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假如說在戰國之前,周王室,秦國,燕國,齊國以及晉國這些作為中原文化的主體國家,承擔著對外開拓的「責任」,並且取得一定的成功。
那麼在南方,楚國以及越國則是成為了在這方面的翹楚。
……
楚國在楚武王時期,開始向外大舉擴張。
但是一開始,楚國對付的同樣算是在周王室「招撫」下,成為諸侯國的隨國。
楚武王三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隨國,先派薳章去求和,把軍隊駐在瑕地以等待結果。隨國人派少師主持和談。
斗伯比對楚武王說:「我國在漢水東邊不能達到目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擴大軍隊,整頓裝備,用武力逼迫別國,他們害怕因而共同來對付我們,所以就難於離間。在漢水東邊的國家中,隨國最大。隨國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拋棄小國。小國離心,對楚國有利。少師這個人很驕傲,請君王隱藏我軍的精銳,而讓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長他的驕傲。」熊率且比說:「有季梁在,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斗伯比說:「這是為以後打算,因為少師可以得到他們國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軍容弄得疲疲塌塌來接待少師。
少師回去後,請求追逐楚軍。隨侯將要答應,季梁勸阻隨侯,隨侯害怕,從而修明政治,楚武王沒有敢來攻打,而是強求隨侯替楚國要挾周天子,楚武王說:「我們是蠻夷,現在中原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奪。我也有一支不像樣的隊伍,想因此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號。」隨侯畏懼楚國的兵威,照辦不誤,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尊封楚國國君名號,但周天子沒有同意。
楚武王三十七年(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楚武王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於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
於是當即自稱王號,稱為「楚武王」。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
楚武王五十一年(魯莊公四年,公元前690年),周天子召見隨侯,責備他奉立楚國為王。此後隨國對楚國的態度不免有些冷漠。楚武王很生氣,認為隨侯背叛自己。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舉攻打隨國。
楚武王運用一種名叫荊屍的軍陣,把戟頒發給士兵。楚武王臨行前準備齋戒,進宮告訴夫人鄧曼說:「我心神動盪不安。」鄧曼嘆氣說:「君王的福祿已盡。滿了就會動盪,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臨作戰,將要發佈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軍隊沒有什麼損失,而君王死在行軍途中,這就是國家之福。」
楚武王於是出征,死在樠樹下面。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發喪,開通新路,並在溠水築橋,在隨國境外建築營壘。隨國人恐懼,向楚軍求和。屈重以楚王的名義進入隨國,和隨侯結盟,而且邀請隨侯在漢水轉灣處會見,然後退兵。渡過漢水以後公佈喪事。
從楚國與隨國的戰爭可以看到兩點,第一點,使出這樣一種計謀的楚國,其國力事實上不比隨國強大太多。
而第二點,周桓王因為在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戰的慘敗,導致周王室最後能征戰的部隊被鄭莊公消滅。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即使是周桓王當其時想要對「擅自稱王」的楚國做點什麼,都有心無力。
當然,即使是沒有繻葛之戰這個前提處存在,周王室還有一定的能戰之師,這些軍隊打不打得過楚國還是一個問題。
只不過隨國也許是因為周莊王平定王子頹之亂,最終選擇的是再次與楚國交惡,而引發楚武王第二次對隨國的戰鬥。
而除了隨國之外,楚武王也對楚國周圍的國家發起攻勢:
楚武王三十八年(魯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國派遣韓服向楚國報告,請求和鄧國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帶領巴國的使者到鄧國訪問。鄧國南部邊境的鄾地人攻擊他們,並掠奪財禮,殺死道朔和巴國的使者。
楚武王派遣薳章責備鄧國,鄧國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國派遣斗廉率領楚軍和巴軍包圍鄾地。鄧國的養甥、聃甥率領鄧軍救援鄾地。鄧軍三次向巴軍發起衝鋒,不能得勝。斗廉率軍在巴軍之中列為橫陣,當與鄧軍交戰時,假裝敗逃。鄧軍追逐楚軍,巴軍就處於他們背後。楚、巴兩軍夾攻鄧軍,鄧軍大敗。鄾地人黃昏後潰散。
楚武王四十年(魯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國的莫敖屈瑕打算和貳、軫兩國結盟。鄖國人的軍隊駐紮在蒲騷,準備和隨、絞、州、蓼四國一起進攻楚**隊。莫敖擔心此事。斗廉說:「鄖國的軍隊駐紮在他們的郊區,一定缺乏警戒,並且天天盼望四**隊的來到。您駐在郊郢來抵禦這四國,我們用精銳部隊夜裡進攻鄖國。鄖國一心盼望四**隊,而且依仗城郭堅固,沒有人再有戰鬥意志。如果打敗鄖軍,四國一定離散。」
莫敖說:「何不向君王請求增兵?」斗廉回答說:「軍隊能夠獲勝,在於團結一致,不在於人多。商朝敵不過周朝,這是您所知道的。整頓軍隊而出兵,還要增什麼兵呢?」莫敖說:「占卜一下?」斗廉回答說:「占卜是為決斷疑惑,沒有疑惑,為什麼占卜?」於是就在蒲騷打敗鄖**隊,終於和貳、軫兩國訂立盟約回國。
楚武王四十一年(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絞國,軍隊駐紮在南門。屈瑕說:「絞國地小而人輕浮,輕浮就缺少主意。請對砍柴的人不設保衛,用這引誘他們。」楚武王聽從屈瑕的意見。絞軍俘獲三十個砍柴人。第二天,絞軍爭著出城,把楚國的砍柴人趕到山裡。楚軍坐等在北門,同時在山下設伏兵,大敗絞軍,強迫絞國訂立城下之盟而回國。
在進攻絞國的這次戰役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羅國準備攻打楚軍,派遣伯嘉前去偵探,三次遍數楚軍的人數。
楚武王四十二年(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軍攻打羅國,斗伯比為他送行。回來時,對他的御者說:「屈瑕一定失敗。走路把腳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穩定。」於是進見楚武王,說:「一定要增派軍隊!」楚武王拒絕他,回宮告訴夫人鄧曼。
鄧曼說:「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數的多少,而是說君王要以誠信來鎮撫百姓,以德義來訓誡官員,而以刑法來使屈瑕畏懼。屈瑕已經滿足於蒲騷這一次戰功,他會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於不設防範嗎!斗伯比所說的請君王訓誡百姓而好好地安撫督察他們,召集官員們而勉之以美德,見到屈瑕而告訴他上天對他的過錯是不會寬恕的。不是這樣,斗伯比難道不知道楚**隊已經全部出發?」
楚武王派賴國人追趕屈瑕,但沒有追上。屈瑕派人在軍中通告:「敢於進諫的人要受刑罰!」到達鄢水,楚軍由於渡河而次序大亂。全軍亂七八糟毫無秩序,而且還不設防。到達羅國,羅國和盧戎的軍隊從兩邊夾攻楚軍,把楚軍打得大敗。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將領們被囚禁在冶父,等待處罰。楚武王說:「這是我的罪過。」於是把將領們全都赦免。
楚國進攻羅國的慘敗,也許成為了楚武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或者是說武力對外征伐的重要原因。
……
楚武王死後,楚文王可以說奠定了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強國的基礎。
其治理楚國的評價,事實上不失為一個「文」字謚號。
但是楚文王依舊是有對外征戰的記載:
楚文王二年(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
楚、申之間有鄧國(在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於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
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於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於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鄧祁侯不聽按正規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姬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
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鄧人對鄧侯的勸告,不無道理。而在另外一個方面而言,一個著名的成語假道滅虢,有可能就是當其時的晉國大臣荀息聽說了這個事情而對晉獻公進行建議才發生的。
……
而在這之後,則是一些楚國對外擴張的記載:
楚穆王十年(魯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春天,楚穆王因在厥貉會見時,麇國中途逃走回國,於是興兵攻打麇國。楚將成大心在防渚打敗麇軍。後潘崇再次率軍攻打麇國,兵鋒直抵錫穴。厥貉之會和孟諸打獵,是楚國自城濮之戰失敗後霸業復盛的表現,說明楚國仍是左右中原局勢的主要強國。
楚穆王十一年(魯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春天,楚國令尹大孫伯去世,楚穆王任命成嘉(子孔)擔任令尹。同年夏天,楚穆王因群舒(包括舒鳩、舒蓼、舒庸、舒鮑等部)背叛楚國,於是派成嘉率軍鎮壓,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進而攻打巢國,使楚國勢力進一步向江淮地區發展。
公元前496年二月,楚國滅亡了頓國。
前495年二月,楚國滅亡胡國,俘虜了鬍子豹。
前494年春天,楚昭王聯合陳、隨、許發兵包圍蔡國國都。離城一里建築堡壘,寬一丈,高二丈。役夫屯駐九晝夜,和子西的預定計畫一樣。蔡國人把男女奴隸分別排列捆綁作為禮物出降。楚昭王讓蔡國遷移到長江、汝水之間就班師。前491年夏季,楚國攻下夷虎,開始策劃向北方擴張。
楚惠王九年(公元前480年)夏天,楚惠王派子西、子期攻打吳國。
楚惠王十一年(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因白公勝之亂時,陳國侵襲楚國,便派子西之子公孫朝率軍奪取陳國的麥子。陳國人抵抗戰敗,公孫朝於是包圍陳國。同年七月初八日,公孫朝之軍殺死陳國國君陳湣公,滅亡陳國,並以陳地設置為縣。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巴人攻打楚國,包圍楚國的鄾地。同年三月,楚國將領公孫寧、吳由於、薳固在鄾地擊敗巴軍。
楚惠王十三年(公元前476年)春天,越國為迷惑吳國,而出兵攻打楚國。同年夏天,楚惠王派公子慶、公孫寬率軍追擊越軍,追至冥地時沒有趕上越軍,於是退兵回師。同年秋天,楚惠王為報復越國,派葉公沈諸梁率軍攻打東夷,三夷百姓與楚國在敖地結盟,楚國的勢力發展到東海,之後楚國不斷向淮海一帶擴張。當時吳國逐漸強大起來,欺辱齊國、晉國,攻打楚國。
而這也許算得上是在春秋末期,楚國最後的向外擴展的時期。
…………………………………………分割線………………………………………………
而從這些情況來看,中華文明在早期,同樣是一步步的對外開拓的戰爭史。
這也就是說,中國對外開拓的步伐,事實上不僅僅限於漢唐,而是在更早期,中華文明就向外不斷的進行普及甚至是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