力不比漢代,而且因為秦朝並不實行分封制,宗正在很多方面更多只能夠是對違法宗親進行處理。
而這個職位,一般同樣是由贏姓趙氏的長者擔任。而嬴子嬰在伏誅之前,也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宗正。
而出於很多方面的考慮,張嘉師最後還是有意無意削弱了宗正的權限。畢竟張嘉師的身份比較特殊,若是自身出現什麼問題,宗正權柄過大,反而是一個隱患。
治粟內史,在後世也算是農業部部長的高級官員,而且以這個職位的情況,綜合大秦帝國現在還是一個以農耕制度為基礎的國家,這個職位的影響力也算是真正的九卿之首。
這個職位掌管谷食錢貨的官吏,為九卿之一。漢初因襲。
《漢書?百官公卿表》:「治粟內史,秦官,掌谷貨,有兩丞。」景帝后元元年(前143)更名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
可以說,作為大秦帝國的基礎執行官員之一,張良擔任這個職位,並沒有其他因為張良身份的因素妨礙,相反,這個職位是最不合適張良擔任的。因為張良並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論智謀以及一些方面的能力,張良可以說是冠絕天下也不算很過分,但是麼,讓張良在這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擔任治粟內史,很明顯就是一個連自己都坑的安排。
而且張嘉師屬意擔任治粟內史的人是蕭何。
也許,在天下再次承平之後,蕭何的能力更加適合擔任丞相,但是張嘉師麾下的文武,對於蕭何並不算是太過於懼怕,相反,陳平作為丞相或者是說在張嘉師麾下擔任文臣之首,已經被很多人所接受,貿然換上一個嚴格來說也不太適合當丞相的蕭何,反而會有可能出亂子。
所以無論張嘉師打算怎麼樣安排張良,張良恐怕自己也不想在自己不明所以的範疇擔任職務。
最後一個並不適合張良擔任的九卿就是少府。
作為大秦帝國的皇家管家,少府所涉及的同樣有著很多只能夠讓親信心腹才能夠接觸的資料。
張嘉師在這個時候同樣也是將少府空缺出來,因為在虞子期卸任少府,擔任南郡郡守之後,張嘉師一時半會還真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擔任這個職位。
「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為皇帝的私府。」這一句話的描述,就說明了少府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尤其是以張嘉師現在的情況而言,少府這個職位在很多方面而言,都涉及了很多關於張嘉師自身財政經營狀況以及相應的核心機密。
畢竟張嘉師眼下對於商業的涉足已經算是有所消減,但是在很多行業方面,依舊是有著張嘉師的參與。
而在這些張嘉師參與的行業當中,有著不少張嘉師並不希望被外人過多知道的核心機密。
比如說火藥製作以及蒸餾酒的提煉技術。
若是張嘉師隨意任命一個少府,那麼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張嘉師的諸多秘密毫無保留的外洩出去,那麼等帶張嘉師的將會是一個他自己哭都找不著北的結果。
這麼一種情況張嘉師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
而張嘉師的心中,少府這個職位不僅僅是要忠誠,而且需要的是願意創新的性格。
所以在這方面而言,張嘉師認為合適擔任少府的人選不多,虞子期算是一個,臧荼也算是一個,但是因為張瑔的出生,張嘉師為了避免一些問題的發生,將臧荼繼任為少府的想法不得不壓下。
……
而總體看起來,張嘉師認為張良能夠擔任的高級官員職位有兩個,一個是「掌諸侯與少數民族部族首領朝覲事務、接待諸郡縣上計吏。」的典客,另外一個則是掌皇家車馬的太僕。
但是嚴格來說,這兩個職位,張嘉師也不是很希望由張良來擔任。
前者則是因為典客對於張良而言也算是大材小用,而太僕,張嘉師則是更加傾向夏侯嬰這個「漢初第一太僕」繼續留任。
所以,到了最後,張嘉師對於張良的安排的想法,在很多方面而言,甚至算得上是回到原點。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張嘉師最後只能夠打算在征伐齊楚的戰役結束之後,再次跟張良進行一番詳談再做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