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涼州之行(五)
韓遂臉色大變,站起身來,瞅向閻行。閻行會意,匆匆出門。韓遂知曉李儒既然說出口來,諸將家小想必早已出城,但是城中防備極嚴,家小如何能夠安然出城?韓遂想到這裡,問道:“諸將家小如何出城?”
李儒道:“諸將家小皆在北城,距離北城牆不遠,最近有人購置數處房宅,正在大興土木,與諸將居處只相隔一條街道,又因施工封住小巷兩端,將眾家牆壁打出通道,輕易可至北城牆。城內土層深厚,冬季水位又淺,挖一條出城地道,又費得了多少工夫?偷出眾將家小輕而易舉。倘若齊侯行此法攻城,文約能防得住嗎?”
韓遂聞言頹然坐下,道:“想必齊侯謀劃已久,早將在下研究透徹,如此看來,唯有投降一途可為。”
李儒笑道:“非是投降,而是舉地而獻。文約從始至終回應齊侯,何謂投降?舉地而獻是大功,丞相怕是要為馬家與文約爭取侯爵了。”
韓遂道:“侯爵?實封侯爵?”
李儒笑道:“如此大功,若非世襲侯爵,如何向天下子民交待?但是封邑多少需要朝議才能決定。”
漢朝侯爵分為許多種,最大的是萬戶侯爵,食邑萬戶,可以世襲。韓遂聞言愁容頓消,道:“如此得享富貴,亦不是不可。諸將年紀皆大,不知齊侯有何安排?”
李儒道:“齊侯言及諸將,唯對閻行讚不絕口,想來日後前程遠大。其餘諸將,丞相言因才施用,絕不至於拋棄不管。”
韓遂無子,一直視閻行為己出,頓時又去了一樁心事。此時閻行急步跑了進來,道:“諸將府第外面如故,內中皆剩些粗笨下人,諸府皆有暗道相連,聯通北邊工地,小婿帶人沿跡尋找,發現一處秘道直通城外。”
韓遂此時已經下了決斷,道:“別管這些事了,我意已決,聽命于齊侯,你出去整頓兵馬,準備交接。”
閻行不明詳情,聞言一愣,道:“這……”
韓遂笑道:“去吧,未必是禍事。”
閻行對韓遂一向言聽計從,知曉韓遂一旦定計,難以說服,當下領命出去。
李儒突然高喊一聲,道:“高將軍,你們出來吧。”
韓遂嚇了一跳,只聽屋頂傳來聲音,道:“得請文約將軍下令,約束一下親兵,不要引起衝突才好。”
韓遂急趨院中,抬頭見屋頂露出數百帶甲壯士,心中暗自吃驚,見親衛上前,連忙喝止。韓遂此時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慶倖不已,若是真與李儒翻臉,這幫人馬一旦發動,閻行武藝再高,恐怕也難抵擋。
高順見韓府親衛退去,從房頂一躍而下,上前與韓遂見禮,道:“附近部下較多,尚請將軍傳下軍令,免起衝突。”
韓遂問道:“兵馬多少?”
高順道:“糧庫附近有三千精兵,府第周圍兩千眾。”
韓遂不由目瞪口呆,心道這群人似從地底冒出來一般,府中護衛和巡街士兵一無覺察,突起發動,奪城亦非難事。如今韓遂已經決定投降,不想惹出事端,急忙傳下軍令,讓親衛持軍令帶著高順親兵到各處通知。
三人入內落座,韓遂道:“這許多兵馬如何進來?”
高順道:“商家皆有護衛,分為數十批也就進來了。”
韓遂又問:“如何入府?”
高順道:“後面府第已租下十餘日,府上衛兵對後面防衛鬆懈,只有十餘位手下,皆被生擒,並無傷亡。”
李儒見韓遂面露疑色,道:“高將軍部下陷陣營,一千人馬殲滅匈奴右賢王萬余親衛,當年穿過匈奴王城,如穿街過巷般輕鬆。”
韓遂曾經聽聞此事,還以為是傳說而已,問及細狀,高順一一說明,韓遂臉上頓時滾下汗珠,心道幸虧做了正確決斷,否則單憑這五千兵馬,奪取金城也是輕而易舉,心中暗自慶倖不迭。
韓遂已降,不戰全部拿下涼州,姜述升樂安太守陳宮為涼州刺史,張飛兼任涼州兵曹,孫堅兼任護西域將軍。命鮮于輔接替陳宮為樂安太守,阮瑀為武都太守,鮮于嗣為隴西太守,應瑒為漢陽太守,劉幀為安定太守,崔巨業為北地太守,姜洚為武威太守,沮授為金城太守,辛毗為張掖太守,逢紀為酒泉太守,陳琳為敦煌太守,趙浮為廣魏太守,程奐為北地太守。又大量提拔在青州擔任吏員的國學弟子,到涼、並、幽三州擔任縣長、縣尉等基層官員。
軍事交接快速,政事交接繁瑣,姜述見春節臨近,讓劉曄、高順暫時駐留涼州,讓典韋、許褚、馬超引領兵馬隨同回京。又讓韓遂、馬騰暫管轄地政務,與朝廷所派文武官員交接以後,再帶領手下文武趕赴長安。
行到半路,趕雲傳來捷報,已經順利滅掉三韓,南部百餘小國非降即滅。匈奴騎兵已經趕至樂浪,待春節過後兩軍會合,操練嫺熟,然後全力攻打高句麗。趙雲又在信中提及,欲娶紀漢國女主紀柑為妻,請求指示。
趙雲攻打三韓,樂浪太守派校尉弓遵引五十名熟悉地理者為嚮導。三韓之地,西漢時皆屬漢境,三韓之王亦四時來郡,征丁納錢,如漢民基本相同。恒靈兩朝昏弱,三韓生出野心,不遵朝令,又趁機北擴。幽州派兵來剿,三韓見兵威不敵,便引兵後撤,待大軍退回,複使兵侵佔。後來朝局動盪,三韓更生野心,欲奪樂浪、遼東之地而分之。
三韓在樂浪吃了大虧,三國士兵逃脫者十不過一,國王或戰死或被擒。馬韓、辰韓、弁韓管理體制與中原不同,其國民多是戰國遺民逃至此處,與當地土著融合繁衍,逐漸形成的族群,大多依水而建民居,只有三韓有數處低矮城郭,餘者外側只有矮牆以防野獸。因受漢民影響頗深,其國民亦種植,知蠶桑,作綿布。
其國中有國,三韓面積皆不大,每國如同漢朝一郡大小,其國中之國實為民眾聚居之地,大則數千戶,小則千餘戶,三韓民眾相加,有十余萬戶。前番征戰兩萬兵馬死者九成,實力大減,國王非死即俘,各小國頭領如一盤散沙,又無城郭拒守,安能抵擋漢軍精騎?
趙雲東征年餘,滅小國五十余,計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諮離牟盧國、素謂幹國、古爰國、莫盧國、卑彌國、占離卑園、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離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卑離因、日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幹馬國、楚離國。所過之外,皆依姜述所令,除了漢族遺民,相貌與中原人相同又會說漢語者赦免,隨軍勞役,其餘男女老幼皆不放過。一時間三韓地面空曠無人,只有少數人躲于深山或深山土著得以倖免。
趙雲入境之後,就食於敵,不需後勤供應。等及滅了三韓,回頭去滅三韓之南諸小國,地曠人稀,劫掠之糧不足軍用。所幸姜述早有所料,命東萊水師出船運送軍糧,在樂浪之南朝鮮半島東西海邊各擇一處建設簡易港口,東海岸取名為討夷港,西海岸取名為征蠻港。
太史慈部自從攻下廣陵,在海上橫衝直撞,沿途海匪不降者皆滅之。又擇海島為中轉站,佔據夷州,再向南發展,已到交州海面。
甘寧引兩千水軍負責供應趙雲部軍需,沿海路發現一島,就是如今濟州島,見此島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水源充足,面積甚大,報請姜述在此設立居民點。島上土著尚未開化,其人種短小,言語不與韓同,皆髡頭如鮮卑,好養牛及豬。其衣有上無下,略如裸勢。善於造船,對大漢水軍敬若神明,十分恭順,請示姜述行止。
姜述彼時在並州謀劃馬家,接到甘寧、太史慈等軍報,判斷方位,知曉太史慈所言夷州即當今臺灣島,甘寧新發現島嶼為濟州島,下令在夷州、濟州設縣,取名為臺灣縣、濟州縣,遷流民入住。明示水師:蠻夷恭順者使其壯丁為力役,發糧為晌,補充海外基地人員不足。授其部眾耕種之法,教授漢文漢話,以使將來基地自足自給;蠻夷野蠻者皆族滅。
太史慈水軍再往南行,氣候大變,兵丁多有不服水土而得病者。姜述命水軍暫時停止擴張,回東萊配合國內征戰。又授豆芽之法,讓水軍以此防止敗血病,並讓華佗派遣弟子十余人前去夷州、濟州等地,研究病症破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