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節改革成功的曙光
週瑯用了四十年時間,先是以東印度公司這種兼具政治、經濟、軍事性質的公司,接著推廣到鐵路公司、運河公司這種較為純粹的商業特許公司,最後允許地方批准成立地方公司,打造了一個從國際到國內再到地方的商業公司體系。讓這種大型商業組織,成為中國商業的主力軍,推動了中國的商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週瑯半是主動探索,半是順其自然,也算是水到渠成了。基本上這套體系,是跟中國文化相適應和相融合的。
最讓周瑯驚喜的是,商業公司的出現,竟然開始衝擊到了重農抑商的傳統思想。社會精英依然歧視普通商人,但是他們並不歧視商業公司。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象,但是一種文化上的妥協和適應。
許多讀書人、官員、大地主,不但不歧視商業公司,而且會積極購買商業公司的股票,或者債券。將其看作是一種良好的投資,這個意義非凡,意味著傳統精英開始轉化。革命式的消滅舊精英階層,確實能夠立竿見影,可要讓新精英成長起來並帶領國家前進,付出的代價太過巨大。法國大革命就是例子,這次大革命確實驚心動魄,確實讓人熱血沸騰,讓普通人十分痛快,看到一個個過去趾高氣揚,騎在自己頭頂的權貴被斷頭台砍下腦袋,歡呼的人群不計其數。
可是帶來的後果,卻讓法國徹底失去了跟英國爭奪世界霸權的資格,甚至讓法國淪落到了歐洲二流國家,只能跟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為伍,跟英國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如果中國也爆發這種大革命,清洗傳統的地主階層,官僚階層和讀書人階層,中國付出的代價會比法國高無數倍,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比法國更加嚴重,至少法國是支持商業的,重商主義早就有了根基,商人階層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而中國除了這些精英,就是一群農民,讓農民來統治國家,道理上確實光明正大,庶民取得了權力,但對庶民,卻未必是好事。
以中國這樣的國情,不死一億人,別想摸清楚統治的經驗和奧秘。至於付出的機會成本,恐怕是淪落一百年,甚至更長。週瑯既不像付出一億生命的代價,也不想付出沉淪的機會成本,就只能跟傳統精英合作,慢慢改造他們。
週瑯發現這種情況,是通過民間開始辦理的報紙,他發現大多數商業公司披露的信息,都相當傲慢,完全沒有傳統商人階層那種唯唯諾諾。這些公司的公文都相當官方,儼然自己是官府一樣。
於是周瑯開始親自詢問了不少人,發現普通人也將這些各級政府特許的商業公司,看成是一種帶有官方性質的組織,而不是普通商人經營的商舖,或者工匠經營的作坊。
週瑯開始很驚訝,這完全不是他的初衷,這種商業股份公司,跟官府有個毛的關係,所有公司的運作,也不是官方性質的,他們跟普通商人一樣納稅,除了股份制帶來的有限責任之外,沒有任何特權。
但也不奇怪,新事物總是要形成適應他的文化的。就好像後世很多人都將企事業單位,看作跟政府公務員一樣的性質。新事物總是要在老體系中找到一個位置。這種特許公司,既不是官辦的,也不是過去那種受到政府嚴密監控的十三行性質的商業組織,而是完全按照市場辦事的企業,但因為要滿足政府的層層條件,才能得到許可,因此他們有意無意的將自己定位為了一種非官辦又非民間的組織。
社會精英也不認為這種所有人都可以持股的企業,是普通商人的店舖一樣的性質,反而將這種自由買賣的公司,看作是一種官府之外的公共事務。他們投資這種資產不丟人,所以才有傳統精英競相購買公司股份的事情。
而這種現象,是周瑯最滿意的,這意味著傳統精英開始轉型。這種轉型也許沒有新培養一個精英階層那麼快速,那麼徹底,但他平穩。歷史上沒有經歷革命而成功的國家,必然要經歷這種傳統精英的轉型。英國的貴族轉型為經營傳統工商業的新貴族,德國貴族轉型為農業和工業資本的容克地主階層。日本的武士成功工商業企業家,都是這種轉型。這三個國家也就相對平穩一些。沒有法國那麼動盪,更沒有中國那麼曲折。
不好的是,這些商業公司跟官方的關係太密切,肯定會出事。他們不是官僚資本,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附於官僚階層。所有的商業公司都依賴於官府的特許,特許是有時間限制的,一半是十年和十五年,所以保持跟官府良好的關係,一直是他們成功經營的根基。
好的是,由於全社會都給予股份製商業公司一種高大上的印象,讓所有階層都熱衷於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商人階層挖空心思想成立股份公司,其他階層也踴躍購買新公司的股份和債券。商業公司的發展勢頭很猛,商業力量在社會各種力量中增長很快。
為了讓這種良好氛圍繼續下去,週瑯發現大量官員入股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又反過來利用一些高官顯貴的入股來宣傳,給自己公司背書,吸引更多的資金。官員不能經商,這是後世很多國家的規定,目的是防備職務犯罪。週瑯沒有反對官員參與工商業投資,默認了這種現狀。但是職務犯罪是一定要杜絕的,因此他開始嚴查各種商業公司為了拉攏官員,給予他們乾股的現象,將其定性為腐敗,按照貪腐罪論處。
同時為了避免因為授權商業公司的權力集中在國家和省級官府機構,導致商業公司數量稀缺,週瑯繼續下放權力,規定縣級官府也擁有批准成立商業公司的權力;又為了打擊商業公司過於依賴政府授權,廢紙了商業公司的特許權限制,只要在經營期間,沒有犯罪,沒有偷稅漏稅,那麼所有的授權可以自動延期。
本來就有大把商人擠破頭想組建自己的商業公司,這一次權力下放,瞬間讓全國數万個縣都擁有了成立商業公司的權力,大大增加了商業公司的數量。週瑯還廢除了壟斷特權,過去一個省只能批准一個壟斷性公司,比如山西礦業公司,只能有一家,別的公司就不能在山西採礦,現在則不再限制數量,政府可以授權多家公司。
這些措施都讓商業公司在中國成幾何倍增加,短短幾年時間,新成立的商業公司數量達到了十萬家以上。如此龐大的公司數量,比如有良莠不齊的現象,大大影響了商業公司的總體信譽,但投資者也開始更看重公司的業績,而不再認為投資商業公司是一種穩賺不賠的買賣了。
結果是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化特徵越來越明顯,官方性質越來越淡。可社會風氣,依然對公司比較寬容,對商人比較歧視。這無可避免,後世尚且如此,比如兩個人走出去,一個說自己是開公司的,另一個說自己是開網店的,有的網店可能獲利豐厚,而公司則負債累累,可大家初聽之下,第一感受就是開公司的那個人很高大上,開網店的很低級。經歷過改革開放,十億人民八億商時代的中國尚且如此,更何況這個時代呢。
最近十年,通過普遍建立商業公司的辦法,中國的商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發展了起來。
但是激烈競爭之後,許多大型公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業務,規模龐大。讓政府對他們都不敢小覷,比如動輒牽扯百萬河工生計的運河公司,鐵路公司等大公司,政府想動他們都得掂量掂量。這也算是商業開始抗衡政治的標誌,也只有這種超大型公司,才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權力,在跟一個十分強勢的政府互動中不至於過於被動。
這讓周瑯不由的聯想到,是不是因為這種原因,政治程度比較高的東方社會,如果要進入商業社會,財閥化是不可避免的?日本、韓國都是在財閥推動下步入商業社會的。
不過這不重要,財閥式的也好,金融資本壟斷式的也罷,自由商業式的也無所謂,只要達到目的就行。
週瑯更看重的,是隨著商業的快速發展,一個因商業而獲利的階層開始出現。這個階層極有過去的豪商大賈,也有良田千頃的地主豪族,還有俸祿豐厚的高官顯貴,週瑯認為,這樣的人越多越好,這些人關乎自己商業改革的成敗。
商鞅變法為什麼成功了,王安石變法為什麼失敗了,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商鞅變法打造出了一個既得利益集團,而王安石變法雖然跟商鞅變法一樣,損害了大量舊權貴的力量,但卻沒能培養出一個既得利益集團。
商鞅變法是即打擊了舊的貴族勢力,又培植出了一大批因為軍功受爵而獲利的新權貴勢力。
王安石變法損害了商人、地主和農民的利益,目的只是增加國家的財政和軍事力量,目的十分的無私,可人是有私心的。商人不願意接收國家強制進行收購、運銷的均輸法,地主不願意接受杜絕他們通過向農民放貸而獲利的青苗法,農民也不想接受有可能讓他們當兵的保甲法。
王安石沒有培養任何一個既得利益集團的想法,他一心為公所以他失敗了。商鞅代表的法家,堅持人性本惡,反而成功了,這不得不說是人類道德的一個挑戰。就好像吃大鍋飯的時候,明明只要大家都肯努力干活,不至於挨餓。但分了田之後,同樣的土地上,不但交給國家的糧食比以前更多了,老百姓家的餘糧也更多了,人性本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