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59
mk2258 發表於 2018-4-22 21:03
第三百九十九節給滿清一個承諾





    眼前的局勢已經日趨明朗,美洲地區已經不可能有什麼變化,美國和中國玩的貓膩,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在戰爭狀態下,美國棉花竟然都開始輸送到中國,重新佔領中國市場,指望這兩個國家之間繼續開戰,已經不現實了。

    儘管中國軍隊還佔據著大量美國西部領土,但已經開始收縮,將軍隊回撤到了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區,停止了對美國西部腹地大規模的破壞行動。同時中國軍隊大量進入加拿大,基本上鎮壓了加拿大親英印第安部落,接著沿著加拿大南部向東進軍,似乎有攻擊聖勞倫斯河地區的跡象。

    南亞地區,在緬甸的軍事行動基本上也告一段落,緬甸政權被南下的中國軍隊制服,現在重新倒向了中國一邊,可是在緬甸出現了多個不用族群組成的國家,在靠近中國邊境地區建立了克欽國、撣國,跟緬甸貢榜王朝核心地區分開。在緬甸跟暹羅國之間,建立起了面積很小的幾個國家,如克耶國、克倫國。在毛淡棉港口所在的孟邦地區,幫助孟族建立孟國。緬甸西北跟阿薩姆、曼尼普爾之間的欽山山脈地帶建立了一個欽族人組成的欽國。若開山脈以西地區建立了若開國。

    緬甸貢榜王朝保住了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核心國土,國王保住了王位。緬甸屈服之後,支持南下的中國軍隊驅逐了下緬甸地區的英軍。終於開始在印度東部,對印度擁有了實質性的進攻能力。配合西部的非洲公司和錫克軍隊的進攻,英屬印度被兩面夾擊,徹底淪入不利局面。

    在穩定和平衡了緬甸國內局勢之後,中國可以以緬甸為後方展開軍事行動,兵部認為從海陸出擊成了一個可行的選項,於是決定將本土軍隊通過海陸,輸送到若開王國,在實兌港登陸,向孟加拉地區進攻。

    大周四十年冬(1839年),中國的全面反攻率先從印度開始,中國將從海路保證軍隊運輸,佔大量運力的糧食則就近從盛產稻米的緬甸、暹羅、越南以及中國南洋地區採購,非洲公司從印度河領地也能提供很大一部分。主要運力將用來維持30萬人作戰的武器彈藥,水師自己的運輸能力是無法保證的,因此租用了大量航運集團的船隊提供支持。

    周成功知道,在中國全面進攻之下,英屬印度很難支撐太久,一年時間他們恐怕就會崩潰,畢竟英屬印度只是一個過於依賴經濟作物的殖民地,經過上次戰爭,英國在這裡的統治有所調整,但大方向是不會變的,這裡依然以經濟作物種植為主,但通過行政劃定了一些糧食種植區,保證英屬印度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並且這幾年英國人在這裡打造了一個以鐵路和河運聯運的運輸網絡,所以戰爭中一直能夠保證糧食物資的合理調配,沒出現上次那種飢荒引起的大暴動。

    但這樣脆弱的經濟結構,極其脆弱,英國在印度配置了一個中上層統治集團,上層的土邦王公依靠英國的軍事保護,下層的保稅商人依賴英國的政治保護,但底層民眾對英國人的統治並不感恩戴德,往好了說,他們不關心誰統治他們,因為都是一個德性,不會比英國人更好,也不會比英國人更壞,往壞了說,有一大批人對英國人的統治不滿,將自己的苦難歸咎於英國這個異族的統治。

    在這種社會現狀下,一旦中國軍隊摧毀英國的軍事,則土邦王公就會迅速背離英國,一旦摧毀英國的政治,那些包稅商也會迅速背離英國。打造了一個完整的中上層統治機構的英屬印度,不會出現大廈將傾式的崩潰,但卻會一步步喪失對印度的控制。

    英俄聯軍敗局已定,只要能說服中國,戰爭很容易就結束。而中國將主要目的放在摧毀俄國上,那麼只要俄國失敗,這場戰爭也就結束了。

    讓俄國戰敗,周成功手裡有一張王牌,滿清帝國的道光皇帝抵禦住了各種誘惑,始終保持了克制,但擁兵觀望,藉口剿滅希瓦汗國這樣一個小國,他竟然徵召起了一百萬大軍。

    現在俄國敗局已定,讓滿清參戰他們很樂意,別人播種、翻地如今到了收穫季節,邀請他們去收割,沒道理不去。但這是從中國手裡虎口奪食,道光是有分寸的,他知道必須事先跟中國進行溝通,劃分好各自的利益,以免之後產生衝突。

    這個溝通他不好做,作為中國皇子的周成功就很好做了,這也是道光為什麼一直跟希臘保持緊密關係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僵死的共同敵人奧斯曼帝國,其實還是希望能通過週成功跟中國之間保持一個更緊密的聯繫。

    滿清要進攻俄國,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向北,陸路可以直接翻越大高加索山脈,水路還可以從里海進攻阿斯特拉罕等厲害沿岸城市。只是滿清一直不擅長水戰,所以他們選擇越過高加索山脈進攻俄國。滿清希望戰後能將高加索山脈以北的俄國領土劃給滿清,至於以北多少,沒有設限,因為誰也不知道戰爭會打到什麼程度。

    這個要求還算合理,滿清出兵的意義在於抄俄國人的後路,直接威脅伏爾加河流域,這裡是英俄聯軍在哈薩克作戰的戰略支撐,伏爾加河的水運至關重要,而且伏爾加河邊的察裡津(斯大林格勒)又是鐵路樞紐,現在幾乎是英俄聯軍從俄國運轉物資的中心樞紐,一旦這裡被佔領,英俄聯軍在中亞地區只有崩潰一條路。

    周成功作為中間人,向中國傳達了這個要求,但他得到的回复卻是拒絕。周成功馬上就明白了大周朝廷的想法,只有唯一一個理由,那就是中國也想得到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所以才不能答應把這裡交給滿清,其他理由絕不存在。因為高加索地區的經濟價值並不高,中國地大物博已經對開疆拓土不感興趣。但這裡的戰略地位卻相對重要,佔領這裡,就將中國的西部邊界拓展到了黑海。

    這具有重要影響,意味著中國跟歐洲之間,在也沒有阻隔,中國領土橫貫了歐亞大陸,跟歐洲連為一體了。

    中國勢力西進,周成功是百分之百支持的,這意味著他所在的希臘將對中國更加重要,成了中國進出歐洲的必經之地。

    經濟學家都知道,航路所在之地,就是繁榮所在之地,曾經的威尼斯因為掌握著歐亞貿易航路,以一個城市的基礎,可以跟整個歐洲一樣富裕,威尼斯的金幣流通整個歐洲地區。可當葡萄牙人發現了新航路,威尼斯迅速的衰落了下去,如今淪落為一個普通的歐洲城市。

    對於小國來說,是否位於航路所在地,至關重要。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他們自身就是一個世界,所謂的航路不過是通往他們的道路而已,他們在哪裡,航路就在哪裡。而如今中國到了歐洲,一個嶄新的航路勢必被開拓出來。

    周成功意識到,中國的西進,對希臘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機緣,這個意義甚至超過慫恿滿清參戰,提前結束戰爭,從而彰顯希臘的政治影響力,這個意義。當然有可能的話,他還是會力促滿清參戰的,儘管滿清不參戰,中國也會取得勝利,但會推遲很多,中國擁有絕對的力量,但地緣上卻無法施展,滿清位於俄國另一側,俄國將主要力量集中在跟中國的較量中,滿清的參戰,意味著從俄國後方插了一刀子,相當於中國開闢了另一條側翼戰線。

    但是,滿清跟俄國接壤的唯一地區就在北方,就在高加索地區,不讓滿清在這裡擴張的話,他們就無法從戰爭中得到好處,沒有好處的事情,如何讓他們參加。

    必須給予滿清一定的利益,否則無法調動他們。周成功不需要跟中國強調滿清參戰的重要意義,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秘密前往中國遊說。他需要確定三件事,第一,中國是否願意通過讓渡利益拉攏滿清參戰?第二,願意讓渡利益的話,是讓渡經濟利益還是領土利益?第三,中國是否可以考慮割讓一部分本國國土給滿清。

    滿清的鄰國中,邊界線最長的無疑是中國,整個東部、北部都跟中國接壤,南部部分靠海,部分和非洲公司接壤,只有西北部地區,跟俄國、奧斯曼帝國和埃及帝國接壤。如果中國不願意割讓本國土地給滿清,這讓滿清不可能在對俄戰爭中擴大土地。單純讓渡經濟利益的話,滿清又很難接受,這個國家的政治理念對土地的重視遠遠勝過經濟利益。

    結果很遺憾,中國確實不拒絕用自己的部分領土拉攏滿清,表示願意將鹹海以西、恩巴河以東直到里海的土地劃歸滿清管轄,這一片土地跟高加索以北,伏爾加河、頓河以南的俄國高加索地區土地面積差不多。中國還願意將非洲公司管轄下的俾路支地區劃歸滿清,這樣滿清統治下的波斯和阿富汗的俾路支勢力就能統一起來了。

    這個答复,周成功遠隔萬里都能聞出一股濃濃的小農民味道,太小家子氣!里海沿岸低地,地勢平坦,可是這裡深處內陸,降雨稀少,氣候乾燥,大部分都是荒漠和半荒漠,只能用來養羊。

    滿清想要的不是用來養羊的草場,這樣的草場他們太多了,他們要的是肥沃的耕地。

    由於高加索山脈的阻隔,南北高加索的氣候截然不同,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到不了南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山脈以南屬亞熱帶氣候,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氣候溫暖,滿清甚至在南高加索引種了游牧民必須的茶葉。

    而北高加索地區,由於南方來的暖濕空氣被山脈阻擋,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氣候普遍在零度以下。但北高加索地區,雖然不如現在滿清佔領的南高加索適宜農耕,相比里海沿岸還是非常優越的。至少用來種植溫帶作物沒有問題,東部沿里海地區乾燥,西部沿黑海地區卻是海洋性氣候,可以進行農作物的種植。

    但中國想要北高加索地區,卻只想用哈薩克的里海沿岸荒漠來換,強烈的對比,弄不好會讓滿清感到羞辱,更不願意出兵了。

    至於俾路支地區,基本上都是山地,只有俾路支游牧部落生活,一直就是非洲公司管轄下最不安定的地方,把這裡給滿清,更多是在甩包袱。

    周成功覺得這樣的條件不可能拉攏到滿清,也不知道大周朝廷那些屍位素餐的文官,是怎麼為國家出謀劃策的。周成功覺得,必須給滿清其他利益。所以他暫時沒有向滿清通報中國的態度,而是繼續居中協調,他希望中國能給滿清一個承諾,在將來發生的滿清跟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戰爭中,全力支持滿清奪取小亞細亞土地。

    如果有這個保證,周成功認為他的遊說就成功了一半,因為滿清跟奧斯曼帝國的矛盾,已經漸漸開始走向戰爭的邊緣,兩國遲早要有一戰,而滿清並不佔絕對優勢。
mk2258 發表於 2018-4-22 21:03
第四百節軍人的舞台





    整個大周四十年的冬季,周成功的使者,通過滿清的國土,一直在跟中國溝通協調,他最終取得了中國朝廷的承諾。

    於是希臘的使者帶著周成功的親筆密信,前往設拉子親自面見了道光,將國王的密信交給道光。

    道光看過密信之後,確實對中國承諾的土地不甚滿意,但周成功的分析和承諾,讓他頗為動心。

    周成功承諾,一旦奧斯曼帝國向大清開戰,希臘將義無反顧的助戰,而中國將支持希臘和大清的聯盟,希臘願意跟大清簽訂紙面協議,甚至公之於眾。

    如果單單是中國的承諾,道光未必會心動,因為這種口頭上的承諾,往往最不可靠,但希臘如果跟大清結盟對抗奧斯曼的話,中國的支持就有保證多了,畢竟周成功是中國皇帝的兒子,中國可以毀諾不支持大清,但不可能不管這個皇子吧。

    上次戰敗之後,埃及奪取了奧斯曼帝國的大敘利亞(包括巴勒斯坦、黎巴嫩、以色列等阿拉柏半島以北的中東地區),滿清奪取了奧斯曼帝國的兩河流域。奧斯曼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之後,反而更加催動了他們的變法(改革),奧斯曼蘇丹加強了對歐洲地區的控制,徹底收回了過去各地總督的權力,組建了新兵駐紮在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等地,奧斯曼帝國政府打造了一支只對蘇丹負責的軍隊。

    馬哈茂德去年病故,他兒子繼承了權位,然後繼續推行改革。參照法國的模式重整財政系統,建立銀行,發行奧斯曼鈔票。繼續改革軍隊,廢止向非回教徒徵收人頭稅,允計非回教徒參軍,大大提高了奧斯曼帝國後備兵源,根據軍事顧問的預計,通過改革,奧斯曼有能力武裝起200萬人的軍隊。

    另外在法律、教育等許多領域,都效仿法國模式進行改革,至於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道光聘請的那些歐洲顧問都十分認可,認為經過改革,奧斯曼的國力必然大大提高。

    奧斯曼目前的領土,最有經濟價值的,當屬歐洲部分,保加利亞、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地區,但那些領土的潛力也就在哪裡了,能保住這些地方奧斯曼就很滿足,向歐洲擴張,已經不可能了。而奧斯曼一旦變得強大,向南擴張就勢在必行,奧斯曼宗教界始終對大清極端仇視,宗教力量在奧斯曼又具有特殊地位,在他們的影響下,奧斯曼人對滿清充滿了仇視,甚至勝過對埃及人的仇恨。

    奧斯曼帝國上下都充斥則一種向大清復仇,發動聖戰,奪回兩河流域的叫囂。

    但是對現在的大清來說,兩河流域已經是無法割捨的重要土地,這裡的糧食產量經過幾年的開發之後,已經佔了大清總產量的一半,而且還在持續增長。通過人口置換,大清將本國最精華的人口漢八旗大量移駐在兩河流域,對這裡的控制十分牢固。可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威脅越來越大,大清不得不有所防備。

    奧斯曼新蘇丹年輕氣盛,只要站穩了腳跟,恐怕一場大戰就不可避免。

    但在跟奧斯曼的大戰中,大清暫時找不到盟友。埃及這幾年都在向北發展,似乎打算恢復阿拉柏帝國時代的將於,重新政府北非地區的阿拉柏勢力。阿里成功讓昔蘭尼加等地的阿拉柏統治者和部落承認他的哈里發地位,但卻在突尼斯跟法國產生了衝突。再跟法國的爭奪中,阿里得到了英國的支持,但阿里對於歐洲列強的恐懼,讓他不得不將所有精力放在防備法國人身上,已經對敘利亞地區的事務越來越不關心,全部交給他的長子易卜拉欣負責。

    沒有埃及相助,大清要獨自抗衡奧斯曼的兩百萬大軍,這個壓力相當大。

    所以道光相當重視希臘做出的這個承諾,他不要求希臘人跟他簽訂公開的協議,但是他希望可以跟周成功秘密會盟,雙方歃血為盟,守望相助。

    周成功答應了道光的要求,等做完這一切之後,哈薩克地區漫長的冬季已經過去,春天再一次回到了這片廣袤的內陸草原,英俄聯軍和中國的戰鬥再次開始。

    道光抓住機會,不宣而戰,派兵越過高加索山脈。

    俄國領事進行了憤怒的抗議,但接著就是恐慌,滿清從腹背入侵,讓俄國的局面變得太被動了。

    俄國迅速調動十萬軍隊來加強高加索山脈防禦,可沒想到俄軍中的卡爾梅克士兵突然反叛,原來滿清早就做足了準備,拉攏了在里海對岸,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游牧的卡爾梅克人。

    所謂卡爾梅克人,其實就是乾隆時期渥巴錫率領東歸伊犁的土爾扈特人,當時由於時期倉促,導致有不少土爾扈特蒙古人被伏爾加河阻礙,沒能跟渥巴錫一起回歸,於是留在了當地繼續游牧,俄國人給了他們一個新的名字,卡爾梅克人!

    由於部落領袖回到中國,他們留在這裡的牧民,又缺乏組織,又被俄國人重點防備,這些年他們過的很不幸福,不但要向沙皇政府繳納對牧民來說相當高額的賦稅,而且還得不斷的響應沙皇的徵召,為沙皇的軍隊提供騎兵。

    歷史上,正是無法忍受沙皇一次一次徵召土爾扈特士兵打仗,渥巴錫才決定東歸,可以想像在俄國和滿清之間,蒙古人更希望誰來統治他們。道光比乾隆更有利的一個地方在於,道光統治下目前的權貴階層,可以說正是跟卡爾梅克同源的土爾扈特蒙古人。

    乾隆時代結束才不過幾十年的時間,還不足以切斷卡爾梅克跟土爾扈特的淵源,卡爾梅克人中的年長者,甚至都親歷過當年的東歸事件。他們擁有相同的語言,都信仰喇嘛教,一個在滿清治下是統治民族,一個土爾扈特王公身居高位,跟皇族不斷聯姻,滿蒙現在都是一個民族了;卡爾梅克人卻在沙俄統治下,過著被壓迫的生活,他們會如何選擇,其實不難決定。

    道光通過卡爾梅克上層的宗教領袖,很容易就拉攏到了卡爾梅克人的效忠。而這次卡爾梅克人也確實被逼到了絕境,形勢比當年渥巴錫東歸時代還要嚴峻。因為跟中國的戰爭,俄國人抽調了超過一半卡爾梅克青壯,這次打大清又抽調了剩下的一半青壯,再這麼下去,這個民族的新鮮血液就要被抽乾了。

    所以緊急聯繫之下,卡爾梅克人就決定起事,發生了陣前倒戈只是一部分。接著他們他們迅速武裝起來,從伏爾加河下游切斷了俄國跟高加索地區的聯繫,讓大清主力順利圍剿高加索地區的俄軍。

    但這個瀕於滅絕的弱小民族,最後的爆發迎來的是俄國人殘酷的報復,他們迅速將俄軍中的卡爾梅克士兵抓捕,接著派兵鎮壓卡爾梅克叛亂。卡爾梅克的老弱殘兵根本無法抵擋俄國正規軍的進攻,連伏爾加下游的牧地都保不住,他們只能向南退卻,希望得到大清的安置。

    卡爾梅克人的遭遇,激發了滿清軍隊的鬥志,以土爾扈特蒙古人為主要軍官階層的滿清軍隊,開始發動更猛烈的進攻,成功突破了俄國人的一道道攔阻,北上跟卡爾梅克的老弱婦孺成功匯合,他們沒有食言,將這些人接回滿清,劃分了肥美草場給他們安置。

    滿清軍隊則不斷通過高加索進入俄國腹地,一步步向伏爾加河逼近,俄國人則不斷抽調援軍南下,儘管他們不需要抽調跟滿清對等的兵力,只需要二三十萬人就確信自己有能力擋住滿清軍隊的進攻。這對於擁有250萬兵力的俄軍來說,並不是一個不能承擔的數字。

    可他們的正面是兵力充足,裝備精良,訓練規範,並且已經積累了兩年戰爭經驗的中國軍隊。幾十萬人的軍事調動,不可能沒有任何破綻,而中國軍隊的高層指揮官們,等待俄國人犯錯誤已經三年,他們絕對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對於那些在後方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政客們來說,他們永遠忽視軍人的感受,把他們往殘酷的戰場上一丟,然後似乎就是等待戰爭的結果,跟賭徒們扔出籌碼後等待開牌的感覺一樣,可對軍人們來說,在戰場上的時光,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光,也是最殘酷的時光,生命燃燒最絢爛的時光,生命遭受考驗最關鍵的時光。他們在這裡被淬煉,他們在這裡接受生死的宣判,對他們來說,這是他們的舞台。

    他們對戰場有著最直觀的認識,最緊密的觸摸,也最敏感的反應,春江水暖永遠是鴨先知。

    英俄聯軍的部署,主力集中在圖爾蓋高原一帶,發源於哈薩克丘陵的伊希姆河在圖爾蓋高原邊緣北流,發源於圖爾蓋高原的圖爾蓋河南流,中間只有狹窄的十公里左右的分水嶺,聯軍沿河布防,英軍主要在南方的圖爾蓋河沿線,俄軍在北邊的伊希姆河防線,這是一個完整的地形,讓他們的防線也非常完整,正面沒有絲毫的破綻。

    俄國人的軍事調動,都在後方,抽調的是伏爾加、烏拉爾地區部署的後方部隊,跟中國軍隊隔著整個正面重兵集團,中國軍隊如果繞道後方,那意味著切斷整個俄軍後路,將兩百多萬英俄聯軍,都包圍在了哈薩克。

    這意味著,全殲英俄聯軍!
mk2258 發表於 2018-4-22 21:03
第四百零一節小船匠的大野心





    這個瘋狂的念頭在西征總兵楊克腦子裡閃過之後,就在也無法熄滅,他睡不著,吃不下飯,腦子裡裝的都是戰場的地形,他渴望著全殲英俄聯軍,現在俄軍的調動給了他一線機會,但這個機會很渺茫,他知道沒人會支持他。

    楊克本名楊刻,木匠出身,準確來說是船匠。

    他們家本在黃埔經營一家小船廠,後來跟許多船匠一起,被周瑯攻略黃埔的大軍,裹挾到了台灣。

    他從記事起就只記得台灣的生活,小時候在荷蘭人的學校裡學習,十二歲進入船長做學徒,學習建造西式大船。他的生活軌跡,原本應該成為一個熟練的船匠,或者工程師,如果從軍,他更應該是一個海軍,可機緣巧合他成了一個陸軍。

    他在船廠學的很好,因為他是一個肯下苦功夫的學徒,十五歲的時候,就出徒了,成為船廠的一個幫工,再過幾年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年輕的師傅,也開始帶徒弟。

    有些人的人生軌跡改變,十分的偶然,但這種人的出現卻是一個必然,幾萬人中總有這一類人出現。楊克參軍,是那該死的青蔥歲月和那燃燒的激情的產物。十五歲的那年,跟他青梅竹馬的船匠女兒跟別人結婚了,而且是拒絕了他父親的提親之後。原因很俗氣,只因對方攀上了更高的門第,船廠監督家。

    這讓楊克在船廠成了一個笑柄,至少年輕氣盛的他認為這是一個笑柄,他感覺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嘲笑他們家,嘲笑他們自不量力。

    那些年戰爭頻仍,本來跟他們這些工匠們是沒什麼關係的,可在船廠待不住的楊克選擇了參軍,當地招募鄉勇,他就報名參軍,跟著鳳山縣的子弟兵一起上了戰場。北伐之後,大戰結束,皇帝挑選軍官去法國留學,楊克被選中了。

    他自小接受荷蘭人的教育,基礎在整個留學軍官團體中都是最高的,他又肯下苦工,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軍校的學習,以最優秀的成績從砲兵科畢業。之後在法軍中服役,跟著拿破崙的大軍跟歐洲多國交過手,其中就包括俄軍。

    回國之後,他的官場生涯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但也不是沒有曲折,在新舊兩派軍事官員的博弈中,他也曾三上三下。但皇帝對他們這些留法軍官始終支持,當他在軍隊中推行的改革陷入困境時,他就會被調到軍校做教員,等舊派的怨氣平息之後,他又會立刻進入軍隊推行改革。

    這場新舊博弈持續了近十年,最終以軍校畢業的新一代軍官開始在軍中佔據主要職位,老派被新陳代謝取代而完成改革。

    楊克的職務也終於穩定下來,成為主掌一軍的副將。戰兵副將是沿襲清朝官職名稱,清朝沿襲的又是明朝的副總兵,總兵採取的是明朝初期的製度,不是一個常設職務,類似古代的大元帥等職務,都是戰時才會設立的臨時職務,在大周朝的語境中,總兵官跟西方的司令官是同義詞。

    作為元老級副將,這次出征中,他就被委任為征西軍總兵官,負責總領征西軍務,西伯利亞方向,則是獨立的一路,稱為征北軍,也設置了一個總兵官。

    哈薩克的地形在楊克的腦子裡一遍一遍的翻湧,他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破綻,但冥冥中他總有一種感覺,可以將整個英俄聯軍重病集團吃掉,這個強烈的感覺讓他整個人處於一種火山爆發前的壓力狀態,他低燒發熱不退,隨軍大夫找不到任何問題,給他開了幾濟去火的藥方,認為是虛火所致。

    英俄聯軍佔據的地形是一個完整的地利板塊,南方是荒漠地帶,跟大沙漠連接在一起,無法用兵,英軍沿著圖爾蓋河布防,繞道南方是不可能的;北方俄國人沿著伊希姆河布防,這條河匯入額爾齊斯河,俄軍控制著到鄂木斯克的整條河流沿線。

    聯軍正面可以防禦,後路也非常通暢,向北有三條退路,中間的是圖爾蓋窪地,窪地以東是伊希姆河河谷,以西是托博爾河河谷,大軍撤退,是不可能走曠野的,因此俄軍如果要向北撤退的話,必然走兩條河谷。

    理論上來講,堵住兩條河谷,就堵住了英俄聯軍北逃的道路。這樣英俄聯軍要後撤的話,就只能往西北,穿過烏拉爾山口,利用烏拉爾河潰逃。往北進入烏拉爾地區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哪裡的物質條件無法支撐兩百多萬人,所以英俄聯軍最佳的退路還是烏拉爾河,只要退入烏拉爾河,就能利用烏拉爾河跟伏爾加河之間密集的水系成功退入俄國腹地。這就是為什麼滿清威脅伏爾加河之後,俄軍不得不從緊張的前線抽調兵力的原因。

    可是滿清軍隊的戰鬥力,雖然也算不錯,但跟英俄聯軍相比終是差了很多,無法對伏爾加河造成實質性威脅,否則俄國人就不是從前線調兵那麼簡單了,而是要考慮全線後撤的問題。

    楊克甚至考慮過,是否可以通過滿清國土,派遣精兵幫助滿清作戰,從而切斷伏爾加河跟前線的聯繫,切斷英俄聯軍退路,完成大包圍。

    但這要穿越整個滿清國土,其中必須經過哈薩克南方的荒漠和沙漠,由於滿清在里海完全沒有海軍,制海權被俄國控制,援兵還要繞過里海,最後從高加索正面出擊,沿途超過四千公里,根本不現實。

    如果從哈薩克以北地區迂迴,現在西伯利亞的征北軍團已經攻下了托博爾斯克,但往南進攻鄂木斯克,往西進攻秋明都受阻,俄國人在秋明後方的車里雅賓斯克、葉卡捷琳堡都屯駐重兵,這個方向的兵力不足以取得戰果,今年托博爾斯克方向的進攻一直都沒有展開,以鄉兵為主的征北軍團將主要作戰方向放在了鄂木斯克,希望攻占這裡,然後跟哈薩克的征西軍團匯合,控制整個額爾齊斯河。

    楊克需要征北軍團從側翼配合,將戰略攻擊方向向西,從托博爾斯克向西一路攻占秋明、車里雅賓斯克,堵住俄國人往北向烏拉爾地區撤退的通道,從車裡雅賓斯克突破烏拉爾山,一路攻占奧倫堡這個烏拉爾河上的交通要道。

    奧倫堡一直就是南俄草原通往中亞的前哨,古代的游牧部落就是以這里為跳板從歐洲地區的伏爾加河流域進入亞洲,或者從亞洲的圖爾蓋草原作為跳板通過這裡進入歐洲,幾千年來這個地緣一直決定著游牧民族的遷移路線。

    現在兩百多萬英俄聯軍主力部署在哈薩克地區,他們比任何游牧民族的人口規模都大,也無比避開這個地緣限制。從北路迂迴的好處是,不需要跨越四千公里的沙漠等複雜地形,幾乎沿著一條線進軍,沿途還有可以利用的河流,並且都是成熟度的商道,進軍不是問題,距離也只有一千四百公里,並不是一個無法想像的數字。

    但這依然十分誇張,歷史上中國軍隊從沒有進行過如此巨大的戰略迂迴,這已經不再局限於戰役,甚至不是普通的戰爭應該有的行動,歐洲歷史上更是想都不會想這種戰術,因為這樣的距離,早就跨越無數個國家了,遠遠超越了戰場本身。

    中國也只是在蒙古帝國時期,成吉思汗手下的漢人將領郭寶玉曾向成吉思汗獻計,通過迂迴大西南的方式,先征服西南地區的吐蕃、南詔國等,然後利統一中原。後來蒙古人確實執行了這個戰略計劃,始終是從陝西、下四川、迂迴雲南,包抄到了南宋後方。為此爆發了南宋跟蒙古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宋元爭奪四川之戰,數万蒙古士兵,多元大將,甚至一個蒙古大汗,蒙哥汗都戰死在了四川。

    可是郭寶玉的大迂迴戰略是屬於國家級戰略,是統一之戰,是以國家的壽命計算的,動輒數十年才能起到作用。現在楊克要做的,卻是在一場戰爭,甚至一場戰役中,借用滅國級別的戰略迂迴。

    大膽甚至瘋狂,卻也野心勃勃,充滿激情,燃燒楊克的,正是這股男兒內心深處的萬丈豪情,只要能做成這件事,他這一輩子也就夠了,所以他一定要做,而且要做成!

    楊克決心已定,他知道不可能得到朝廷的文官支持,那些人根本就不在乎軍人的生死,他們考慮的只有勝負得失。這件事的風險太大,他們是不會考慮的。

    所以楊克只能尋求軍人的支持,他需要征北軍配合他,或者說跟征北軍合作。

    只要能基本完成戰略迂迴,朝廷不支持也得支持,只要幾十萬大軍出現在俄國腹地,俄軍必然拼死圍殲這支孤軍,朝廷只能允許救援,到時候不斷派遣軍隊去救援並加固防線,包圍圈就建立起來了!

    於是楊克親自趕往科布多地區,跟征北軍總兵聯繫,倆人之間只要能達成共識,抽調而三十万精銳他們是做得到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3
第四百零二節聯合做戲





    軍人誰不喜歡這樣的大場面,大計劃呢?

    征北軍總兵宋榮貴也不例外,跟楊克不同,他的身份背景沒有那麼複雜,就是普通的宗族子弟出身,他是浙江人,當年還參加過朱珪的團練,跟大周軍隊打過仗呢。

    浙江團練被編入輔兵,一起參與北伐,他跟隨同鄉子弟們,沿著運河從江南打到北京,然後也跟楊克一樣,被選中去法國學軍事,他沒有楊克表現的那麼優秀,他用了四年時間,才從法國人的軍校裡畢業,他學的是騎兵科。之後在法軍中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參加了多場戰鬥,接著就回國。他並沒有捲入新舊兩派軍官集團的博弈中,因為他實在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在法國是小兵,回國後也只獲得了一個隊長職務,帶著十個士兵。他很幸運的避過了一次次軍官內部博弈,基本上是靠著混資歷升到了參將旅長,然後在上次戰爭中,他才真正證明了自己的水平,帶著一個騎兵旅在克里米亞戰場上四處衝殺,尤其是機動性的避開了一開始沒有經驗的軍隊對英軍的不適應,後來屢立戰功,俘虜了兩名英國將軍。戰後升為副將,統領一軍。

    他這樣的履歷,即便放在這次戰前也並不顯眼,唯一有優勢的是,他是戰兵軍中唯一一個騎兵科畢業的高級軍官。而這次征北軍團,很大一部分兵力,都來自北方地區的蒙古騎兵,將在西伯利亞的曠野中廝殺,他的軍事背景,更合適而已。

    開戰到現在,他指揮的軍隊,以穩紮穩打的方式,主要的戰鬥基本上都是治安戰,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就跟正常戰爭一樣,靠的是絕對的優勢,平推過去的。這就好像二戰中的美軍,以美國人的文化霸權,捧紅了巴頓、麥克阿瑟等將領,可一般人回憶二戰,似乎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德軍的閃電戰,是古德里安的坦克軍團奔襲,是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縱橫,美軍名將們有什麼戰例,需要想像半天,也未必能想起來。

    自古強國無名將,這也是一種無奈。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最強,秦國打的勝仗最多,可一般人能記得秦國名將有誰?基本上能知道一個白起的,就算歷史知識好的了。可白起如果不是因為長平屠殺了四十萬降兵,誰記得白起其他戰績?

    歷史上名聲最大的中國武將,應該非岳飛莫屬了,而岳飛最大的幸運也是最大的不幸,是他所在的國家是一個弱國,所以他的勝利讓人格外印象深刻,同時他的勝利也無法改變他的國家和他自己的命運。

    楊克和宋榮貴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他的國家太強大了,強大到似乎獲取勝利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美國人打贏伊拉克、打贏阿富汗,全世界甚至都不知道是那個美國將軍打的這場仗;楊克跟宋榮貴基本上也是如此,事實上,戰爭打到現在這種局面,中國並沒有處於下風,可兩個總兵面對的輿論,批評遠多於褒獎,他們勝不足嬌,敗卻足辱。尤其是楊克,背負了太多苛責,只因為如今的戰場,依然位於中國境內,這被看作是指揮不利。

    現在兩個將軍面對著一個千古以來對武將最大的誘惑,那就是滅國之功!一旦他們的戰略構想能夠實現,倆人的名字將可以跟打贏了長平之戰的白起、打贏了朱仙鎮大捷的岳飛,這樣的史上一流名將並列,而且他們打這場戰役的意義,遠超過沒有戰略意義的朱仙鎮大捷,也超過長平之戰的戰略價值,長平之戰只是徹底消滅了能夠對抗秦國一統天下的趙國實力,但他們打贏這場哈薩克戰役,不但能起到長平之戰那種徹底消滅俄國有生力量的目的,短期內就能滅掉俄國,因為他們的君王不是當年的秦王,他們的君王已經擺明了要滅掉俄國,絕不會給俄國喘息之機。

    倆人簡單的密議後,宋榮貴同意了。征北軍將向西發動長途突襲,切斷英俄聯軍退路。

    但征北軍的戰鬥力無法支撐他獨自完成這個戰略迂迴,他需要更強大的兵力支援。可一旦楊克向他大規模派遣援兵,是無法瞞過那些保守的文官的。

    於是倆人開始詳細商量一個既可以互相援助,又不會被文臣抓住把柄,甚至時候調查軍報也無法找出理由的辦法。在前期,楊克不可能向宋容克派援軍,只能以征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進行獨立作戰,為了不打草驚蛇,以免將俄軍主力吸引到烏拉爾方向上,征北軍將南下攻擊鄂木斯克,做出要跟征西軍聯手控制額爾齊斯河的假象。俄軍現在控制額爾齊斯河,正好隔斷了中國兩隻軍團的聯繫,所以他們會極力守住這裡。

    征北軍可以做出一次假失敗,藉口自己兵力不足,俄軍兵力雄厚,這些都可以做出來,時候也很難驗證,因為完全可以推到偵查有誤方面來,或者宋榮貴可以解釋為他對敵情判斷失誤上。宋榮貴“判斷”鄂木斯克敵人兵力雄厚,俄國人如果反擊,他就命令後撤,同時向國內求援。同時甚至可以“正大光明”的向征西軍發出求援信,這點權力總兵在戰場上還是有的。

    戲演到這裡,基本上就足夠了。不管國內是命令征西軍增援,還是從國內派遣援軍,楊克都有理由向宋榮貴這裡派遣援軍。兩隻軍隊目前距離已經很近,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上游分別由兩軍控制,就隔了一道分水嶺而已。

    楊克派遣援軍,派遣什麼樣的軍隊他說了算,他完全可以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調過去,不用多,二十萬最精銳的部隊,配合征北軍精銳,足以可從托博爾斯克向秋明發起攻勢。攻占秋明之後,其實就擋住了葉卡捷琳堡方向向鄂畢河的進攻路線,宋榮貴可以繼續南下,攻打庫爾乾和車里雅賓斯克,堵住俄軍北上烏拉爾的通道。大迂迴戰術關鍵的第二步完成,接下來第三步才是最關鍵的,那就是從車里雅賓斯克度過烏拉爾山口,進攻奧倫堡。

    這一步的困難也最大,因為奧倫堡已經位於俄國腹地,背後有大量河流連接俄國核心地帶,薩馬河、別拉亞河可以很容易的將薩馬拉和烏法的俄軍送過來。而且這段道路,大多數都穿行在烏拉爾山區,有大量河流、山地阻隔,無法動用太多的軍隊,距離上是這次奔襲距離的三分二左右,因此十分危險。軍官做出這種軍事行動,是要冒風險的,因為這極易被認為是亂命而遭到調查。

    所以這最後一段迂迴奔襲,不但要使用精銳部隊保證成功概率,還要讓人找不到破綻,非常困難。兩位總兵綢繆了許久,決定在這里以南下偵查的名義,或者有可能的話,以追擊敵軍的名義,派遣最精銳的少量部隊,奔襲到奧倫堡。這支孤軍不求他們打勝,因為他們不可能攻陷奧倫堡這個俄軍後路,但這支孤軍要有在敵人腹地被包圍,然後死守的能力。之後大軍就有藉口以救援的名義,不斷調派軍隊,最終造成騎虎之勢。

    此時就可以向朝廷匯報了,告訴朝廷的文官,如果能救援前方孤軍有可能切斷英俄聯軍後路,如果不救援,幾萬孤軍就有可能全部戰死,楊克和宋榮貴都確信,文官們絕對沒有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只能讓前線不惜一切代價的救援。這時候楊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不斷派遣軍隊進入北線,向奧倫堡重點進攻,上百萬軍隊加固和完善包圍圈,一定能夠切斷英俄聯軍的退路。

    情況緊急,戰機稍縱即逝,一旦俄國人完善了後方防禦,迂迴奔襲就失去了效果。所以楊克剛剛離開阿爾泰地區,宋榮貴就發動了進攻。

    他能用的兵力並不多,他手裡名義上擁有200萬兵力,但在最前線的不超過30萬,大多數兵力都用於維持沿路交通,他佔據的地方實在是太廣大了。就好像楊克手裡名義上擁有300萬大軍,如果全都在第一線,那麼總共一千多公里,實際正面設防只有800公里的哈薩克丘陵防線上,一米就要堆好幾個人。可實際上,楊克在丘陵前線第一線的部隊,也不超過100萬,其他都分佈在第二線的巴爾喀什湖、以及右翼額爾齊斯河防線上,還有100萬必須作為預備軍。

    因此宋榮貴用來進攻鄂木斯克方向的兵力就只有10萬人,太多就無法保證托博爾斯克的後方安全。十萬人連鄂木斯克靠近都做不到,因為敵人在鄂木斯克北方建立了數個要塞,其中最大的在伊希姆河與額爾齊斯河交彙的北方下游地區,保護著鄂木斯克和哈薩克地區的聯繫。

    宋榮貴進攻了十天之後,偵察兵發現上游有不明數量的俄軍援軍,宋榮貴立刻“判斷”俄國從哈薩克地區的救兵到來,下令撤退到托博爾斯克待命。同時開始“做”軍報,向國內表示自己這個方向的防禦力量偏弱,俄國在哈薩克和額爾齊斯河流域的軍隊連為一體,可以相互救援,十分不利,請求增派三十萬援兵。

    同時向征西軍發出了協助作戰的求援信!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3
第四百零三節長途奔襲





    由於倆人早有默契,楊克收到戰報後的第一時間,向西伯利亞方向派去援軍,兵力不能多,也沒必要多,但派出去的都是戰兵。同時寫戰報,“向征北軍派遣援兵八個軍”。

    宋榮貴等到這只部隊用了半個月時間,對方一路兼程,幸好大多數時候他們可以坐船,而且是順流而下,速度極快。

    看到這只援軍的時候,宋榮貴就知道同僚楊克對這次迂迴有多麼重視了,中國軍隊的戰兵軍一直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軍餉、訓練、武器裝備都是一流,而且軍中三分之一士兵都是十年前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的老兵,軍官也多是十年前的軍官,在這次戰爭中,戰兵部隊又一直擔任主攻任務,戰鬥力極強。

    可是數量極少,整個中國祇有13個這樣的戰兵軍,此次戰爭,10個戰兵軍都派到了哈薩克,宋榮貴手下手下只有3個戰兵軍,可是楊克將自己麾下10個戰兵軍中的8個,現在作為援軍派了過來。楊克自己手裡只保留了第一二兩軍,第三軍到第十軍,竟然都派到了西伯利亞方向。

    宋榮貴明白,楊克是賭上了一切,他作為合謀者也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

    因此他也不敢保留,他將自己手下三個戰兵軍也都派了上去,從托博爾斯克出擊,強攻秋明。

    這次沒有顧慮傷亡的時間了,所有戰鬥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進行,那就是“快”!

    宋榮貴將征北軍一大半的重型火砲都調了上去,兩千多門新式卡倫重砲,以及老式攻城炮。卡倫炮是一種臼炮,口徑大,砲管短,專門用來發射爆炸彈,射程有限,但可以曲射,用來殺傷躲在掩體裡的士兵很有效。

    一個以爆炸彈壓制俄國步兵,重砲則不斷轟擊俄軍要塞。

    三天之內就拔除了俄軍的外圍要塞,然後對秋明城發動了最後的猛攻。不顧惜傷亡的情況下,沒有什麼城市是攻不下來的。在幾乎摧毀要塞結構的情況下,遭到大量殺傷的俄軍最後選擇了撤退。中國軍隊付出了一千多人的傷亡,是一次戰鬥中傷亡最大的。如果最後沒有完成迂迴任務,再來幾次這樣傷亡的戰鬥,就足以讓宋榮貴這輩子背上用士兵的命為自己換取軍功的惡名,他的軍旅生涯也就到頭了。

    攻占秋明之後,宋榮貴來不及休整,從後方調集大量輔兵前來維持交通線的同時,主力已經沿著托博爾河南下了,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攻占庫爾幹。而且宋榮貴扣押了軍報,在攻下庫爾乾之前,他都不敢發出去,跟庫爾幹的戰報一起發出去,等國內收到之後,他應該已經佔領車里雅賓斯克,並且向奧倫堡派出了“偵察部隊”。

    庫爾幹由於與圖爾蓋高原一帶的俄軍主力通過托博爾河相連,進攻這裡必然要面對俄軍主力的救援,如果是宋榮貴一支軍隊獨立作戰,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攻下這裡,但楊克此時一定會按照約定,盡最大努力配合他。

    楊克的做法是,從正面向英俄聯軍,主要是俄軍陣地發起了全面進攻,讓俄軍無法抽調大量軍隊增援庫爾幹。

    發源於哈薩克丘陵的伊希姆河,從哈薩克丘陵向西流淌,在圖爾蓋高原邊緣向北折去,北折之前的河段都掌握在中國軍隊手裡,因此這次攻勢,是圍繞著爭奪伊希姆河進行的。

    俄國人遭受的壓力很大,中國軍隊不間斷的發動猛攻,讓俄國人摸不著頭緒,不明白中國人的主攻方向,在情況明晰之前,他們只能被動的全面應戰,兵力一時就有些緊張了。

    庫爾幹求援的消息,是遠遠滯後於中國哈薩克方向的正面進攻的,因為楊克在向西伯利亞方向派出援軍的同時,就發動了對正面俄軍的猛攻,軍事解釋是吸引俄軍主力,減輕西伯利亞方向的壓力,他手裡有宋榮貴的求援信,這些舉動都是合理的。其實他們倆人也是做賊心虛,擅自謀劃了這個驚天的大迂迴戰略,總擔心會被追究,實際上如果他們直接向兵部提交這個計劃,皇帝支持他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即便前線吃緊,俄國在收到庫爾乾地區的求援之後,也迅速派遣了大量援軍,因為那個方向相對重要,不但是一條北撤的通道,關鍵是中國人現在佔領了下游的托博爾斯克,如果他們的正北軍團從這裡往南進攻,就等於跟正面的從哈薩克方向的征西軍團夾攻俄軍了。

    但俄國援兵晚了一步,由於庫爾乾之前一直是大後方,俄軍在這裡的守備相對空虛,而且庫爾幹方向上,也不是國內物資運輸過來的要道,後勤物資主要依靠鐵路,從俄國的軍事物資,從伏爾加河的河流和鐵路先是在察裡津匯集,然後用鐵路運輸到奧倫堡,這裡本就有中國人修建的哈薩克大鐵路,戰爭中英國人又幫忙緊急修築了幾條戰時鐵路,讓奧倫堡到圖爾蓋高原的運輸極為暢通。

    所以即沒有進攻意義,又沒有交通價值,這讓庫爾幹幾乎沒有重兵布防的理由,結果被中國軍隊的突襲給攻陷了。

    庫爾幹失陷之後,俄軍判斷中國人肯定會利用托博爾河,從庫爾幹向圖爾蓋高原進攻,他們開始強攻這裡。可中國人防守的意志很強,而且不斷增派援軍,最開始只有十萬人,很快增援到了二十萬,最後達到了三十萬人後,俄國人暫時放棄了進攻,他們選擇固守圖爾蓋高原,因為相比進攻,防守更節省兵力。同時從後方繼續抽調了一些增援,這是俄國人犯下的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他們沒有正確判斷出中國指揮官們準備奔襲他們的大後方,反而從大後方抽調兵力來增援前線,這讓俄國人很快就吃到了苦果。

    中國軍隊在佔領庫爾幹,並打退了俄軍的反撲之後,繼續增加兵力,從三十萬增加到了五十萬人才結束,這讓俄軍十分確信中國打算以庫爾乾為基地向南進攻俄軍主力。至於中國軍隊繼續西進的威脅,俄國軍隊不是沒有考慮,但西進路上還有車里雅賓斯克,這也是一座不可能輕易攻占的要塞,而且位於烏拉爾地區,俄國人想不到中國人繼續向西的道理。即便他們想打莫斯科,交通運輸等條件根本不允許。

    但中國軍隊增援到位之後,果然按俄軍所向向南進攻圖爾蓋高原了,讓俄軍依託有利地形成功擊退,但對方卻在野外駐軍,做出長期作戰的假象,此時的主力其實已經向西推進,進攻車里雅賓斯克去了。

    車里雅賓斯克之戰,打的更為艱苦,比攻占秋明更困難。山地地形,讓雙方都不可能擺開太多的兵力,兵力優勢並不是短期優勢,長期圍困又不現實,所以只能強攻。砲兵掩護,步兵一次次強壓上去,如果這是機槍時代,幾乎不可能攻陷,但滑膛槍時代的火力,還無法抵擋這種人海戰術。

    付出了近萬人的犧牲之後,親自指揮作戰的宋榮貴知道,他最大的考驗來了。

    戰鬥之餘,他派出了手裡能用的所有騎兵,召集所有騎兵軍官,告訴他們從俘虜口中得知了一個重要情報,俄軍後方的物資補給基地奧倫堡防守空虛,俄軍抽調了部分兵力去伏爾加河作戰,又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到圖爾蓋前線,現在只有不到一萬人駐防,他認為是一個機會,要求騎兵做一次長途突擊。給騎兵軍官們下達了死命令,能攻下奧倫堡就攻占這裡,燒毀俄軍糧食、軍火,並繼續堅守,等待援兵。如果無法攻占,必須建立防禦基地防守,繼續等待援兵。

    他告訴這些騎兵軍官,此戰九死一生,如果不想去的,可以提前說出來。

    沒人退縮!

    於是他手裡能用的三萬騎兵全都派了出去,將所有戰馬交給這些人,一個人配了至少三匹馬,托運著足夠他們作戰一個月的補給。

    這些人可能有去無回,也可能完成一次軍事史上的奇蹟,但即便成功,能活下來幾個人也說不好。

    騎兵出發之後,宋榮貴才開始寫戰報,對派出騎兵的解釋是武裝偵查,理由同樣是審訊俘虜得知敵人後方空虛,因為這個理由是真的,確實從庫爾幹的俘虜中問出了一些情報,有幾隻部隊竟然就是從奧倫堡抽調過來增援的,結果在反攻庫爾幹的時候被俘。

    之後宋榮貴依然是不斷從後方抽調援兵,控制托博爾斯克到車里雅賓斯克這一段戰線,需要維持的交通線長達七八百公里,其中多處地方都靠近俄國城市,比如秋明靠近葉卡捷琳堡,還有水路相通,車里雅賓斯克靠近烏法,這都是俄國人的後方基地,屯駐大量軍隊。南方的哈薩克地區,更是俄軍前線主力所在地,防守這條交通線,要面臨兩線夾攻的困境,兵力少了根本控制不住。

    宋榮貴幾乎將自己手裡的兵力都抽調了上來,西伯利亞後方空虛,甚至都沒有辦法鎮壓俄國人的反抗。

    一切就看國內反應和哈薩克方向楊克的行動,宋榮貴感覺自己此時像一個等待判決的嫌疑犯,他的命運完全要別人裁決。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3
第四百零四節俄國人的長平





    楊克的援軍自然比國內的命令更快,宋榮貴履行程序的“求援信”一到,他馬上就從哈薩克抽調軍隊趕去支援。

    而且這次抽調兵力的數量十分驚人,他將留在第二道防線輪戰的部隊幾乎都派去了西伯利亞方向,調兵是需要時間的,這些軍隊是一個軍一個軍前往西伯利亞方向的,接替征北軍留在這裡的空缺,維護交通線和鎮壓反叛力量。

    楊克的心情不比宋榮貴輕鬆,他現在一邊要繼續維持哈薩克防線,一邊還要做出一副積極進攻的舉動,牽制俄軍主力,兵力本就捉襟見肘,還將大量有戰鬥經驗的老兵派往西伯利亞方向,他不得不用手裡的二線部隊發動進攻。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必要的時候,他大不了再退入哈薩克丘陵防線,一百萬人足以守住這裡。也就是說,他最多可以將兩百萬人派給宋榮貴。相信手裡一旦掌握征西、征北兩路總計五百萬兵力中四百萬的宋榮貴一定能夠維持住從西伯利亞向俄國西部的攻擊能力。

    至於國內的援兵,遠水解不了近渴,另外新兵居多,對進攻上的幫助有限。宋榮貴現在缺乏的不是守城的盾牌,缺乏的是突擊的尖刀。所以他派往西伯利亞的,一直都是手裡的主力部隊,而不是二線的鄉兵。

    楊克交集的等待著宋榮貴的消息,那支突擊奧倫堡的孤軍的消息。一旦成功,不世之功就到手了,即便失敗,並且國內不同意救援的情況下,在拒絕救援命令到來之前,宋榮貴還可以以救援為名,派遣主力攻打奧倫堡,能不能拿下奧倫堡,是這次戰役,甚至是這次戰爭成敗的關鍵。

    焦急的等待了十天之後,消息終於傳來,孤軍的表現誰都沒想到,他們成功了一半,也失敗了一半,他們沒能攻占奧倫堡,卻度過烏拉爾河,完成了摧毀敵人後勤物資的計劃,他們攻占了奧倫堡對面中國鐵路公司過去在這裡設立的車站,以及火車站周邊物資堆積如山的物資區。

    現在他們正以火車站和周邊建築為依托,借助專門留下的英俄聯軍重武器,組建了一個臨時陣地進行堅守待援。

    他們的表現給了宋榮貴和楊克更有底氣救援的理由,千里奔襲,摧毀敵人糧草,然後被圍困,於情於理都應該救援他們。

    都不用等待國內的命令,楊克的援兵不斷的派出,從前線不斷抽調主力,從後方調上二線部隊,戰鬥力越來越弱,越來越無法維持給俄軍的壓力。但現在他必須繼續給俄軍施壓,好讓那隻孤軍堅守的能更久一些,堅守到主力抵達。

    孤軍堅持了半個月之後,週瑯才受到了前線的情報,之前他接到宋榮貴的一些戰報,感到有些詫異,宋榮貴突然調轉攻擊方向,攻入了俄國的烏拉爾地區,週瑯一開始根本就不理解宋榮貴的意圖。因為主力決戰是在哈薩克地區,宋榮貴的征北軍只是作為側翼,最開始的作戰目的是佔領西伯利亞地區,但因為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清剿方式,讓他們有能力一直向西攻擊,否則光是應付西伯利亞地區俄國人的反抗和占領並控制這一大片敵對領土,就足以拖住他的兵力了。

    打下秋明之後,又去打庫爾幹,如果宋榮貴是向西,那麼他應該攻擊葉卡捷琳堡,週瑯此時的理解跟俄軍軍官差不多,都認為宋榮貴是打算通過庫爾幹跟哈薩克方面征西軍匯合。

    但打下庫爾乾之後,宋榮貴卻突然去車里雅賓斯克這個山區要塞跟俄國人死磕了一陣,這回週瑯就完全看不懂了,在沒有通鐵路的時代,他看不出車里雅賓斯克的戰略意義,由於哈薩克鐵路的出現,這裡已經失去了聯繫俄國腹地跟中亞地區的交通意義。車里雅賓斯克存在的意義,是作為出入西伯利亞的一個通道,可在這場戰爭中,西伯利亞顯然是一個次要戰場,連俄國人都知道無力防備,基本上放棄了在西伯利亞跟中國進行爭奪。

    所以當宋榮貴開始攻打車里雅賓斯克的時候,週瑯完全看不懂,難道宋榮貴打算用自己一路孤軍深入俄國腹地?週瑯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兩個前線總兵爭功的情形。因為按照正常策略,宋榮貴應該從庫爾幹南下,跟楊克大軍一起夾攻圖爾蓋高原的。但宋榮貴不但不配合正面主力,反而繼續向西推進,好像把自己當成主攻方向了。

    當宋榮貴派遣騎兵偵查奧倫堡的戰報報上來後,週瑯一下子就明白了,宋榮貴這一系列舉動,分明就好像是一個劍客,派出一切干擾,然後突進敵軍,刺出了致命的一劍,之前所有的準備,似乎都是為騎兵能夠突擊奧倫堡做的鋪墊。

    此時周瑯依然無從判斷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不知道這根本就是楊克的一個念頭,宋榮貴更像是一個操刀者。

    但這不妨礙週瑯判斷出這次突擊的戰略意義,即便沒有毀壞敵人的後勤補給基地,週瑯也能看出奪取奧倫堡的戰略意義。他馬上下達一個命令,讓宋榮貴尋找攻占奧倫堡的可能。週瑯此時還不知道他這道命令,完全是多此一舉,他的將軍們已經這麼做了。

    由於宋榮貴方面的軍事行動,吸引了周瑯的注意力,讓這這段時間對哈薩克前線的關注都少了,否則他很容易就能注意到,楊克派往西伯利亞的援軍竟然都是主力。就會發現兩個總兵之間的默契。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週瑯都在關注宋榮貴。他很快就收到消息,孤軍摧毀了奧倫堡的物資補給,這讓周瑯早就古井無波的心態激動了起來,馬上跑到作戰室,仔細研究地圖,發現除了全力救援這只孤軍以外,沒有別的辦法。

    不等他的命令抵達宋榮貴手裡,宋榮貴的第二封戰報就送來了,表示他的救援部隊,攻占了奧倫堡,他詢問是否應該盡力堅守,陳述了堅守的意義和風險。

    竟然攻占了奧倫堡!

    週瑯和參謀部的所有參謀人員都有些不敢相信,這意味著200餘萬英俄聯軍,現在被困在了圖爾蓋高原和烏拉爾河一帶,圖爾蓋高原成了俄國人的長平!

    這意味著什麼?

    戰果時期,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秦國將領白起運籌帷幄,將趙國將領趙括率領的四十五萬趙軍困在了丹河河谷一帶。當時秦國人口500萬,趙國人口300萬,意味著秦趙兩國幾乎所有青壯男丁都在戰場上了。當時秦國昭襄王的做法是,徵召河內郡年齡不到15歲的全部未成年男子,親自率領趕往長平。而趙國卻無法派出援軍,最後白起屠殺了這四十五萬趙兵,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本錢全部打光了。

    有前人圭臬,週瑯沒有任何猶豫,下令暫停向印度戰場增兵,將能用的援軍都往前線派遣。所有休假的軍官和士兵立刻回歸軍隊,週瑯決定帶領所有能調動的預備軍親征。

    現在國內能用的兵力還有兩百萬,全部發往西伯利亞方向。通過鐵路進入恰克圖,然後沿著水路往歐洲進發。一切交通工具必須優先軍用,國內的儲備糧食,武器彈藥,都優先發往西伯利亞戰場。

    這是最後的一場大戰,一場曠世大戰,前無古人,後有沒有來者機會也不大,總之一戰二戰的戰場上也未曾出現過圍殲兩百萬敵軍的戰役,中國現在是在前工業時代,發動一場後二戰時代的戰役,這確實有些過於欺負俄國這個農奴制帝國了。

    週瑯選擇親征,目的不是為了爭功,而是為了更方便直接指揮,他必須親臨前線,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做出第一時間的反饋。現在征西、征北兩路大軍其實已經分不開了,都得為奪取奧倫堡服務,要協調兩路大軍,從南京太不方便了。

    為了不讓自己的親征遮蓋前線軍官的光芒,週瑯決定不直接去前線,而是坐鎮阿爾泰,在這個征西、征北軍後方結合地區調度。

    週瑯知道這次大迂迴的困難,最大的困難還在於保證交通線。用人堆,不在乎路途上的消耗,確實能保證一條從西伯利亞通往奧倫堡的水路交通線,可是速度太慢了。從蒙古地區的鐵路進入西伯利亞,然後跨越葉尼塞河、鄂畢河水域,進入烏拉爾地區,最後在抵達奧倫堡,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之前之所以只能在西伯利亞方向保持兩百萬軍隊,原因就是緩慢的運輸無法支持他們快速推進,才把這個方向作為輔助方向。

    哈薩克地區作為主攻方向,就是因為這裡有鐵路通往內地。所以必須縮短鐵路河流聯運的距離,於是周瑯抵達阿勒泰之後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要求楊克暫停對圖爾蓋高原無謂的進攻,集中兵力打通額爾齊斯河與托博爾河的聯繫。這樣就可以繞過西伯利亞,直接通過鐵路運輸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物資和兵力從這裡迂迴到奧倫堡,距離能縮短一小半。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4
第四百零五節賣隊友的傳統





    週瑯跟楊克直接溝通,商議軍情,以及之後可能發生的戰場變化。

    楊克認為,打通額爾齊斯河交通確實很重要,但在前線繼續進攻同樣重要,一旦前線壓力減小,俄國人有可能抽調兵力突圍,現在俄軍已經開始驚慌,前線作戰的壓力並不大,而如果放棄施壓,讓俄國人調集主力去奪取奧倫堡的話,以目前的態勢,奧倫堡可能守不住。

    週瑯接受了楊克的建議,但軍隊的壓力將會變得空前的大,楊克已經將一百萬主力抽調去支援宋榮貴了,那些軍隊大半都還在路上。楊可現在是用二線部隊在給俄軍施壓,週瑯又要求他開闢額爾齊斯河戰線,捉襟見肘啊!

    但這是最好的選擇了,奧倫堡哪裡的壓力更大。長平之戰後期,在包圍圈中度過了一個多月的趙軍,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最後依然能在趙括的帶領下向秦軍壁壘發起一次又一次的強攻。趙軍的戰鬥意志確實讓人動容,可這並不是趙括指揮能力高明的原因,如果真的高明的話,也不會落入包圍的境地,更不會留下一個紙上談兵的惡名。主要是趙軍士卒在求生的慾望激發下,做瘋狂的困獸之鬥而已。

    現在俄軍也被包圍了起來,但他們的情況顯然比戰國時的趙軍強的多,趙軍四十多萬人被擠壓在一個河谷地帶,而俄軍卻有小半個哈薩克草原進行周旋,加上他們的補給絕對比趙軍要好的多,他們發出困獸之鬥,戰鬥力恐怕要比之前強很多,之前的俄軍戰鬥能力,跟中國軍隊主力也是半斤八兩,現在激發出了死志,只會更強。

    宋榮貴需要跨越數千里戰線,維持一直孤軍在奧倫堡堵住俄軍,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楊克甚至有些後悔當初萌生了這個大迂迴的念頭,然後將計劃甩給了宋榮貴。所以凡是能為征北軍做的事情,他現在是義無反顧。

    於是圍繞圖爾蓋圍殲戰,額爾齊斯攻防戰打響了。宋榮貴現在全力保住奧倫堡,攻占這裡非常輕鬆,但防守這裡非常困難。當時他派遣了名義上是救援孤軍的十萬步兵,很順利就攻占了只有萬把人防守的奧倫堡。可幾乎緊跟著他的軍隊的,就是俄國從其他地區抽調的兵力,有從前線圖爾蓋地區抽調的主力,還有從薩馬拉、烏法甚至伏爾加河地區抽調的兵力。

    宋榮貴發現,他用盡全力,也只能在奧倫堡維持一支十萬人的守軍。他需要維持一條上千公里長的交通線,兵力實在是不足。除了兵力,還受到運輸能力的限制,河流的運力確實較強,可是船舶是有限的,動用所有能征用到的各種船隻,也只能保證十萬人的供需給養。

    沿著烏拉爾河,在奧倫堡和河南的車站小鎮布防十萬人,卻需要面對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俄軍的瘋狂反撲,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楊克迅速調動軍隊,開始了額爾齊斯河之戰,發動強攻,掃蕩一座座俄軍要塞。最後在鄂木斯克進行決戰,只用了十六天時間。能這麼快結束戰鬥,除了不顧傷亡的強攻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俄軍竟然也從鄂木斯克抽調了大量兵力。

    顯然丟失了奧倫堡之後,俄國在從各個方向抽調兵力,此時已經失去了退路意義的鄂木斯克的重要性大大下降,所以抽調這裡的兵力很有必要。

    但攻占鄂木斯克之後,哈薩克地區的軍隊,物資,運輸船舶可以直接支援宋榮貴了。

    此時宋榮貴在奧倫堡已經苦撐了一個月,為了用最少的兵力守住這裡,他這個總兵親自作戰奧倫堡,這是賭上了自己的性命了。現在他的行動終於收到了回報,大量物資開始進入奧倫堡,半個月之內,這裡增加了二十萬軍隊,都是從哈薩克撤下來的主力部隊,讓宋榮貴的壓力大大減輕。

    打通鄂木斯克之後,楊克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已經向周瑯坦白了這一切操作都是他的主意,他希望皇帝不要追究把自己作為賭注壓在奧倫堡的宋榮貴的責任,楊克主動表示,他願意承擔失敗的一切後果。

    但皇帝並沒有表態,似乎把這件事忘記了,一次也沒有提過。

    事實上週瑯已經猜到了七八分,楊克說出來後,他心裡還是不滿意的。他不是軍人,圍殲敵人重兵確實是一種讓人激動的功績,可他是一個皇帝。原本明明能通過最保險的方式,正面慢慢擠壓過去,最後無驚無險的打贏這場戰爭,但指揮官卻選擇了這種有可能大敗虧輸的作戰方法,把國家的命運都賭上去,皇帝怎麼可能高興。

    但他的內心也很矛盾,軍人太有激情了不是好事,可軍人沒有進取心也很危險。軍人有自己的理想,這是人之常情,可大膽到把自己建功立業的野心綁架了整個國家的程度,就太危險了,歷史上許多大帝國都因為這樣的情況,最後崩潰。德國人如果有理智的話,能不去進攻蘇聯,或者在先解決了英國之後,用整個歐洲的資源去打蘇聯,也許二戰的結果就不一定。如果日本軍人有理智的話,不發動侵華戰爭,或者在二戰爆發前跟國民政府議和,那麼他們將保住整個東北、朝鮮甚至蒙古的國土,穩定經營數十年,日本毫無疑問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但如果軍人失去了進取心,開始執著於官位、財帛和享樂,就好像中國無數朝代一樣,明明國力最強,明明最為富庶,明明兵力最多,卻一次一次被外敵打爆,相比軍人自行其是的野心,也許軍事疲敝對中國的危害更大。

    做一個長期設想,以中國的國力,以完成工業化的基礎,中**人如果好戰,發動一次次戰爭的話,最倒霉的應該不可能是中國自己,而是中國的敵人。

    現在楊克向周瑯坦白了一切,週瑯能怎麼辦?就像幾十年前那樣,趙文等老一代軍官,明明不符合週瑯的設計,可當他們打垮俄國的時候,明明沒有政治意義,週瑯還得咬著牙給他們加官進爵。

    這樣一場大勝後,週瑯不可能像秦昭襄王那樣,把白起刺死。他做不到,如今的民情也不允許他這麼做。所以把功勞給楊克,只能讓他成為一個蓋世英雄,所以周瑯選擇了裝聾作啞。

    選擇忘記這件事,就當一切是順勢而發的結果。最後記功,就按照他們的戰報。一切都是偶發的,不是前線指揮官有預謀的,立下首功的是那隻孤軍深入的騎兵部隊。當然,這場戰爭的案例一定會進入軍事史,幾十年後真相一定會大白於天下。但在今生,楊克他們不可能享受到這個功高蓋主的榮耀。

    打通了額爾齊斯河後,現在通往奧倫堡的交通線有三條了,一條從阿勒泰地區,一條從西伯利亞地區,一條從額爾齊斯河地區,其中阿勒泰那條直接就放棄掉了,因為太過艱險,要翻過阿爾泰山運輸物資,代價太大。西伯利亞交通線依然繁忙的運輸著物資,但兵力調動基本上全部改走額爾齊斯河了。

    中國的生產力調動起來,全國的物資湧向戰場,各大造船廠的優質儲備木料運往西伯利亞和額爾齊斯河沿岸的城市,大量船匠、設備調到這裡,緊急打造小型內河駁船,徵召鐵路公司、運河公司的經驗最豐富的調度管理人員前來調度物資運輸。

    攻占鄂木斯克一個月之後,奧倫堡的危機徹底解除,現在有能力在這裡部署一百萬軍隊了。哈薩克前線的攻勢已經停止,軍隊收縮退回哈薩克丘陵防線休整,在這條丘陵防線上,現在只部署了80萬人,其他兵力全部都去支援宋榮貴了。

    英俄聯軍現在被阻擋在烏拉爾以東到圖爾蓋高原地區,往南是鹽鹼荒漠以及大沙漠,即便穿過卡拉庫姆沙漠抵達鹹海沿岸,抵達了錫爾河流域,對面就是滿清領土,滿清現在也跟英俄聯軍開戰了。

    往西南地區,向厲害方向突圍,雖然有恩巴河可以利用,但下游地區依然是荒漠地形,里海的俄國海軍,也無法保證兩百多萬人的退路。被封鎖在包圍圈中,用不了多久,英俄聯軍的糧食都無法保證。

    繞過烏拉爾沿岸鐵路,從烏拉爾河下游撤退,無法保證大規模軍隊成功撤離,但少量部隊還是可以的。但少量部隊,沒有組織的撤退,一定會引發災難。除非軍隊有組織的,有秩序的撤退,利用現有的物資,他們是有機會退到烏拉爾河下游的。然後渡河撤往伏爾加河,或者等待援助,都是可行的選擇。

    但軍隊大規模有組織撤退,意味著放棄前線陣地,會給中國軍隊機會。除非有人願意斷後,或者有人不在乎這些,只想著保住自己的命。

    英國人就是這樣,他們通告了俄國人一聲,就選擇了全面撤退。根本不在乎自己撤退後留下的空缺是不是會被中國軍隊利用,用來打擊俄軍。

    英國人就是這樣,永遠優先考慮自己,仁安羌、敦刻爾克,都撇下自己的盟軍先逃了,在仁安羌將中國遠征軍置於死地,在敦刻爾克讓法國人阻擋納粹鐵騎,然後英國人自己毫髮無傷的逃到了印度,逃回了本土,這也是傳統了。

    賣隊友的傳統!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4
第四百零六節饕餮們的盛宴





    英軍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都足夠精銳,但在哈薩克戰場上,英軍除了前期表現了一把外,中後期基本上都是打醬油的。

    中國軍隊發起的攻勢,主要針對俄國,不是俄國人好打,而是因為俄國在北邊布防,中國指揮官更需要拖住俄軍。所以在南線的英軍,就打起了醬油,儘管也有戰鬥,但大多沒有意義。

    英國人為什麼選擇南線駐紮,主要是最開始鐵路在他們手裡,俄國的控制面更廣,所以放在北方,英軍堅持自己作為一個單獨的作戰單位,於是防守南方側翼。在威靈頓帶領下,英軍也不是一味避戰,事實上他們也是頻繁的主動出擊,奈何中國軍隊對英軍採取守勢,威靈頓也奈何不得。

    這就讓威靈頓率領的英軍在這場戰爭中顯得平庸,威靈頓也沒有辦法,他雖然是一個名將,但卻沒有打過這種百萬人級別的戰爭,他手裡的五十萬英軍,對有百萬大軍駐防的敵軍丘陵防線,也不可能取得什麼決定性勝利,總之這個戰場,不是威靈頓的舞台,因為這裡是浩淼的哈薩克大草原,而不是逼仄的滑鐵盧小村莊。

    也許讓威靈頓指揮整個英俄聯軍,結局會不一樣,但俄國人不會讓英國人指揮俄軍,就好像英國人不可能讓俄國人指揮英軍一樣。

    所以英國人基本上就打了一年多的醬油,所有人都忽視了英軍,誰能想到這個打醬油的角色,最後會玩奪路而逃這麼一出。

    已經將主力調到北線的中國軍隊發現英軍動向的時候,大半英軍已經撤離了圖爾蓋河防線,以他們的撤退速度來看,他們開始撤退恐怕是在中國軍隊佔領奧倫堡不久就開始了。現在攔截英軍已經不現實,哈薩克丘陵防線上的80萬二線部隊,能調動的不多。

    但還是抽調了30萬兵力,嘗試進攻英軍防線,英軍撤退的更快了。而中國軍隊只是試探性進攻,結果就奪取了不少陣地,並且依托這些英軍修築的大量要塞工事,決定堅守。這樣俄軍更是被堵在了圖爾蓋高原上,北方是中國重兵布防的千里迂迴包圍圈,東方是哈薩克丘陵防線,南方是圖爾蓋河,唯一的退路就是西邊的烏拉爾河,俄國反攻奧倫堡的戰役一直持續不斷。先後調動了上百萬軍隊強攻,可現在火力、兵力上,俄國人已經出於絕對劣勢,久攻不克,損失慘重。

    北線迂迴兵團,現在已經掌握了中國軍隊的絕大部分,但是在奧倫堡已經集結了兩百萬大軍,在奧倫堡周圍構建了要塞、壕溝和壁壘組成的立體防禦工事,修工事中國人一直很擅長。

    這兩百萬大軍,不但要防備從烏拉爾河南方進攻的圖爾蓋俄軍,還要防備從俄國北方南下的援軍。而且也不單單部署在奧倫堡城市周圍,而是沿著烏拉爾河和北岸的奧布希高地,建立了綿長數百里的防線。

    奧布希高地,海拔高度超過500米,從奧倫堡以北的烏拉爾山脈分支向西南方伸延至伏爾加河東岸,是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在這一帶的分水嶺,向西南方向流淌的烏拉爾河在這裡受阻,向南直下流入里海。中國軍隊沿著高地和烏拉爾河,從奧倫堡到轉彎處近四百公里的距離上都進行了設防。俄國人想通過這條防線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中國軍隊將俄軍200萬主力圍困在圖爾蓋高原的信息,迅速傳遍了全世界。這時候所有國家才確信,俄國是真的完了。

    這個完蛋,不亞於當年秦趙長平之戰對趙國的打擊。俄國雖然最多只保持了250萬兵力,但這個數字是前線參戰兵力,為了保持前線這個兵力,其實動員的青壯人次遠大於這個數字。

    英國人為了在前線保持50萬軍隊,先後招募的士兵數量高達70餘萬人,因為前線總是有傷亡的,哪怕不進行頻繁的戰鬥,疾病造成的死亡數量也很大,氣候原因造成的非戰鬥減員也需要補充。保守估計,俄國人至少先後徵召了300萬士兵參軍。對於一個人口只有不到4000萬的國家來說,基本上意味著全民皆兵。可以說能動用的青壯,都加入了軍隊。

    而現在這只軍隊的主力被別人包圍了,這意味著俄國整整一代年輕人陷入了包圍之中。

    俄國人怎麼可能不完蛋。俄國比當年趙國做的好的一點是,他們在後方繼續組建新兵,用來救援包圍圈中的主力,沒像趙孝成王那樣,讓趙括在包圍圈中自生自滅。

    但俄國新動員的軍隊,也就只有100萬人有戰鬥力,剩餘的新兵普遍都是未成年人,而且武器彈藥嚴重短缺,平均三個人只有一支步槍,大砲裝備更是一些陳舊大砲。用這樣的援軍來救援主力,可想而知結果不會太好。

    俄國人是明智的,此時他們選擇求和,通過中立國傳達求和的誠意。只要中國人懇談,現在什麼條件都不是不能考慮的,因為總不能讓整整一代人喪生。

    中國接受談判,但是提出了一個俄國難以接受的要求,要求包圍圈中的俄軍放下武器,以此作為談判的條件。讓主力放下武器,等於自我解除武裝,俄國人不是不能答應,而是不敢答應。在確信突圍無望的情況下,俄軍命令包圍圈中的軍隊暫時停止無謂的突圍。改為以小股部隊繞過敵人正面防線自行撤退,主力大軍不可能完全撤出來,能撤出來一些機動性強的騎兵,還是有希望的。俄軍騎兵數量龐大,如果所有騎兵都能從烏拉爾河下游撤出來,可以讓俄國減少二三十萬人的損失。

    俄國人不斷行動,中國軍隊也沒閒著,英國人撤退是個嚴重教訓。讓中國指揮官知道,自己的包圍圈還算不上穩固。所以繼續進行軍事行動,俄國人和英國人希望從烏拉爾河下游突圍出去,中國軍隊也向烏拉爾河下游挺進,這種大河,不需要布佈設防,卡住幾個渡口,就足夠擋住大多數敵軍了。

    誰也沒想到,隨著俄國敗局已定的消息的擴散,貪婪的禿鷲們將眼光盯上了俄國這具龐大的腐肉身上。

    連鎖反應出現了。

    如果早前的滿清參戰,算是預測俄國必敗,還不算落井下石的話,奧斯曼帝國突然也宣布對俄國宣戰,理由是俄國迫害回教徒,在國內站穩了腳跟的奧斯曼年輕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在國內發布了聖戰詔書,進行了動員。

    當然他們也跟中國做了溝通,他們現在同樣是在從中國的碗裡搶肉吃。好在戰爭中,中國曾拉攏過奧斯曼帝國,許諾允許他們恢復克里米亞領土,將克里米亞半島割讓給奧斯曼帝國,現在他們要求不多,同樣是要求得到克里米亞半島而已。滿清百萬大軍已經進入了這一帶作戰,奧斯曼帝國並不知道滿清跟中國的協議,他擔心滿清佔領這裡,畢竟滿清已經是俄國之外對奧斯曼帝國威脅最大的國家,不得不防。

    之前俄國黑海艦隊已經被摧毀,奧斯曼擁有一支數量可觀的艦隊,成功護送奧斯曼軍隊登陸克里米亞半島,然後向塞瓦斯托波爾挺進。

    奧斯曼同樣動員了百萬大軍,這百萬大軍壓在戰爭的天平上,讓俄國一端再次朝著地獄下沉了一步,距離戰敗越來越近,最樂觀的估計,只要在今年冬季到來前俄國人沒能從包圍圈中突圍,或者達成和平協議,俄軍主力將很難度過這個冬天。

    盯著俄國的國家多了,奧地利也越來越按捺不住。奧地利在黑海地區的領土越來越有價值,雖然多瑙河出海口這幾個公國,沒有什麼特別豐富的資源,但農業條件良好,大多是平原地形,連片的肥美草場在歷史上不斷的吸引伏爾加河流域的斯拉夫人遷移,保加爾人就是通過這裡遷移到保加利亞地區的;奧地利佔據了這里之後,跟多瑙河中上游的匈牙利平原一起,構成了奧地利的糧倉和牧場。尤其是牧場,讓奧地利這幾年發展出了頗具規模的毛紡織工業。糧食不但能自給自足,還大量出口意大利邦國,為奧地利換取了大量外匯收入。

    往東就是同樣肥沃,而且還有豐富礦藏的烏克蘭,如果說奧地利沒有野心,那是不可能的。

    普魯士也不介意吞併俄屬波蘭,波蘭擁有一定的金屬礦藏和冶金能力,華沙是中歐地區有數的大城市。普魯士發家的東普魯士地區,似乎距離俄屬波蘭也太近了一些,把領土往東調整一下,似乎很合理。另外普魯士國王也沒有忘記上次險些到手的芬蘭,能夠佔領芬蘭的話,普魯士將成為波羅的海毫無爭議的霸主。

    普奧兩國擴張領土最大的障礙是英法,尤其是法國,絕對不願意看到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國做大。

    兩國想要加入這場瓜分俄國的饕餮盛宴,還需要擺平復雜的政治關係。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4
第四百零七節俄國傀儡政權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希望遊說中國上層結束戰爭的人和勢力太多了。

    “陛下摧毀俄國對中國並沒有好處!”

    一個遊說者說道。

    “至少沒有壞處!”

    週瑯回答道。

    對絕大多數遊說者,週瑯都不會直接接見,斯佩蘭斯基是一個例外。

    斯佩蘭斯基這些年一直在中國,名義上是流亡,事實上一直在中國做法律顧問,他直接參與了中國法律改革的每一個進程,後來又進入大周太學法學院任教,許多刑部的官員,都出自他的門下,他一個俄國人,在中國卻堪稱門生故吏遍天下。

    週瑯見他,當然不是因為他的影響力,影響力再大,能大的過皇帝?

    之所以見斯佩蘭斯基,是因為周瑯也相信,摧毀俄國對中國沒有好處,至少是沒有絕對的好處。俄國歐洲地區領土,中國消耗不了,四千萬東正教化的斯拉夫人,鬼知道什麼時候能同化。

    但是俄國的亞洲領土,還有一部分通往黑海的領土,中國卻需要奪取,打開一條直接通往歐洲的通道。在這種情況下,處理俄國就必須得好好講究一下。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奧地利、普魯士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態度,跟中國私下接觸過,表達過參戰的意願,瓜分俄國的大勢已經形成。

    中國直接吞併俄國整個領土,且不說有沒有這個消化能力,即便有,也不是十年八載能完成的,日本人統治了朝鮮和台灣半個多世紀也沒能同化朝鮮和台灣人,當然培養出一批精日分子是很容易的,兩國都有大量這種奇葩,台灣地區尤甚,甚至連中國大陸上都有這種貨色。

    中國同化斯拉夫人估計也就是這種結果,通過教育,至少培養一代俄國人接受中國的語言、文化、歷史,然後才有可能用國家主義讓他們建立少許的認同,民族認同基本上不太可能,一個漢人,一個俄國人站在一起一對比,豬都知道這倆人不可能是一個民族,說破大天去,俄國人也不可能接受他們的祖先是從黃土高原走出來的,不可能接受他們是炎黃子孫!

    費盡心思,用盡力氣,花費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和精力,最終最多能培養出一部分精神中國人,這種代價不值得。而且週瑯確信,中國吞併俄國後,歐洲人不可能給中國整整一代人時間去消化俄國。現在的奧地利、普魯士到時候可就跟中國接壤了,背後在有一個攪屎棍子英國挑唆之下,恐怕三五年之內就會接連爆發戰爭。歐洲的戰爭太隨意,太頻繁,跟中歐國家接壤,恐怕中國會不斷的捲入戰爭。

    因此一旦吞併俄國,意味著戰爭將永無寧日,有兩個結果,一個是中國再次收縮回來,一個則是征服整個歐洲。

    征服歐洲之後,面對的同樣是不斷的反叛和鎮壓,繼續用數十年時間同化這裡,然後天下大同,但這種事情想想就好了,征服全世界的力量任何國家都不具備,包括現在的中國。

    跟英俄聯軍打到現在,儘管俄國失敗近在眼前,可實際上中國的日子也不好過。以前工業時代的國力,打了一場二戰規模的戰爭,現如今的中國也已經是疲敝不堪,更何況還要跟整個歐洲作戰。到時候可就不是像如今這樣國力上碾壓農奴制的俄國了,而是跟一群工業時代的強國較量,英法普奧四國任何一國都不是中國的對手,但如果聯合起來,他們的工業、資源開發程度以及技術水平,就會全面超越中國,唯一不如的也只是一個人口數量而已。

    所以周瑯最大的目的,也只是割讓大半俄國人口稀少的邊疆地區領土,包括面積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至於吞併俄國歐洲部分領土,週瑯不是很感興趣。哪裡確實是平坦的東歐平原,可是地理位置太靠北了,跟美國大平原完全沒有可比性。哪裡的鐵礦資源還算是豐富,但如今中國連澳大利亞的優質鐵礦都還沒有開採呢,誰會稀罕庫爾斯克的鐵礦。

    中國不直接吞併俄國,那麼俄國怎麼辦?

    以目前的局面來看,如果中國不強行吞併俄國,恐怕奧地利、普魯士甚至滿清和奧斯曼帝國都會撲上來瓜分俄國。俄國的滅國之後,歐洲部分被奧地利和普魯士瓜分,這是兩個教育水平、技術水平都處於世界一流的國家,讓這兩個國家吞併俄國,成為中國新的鄰居,恐怕比讓沙皇統治一個農奴制俄國,對中國的威脅更大。

    尤其是普魯士,繼奧地利之後他們也開始了義務教育,國民普及了基礎教育,拿破崙戰爭之後,洪堡領導下又進行了一次教育改革,現如今的普魯士教育,已經超越了他模仿的對象奧地利。而且普魯士的行政效率歷來都以高效著稱,俄國卻是一個以低效文明的國家。以普魯士的行政效率,加上俄國的人口和資源,只要完成整合,威脅太大。

    因此最明智的選擇,是保留一個虛弱的俄國,可目前這個沙皇政權不能再留著了。必須是一個新的,中國扶持的俄國政權,說白了,就是在俄國扶持一個傀儡。

    但中國對俄國的影響力雖然與日俱增,可跟歐洲數百年貴族聯姻形成的社會關係相比,還是差距很大。跟中國最緊密的俄國勢力,恰好就是斯佩蘭斯基代表的那一批資產階級流亡精英,這批人曾經在拿破崙戰爭之後,隨著中國軍隊進攻俄國,在後方組建了一個資產階級政府,可惜後來被沙皇清洗,最頂層的一批都跟著斯佩蘭斯基流亡中國,剩下很大一部分人要么被處決,沒死的也都流放到了西伯利亞,活到現在的,基本上也都在中國的掌控之中。

    這是一批既有建立政權的經驗,又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同時跟中國關係密切的政治勢力,扶持傀儡,他們是不二之選。所以在前線戰況穩定,俄軍牢牢被圍困在圖爾蓋高原後,週瑯回到京城就接見了斯佩蘭斯基。

    “歐洲列強不會同意中國吞併俄國的!”

    斯佩蘭斯基說道。

    週瑯笑道:“他們不同意的事情很多,英國還不同意美國獨立呢。”

    斯佩蘭斯基反問:“難道當年的英國,不正是因為遭遇到整個歐洲列強的反對,才被迫接受美國獨立的嗎?”

    週瑯直接拋出問題:“那您有什麼意見嗎?”

    斯佩蘭斯基很乾脆:“和談,停止戰爭,恢復和平!”

    週瑯冷笑道:“那麼這場戰爭就白打了嗎,近千萬人為戰爭付出,傷亡五十萬,二十萬忠勇的軍人獻出了生命,然後卻要停止戰爭,恢復和平?”

    斯佩蘭斯基道:“俄國賠償中國的損失的。”

    週瑯哼道:“怎麼辦賠償?”

    斯佩蘭斯基嘆道:“無非是割地賠款罷了。”

    週瑯直接道:“可以。我可以答應談判,但談判必須基於兩個基礎。”

    斯佩蘭斯基忙道:“讓兩百萬俄軍放下武器是不可能的。”

    週瑯道:“誰說我要讓俄軍投降了。我的要求是,第一,沙皇必須退位;第二,必須 你負責組建一個新的俄國政府。”

    斯佩蘭斯基態度堅決:“我拒絕這個提議。我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再執政了,這有辱我的名譽!”

    週瑯諷刺道:“您現在還有名譽可言嗎?”

    斯佩蘭斯基已經不是過去的斯佩蘭斯基了,當年的他充滿了理想和抱負,一心希望俄國能通過改革恢復生機,可是他的改革失敗了,後來接受中國的支持建立政府,到現在他都認為那是一個錯誤,把他打上了俄國歷史的恥辱柱上。

    斯佩蘭斯基嘆道:“俄國不可能通過外部的壓力完成蛻變,俄國的改革必須是內生的力量推動。我無法承擔這個歷史使命,陛下,我誠懇的請求您盡快結束戰爭吧。戰爭帶給貴國人民的只有無窮的痛苦。”

    週瑯冷哼道:“您不用給我唱高調,您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我的選擇很多。如果您不願意執政的話,我不會放心任何其他人在俄國組建政府。一個對中國充滿敵意的俄國,我不需要。所以俄國會從地圖上消失,奧地利、普魯士很樂意接受俄國的一部分領土。如果有必要的話,俄國的沙皇中國人也不是不可以去做。既然希臘可以有一個中國人國王,俄國也可以有一個中國人沙皇。”

    斯佩蘭斯基還要在說話,週瑯直接打斷他。

    “您不用多說了。您可以回去考慮一下,我等您的決定,如果您考慮好了,我希望下一次見面的時候,您能拿出正確的執政方針。”

    說完擺擺手,衛兵過來送客。

    斯佩蘭斯基沒考慮多久,十天之後他就再次求見周瑯,接受由他組建政府的要求,但他也提出了一個決不退讓的要求。

    “俄國沙皇必須保留,沙皇必須有羅曼諾夫家族的血脈!”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4
第四百零八節被征服下的自由





    週瑯跟斯佩蘭斯基進行了極為激烈的談判,最後退讓一步,接受了斯佩蘭斯基的要求,允許羅曼諾夫家族繼續統治俄國,甚至不要求俄國更換沙皇,依然由尼古拉一世作為沙皇。

    但周瑯要求斯佩蘭斯基必須真正掌握權力,讓俄國政權變得更理智、更和平一些,不要一次一次給人做打手。

    事實上這次戰爭,俄國之所以參加,也不是英國慫恿的結果,所有的政治事件,往往都是合則兩利的事情,單純說誰是誰的打手,是情緒化的表達,不符合邏輯。

    俄國跟中國的矛盾,在俄國人成功的恢復了在波蘭的權力之後,就上升到了第一位,俄國人不可能接受中國資本控制著俄國的鐵路和礦產,也無法接受中國吞併哈薩克,擋住了俄國南下的步伐。俄國一大批精英甚至認為,俄國的頭上又套上了韃靼枷鎖。

    對中國如此仇視,在這個民族主義崛起的時代,權力過於集中於君王手中的情況下,是很容易爆發戰爭的。

    只是俄國低估了中國的力量,中國常備軍數量較少,確實起到了一些迷惑作用,中國一直按照輔兵和戰兵組建正規軍隊,甚至輔兵一直被認為是二線部隊,這讓俄國大大低估了中國的動員能力,這個時代,正是一個民族國家紛紛形成的時代,民族戰爭跟王朝爭霸戰爭最大的不同,就是動員能力的極大提高,中國戰國時期,列國動輒全民皆兵,放在大一統的時代,反而做不到了,就是因為一個是民族國家,一個是帝國,動員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歐洲也是如此,拿破崙戰爭前,誰能想像百萬大軍的廝殺,拿破崙直接將國家間的戰爭推高到了百萬級別。

    俄國人承認他的動員能力不如中國,但俄國戰前分析認為,本國可以動員上百萬軍隊,中國動員的兵力他們認為不會超過三百萬,因為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數字,中國人歷史上也未曾武裝過超過三百萬軍隊,即便把明朝廢弛的軍戶都算上,也不過兩百萬軍隊。

    俄國認為他們動員一百萬軍隊,英國提供五十萬軍隊,足以在遠離中國首都的西北邊境地區跟中國作戰了,因為中國同時還需要面對美國和西班牙。但俄國沒想到,中國在戰爭期間,竟然沒有向美洲派遣過正規軍,幾乎都是靠美洲領地自己的力量打的這場戰爭。也沒有將軍隊派往印度。最失誤的是,俄國人實在是想不到,中國人竟然會動員九百萬軍隊。而且這只軍隊後來被證明,並不是烏合之眾,在戰爭後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戰鬥經驗,可以作為正規軍作戰了。

    可即便有這些沒想到存在,如果是一個謹慎的政治家掌控的政府,也絕不會貿然跟中國開戰,所以周瑯提出希望俄國組建一個理性的政府。他認為,由斯佩蘭斯基執政的話,可以保證俄國的對外政策更加謹慎。

    斯佩蘭斯基接受了這個使命,可他並不高興,他又一次做了傀儡。

    週瑯可不願意看到自己扶持上去的傀儡沒有鬥志,要是完全沒有鬥志的話,執政不會穩定,如果沒做多久就被人推翻了,週瑯的戰略可就前功盡棄了,一個推翻了傀儡的政權,是不可能跟幕後控制者和平相處的,一個永遠跟中國敵對的俄國,是很麻煩的。打也不是,不打卻又頭疼。

    週瑯認為,斯佩蘭斯基至少要在俄國執政五年以上,這樣才可以保證清洗掉舊的權貴階層,換上一批跟中國關係更緊密的利益集團,比如從跟中國貿易中獲利的商業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天然就是親中國的,有他們長期執政,兩國關係才會獲得良好的發展。

    所以周瑯不得不給沒有鬥志的斯佩蘭斯基鼓勁:“這也是一次俄國徹底革新的機會,我相信您對改革已經有了周密的思考,這一次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結果。”

    斯佩蘭斯基冷哼道:“一個傀儡主持下的改革,您認為有可能得到國人的認同嗎?”

    週瑯絕不承認這一點:“您怎麼會這麼想?您怎麼可能是傀儡!有一點您大可以放心,中國絕不會干涉您的改革,反而會為了兩國長遠的關係考慮,會向您的改革提供支持。換句話說,由您組建的新政府,將擁有絕對的自由!”

    “自由?”斯佩蘭斯基露出一個諷刺的神情:“被征服下的自由!”

    跟斯佩蘭斯基的交談很不愉快,這個人對自己的使命十分抵觸和排斥,讓周瑯一度擔心他可能無法滿足中國對俄國未來政治走向的要求。

    但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可以確定,只要不是扶持斯佩蘭斯基去俄國組建新政府,英法普魯士等國會向俄國送來他們的政府機構的。

    就在昨天,歐洲的消息傳來,普魯士和奧地利都已經向俄國宣戰了,理由都很牽強,波蘭人突然起義了,兩國要求俄國承認波蘭的獨立,俄國拒絕,於是他們跟波蘭簽訂了同盟協議,派兵進入波蘭,跟趕來鎮壓的俄軍爆發了戰鬥。就好像比利時獨立的時候,法國幫助比利時作戰一樣。

    至於這個起義是不是兩國暗中策動的,不得而知,反正波蘭人中不缺這種人,而且多流亡在普魯士和奧地利,但發生在俄國最悲催的時候,時機就太巧合了。或者說雙方一拍即合,波蘭人需要趁著俄國崩潰的良機趁機獨立,普魯士和奧地利需要一場戰爭瓜分俄國領土。

    至於為什麼要策動波蘭起義,一來是兩國需要一個光鮮的理由,二來他們必須堵住法國干涉的藉口。至於英國會不會干涉,英國人都自身難保了,就算海軍很強,現在還要防禦中國海軍的威脅,根本不可能用來封鎖普魯士和奧地利。

    就在此時,斯佩蘭斯基帶著一隻流亡在中國的政治人物,宣佈建立俄國臨時政府,對外宣稱,新政府將致力於通過和平的方式結束戰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