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54
mk2258 發表於 2018-4-29 13:59
第四百二十節大時代的小人物(1)





    中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大時代,而且這個大時代是由他們推動的。

    但海軍推動的技術競賽,迅速開始在中國輿論界產生了影響,中國人比任何時候都開始關心技術,以前普通人以為那是匠人的事情,現在在海軍的宣傳下,他們知道技術會影響到國家興亡。

    工業革命已經爆發四十年後,這個國家才開始興起技術熱潮,不得不說傳統思想有時候真的是新時代的一種桎梏。

    英國人不存在這些問題,他們的機械師更加優秀,思想交流更加活躍,但中國的機械師數量更多,對手藝更有耐心,在技術競賽中,雙方又互派間諜,讓技術水平一直拉不開。

    英美民族跟東亞民族在技術創新上的區別,在這個時代就已經開始清晰的區別開來。

    英國人熱衷於創造新技術,中國人在新技術的基礎上耐心的進行改進,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後世的專家們都說不清楚,總之應該是跟傳統的文化和教育都分不開。但兩種創新誰的貢獻大,也許是開創性的貢獻更大一些,但沒有東亞民族這種匠人式的改進,許多原創技術就不會變現成為財富。就好比後世的日本,大量引進歐美原創技術,然後通過日本人的手變成暢銷世界的產品。液晶技術是美國人發明的,液晶電視是日本人發明的,這種基於新技術的應用創新,是東亞民族的特色。

    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戰後重建,用了一百年時間,形成了這種創新模式;中國也經歷了清末民國的工業發展,最後在改革開放之後數十年間才慢慢形成了這種模式。

    週瑯推動工業革命才幾十年,也無法改變這種傳統的文化帶來的影響,無法徹底激發國人的創造力,也就在原創上,始終無法超越這個時代的佼佼者英國。

    當然隨著專利法等鼓勵創新制度的建立,中國人的創造能力還是在變強的,只是在原創上的積累還無法獲得成果,但改進型的創新能力已經培養出來。除了在歐洲新技術上進行改進之外,其實更大的技術改進,是在本國固有的傳統技術上的革新。通過技術革新,讓傳統技術跟蒸汽動力結合起來,這是目前最流行的創新方法。

    東亞式漸進創新模式,雖然還無法讓中國在技術領域引領風騷,但卻足以讓中國在技術上不落伍,甚至始終站在第一流,就好像後世的日本,很難想像出他們擁有什麼革命性的發明創造,但無法忽視他們的技術處於世界一流。

    對此週瑯也很無奈,四大發明那種可以影響世界的大發明,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人能夠再次創造,但民間開始進入革新式創新時代,也讓他能夠滿足。

    週瑯其實也沒有意識到一個新的大時代的到來,就好像當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後,他們盯著的只是大航海的紅利,而不會意識到他們把全世界變得更緊密了,他們讓世界市場初步連成了一體。

    大時代影響最大的,其實永遠是小人物,小人物的命運在大時代裡更加的顛沛流離,但也更加的精彩,是他們創造出了一個個小小的精彩,形成大時代的輝煌。

    要說這個大時代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地方,其實並不是本土,儘管本土距離戰爭最近,承擔了戰爭的大部分成本,但實際上影響最大的還是美洲中國人。

    因為本土的大量小人物,因為戰爭帶來的影響,選擇移民到美洲。戰爭期間,經濟環境惡化,導致大量事業人群在政府的引導下來到美洲定居。

    看起來一切都沒有變,政府擔心人口壓力過大,鼓勵移民,進行官方宣傳,百姓迫於生計,報名移民,通過政府提供的船票,踏上海外的土地。

    看似流程差不多,可結果已經大大不一樣了。

    張有富一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遷居美洲的。

    那是戰爭進行到第三年的時候,家庭經濟實在是支撐不下去了,張有富跟老婆蔡氏商議之後,在官府處報名,前往美洲。

    張有富祖籍松江府,本是一個富庶地方,移民的傾向一直不大,一直就很少有移民潮出現。

    如果不是實在過不下去了,張有富也不會來美洲。

    跟所有人一樣,背井離鄉的人,往往有更多的酸楚。張有富生於華亭縣一個佃戶家庭,松江府經濟發達,土地兼併嚴重,地主佔有絕大多數土地,自耕農數量很少,佃農則很多。

    張有富的名字走了氣,他家很窮。不幸的是他父親在他十歲那年病死了,母親則偷偷改嫁了,他在上海縣城裡混生活的叔叔把他接到了城裡。

    叔叔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在他們家鄉,不肯好好種地的人才去城裡,這不一定是偏見,他叔叔確實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以在繁華地帶擺攤賣假藥為生。帶著張有富到了城裡,並不是享福的。年幼的張有富就不得不開始自食其力,小時候在街道上配合叔叔騙人。是不是偷雞摸狗,叔叔則是有了錢就跑去賭場賭錢,叔叔不好女色,卻沉迷賭博。

    他十四歲的時候,已經是街道上的街溜子了,如果沒有什麼變化,他這一輩子大概也就跟他叔叔一樣,混一輩子。結果十四歲那年,叔叔欠下了高利貸,跟賭場的人大家,被人家給打死了。

    張有富徹底失去依靠,幸虧他已經張啊了,他還沒學會叔叔那些騙人的把戲,他只能去碼頭扛包。生活雖然辛苦,但那些年經濟狀況好,重體力勞動也能攢一些錢,張有富也慢慢改掉了一些惡習,被街坊鄰里所接受。

    十六歲那年,熱心的隔壁老太太還張羅著給他介紹了一門親事,是一個紗廠的女工。

    松江府的棉紡織業發展的如火如荼,紡織女工很多,但跟碼頭苦力一樣,只有那些真正貧窮的人家,才會把女兒送入工廠做工,張有富的對像也是如此,而且也是家門不幸,幼年喪母,後母將她送入了工廠,跟張有富倒也算是門當戶對。

    也許是急於把繼女送出門的緣故,在張有富答應把他兩年來積攢下來的錢都作為彩禮之後,蔡家答應了這門親事。

    張有富不英俊,蔡氏也說不上漂亮,張有富的積蓄都給了蔡家,蔡氏做工人的工錢也都被後母管著,兩個一貧如洗的人就這麼走在了一起。結婚之後的張有富幹活更加賣力,妻子也繼續在工廠里幹活,儘管張有富渴望著有一天他能發達,然後就不用讓老婆拋頭露面,可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只能接受妻子繼續做工的現狀。

    蔡氏心靈手巧,現在是為自己幹活了,更加的用心,她細心揣摩,很快就學會了所有的技術,成了女里手藝最好的工人,他們東家更換新設備後,她也是第一個學會用機器紡紗的女工,後來東家又添了織布廠,同樣是她率先跟師傅學會技術,然後教給其他女工。

    技術的提高,讓蔡氏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在碼頭做苦力的張有富,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美德,讓她並沒有怨言,而且每個月都主動把工資上交給張有富,人前人後都把丈夫當作一家之主。

    直到發現張有富染上了賭癮,蔡氏才跟張有富發生了第一次爭吵,並且不再把錢交給張有富,倆人關係一度變得十分惡劣,打老婆的時代還沒過去,蔡氏難免要受一些皮肉之苦。

    但蔡氏很倔強,軟磨硬泡,但就是無法讓丈夫戒掉賭癮。

    蔡氏只能默默攢錢,她希望在城裡給自家買一個院子,計劃前院出租,後院自住。

    張有富沒有像他叔叔那樣走上絕路,一次在賭博的時候,突然黑賭場被官差堵住了門,賭場東家和那群黑打手全都被流放了,張有富險些也被流放,蔡氏多方奔走才讓官老爺相信他只是一個賭客,而不是賭場裡的打手。

    張有富被嚇得生了一場大病,夢裡夢到了他被賭場打死的叔叔,賭癮就這麼戒掉了。

    由於之前沒有積蓄,倆人一直都不敢要孩子,用各種土辦法避孕。戒掉毒癮後,倆人計劃著生一個孩子。

    可就在這時候,蔡氏發生了不幸,機器故障將她的半個左手捲了進去,一個手掌被切的只剩下一個拇指。

    據說是在工廠長時間加班,昏昏沉沉之下操作失誤,把手塞進了傳送帶。工廠主沒有念舊情,見到蔡氏不能工作後,給了一點湯藥費把她趕出了工廠,連面都沒見,讓工廠監督通知了一聲,只說這年頭東家也難。

    戰爭的影響,讓張有富在碼頭上也越來越難找到活了,在連續蹲了三天之後,張有富絕望了,而給妻子治病的時候,大夫又說蔡氏懷上了孩子。沉重的生活壓力,逼得張有富想跳河。

    這時候官府張榜招募移民,每戶會分一百畝地,而且十年免稅,給一年口糧。

    在自家米缸裡的最後一萬米吃完前,在被房東催促交租三次之後,張有富跟妻子商量,打算移民到美洲去。傷殘的妻子百依百順,生怕被張有富拋棄,這種事在他她那些女工同事中不是沒有過,她讓張有富做主。

    就這樣張有富到了美洲。p
mk2258 發表於 2018-4-29 13:59
第四百二十一節大時代的小人物(2)





    坐著官府僱傭的蒸汽船,他們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到了美洲,然後坐火車到了美洲中部,被分配到阿肯色河南岸定居。

    此時中國才剛剛將阿肯色南岸納入統治,以前阿肯色河以南是西班牙領土,居住的主要是印第安人。

    隨著皇太子時代在大平原地區的移民,官府能分配的土地已經不多了,因此新移民被大量安置在新佔領的國土上。

    跟西方人的移民不同,中國的移民都是官府主導的。張家定居的地方,已經有了十幾戶人家,有一個保長管理,保長是一個退伍兵,除了跟其他人家一樣分到了田地,還領取退伍津貼,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為什麼願意來美洲,聽說是犯了錯誤,在家鄉傷了人。

    十幾戶人家的土地連成一片,但人都住在土地中間的一個土堡裡,因為這裡並不安全。保長沉默寡言,平時就組織一下堡裡的男丁訓練。所有人都怕保長,因為他動不動就打人,還說是為了別人好。

    但大家都羨慕保長,因為保長有三個老婆,除了大老婆之外,兩個小妾都很水靈,聽說是保長犯事以前,在家鄉納的小妾,納妾納色,男人誰不羨慕。

    保長的權力還在於,管理整個屯堡的耕牛,農忙時候,各家輪流使用耕牛,都得繳納一筆牛料錢。

    保長養牛是一把好手,種地馬馬虎虎,但屯子裡有一個老把式,耕田是把好手,是從山東來的佃農,人送外號老山東。

    老山東很摳門,很不樂意把法門教給其他人,全靠保長逼著。

    這裡的田都是好田,種稻種棉皆宜,保長讓大家除了口糧外,都種上棉花,因為這幾年棉花價格很好。

    可是張有富家倒霉,他們夫婦跟別人不同,他們是城里人,就沒種過地,張有富肯賣力氣,開出了不少田地,但可能方法不對,種出來的水稻收成不好,棉花產量也不高,保長看過後,囑咐老山東幫忙看著,也讓張有富平時免費幫老山東家挑水。

    也許是真的倒霉,第二年張家的棉花長勢好了起來,可是棉價大跌,甚至可能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移民兩年來,張有富家的日子過的是堡子裡最窮的。

    蔡氏的孩子已經會跑路了,張有富給取名來財,蔡氏覺得張有富窮就是從名字上跑了氣了,堅決不同意,就給孩子起名張經,經緯的經。但不幸的是,這個兒子沒福氣,活了半年就夭折了。讓兩口子深受打擊,做人更自卑了。

    家裡的日子始終緊巴巴的,但這只是相對的,美洲普遍富庶,每日飽餐的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全世界窮人的夢想,可在這裡只是常態,張家吃飽飯,穿暖衣之餘,每年還能剩下五六千錢來,其實已經很富庶了。但人怕比較,別人家每年都能攢下十千錢的時候,自家只有五六千就覺得窮了。

    而且這裡什麼都很貴,除了吃的便宜,鹽也貴,布也貴,醫藥更貴。

    尤其是布,蔡氏總覺得那些挑擔上門的貨郎黑心,一尺布他怎麼就敢賣兩百錢,就是松江的南京布也賣不了這個價!

    出身紡織女工的蔡氏覺得很虧,在跟貨郎發生多次爭吵之後,她決定自己織布,當地產棉,棉價比松江低了數倍,但布太貴。蔡氏心靈手巧,她精通織布的每一道工序,她用過土機,也用過機器,於是她畫出圖案,請木匠幫忙打造了手搖機器,自己紡紗,自己織布。

    蔡氏織出來的土布未必比貨郎販運來的機織布好,而且轉動不均勻的土布機器,永遠沒有機織布那麼勻稱,可是蔡氏的布是自己一手織出來的,當地人覺得蔡氏的布厚是因為用料足。

    結果蔡氏的布不但自家用,堡子裡的人都來討要,一開始蔡氏不收錢,棉花是自己田裡的,手工是自己出力,覺得沒什麼成本,都是鄰里,就當幫忙了,但堡子的人實誠,都自覺的送來棉花請蔡氏幫忙織布。

    只有保長不高興,大罵都是一群愛佔便宜的小人,保長決定,蔡家的布都得按市價的八成來掏錢,誰家不給,就堵門罵。

    結果蔡氏織了一年布後發現,賺的錢比種地還多,她又比丈夫掙更多的錢了。

    蔡氏很感激保長的恩德,不久保長家的兒子成親,娶的是河上游三十里的另一個堡子保長家的千金,保長說要大辦。

    美洲人有錢,請貨郎送來了上好的南京布,南京布世界暢銷,達官貴人都用,有錢人就喜歡追潮流。

    保長家辦喜事,堡子裡的婦人都去幫忙,保長夫人請蔡氏幫忙給新郎官裁減衣服,蔡氏這時候才發現,保長家買來的南京布是假的。

    “這咋能是假的?這布色多艷!”

    老實巴交的夫人不太相信,她是花了大價錢買來的。

    蔡氏說道:“夫人啊。布可不是越艷越好,南京布是用花棉織的,顏色不是艷,是素雅。您看三品以上的大官,那個穿的鮮亮?”

    堡子裡的人都知道蔡氏是城裡織布的,懂得多,夫人這才信了。

    大罵道:“天殺的瘸子,要了老娘五千大錢,敢給老娘假貨!”

    天天陰沉著臉的保長突然背著手走了進來。

    見一屋子的婦人,喝斥道:“嚎喪什麼!”

    大喜的日子,保長可以陰沉著臉,但別人不行。

    夫人不依不饒:“老爺啊,你可得收拾一下那瘸子,騙人騙到咱家頭上了。我兒大喜,他給咱假貨!”

    說著抖著那鮮亮的紅色南京布罵道。

    保長問明了緣由,臉色還是那個臉色,彷彿所有人都欠了他的錢一樣。

    只冰冷的說道:“假貨就燒了吧。”

    夫人道:“燒了?不找瘸子算賬了?”

    保長道:“錢貨兩清,吃虧了我認。以後不准瘸子進咱堡子了。”

    夫人愁道:“燒了,衣服咋辦?”

    保長道:“去城裡買,買最好的料子。”

    保長就是堡子裡的土皇帝,他說不讓瘸子進堡子,瘸子就進不了堡子。這個堡子他說了算,連堡子的名字都叫王家堡子。他現在說去城裡買布,買最好的布,那就得去城裡買布,買最好的布。

    可保長的夫人是小腳,兩個小妾也是小腳,堡子裡的男人都很羨慕,覺得保長娶的是上等媳婦,可夫人們出不了門啊。

    而且去城裡也不放心,再買到假貨咋辦?

    夫人讓兒子套車,請蔡氏幫忙跑一趟,還派了堡子裡兩個好搶手跟著,路上不安全。

    路上其實已經安全了很多,官兵掃蕩了這裡的生番,聽話的都安置種地,不聽話的都趕跑了。

    沿河十八里外有一個小鎮,名叫四十里鋪,因為距離縣城正好四十里,保長公子把蔡氏送到這里後,就趕車回去了。

    四十里鋪也靠河,但人口更多,有三百多人,鎮子上就有一百多人,有幾家商舖,還有一座碼頭。周邊的棉花都會被商販收上來送到這裡,然後用船送到縣城,換成大船出海,送到中國去。

    蔡氏也在這裡坐船,坐船就安全多了,不需要人陪著。但船票不便宜,蒸汽船在阿肯色河上開通,從這裡到縣城四十里得兩百錢,回城還得同樣的價錢,所以農民都很少進城。

    有的貨船也載客,順路捎人的話,會很便宜。蔡氏想著給保長家省錢,於是在碼頭上買了一張捎人的船票,只需要一百錢就夠了。她很快就有些後悔,因為船竟然是一艘美國船,船長是一個夷人,在碼頭上高喊著讓客人上船,夷人的口音很怪,但能聽懂,甚至比老山東的口音更容易聽清楚。

    縣城叫小石城,距離密西西比河不遠,蔡氏並沒有看到石頭城,而是一座典型的中國磚城。因為名字不是中國人起的,而是當地的生番起的。中國人來之前,這一帶都是生番,小石城的地方,小石城本來是一座西班牙人的軍塞,生番叫小石城,慢慢就叫開了。

    一路上有驚無險,美國人很老實,船上也有一些其他客人,都很規矩。踏上小石城的碼頭,蔡氏突然感到一種熟悉的感覺,跟著人群進城,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這是她熟悉市井感覺。

    很多過去的事情突然出現在蔡氏的腦子裡,在上海縣的生活,一群小姑娘在工廠裡的生活,鄰里之間的爭吵,這些好像離她很遠,今天卻突然變得很近。

    熟悉的感覺讓蔡氏進城後很快就自然起來,她抬起了頭,在這裡沒人認識她,沒人知道她是一個殘疾人。她也不用擔心賣布給鄰里,然後被人從背後指指點點。

    污濁的空氣也是那麼熟悉,唯一不熟悉的是,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怪模怪樣的人物,跟這些人相比,夷人一點都不奇怪,至少在上海生活過的蔡氏以前就見過來做生意的夷人,可卻從未見過這些奇裝異服,臉上五顏六色的怪人。

    “這些就是生番吧?”

    蔡氏心裡暗想道。

    然後走路的時候,有意識的躲著這些人走。

    小石城附近原本就有一些印第安人部落,有的甚至歸化了西班牙人的天主教,小石城之前就是印第安部落交換貨物的地方,地理位置很好,所以後來被選作縣城。

    跟印第安人的戰爭並不激烈,很容易就將他們馴服了。有數千印第安人就近安置,所以城裡的印第安人不少,有的干脆就住在城裡,有的則是進城買東西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4-29 13:59
第四百二十二節大時代的小人物(3)





    印第安人的出現很顯眼,但其實數量並不多,小石城現在有上萬人口,印第安人不過兩三百人而已,甚至沒有來這裡做生意的美國人多,大多數人還是中國人。

    蔡氏很容易就打聽到了城裡最大的布莊,叫做蔡和興號,是一家廣東人開的布鋪。

    蔡氏在櫃檯前向掌櫃的打聽有沒有南京布,掌櫃的說有,拿出來一看,卻發現是假貨。掌櫃的說還有,又先後拿出了許多南京布來,竟然都是假貨。

    布是真布,但不是南京布。蔡氏一眼就能看出來,都是機織的印染布。質量還算不錯,在松江一帶能賣20文錢左右,土布是30文錢。

    蔡氏有些不高興:“掌櫃的,做生意要實誠,你這哪裡是什麼南京布。就是江南的印染布嗎。您給句準話,有沒有真的?”

    掌櫃的搖搖頭:“沒有。哪有那麼多真的南京布,整個縣城都沒有。真的得去美國人的城裡買。從中國發來的,就沒有真的。官府截留了一大半,官用都緊俏。真南京布,一尺在松江都得一千錢,到這裡都得萬錢了。沒人會買的。”

    蔡氏心裡一驚,怎麼這麼貴,她做工人的時候,南京布雖然也很貴,是土布的四五倍,但也沒高這麼多。

    掌櫃的嘆道:“這仗打完了,洋人都去買布,價錢就給抬起來了。去年我這裡倒是有真的,但賣不上價,賠了。今年就不進了!東家倒是也想進真的,可不,給人騙了。”

    說著掌櫃的抖擻了兩下櫃檯上的布料,面露嘲諷之色。來美洲經商的,就沒幾個是正經商人,過去都是種地的,轉行做買賣,沒什麼商業文化,笑臉迎人那一套都還沒學會呢。東家是北邊一個老保長,來這裡成十年了,前些年僱番人幫忙種地,攢下了幾千畝的家業,有了閒錢就跑這裡開了買賣,美洲缺乏商業,生意倒也興隆,沒幾年反而比種地掙錢了。

    去年少東家接手家業,跑這裡來坐鎮,凡事都要插手,讓老掌櫃頗為不悅。索性放手讓少東家折騰,眼睜睜看他買假貨也不提醒。

    蔡氏十分為難,受人之託,卻買不到布,回去怎麼交代。

    走出蔡和興號的時候,愁容滿面,她還打算去其他店鋪看看,買賣人的話未必能當真,掌櫃的說城裡沒有南京布,沒準有呢。

    “夫人!”

    她剛走出布鋪,一個年輕人就悄悄跟了出來,在她緊身後叫了一聲。

    蔡氏嚇了一跳。

    對方趕緊失禮:“小生無禮,驚擾夫人了。”

    看來人一身綾羅綢緞,思忖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蔡氏也不敢怠慢,屈膝還禮。

    “公子喚小婦人何事?”

    年輕人道:“小生蔡禮,見過夫人。”

    蔡氏頓道:“公子也姓蔡?”

    蔡禮一愣:“莫非夫人也姓蔡?”

    蔡氏笑道: “娘家姓蔡,夫家姓張。”

    張蔡氏。

    蔡禮又是一禮:“不想異鄉遇到了同宗,這也算是緣分了。晚輩有一事相求,不知夫人方不方便?”

    蔡氏笑道:“公子但說無妨。”

    蔡禮卻看了看四周,指了不遠處一塊地面:“說來話長,懇請夫人移步相商。”

    蔡氏看了看天,出門很早,現在才到中午,她腹中也有些飢餓,見對方指的地方,是一處茶攤,正好吃碗茶耐一耐飢餓。

    就點頭跟蔡禮一同過去,誰料對方並不是讓她來茶攤上談事,而是將她引到了茶攤後的大酒樓中。

    “這裡的揚州菜是極有名的,廚子是地道的揚州人,方圓百里難找。不知道合不合夫人胃口。”

    說著就要點菜。

    蔡氏突然局促起來:“公子,有話就直說了,何苦破費。”

    蔡禮道:“不破費,不破費。”

    然後讓店小二上四個涼的,四個熱的,問過蔡氏後,沒有要酒。

    蔡氏更加局促,她越來越不知道這年輕的貴公子想幹什麼了,頓時覺得跟他來酒樓有些冒失,不過她一個中年婦人,又沒多少姿色,所以剛才沒多想,現在不由有些臉紅,跟陌生男子上酒樓,這要是傳回去了,還不得被堡子裡的人唾沫星子淹死。

    菜上來了,蔡氏口中生津,腹中更是飢餓,這樣的席面她可沒見過,鄉下的酒席沒這麼精緻。

    蔡禮再三禮讓,蔡氏就是不敢動筷子。

    “公子,你有話直說,不說小婦人就告辭了。”

    不但不敢吃,反而站起來就想走。

    蔡禮連忙道:“夫人且慢。懇請夫人救我啊。”

    蔡氏一愣:“公子可是病了?病了得瞧大夫,我可救不了你。”

    蔡禮嘆道:“方才瞧夫人好眼力,莫非做過這布行的買賣?”

    蔡氏搖頭:“小婦在布廠里幹過,尋常在家也織布。所以有些拙見,談不上眼裡。”

    蔡禮一喜:“難怪。到底是個行家。”

    蔡氏催促:“公子還有甚話?快說完罷,時候不早了,小婦還得趕回去呢。”

    蔡禮嘆道:“小生著實難以啟齒。惡奴欺主啊……”

    蔡禮一言,將他剛剛接受買賣,結果發現掌櫃的做私賬,中飽私囊。想要管吧,對方就撂挑子,讓鋪子裡的買賣越來越差。又說了一些他家裡的情況,家裡弟兄多,地不夠分的,鋪子分給了他,這是他所有的家產,要是敗了,他就得喝西北風去。

    蔡氏也很同情,只是奇怪:“我一個婦道人家,又怎能幫的上忙。”

    蔡禮站起來躬身拜道:“小生斗膽,懇請夫人做我家的掌櫃,不知夫人意下如何?薪俸保證夫人滿意!”

    蔡氏確實嚇到了,感情是請她出來幫忙做買賣啊,她可是看了,那蔡和興號確實是一家大布鋪,門臉就有五六丈,後面還連著大院子,裡面十幾個伙計,裝潢十分氣派。她哪裡掌的了這個櫃啊。

    連忙擺手:“不敢不敢,小婦人一屆婦道人家,又不識字。哪里當得起掌櫃的。”

    蔡禮搖頭嘆息,在這美洲,什麼都不缺,就缺專業人士,不然也不用受制於掌櫃了,鋪子裡上到掌櫃,下到學徒,都是掌櫃的人,把他架空了。他也是病急亂投醫了,見蔡氏把布料說的頭頭是道,把那掌櫃的噎住了,以為是一個做過布行買賣的,沒想到是一個布廠織布的,雖然懂布,可不識字,也確實是做不了掌櫃。

    蔡氏繼續道:“要沒有別的事,小婦人就告退了。”

    蔡禮又讓:“相請不如偶遇,菜都點了,夫人還是吃了再走吧。”

    蔡氏用力擺手:“不吃了,不吃了。”

    她驚魂未定,胸口僕僕的跳。

    蔡禮不好強留,畢竟是陌生男女,傳出去不好。

    他突然想到一事:“夫人留步。方才聽夫人說,在家平時也織布?”

    蔡氏已經站了起來,點點頭。

    蔡禮道:“夫人要買南京布,這城裡確實是買不到的。得坐船去美國人的城市,去新奧爾良去買。不過我知道南京布是彩棉織的,我哪裡倒是有一些收上來的彩棉,夫人要是能自己織就送與夫人了。”

    蔡氏一聽,想了想,點點頭。

    她能織布,南京布原來也織過,後來用了機器,東家不織南京布,改織平紋布。

    蔡禮又請蔡氏吃飯,蔡氏也確實是餓了,這才沒有客氣,扭扭捏捏的吃了個半飽。

    吃完飯,倆人回到蔡和興號後院的倉庫,蔡禮引蔡氏進倉庫,讓伙計拿出了好幾個布包來,打開後蔡氏看到確實是彩棉,有兩種顏色,棕色和紅色。跟她在國內見的彩棉不一樣,中國的彩棉也有棕色的,但還有青花、紫花,也有土紅色的,這裡的彩棉雖然也是紅色,但顏色更暗,像鐵鏽一樣。

    蔡氏想,如果小心的跟白棉混合紡紗,顏色能夠淡一些,應該能織出差不多的顏色來。

    “夫人覺得如何。”

    “甚好,甚好。”

    蔡氏回答。

    蔡禮笑道:“那我就找人幫夫人送回去,不知夫人家住何地?”

    蔡氏擺手:“不用麻煩了,我自己拿回去就成。”

    蔡禮說道:“怕夫人拿不動,我這裡棉花多的是,有這樣的大包十多包呢。”

    蔡氏笑道:“公子說笑了,小婦人可用不了那麼多。就稱個二十斤吧,公子給算一算價錢。 ”

    蔡禮搖頭:“要什麼錢啊,留在我這裡也是廢物,夫人要是用得上,就都拿走吧。”

    蔡氏拒絕:“這怎麼行?公子是買賣人……”

    說道這裡她突然頓住了,她感到有些委屈,堡子裡的婦人們便宜從她手裡買土布,反倒要說三道四,從小販手裡買假貨卻沒什麼怨言。

    蔡禮卻堅持道:“其實晚輩還有一個想法,如果夫人能織南京布的話,這倒是一筆好買賣。不知道夫人有沒有興趣。”

    接著蔡禮將自己為什麼買彩棉的原委跟蔡氏說了一遍,這些彩棉是年前他去墨西哥的時候,看到當地土人的集市上有賣的,他也看了當地人織的土彩布,布不好,棉花倒是真的,他心思一動,就想著買些彩棉回來,找人織成南京布,他做布匹買賣,當然知道南京布是怎麼織出來的。可結果找遍了十里八鄉,硬是找不到一個織布的好手,而且彩棉跟白棉不同,纖維短,用不成機器。

    制布不成,這些棉花也就砸在了手裡,還好價格不貴。

    今天碰上了織布的行家蔡氏,他就萌生了這個念頭。最後告訴蔡氏,讓蔡氏把這些彩棉都拿回去,如果能織成南京布,他高價收購。
mk2258 發表於 2018-4-29 13:59
第四百二十三節大時代的小人物(4)





    蔡氏一聽,怎麼可能沒有興趣,她家是堡子裡最窮的人家,就算有她開始織布,但依然跟保長家、老山東家比起來窮的多,在村子裡還是排末流,能織南京布補貼家用當然好了。

    於是就同意了蔡禮的主意,同意蔡禮派兩個伙計幫忙把貨送到了碼頭,然後裝船後才回去。船還是先停到鎮子上,保長公子已經在這裡等著了,幫忙把貨卸船,裝車後運回堡子。

    回去告訴保長夫人說,整個城裡都買不到真的南京布,中國官府買了太多南京布,在中國都很緊俏,國外沒有大價錢根本買不到,這兩年價格翻了一倍多。又告訴保長夫人,說她買來了一些彩棉,自己織南京布,就算是給保長家的賀禮。

    夫人一聽不要錢,倒也滿意,連說破費。

    可是幾天后,蔡氏辛苦織出來的布,夫人卻不滿意,她兒子結婚,得穿紅掛綠,但蔡氏的布顏色太淡了。蔡氏解釋說,南京布就是這樣,顏色淡,官員愛穿,這是官色。

    保長拍板,說新郎官也是官,就用這南京布。

    之後蔡氏繼續織布,攢夠了一定數量,然後讓丈夫送到縣城去買,沒想到蔡禮給了一個她想都想不到的價錢,用普通布五倍的價格買下了她的布,這讓蔡氏感激不盡,她手裡還剩下不少彩棉,琢磨著全都織出來,能賺好幾萬錢,這甚至讓她有些不安起來,交代丈夫千萬不要說出去。

    此時的蔡氏,還沒有發現她自己的價值,她並不知道,他們家跟其他移民比起來其實是十分特殊的。

    她們幾乎是第一代城市移民,之前中國移民主要都是農民,中國城市化發展還沒有到城市居民大量外遷的時代。戰爭造成了工商業的凋敝,一些城市居民開始外遷。當然數量十分稀少,因為中國的城里人,現在大多數都沒有脫離跟農村的聯繫,城里活不下去的時候,就回農村度日,農村是勞動力的蓄水池,也是避風港。

    而張家因為不幸,切斷了跟鄉村社會的聯繫,才選擇了移民,他們這樣的家庭有,但是很少。更難得的是,蔡氏是一個技術工人,這在美洲更加缺乏。如果蔡氏不是因為傷殘,即便前幾年行情不好,她這種熟練工人也不至於失業。所以她既是第一代城市移民,也是第一代技術移民。

    蔡氏的手有傷殘,她織布很慢,也用不了大機器,但她的活做的很細。而且她確實十分懂行,她通過不同的彩棉和白花比例,用兩種彩棉硬是編織出了五種色彩,盡量做的像中國的南京布。

    戰後世界市場迎來了繁榮,美洲本就是一個富庶地區,消費能力高,她的南京布很快就暢銷起來。

    懷著對蔡禮的感激之情,蔡氏不時的被蔡禮接到城裡幫忙,張有富也不阻攔,因為每次回來,老婆都會帶一些錢,他跟著去了幾次,也就不疑了,知道老婆是去幫忙看貨。每次有貨船到來,蔡禮都會讓蔡氏幫忙查驗,以免上當,之後會給一筆酬勞。

    蔡氏一直在織南京布,一切都很順利,都交由蔡禮銷售。蔡禮對這個合作很滿意,唯一不滿意的是蔡氏的產量。

    蔡禮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分家的時候,他主動放棄了分土地,要了這間鋪子。他是一個天生的商人,受過教育,還是在美國人的大學裡讀的書,思想觀念開放。小石城這個地方,交通發達,是一個商貿重地。

    他不局限於小石城,南下北上,遠赴墨西哥,東到美國,希望開拓更多的貿易。渠道他鋪好了,可就是沒貨。當然也缺合適的幫手,年中的時候,他解雇了老掌櫃,跟密西西比河對岸,孟菲斯城的一個美國朋友合夥,這美國朋友家是開種植園的,養了幾百個黑奴。雙方是通過生意認識的,他收購朋友種植園的棉花,美國朋友也很精明,很誠實,又有心經營商業,一次舞會的時候,萌生了合作的念頭。

    跟美國人比爾成為合夥人之後,蔡禮讓比爾做經理,新招募了一些人幫工,他繼續四處開拓貿易。

    南京布已經成了他打開市場的利器,因為缺貨,真貨難得,只提供給一些最值得合作的伙伴。

    所以蔡禮希望蔡氏能生產更多的棉布,蔡氏的辦法是日夜趕工,可還是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蔡禮建議蔡氏不妨開一家作坊,多僱幾個人幫工,讓她不用擔心風險,蔡禮可以包銷她的布。

    蔡氏勉勉強強答應了,跟丈夫商議了一番,丈夫卻不同意。打造機器、買棉花、僱人,這都是要本錢的,萬一賠了怎麼辦。

    蔡氏只能委婉的拒絕蔡禮,蔡禮問明緣由後,拍胸脯保證所有開銷由他承擔,廠房、機器、原料和運營資金,都是他出,蔡氏只需要負責提供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張有富也沒法拒絕,就是有些擔心。

    王家堡子的移民越來越多,已經超過三十戶,張家已經不是新戶,而成了老戶。而且已經是最富裕的家庭,事實上比保長家還有錢,只是夫妻兩都不敢說出去。新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所以蔡氏很容易說動這些家的婦人到她的作坊做工,給的工錢很可觀,比他們家男人種地一點不差。

    有蔡禮的幫忙,作坊是很先進的。機器不再是蔡氏自己找人打的木機,許多零部件換成了更精密的鐵零件,尤其是轉動機構,鐵質構件更靈活,更省力,而且更精密,做出來的布更精細。蔡禮甚至從美國人那邊請來了專業的機械師幫忙,打造了三十張鐵木機。

    原料還是從墨西哥採購,印第安人種植的彩棉很多,雖然出售的不多,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南京布的產量迅速擴大著。蔡禮的生意規模也迅速擴大著,南京布開路,跟許多美國人建立了生意往來。蔡和興號的布料生意越做越大,美國人佔據著密西西比河口,從中國來的商船卻可以直接北上小石城,作為距離美國國土最近的城市,小石城日益繁華。蔡禮經營的布匹生意,不但在美國那邊打開市場,沿著密西西比河一直到五大湖區都有他的貿易夥伴。他現在幾乎成了密西西比河沿岸最大的布商,不但零售,更是直接批發。

    現在騙他的人少了,因為他開始直接從中國訂貨,大海船直接在小石城卸貨,送入他家的倉庫,然後分銷到其他地方。

    蔡氏的作坊卻遇到了麻煩,不是經營上的麻煩,而是人情上的麻煩,她發現堡子裡的人開始跟她疏遠了,尤其是那些老移民家庭,漸漸開始排擠她。無非是因為她掙了更多的錢,連她一直敬重的保長,都開始接二連三的找麻煩,她丈夫已經多次表示不滿,因為保長在藉耕牛的時候刁難他。

    蔡禮又繼續催促她擴大規模,可堡子裡的勞力有限,蔡禮建議他直接到小石城開工廠,這里人多,原料運輸也方便。

    跟丈夫商量,丈夫又拖後腿,去年剛蓋的青磚大瓦房才住進來,是村子裡最氣派的,這就搬走,捨不得。但蔡氏說去城裡能掙更多的錢,說不如讓她去城裡開作坊,丈夫現在鄉下種地,等作坊弄好了,她再回來。

    張有富又捨不得老婆走。

    “唉。”

    蔡氏嘆了口氣。

    “你不是一直還想找個女人嗎。我以為我還能生,這兩年都沒懷上,怕是生不了了。張家也不能絕了後,你在找一個女人。找個能生養的,哪怕是生番呢。”

    蔡氏以允許丈夫納妾為條件,換取了丈夫的支持,這才來到了城裡。

    不知怎麼的,一進城,蔡氏就感到舒暢,她喜歡聽這裡的人說五湖四海的故事,而不是鄰里的家長里短,她喜歡這裡五顏六色的生活,而不是鄉下的山水一色。

    蔡禮的野心很大,一口氣定了三百張織機,在城外買下了一百多畝地建工廠,還說以後還要擴大。

    蔡氏通過建作坊,以及她過去在工廠裡的經驗,很快就讓生產進入了正規,大量的南京布從工廠裡流出去,但依然供不應求。

    這回受限的,主要是原料了,印第安人的棉花有限,被蔡禮的收購已經抬高了價格,可還是貨源不足。

    蔡禮是行動派,他決定直接種植彩棉,棉籽他有,墨西哥人賣的彩棉許多都是沒有脫子的。把種子摘出來,讓當地人種。

    蔡氏立刻請纓,她把種子帶回去,現在自家種植,種成後,才開始勸說別人跟著種,老山東是一把好手,他家的彩棉種的總是比別人家的好,張家是第一個種植的,可張家的棉花長勢擁有比不上老山東家的。

    兩季過後,墨西哥的彩棉就開始在王家堡子全面鋪開了,除了保長家沒有種之外,其他各家都有種植。保長對張家越發的不待見了。秋收時候,張有富甚至斗膽跟保長吵了一架。

    不是因為糧食的事情,而是張有富用兩桶酒從南邊馬場哪裡的番人家換了一個閨女,保長就是不同意讓番女進堡,說是堡子裡進了生番會倒霉。張有富說保長想讓他家絕後,喝了一瓶酒後,就跑去保長家撒潑。
mk2258 發表於 2018-4-30 08:35
第四百二十四節大時代的小人物(5)





    張有富在堡子裡過不下去了,用牛車馱著他的番人小妾去城裡投靠老婆,牛是自家的,自從被保長刁難之後,他就狠心,賭氣買了一頭牛,不借官家的牛了。

    其實娶番女張有富也不滿意,番女在床上倒是會伺候人,野性的很,讓他有一種別樣的刺激,但就是不放心,番女沒婦德。見天的盯著堡子裡的年輕後生看,看的人火大。

    進城後,張有富更布放心了。

    他突然發現,他老婆蔡氏也變了,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蔡氏,跟人說話都小心翼翼。可現在在工廠裡威風八面,對誰都呼來喝去。而且跟工廠裡的夷人說話談笑風生的,讓張有富很不安。

    小番女更不像話,在城里四處逛,不用說也是去瞅那些年輕後生了,更多的年輕後生。

    進城後半年,以為不能生了的蔡氏竟然又懷上了,年底給張有富又生了一個兒子,張有富抱著剛出生的兒子,仔仔細細上上下下打量了個遍,看準了兒子眼睛是黑的,頭髮也是黑的,這才放心下來。這肯定就是他的種了,不是跟夷人生的,不然就是藍眼睛。老婆還是有婦德的,這才對老婆放心下來,因為工廠裡就只有一個從美國雇來的夷人是男人,其他人都是女人。

    蔡禮回了一趟中國,回來的時候帶來了許多種子,說是從松江府一帶買來的彩棉種子,以後蔡和興號要生產正宗南京布。

    現在全世界的彩棉,只有中國松江府成規模種植,所以產量一直不大,中國官府又規定官府用彩棉、雲錦等高檔布料,更造成南京布的緊俏。

    英國人以為南京布好,是因為彩棉好,前幾年出現過英國人偷種子的事情,為此吃了幾年牢飯。蔡禮這種子也是偷過來的,被抓到了也是要坐牢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英國人前赴後繼,早就把彩棉種子偷出去了,在印度引種,並且成功培育了出來。英國人在印度也生產南京布,但銷路很不好,猶如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棉布。

    蔡禮跟蔡氏好一番說道,把他在中國的見聞都說了一遍,他感嘆自家生產的南京布,也就只能騙騙美國人和鄉巴佬,根本就不是正宗的南京布。他告訴蔡氏,人家松江府的南京布,每年都有不同的樣子,有專門的設計師設計花色、圖案,最好的紡織紡織。而且用上了很多機器,小而精細,人工是做不出來的。

    他親自拜訪了好幾個設計師,他跟著這些設計師遊山玩水。他發現這些設計師,藝術水平都很高。有的人喜歡在山水園林中找靈感,有的喜歡觀摩寺廟的壁畫,也有天天泡在博物館裡臨摹古人書畫作品的。

    設計師設計,巧匠製作,這完全就是法國人那一套奢侈品體系,已經在南京布上生根發芽了。蔡氏也目瞪口呆,他以前聽說絲綢行業是這樣的,沒想到織布行業也成了這樣。這樣比起來的話,她織的那些樣式類同的南京布,可就真的不值一提了。這種南京布,也已經不能稱作布,而類似於雲錦那種直接成花紋的花紋布了。事實上中國的工匠們,確實在南京布生產中,引入了一些錦緞編織技術。

    好在南京布始終產量有限,英國人引種到印度的彩棉,顏色等等都發生了變化,大概是氣候不同,但這些彩棉沒有像英國人想像的,在印度興起南京布產業,反而再次成為了原材料返銷中國。中國的設計師,加入印度彩棉,更豐富了南京布的內容。就好像法國人進口中國絲綢,製作奢侈品暢銷歐洲一樣,文化產業,英國人玩不轉。

    蔡氏很憂慮,她生產在行,但讓她搞設計,就很難了。

    蔡禮告訴她不用擔心,他跟幾個中國的設計師簽訂了協議,這些設計師設計的方案,每年都會發過來,按照他們的設計生產,他會按照銷量付給這些人酬勞的。他去中國還做成了另一門生意,那就是把當地種植的彩棉賣給中國的工廠。就像中國彩棉到了印度發生變異一樣,墨西哥的彩棉到了美國,色彩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說不上更好,但有不同就行。

    至於他帶去的那些美洲南京布,則完全沒有銷路,質量、色澤、設計上都不如人,根本賣不出去。反倒是墨西哥土人生產的彩棉布,讓一些設計師頗感興趣,他們希望蔡禮給他們寄去更多的美洲彩布,他們覺得對方的紡織手法有些別緻。

    蔡禮知道這些設計師是廣納百川在找靈感,並不是土人的布真的好。所以他靈機一動,告訴這些人在美洲有大量的土產品,他都可以幫忙寄樣品回去,甚至幫忙臨摹一些南美的壁畫和神像。這才說動了幾個設計師願意讓他用他們的設計。

    蔡禮還帶回來成套的機器設備,很奇怪,中國官府禁止彩棉種子出口,卻不拒絕這些紡織南京布的機器出口,中國人做了大量革新,將南京布徹底蒸汽動力化了。機器都不大,但產量依然比手工高很多,尤其是省人力,這一點是蔡禮最看重的。

    機器到了小石城,讓蔡氏先試用,摸清了原理之後,教給別人。同時找人大量防止,南京布的生產進一步擴大。而不足的原料,除了本地補充之外,還從印度訂貨。

    蔡禮很精明,就盯著南京布生產,儘管美洲的棉花很便宜,大量向中國出口,但他就是不碰白布。這兩年不是沒人考慮建工廠,但生產出來的布絕對沒銷路,美洲的人力太貴了,生產出來的棉布,比從中國進口的都貴,質量上還比不上,開一家工廠,破一家富人。

    但南京布不同,這種棉布帶有奢侈品的味道,全世界產量都不大,稀缺程度比不上絲綢製品,但比普通布稀缺太多,加上中國本地消費能力太強,美洲再富裕,富人加起來也不可能比中國還多。

    所以南京佈在美國一直有銷路,哪怕是蔡氏仿造的西貝貨也不愁銷路。

    可惜的是,模仿者競相出現,光小石城裡就出現了十多家南京布工廠。

    不過蔡禮又先走了一步,回國取回了真經,跟國內的設計師建立了聯繫,這些人將會用美洲和印度的彩棉,設計出不同的方案來。他們的設計可不單單只是圖案那麼簡單,專業設計師們,還會考慮紡織的技術和方法,不然就不用專業設計師了,直接找畫家得了,事實上如何將復雜的畫面,設計成能紡織的工藝,才是這些設計師專業能力的體現。圖案,只是最表面的外觀罷了。

    蔡氏手殘,但她心靈手巧,她不需要親自紡織,只需要摸索技術,她很快就領會了中國那些新機器的原理,教會了其他人。而且還得到了新的設計,根據這些設計在機器上實現了產品後,新的南京布誕生了。

    不幾年,蔡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當然工廠不是她一個人的,她只是一個合夥人。但這足以讓她分到上萬兩的紅利,回鄉蓋了更大的豪宅。不是回王家堡子,而是回中國,回華亭的鄉下。

    至於王家堡子,再一次印第安人的反叛中,幾乎被摧毀。之後那支反叛的印第安部落,被官兵殺了個乾淨,王保長在抵擋印第安人的時候被打死了。新的保長是他的兒子,王家堡子依然名副其實。

    王少爺比他爹開明,請蔡氏回鄉開工廠,讓一些孤寡能夠生計。王家堡子此時已經有了三百多戶人家,已經成為了一個小鎮,建立了自己的碼頭,有蒸汽船隨時停靠。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棉花田,多數都是彩棉。

    因為繁榮,所以引來了陷入貧窮的印第安人的侵襲,但這片土地就是這樣,血腥與繁盛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官府鎮壓了這一帶的印第安人反叛之後,將造反的印第安人遣散,只剩下婦孺的反叛印第安村落被併入了王家堡子,印第安婦孺們被安置到了新的工廠中。王家堡子也改成了王家鎮,覆蓋周邊八個村子,數千人口。

    小王保長希望王家鎮能夠變成王家縣,而立縣的條件只有一個,人口超過十萬人。吸引移民是不可能了,招募工人倒是有可能,所以在中國讀過書的小王保長希望,能通過開辦工廠,讓王家鎮的人口達到十萬。

    那時候他就是縣令了,真正的朝廷命官。

    張有富如意的又娶了一房小妾,他想多生幾個兒子。

    蔡氏一心撲在工廠上,而且她學會了讀書寫字,她希望能成為一個設計師。

    蔡禮繼續擴大他的棉花和棉布貿易,他在小石城買地建造了更大的倉庫,沿河開辦了十幾家分號,從中國進口棉布,從美洲收購棉花,在新奧爾良建立了貨棧,他希望做美洲最大的棉布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小人物也是這樣,如果這些夢想都有實現的可能,對小人物來說,就是幸運的,因為這樣的時代並不多。

    有無數這樣的小人物,在國內連生計都無處尋,來了美洲卻迅速成了人中驕子。

    原因很簡單,資源多寡而已。在本土,你想做官,需要寒窗苦讀,你想當設計師,需要專門培訓,還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從全世界汲取藝術靈感,經過專業知識表達出來。

    而在美洲你可能只是簡單的複制了國內的一些技術,你就可能成為一個工業家;比常人更有冒險精神,就可能成為一個豪商;甚至只需要不太高明的行政能力,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縣令。

    不是移民們更聰明,更勤勞,而是他們擁有的平均資源比國內的同胞多的多。

    於是在小石城出現了蔡氏這樣的傷殘女工成為工業家的情況;在加利福尼亞誕生了發達的絲織工業;在三才城誕生了皮革工業。中國的工業革命浪潮,終於吹到了北美領地。

    讓這裡不再只是一個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出現了一大批優勢產業,擠入了中國工業鏈條。而跟中國北美領地隔河相望的美國,發展勢頭毫不遜色,工業更是超出一籌。在這個大時代中,迅速脫穎而出,從小國向大國蛻變。
mk2258 發表於 2018-4-30 08:35
第四百二十五節大時代的小國家(1)





    客觀來講,美國的發展主要是自生的,人口增長主要靠引入移民,工業發展主要靠關稅保護,農業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但相比這幾年中國美洲領土的發展,美國依然相形見絀。戰前,中國美洲領土跟美國相比,基本實力相當,甚至還弱於美國。雙方都擁有一千八百萬上下的人口,領土範圍相當,可是主要是農業移民的中國美洲,工業基礎薄弱,通過出口原材料為主,配合一定規模的金礦等貴金屬產業,生活水平跟美國相比毫不遜色,但工業實力大大不如。

    戰爭期間,中國經濟受到影響,移民迅速增加,戰爭中的四年,對外移民了五百萬人,其中四百萬來到了美洲。加上自然繁育,美洲中國人數量迅速提高到了2300萬人,而美國雖然增長率依然很高,受戰爭影響,移民輸入反而停滯,四年中人口只是從1800多萬,增長道了2000萬人。

    300萬人口的差距,讓中美兩國在美洲的實力對比開始傾斜。而且戰後黃求憂替代了皇太子開始執政美洲,他開始以修鐵路、開礦山為主導思想。從戰爭期間就開始修建,總共用了五年就修通了縱貫北美大平原的鐵路,北起溫尼伯,往東有支線連接到蘇必利爾湖畔。往南沿著雷德河谷、詹姆斯河河谷,在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兩條大動脈中間穿行,打造出了一條新的南北大動脈。

    往南連接起了堪薩斯城、小石城,繼續往南並沒有進入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而是往西偏移,最後通往休斯敦。這條鐵路連接起了堪薩斯河、阿肯色河等重要河流,也有一些支線連接密西西比河岸邊的重要城市,比如明尼蘇達河與密西西比河交匯處的三才城,從美國人手里奪過來的堪薩斯河和密西西比河交匯處的聖路易斯。但河流主要是溝通了南北,尤其是打通了一條中國人全面控制的出海通道,不至於受制於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鐵路的修通,讓休斯敦迅速搶占著新奧爾良的生意,發展速度比新奧爾良快的多,顯然未來將超越這座美國人的城市。

    但中國在美洲的發展,對美國更多的還是促進意義。比如從美國手里奪取了聖路易斯,可美國人在河對岸建立的東聖路易斯卻格外繁榮起來,美國人也將鐵路修到了這裡,只是暫時雙方都還沒有能力在密西西比河上脩大橋,只能通過渡輪溝通。通過這條鐵路,讓東西兩座聖路易斯迅速成為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機械製品輸送到中國領地的中心,中國北美地區成為美國機器製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極大的推動了美國機械工業的發展。

    中國北美地區,出口美國的貨物,卻僅有阿肯色南京布、加州絲綢這樣的特產商品,工業製成品很少,北美地區跟美國的貿易呈現逆差狀態。跟中國的貿易關係,也是美國順差,美國東北部的機器製品在中國沒有市場,但戰爭都沒結束的時候,美國南方就重新向中國出口棉花,戰後迅速恢復了中國棉花第一供應商的角色。是為數不多的,能從中國人身上賺到錢的國家。

    正是因為中國本土對美國棉花,中國北美領地對沒夠機器的需求,讓美國的經濟發展比歷史上的勢頭更猛。人口達到兩千萬,工業產量超過了法國,成了世界第三大工業國,農業更是僅次於中國。

    從中國賺取的黃金,加上美國發達的金融市場轉化,以及來自歐洲的投資,讓美國的商業資本十分充足,伊利鐵路尚未通車,十餘家新的鐵路公司就已經開張,美國人開始玩命的修鐵路,而且大多數鐵路公司的目標都是修到中國去。

    他們的鐵路當然不能跨海,可現在中國就在密西西比河對岸,把鐵路修到密西西比河就是修到了中國人的家門口。每一家鐵路公司的行情都被看好,各州競相支持,都希望將自己跟中國連接起來,獲得一個龐大的市場。

    中國在美洲的擴張,帶給美國的損失是最大的,但帶給美國的經濟利益也是最大的,但凡能跟中國概念沾上邊的產業,無一例外都快速發展。

    美國正是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比歷史上更強勁的增長著。

    中國在美洲的礦產開發中,美國也大受其利。

    黃求憂先後特許了五家大型礦產公司,分別在金山省(加州),戈河省(哥倫比亞河流域),緋沙省(加拿大西部),中南省(科羅拉多河、堪薩斯河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省(科羅拉多河、堪薩斯河以北中央大平原),五個省區開發礦產。主要集中在落基山脈地區,這五個省基本上都是以落基山為交界的,各省都擁有一部分落基山脈地區,都有大量可開發的礦產。

    除了五大商業公司,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融資開發大型礦產外,還有一些富戶申請開礦,礦業十分興盛。尤其是大鹽湖一帶的鹽礦、銅礦,科羅拉多流域的金礦,其中黃金大量流入美國之外,銅礦除了供應本國,最大的出口國就是美國。可以說中國開發出來的資源,也在支撐美國的發展。

    依靠著跟中國近距離的貿易,等於讓美國人擁有了比歷史上更深的市場腹地,歷史上美國工業品也就只能供應本國市場,而現在卻可以供應整個北美,市場比原本的歷史厚度大一倍,經濟形勢自然也就比歷史上更好了。

    可飛速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有利益,也有隱患,美國南北方同時發展,路徑又截然不同,裂痕越來越深。南方一直試圖降低關稅,北方一直想提高關稅,南方一直要求開放奴隸制,北方則想限制奴隸制。

    在這個歷史上,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也是一個早晚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提前。因為美國南方漸漸在發展中落伍了。沒能像歷史上那樣從墨西哥奪取德克薩斯州等領土,讓蓄奴州的數量開始少於自由州。

    北方則通過開發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區,密歇根和威斯康辛先後達到了建州的人口要求,並且白人移民組成的兩個州紛紛投票選擇成為自由州,拒絕奴隸制。這讓美國自由州的數量已經超過了蓄奴州三個名額。

    美國是選舉人團制度,各州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法人,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數量多寡,影響到南北方在國會和總統選舉的勝敗,影響到南北方在這個國家的利益劃分。北方遲早會絕對超越南方,然後開始推行有利於北方的政策,南方勢必會反彈,然後爆發戰爭。

    歷史上是林肯這個北方總統的出現,引起了南方退出聯邦建立邦聯,引爆了戰爭。現在隨時可能因為一次國會選舉或者總統選舉,造成同樣的危機,甚至比歷史上還要提早幾年。

    中國在美洲擴張,對墨西哥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是墨西哥白人勢力遭受了沉重打擊。多洛雷斯的呼聲比歷史上更加成功,伊達爾戈成功建立了政權,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被西班牙政府殺害,但他過於同情印第安人的理想主義,反而讓印第安軍隊對白人進行了大屠殺,之後印第安勢力跟土生白人勢力決裂,逼的土生白人之後開始投靠了西班牙政府。

    經過一系列變故之後,墨西哥的土生白人跟本土白人合流,繼續掌握墨西哥的權力。在中國的支持下,卡洛斯掌控了墨西哥,他是一個保守派,跟墨西哥的保守派勢力,天主教會聯合起來,在墨西哥強制推行天主教。得到土生白人的支持,牢牢控制了這個國家。

    但同時用宗教獲取了大量歸化天主教的印第安人的支持,他組建起了以白人為軍官,印第安人為士兵的墨西哥軍隊,當然他依然自稱西班牙軍隊,認為自己是合法的西班牙國王。用這只軍隊在新格拉納達地區跟西班牙政府軍反复爭奪,可惜誰也無法取得決定性優勢,往往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互有勝負。

    不過通過數量龐大的墨西哥人軍隊,卡洛斯成功控制了秘魯和智利、玻利維亞三國。

    這三個安第斯山脈的國家,歷史上出現過一個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跟位於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並列,是當時美洲印第安人建立最強大的兩個政權。

    已經厭倦了跟西班牙進行爭奪的一些高級官員,突然開始遊說卡洛斯放棄跟西班牙政府爭奪新格拉納達以及爭奪王位的合法性,而是在墨西哥重建阿茲特克帝國,跟西班牙政府以及其他國家談判獲得承認。

    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說法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提議,而是由來已久,在美洲土生白人中頗有市場。美洲獨立的先驅米蘭達,就曾向英國政府兜售這個方案。方案建議從密西西比河發源地到合恩角的廣大地區裡建立一個獨立政府。政府形式類似英國政體,行政權由具有皇帝頭銜的印加掌握,實行兩院制。

    現在卡洛斯手下的白人官僚重提阿茲特克帝國方案,不過是舊事重提罷了。跟米蘭達的印加帝國方案,異曲同工。跟玻利瓦爾謀求建立的大哥倫比亞,也沒什麼區別。就是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為基礎,建立一個統一的獨立國家。

    但卡洛斯拒絕了,可能在他心目中,西班牙王位的吸引力更大。




第426節大時代的小國家(二)


其實卡洛斯如果以南美領地為基礎,建立一個國家的話,規模也不小。
墨西哥就有八百萬人口,秘魯、智利加起來也有三百萬人口,這個新阿茲特克帝國,將是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國度,其中土生白人也超過百萬,並不比歐洲一些小國的人口少。
如果能依靠土生白人為社會精英,團結混血人種為中間階層,安撫印第安人為基層勞動力,對推進美洲地區的文明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在卡洛斯眼裡,或許打王位繼承戰爭更重要,西班牙殖民地領土,不過是幫助他取得合法地位的一個工具。
這就讓土生白人階層對卡洛斯越來越不滿,無休止的戰爭,讓他們感覺卡洛斯成為套在他們頭上的另一道枷鎖,跟過去的西班牙帝國沒什麼不同。
這種矛盾日益積累,或遲或早,依然會爆發一場新的獨立戰爭。
跟卡洛斯政權爭奪政權的,正是這場世界大戰最大的受害者,西班牙帝國。作為一個僵死的大帝國,卻偏偏被英美拉攏,捲入了一場自己打不起的戰爭中,結果大半殖民地分崩離析,被中國支持她的政敵奪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原本的歷史上,他們早就失去了所有殖民地領土,這個歷史上,正是在中國的幫助下才維持了這些領土,卻又因為跟中國走向對抗,失去了這些領土。
西班牙美洲的情況有一些特殊性,不管是西班牙政府,還是卡洛斯政權,實力都相對較弱,西班牙國內一直不穩定,徘徊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間內鬥不修,很難達成平衡,卡洛斯政權人口不少,但經濟落後,文化差異巨大,內部矛盾更大,雙方都很難將自己的國力整合起來用於戰爭,因此儘管戰爭持續不斷,可規模一直不大,少有數万人參加的大戰。
即便如此,如果不是有外界的支持,雙方也很難持續打下去。英美支持西班牙政府,讓西班牙政府成功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統治,保住了佛羅里達、古巴和新格拉納達大部分的統治。中國支持卡洛斯政權,讓他在太平洋沿岸取得統治地位。
夾在兩方中間的,則是自由傾向的拉普拉塔以及被中國直接控制的巴拿馬。
所以說,西班牙殖民地的分裂,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中英全球大博弈的結果。
儘管中國贏得了一場世界大戰,但卻沒有能力直接擊敗英國,只要英國海軍仍在,英國就始終有跟中國進行世界範圍內的政治外交爭奪的底氣。
美國至少在美洲地區,開始越來越配合英國的外交政策,因為美國沒有單獨對抗中國的力量,因此只能藉助英國的力量。如果沒有中國的捲入,美國對英國是排斥的。
當然,政治博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存在著美國跟中國聯合排擠英國的情況,只是大勢漸漸還是美國聯合英國對抗中國。
這種大勢,並沒有因為黃求憂取代皇太子在美洲執政而有所好轉,最多只是緩和。一方面,美國人在經濟上,努力加強跟中國以及中國美洲五省的聯繫,一方面,在美國人在政治上,又極力排斥中國向東滲透。
當然爆發一場英美西三國聯合對抗中國的戰爭,依然是皇太子執政上的失誤,至少不應該讓三方同時對抗中國,黃求憂在的話至少能拉攏到一方支持,比如聯合西班牙對抗英美。
怎麼看,中國跟西班牙的利益衝突都可以調和,而跟英美的矛盾卻無法解決。
即便是黃求憂執政,目前中國在美洲跟美國的關係又開始緊張起來,因為黃求憂建設的巴拿馬運河工程已經全面開工,一旦成功開通,

美洲西部跟墨西哥灣溝通起來,中國海軍從太平洋方向,隨時可以進入美國人的家門口,這讓美國在政治層面感到了威脅。
英國人也不希望中國勢力滲透進入大西洋,因此在巴拿馬問題上,英美走的越來越近。只是一場戰爭,讓他們暫時無力阻擋中國開通這條運河罷。所以選擇繼續支持西班牙,也是順理成章。
諷刺的是,這樣一條運河,如果美國控制這裡,一定會修,英國控制這裡,同樣會修。因為這條運河的開通,是所有人都會受益的事情,美洲東西部的溝通更加緊密,太平洋大西洋之間多了一條重要通道。
但不管英美誰控制這裡,都會遭到另外兩方的抵制,這無關經濟利益,而是國家安全,因為任何一方在這裡修建一條運河,都將比其他兩方擁有更大的軍事優勢。
不過,無論誰控制了這裡,都不會放棄修建運河的計劃。西班牙當年也打算修建運河,歷史上,早在1534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就下令對巴拿馬地峽進行勘查,試圖修建運河溝通東西岸的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人沿著山脊用鵝卵石鋪出了一條穿越地峽的驛道,算是為開鑿作了準備,但可惜西班牙人不具備開鑿大型運河的技術能力,哪怕這條運河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距離。但西班牙人並沒有死心,不斷尋找適宜開闢運河的地點,18世紀,西班牙殖民政府陸續派員勘查了四個備選地點,1771年,勘查了特萬特佩克地峽,1779年,勘查了尼加拉瓜地峽,到1814年,當西班牙終於決定開鑿運河,但拉美獨立戰爭爆發了。
戰爭第一年,皇太子親自領兵,不去進攻美國主力,反而南下掃蕩西班牙殖民地,巴拿馬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佔領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修建一條運河。皇太子在佔領巴拿馬期間,就派軍隊測繪人員,對巴拿馬的地形進行了詳細的勘察,一直到加勒比海沿岸,繪製了詳細的地圖,標註了每一座山的高度。
皇太子沒能完成勘探就被調回本土,黃求憂執政美洲,之後扶持卡洛斯,放棄了秘魯和智利,但卻沒有將巴拿馬彈丸之地交給卡洛斯政權,而是持續派人進行勘察選址,最終確定在巴拿馬修建運河的計劃。
西班牙當年不具備修建運河的技術能力,歷史上,後來法國人在這裡修建了十幾年也沒有修好,美國人接手後又修了十幾年,才終於讓運河通航。法國人主要是犯了一個跟蘇伊士運河一樣的錯誤,在蘇伊士,拿破崙的工程人員測量認為紅海和地中海海面有落差,可實際上沒有,在巴拿馬,法國人認為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面平行,甚至都沒進行嚴格的測繪,就盲目施工了,結果前四年幾乎白乾了。
當黃求憂宣布要修建巴拿馬運河的時候,全世界都不懷疑中國修建這條運河的能力。
這條運河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將讓河水翻山越嶺,在西方仍然是一個技術難題,需要修建眾多的水閘,如何對水閘進行長期管理,仍然是一個管理難題。可所有人都不懷疑中國人的技術和管理能力,法國人研究中國水利的書籍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發行,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只要西方的水利專家研究一下靈渠,就知道中國人的技術問題根本不存在。
靈渠的長度雖然沒有計劃開建的巴拿馬運河長,但工程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水閘來確保航船通過,中國人在靈渠上建造了大量的鏵嘴、天平、渠道、水涵、陡門、堰壩、堤岸、橋樑這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工程樣板。包括鏵嘴的分水功能,陡門的提水功能,天平的洩水功能,水涵的取水灌溉功能等等。
由於巴拿馬運河溝通的是海水, 甚至都不需要考慮灌溉功能,因此設計可以更簡單。中國人經過精密的測量,公佈的數據顯示,巴拿馬地峽臨太平洋一端的海面,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這個落差歷史上坑死了法國人,但對中國技術來說,並不是難題,靈渠渠首海拔高程為212.08米,靈河口海拔高程181.8米,這個落差超過巴拿馬運河的十倍。
以這個落差對比,靈渠的短小,反而更體現出了工程的水準,用三十多公里的長度,就平衡了十幾米甚至二十多米的高差,沒道理用一百公里的長度解決不了二十厘米的落差。
要知道靈渠可是中國人在兩千年前的秦始皇時候修建的工程,後來天下大亂就荒廢,天下平定必定恢復,而且歷代不但維護,還增修,以對航運最有價值的船閘性質的陡門來說,到北宋年間,就增加道了36座,後來的朝代一直沒有超過這個數量,清代保留著35座。
歷代不但能屢次興廢運河,不但能恢復還能擴建,說明中國人開建和管理運河的能力不但沒有喪失,反而一直在進步。
這就更讓英美感到擔心了,因為中國修建運河的目的,往往很少是純粹的經濟目的。
中國人的史書寫的明白,秦始皇攻打嶺南,三年兵不能進,因為軍餉轉運困難。於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命監御史祿掌管軍需供應,督率士兵、民夫在湘江與漓江之間修建一條翻越嶺南的運河,用於運載糧餉。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
次年,秦始皇平定嶺南。
本帖最後由 mk2258 於 2018-4-30 08:45 編輯

mk2258 發表於 2018-4-30 08:35
第四百二十七節大時代的小國家(3)





    之後的朝代,靈渠也大多被用於軍事目的,漢代時候,交趾(越南)女子徵側、徵賦姐妹反叛朝廷,就是越南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二徵起義,漢光武帝派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期間再次疏浚靈渠。

    秦始皇修通了靈渠,滅亡了嶺南部落勢力,馬援疏浚了靈渠,鎮壓了地方反叛勢力,現在中國人要修巴拿馬運河,你讓美國人怎麼想?

    即便不了解中國歷史,英國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英國人沒能阻止蘇伊士運河修通,現在怎麼樣?英國徹底失去了東地中海的製海權!

    這讓美國人不敢想像,一旦中國人修通了巴拿馬運河,墨西哥灣豈不是成了中國海軍的澡盆?

    所以哪怕巴拿馬運河的修通,對美國具有重大經濟價值,美國如果能控制巴拿馬,打死也會修這條運河,可別人修就是不行,尤其是中國人修更不行。所以他們堅定的跟英國站在一起,對這條運河抱著敵視態度。

    但已經打了一仗,通過戰爭的強硬手段,根本弄不過中國人,那就只能悶著頭跟在英國老大哥的後面,老大哥說支持西班牙,儘管對西班牙的殖民地充滿了垂涎,美國人也只能表示支持西班牙。

    在各種外交場合,兩國都公開表示,巴拿馬是西班牙領地,希望中國退出巴拿馬。

    但就完了,沒有用,中國人不在乎,中國跟西班牙的戰爭狀態還沒有解除,佔領敵人的領土有什麼問題?至於支持西班牙奪回巴拿馬,英美也是不遺餘力,要錢給錢,要槍給槍,可西班牙人跟墨西哥人殺的都難解難分,讓他們攻擊中國人防守的巴拿馬,西班牙人有心無力啊!

    只能看著中國一步步著手修建運河,中國工程人才用了三年時間勘察,戰爭結束之後,迅速開始開工。黃求憂將運河授權給美洲公司建設和運營,美洲公司在北美建省之後,並沒有解散,但勢力範圍縮小了,南美的烏拉圭和烏拉圭河、巴拉圭河建立起來的數百個移民定居點,依然在美洲公司管轄之下,跟巴西和南美其他地區的貿易,也是美洲公司在管理。現在又將運河交給美洲公司,顯然美洲公司的前景,變得跟歐洲公司一樣好了。

    不但公司的股票迅速上揚,發行的運河債券也是一搶而空。好笑的是,美國政府大力反對中國控制巴拿馬,並認為中國公司在巴拿馬修建運河是不合法的。但許多運河債券,卻被美國人持有。美國一些銀行主動聯繫美洲公司,希望為他們在美洲地區融資,給的利率極為低廉,顯然他們並不看好自己的祖國能夠阻止這一條運河,同時對運河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充足資金的保證下,運河工程順利啟動,先是沿著巴拿馬地峽,修通了一條鐵路。

    鐵路是為運河提供服務的,通過鐵路運輸物資,將極大的保證了運河工程的順利進行,修建的鐵路的設備也是就近從美國採購的,包括機車和鐵軌,都是正宗的美國貨。

    中國技術人員,設計了六道船閘提水,工程分七段同時動工。施工週期預計是十年,技術原理和設計思路跟靈渠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提高,但技術水平更高。因為要通過的不是靈渠上通過的那些駁船,而是跨洋貿易的大型商船。如今的遠航商船已經發展到了五六千噸級別,中國人向來保守,有備無患,決定將運河的通航能力設計在萬噸級。事實上,後來還是發現不夠用。

    公佈的工程期限是十年,這十年中,中美英三國的博弈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誰都無法預料。但英美在美洲的同盟關係,卻進一步加強了。

    英國很幸運能在美洲地區找到一個強援,而這裡又是中國勢力相對薄弱的地區,暫時還能維持均勢。但在英國人更緊張,更擔心的歐洲地區,卻無法阻擋中國勢力西進的勢頭,雖然歐洲有更多的強國,但就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對抗中國的國家。

    跟美國相比,歐洲國家哪怕領土稍小,但也是世人眼中的大國,比如俄國、奧地利、法國和普魯士,歐洲四強一旦聯合起來,英國人確信是能夠抵擋中國的,四強自己也不懷疑這一點。可他們缺乏聯合起來的動機,相比剛剛進入歐洲的中國,這些國家數百年來糾纏在一起,積累了數不清的民族、領土、宗教等矛盾,仇恨濃的都化不開了,任何兩國列出來,都能找到一大堆足以引發戰爭的矛盾。

    普魯士跟奧地利在爭奪德意志邦聯霸權,普魯士搶了俄國的波蘭,奧地利搶了俄國的利沃尼亞。兩國同時又跟法國矛盾重重,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長期將法國看作他們歐洲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脅,普魯士在戰爭中吃盡了法國的苦頭,德意志民族跟法蘭西民族之間,已經成為世仇。

    中歐的普奧兩強夾在法俄兩強之間,在面對兩大強敵的時候,時而聯合抗衡,一旦危機解除,兩國內鬥又開始激烈。

    俄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元氣大傷,斯佩蘭斯基在沙皇、權貴和資產階級勢力之間周旋,努力挽救這個後農奴制時代的國家,一邊推行農奴制改革,一邊極力鎮壓各種叛亂,努力推動並保證農奴制改革的成果。俄國暫時是不可能加入大國戰爭中來了。

    如果普奧能夠聯合起來,人口規模比俄國差不了多少,而且德意志地區向來就有當僱傭兵的傳統,這裡的軍國主義文化濃厚,軍事動員能力極強,普魯士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奧地利也可以動員不少於普魯士的兵力,兩國如果能跟英國合作,軍事潛力不會輸給俄國。如果法國也能加入進來,已經從拿破崙戰爭中恢復了元氣的法國,軍事潛力比普奧更強,如果英國能聯合法普奧三國結成歐洲四國同盟,那麼對抗中國的希望大增。

    普奧兩國相對來說更容易拉攏,可法國始終忘不了英國對法國的打壓,如果不是英國,法國早就是歐洲霸主了。而且法國距離中國勢力是最遠的,又失去了地中海的霸權,至今在地中海地區被英國壓制。法國在北非的擴張,一直都受到英國的製約。讓法國跟自己合作,除非英國能提供拿得出手的利益。

    強國無法拉攏,那麼大國呢?

    奧斯曼帝國在實力上來說,不能稱強國,但無論從人口規模還是領土面積來看,奧斯曼帝國都是一個大國。地位類似於西班牙,祖上都闊過,如今不闊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根基還在。

    奧斯曼帝國一次次的戰敗,讓英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興趣都不是太大,但奧斯曼帝國的地理位置卻無法忽視,他們控制著土耳其海峽,如果是其他地方,英國人是不可能接受奧斯曼帝國在海峽區收稅的,但因為一直希望奧斯曼帝國能封堵住俄國進出地中海的通道,英國人支持土耳其海峽不是公海的主張,支持奧斯曼帝國在這裡收通行稅,好像海峽是奧斯曼人開鑿的一樣。目的就是獲得拒絕俄國海軍通過的權力,因為不是公海,許不許別人通過,那就是奧斯曼帝國說了算。

    奧斯曼帝國的地理位置,讓英國不敢放棄這裡。過去防備俄國,現在更是要防備一個更加凶狠的中國。

    奧斯曼帝國瘋了?不然怎麼可能被英國人忽悠著走向對抗中國的第一線,那個捶了奧斯曼帝國那麼多回的毛熊,這回不都被打的趴在地上至今翻不了身,成了一個四肢基本都被切掉,就剩下軀幹的重傷員。

    讓奧斯曼去對抗中國,也不看看奧斯曼周邊有多少雙貪婪的眼睛,滿清無時無刻不想滅了奧斯曼帝國,奧地利無時無刻不想向巴爾幹擴張,就連小小的希臘都對奧斯曼帝國的希臘人聚居區充滿了野心。那個從自己頭上奪走了哈里發頭銜的埃及阿里,也絕不是省油的燈,一旦奧斯曼宣布跟中國開戰,恐怕不用中國動手,這些餓狼就撲上來分食了。

    奧斯曼不接受英國人的同盟要求,卻願意接受英國提供的援助,以及英國的保護。

    兩國達成秘密協議,一旦奧斯曼帝國跟黑海地區強國發生戰爭,英國將支持奧斯曼帝國。至於交換條件,沒有條件。英國是無條件支持奧斯曼帝國,原因很尷尬,奧斯曼帝國能拿來交換的好處能給都給了,優惠的關稅稅率,治外法權,就差一個租界了,但奧斯曼人不是滿清政府,租界的出現,是因為大清不想管洋人,奧斯曼帝國向來就是一個歐洲人和亞洲人雜居的地方,他們不在乎英國人在他們的國土上隨意居住,也就不存在單獨給他們劃一塊地讓他們自生自滅的需求。

    即便是這種無條件的支持,奧斯曼帝國也不放在心上,原因很簡單,你大英帝國連地中海制海權都丟失了,還能保護我大奧斯曼帝國?吹牛呢吧!
mk2258 發表於 2018-4-30 08:36
第四百二十八節大時代的小國家(4)





    至於地中海周邊的其他小國,希臘不用看了,國王是一個中國皇子,英國外交官都懶得向這裡看一眼。

    滿清帝國,這個國家讓英國很無語,完全看不起西方的外交體系,懶得加入任何西方外交體系,跟歐洲國家通商可以,籤條約免談,貿易是大清皇帝的恩賜。

    要說這個國家驕傲自大吧,她確實看不起西方,可他對中國似乎有種莫名其妙的畏懼,這個國家的皇帝絕不會跟任何西方使者談論關於對抗中國的問題;要說她膽小懦弱吧,她對打擊奧斯曼帝國卻毫不手軟,也敢跟俄國、英國開戰。

    而且這個國家的實力相當不弱,在北高加索地區,英軍跟滿清軍隊有直接的交手,客觀的評價是,滿清軍隊的訓練水平和軍官的指揮能力,跟奧斯曼帝國半斤八兩,但士兵的戰鬥意志和軍紀強於奧斯曼軍隊,總體實力比奧斯曼帝國要強,比不上歐洲一流軍隊,但能跟歐洲的二流軍隊抗衡。

    加上龐大,且快速增長的人口,英國其實是很願意拉攏滿清的。只要滿清開口,願意對抗中國,要錢給錢,要槍給槍,不再話下。

    周邊的最後一個國家埃及,阿里還沒死,也沒像歷史上那樣瘋掉。

    阿里是一個梟雄,梟雄這個詞很有意思,曹操這樣的宏圖大志的霸主,能被稱作梟雄,董卓這樣的亂世軍閥,也可以被稱作梟雄,朱元璋這樣的強勢皇帝,可以被稱作梟雄,楊堅、王莽等謀權篡位的權臣,也可以被稱作梟雄。

    這樣的人物有一些典型的特徵,都是能忍別人不能忍的屈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大事。

    可同樣的能忍人之不能忍,還有心性豁達和忍辱負重的區分,還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和腦袋大了碗大個疤的亡命徒的區別。

    比如帶有一股子痞子精神的劉邦,他能忍,即有心胸豁達的一面,也有大不了輸個乾淨的亡命徒精神,劉邦被韓信逼封齊王的時候,是真的不生氣。市井出身的劉邦,大概是沾染了江湖習氣和豪俠精神養成的性格。

    曹操有心胸寬廣的一面,他能容人,但他多疑,又有小心眼的一面,所以曹操能承受失敗,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但他無法容忍別人的輕視,也許是因為出身官宦家族而形成的自卑和敏感,所以那些當面頂撞,冒死進言的固執文官,他可以容忍,甚至給他們加官進爵,彰顯自己的氣度;但楊修、禰衡這樣的自負清高之徒,耍弄聰明,輕視他的,他無法接受。敏感的人,心思縝密,有文人氣質,加上雄心壯志,讓曹操能寫出華美的詩篇。敏感的人,又疑神疑鬼,所以曹操有頭疼病,都是想法太多的原因。

    朱元璋跟曹操相似,但他出身低,沒有曹操那樣受過貴族教育。所以他創業的時候,跟曹操一樣能團結人,能容人,可他缺乏曹操的自信。在創業成功之後,他不願意分享,帶著小農民式的思想,總覺得別人在惦記自己家的江山,所以那些功臣還是殺了好。

    楊堅、王莽,甚至司馬懿這類人物,則是隱忍,不是依靠豁達的胸懷寬容,而是以堅毅的性情強忍,但自己的內心往往不斷積累負面情緒,一旦得志,這類人揮舞起屠刀來,更加狠辣。

    埃及的阿里也是一個梟雄,他是一個出生在馬其頓地區的阿爾巴尼亞軍事首領家庭,也就是廢弛的耶尼塞里軍事家庭。自幼喪父,叔父養大,做過生意,最後應召入伍,進入埃及抗擊法軍。

    法國人最後還是自己撤走的,因為英國海軍的封鎖,不得不撤走。但阿里和一批奧斯曼軍事將領留在了埃及,同時埃及還有本土的馬穆魯克封建勢力。阿里很謙卑,奧斯曼帝國此時已經失去了對這些軍閥的控制,阿里自己縮在後面,支持其他將領成為埃及總督,然後又支持馬穆魯克發動政變推翻了總督,接著他被擁立為新總督。他這次沒有縮在後面,而是主動出擊,以宴會的名義把之前的盟友馬穆魯克首領們聚集在一起,然後屠殺了他們。之後在埃及清洗了殘餘的馬穆魯克階層,徹底控制了埃及。

    阿里的行為確實是一個梟雄。性格方面,幼年過的相對困苦,他娶的妻子,甚至都是一個寡婦,而且還是一個帶孩子的寡婦,長子易卜拉欣正是妻子跟別人生的孩子。他對這個孩子也很好,支持他做敘利亞總督,將自己的軍隊讓長子掌管,沒有絲毫排斥。

    出身貧苦的人,可以心胸豁達,但內心深處往往會有一些自卑,非常敏感,就好像曹操那樣。阿里的許多行為,確實很像曹操,比如他不在乎名頭,一直表面上效忠奧斯曼帝國,但卻並非真的尊重,只是打著哈里發的名義擴張自己的勢力。這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而且必要的時候,也會向奧斯曼動刀子,比如派兒子去打敘利亞,進軍小亞細亞。如果他真的成功佔領了小亞細亞,也許會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他能把奧斯曼帝國捧起來,也能一直對歐洲列強保持克制,甚至顯得軟弱。這一點就更像司馬懿,他能忍,但不能容,忍耐不是因為寬恕,而是因為現實,總憋著一股氣想要找回場子。這樣的人,一旦所有希望破滅,遭受的打擊是很大的。

    歷史上的阿里,一次次對歐洲列強忍耐,希望用這種隱忍,默默發展勢力。可當他接連打敗奧斯曼帝國,歐洲列強卻蠻橫介入,尤其是第二次跟奧斯曼的戰爭中,他的軍隊明明打敗了奧斯曼軍隊,可英國人硬是封鎖了埃及,切斷了他的軍隊後路。逼迫他不但停止戰爭,甚至連第一次戰爭中奪取的埃及,也被逼著歸還給了奧斯曼帝國。被迫放棄了對克里特和漢志(阿拉柏半島)的統治,縮小海軍,將陸軍縮小到1.8萬人。

    隱忍換來的不是默默發展起來的時候,他被全面限制,這種情況下,阿里絕望了,三年後就開始變得糊塗,思想和行動混亂,越來越多疑。又過了幾年,就神誌不清,無法統治埃及了。

    但現在的阿里,由於中國勢力擴張到了黑海,他並沒有遭受歷史上那樣沉重的打擊,不但牢牢統治著敘利亞、阿拉柏半島、蘇丹,還從奧斯曼帝國哪里奪取了北非的宗主權,又因為在北非跟法國爭奪,得到了英國的支持。

    所以現在的阿里,依然雄心壯志,但要讓阿里對抗中國,這很難。英國支持他對抗法國他有這個勇氣,因為他知道英法是一樣強大的國家,可英國聯合俄國、美國、西班牙都打不過中國,讓埃及對抗中國,這不是這種十分理智的現實主義者能接受的。

    但打著對抗中國的名義,從英國騙取一些援助,阿里還是很樂意的。於是他也多次表示對中國控制蘇伊士運河的不滿,但都只是口頭不滿,絕不會採取行動。而他從英國得到的,是低利息的貸款,用來擴大他的兵工廠和海陸軍,繼續在地中海地區保持強國地位。

    埃及、奧斯曼、滿清這些黑海周邊的小國、弱國,他們各有打算,吃肉可以,流血不行。從英國人身上能坑就坑,能騙就騙,就是不會動真格。

    英國也是盡量拉攏,就算不能成為盟友,至少也不能成為敵國。

    關鍵還得從大國、強國身上入手。

    俄國必須扶持起來,沒有俄國這個強國,根本無法阻擋中國人西侵,而從俄國的地緣上看,一旦俄國強大起來,必然要跟中國發生衝突。

    奧地利帝國也必須強大起來,俄國一時半會恢復不了元氣,可奧斯曼帝國在梅特涅的領導下,從拿破崙戰爭後期就開始渾水摸魚,總是出力少,吃的多,這幾年勢力增長極快。

    而且奧地利是一個黑海國家,中國進入黑海,對奧地利來說,威脅是最大的。英國人判斷,拉攏奧地利是很容易成功的,梅特涅儘管狡猾,但他改變不了奧地利的地緣。過去俄國是黑海最強大的勢力,奧地利就跟俄國對抗,現在中國取代俄國成為黑海最強大的勢力,奧地利沒道理不跟中國對抗。

    在防備中國進入地中海成為最大戰略目標的前提下,過去防備奧地利南下的顧慮就退居次席,英國開始接受奧地利侵吞奧斯曼帝國領土,甚至主動推動奧地利帝國進軍巴爾幹。

    英國認為,奧地利帝國在巴爾幹的擴張,一定會引起中國的干預,這樣就把奧地利推到了中國的對立面上來。

    英國還答應在另一個利益方向上支持奧地利,那就是地中海方向。

    奧地利通過控制威尼斯、米蘭等北意大利地區,由威尼斯地區和倫巴第地區聯合組成了一個北意大利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這個王國是維也納會議上決定組建的,國王由奧地利皇帝兼任。但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祇佔了北意大利的一半,他的西部是撒丁王國,堵住了奧地利通往地中海的通道。

    英國決定支持奧地利通過北意大利地區,直接擴張到地中海沿岸。
mk2258 發表於 2018-4-30 08:36
第四百二十九節大時代的大國博弈(1)





    撒丁王國的領土和人口,跟威尼西亞王國差不多,總體實力無法跟奧地利帝國相抗衡,但消滅他不符合規矩。

    在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皇帝為自己的女兒,拿破崙的皇后瑪麗·路易莎爭取到了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等公國的爵位,可惜最後只保住了一個帕爾馬。還不確立繼承人,因為瑪麗皇后的身份很尷尬,他是奧地利的公主,又是拿破崙的皇后,還給拿破崙生了一個兒子羅馬王,這個繼承人無法確定,因為羅馬王是第一繼承人,所以大家默認瑪麗皇后就只能統治一代。

    但這個帕爾馬的地理位置很關鍵,她北方是奧地利統治的維尼西亞王國,西面是撒丁王國,南面是摩德納公國,帕爾馬被夾在三塊領土中間,雖然沒有出海口,但是摩德納公國恰好是一個位於北方撒丁王國和南方托斯卡納大公國之間的一個狹長領地,正好佔據了一小塊地中海海岸,擁有一個叫做拉斯佩齊亞的港口。

    這個摩德納公國,在維也納會議後期,從瑪麗手里分走了瓜斯塔領地,併入了摩德納公國,皮亞琴察則直接由奧地利統治。不過這個摩德納公國也不是外人,摩德納大公出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這是老傳統了,哈布斯堡家族善於用結婚獲得領地。摩德納公國上任公爵埃爾科萊三世絕嗣,他的獨生女瑪麗亞·貝婭特麗絲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卡爾大公之子結婚,生下的兒子弗朗切斯科繼承了王位。

    摩德納也算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因此跟奧地利公主統治的帕爾馬一樣親奧地利,而南方的托斯卡納大公國則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統治,波旁王朝出自法國,向來親法。

    英國決定向奧地利提供一筆貸款,修建一條連接米蘭、帕爾馬和拉斯佩齊亞的鐵路,這條鐵路並不長,修建難度也不大,奧地利也有能力籌集資金,但這是一個政治表態,意味著英國支持奧地利將勢力擴展到地中海。

    而且英國告訴奧地利,會支持奧地利在帕爾馬女大公瑪麗皇后死後,將帕爾馬併入維尼利亞王國。

    北意大利一直都是法國和奧地利爭奪的獵場,波旁王朝跟哈布斯堡王朝在這裡爭奪了幾百年,一直是互有勝負,最後因拿破崙的興起,法國徹底吞併了北意大利,又因為拿破崙的失敗,奧地利奪取了北意大利。

    現在英國開始支持奧地利,勢必引起法國的反對,英國不擔心法國的反對嗎?

    能不反對當然好,可問題是,法國人越來越站到了中國一邊,開始建造越來越多的鐵甲艦,法國在爭奪西地中海的霸權,英國又無力在鐵甲艦時代,同時在地中海地區對抗中國和法國兩個國家,所以引入奧地利來製衡法國,也是一種外交策略。

    上一場持續了四年的世界戰爭結束了,可各國之間的外交戰從未熄滅。

    英國人能到處拉盟友圍堵中國,中國外交界也是酒囊飯袋,一次次跟英國的外交交鋒,中國的新一代外交技術官僚們,早就成長了起來。

    英國人拉攏歐洲列強對抗中國,中國外交官們就拉攏這些國家反對英國,至少是保持中立。由於中國的勢力僅僅觸及到黑海,通過黑海能夠延伸到地中海地區,所以外交戰線,也主要圍繞黑海和地中海地區進行。

    跟英國一樣,中國外交官也看重奧地利,這個國家一邊擴張到了黑海,一邊擴張到了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如同一個三叉戟一樣,插住了巴爾幹半島和意大利半島。這幾年奧地利的國力增長很快,由於一直沒有捲入大規模戰爭,反而在戰爭中屢次撿漏。不但國土面積已經僅次於俄國,人口也已經開始跟停滯不前的法國人口並駕齊驅。拿破崙戰爭之後,統治下的奧地利大公國和波西米亞王國工業發展很快,奧地利維也納地區的絲織業,呢絨業迅速發展,波西米亞的玻璃、冶金工業享譽歐洲。

    奧地利對教育的重視一項很高,奧地利大公國、波西米亞王國幾乎普及了義務教育,其他地方的識字率也在大幅度上升,這樣一個帝國其實還是很有牌面的。

    中國也支持奧地利,中國外交官也將中國和奧地利的共同利益結合到一起,用來攻擊英國。最大的一張牌是土耳其海峽的通行權,英國一直支持土耳其擁有對海峽的絕對控制權,過去是為了限制俄**艦進出地中海,現在中國進入了黑海,取代了俄國的勢力,也有進出地中海的需求,由於這場戰爭中奧斯曼帝國站對了隊伍,最後不但藉勢得到克里米亞半島,同時還保住了傳統權力,對海峽的控制權。

    中國黑海艦隊有自由進出黑海和地中海的需求,奧地利黑海艦隊也有這個需求,可英國是反對的。

    中國聯合奧地利對奧斯曼帝國施壓,要求跟奧斯曼帝國簽訂一份海峽公約,將海峽重新定義為國際水道,任何國家的商船都可以自由通過海峽,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也可以自由出入海峽。

    中國也可以默許奧地利向巴爾乾地區擴張,甚至奧地利佔據海峽地區,中國也不在意,只要開放通行就能接受。

    對於奧地利在地中海的擴張,中國既不反對也不支持,因為奧地利擴張方向在西地中海,並沒有影響中國的利益。

    奧地利作為一個大國,竟然遊走於中英之間,也跟小國一樣渾水摸魚,確實讓人不齒,遭人嘲笑,譏諷哈布斯堡家族只會結婚。

    但奧地利人確實得到了好處,歷史上的奧地利,工業發展始終慢於北方的競爭對手普魯士,不是奧地利人不重視工業,也不是思想保守,論教育水平,奧地利實行義務教育比普魯士更早,論文化,維也納是歐洲公認的音樂之都,這一點連巴黎都比不上。有人說主要是因為奧地利的民族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但民族問題初期,只存在於上層貴族精英的爭權奪利,在沒有爆發民族戰爭的情況下,很難證明民族隔閡會影響經濟,兩個敵國之間都有可能有緊密的經濟聯繫,更何況同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同民族之間呢。

    通過跟普魯士進行對比,其實有些結果很簡單。主要受限於資源跟市場,資源上,普魯士在拿破崙戰爭後,獲得了薩克森的魯爾地區,這裡的煤礦極其豐富,煤炭是工業革命的糧食,所以普魯士在蒸汽機時代很容易建立優勢。另一個就是市場問題,雖然奧地利帝國的人口一直多於普魯士,領土也大於普魯士,本土市場相對更龐大一些,兩國也都通過關稅,建立起了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工業。但奧地利的市場,一直不如普魯士。

    一個是普魯士建立了關稅同盟,跟其他北德意志邦國統一了市場,讓普魯士工業享有更大的經濟腹地。二來普魯士的地形佔了太大的優勢,一方面普魯士國土主要在波德平原上,一馬平川,雖然軍事上很吃虧,必須依仗高度的軍事化才能保護自己,催生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但在經濟上卻很佔便宜,鐵路時代之前,萊茵河、易北河讓普魯士為主的北德意志境內商品交通成本耕地,鐵路時代到來後,優勢更加明顯,在平原上修鐵路的成本比在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地上修鐵路不知容易多少,鐵路修建成本耕地,則運費耕地,而且修建速度更快,所以普魯士的鐵路發展比奧地利快的多。

    鐵路、河流,平坦的地形,豐富的煤礦,這都讓普魯士佔盡了工業化時代的先機,在兩國都沒有海外殖民地的情況下,在列國都實行保護主義制度下,普魯士先天條件更好。後來更加有利的是,英國恰好在普魯士開始實行工業革命之後,開放市場,開始推行自由貿易,普魯士一直到後來的德國工業品獲得了一個良好的市場。而因為萊茵河、易北河和地理位置的關係,德國進出英國市場和英國殖民地市場的交通更加便利。一戰前後,英國人甚至發現,德國產品在他們的殖民地出口比英國產品都多。

    也就是說1830年代後,英國人推行的自由貿易制度,讓德國在自己保護自己本土市場的前提下,還獲得了一個世界市場。

    奧地利卻沒有這麼幸運,英國市場奧地利商品當然也可以進去,可是根本就不佔成本優勢,加入奧地利要向英國本土出口商品,鐵路時代之前,奧地利幾乎沒有出海口,多瑙河的航運條件比不上萊茵河,而且多瑙河下游地區,在原本的歷史上根本不在奧地利手裡,而在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爭奪中,後來由獨立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控制,奧地利佔據著多瑙河中游平原,卻也被封死在這裡。

    鐵路時代之後,奧地利可以通過威尼斯出口貨物,可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也不理想,他位於一個半封閉的亞得里亞海域,奧地利商品要從這裡出口,得繞過整個意大利半島,穿過整個地中海,然後才能向英國市場出口。況且奧地利的工業區主要在奧地利大公國和波希米亞王國,奧地利大公國的地形跟瑞士差不多,都位於阿爾卑斯山區。修建鐵路的成本高昂,運輸費用也就很高昂。

    這些不利的地緣條件,讓奧地利的工業發展在技術上沒有問題,電力、機車、機械製品這些技術上,奧地利都不差。但就是因為沒有市場,奧地利產品出口類似法國那種為貴族提供服務的奢侈品,昂貴的天鵝絨、波西米亞水晶等等。棉紡織工業只能自產自銷,大宗消費品工業一旦無法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影響是很大的。

    所以奧地利工業水平始終趕不上德法兩國,只比地理位置更差,同時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更差的俄國強大。

    但這個時代,突然不一樣了,中國領土擴張到了黑海,奧地利機緣巧合的也擴張到了黑海,這些年奧地利人已經解決了多瑙河的通航問題,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疏浚了這條河流。

    於是奧地利人發現,他們通過水路,可以直接跟中國市場溝通起來了。他們獲得的這個市場,比北方的關稅同盟獲得的市場更大,比英國市場更大。而他們又是黑海周邊,唯一擁有發達工業的國家。

    奧地利的發展走勢會如何,連周瑯都無法預見。
mk2258 發表於 2018-4-30 08:36
第四百三十節大時代的大國博弈(2)





    在周瑯看來,民族問題影響最大的,往往是軍事力量,因為軍隊中士兵不夠團結,互相拆台,無法配合,另外少數族群的國家認同較低,無法像民族國家那樣,進行民族動員,建立單純的超越民族的國家觀念,中國人用了幾千年效果似乎也不怎麼好,最後還是退回到民族國家的老路子上,創造了一個中華民族的概念。

    奧地利的老對手奧斯曼帝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馬哈茂德等奧斯曼蘇丹這些年一直推進大奧斯曼主義概念,希望用一個大奧斯曼的觀念,來讓國內的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建立起一個共有的認同,可惜結果是什麼,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

    所以奧地利帝國面對的,也是這種困境,推進國家主義吧,連中國都無法做到,幾千年的教育也只是在士大夫階層中培養出了超越民族界限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奧地利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在拿破崙戰爭後,奧地利就很少有鮮亮的軍事戰果了,原因就是一個開始形成的現代民族觀念,讓奧斯曼帝國的動員能力,甚至低於哈布斯堡王朝時代的王朝戰爭。

    這些潛在的問題,此時別人還布清楚,但周瑯清楚。有可能拉攏奧地利的代價,比打垮這個國家更大。但是奧地利崩潰之後,東南歐的地緣真空該怎麼填補。這個巨大的地緣真空弄不好,就是極其殘酷的民族仇殺。是不是會有其他勢力在這裡趁勢而起,或者殺夠了之後,分久必合,在面對一個超級中國的情況下,聯合起來。

    聯合起來的可能性太小,統一歐洲本就是一個笑話,但被其他勢力滲透是很可能的,通過複雜的王權繼承製度,北德意志一些小邦國或者老貴族家庭,有可能在這裡建立政權。形成一個個依附於北德意志帝國的德意志君主國家。這等於給德國統一中歐掃清了道路。

    另外就是,弄垮奧地利帝國,讓這裡陷入混亂,也不是周瑯想看到的。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事實上等同於美蘇爭霸時期的蘇聯,國力上則等同於美國,硬實力比英國強,也建立了一批搖旗吶喊的小跟班,但在對歐洲國家的影響力上比不上英國。作為霸權國家,想贏得盟國和中立國的認可和尊重,完全靠武力是不行的,不斷輸出革命的蘇聯就是例子,輸出文化的美國反而更受歡迎。

    美國後來能建立唯一的霸權,也是因為他更能向盟國分享利益,蘇聯卻憑藉軍事和政治控制盟國,然後在經濟上製定傾斜政策,比如規定蘇聯商品和東歐盟國商品的不平衡價格,來剪盟國的羊毛。這種類似於拿破崙式的,損人肥己做法,讓盟國不可能跟蘇聯同心同德。

    於是蘇聯接替,政治和經濟控制消失之後,東歐國家紛紛倒向了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

    加入當年蘇聯能夠寬容一些,不至於讓俄羅斯繼承不到一丁點遺產,搞的舉目皆敵的境況。

    中國既然要做世界的領導者,那麼就要維護世界秩序,奧地利崩潰後,勢必要出手收拾殘局,與其那時候耗費高昂的代價維護秩序,不如讓秩序不要崩潰的好。

    所以這是向奧地利做出一些讓步,拉攏他們的原因,只是不想奧地利帝國過早的崩潰。

    因此除了許諾一些政治利益之外,也給奧地利了一些經濟優惠,在奧地利採取高關稅保護的情況下,中國並沒有刻意提高奧地利商品的關稅。結果奧地利的棉紡織工業,甚至可以向中國西部出口了。

    要知道以中國目前的生產力,其他國家是很難向中國出口商品的,但奧地利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通過多瑙河,蒸汽船可以直接駛入中國在黑海的港口,而中國的鐵路在後也迅速改道道了北高加索地區的新羅西斯克港口。

    在同樣燒煤的情況下,汽船的運輸成本顯然遠低於鐵路,首先建造成本更低,其次運營成本耕地,所以從中國東部地區,用鐵路將棉布運送到高加索地區,距離長達七千多公里,而從維也納到高加索港口,距離兩千來公里,還一路走水路,可想而知誰的成本更高了。

    加上這些年中國的棉布其實已經不再廉價,控制了太多的金礦,以及商品出口順差,導致黃金大量流入中國,物價已經漲的快趕上英國。中國棉花又依賴進口,隨著國內移民更容易得到土地,導致城市需要跟移民區爭奪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人工價格在戰後屢次上漲,這一切都導致中國棉布的出廠價,已經超過大多數的歐洲國家。

    結果開放的中國西部邊疆市場上,充斥著一些歐洲商品,英國商品最廉價,戰後迅速佔據了很大一塊市場,希臘依靠便利的條件,切走了第二塊蛋糕,而奧地利雖然姍姍來遲,卻發現這塊市場大有可為,中國正在大量向西部移民,從烏拉爾到高加索,甚至深入到哈薩克地區,奧地利商品都能佔據優勢,這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市場。

    儘管是中國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可是也擁有四五百萬人,中國推行的土地政策,讓俄國農奴分到了土地,成為了免稅的自耕農,經濟條件大大改善。最重要的是,中國人開始向這里大規模移民。根據奧地利駐諸國領事的情報,中國政府計劃每年向烏拉爾和高加索這兩個邊疆地區至少移民一百萬人。

    這意味著中國西部邊疆市場不但龐大,而且增長潛力巨大。

    以前奧地利也有出口到中國的商品,最大頭的是波西米亞的水晶製品,按照中國客戶打造的各種水晶燈飾,在中國還是很暢銷的,總有人喜歡這些亮閃閃的東西。哪怕中國的文人階層並不喜歡,可日益富裕的城市中產階層中,卻頗有市場。

    還有奧地利的精密光學儀器,奧地利可是顯微鏡的發明國,這時代能製作顯微鏡的國家還沒幾個。

    還有奧地利的鋼琴,儘管每年出口也就幾百台,但這種產業本就不大,奧地利本國也就這個銷量。

    不過之前的這些產品,都是貴族消費文化下誕生的奢侈品,產量有限,銷量也有限,對現代工業的促進意義不大,在這個時代,在沒有比棉紡織工業更能促進工業發展的了,連瑞士都開始發展棉紡織工業,更何況奧地利呢。

    所以奧地利商業部門認為向中國出口棉紡織品前景廣闊,支持本國商人去開拓紡織品的出口。

    另外奧地利還發現,他們的機械製品竟然也可以出口中國了,中國其實有龐大的機器製造能力。可奇怪的是,一旦經濟開始擴張,機器好像永遠不夠用一樣,需要大量進口。實在是經濟規模太大,而培養專業機械師的速度跟不上所致。

    奧地利作為一個老牌國家,雖然工業革命才剛剛起步,但機械製造還是頗有規模的,比如波希米亞王國製造的機器和機床享譽歐洲。

    波西米亞王國是奧地利帝國中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共革命之前,這裡就擁有發達的手工業,主要還是因為地緣,跟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維也納為中心的奧地利公國不同,波西米亞地區直接有通航的河流匯入易北河,可以直接出海,因此奧地利境內的產品通過這裡向中歐銷售,進口英國商品也通過中歐,從波西米亞進入帝國。由於這些地理上的優越地位,波西米亞地區在前工業時代,快速積累了資本、人力和技術。

    另外波西米亞地區跟奧地利地區不同的是,這裡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天時地利人和,工業革命就率先在這一地區爆發了。奧地利相對落後,但主要是生產規模上的落後,而不是技術和文化上的落後,維也納依然是文化中心,雖然工業沒有發展起來,但教育、金融則發展了起來,波西米亞的工業資本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奧地利的資金,其中不乏大貴族的投資。

    波西米亞王國率先進入工業時代,讓這裡變得比其他地方都更富庶,世界戰爭爆發前,波西米亞擁有420萬人口,奧地利公國祇有240萬人口,其中半數都住在維也納,波西米亞提供的稅收是奧地利公國的兩倍,人均納稅已經高於奧地利公國。

    戰爭結束那年,波西米亞的布拉格到奧地利的維也納的鐵路就已經通車了,現如今奧地利帝國境內的鐵路已經超過2000公里,以維也納為中心,佩斯-布達、威尼斯等大城市都連接進了鐵路網。

    現在波西米亞人的工業品,主要是機床、蒸汽機和棉紡織品,大量通過維也納,然後是多瑙河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每年進口的機器製品,其實也不多,只佔十分之一而已,但足以讓奧地利的機械工業翻一倍。

    依託中國市場,奧地利經濟蓬勃發展,能否讓他們跟中國保持政治和諧,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