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要不要當劉跑跑?
四月初八,未央宮前殿。
今日大朝與往日截然不同,氣氛壓抑。
劉驁坐在赤色的軟席上,神情有些茫然,有些怔仲。舉目望去,大殿的官員明顯較平日少,而且看上去一個二個衣冠不整、垂頭喪氣,像鬥敗的公雞。
長安大水,不光毀壞嚴重,也打亂了朝堂正常順序。能趕來的官員都來了,趕不來的,也不用來了,都被禁衛擋在闕門外。但凡趕來的官員,沒有一個的衣服是幹的——哦,有一個,富平侯的朝服是幹的,但裡衣也是濕了。
所以四月初八這一天上朝出現一個奇觀,所有官員都會先到配殿那邊,就著一字排開的火爐,把衣服烘乾了再回到前殿。應當說,天子還是蠻照顧臣子的。這樣一來,不免倉促,半幹半濕,皺裡皺巴的就趕緊報到,衣冠不整也就在所難兔了。
這會大殿之上,正響著禦史丞(御史大夫副手)尹忠的報告:“……決堤源自渭水北段中平裡一帶,水勢洶湧,破橫門而入,右扶風首當其衝,已摧毀東西市及市署……闔城黎庶奔走呼號,俱湧向安門、覆盎門、宣平門,踩踏失火之事頗多,亦有浪蕩子趁亂劫財。雖加派巡兵,但苦水勢所阻,徼賊收效甚微……”
尹忠喋喋不休了一番,基本上全是壞消息,沒有好消息。
司隸校尉轅豐也道:“據微臣收到的消息,城中流言四起,人皆言‘大水將至,長安澤國’。”
劉驁長歎:“朕自登基以來,仁德不布,舉錯不中,以至天怒人怨,遂有此災禍降臨……”
眾官員搶相請罪,更有以頭搶地者。君罪己,臣又豈能卸責?
“陛下,聖人有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方今要務,不是自責,而是避禍。”
此言一出,大殿的紛亂安靜了一下,旋即紛紛稱是,因為說這話的人,是大將軍王鳳。
劉驁定定神,忙道:“大將軍請明言。”
王大將軍給出的對策如下:“陛下與太后、皇后、諸嬪妃可乘坐禦船,至昆明池避水。城中庶民,可開放通道,使之登上長安城牆以暫避洪水。”
朝中大臣聞言,個個點頭稱是,大贊大將軍英明。實事求是說,這也不算拍馬屁,王大將軍的應對還算是可圈可點的。
王鳳當下起身一揖:“水火無情,洪流兇猛,多延誤一刻便多一分不測。臣請陛下萬勿耽擱,即刻……”
“陛下,臣有一言。”
王鳳淩厲的目光一轉,正對上左將軍王商的目光,王鳳不悅道:“樂昌侯,鳳方才有言,訊情兇猛,時間緊迫,刻不容緩,有什麼話,到禦船上再奏吧。”
若換成別人,哪怕是丞相匡衡,也會掂量這話的份量,不敢有違。偏偏王商是滿朝唯一一個有資格、有底氣敢與王鳳懟的人。
所以,王商壓根不理王鳳那一茬,向劉驁揖禮道:“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
從今人的眼光看,王鳳的建議是積極的預防措施,所謂有備無患是也,而王商的看法就有點腐儒的味道。偏偏這個時代最講究這個,而王商一頂“有道、無道”的大帽子扣下來,頓時令天子劉驁陷入左右為難境地。
趨吉避凶,人之常情,何況是尊貴無比的天子。但身為天子,萬眾矚目,民心所系,又需謹言慎行,不能輕舉妄動——這就是王商傳達的意思。
是遵從內心的恐懼,還是恪守天子之責,這是擺在劉驁面前的難題,當真是難以抉擇啊!
這時有觀察水情的官員前來稟報,洪水已突破至未央宮鉤盾室。
王鳳立即大呼:“陛下萬勿猶疑,請即刻從複橋前往長樂宮,與皇太后登船避水。須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王商問明水官水勢只沒膝,怒道:“區區淺流,如何恐而避之!若長安吏民得知,豈不大亂?”
“王子威!”王鳳氣惱之下,連尊稱也不叫了,直接呼字。
“大將軍有何見教?”王商也梗著脖子,大聲回應,口水差點噴到王鳳臉上。
嗯,這兩位的位置是緊挨著的。漢朝大臣間的辯論,是可以站起來,甚至可以在殿上自由走動,並且以手勢輔助增加氣勢。而王商身長八尺餘,體形胖大,在滿朝文武中如鶴立雞群。這一站起來,一逼視,那氣勢,連王鳳都吃不住勁,往後一縮一退,其勢大弱。
這未央前殿,此時成了王鳳與王商開炮的場所,彼此爭吵不休,丞相則在一旁和稀泥。兩尊大神掐架,諸“小鬼”(百官)沒幾個敢幫腔,都不敢摻和,生怕遭池魚之殃。
正不可開交時,大殿傳來啪啪腳步聲,爭吵聲為之一停,所有目光轉向殿門,就見一個渾身滴水的人都進殿內,向天子一揖:“臣張放有本奏。”
張放?!他不是第二個到的麼?
沒錯,張放的確是第二個到達闕門的,而且是與王商做為首批入宮拜見的官員。但他的職務是宿衛宮廷,在未央宮到處巡視,而不是杵在大殿當人偶。既然有保衛宮廷之責,張放當然不會尸位素餐,到處晃晃裝個樣子就算。眼下洪水入城,他總得做些什麼。
“臣在卯時初刻入宮時,曾在宮牆上做了水位標記,此後每隔半個時辰再做一次標記,視察水位。至辰時初,水位已不再上漲,截止辰時末,水位未再漲,且有消退之跡象……”
張放在說話時,大殿一派安靜,當他說完,大殿一片嗡嗡之聲。
王商撫須而笑。
王鳳擰著眉頭。
劉驁望著這渾身沒一處幹地方的表弟,感動之餘,似乎也聽出了什麼,半信半疑:“張侍中之意……水勢會退?”
張放肯定道:“眼下是四月,未至訊期,水勢會否退臣不敢斷言,但肯定不會再漲。”
王商撫掌而笑:“看,我們在這爭半天,還不如富平侯見事明白……果然不愧是持節萬里的張使君啊!”
吃下這顆定心丸的劉驁終於下定決心:“朕是一國之君,當以君儀天下。諸君且隨朕至甘露台,為我長安吏民,大漢黎庶祈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