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節天子大點兵(2)
鄉兵的財政供應,最開始有很大的爭議。
800萬人,光是糧食、服裝和武器彈藥,就是一筆十分龐大的開支。傳統農業社會,是不可能支撐這麼龐大的開支的。唐朝時代的府兵制度能運行相當長一段時間,靠的是唐初較為充足的土地儲備,誰服役,誰擁有土地,這種政策下,能夠極大的激勵士兵的鬥志,而且唐兵很有榮譽感,他們是一群有產階級組成的軍隊,他們是國家最基層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因為服役,加上輕徭薄賦政策,他們的收入都能踹到自己腰包裡。而相應的,輔兵的武器裝備,都得自備。
唐朝的府兵原則五代十國時期的軍制,這一時期的木蘭辭中描寫道,“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花木蘭出征前,連馬匹都自備,一來說明府兵自備武器的原則,二來也反映出府兵經濟條件相對優渥,有錢的府兵連戰馬都能買得起。
這套原則用在中國鄉兵身上則不合適,讓農民擔負這些開支,一來增加他們的壓力,未必人人都買得起,二來會影響到他們參軍的熱情,軍方建議強徵,按照法國的製度,將兵役看作每個人的義務。這勉強算是一個解決方案,但這樣一來,會讓人將為國家服役,看作是一種苦役,既要出錢,還要出力,影響士兵的士氣。培養軍人的榮譽感,週瑯一直認為很有必要,將其視作現代軍隊的特徵。
所以這筆錢得國家出,可即便按照輔兵一個月五兩的月餉,800萬人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根本無從劃撥。但周瑯依然堅持由國家出這筆錢,這不是錢的問題,是錢買不來的尊嚴感的問題。你強徵他們入伍,還要逼迫他們花錢買武器裝備,人性本私,自然不高興。對於國家來說,撈錢哪裡不能撈,強壓作為國家支柱的軍隊的支出,這是自掘墳墓。
明朝就是前車之鑑,朱元璋以農民式的精明,發明了軍戶制度,以為可以不掏軍餉就能養兵。對軍戶又過於嚴苛,不但服兵役,還要納稅,導致軍戶普遍窮困,甚至到了賣兒賣女的地步,到了最後,軍戶甚至被民戶歧視。這樣的軍隊當然無法打仗,別說打八旗了,農民軍都打不過。
週瑯寧可從其他百姓身上加重稅賦,也要支付足額的軍餉,這是講得通的道理。所謂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而且經過審慎的預算,其實這筆支出並不是龐大到國家無法支撐的地步,鄉兵跟輔兵不一樣,輔兵是常備兵,鄉兵是後備兵,不需要常年服役,只需要在農閒時期,進行短時間的訓練罷了。如果只以他們作訓時間為服役期計算軍餉的話,每年也只需要在冬季的兩個多月時間,支付軍餉。
被抽中入伍的青壯農村子弟,他們的家庭不但免除賦稅,在受訓期間,還能拿到輔兵的相當於每個月5千文錢的軍餉。這對於農村地區,平均短工價格700到800文的水平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免除賦稅,加上這筆額外的收入,只要選中鄉兵的家庭,他們的收入水平很容易就上一個檔次。
因此老百姓對這種農閒時期參加訓練的鄉兵制度,很容易接受,甚至歡迎,推行起來非常順利。標準作訓時間是三個月,但不固定日期,而是各地根據當地的農產品,最多可以分為三個週期進行集訓,每次一個月時間。
古語說,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指的是農業的四時規律,但那是傳統農耕技術,種植單季作物的情況,事實上,中國早就開始輪種模式,北方地區是一季小麥、一季玉米,南方有雙季稻。秋收之後直接秋種,等不到春天。
因此很少能有連續三個月的農閒時間,大多數地方都是在種收之間抽出一個月時間,冬季抽出兩個月時間。收種之間的農田日常維護,則都是由家庭中的其他勞動力承擔,除草、翻耕之類的工作,婦女和老人也能幹,灌溉等種體力勞動,對大多數不止一個男丁的家庭來說,也不是困難事。而鄉兵徵召的一個原則就是,不招獨生子。因此盡可能規避了一切影響農耕的弊端,戰場上也基本不可能出現那種臨戰前,讓獨子留守為家庭保留種子的狗血劇情了。
對政府來說,支持800萬人每年三個月的軍餉,平均每人15千文,依然是沉重的負擔,所以為了建立這個後備兵役制度,還是增收了一些稅收,而且是按照人頭來算,男女都要納稅,就叫兵役稅,為什麼連女人都要納稅,原因很簡單,因為周瑯認為女人也有服役義務,他的軍隊中可是有女兵的,女兵同樣免稅,同樣拿軍餉,目的還是鼓勵更多家庭將女子送入軍隊,因為女兵長期短缺的現像一直都沒有解決。
總計12000千文的開支,平攤到4億人口頭上,沒人不過300多文錢而已,其實也算不得沉重,但依然開始出現隱匿人口現象,這是周瑯開始第一次直接向人收直接稅,投入的力量很大,嚴重打擊這種隱匿人口現象,一旦查出來,後果十分嚴重,父親不給女兒報戶口的,可以流放。
一邊是高壓打擊隱匿逃稅現象,一邊是高收入吸引,女性兵員的問題竟然解決了。
當然對那些確實貧困到拿不出300文錢的家庭,也是可以免稅的,這樣的家庭確實有,除了極個別是因為自身懶惰原因造成的之外,那些因為意外,比如主要勞動力意外死亡,病故,家中只有孤老婦孺的家庭,不但免除這些稅收,甚至還有救濟。不過在目前的社會管理程度上,不可能兼顧到所有人,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該受救濟的人得不到救濟,不該得到照顧的人享受照顧,這是社會公平問題,是行政層面的問題。
自從建立起這套鄉兵制度,已經過去近十年,鄉兵一直訓練,卻從未真正的動員過。
因此這套制度的力量還沒有經過考驗,週瑯之前也一直按捺著沒有命令總動員,只是對西北地區,包括伊犁和哈薩克在內的地區,實行的動員。戰兵陳兵邊境、輔兵入駐邊防要塞,鄉兵在後方武裝起來,僅僅是陝甘、蒙古和伊犁、哈薩克五地,動員起來的鄉兵就高達五十萬人,加上戰兵、輔兵,足以應對俄國人的挑戰。
之前一直沒有進行更大範圍的動員,一來是認為不需要,二來是因為不想刺激俄國人。
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周瑯知道,俄國這匹脫韁的野馬,已經拉不住了。
俄國不是滿清,俄國人的政治頭腦中進行的是短期的計算,而且跟西方一樣,不會將感情計算在政治計算之內,憑藉簡單的利益和力量對比,他們認為自己有取勝的希望,在英國的遊說下,俄國參戰已經是定局。
他先是要求中國將俄國境內的鐵路和礦產交還俄國,中國外交官答應了,但提出要在戰後,或者俄國支付補償,俄國卻強行查封了這些資產,中國開始進行外交抗議等程序。接著俄國繼續進逼,派兵控制了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火車站,對外宣稱擔心因為英國和中國的戰爭,導致這裡被英國海軍侵犯。
這兩個火車站就位於港口附近,確實是俄國領土,但一直都是中國鐵路公司在經營,負責治安的是鐵路警察,而不是俄國軍隊,現在俄國軍隊控制這裡,暫時還沒有中斷鐵路運輸,但他們到底是為了防備英國進攻,還是為了給英軍登陸提供方便,週瑯有自己的判斷。
俄國人的行動已經表明了態度,就差一個宣戰而已,他們之所以不宣戰,只是不想把挑起戰爭的責任承擔起來。
“總動員吧!”
週瑯下這個決定十分沉重,因為這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算的軍隊將被徵召起來,未來將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血灑疆場。
總動員令,由內閣起草,兵部核准,皇帝簽署之後,迅速傳遞到各個地方。
無數信使從南京出發,沿著驛站,馬不停蹄,手持令箭,人不離鞍,穿州過縣,一進城門,信使先高喊一聲:“天子大點兵!”
直奔縣衙,投下公文,拔馬就走!
各縣官吏,馬上將工作重點轉向招兵上來,根據最高行政級別的皇命來運作,他們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將全縣的鄉兵集結起來。
然後縣鄉兵向府城集結,府城再向省城集結,然後集中起來受訓,盡快讓他們的軍事技能滿足戰爭的需要。
中國的總動員馬上就讓俄國人緊張起來,他們的外交官馬上來詢問中國的動員針對誰。
俄國人這是明知故問,不過他們可以打著防備英國進犯本國港口的名義,控制中國鐵路公司管理的火車站等地方,週瑯立刻還了一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告訴俄國人,調兵西進,是為了防止英國人從黑海方向發動攻擊,俄國不也有此擔心,才派兵控制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的火車站嗎?
同時中國外交部門順勢要求俄國放開邊境,中國將會為了保護自己的鐵路資產,跟英夷死戰到底!
俄國人頓時傻眼了,他們一步步找各種藉口進逼,不是怕開戰,而是不想背上率先挑起戰爭的責任,現在中國軍隊卻要通過俄國國土,這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於是俄國人表示他們可以保護自己的領土,以及領土上的中國商業資產,請中國放心,俄國是不會讓一個英國士兵踏上俄國領土的。
但中國軍隊強行穿越了邊境。
俄國終於找到了理由,以此為名,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通牒時限一過,俄國向中國宣戰了!
至此,中國的敵國增加到了四個,英美俄西。
因美洲金礦而起的戰爭,朝著世界大戰又邁進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