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漢匈關係(上)
在雲中城準備伏擊匈奴人的楊翁子並不知道的是,匈奴人假扮運糧隊詐開城門的戰術,開啟的不過是這一次秦匈全面戰爭的先河。
匈奴人眼下幾乎是成為了大秦帝國北疆邊防的最大敵人,在之前的幾年時間,匈奴人先後擊敗了月氏人,羌人以及東胡人,成為了茫茫大漠草原的一個霸主。
若非是張嘉師在去年下令當其時的遼寧郡郡守蘇角為首的大秦帝**隊指揮官,率軍支援東胡人,眼下的東胡人很有可能成為匈奴人的附庸,甚至是成為歷史名詞。
畢竟在張嘉師奉命前往遼東之後,張嘉師隨即與再次大舉南下的東胡人爆發一次血戰。
這一次血戰,張嘉師麾下的秦軍將士雖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東胡人原本在草原地區對匈奴人為首的周邊民族,甚至是大秦帝國形成的壓力,隨著東胡人的主力損失慘重而最終煙消雲散。
眼下的東胡人雖然被秦帝國以不計前嫌的態度挽救回來。但是無論是張嘉師亦或是蘇角等人,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眼下看著算是半死不活的東胡人,想要配合大秦帝國進行對匈奴人的大規模攻勢,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是可以說一句,若是匈奴人左賢王部落再次調集大部隊進攻東胡人殘存的控制地區,而大秦帝國因為一些因素而見死不救的話,那麼等待東胡人的,將是徹底的滅頂之災。
從這一點來看,匈奴人已經成為了類似張嘉師所知道的,如同後世突厥人以及蒙古人對漢人王朝帶來的邊患壓力。
甚至是可以說一句,這個時期的匈奴人,甚至是要比起明朝時期的蒙古人更加強大。
………………………………………………分割線…………………………………………
後世對匈奴人有著一些方面的歷史記載:
當時匈奴活躍於中國大西北及中亞地區。其戰鬥力和機動性非常高,無論是是騎射還是近身戰鬥的很強大,使他們在軍事上經常佔有優勢,尤其在與一些高度文明的民族作戰時;後來匈奴於東漢時期屢被打敗後,匈奴的一分支北匈奴開始西遷。
頭曼是匈奴王國的奠基者,是他讓四分五裂的族人凝結成強悍的團體,與東之東胡、西之月氏,並立為蒙古高原上的三雄。就在他完成王業、正圖拓展的時候,卻遭遇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王──秦始皇。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帶領戰無不勝的秦軍30萬,擊敗了頭曼和他新建的王國。之後在兩國邊境上,秦始皇修築了一系列防禦工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後來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萬里長城。鬱悶的頭曼,本來雄心萬丈,意欲與秦朝爭雄,此時不得不放棄遠大的理想,離開祖先的土地,向北遷徙。
大概是這個時候,頭曼單于開始培養他的兒子。他把大兒子冒頓送到當時較為文明的月氏,一方面作為人質,表示對月氏的友好;另一方面,希望未來的****能夠瞭解國家的敵人,掌握他們的弱點,學習他們的長處。冒頓後來用以訓練騎兵的鳴鏑(響箭),大概就是從月氏人那裡學來的。不過,這種善意的舉動,因為一個偶發事件,轉變成不可挽回的悲劇,最終葬送了頭曼單于的生命。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月氏、匈奴兩國發生了爭吵,最終爆發了戰爭,未知內情、滯留月氏的冒頓,差點被當作敵人殺掉。後來他雖然逃歸匈奴,還得到父親的封賞,成為一萬騎兵的頭領。但是頭曼對於小兒子日益增長的寵愛(年邁的父親往往會溺愛小兒子,何況是許多年來待在身邊的唯一的兒子),加上之前在月氏的有驚無險的遭遇,使冒頓產生了對父親的憎恨。這種憎恨,讓冒頓開始培植自己僅有的勢力──一萬騎兵。
現在看來,冒頓對於匈奴騎兵的改良,不過就是簡單的統一號令罷了。當冒頓的鳴鏑射向某個目標的時候,所有的騎兵都得跟著去射它,否則便被處死。開始,目標是冒頓自己最愛的馬,接著是最愛的妻子,最後是父親的坐騎。在這樣殘酷的訓練之後,這一萬騎兵成了冒頓私屬的軍隊,不再聽從他人的號令。
與其說冒頓採取了月氏先進的武器──鳴,不如說他用自己的殘忍征服了他們。
之後便是殺父。頭曼單于死了,死在親生兒子的手中,這也許是他最大的悲劇。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頭曼單于的一生是成功而輝煌的。他有著稱霸天下的偉大理想,並為之奮鬥。他第一個統一了匈奴民族,建立了王國。雖然在與秦爭霸的過程中失敗了,但那不是他的錯。當時的匈奴王國還很年輕,秦朝卻已有百年的生聚和發展,他自然無法取勝。他雖然失掉了部分國土,但是後來又收回了它們。更重要的是,他給匈奴留下了一個更加偉大的領袖──冒頓。
從以上的這個記載可以看到匈奴人雖然在河套陰山之戰當中慘敗,但是毫無疑問的一點,那就是在頭曼單于的努力下,匈奴人逐漸有著一個堅實的強大基礎。
而這個基礎在隨後冒頓的兩次相當著名的歷史行動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
冒頓當了單于後,這時東胡強大興盛,聽說冒頓殺父自立,決計先禮後兵,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得到頭曼的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都說:「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要給。」冒頓說:「怎可同人家是鄰國卻吝惜一匹馬呢?」於是就把千里馬給了東胡。過了一段時間,東胡以為冒頓怕他,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單于的一個閼氏。冒頓又詢問左右之臣,左右大臣皆發怒說:「東胡沒有道理,竟然想要閼氏,請出兵攻打他。」冒頓說:「怎可同人家為領國卻吝惜一個女人呢?」於是就把自己喜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
東胡王愈來愈驕傲,向西進犯侵擾。東胡與匈奴之間有一塊空地,沒人居住,這地方有一千多里,雙方都在這空地的兩邊修起哨所。
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匈奴同我們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們匈奴不能去,我們想佔有它。」
冒頓徵求群臣意見,群臣中有人說:「這是被丟棄的空地,給他們也可以,不給他們也可以。」於是冒頓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可給他們!」
於是冒頓殺掉了那些說給東胡空地的人殺了。立即上馬,命令國內如有後者就殺頭,於是他率軍向東襲擊東胡。
東胡最初輕視匈奴,因此沒做防備。等到冒頓領兵到來,一開戰東胡就大敗,東胡王也被消滅,匈奴俘虜掠奪了東胡百姓和牲畜財產。
此後冒頓又乘勝發兵,向西驅逐走月氏,向南吞併樓煩等部落,還收復了被秦國蒙恬奪取的匈奴領地,佔領了秦朝北部的部分地區,經過一系列的大征伐,北方各族無不臣服匈奴,至此,冒頓雄踞大漠南北,直接威脅中原。統一了現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匈奴帝國疆域十分廣闊,疆域最東達到遼河流域,最西到達蔥嶺(現帕米爾高原),南達秦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這也是匈奴帝國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這時漢軍正與項羽的大軍相互抗爭,中原地區被戰爭搞得疲憊不堪,所以冒頓才能獨自強大,擁有能拉弓射箭的軍隊三十餘萬。
後來,冒頓又征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於是匈奴的貴族、大臣都心服冒頓,認為冒頓單于是賢能的。
這時,劉邦剛剛平定了中原,把韓王信改派到代地,建都馬邑城。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匈奴大規模進攻馬邑,韓王信投降了匈奴。匈奴得到了韓信,於是率兵向南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劉邦親自領兵前去迎擊匈奴,正遇上冬天嚴寒下雪的天氣,將士凍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於是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漢軍追趕冒頓,冒頓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只出現了一些老弱殘兵。於是漢朝出動全部軍隊,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萬人,向北追擊匈奴。劉邦到達平城時,漢朝的步兵還未全到,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劉邦包圍起來。七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匈奴的騎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馬,在東方的全是青馬,在北方的全是黑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馬。
在陳平的建議下,劉邦派使者秘密地送給閼氏很多禮物,閼氏就對冒頓說:「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于終究是不能在那裡居住的。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于認真考慮這件事。」冒頓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謀,就採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於是劉邦命令戰士都拉滿弓,箭上弦,面朝外,從冒頓解圍的那個通道一直衝出來,最後同漢朝大軍相會合。冒頓於是領兵而去,而劉邦也率兵歸來,派劉敬到匈奴締結和親的盟約。
此後,韓王信當上匈奴的將軍,他同趙利和王黃屢次違背漢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擾掠奪代郡和雲中郡。過了不久的時間,漢朝將軍陳豨謀反,又合韓信合謀進攻代地。漢朝派遣樊噲前去抵禦他們,重新攻佔了代郡、雁門和雲中等郡縣,但卻沒有越過邊塞。這時,匈奴因為一些漢朝的將軍前來投降,所以冒頓常常往來於代地,進行侵擾劫奪活動。
於是漢朝對此感到憂慮,劉邦派劉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去給單于當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後來,燕王盧綰造反,率領他的黨徒數千人投降了匈奴,往來於上谷以東,給當地人造成苦難。
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劉邦駕崩,冒頓寫信給呂后說:「我是孤獨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澤,長在草原,我多次到邊境來,希望能到中原遊覽一番。陛下獨立為君,也是孤獨寂寞,一個人居住,我們兩個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樂,無以自娛,還不如我們以己所有,換己所無。」呂后閱讀信後,認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挑釁和侮辱,準備殺掉匈奴使者,發兵征討匈奴。這時候降臣季布勸阻作罷,稱匈奴就如同禽獸,不值得為他們的話動怒。呂后冷靜地給冒頓回了一封信:「單于沒有忘記敝國,還賞賜我們書信,我們誠惶誠恐,我年老氣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走路也不穩,不值得單于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國沒有做錯什麼,還請單于寬恕。」然後繼續送給冒頓車、馬等貢品。
冒頓閱讀完信後,認為呂后非尋常的人物,於是收斂起來,回贈禮物,正式答應和親。呂后死後,冒頓繼續多次出兵騷擾漢朝。
到劉恆剛剛繼位時,又推行和親之事。公元前177年(漢文帝前元三年)五月,匈奴右賢王進入河南地居住,侵擾掠奪在邊塞小城的蠻夷,屠殺搶掠人民。於是孝文帝下令讓丞相灌嬰出動八萬五千戰車和騎兵,前往高奴,攻打右賢王。右賢王逃跑到塞外。劉恆親到太原,這時濟北王劉興居造反,劉恆就回到京城,解散了丞相派去攻打匈奴的軍隊。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前元四年),冒頓送給漢朝一封信說:
「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侯皇帝平安,前些時候,皇帝說過和親的事,和來信說的意思相合,雙方都高興。漢朝邊境的官吏侵擾和侮辱右賢王,右賢王沒有請示單于,卻聽信了後義盧侯難氏等人的計謀,同漢朝官吏相抗拒,斷絕了匈奴與漢朝皇帝締結的條約,離間了漢與匈奴的兄弟般的親密關係。皇帝責備匈奴的書信第二次送來,我們派出使者送信報告情況,結果使者被漢朝扣留未歸,而漢朝的使者也不到匈奴來,漢朝因為這個原因不同我們和解,我們鄰國也不能歸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的緣故,我懲罰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尋找月氏打擊他們。依靠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戰馬強壯有力,因此已平滅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殺死,並降服了一般百姓。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和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變成匈奴的臣民。那些善於彎弓射箭的人們,合併成一家。北方已經安定,我們願意停戰,修養兵士,喂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條約,以使邊疆百姓得到安寧,順應匈奴與漢人從古以來的好關係,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平安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們尚不知皇帝的心意,所以派郎中系雩淺呈送書信請示皇上,並獻上駱駝一匹,戰馬二匹,駕車之馬八匹。皇帝如果不希望匈奴靠近漢朝的邊塞,那麼我就詔告官吏百姓居住到遠離漢朝邊塞的地方。使者到達後,請即刻讓他回來。」
在六月中旬,匈奴使者來到薪望這地方。
書信送到後,漢朝就商議攻打和和親兩種政策那種更有利。公卿們都說:「單于剛打敗月氏,正處在勝利的有利時機,不能攻打他,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窪鹽鹼地,不能居住。還是和親特別有利。」漢朝答應了匈奴的請求。
公元前174年(漢文帝前元六年),漢朝送給匈奴的信中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郎中系雩淺送給我的信中說:『右賢王沒請示單于,聽信了後義盧侯難氏等的計謀,斷絕了匈奴和漢朝國君的和約,離間了兄弟般的親密關係,漢朝因此不肯與我們和解,鄰國也不能為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所以罰右賢王讓他到西邊去攻打月氏,完全平定了他們。願意停戰,修養士卒,喂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和約,以使邊民得到安寧,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安定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很讚賞這一想法,這是古代聖明君主的心意啊。漢朝和匈奴締結和約,結為兄弟,拿來送給匈奴的東西非常豐厚。違背和約、離間兄弟般的親密關係的卻常常是匈奴。但是右賢王的事已經出現在大赦之前,單于不要深責此事。單于的行動如果能同來信中所表示的相符合,明確告知各位官吏,讓他們不要違背和約,要守信用,我將謹慎地按照單于信中的請求對待此事。使者說單于親自率軍討伐別的國家而有功勞,卻甚為戰爭而苦惱。現在有皇帝穿戴的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件,比余一個,黃金裝飾的衣帶一件,黃金帶鉤一件,繡花綢十匹,錦緞三十匹,赤綈和綠繒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謁者令肩贈送單于。」
不久,冒頓去世,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
從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到,匈奴人先後擊敗了東胡以及漢帝國,成為了當其時東北亞地區的一個強大勢力,而這個時期的漢帝國,因為衰弱以及白登之戰的失敗,最終選擇的是一種算是相當屈辱,而且沒有太大效果的和親政策,來籠絡匈奴人。
但是,哪怕是冒頓以及後來的老上單于都沒有想到的是,漢帝國選擇的並不是永久的示弱,而是暫時的妥協。
它在之後的幾任漢帝國君主的勵精圖治下,最終取得了對匈奴人實施反擊的實力以及基礎。
馬邑之戰就是最明確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