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第五十三章內憂外患(1)
一
原市之進生於水戶,是藤田東湖的堂弟,可以說是在水戶精神的熏陶下長大的。***但直到天皇下詔准許列強要求的兵庫開港,直到將軍辭職問題得以解決時,他才明白了真正的水戶精神。
武田耕雲齋及其下眾人眼含熱淚,在若狹慷慨就義,幻化成了水戶精神的魂魄。原市之進原本以為,這場悲劇中的操刀之人並非慶喜,而是自己。然而,這不過是小小的自以為是的想法罷了。無論從思想的高度或深度而,市之進的勤皇與慶喜的勤皇都無法相比。
在市之進的信念中,這不過是出於「倘若放過武田及其下眾人,水戶本身便會滅亡」這種事關一藩存亡的利己心理。然而,慶喜卻有著必須超越這種想法的苦惱與見識,這種見識是一種立足於天地萬物的思想,是計較一藩利害或一國利害的現實政治所無法比擬的。
以這種容納宇宙的視野看穿人類與生命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祭政」,是渴求天長地久的日本朝廷的濫觴。而心懷這種思想與政治而產生的機構,便是家康經過深思熟慮后創造的幕府。
若幕府沒有自我依存的核心,也必將會陷入無邊的墮落。基於這一前提,家康公才會命令水戶藩祖賴房負責監督德川一族的未來。賴房為了完成監督的使命,先調查國體,考慮立國之本,並將此志向傳給光圀;光圀尊奉先人遺志,以毫不動搖的決心開始了修史事業,其結果便是孕育出了烈公、慶喜及各藩以尊皇為絕對的志士們。
(眾多志士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顯而易見,必然是在現實政治中實現整個民族的繁榮,但不幸的是,這與國體理想生了根本性的衝突。這一切都是在外國列強的逼迫下所掀起的巨浪,然而在採取阻擋巨浪的手段時,卻衍生出了超越國體的現實論。
(在這種況下,領導者究竟應該選擇哪條道路?)
想到這裡,原市之進愕然不已,不由得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身邊的一切事物。
慶喜認為,為了處理這一現實問題,先必須令天皇下詔准許開港。也就是說,與外患相比,他更加在意的是維持「君臣一體」的國體論。
縱能暫時平定外患,卻不可避免地會引君臣相爭的討長之戰……出於此番考慮,天皇最終還是准許開港。然而,不再考慮辭職的將軍家茂是否有能力體察其意,使這場內亂得以善終呢?
換句話說,眼下的問題便在於,是否有人能夠將慶喜的想法轉告薩、長,並能令其信服。市之進彷彿第一次睜開雙眼一般,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身邊一切。
(慶喜可以令天皇下詔准許開港……)
然而,慶喜認為不可討伐長州的想法也好,意欲與薩、長協商的心意也好,都絕不能說出口,也不能在態度中表露出來。倘若這些想法被將軍家茂身邊的人得知,一定會引諸如「看吧!一橋卿果然企圖與薩、長結盟,奪取天下」之類的論,燃起一片猜忌的火海。
因此,慶喜僅僅處理了開港問題,然後只能暫時保持沉默,等待家茂……不,應該說更多的是等待他身邊的要臣們自己醒悟。
當然,即便將軍決定留任,現在也不能隨意向長州進軍。
到了慶應二年(1866年)6月3日,新任命的征長先鋒總督——紀州的德川茂承離開大阪,向長州進軍。
由於天皇已下達敕命,是以家茂及近侍都堅信必須討伐長州。而在宮廷內部,賀陽宮朝彥親王也曾特意晉謁天皇,向天皇上奏:「戰爭不日即將打響,想必諸方多有進,然當此關頭,聖上萬萬不可猶豫迷惑!」
於是6月5日,先鋒總督德川茂承抵達廣島。
將軍家茂以大阪城為大本營,將參謀部設在廣島,命令山陰、山陽、四國、九州等三十餘藩的士兵將防長1[1防長:日本古時周防國(防州)與長門國(長州)的合稱,即現今的山口縣。
]的四境團團包圍,企圖大舉進攻長州。
從理論上來看,幕府的戰鬥力綽綽有餘。倘若拿破崙三世的海軍也能前來,便更能鼓舞士氣,勢必能一舉擊潰長州。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這一作戰計劃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