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79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4
第四百零九節俄國冬季的考驗





    斯佩蘭斯基建立臨時政府之後,中國並沒有表態承認,這種事情不急於一時。

    但秘密談判則可以進行了。

    割地賠款,這是基調。

    但割哪裡,賠多少,則需要談。

    斯佩蘭斯基政府一開始堅持割讓西伯利亞地區,這是一塊面積及其廣大的土地,他們還是有誠意的。

    可這遠遠無法滿足中國的胃口,中國需要的是一條直接通往黑海的通道,所以區區西伯利亞達不到要求。

    談判沒什麼反复,中國代表拋出了一個條件,明確告知這就是最後的條件。

    要求俄國割讓伏爾加河以東地區,但中國表示對俄國東歐平原地區不感興趣,所以不要求俄國割讓整個伏爾加河以東,否則半個東歐平原都得割給中國。中國要求,兩國邊界分為三段,北段以烏拉爾山為界,中段以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匯入伏爾加河的卡馬河和伏爾加河為界,南段則以伏爾加河以西、頓河以南為界,兩河之間以伏爾加河下游轉彎處到頓河極其支流的最近距離連線為界。

    這意味著中國將奪取俄國高加索到頓河的土地,讓中國擁有通往黑海的通道,要說經濟價值,可能這一部分才是最有價值的。

    而且這個領土割讓,充分考慮了俄國人的情況,基本上都是俄國邊疆地區,卡馬河、伏爾加河以東的烏拉爾地區,人口此時還很稀疏,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甚至還是卡爾梅克人的游牧地,俄國真正的人口中心,在莫斯科到彼得堡一帶的東歐平原地區,則完整的保留給了俄國。

    這份協議,斯佩蘭斯基政府只有選擇籤或者不籤的條件,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力,此時他們沒有選擇。

    達成協議之後,斯佩蘭斯基派人前往哈薩克地區的包圍圈中,跟當地的俄軍將領談判,希望他們能夠向新政府效忠,新政府將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可讓斯佩蘭斯基羞恥的是,包圍圈中的,由大貴族統領的俄軍拒絕向斯佩蘭斯基政府效忠,他們寧可戰死。

    這時候俄國人跟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也是全面敗退,不可能不敗退,主力都被集中包圍了,留在國內的軍隊大多數都是臨時拼湊的部隊,更不用說波蘭方向的部隊了。

    俄國也不寄希望在從戰場上答應普奧軍隊了,此時他們一面向英國求助,希望英國能向這兩個中歐強國施壓,一面大踏步後撤,關鍵時候還是俄國龐大的國土帶來的縱身最管用,拿破崙就是那麼敗的,如今已經入秋,俄國人甚至希望普奧軍隊攻入俄國腹地,讓寒冬擊敗他們。

    當然俄國沙皇政府最現實的考慮,還是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他們已經告知英國,沙皇決定賜予波蘭獨立,希望以此滿足普奧的要求,盡快跟西方國家達成和平。

    可此時普奧同時要求,改變一下他們跟俄國的邊界,普魯士重提芬蘭歸屬,要求俄國將芬蘭割讓給普魯士;奧地利則要求將俄奧邊界向東退役,北方他們要求俄國將沃倫州割讓給奧地利,南方希望將邊界調整為以南布格河為界。

    這兩國的要求都很南接受,把芬蘭交給普魯士,那意味著以後彼得堡出海口就要受制於普魯士,彼得大帝當年奪取芬蘭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聖彼得堡的安全。把南布格河以西土地劃歸奧地利也無法接受,因為這意味著敖德薩都成了奧地利領土,俄國一直將敖德薩稱作通往黑海的窗口,葉卡捷琳娜時代起,這裡就是俄國黑海最大的港口和城市。

    英國此時根本不想看到俄國被瓜分,俄國被瓜分了,中國就進來了,英國將中國視作第一威脅,已經遠遠超過過去對俄國和法國的忌憚。

    所以他希望俄國能從這場戰爭中全身而退,於是進行了積極的調停,在英國的斡旋下,雙方各有讓步。奧地利放棄了對黑海下游地區的要求,但得到俄國同意割讓1793和1795年瓜分的波蘭的一部分,奪取了波多利亞和沃利尼亞兩省,幾乎相當於整個西烏克蘭地區,該地區由於歷史上受到波蘭統治時間很長,導致普遍信仰天主教,親西方,跟東烏克蘭地區的親俄國的東正教烏克蘭人宗教矛盾嚴重。

    普魯士則放棄了對芬蘭的要求,但成功將波蘭的東部邊界恢復到了1893年以前的狀態,跟俄國以道加瓦河為界,成功收復了歷史上由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建立的庫爾蘭公國,將領土推到了裡加灣,但可惜裡加依然歸屬俄國。至於波蘭這個國家,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普魯士扶持的傀儡,隨時準備吞併的備胎。

    俄國咬牙放棄1793年之後瓜分波蘭的領土,跟普奧兩個趁火打劫的強盜達成了協議。對英國來說,這是一場外交勝利,不但讓俄國避免被瓜分的命運,保住了主要領土的俄國,依然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平衡力量,最關鍵的是,通過滿足普奧兩國的要求,沒讓這兩個歐陸列強跟中國結成瓜分俄國的聯盟,一旦這兩國跟中國建立起更緊密的關係,對英國的外交平衡戰略極為不利。將大大增強中國對歐洲的影響力,而削弱英國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力。

    在限制中國勢力向歐洲滲透的外交政策下,英國軍隊雖然成功撤離圖爾蓋河前線,退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後,並沒有直接退出戰爭,而是在這裡休整之後,繼續聯合俄軍作戰。

    一方面他們幫助俄軍,將北高加索地區的滿清軍隊全面擊退,將對方打退到了高加索珊曼以南,同時加強伏爾加河防禦,英國堅決不能容忍中國軍隊越過伏爾加河直接進入黑海地區,那意味著中國人將觸手通過黑海輻射到了地中海沿岸的歐洲腹地。

    於是一個秋天,經過普奧兩國的趁火打劫之後,戰爭參與者依然是那麼幾個國家,在歐亞大陸上,是英俄聯軍對抗滿清、奧斯曼和中國聯軍。

    此時英俄兩國依然沒有放棄,儘管他們自己也知道勝利的希望不大,但無法接受中國人的要求,所以他們期待著最後一線希望,俄國的冬季!

    俄國的冬季不是那麼好玩的,俄國人很清楚,一旦進入11月,西伯利亞就開始結冰,河流封凍,中國將無法利用這裡的河運網,哈薩克的冬季同樣酷寒,氣溫降到零下二三十度也是家常便飯。

    英俄聯軍希望中國軍隊在冬季出現破綻,要么運輸補給出現問題,要么軍隊戰鬥力大幅度下降,而這時候俄軍將發起反擊,這個冬季對雙方來說,將是最後一個考驗。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4
第四百一十一節全面崩潰的俄國





    大周四十年的冬天,對俄國軍隊是煎熬,對俄國平民何嘗不是煎熬。

    戰爭中動員了300萬人次的兵力,結果後來200萬主力被包圍,又迫於無奈之下,倉皇組建了100萬新兵,以4000萬人口的基礎,俄國人先後動員了400萬以上的總兵力,這種動員能力即便是放在一戰時期,也很難承受,更何況現在的,一個農奴制的俄國。

    雖說如此規模的兵力,是在英國提供了超過一半軍費支持的情況下動員起來的,但勞動力的損失卻不是金錢可以彌補的。從去年秋天開始,全國性的大範圍騷動就開始了,城市首次大規模暴動,沙皇一度逃離了皇宮。

    但俄國人在咬牙堅持,從未有過農奴起義建立新王朝經驗的俄國,暫時也不具備王朝傾覆的危險,這些鄉村和城市的騷動,更像是一場貧民暴力的狂歡,打砸搶燒一氣之後,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眾很快就被鎮壓了。

    鎮壓如同捂蓋子,可以遮掩矛盾,無法解決矛盾,反而會讓矛盾繼續醞釀,積壓更大的壓力。

    矛盾的根源往長了說,是俄國農奴制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工業時代的發展,往近了說,就是勞動力缺乏破壞了經濟基礎。主要是農村,貴族雖然有當兵的傳統,這種規模的大戰,俄國貴族階層可以說是全部參軍了,但一百萬貴族,是無法撐起四百萬俄軍的,因為不是每一個貴族都能服役,婦女、兒童、老人至少佔了一半以上,還有大量在政府部門任職,大量想盡辦法逃避兵役,能參戰的貴族充其量二三十萬。因此參戰的主力,還是農奴。

    一個農奴一旦被選中參軍,和平時期他們的服役期長達25年,得到的回報往往是自由身份,甚至有可能從農奴變成擁有農奴的小貴族地主。

    大量青壯農奴,被管理他們的鄉村地主送到軍隊中服役,農村勞動力立刻缺乏。去年受到的影響最大,俄國農業減產了三分之一。在現有技術水平下,農業減產三分之一,別說出口了,俄國糧食將無法自給自足。

    於是到了冬季,馬上就青黃不接了,俄國大地上,爆發了普遍性的飢荒。

    飢餓的農奴喪失了理智,他們集中衝擊貴族莊園,希望從貴族的倉庫中得到過冬的口糧。農民都開始挨餓的情況下,城市的物資供應必然中斷,城市居民再次掀起反戰暴動,打砸搶了所有能搶的地方,麵包房、銀行和珠寶店是重點受照顧的地方。

    沙皇再一次逃出城市,在近衛部隊的保護下,躲入自己的皇莊。此時沙皇尼古拉一世知道戰爭打不下去了,他早就知道打不下去了,只是無法接受中國人提出的要求。誰敢把本國的軍隊投降當作談判的條件呢?那是瘋了!

    尼古拉一世是一個榮譽感很強,很能自律的沙皇。

    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但是對學業不是很熱心。不喜歡讀書,但對軍事很著迷,看過很多軍事方面的書籍。於是青年時代就進入軍中服役。不過他和戰友們的關係不好,因為他的性格跟典型的俄國人格格不入。

    他十分虔誠,嚴格遵守東正教教規,很能約束自己,從不錯過任何一個宗教活動。他不吸煙,不喝酒,每天都堅持散步,鍛煉。

    他每天的生活像一架有規律的時鐘,這種人完全不像是一個俄國人,反倒像是一個德國人,加上又不善交流,對同時要求也很苛刻,導致大家都認為尼古拉是一個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負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本是有機會做出一番事業的,可惜的是他碰上的不是一個好時候,而是一個農奴制瀕臨崩潰的時代,所有人都能看出俄國的問題,但所有人都找不到辦法,所有人都不敢動農奴制這個禁忌。

    所以尼古拉一世甚至一開始就不想做這個沙皇。他父親亞歷山大二世死的時候,他的哥哥在波蘭,他身在莫斯科,結果兩兄弟同時在兩個地方向對方宣誓效忠。有人說這是一個誤會,他哥哥娶了一個波蘭女公爵為妻,認為自己失去了繼承權,所以向自己的弟弟宣示效忠,而弟弟以為兄長的繼承權在自己之前,所以向哥哥宣示效忠。

    實際上這反應的是,俄國皇子們對繼承沙皇之位的排斥,誰都不想接這個爛攤子。如果倆人關心皇位的話,不可能不把這些問題弄清楚,把皇位繼承發展成一種文化的歐洲人,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疏忽。

    甚至連他們的父親亞歷山大一世之死,在歷史上都充滿了迷霧。亞歷山大一世,也是力圖改革的皇帝,任用斯佩蘭斯基這樣的俄國精英的同時,還從歐洲聘用了大量的專家進入政府,但可惜亞歷山大一世失敗了。只有因為改革,有軍官集團密謀反叛他,得知消息之後,亞歷山大沒有選擇鎮壓,而是躲去了黑海療養,並在療養地宣布死亡。

    有人說他沒死,而是化名一個叫做費奧多·庫茲米奇的老人,這個老人一度被警察驅逐到了西伯利亞。他學識淵博,待人寬厚,人們發現,他對當代的政治事件瞭如指掌,對一些名人事蹟如數家珍。能繪聲繪色地講述俄軍開進巴黎時的盛況,甚至能一個一個地說出當時沙皇身邊的隨員。有人說他在某段時間內經常收到一個名叫瑪麗亞·費多羅芙娜(亞歷山大一世母親的名字)的女人寄來的錢和衣物。

    一位曾參與醫治亞歷山大一世疾病的醫生,從不參加11月19日紀念亞歷山大之死的禱告儀式,而當費道爾·庫茲米奇死後,他卻親自領著大家為亞歷山大的亡靈祈禱。他流著淚說:“沙皇這下真是死了。”

    後來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辦公室的牆壁上,一直掛著費道爾·庫茲米奇的畫像。費道爾·庫茲米奇死後,一位富商出資安葬了費道爾·庫茲米奇,並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選侯”,“上帝的選侯”是亞歷山大一世戰勝拿破崙後天主教教皇頒給他的。前蘇聯曾挖開沙皇時期的墓室,而亞歷山大的墓穴裡什麼也沒有。

    這一切都只是傳說。可信度不高,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突然離世,卻跟這一時期的俄國政治局勢有分不開的關係。

    繼任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沒有能力解決這個死局。而且他對政治工作向來不感興趣,他更關心軍事。尼古拉記憶超群,工作勤奮,每天的工作時間達到16至18小時。他崇尚嚴明的紀律,反復強調法律和秩序,經常親自巡視軍隊、教育機構和國家機關,每次巡視都要對當地的工作作出評論,指出缺點,並給出更改建議。

    當十二月黨人趁著尼古拉一世兄弟連推讓皇位,而讓俄國皇權十餘日懸空的機會,發動起義之後,尼古拉一世沒有像他父親那樣逃避,而是決定對起義者進行鎮壓。調來了砲兵部隊,向集結在廣場上的起義軍開砲。

    尼古拉一世只信賴軍隊,他的周圍都是軍人,在位後期他的直接助手幾乎沒有一個文職人員。一切活動包括日常生活在內,都很縝密和精確。在俄國行政機構極端腐敗和混亂的情況下,古拉一世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往往越過正式的渠道,他討厭審議、磋商或其他程序上的拖延,派專使到俄羅斯各地去執行特殊使命,這些專使大都是跟隨他左右的將軍。

    可以說,尼古拉一世本身就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沙皇,這也是為什麼他敢於向中國拔刀,因為這種人物,往往理性不足,迷信武力。現在他卻要親自命令他引以為傲,十分信賴的軍隊放下武器,向敵人投降,他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當他向被緊急召集到皇村的官員們宣布他的命令時,外交大臣卻一臉痛苦的表示:

    “陛下,不用下這個命令了!前線軍隊已經投降了。”

    沒人知道尼古拉是怎麼想的,他只是呢喃了幾句,“很好”,“很好”。

    外交大臣也是剛剛知道消息,本就要來向沙皇報告,沙皇卻巧合的召集大臣,他還以為沙皇已經知道了,就是準備討論這個問題的,誰知道沙皇並不清楚,反而決定下令要前線軍隊投降,外交大臣這才說明了情況。

    此時在前線,俄軍正士氣低落的向東進發,敗兵都肯定士氣低落,降兵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向東進發,也不是為了進軍,而是趕去投降的。奧倫堡是無法接受大規模降兵的,哈薩克地區條件卻相對較好,物資充足,鐵路至今還沒有斷絕,冬季除非有暴風雪,否則鐵路一般是不會中斷的。

    此時戰場上被破壞的鐵路正在搶修,鐵路修通之前,沒有辦法給俄軍提供給養,這對斷糧的軍隊來說,十分危險,沒有吃的,很難保持秩序。為了防止出現意外,俄軍被要求按照編制,逐步前去投降。

    負責安排投降事務的,是俄軍的副司令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戈爾恰科夫,至於原來的統帥緬希科夫,在兵變的時候選擇了自殺,自殺前簽署了文件,委託戈爾恰科夫接替他的職位,同時命令全體俄軍投降。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5
第四百一十二節英國人也投降了





    遠離冰天雪地的中國京城(南京),一切都井井有條,似乎沒怎麼受到戰爭的影響。

    可其實這場戰爭影響很大,這是戰國之後,中國政權首次進行的近乎全民比例的戰爭,每個人都受到了影響,整個民族都受到了影響。

    京城之所以看似受到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這裡是城市,出於保護工商業的考慮,城市工人等基層是沒有被徵召的,中國的鄉兵制度,也無法涵蓋城市,而是利用農閒時機,對農村青年進行組織和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建立的後備兵役對城市居民沒有影響。

    城市居民受到的影響,主要是經濟上的,大家都感受到了經濟的寒流,戰爭期間,許多物價升高了,而工資水平卻下降了,市面蕭條了三年多。但有戰爭這個理由在,所有人都將怨氣怪到了戰爭頭上,怪到了敵人身上。

    整個民族都擁有一個共同敵人的情況下,民族凝聚力是會上升的,現代民族意識,在這場戰爭中開始迅速萌發。

    經濟的蕭條,讓許多城市居民變得貧困,人是活的,尤其是中國人,在不容易找到體面工作的情況下,路邊擺攤的人多了起來。

    夫子廟、關帝廟等廟宇前,秦淮河上諸多橋樑旁邊,越來越多的廟市、橋市興盛起來,因為這里人的流量大,所以顧客多,可又因為流量大,導致交通擁擠。江寧府衙對這個現像一開始是杜絕的,在民間怨忿很大的情況下,他們擔心大量人口聚集,會滋生事端。於是一開始是派出衙役到處驅散小攤販,在民間怨念很大的情況下,官府的這種作為,有時候就起到了反作用,發生了數起暴力事件。

    週瑯注意到了這些情況,他認為這不是小事,許多人都是生計所迫才不得不擺攤經營,此時驅散他們,等於斷了生計,難免要對抗。京城繁華勝地都是如此,可想而知全國各地都不會好過。

    週瑯迅速跟戶部商討方案,可以允許攤販擺攤經營,但必須有時間限制,白天交通密集時候不允許擺攤,晚上放工之後可以。而且開始組建新的部門,對這些攤販加以管理,主要是稅務機構,目的在於通過收稅對攤販們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也是一種合理的保護。

    按照週瑯的經驗,在中國,只要政府不介入的社會經濟行業,一定會被各種黑惡色彩的幫會等勢力進入,這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象,任何社會行為都需要管理,需要規矩,政府不去承擔這種管理和規矩的保護者,必然會有其他的社會組織承擔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每每是國家混亂的時候,幫會勢力就會做大的原因。

    夫子廟門前一個擺攤賣混沌的攤子前,一個穿著藍色袍服的年輕人剛剛吃完一碗餛鈍,站起來叫過老闆。

    “三哥,算賬!”

    年輕人看起來只有二十郎當歲,被他叫做三哥的攤販老闆卻已經染了華髮。這種稱呼,要么是小商販自甘低人一等,要么就是倆人之間真的有傳統的社會關係,才會出現這種白頭孫子、吃奶的爺爺的輩分。

    一身粗布衣忙活的老闆應了一聲:“六子啊,吃完了。跟三哥客氣什麼,收什麼錢!”

    “三哥,這錢你得收下!”

    年輕人掏出錢推過去。

    一臉褶子的老闆露出一個不悅的神色,將年輕弟弟塞過來的銅子又推了回去。

    “你六子啥時候還跟三哥客氣。你在我這吃餛鈍也不是一天兩天,啥時候要過你錢。打三哥的臉不是?你再這樣,下次別來我這了! ”

    年輕人難為道:“三哥,今時不同往日。”

    老闆哼道:“怎麼就不同了?”

    年輕人很難為情的說道:“三哥,我吃俸祿了,得守規矩!”

    老闆一愣,這才看向了年輕人的袍服,那是一身藍色的袍子,跟清代的舊式官服有些相似,但更加緊身,人顯得更精神。

    老闆這次沒有推辭,鄭重的把錢塞進了口袋,神色複雜的呢喃:

    “吃俸祿好,吃俸祿好,我家六子真是出息了。”

    年輕人不好意思的笑笑,看了看天,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似乎是擔心雨滴弄濕了自己的製服。

    “三哥,我先走了。”

    老闆點點頭:“好,你走,回去給你爹帶好,就說我過幾天去看望他老人家。”

    年輕人唉了一聲,小心問道:“那三哥,我下回還來啊。”

    老闆用力的點點頭:“還來!”

    一直目送年輕的表弟消失在淮清橋旁的人群中,突然被謾罵聲吵醒。

    “老不死的,聾了?”

    一旁一個四五十歲年紀的壯婦惡狠狠道,這是他的婆娘,一塊擺攤做生意的老妻。

    “咋了?大呼小叫的!”

    老婦人不滿道:“沒看這麼多老客在不招呼,就招呼你吃白食的弟弟!你想累死老娘一個人啊?”

    旁邊一個熟客接話道:“累死了好,老張正好討一個年輕漂亮的。”

    又有熟人打趣:“是啊,人生三大喜事,升官發財死老婆,升官發財老張是別想了,可不就只有死老婆有個盼頭。”

    婦人白了那些熟客一眼:“給他十個膽子,讓他討個小的,他也得養得起!”

    老張此時也回過神來,揪住老婆交待道:“日後再見了六子,別給人臉色了。”

    婦人哼道:“咋了,他還長臉了?”

    老張嘆道:“人家吃俸祿了!”

    婦人一驚:“六子當官了?當的啥官?”

    老張納悶:“剛才忘了問了。”

    婦人哼道:“你就沒點腦子。唉,話說回來了,你們家這些老親戚,你多久沒走動了,抽時間去六子家走走。他爹肺癆,給拎一斤豬肝,也不貴,還應景。對了,六子穿啥色的衣服?”

    老張想了想:“沒看清楚,好像是藍色。”

    婦人嘀咕起來:“赤黃灰綠青藍紫,紫色是京官,藍色是工科的。不是江寧縣,就是上元縣工房的。”

    倆人正嘀咕著,突然又一個公人走了過來,穿著灰色的袍服,手裡拿著一個賬本。

    “東家在哪裡?把稅起了!”

    公人高聲喊著。

    婦人忙跑過去應付,臉上笑意盈盈:

    “哎呦,大人。您看這天都下雨了,我們這小買賣才開張,正打算收呢。”

    公人點了點頭:“那成。就不起稅了,你們趕緊收吧。我看著你們收。”

    公人一副悲天憫人的神態,朝廷規定了,這些小攤販,出攤徵稅,不出攤可以不徵,這是對小買賣人的照拂,不像開店舖的坐賈,只要執照沒有銷戶,就必須納稅。像這種雨天,出攤半日以下,也是允許免稅的。

    婦人開始不悅,扭身一搖一擺的走了。

    走到老張身邊,低聲惡狠狠道:“去把稅錢起了,這些灰驢子最不是東西。”

    她可沒打算收攤,今天生意好,雨就是下的再大點,她也不想收,他後面的車子上還有油布呢,等別人收攤了,她就搭起來,到時候生意更好。

    老張小心翼翼從錢袋里數出三個銅錢,大周的製錢就是麻煩,一文錢跟兩文錢大小差不多,就是成色上有差別,弄錯了就是損失。他又摸到了六子剛才給的那枚銅錢,想了想,塞到了另一個口袋,六子在城裡上了六年學,這是頭一回給他錢,他得留著。想到六子,又想到自己的兒子,他不由得感嘆一聲,這年輕人就是得有恆心,六子上了六年學,就考了六年科舉,年年落第,都說他考不中,這不就考中了。只是家裡竟然沒個動靜,老哥哥也不知道擺上一桌,或者是沒有請他,是看不起他嗎?老張心裡亂想著,五味雜陳。

    “東家,起稅了!”

    戶科的稅吏又在催促了。

    老張唉了一聲,跑過去,把三個銅子拱手奉上。

    公人接過錢,然後在自己的賬上記上。

    臨走前感嘆:“不是本官不肯照拂你們,本官也有難處,你們撐著攤子,被巡查點到了,回頭我這裡對不上賬,非得落一個徇私,丟了差事。”

    老張忙道:“了解,了解,您走好。”

    公人點點頭,就要離開,突然十米開外的石橋上突然混亂了起來,人群亂喊著,擠作一團。

    “這是咋了?”

    所有人都想知道。

    雜亂聲中,勉強能分辨有人在喊著:“打贏了,贏了。”

    什麼打贏了?

    難不成誰有打架了,還是夫子廟錢鬥雞贏了錢。

    有人從橋上擠了出來,手裡拿著一張報紙,往老張攤位前的一張空桌旁坐下。

    大聲喊道:“老張給我來碗湯,加兩個小菜。”

    老張應道:“宋先生,您今兒怎麼來了興致?”

    被叫做先生的,不是醫生就是老師。

    宋先生神采飛揚,拍了拍報紙:“王師勝了。”

    老張哦了一聲,但並沒有在意:“這王師勝了不是應該的嗎,報紙上見天說,這仗不還得打嗎。”

    民間的報紙越來越多,報導越來越不真實,老百姓愛看什麼,小報就報導什麼,許多都是失真的,或者誇張的。

    宋先生已經再次拿起了報紙,藉著攤位前的馬燈看起來,越看眉眼越是喜悅。

    “你懂什麼,這是官報!王師這回確定無疑的勝了,還是大勝,殲敵百萬!”

    “啥,百萬!”

    老張驚訝不已,連老百姓都知道殺敵百萬有多誇張,戲文中也少有殺敵百萬的戲碼。

    宋先生嘆道:“要不是官報說這話,老夫也不敢信啊。這不,上面寫了,宋總兵千里迂迴,俄兵作困,兩百萬大軍盡數歸降!”

    老張這才信了,官報這些年已經建立起最強大的威信。

    “那宋總兵我聽說過,可是猛將!他姓宋,您老也姓宋,莫非還沾親了?”

    宋先生羞赧道:“非親非故,不過這一筆寫不出兩個宋字,祖上必是一家,與有榮焉,與有榮焉啊!”

    宋先生就是一個窮書生,在公學學館教書,那宋總兵是福建人,他祖籍江寧,不可能有親的,讓他頗為遺憾。

    老張不關心大勝,他只關心這仗還打不打。

    “宋先生,您是先生,這打贏了這麼大一個勝仗,是不是該收兵了?”

    宋先生哼道:“收兵?此時收兵,那是誤國。不過你放心,仗快打完了。這列國紛爭,怕是要少一國了。”

    “少一國,啥意思?”

    老張不解。

    宋先生神秘的笑了笑,沒有說話。殲敵兩百餘萬,如此大好形勢不去攻城滅國,那就是誤國。除非朝里出現了范睢那樣的小人,皇帝中了俄國的離間之計,否則必會趁虛滅國。

    那俄國也是泰西大國,此戰必能擴地千里。

    橋面上的人群漸漸散去,只留下了一個報童還在兜售:“王師打贏了,殲敵兩百萬,賣報了,賣報了!”

    但該買他報紙的已經搶著買了,不該買的人,叫喊的再厲害也沒用。

    突然又一個報童奔上了橋頭,高喊了起來。

    “號外,號外!英國兵投降突厥國,五十萬人齊卸甲!遠達先生明斷,英使、俄使必來求和!”

    正在喝湯的宋先生騰的跳了起來,王橋上跑去,回頭還不忘囑咐老張:

    “湯給我留著,我去買份報!”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5
第四百一十三節英國人也投降了





    戰時內閣此時正在激烈的討論。

    俄軍主力盡覆,俄國戰敗已是定局,沒想到英國人竟然也投降了。

    其實英國人不投降也沒辦法,俄國的冬季內亂,讓城鄉徹底混亂,交通運輸斷絕,英軍現在集中在伏爾加河下游到高加索山脈一帶,不但將滿清大軍擊退,也將進犯克里米亞半島的奧斯曼軍隊擊退,幫助俄國人徹底恢復了高加索一帶土地,威靈頓展現出來極高的軍事指揮能力,寶刀未老。

    但俄國內亂讓他們徹底失去了從俄國本土運輸物資的通道,地中海的製海權一直被中國控制著,奧斯曼的海軍在黑海都能橫行,可就是無法派來一艘英國船。物資從伏爾加河和鐵路都送不過來了,可以想像五十萬英國士兵也不可能從這裡撤走,他們也跟俄國軍隊一樣,成了孤軍。

    但他們沒有像俄國人那樣,向中國軍隊投降,反而是向被他們擊退的奧斯曼帝國投降,幾十萬軍隊退入奧斯曼領土。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背後有什麼內幕不得而知。

    “英夷與突厥人,必有苟且!”

    兵部尚書憤憤的說道。

    “這還用說,英夷與突厥勾搭已非一日,今日降突厥不降我大周,恐有後患啊!”

    “俄夷必來求和。英夷卻未必啊。五十萬人降了突厥,怕是還要與我大周不死不休。”

    “王大人所言極是。那法夷盛極一時,歐陸屈從,獨英人不服。依仗海島,不肯幹休。如今怕又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面!”

    官員們對英國人的舉動十分不安,倒不是怕英國人,只是擔心戰爭拖延的太久。如果能圍住那五十萬英國軍隊,基本上就能讓英國認輸了。可對方偏偏向奧斯曼帝國投降,不肯向中國軍隊投降。官員們擔心這是英國人不服,這次即便打贏了俄國,恐怕跟英國之間,還有很長時間要打,拿破崙時期,英國人一打就是十幾年。雖然沒有激烈的戰事,可如同狗皮膏藥一樣,就是撕不開。

    突然所有人都不說話了,而是站了起來,紛紛躬身行禮。

    “陛下!”

    因為周瑯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

    “怎麼樣了?議出什麼了。”

    週瑯坐下後,擺手讓所有人都坐,同時問道。

    “林第你先說。”

    林第是丞相,之前又主管外交,他最有發言權。

    林第道:“俄國必然求和。對俄國已有既定策略,不過目前是否可以更改,畢竟俄國已無戰力,趁機滅國也不在話下,或可多割土地。英國或者會來求和,或者不會來求和。就看他們能否割捨印度了。”

    能看到英國的核心問題在印度,林第還算稱職。但他不確定英國人對印度領土的重視程度,按照他的理解,印度不過是一塊附屬領地,歐洲人對土地的重視不高,尤其是英國人。他不敢肯定英國人會為了印度做多大讓步。

    週瑯點點頭:“為了保住印度,他們甚至可以放棄加拿大。對俄國的既定方案不用改了,該割的土地一寸不能少,不該要的土地,要了也沒用。現在要議一議賠款,如果英國人不肯割加拿大的土地,那就讓他們至少承擔一半的賠款。另一半怕是得俄國來掏,美國人是不會掏錢的,和了即可,西班牙現在也不可能掏錢。”

    西班牙現在分裂成兩個國家,西班牙本土被伊莎貝爾二世統治,卡洛斯則在墨西哥建立了新政府,雙方都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中國現在支持卡洛斯。如果想讓西班牙人承認失敗,然後賠款,那就得先承認伊莎貝爾二世的合法性,放棄支持卡洛斯。現在在支持卡洛斯的情況下,又不可能讓卡洛斯承認失敗承擔這筆巨款。

    美國已經實質性退出戰爭了,兩國之間其實沒多大領土爭端,金礦的地理位置,已經經過兩國聯合調查團認定,就是位於中國國土上,因此這場爭奪金礦引起的戰爭,是沒有意義的。中國並不想吞併美國數百萬黑人和白人農民佔據的西部土地,那麼跟美國繼續打仗,就沒什麼意義,已經建立了默契,兩國間的商船都開始公開運輸了,再向美國要賠款,實在是說不過去。

    西班牙、美國身上都無法敲到賠款的話,賠款就只能讓英國和俄國承擔了,而且中國的軍費支出,也確實主要用到了對英國和俄國作戰上,找他們要賠款,才是正主。

    所有官員點頭附和,說實話,他們對要求賠款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土地。開疆拓土在他們看來才是功績,管敵人討要賠款,總覺得有些小氣。

    這次戰爭,花費巨大,先後三次發行國債,一次一億兩黃金,而且第四筆已經在發售,總計四億兩軍費基本上是沒跑了,折合白銀可是八十億兩,折合英鎊都得二十億,英國人賠一半,那都得十億英鎊。

    這筆錢英國人是賠的起的,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還支出了八億多英鎊呢,現在都過去了二三十年,英國經濟實力更強,金融體系更發達,籌資十億英鎊不是問題,更何況還有分期付款的方案。

    問題是英國人肯不肯賠,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能威脅到的,也只有英國的海外殖民地,暫時無力登陸英國本土,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有沒有可能放棄殖民地,如果他們的議會認為加拿大和印度不值十億英鎊,那麼就不會賠這筆錢。而是寧可放棄殖民地,把戰爭堅持下去。

    林第猶豫道:“對英國的賠償,是不是可以減少一些。”

    林第可不像跟英國這片狗皮膏藥糾纏下去了,盡快恢復和平,與民生息。

    週瑯搖頭道:“對俄國的賠款,可以少要,甚至不要。英國人必須討這些錢,他們得付出代價。”

    週瑯對英國也頗為無奈,誰能想到海戰能打成現在的局面呢。但如果不讓英國人付出沉重的代價,他們是記不住挑釁中國的後果的,寬以待人只能一次一次被人找上門來。

    林第又問:“如果英國不肯賠款,我們是不是應該直接攻打印度和加拿大?”

    週瑯點頭:“只能這樣!”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5
第四百一十四節第二次南京和會





    俄軍投降之後,英國、俄國立刻就聯合發出了和談的要求,他們表示願意承認戰敗,但希望得到體面的待遇。

    英俄兩國希望跟中國進行單獨和談,中國則邀請所有參戰方一起前來參加和談,舉辦第二次南京和會。

    吸取了上次和會的教訓,這次所有議題都不需要一起討論,而是由相關方進行直接的面面對談判。

    因此作為中國盟友的滿清、奧斯曼帝國接到邀請,作為中國敵人的英國、俄國和美國也接到邀請,至於西班牙,中國認為在西班牙內戰結束之前,暫時不合適與西班牙政府談判。其實這是留一個後手。

    所謂的西班牙內戰,不過是卡洛斯政府在跟伊莎貝爾政府爭奪殖民地的控制權而已,在中國的幫助下,卡洛斯獲得了墨西哥、秘魯、智利等太平洋沿岸西班牙殖民地的控制,而西班牙政府則控制了大西洋沿岸地區,比如佛羅里達、古巴、新格拉納達(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的效忠,拉普拉塔殖民地暫時沒有選邊站,中止了跟西班牙和卡洛斯的兩面聯繫,拉普拉他人又開始謀求獨立了。

    中國的後手就是,不跟西班牙和談,那麼名義上跟西班牙政府就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一旦中國扶持的卡洛斯政府在美洲遭遇失敗的情況下,中國隨時可以參戰,打擊西班牙軍隊,因為兩國本就處在戰爭狀態嗎。

    和會上,中國率先與美國達成一致,雙方重新劃分了邊界,美國人最看重的南方邊界沒有變動,美國保住了對密西西比河下游三角洲的控制,路易斯安那州依然橫跨密西西比河兩岸,是一個盛產棉花的蓄奴州。

    而在北方邊界則做了調整,中國邊界從明尼蘇達河推進到了密西西比河,現在中美兩國中上游邊界,都以密西西比河為界了。被中國奪取的明尼蘇達河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都是美國北方州的土地。顯然在美國政治勢力中,南方蓄奴州依然佔有優勢。

    領土稍有調整,兩國簽訂和平友好條約,宣布結束戰爭狀態,互不賠款。

    與此同時中國也跟滿清和奧斯曼帝國達成一致,在和談期間,中國將支持奧斯曼帝國得到克里米亞半島,並將本國的哈薩克領土部分割讓給滿清,兩國將支持中國對英俄兩國的領土和賠款要求,三國同時宣布,在英俄接受三國條件之前,不會單獨與兩國簽訂停戰協議。

    相信英俄兩國之間也有類似的協議。

    之後中國開始分別跟俄國和英國進行談判,英國倒是在賠款問題上比較大方,他們願意在加拿大和印度領土上做出讓步,並願意承擔中國要求的賠款數額,顯然英國人認為這兩塊領地的價值高於十億英鎊,但英國在還款時間上有條件,他們要求分三十年進行賠償。中國則要求最多十年,並且英國要立刻支付三分之一的賠款,第二到三年支付三分之一,剩餘三分之一餘下時間平均賠償。

    賠款時間上,英國也沒過於堅持,顯然他們賠款是認真的,但是英國人要求中國跟俄國之間的領土,最多以目前的佔領區為邊界,中國領土不得進入歐洲,也就是不能超過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

    中國跟俄國的談判也十分艱苦,因為俄國人在西伯利亞問題上沒做多少堅持,他們也明白,整個西伯利亞都被中國軍隊控制,他們已經徹底沒有發言權了,願意放棄這裡,但也堅持,中國領土不得進入歐洲,顯然在這個觀點上,他們跟英國達成了一致。

    反倒是滿清、奧斯曼帝國跟英俄兩國的談判相對順利,俄國人寧可對奧斯曼帝國做出讓步,他們願意把克里米亞半島歸壞奧斯曼帝國,顯然這些決定,恐怕早在英國軍隊向奧斯曼帝國投降之前,三方就達成了。

    滿清跟俄國在這次戰爭中沒有領土變動的機會,滿清對賠款問題也不是很看重,他們也是一個重土輕財的國家,不過戰爭中他們的軍費支出也非常高昂,既然賠款是歐洲的傳統,他們也沒有道理不要,英國和俄國願意向滿清全額賠款。所以跟滿清也就沒什麼糾紛了。

    不過奧斯曼帝國和滿清,跟英俄的協議,必須等他們跟中國簽訂協議之後才能生效。最後各國還會根據這一系列雙邊協議,達成一個集體協議。形成類似維也納體系,和第一次南京和會的那種外交體系。

    所以問題的癥結還是在中國和英俄之間,這三國不達成協議,戰爭就不會結束。

    目前中國已經暫停了所有戰線的戰役,其實也就是一個印度戰場,因為俄國戰場正是冬季,不可能發動大型攻勢。而印度戰場,英國人已經答應,雙方以恒河幹流為界,恒河以北、以東歸屬中國,這意味著半個孟加拉地區,以及恒河北方到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土地,都成為中國領土。另外,雖然錫克帝國沒有參加和會,但中國代表了他們的利益,要求英國將昌巴兒河和亞穆納河以東割讓給錫克帝國,英國則繼續保持英屬印度大多數地區。

    中國對印度的要求也就這麼多了,現在中國和錫克聯軍其實已經攻入了恆和地區,索要的領土基本上已經控制在了手裡。

    英國跟中國在加拿大地區的領土劃分,在西部以馬更些河、落基山脈分水嶺為界,南方則以南薩斯喀徹溫河、卡佩勒河等河流為界,讓中國領土延伸到了蘇必利爾湖沿岸,成功溝通了北美五大湖區,這樣就能跟美國東部港口,加拿大的聖勞倫斯河聯繫起來,方便出海。

    只有在俄羅領土問題上,中國跟英俄兩國都無法達成協議,兩國都反對中國領土擴張到歐洲,更不用說直達黑海了。俄國不願意中國占領伏爾加下游和他的高加索地區領土,英國不願意中國勢力進入歐洲。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利益高度一致,而且都是核心利益。

    不過中國也不著急,慢慢談吧,有一個漫長的俄國冬天可以消磨,來年春天,等中國軍隊進入俄國腹地,用刀子說話可能更快。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5
第四百一十五節北高加索懸案





    中國不急於跟俄國達成外交協議,是因為中國還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沒有公開承認,但實際上是中國扶持的斯佩蘭斯基政權。

    斯佩蘭斯基已經在投降的俄軍中徵召了向他效忠的俄國軍隊,軍官主要以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子弟為主,士兵毫無疑問都是農奴出身。

    這樣的下等出身,讓斯佩蘭斯基更容易新任他們,如果是一個大貴族子弟,儘管斯佩蘭斯基很認同他們的文化,但絕不願意相信他們的忠誠。

    主要原因還是中小地主階層,更容易對目前的沙皇政權不滿,而大貴族子弟,則基本不可能支持一個要廢除農奴制的政權。

    對於這些中小地主子弟來說,雖然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小貴族,可他們的感受,其實慢慢已經跟農奴一樣了,都覺得沙皇政權對他們是一種壓迫。

    一般認為,俄國農奴制的形成,即是受了歐洲的影響,也有自身的條件因素。俄國地域遼闊,密林和難以通行的沼澤地眾多,造成了地理和經濟上的分散性、孤立性,同時還長崎受到異族奴役和威脅,讓俄國居民不得不尋求自我保護,或者求助於村社和貴族地主的保護,慢慢形成了貴族世襲領地制的建立。

    在十五、十六世紀,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運動使西歐社會逐漸從農奴制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邁進的時候,俄國的農奴制才剛剛開始形成。莫斯科公國依然處於異族勢力的三麵包圍中。於是俄國政府在製定政策時,完全根據軍事需要來製定。為了加強軍事實力,俄國開始引入和實行普遍的農奴制,這樣就把人口固定在了居住地。

    為了隨時迎擊來犯之敵,政府不斷把貴族服役人員分散到人口稠密的內地和人口稀少的邊疆,誰服役,誰就擁有土地;誰擁有土地,誰就得服役。在這種原則下,土地是保障國家獲得充足軍事服役的一種經濟政策。而不像西歐貴族那麼講究學員和門第。

    由於貴族由於長期扮演著軍事服役者和土地所有者的雙重角色,其實也是受到壓迫的,沉重的軍事服役,讓那些獲益較小的小貴族地主覺得不平衡,不划算,於是在18世紀,經濟發展讓一些地主不再依靠土地收入,而開始轉為工商業階層的時候,他們開始了大批量的退役。

    根據彼得一世的軍事制度改革,1714年的《一子繼承法》中確認有條件的土地佔有原則,那就是服役,此後終身服役成為俄**人的職業化標誌。1722年的《官秩表》,讓服役成為獲得貴族稱號的必要前提。

    因此在俄國,退役也就意味著失去土地,失去封建特權,成為一個自由平民。

    由於18世紀對西歐農產品的出口刺激了俄國土地的所有者,增加生產就會有大規模贏利的機會。但頻繁的戰爭,繁重的軍役使雙重身份的俄國貴族無力經營領地經濟,土地荒蕪,農奴逃亡,家道中落,讓中小貴族厭倦戰爭,千方百計逃避軍事服役。俄國政府雖然一再縮短服役期限或取消強制服役義務,但制度的缺陷不可能化解政府和貴族之間矛盾,最終引發了貴族的退役浪潮。1762–1771年的貴族退役浪潮使俄國退役軍官達到5413人,占軍官總數的47.8%,極大地損害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這逼迫俄國政府不斷改革和調整,安娜.伊凡諾芙娜女王時期,貴族可利用君主的賞賜獲得官職;大幅度增加和提高宮廷官員的編制、品級。1762年彼得三世頒布《自由詔書》,貴族擺脫了義務服役而獲得了永久的自由。葉卡特琳娜二世通過不斷延長文官的任職期限而縮短軍官的任職期限;法典委員會取消做官為貴族的方式,血緣、門第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依據。貴族銓敘局編纂的《貴族家譜》把世襲貴族劃分為六類(賞賜貴族、軍事官僚貴族、行政官僚貴族、爵位貴族、外國貴族、血統貴族),1785年頒布的《貴族敕書》最終確立了貴族的財產和等級特權的法律地位。此時,貴族似乎具有了特權等級的特徵,俄國的等級制度得以確立,建立了跟西歐類似的貴族制度。

    儘管通過葉卡捷琳娜大帝等沙皇的不斷改革,讓貴族可以不用服兵役也能保留頭銜,制止了貴族的大規模退役浪潮。可也形成了一個對俄國來說相當嚴重的惡果,那就是不服役的貴族佔有的土地數量開始激增。17世紀俄國貴族的土地佔有量為9%,18世紀俄國貴族的土地佔有量為29%,與17世紀相比貴族的土地上漲了5倍。

    以前貴族必須通過服役保證自己的土地,而且不服役就沒有土地,讓國家和沙皇始終佔有絕大多數土地,貴族成為一種依附於國家和沙皇的封建軍事集團,不但增強俄國的軍事力量,也保證了軍事集團的忠誠。這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中國秦代的軍功受爵制度。

    可是改革讓貴族開始以血統,而不是服役為代價得到土地。大量土地和貴族爵位開始以繼承的方式進行傳承。貴族服役的熱情下降,大量渴望晉身的平民加入軍隊,這些人對沙皇的依附更弱,忠誠度更低,也沒有家族相傳的軍事文化,事實上削弱了俄軍的專業化水平。

    彼得大帝時期俄**官中只有14%來自非貴族等級,而現在俄國的終身貴族佔貴族總數的四成,從其他等級流入貴族的人數的一半。通過服役獲得貴族身份的“官僚貴族”佔貴族總數的六成。

    這意味著軍隊中超過一半以上的軍官,都不是世襲傳承的貴族,而是商人甚至外國人,俄軍的專業化水平和忠誠度是大打折扣的。而且這些人的出身背景,讓他們更容易接受一個資產階級政權。

    斯佩蘭斯基就是從這些希望通過服役改變身份的人中大量挑選軍官,反正這些人服役的目的,一般只是獲得身份,而斯佩蘭斯基可以給他們。那些已經擁有世襲罔替身份的大貴族的子弟,斯佩蘭斯基沒什麼能給他們的,也就無法得到他們的效忠。

    由於俄軍中一半以上都不再是傳統貴族,理論上斯佩蘭斯基可以在俘虜的200萬左右俄軍中招募100萬人,事實上他只招募到了30萬人。因為其中還牽扯到一個文化因素,那就是有些人效忠的是沙皇,對斯佩蘭斯基的政府不認同,哪怕斯佩蘭斯基也反复聲明他們也是忠於沙皇的,只是希望對現政權進行改革,但大多數人依然認為斯佩蘭斯基是一個叛徒,認為向斯佩蘭斯基效忠,就是做沙皇的敵人。

    於是大多數人寧願繼續做俘虜,等待沙皇為他們支付贖金,或者兩國談判後釋放他們,也不願意立刻以效忠斯佩蘭斯基而獲得自由。

    尼古拉一世政府不願意放棄北高加索地區,斯佩蘭斯基政權卻已經放棄了,一開始斯佩蘭斯基還不情不願,因為他是被迫的,可當他帶著自己的軍隊,開始進入俄國領土後,他心中的愧疚迅速消失。

    冬季還沒結束,中俄戰線上還駐紮著重兵,但斯佩蘭斯基還是進入了俄國領土,因為現在俄國的防線實在是太鬆散了,哈薩克俄軍投降後,北方俄軍在冬天不但無法發起攻擊,而且漸漸開始出現逃亡情況。

    整個俄國都亂了,當斯佩蘭斯基進入烏拉爾山以北地區後,發現這裡的情況,甚至不如那些被中國軍隊佔領的地區。農村極為殘破,到處都是死人。

    所過之處,在鄉村很難看到青壯年,多數都是老人和孩子,偶爾見到一個青年,大多數也是因為身上有殘疾不能服役,他們的殘疾也大多是戰爭留下的。俄國這些年進行的戰爭,實在是太頻繁了一些。

    另外還因為之前的內亂,波及全國的內亂兩個月之間就被鎮壓下去,但因此而死的人,比前線死的都多。

    大量無法過冬的村社,向他們的地主莊園進攻,希望得到糧食。結果鄉村社會摧毀了大量的地主莊園,大貴族是不住在鄉村的,他們的莊園只是用於度假,大貴族一般都有宮廷貴族的味道,他們常年活動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兩座城市,形成了一個頂層的貴族圈子。他們在農村的土地,由村社的長老們或者他們派去的管家幫忙管理,他們只負責享樂。

    俄國大貴族脫離鄉村,讓他們無法像英國貴族那樣,直接以資本主義的方式改革他們的莊園,將貴族莊園變成資本大農場或者牧場,導致俄國農村生產技術一直落後。

    技術落後,貴族的盤剝,讓農奴的抗風險能力很差,在這次戰爭中引起了普遍的飢荒。最終釀成了這場內亂。沙皇政府甚至都沒有動用軍隊,只是用了大量的警察就鎮壓了農奴叛亂,其實這些農奴的叛亂,嚴格意義上都算不上一場叛亂,只是自發性的求活而已。

    所有的衝擊貴族莊園活動,都以村社為單位,沒有相互聯繫,沒有一個組織統一領導,警察各個擊破,迅速鎮壓了農奴叛亂,貴族通過武裝保鏢,最後成功抵擋烏合之眾的攻擊。

    叛亂失敗的農奴更慘,在冬季剛過去了一半,就開始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斯佩蘭斯基,越來越堅定結束戰爭,恢復和平是正確的觀念,哪怕為了和平,付出的代價過於沉重也是值得的。

    由於鄉村社會的殘破,留守軍隊的鬆懈,斯佩蘭斯基度過烏拉爾河之後,很容易就控制了一些地區,恢復秩序。

    由於英國軍隊的投降,北高加索一帶十分空虛,斯佩蘭斯基很快就在這裡建立起了實際控制。並且開始沿著伏爾加河向北,斯佩蘭斯基希望能在明年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之前,將察裡津控制在自己手裡,以免這裡淪為廢墟。

    但斯佩蘭斯基不希望動武,他希望駐守察裡津的十餘萬俄軍能夠投降,或者至少是撤出這裡,將這裡交給他管轄。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5
第四百一十六節被沙皇擺了一道





    高加索地區,由於靠近黑海,氣候並沒有俄國北方那麼嚴酷,所以英軍突然投降之後,俄軍當時陷入國內混亂,沙皇調了大量軍隊趕赴北方鎮壓叛亂,這一帶一時陷入權力真空,更顯的混亂。

    奧斯曼帝國趁勢佔據了克里米亞半島,但對他們無法獲得的其他土地不感興趣,中國軍隊則從黑海沿岸登陸,迅速佔據了其他地方。斯佩蘭斯基到達這裡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進行什麼戰鬥,穩定這裡的秩序,也只不過是斯佩蘭斯基不願意看到混亂再製造更多的傷害。他其實也知道,這裡已經失去了。

    根據協議,察裡津(伏爾加格勒)卻是未來俄國可以保存的領土,也是最南方的一個大城市,所以斯佩蘭斯基希望控制這裡,作為將來北進建立政權的基地。

    但察裡津守軍拒絕投降,伏爾加格勒雖然沒有哈薩克內陸和西伯利亞那麼寒冷,但此時的氣溫也在零下十度左右,這時候打仗,武器都不太好使。斯佩蘭斯基也只是派遣了少量騎兵前去溝通,並不打算真的開戰。

    守軍拒絕投降的情況下,斯佩蘭斯基也只能嘆息,他認為繼續戰爭,只是徒增傷亡,讓俄羅斯民族的血多流一些,除此,沒有任何其他意義。

    在高加索一帶斯佩蘭斯基也不是全無收穫,他開始在黑海沿岸城市大規模招募人才,為將來的政府儲備行政官員。作為俄國商業文化較為發達的沿海港口城市,受過教育工商業中產階層相對還是比較多的,這些人也很適合作為官僚。

    因此斯佩蘭斯基招募了大量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還有為數不少的希臘僑民,甚至也有一批猶太人。這些人才迅速豐富斯佩蘭斯基的政權,成為斯佩蘭斯基政權的第一批中基層官員。而高層官員,則是那批跟隨斯佩蘭斯基流亡中國,或者被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政治人物。

    伏加爾河地區最寒冷的1月份很快就過去了,中俄雙方依然沒有就領土問題達成共識,而此時高加索一帶的中國軍隊已經可以行動,滿清軍隊也被邀請進入了這一地區,奧斯曼帝國則暫時決定不採取軍事行動。

    在冬季結束之前,其實中國就有可能率先在俄國南方發動攻勢,斯佩蘭斯基一直在努力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結果,俄國高層派人來跟他接觸,沙皇願意邀請斯佩蘭斯基去彼得堡執政,但希望斯佩蘭斯基能夠結束戰爭。

    這是斯佩蘭斯基能想到的最好結果了,他立刻答應下來,至於沙皇提出的,希望斯佩蘭斯基能夠儘自己的力量為俄國爭取利益,以最符合俄國利益的方式結束戰爭,這也符合斯佩蘭斯基的願望。

    於是2月初,斯佩蘭斯基帶著自己數量龐大的官員和軍隊北上,沿途得到沙皇命令的俄軍一路放行。

    在彼得堡,斯佩蘭斯基跟沙皇,新沙皇進行了會晤。

    沙皇已經不是尼古拉一世了,在遭遇到兩百萬人投降的重大軍事失敗之後,他就選擇了隱退,宣布由自己的兒子,亞歷山大繼位,是為亞歷山大二世。

    在跟亞歷山大二世的會晤中,斯佩蘭斯基十分欣慰的發現,新沙皇也是讚同廢除農奴制的,並且願意支持他對俄國政治進行全面改革。會晤結束之後,沙皇就簽署了命令,任命斯佩蘭斯基為俄國政府總理。

    斯佩蘭斯基也在彼得堡宣布,接受這一任命,並且公佈了新內閣名單,新內閣將全面負責跟中國的談判工作。

    一切看似按照中國的設計在進行,是周瑯能想到的最理想的結果。不過也略有遺憾,俄國沙皇的變動,新沙皇權威不足加上亞歷山大二世歷史上也確實是大力推行農奴制改革的一個君主,顯然週瑯相信了沙皇讓斯佩蘭斯基組閣是認真的,那麼就沒有繼續進行軍事行動的必要了,也就無法進入莫斯科、彼得堡這兩座俄國的都城,週瑯只是遺憾,軍隊卻感到十分鬱悶,打了這麼久,明明勝利在望,卻不能去進攻敵人的都城。

    斯佩蘭斯基政府接受了一切要求,不過程序上稍有變動,也是周瑯跟斯佩蘭斯基談好的。比如俄國亞洲部分領土,割讓給中國,也就是烏拉爾山以東、烏拉爾河以南等地,這些地區現在基本上也都在中國占領區,俄國人也不多,所以直接割讓。但烏拉爾山以西、伏爾加河以東以及北高加索一帶的領土,是以一億五千萬兩黃金,也就是接近八億英鎊,由中國政府購買。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減輕俄國的賠款壓力。畢竟俄國要承擔十億英鎊的賠款,對他們來說幾乎難以承受,以目前俄國的狀態,估計還錢不太容易。這樣俄國祇需要賠償五千萬兩黃金,折合英鎊兩億多而已,俄國人還是賠的起的,慢慢還就是了。

    如此,英國跟尼古拉一世政府的阻擋中國向歐洲擴張的協議也就破產了,英國人獨木難支,要么繼續跟中國開戰,要么只能默認這種現狀。中國不是法國,中國政府也不執行封鎖政策,在無法阻擋中國勢力進入歐洲的情況下,英國也願意通過和平協議恢復關係。當然如果中國既不跟英國進行貿易,英國海軍又能在全球壓制中國海軍的話,英國人同樣是不會和平的,會持續的把這場戰爭打下去。

    一切都按照中國構想的來了,那麼也就沒什麼必要堅持,俄國這個死結解開之後,各方迅速簽訂各種條約,最後各方一起簽訂了《南京會議最後議定書》,第二次南京體係就算建立起來。

    應斯佩蘭斯基的要求,週瑯下令,盡快釋放俄國俘虜,春耕就快到了,如果再耽誤,俄國人就真該餓死了。中國也迅速開始進入復員軍隊,恢復生產階段,畢竟中國經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農村減產雖然沒有俄國那麼恐怖,但也減少了十分之一,影響很大。

    其他國家都按照正常程序,完成換約工作,可是俄國的工作卻進行的很慢。

    原來沙皇拒絕在割讓領土的條約上簽字,在國際條約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沙皇反悔,讓最後一道合法手續無法完成,而中國已經開始進入戰後階段,甚至釋放了大量俄國俘虜,再進行重新動員會產生混亂。

    沒想到玩政治玩了一輩子的周瑯,竟然會在政治上,被沙皇擺了一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05
第四百一十七節俄羅斯割地懸案





    鑑於俄國的這種無賴手段,中國軍隊雖然在進行複員,可還是在春天還是開進了俄國。

    率先復員的是大量的鄉兵,他們只是在中後期才成建制的投入到戰場中,中前期一直是作為後備兵員駐紮在後方。

    南方士兵先復員,因為距離遠,所以當發現俄國在玩貓膩的時候,北方籍鄉兵基本上還沒有開始復員,立刻暫停北方士兵的複員工作,這樣就保留了近四成的鄉兵。

    中國動員了900萬軍隊,主力之外800萬鄉兵中,北方士兵有三百多萬,加上主力的戰兵、輔兵,依然有四百萬大軍足以震懾秩序混亂的俄國。

    當然如今的過十分麻煩,連基層秩序都失去了保證,大軍進入是十分危險的,一個不小心,俄國人揭竿而起,然後演變成一場人民戰爭,最終在這場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俄國農奴制社會崩塌,俄國民族高度團結起來,形成了現代俄羅斯民族,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後,俄國人口減少一半,中國軍隊傷亡慘重,數以億計的黃金化為流水,兩個民族同時衰落,西歐諸強趁勢崛起……

    總之,無論怎麼看,沙皇玩的這個無賴手段,都讓中國有些投鼠忌器,感到很麻煩。

    此時俄國執政的是斯佩蘭斯基,週瑯覺得斯佩蘭斯基要么是主動跟沙皇合謀,要么他本人也是被沙皇算計了,沙皇讓他上台,目的就是讓他承擔責任,現在情況不明,週瑯只能先向斯佩蘭斯基政府施壓,要求他們尊重條約的神聖性,盡快履行義務,完成換約。

    斯佩蘭斯基派出特使來跟周瑯溝通,表示目前的狀態,是因為沙皇的榮譽感作祟,沙皇不願意在割地賠款的條約上簽字。特使希望,中國暫時保持克制,俄國現政府無意與中國繼續戰爭,將會把割地範圍內的軍隊和行政機構全部撤離。並努力勸說沙皇簽署條約。

    週瑯傾向於相信斯佩蘭斯基也被沙皇利用了,暫時也只能如此,但這件事沒這麼簡單。

    所以中國軍隊在春季到來之後,依然繼續行動,迅速北上佔領了伏爾加格勒,接著沿河北上攻占辛比爾斯克(烏里揚諾夫斯克),以及喀山這三座按照條約應該歸屬俄國的城市,佔領喀山,意味著打通了通往莫斯科的水路。

    之後軍事行動暫時停止,轉為處理佔領區問題,伏爾加河以東到烏拉爾山南部地區,還是有一些俄國城市的,比如奧倫堡、烏法、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等,周邊分佈著成片的俄國貴族莊園和農奴村社。

    貴族們早就已經跑了,中國占領軍暫時實行軍管,宣布廢除農奴制,農奴將不再對貴族負有封建義務,不需要在為地主服勞役,為地主免費耕種土地,還直接將貴族領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給每一戶農奴,基本上是按照中國的土地方式分配的。

    中國軍隊上次也在這裡進行過軍管,但政策實施主要是斯佩蘭斯基當年的傀儡政府搞的,中國占領軍當時缺乏必要的人才,現在則不同了。二十多年的中俄貿易,讓大量中國商人懂正宗俄語,也讓大量俄國商人懂中文,翻譯人才並不稀缺。

    以奧倫堡、薩馬拉、烏法、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為中心,中國在這裡設置了五個縣,任命了五個縣長管轄。

    烏拉爾地區此時是俄國的邊疆地區,人口稀少,俄國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時候,這裡的人口也只有570萬人,上次戰爭後,沙皇將大量烏拉爾地區的貴族流放到了西伯利亞,並且允許他們帶著他們的農奴,實際目的是為了充實西伯利亞,加上其他地方向西伯利亞移民,讓西伯利亞人口增長到了400萬,反倒讓烏拉爾地區人口下降到了100萬左右。加上這次戰爭的影響,這一帶的人口已經不足一百萬,相比龐大的土地,這裡極其空曠。

    西伯利亞的人口下降的更為厲害,由於四年的戰爭,俄國居民進行了大量的反抗,中國軍隊則進行了持續的鎮壓,一場治安戰打下來,讓這裡的400萬人口下降了一半以上,充其量就只有200萬人了,而且男性青壯年的損失比例更大。

    鑑於這些情況,出於開發國土資源和穩定邊疆的目的,在軍事管理下,中國立刻決定向這裡移民實邊。在全國范圍內招募移民,為了讓移民更容易適應環境,還做了細緻的方案,南方移民主要往北高加索一帶,靠近黑海沿岸地區移民,北方移民則安排在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

    西伯利亞南部和烏拉爾地區的農耕條件相對較好,淡水資源和可耕地資源都堪稱豐富,每戶移民發放耕牛之餘,為了吸引更多人前往,政府還宣布這裡的農田將永久性實行免稅政策。

    當然中國政府的執政向來比較寬厚,移民主要是去開發荒地,其中有俄國人廢棄的農田,更多的則是尚未開發的土地,同時宣布俄羅斯人也享有免稅待遇,也就是說在這些邊疆區,實行的是永久的農業稅免除政策。

    這對俄國人也起到了安撫作用,之前他們都是地主的農奴,現在不但身份上解放了,不用動不動要被地主徵調做各種苦工,還分到了土地,既不用向地主繳納地租,也不用向官府繳納賦稅,在一代人沒有忘記農奴制的苦難和新政策的仁慈之前,當地農奴是很難升起反叛之心的。在一代人之後,如果中國移民還無法在這裡形成優勢族群,那政府就是失職。

    與此同時,斯佩蘭斯基政府也已經開始了農奴制改革工作,按照教科書的語調,這次戰爭沉重的打擊了俄國貴族地主階層,一個是失敗打擊了他們的鬥志,二個是打擊了他們的威望。最主要的,許多貴族軍官,現在依然作為俘虜在中國服苦役,因為俄國人的出爾反爾,遣返俘虜工作只完成了一半,尤其是作為軍官階層的貴族俘虜,基本上都沒有釋放。

    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下,合法繼承人數量有限,所以有些貴族動不動絕嗣,連一些王室都是如此,更何況普通貴族家庭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貴族上議院的話語權很快被下議院壓到,被認為是貴族子弟在戰爭中衝鋒在前撤退在後的貴族傳統,讓貴族子弟傷亡率更高,造成了許多古老貴族家庭的絕嗣,導致了貴族議會的落寞。

    現在俄國也幾乎是這種情況,戰爭中大貴族家庭不可避免的要為沙皇服役,導致許多大家族出現了傳承斷絕的危險。另外在之後波及全國的農奴衝擊地主莊園的叛亂中,更多的地主力量被摧毀。貴族地主短時間內幾乎完全失去了對農村村社的控制,除非有國家支持他們重新恢復權力,否則他們已經被農村自發的排擠了出去。

    在大批軍事貴族成為俘虜,農奴村社摧毀地主莊園的情況下,斯佩蘭斯基幸運的在國內沒有多少阻礙。農奴制被打擊也實在是太過分了,早就岌岌可危。所以斯佩蘭斯基宣布廢除貴族對農奴的權力,只進行部分補償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有遇到強大的反抗力量。

    斯佩蘭斯基還迅速安排軍人復員,農村士兵回到農村,迅速進行春耕工作。他手裡的三十萬軍隊則保留下來,顯然這個理想主義者的改革者,已經不是往日的吳下阿蒙,他知道槍桿子的力量遠勝過理想。

    在城市則建立議會,制定通過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的原則,迅速完善行政機構、法律機構、警察機構等等。

    但斯佩蘭斯基的改革,並沒有中國占領區的改革那麼平穩,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沒錢,中國向佔領區的俄國村社提供了大量的救濟,讓他們度過春荒,完成播種,並給予他們支撐到秋收的口糧。

    這些斯佩蘭斯基都做不到,他甚至還需要徵稅來供應行政機構和軍隊,這也是歷代沙皇始終無法改革農奴制的原因,因為改革是需要成本的,在改革期間,各種稅收必然受到影響,在新制度誕生出更多財富之前,沙皇無法接受財政帶來的軍事力量下降,導致俄國在歐洲戰爭中敗北的結果。所以頻繁的戰爭一方面衝擊了農奴制,一方面又讓沙皇沒有足夠的財政對農奴製做出調整。

    結果就是在斯佩蘭斯基的改革下,俄國各地四處暴亂,農奴本就一貧如洗,現在告訴他們,還得按期繳納賦稅,讓他們怎麼活下去,加上戰爭失敗帶來的怨氣,大家對新政權的認可度很低。

    斯佩蘭斯基咬著牙不斷鎮壓,然後開始向中國尋求支持,他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推遲俄國的賠款繳納時間,還希望從中國借到一筆改革貸款。

    但在如今的情況下,斯佩蘭斯基內閣中的大多數官員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譚。由於沙皇不肯簽字,導致兩國目前在法理上依然處於戰爭狀態。

    儘管中國已經佔領了所有條約中規定的領土,可在法理上那些領土還屬於俄羅斯帝國,造成了一個割地懸案。

    在這種情況下,向中國尋求貸款,成功的可能性極低。但斯佩蘭斯基已經別無選擇,他只能寄希望於中國皇帝跟他之間的私人友誼,以及中國文官崇尚的仁道思想,能夠在這時候對俄國人民扶危濟困。

    讓斯佩蘭斯基感到欣慰的是,中國皇帝同意了這兩項要求。

    不但願意俄國暫時停付戰爭賠款,還願意為斯佩蘭斯基政府提供擔保,讓他們在中國市場上借到一億兩黃金的巨額貸款。

    斯佩蘭斯基不知道,中國皇帝這麼做,也是有自己的動機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4-27 19:15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四百一十八節 西伯利亞大鐵路

         


    借錢給斯佩蘭斯基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俄國不能恢復穩定,對中國佔領區的領土也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因為中國政府派去的文官組建了縣衙,同時帶去了大量的援助物資,讓佔領區的俄國人可以正常的生活,但伏爾加河對岸的俄國人卻沒有這麼幸運,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們大量自發的涌入中國統治區,帶來了大量社會問題,對他們救濟,不但增加財政負擔,而且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俄國人遷移,這跟中國的移民實邊政策是相悖的。

    所以出于佔地的目的,周瑯也希望斯佩蘭斯基盡快恢復俄國的穩定。另一方面,既然扶持了斯佩蘭斯基,那麼中國自然要支持他穩定政權。

    如果斯佩蘭斯基政權短期內崩潰,那麼是用武力支持他恢復地位呢,還是任由俄國人,或者西方人重新在俄國建立一個政權?相比借給他一筆應急的貸款,軍事戰爭的成本更大。

    而且借款依然可以作為一筆商業業務來做,俄國人一來是會付出利息的,二來俄國的資源還是不錯的,地理位置上,也可以讓中國利用。

    所以在這筆貸款的附加條件中,中國商業集團獲得了庫爾斯克鐵礦的經營權,鐵路公司獲得了在修建一條經過俄國領土通往歐洲的鐵路的權力,在俄國貸款償還完之前,鐵礦經營權俄國政府不得收回,而鐵路的經營權,則直接授權九十九年。

    斯佩蘭斯基沒有拒絕的權力,他本人也不是很排斥。庫爾斯克鐵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前主要是俄國政府開采,交給中國礦產公司雖然可惜,但不存在法律問題。至于鐵路問題,斯佩蘭斯基一向是支持鐵路建設的。

    這個時代,許多國家的有識之士都已經認可了鐵路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英國的鐵路甚至短時間內就連成了網絡,德國、美國都在努力修建本國的鐵路網,俄國之前的鐵路就一直是中國資本經營的,尼古拉一世也支持鐵路建設,只是不希望鐵路被中國資本壟斷而已。

    斯佩蘭斯基更加開放,他不拒絕外國資本,所以當戰爭停止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是邀請中國全國鐵路公司重新進入俄國,幫忙將彼得堡到伏爾加河的鐵路再次恢復起來,迅速恢復俄國的交通運輸,恢復社會秩序。

    現在不過是一個新的鐵路修建和運營授權而已,他並不排斥,因為鐵路公司也是給俄國政府交稅的。

    到了夏季,盡管俄國領土割地懸案已經成了現實,可中國政府保持了克制,並沒有發動新的軍事攻勢,反而繼續復員隊,北方籍的300多萬鄉兵也回鄉了。只保持了90萬戰兵部隊,大多數都駐扎在中俄邊境地帶。

    但依然佔領著伏爾加格勒、薩拉托夫、喀山等俄國城市,在俄國沒有賠償完賠款之前,不會撤軍,在俄國沙皇沒有簽字之前,也不會撤軍。

    同時俄國的俘虜也沒有釋放,一百萬俄國戰俘,就是一百萬壯勞力,還是不用花錢的壯勞力,不用這些人進行一些建設的話,實在是浪費了。

    于是剛開始只是運用這些免費勞動力,在西伯利亞開挖運河,西伯利亞的運河基本上不太可能賺錢,因此是國家出資,有免費勞動力,大大降低了成本,由于葉尼塞河與鄂畢河之間支流縱橫,許多支流只隔著一個分水嶺,甚至就是干流之間的最近距離都不遠,修建一條一百公里的運河都能把干流連接起來。

    但因為節省成本考慮,只通過克特河跟葉尼塞河中游聯系起來,溝通了鄂畢河和葉尼塞河兩條水系。之後判斷俄國跟中國的領土懸案一時之間很難解決,這些俘虜恐怕要在中國待相當長一段時間,政府立刻決定,干脆直接修建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同樣是一條可能會虧錢的鐵路,因此政府跟鐵路公司簽訂協議,將全額補助這條鐵路的虧損,資助鐵路公司修建一條沿著西伯利亞南部地區通往歐洲的鐵路。鐵路將從外蒙延伸進入貝加爾湖一帶,從湖南岸向西沿著薩彥嶺北麓,連通伊爾庫茨克、烏斯季-阿巴坎斯科耶(阿巴坎)、巴爾瑙爾、鄂木斯克、庫爾干、車里雅賓斯克、烏法、薩馬拉。

    這條路線,甚至放棄了通過一些俄國相對有規模的舊城市,比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甚至秋明和葉卡捷琳堡,目的只有一個,盡量沿著南部修建,避開俄國北部的寒冷氣候,延長鐵路的通車時間。至于那些北方城市,只能依靠河流跟鐵路相通,勢必會慢慢衰落。

    計劃中,這條鐵路將從薩馬拉度過伏爾加河進入俄國領土,然後延伸到薩拉托夫、沃羅涅日,之後通到庫爾斯克,之後在往烏克蘭延伸,進入基輔、最後跟奧地利帝國領土溝通,能不能跟奧地利的鐵路相連起來,還得解決跟奧地利之間的外交問題。

    這條鐵路的長度近萬公里,許多工程難題有待解決,比如跨越大河的橋梁工程,翻越山脈的隧道工程等,盡管最大程度的靠南,依然有部分凍土地帶的施工問題需要解決,工程計劃是十年,能否如期通車都不確定。

    為了盡早將中國烏拉爾領土跟本土聯系起來,將同時動工修建一條從葉卡捷琳堡,到車里雅賓斯克,然後從庫爾干南下穿過圖爾蓋窪地,連接哈薩克的鐵路線,這條鐵路不需要穿過大江大河和凍土地帶,烏拉爾的矮小山脈阻擋不了中國的工程人員,距離也相對較近,爭取一年內完工。

    隨著西伯利亞鐵路和烏拉爾支線的修建,戰爭剛剛結束,中國就又開始進入一波鐵路修建高峰。支撐鐵路修建計劃的資金,是戰後大量削減的軍費支出,以及開始復甦的經濟,鐵路的修建又帶動經濟的發展。

    中國經濟迅速恢復了正常,並且快速進入增長階段,新一輪的經濟擴張開始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4-29 13:59
第四百一十九節後大航海時代





    隨著戰爭的結束,世界彷彿走入了新的時代。

    有些人認為戰爭對經濟有促進作用,表面上看確實如此,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經濟都迅速進入一個長期的告訴增長階段。

    但這可能只是一個假象,所謂經濟的增長,無非是生產力的擴大和效率的提高,而生產擴大和效率提高,在工業時代主要依賴的是三個要素,一個是勞動力的增加,一個是技術的提高,另一個是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一戰、二戰這種戰爭,並不會增加勞動力,恰恰相反會大大減少勞動力供應。主要依靠的只能是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勞動力的減少,也加大了大家對機器的使用,對技術提高有客觀需求。

    戰爭中各國也會投入大量資金研究軍事技術,軍事技術戰後轉為民用,又會大大提高技術水平,戰爭期間大量軍餉豐厚的軍人復員,他們積攢了數年的軍餉轉為蓬勃的消費能力,迅速提高市場規模。

    這些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很可能這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本質。

    週瑯以前也相信戰爭促進經濟的說法,可自己親身經歷了這場漫長的大規模戰爭,以及從戰爭中的大量數據中分析得出了一個不同的結論。

    他發現,在戰爭中,中國的民用生產雖然沒有大幅度萎縮,但也沒有保持之前的增長勢頭,幾乎維持了原狀。從社會角度來說,戰爭中財富大量用於軍事,自然削減了資源向民用部門投入,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戰爭中,國家發行了大量債券,這些債券從金融市場上大量吸納資金,導致民間工商業組織獲得資金的成本提高,於是民用經濟的投資大規模削減。

    戰爭期間,民用經濟停滯,工廠要么萎縮,要么保持原狀,少有採用新技術擴大規模的,也少有投資新工廠的。

    這意味著民間技術停滯了四年,而這四年中,在戰爭的推動下,軍事工業相關的機械製造業卻飛速發展起來,戰爭中他們提供軍火物資,戰後轉為民用,大量生產機器設備,同時國家開始償還戰爭負債,也不再從經濟體中抽走資金,民間經濟一方面開始更容易得到資本,另一方面又更容易得到新技術,經濟不發展才怪了。

    說白了這種增長,更可能是對長期停滯後的一種補償,如果沒有戰爭,誰也不敢說那段時間民間經濟不會增長到同樣的水平。軍事技術確實可以轉為民用,但如果沒有戰爭,民間未必不會在這段時間內發展出同樣的技術來。

    不管是確實能夠促進經濟也好,只是一種補償現像也罷,戰後中國經濟確實迅速恢復,在經歷短暫的波動之後,夏收之後,迅速開始增長,市面繁榮,許多新工廠開始投建,大規模招工開始了。

    戰爭中確實湧現了許多新技術,最重要的要數螺旋槳蒸汽船和電報了。

    蒸汽船的發明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更沒有用於軍事。主要原因是,新式蒸汽動力船跟傳統帆船相比,並不佔優勢。早期蒸汽船用的是明輪,如果用到軍艦上,暴露在外的明輪很容易被砲彈打壞。

    螺旋槳出現的較晚,但在戰前也已經出現,可技術很不成熟。1804,美國人斯蒂芬就第一個開始實驗動力驅動螺旋槳,他建造了一艘七米多長的小船,用蒸汽機直接驅動,在哈得遜河上做第一次實驗航行,實驗中發現動力不足,換上瓦特蒸汽機,實驗航速是4節,最高航速曾達到8節。這完全無法滿足軍用。

    作為造船業最發達的國家,英國也一直是螺旋槳應用的先驅。1836年,英國的阿基米德號使用了螺旋推進器,但這時候的螺旋槳,跟後世的葉片式螺旋槳還不一樣,而是一個木製的長長的像螺絲釘的螺桿,這種螺旋桿上裝著一片片葉輪,是幾千年前阿基米德發明的,所以被成為阿基米德螺旋,阿基米德發明這種螺旋的目的是用於汲水灌溉。

    英國人用阿基米德螺旋試驗時,船以每小時4海裡的航速航行,以發生了意外,水中的障礙物碰斷了螺桿,只剩了一小截,結果船卻意外地加快了速度,達到每小時13海裡。這事啟發了造船工程師們,他們把長螺桿變成短螺桿,又把短螺桿變成葉片狀,螺旋槳就這樣誕生了。

    這些戰前剛剛誕生的新技術顯然還沒來得及應用戰爭就爆發了,之後在海戰中,中英兩國發現海戰已經發展到了互相毀滅的階段,雙方停止了自殺式的海戰,互相保持克制,但都開始對新技術開始研究。

    螺旋槳技術,就在這種情況下被雙方海軍重視起來。中國在戰前也已經裝備了蒸汽船,四大商業公司都裝備蒸汽船,大多數是明輪船,用作遊輪,負責可運以及郵件運輸,因為速度比較快,價錢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戰爭中,中英雙方的海軍都在大量試驗螺旋槳動力船,英國的造船工業技術更高,他們已經能夠生產鐵船,可鐵船的防護作用甚至不如橡木帆船,很難用作軍艦。因此在螺旋槳應用上,雙方是半斤八兩,技術積累都不足以製造出鐵甲艦,但卻都大大提高了速度。

    兩國都建造了一些螺旋槳風帆船,並沒有完全擺脫風力,但在一些小船上,已經開始純粹使用蒸汽機驅動,作為軍隊的信船。

    電報技術也是在軍事推動下迅速成熟的,19世紀30年代,鐵路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種不受天氣影響、沒有時間限制又比火車跑得快的通信工具。1837年,英國庫克和惠斯通設計製造了第一個有線電報,且不斷加以改進,發報速度不斷提高。這種電報在鐵路通信中率先獲得應用。1836年,美國人莫爾斯編制了莫爾斯電碼,美國人在編碼上更勝一籌。

    這兩項技術迅速被應用到了戰爭中,讓電報產業迅速發展起來。戰爭週後期的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正是因為電報的應用。但還很不穩定,雙方都對技術不斷的加以改進,並在戰爭的最後一年,可以獲得穩定的高速傳輸。

    戰後這些戰爭期間投資修建的電報線,迅速向民間開放,中國將其交給驛站負責管理。英美兩國則由民間建立電報公司,商業化發展。

    戰爭期間還出現了一種新技術,叫做鐵肋木殼造船技術,這是木船到鐵船之間的過度。依然主要是英國人完成的,英國在海戰中大量戰艦損失,一直擔心中國海軍會不顧傷亡跟英國打消耗戰,所以他需要迅速擴大海軍規模。

    但海軍戰列艦的龍骨始終是可遇而不可求,在鋼鐵工業全球領先的基礎上,英國人尋找用鋼鐵替代龍骨的辦法。英國人建造鐵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的發明家早在1820年代就把生鐵建造船殼發展成一種成熟的技術,但生鉄外面無法包銅,因為會造成不知名原因的腐蝕(電化學腐蝕),這讓鐵殼船使用壽命有限,而且無法熱帶海域通航,否則很快就會長滿海草。於是用鐵做肋骨,外加木殼的技術應運而生,鐵肋木殼船一方面能包銅,另一方面有較強的抗扭曲能力和較大的室內空間。

    可惜鐵肋木殼船的技術水平,依然無法讓船體擁有純橡木戰艦的堅固,無法用作主力戰艦。可用作商船是綽綽有餘了,於是商船開始迅速大型化,蒸汽動力化。並迅速在遠洋航行中佔有一席之地,5000噸級的遠航商船開始普及,讓貨物的平均運費大幅度下降,原本無利可圖的商品,開始可以貿易了,比如美洲地區的糧食過去通過帆船運送到中國,糧食價格連運輸費都擔不起,現在則變成了一種可以貿易的大宗商品。

    而且經過數年的研究,苦思冥想的海軍軍官們先後尋找到了正確的方式,他們開始給蒸汽船披上鐵甲,至於這種設計是誰發明的,雙方都能找出自己的代表人物,實際上雙方都向對方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間諜,尤其是英國,這是一場生死競速,如果戰爭期間,哪國擁有更先進的技術,上次海戰就能分出勝負。

    如果是沒有敵手的情況下,英國和中國都擁有大量的木製戰艦,都沒有動力去採用新技術,可一場殘酷的海戰之後,讓雙方都走上了技術軍備競賽的時代,誰落後誰就死,就是這麼殘酷。

    鐵甲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朝鮮人還可以拿出明朝時期抗倭寇的龜船來說事,嚴格說起來那確實是一種鐵甲船。

    雙方都試驗新的船型,新的動力,新的火力,都野心勃勃的設計自己的鐵甲艦計劃,都希望盡快領先於對方。這讓海軍時代,提前二十年進入鐵甲艦時代,只是雙方的鐵甲艦技術都還不成熟,還達不到裝備大型戰艦的程度,但卻讓木質帆船迅速落伍了。

    兩個老派海上霸主的龐大艦隊開始淘汰,也讓海洋力量開始重新洗牌,許多野心勃勃的國家也都迅速躋身鐵甲艦時代,從零開始,試圖在海洋軍備重塑的時代,為他們在大海上佔據一席之地。

    所以法蘭西帝國、奧地利帝國都先後開始了他們的鐵甲艦計劃,鐵甲艦軍備競賽,在全球爆發開來。

    各國之間的技術競爭加劇了,而且都開始有意識的進行技術競爭,這種思想和意識上的改變,也是這場戰爭帶來的影響。

    一場世界性的大戰,將全世界推入了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戰爭的結果讓世界變得比任何時候都要狹小,歐洲人推開門對面就是中國人。

    事務變化的比以往更加快速,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文化的出現成幾何倍增加,究其原因還是中國加入了這場競爭的影響。

    原本的歷史上,中國等傳統國家脫離了時代,歐洲人獨自享受著工業革命時代的紅利,他們自己內部雖然有紛爭,但跟外部世界之間,幾乎是二元的,他們可以從容的用工業革命的技術紅利掠奪其他國家,猶如一條條徜徉在池塘中的小魚兒,輕鬆愜意的快速成長。

    可這個時代,中國加入了工業時代的競逐,讓原本被歐洲人獨享的池塘里進入了一條大魚,這條大魚的體量,對歐洲國家而言猶如海豚比之鯨魚,雖然沒把他們從池塘里擠出去,但卻讓池塘變得擁擠,讓小魚們需要更努力才能得到食物。

    於是以國家為單位,體量絕對劣勢的歐洲小魚們開始更努力的游動,讓世界齒輪的轉動更快了,進入了一個大航海時代之後的全新的大時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