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第六十三章步步緊逼(1)
一
不知是否出於偶然,密詔下達與大政奉還生在同一天。***
倘若這便是歷史的真相,應該將哪個當做「表」,將哪個視為「里」呢?
慶喜並未失敗。他極力避免武力鬥爭,拒絕洛奇的再三誘惑,並開通外交之路,實現了大政奉還。因此,我們必須知道,以二條攝政為的朝廷重臣們在受理此事時亦不知密詔一事。如此一來,只有一種解釋——在新帝受理報告的同時,有人迫使其在密詔上鈐蓋玉璽。而且,直至今日,日本上下仍儘力避免提及此事,反而為脅迫之人歌功頌德,強行將其描述為勤皇者。
其時,岩倉具視手下有一人名喚玉松操,岩倉經常就各種國體問題向他諮詢。據說,被稱做討幕密詔的宣旨文章即為此人所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源慶喜藉累世之威,恃闔族之強,擅自陷害忠良,屢次棄絕皇命,終至矯先帝之詔令而無忌,棄萬民於溝壑而不顧。罪惡所至,神州將傾。朕今為民之父母,若不討伐此賊,上何以見先帝之靈,下何以報萬民深仇。此朕之深憂,雖逢諒暗1[1諒暗:天皇死時,皇室及國民的服喪期。
]而不顧,實萬不得已。汝宜深體朕心,誅戮賊臣慶喜,速成回天偉績,還生靈太平山河。此朕之所願,萬勿怠慢。
而且,密詔還下令一同討伐擔任守衛職的會津宰相(松平容保)和擔任所司代的桑名中將(松平定敬)二人。
以上二人滯留於輦下,助幕府之暴,其罪非輕,故特此下令,迅速加以誅戮。
充斥著如此憎恨之意的旨令和詔書實乃史無前例。如此態度絕非一視同仁、以萬民為赤子的日本的本來面目,可以說,這正是未能窺知國體本質且暴戾的政治陰謀的實證。至於此事令日本國體日後變得何等昏暗、遭到何等輕蔑,已然是眾所周知。
領旨人為「長門宰相及少將、薩摩中將及少將」1[1長門宰相指毛利敬親,長門少將指毛利定廣;薩摩中將指島津久光,薩摩少將指島津忠義。
]。
當然,准許毛利大膳(敬親)父子官復原職並迅速上朝的命令也在當日同密詔一起,經中山大納之手傳至岩倉具視,又經岩倉之手傳至小松帶刀、西鄉隆盛、大久保一藏和品川彌二郎四人手中。
四人聯名提交承諾書,並於即日抵達長州的三田尻。其時,三田尻已聚集了約四百士兵,芸州藩也屯集於御手洗川,靜待密詔。
在此次密詔事件中,中山忠能、正親町三條實美、中御門經之等公卿暗中領受岩倉旨意而活動,這令二條攝政驚愕不已,並對一干人等作出了處置。
世間之事存在可用常識解釋和不可用常識解釋兩種。至少在戰國時代,朝廷衰微似乎是自然而然開始消亡的結果。後來通過信長、秀吉、家康相繼建功,朝廷命脈得以復甦,逐漸清晰地顯露出天長地久和萬世一系的真正姿態。
為了傳承萬世一系,是親政好,還是避開直接怨恨由幕府主持政治好——圍繞這一問題,世人多有爭論。但將德川氏描述成罪大惡極以至神州將傾的凶賊,這種強詞奪理是在天皇身邊侍奉的廷臣們所無法接受的。
因此,攝政及其下官員迅速達成協議,10月21日,這一密詔終被撤銷。
無論如何,理應討伐的賊臣也已將委託的大政全部奉還朝廷。
「我將辭職,後事還請勉力為之。」
作出如此果斷決定並負責收拾殘局之人竟被蒙上賊名而遭到追討,這算什麼神州?又算什麼至高道德……
特此有命,中止此前經中山忠能、正親町三條實愛、中御門經之向薩、長二藩所下密詔。
當然,在此次事件背後,不僅有廷臣們鼎力相助,滿天下的志士們亦都在高呼:「不愧是第十五代將軍,果然是擁有水戶血脈之人!」這些感激的呼聲也成為了巨大的支持。據稱,向土佐的后藤象二郎積極闡述八條策略的坂本龍馬等人也感動至極,流淚說道:「好一個決定!吾願為此君(慶喜)獻出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