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駙馬 作者:墨柱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11 16:56:2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40 184616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3

第230章 軍隊改制

    步度根默算一會,道:“若是諸方合力,或可取勝,但是據我所知,劉表、劉焉、劉瑤皆心屬洛陽。”

    崔琰笑道:“姜述勢力發展太快,眾諸侯皆忌憚不已,因此一經串連,諸侯皆已同意出兵。除此以外,羌族也已答應出兵。”

    步度根與胡薄互視一眼,皆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胡薄道:“羌族實力不弱於我族,若是其答應出兵,眾人合力,姜述必敗無疑。”

    軻比龍讓左右引領崔琰在客帳暫坐,謂步度根、胡薄道:“若是真如崔琰所言,我族出兵否?”

    步度根道:“此次若是聯合行動,兵馬總量幾乎達到三百萬,對付姜述八十萬兵馬,取勝應當沒有問題。但若崔琰所言不實呢?”

    軻比龍神情凝重,道:“此言極是,我一直不敢答應出兵,便是擔心這個緣故。若是眾人不能同心協力,即使兵力再多,也會被姜述各個擊破。到了那時,我族就要面臨生死大禍。”

    胡薄道:“暫且答應長安便是,若是諸路兵馬皆動,形勢對我方有利,我等再行出兵。若是形勢不對,我族就按兵不動。待彼等交戰之時,我族中勇士在南方邊境集中,相機行事。”

    軻比龍、步度根皆點頭表示認同,大體方案便定了下來。軻比龍再請崔琰入帳,道:“若是真如先生所言,只要諸路兵馬皆動,我族同意出兵。糧草得由朝廷供應。”

    崔琰苦笑道:“朝廷財政拮据,無法提供貴族大軍糧草。臨行時丞相囑咐,戰勝姜述之後,貴族可取三分之一戰利品。”

    軻比龍大笑道:“丞相真是好算計,既想讓我等出力,又一毛不拔,就憑一個空口承諾,我族可不會出兵。”

    崔琰沉默一會,道:“陛下曾言,若貴族起兵,戰後割原南匈奴和烏恒兩族領地給貴族。”

    三王互視一眼,相互點了點頭,軻比龍笑道:“既然如此,正逢步度根、胡薄在此,我等就在今日盟約。”

    崔琰隨即回去準備。三王聊了數句,有左右來報,道:“丁零王使者求見。”

    丁零族居住在鮮卑領地以北的廣大領域,占地極廣,人數卻不多,合族人口不足三十萬。丁零族雖然人少,但是族人兇猛異常,個體戰鬥力極強,鮮卑輕易也不願招惹他們。丁零王兒禪與軻比龍年紀相仿,年輕時曾與軻比龍相伴遊歷洛陽長安等地,兩人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絡。

    丁零使者進帳,先奉上書信,軻比龍閱完,笑謂兩王道:“這次長安真是動了真格,丁零王也被說服出兵。”

    姜述奪下豫州以後,讓龐統改任豫州刺史,樂進兼任豫州兵曹,起用田豫為青州兵曹,任命尚未大婚的周瑜擔任兗州刺史。朝中眾臣雖然多是姜述心腹,但是周瑜的任命仍然引起許多異議,最後皇室王侯也派代表入宮,向兩後提出姜述任人唯親之事。兩後召姜述入宮,談起此事,姜述道:“所謂舉賢不避親,周瑜雖然年輕,但其才足可以出任此職,一年後若再有人提出異議,我甘願領失察之罪。”次日,姜述當著合朝文武,再次敘述此語,這才壓住了這次輿論風波。

    地盤漸大,軍隊數量漸多,許多軍隊屬於臨時建制,與地方兵曹職責不清。姜述朝堂之上提議:每州駐軍編制五萬,最高首長是州兵曹,由丞相府直管。邊境根據形勢,另行駐軍,駐軍將領由大將軍府直管。確定各軍軍名,軍下設營,中軍營編制兩萬,騎兵營編制五千,馬步營編制六千,步兵營編制八千。

    公文一經下達,職責頓時清晰。司隸校尉由賈詡兼任,編制五萬馬步軍,由羽林中郎姜丁為副將,兼領中軍兩萬兵馬,下轄董衡、袁虎、朱靈、路招、馬休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青州兵曹田豫,編制五萬兵馬,中軍兩萬兵馬,下轄何兵、徐和、司馬俱、姜剛、孫禮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冀州兵曹張牛角,編制五萬兵馬,中軍兩萬兵馬,下轄成宜、扶卻、馬玩、李堪、張嶷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幽州兵曹張合,編制五萬兵馬,中軍兩萬騎兵,下轄公孫續、孫輕、皇甫伸、姜瀘、曹豹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並州兵曹魏延,編制五萬兵馬,中軍兩萬騎兵,下轄王政、蔣石、曲勝、夏侯蘭、華飛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涼州兵曹張飛,編制五萬兵馬,中軍兩萬騎兵,下轄王欣、徐質、馬鐵、成宜、馬玩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兗州兵曹起用降將李通,以冀州兵馬為將校,收編南陽降兵,編制五萬馬步軍,中軍兩萬兵馬,下轄吳敦、孫康、孫觀、公孫范、姜封五營,每營六千兵馬。豫州兵曹樂進,編制五萬兵馬,中軍兩萬馬步軍,下轄馮南、姜安、淳于安、安掀、邢道榮五營,每營六千馬步軍。丞相府管轄兵馬,共計四十萬。

    大將軍府直轄兵馬:南軍五萬馬步兵駐守洛陽,主將由程立兼任,副將姜乙兼任中軍將,部下兩萬騎兵,部將徐榮、華雄、喬宣、樊稠、姜仁,每營六千馬步軍。北軍五萬馬步兵駐守洛陽,主將由郭嘉兼任,副將王越兼任中軍將,部下兩萬騎兵,部將張濟、閻行、臧霸、吳懿、朱恒,每營六千馬步軍。虎衛軍主將典韋,副將文醜,編制五千特種兵,負責內宮護衛。親衛軍主將許褚,副將顏良,編制五千特種兵,護衛大將軍及文武重臣。刀鋒軍主將高順,編制七千特種兵,中軍二千人,廖化、裴元紹、趙弘、韓忠、何儀為部將,每營一千人。鐵騎軍主將呂布駐司隸,編制五萬騎兵,中軍兩萬兵馬,部將報罕、賀齊、曹性、宋憲、魏續、侯成,每營五千騎兵。沒羽軍主將黃忠駐司隸,編制五萬馬步兵,中軍兩萬兵馬,部將楊奉、韓暹、曲演、吳霸、契合,每營六千兵馬。護北胡軍徐晃駐守幽州,騎兵五萬,中軍兩萬騎兵,部將鐵塔、會也齊、張繡、商曜、韓當、丘力居,每營五千騎兵。護鮮卑軍張遼駐守並州,騎兵五萬,中軍兩萬騎兵,部將皇甫健、尹禮、張蘭、葛樂欠、馬岱、雷述,每營五千騎兵。護西域軍孫堅駐守涼州,騎兵五萬,中軍兩萬騎兵,部將程普、宋建、劉雄、韋康、尹奉、紀冊,每營五千騎兵。調虎賁中郎將張燕赴豫州駐紮,收編豫州降兵,部下皆為馬步軍,兵力增至五萬,稱中原軍,中軍兩萬兵馬,部將姜丙、姜辰、糜芳、公孫越、齊周,每營六千兵馬。追風軍趙雲部騎兵五萬,中軍兩萬騎兵,部將祖茂、宋建、摩利、孫羌、嚴剛、田鋒,每營六千兵馬。征虜軍關羽駐守兗州,馬步軍五萬,中軍兩萬兵馬,部將周倉、龔都、劉辟、鄧茂、董襲,每營六千馬步軍。安西將軍官亥部駐守司隸,定編馬步軍五萬,稱平寇軍,中軍二萬兵馬,部將公孫度、淳于瓊、呂曠、楊柞、盧比,每營六千馬步軍。水軍太史慈部駐守青州,編制五萬,中軍二萬水軍,副將甘寧統領四營一萬二千水軍,部將應力、付紀、蔣欽、周泰、敬江各自統領三千水軍,姜陽部下船廠三千守軍。又編重騎兵六營,每營一萬編制,以何苗為總統領,不設中軍,六營將領分別為一營主將公孫瓚、副將田疇,二營主將姜福、副將高覽,三營主將程遠志、副將龐德,四營主將馬超、副將潘鳳,五營主將孫策、副將黃蓋,六營主將鞠義、副將張百陽。共計六十七萬七千兵馬。

    張燕原為黃巾中路軍副將,後來又任關羽副將,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提拔張燕為冀州兵曹,眾人皆無異議。李通的任命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是前有周瑜這種特例,提拔李通也沒有生出多大波折。

    李通此人智勇雙全,的確是獨當一面的大才,姜述提拔此人不僅借助歷史的記憶先知先覺,而是認真考察以後做出的決定。實際上任命李通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借此可以安撫豫州、南陽降兵,迅速平穩豫州局勢。

    南陽是天下第一大郡,從行政區劃上屬於荊州,一郡人口比涼州人口還高,又正處於兵家必爭之地,姜述在用人上十分謹慎,任命劉曄為南陽太守,關羽兼管南陽軍事,坐鎮南陽。

    有袁遺、楊大將配合,又從青冀兩州調來大批官員,豫州、南陽迅速安定下來。關羽、李通等收編降兵完畢,在換裝的同時,緊鑼密鼓地操練士兵,磨合兵將。

    諸侯異動的消息不斷匯總,情報司和神鳥機構陸續接到密報,姜述已經嗅到了危險的信號,當鮮卑、羌族與長安盟約的情報傳來之後,姜述認為長安聯合諸侯和異族,將發動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

    洛陽朝廷外松內緊,開始緊張行動起來,青、冀、並、涼、幽、司隸六州民兵開始集結訓練,民兵司支取大批兵甲武器,緊急發到各郡縣。五大鉅賈開始大批購買糧草諸物,儲備戰略物資。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3

第231章 速下兗徐(一)

    長安朝廷尚未協調好出兵時間,洛陽兵馬突然出動,張燕統領一萬精騎夜襲山陽郡治所昌邑,殺死太守于澤,守兵三千餘皆降。繼而,冀州步兵一萬兵分四路,十余日接連奪下巨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等十縣。同時,李通統領兩萬兵馬攻打泰山郡,十余日連下任城、亢父、樊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于陸、寧陽。田豫統領兩萬青州兵馬,連下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三路大軍從三個方面直撲泰山郡治所奉高。

    泰山雖是大郡,但合郡兵馬只有萬餘,屬縣失陷又損失三千餘兵馬,奉高附近兵力不足六千。劉岱此時慌裡慌張,大有世界末日來臨的模樣,但是四周皆是姜述部下,距離最近的盟友陶謙還隔著魯郡一地。真正到了戰必不勝,守不能守,逃無可逃的窘態。

    劉岱正妻張氏美且賢,勸道:“目前舉地而降,還有獻土之功,後半生可保富貴。若是繼續反抗,待到城破之時,只會家破人亡。”

    劉岱道:“前期與長安聯盟,一直與姜述敵對,其如何能饒過我?”

    張氏笑道:“齊侯胸懷天下,又要收天下人之心,豈能為往事加罪?夫君請急決斷,否則悔之晚矣。”

    話音未落,左右急報:“敵軍連下博縣、梁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目前只余南武陽、費國、南城三縣尚在抵抗。”

    劉岱長歎一口氣,道:“準備筆墨,我寫降書。”

    劉岱投降,兗州全境恢復。未等交接官員趕到,張燕接到軍令,當夜開拔,兵馬直指彭城。東萊水軍此時全軍出動,三萬水軍主力抵達東海、廣陵,準備偷襲下邳。

    再說徐州刺史陶謙,名為掌管一州,實則地盤只有彭城、下邳、東莞三郡,聽說姜述起兵攻打劉岱,正在坐臥不寧,意不自安,忽有左右來報,道:“泰山太守應劭求見。”

    陶謙急起出門迎之,應劭為陶謙妻弟,兩人進屋落座,陶謙急問情況,應劭歎氣道:“劉兗州已降,數路大軍正欲攻打徐州,我連夜前來報信,請姐夫做好準備。”

    陶謙聞言大驚失色,急問道:“兵馬多少?共分幾路?”

    應劭道:“諸路大軍五萬以上,張燕部下兵力最多,不下兩萬。”

    陶謙緊皺眉頭,在室內來回踱了幾步,喃喃低語道:“這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時,左右來報,道:“劉玄德求見。”

    陶謙正在憂愁之時,猛然聽到此人名字,頓覺有了主心骨,道:“快請進來敘話。”

    姜述穿越以來,受影響最大的便是劉備,原本義結金蘭、同甘共苦的兩位義弟關羽、張飛,已被姜述收為麾下大將,未來為其破家募兵的糜竺,如今是姜述心腹之一。最悲慘的是史上四位夫人甘夫人、糜夫人、孫尚香、吳皇后,皆成了姜述的妻子。

    不能不說劉備此人很有能力,他雖然錯過了關羽、張飛兩人,也沒能在黃巾之亂中嶄露頭角,但還是有人願意為其效勞。涿郡人簡雍簡憲和,與劉備有舊,隨其左右周旋奔波。

    黃巾起事之時,劉備正好在瑯琊遊學,聽說幽州紛亂,道路隔絕,索性在琅琊友人處客居。後來友人生計艱難,委婉說出之後,劉備無奈之下只得告辭,但是世間艱難,竟沒有一處可以投奔,聽說東萊接納流民,當下就往東萊趕到。

    劉備若是去了東萊,說不定會被姜述遇上,委任他一官半職,怎奈劉備路上正好遇到同鄉簡雍,說有一位下邳友人可以投奔。簡雍這位友人名叫張豈,原是打家劫舍的匪首,簡雍不經意間救過此人一命,因此兩人關係非同一般。張豈後來招安歸正,跟隨陶謙立下不少戰功,被陶謙提拔為尉官,因功拔為下邳兵曹。

    張豈聽說簡雍來到,親自帶著部兵出城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數日。劉備一向以大漢宗親自我標榜,又能說善道,張豈以為此人大才,向陶謙寫了一份薦書。恰好陶謙去下邳公幹,聽聞張豈述說劉備本事,召其來見。

    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所謂天生異相。其不樂讀書,喜歡美服,即使落魄之時,亦穿著整潔,一身貴族氣息。陶謙一見其面,數語便被劉備折服,驚為天佐之才,用其為幕僚。劉備結交不論貧富貴賤,對下人溫和厚待,數月時間陶府上下皆稱讚劉備,陶謙因此倚劉備為臂膀。

    劉備入府之時,聽說敵軍大兵壓境,並未驚惶失措,神態與平昔並無兩樣,謂陶謙道:“主公,俗話說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敵軍雖然勢大,但彭城城牆堅固,糧草富足,只是固守不戰,敵軍未必攻得進來。此我等無奈之法,以數千弱旅應戰數萬虎郎之士,久必有失,因此我等還需有外援,才可能轉危為安。如今曹孟德正在聯絡各路諸侯,發動大戰理應就在近期,因此我等固守一段時間,待各路諸侯同時發動,姜述首尾難顧之時,便是我等脫困之日。”

    陶謙心中略安,道:“如何固守,玄德可以謀算一下。”

    劉備道:“彭城兵馬五千餘,下邳兵馬三千餘,東莞兵馬不足兩千,但因分守各縣,力量分散。東莞屢遭戰亂,城池殘存,可以棄之,兵馬皆赴彭城。再令各縣急募壯丁成軍守城,每縣只留三二老卒負責訓練,餘兵皆赴郡城防守。另外,可速將家小送去揚州地面,以防萬一。”

    陶謙與劉備議事之時,張燕已領兵殺入彭城境內。張燕此次擔任主帥,行文讓部下士兵分別送去彭城各縣,文書稱:各縣若是不降,城池攻破之時,城中百姓,盡行屠戮。

    各縣守兵皆被調回郡城,守兵皆是壯丁拼湊而成,聽說文書內容,壯丁立時四散。各縣文武官員害怕屠城,又無兵可用,趁大軍未到之時,皆派人帶上降書請降。

    唯有留縣縣令邊讓不降,邊讓文武雙修,自謂武功不俗,打算死守縣城。邊讓先通知百姓屠城文書,後開門放百姓出城逃難,兩日間城中百姓十去八九,留在城中的百姓皆是無處可逃的老弱病殘。

    邊讓巡視一圈,城內多是人去宅空,城外百姓淒慘奔走,回視左右壯丁不足百人,不由長歎一口氣,道:“原想陶徐州謙謙君子,對百姓仁愛有加,屠城乃殘暴之舉,定會引發百姓血性,齊心協力守城,稍微緩解彭城窘境。怎奈事與願違,不僅於事無補,反徒增百姓苦難。”

    說完,邊讓書寫降書一封,使屬吏送往張燕軍中,又讓左右壯丁分頭追回百姓。諸事安排完畢,邊讓領三五從人,快馬趕往彭城。

    姜述聽說張燕行屠城文書,連忙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飛鴿傳書急送給張燕。文曰:“今聞汝大兵臨彭城,公告百姓,若有不降者屠城。降與不降乃官員決斷,與尋常百姓何干?百姓無罪,若其城官員不降,破城後殺否?若是不殺,軍威何在?若殺,仁慈之心何在?”

    張燕連忙上書請罪,道:“燕急於建功,乃下屠城文書,圖軍功而不顧百姓,實不仁之舉。所幸各縣皆以請降,勿須屠城,亦無關軍威之事。彭城之戰在即,容燕戰後親自赴京請罪。”

    姜述部下大軍軍紀森嚴,所到之處,不敢殺戮人民,徐州百姓見狀,方才放下心來。陶謙在彭城,先是聽聞張燕發各縣檄文,欲行屠城之舉,不由暗罵張燕殘暴;後聞諸縣皆降,仰天長歎曰:“屠城之事,獲罪于天,諸縣不戰而降,實乃徐州百姓之福,然為官者皆貪生怕死,節操何在?”

    姜述大軍逼近,張燕統領騎兵將臨彭城城下。陶謙急聚眾官商議。張豈曰:“敵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今張燕前鋒孤軍先來,我等不若整軍迎擊,一挫敵軍銳氣。”

    陶謙讓劉備、張豈引兵迎敵,遠望張燕騎兵軍陣整齊,將旗鮮明,正是張燕統領鐵騎三千先至。軍馬列成陣勢,張燕縱馬出陣,道:“今奉齊侯之令,來取彭城,若是不想性命塗炭,從速出降。齊侯仁愛,知人善用,可保你等榮華富貴。”

    張豈大怒,也不與劉備商議,匹馬出陣,喝道:“我乃九江張豈,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燕身後一名小將請命,卻是部將齊周。張豈策馬趕來,齊周揮刀躍馬,前來迎敵。兩馬相交,不下十余合,張豈氣力不加,回馬邊走。劉備在外掠陣,見張豈危急,策馬上前截下齊周。

    劉備學文名聲不顯,武藝卻是不俗,手持雙股劍與齊周殺在一起,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齊周勇力不俗,雖比不上張燕,但在軍中鮮有對手。張燕在後掠陣,問左右道:“此為何人?”左右道:“此涿郡人劉備,字玄德,自稱為漢室宗親,曾師從盧植,與公孫瓚將軍同學,目前為徐州門下吏。”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3

第232章 速下兗徐(二)

    陶謙在城上觀戰,擔心劉備有失,下令鳴金收兵。待劉備、張豈統兵入城,陶謙重賞劉備,隨即與眾計議,道:“玄德武藝為彭城諸將之首,只與敵方一名騎將手段相仿。敵軍勢大,張燕當世名將,兵力相差懸殊,甚是難敵。我當自縛往敵營,任其剖割,以免百姓戰亂之苦。”

    言未絕,一人近前進言曰:“府君久鎮徐州,人民感恩。今敵兵雖眾,未能即破我城。府君與百姓堅守勿出;某雖不才,願施小策,管教張燕退軍!”

    卻說獻計之人,正是留縣縣令邊讓,此人出身大戶,廣舍家財,濟貧拔苦,威望甚高。邊讓棄了留縣逃歸彭城,陶謙聽說其故事,並未加罪,反而令為別駕從事。邊讓獻計曰:“某願親往陰陵城,求劉瑤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長安丞相處求救:若兩路出兵,敵或會退兵。”

    陶謙苦笑道:“齊侯兵馬眾多,諸侯畏其勢力皆不敢與其爭執,即使齊心與其為敵,諸侯之間資訊互通艱難,即使出兵,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說完,陶謙出示長安書信數封,眾人方知眾諸侯早有聯盟對抗姜述之意。

    忽有信使急報,道:“廣陵兵馬趁夜襲擊下邳,又有內應,下邳城已失。”眾人大驚,正在商議之時,下邳太守陶和跌跌撞撞進來,道:“太史慈、甘寧引領大軍偷襲,兵曹昌霸為內應,我得左右護衛拼死相護,方逃出城來。路上得知,如今東莞合郡,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諸縣皆失。”

    原來太史慈、甘寧兩將統領水軍兵分兩路,太史慈引一萬精兵至東海,甘寧引一萬精兵至廣陵。廣陵太守陳登早接到姜述密令,派人引領兩將分批潛過邊境。

    陶和字子悅,為陶謙族弟,與兵曹昌霸不和。昌霸為下邳大族,族中壯丁萬余,陶和雖是上官,卻不敢輕易免了昌霸官職。昌家與陳家乃通家之好,昌霸與陳登私交甚篤,其平昔受陶和壓制便有反意,接到陳登文書正合心意,當下依照信中約定,統領親信于夜間打開東門,接應太史慈部進城。陶和無備,聽到城中喧嘩,急起往探,城中已不可控制。陶和左右有一心腹名叫丁潰,卻是殺伐決斷,見事已不可為,讓陶和換上士兵衣服,一行人棄了家小,趁亂從北門出城,這才逃過大劫。

    陶謙官職雖為徐州刺史,琅琊、東海、廣陵三郡先前便被姜述所奪,掌控之地只有彭城、下邳、東莞三郡。數日之間,三郡之地只余彭城一座孤城,陶謙此時膽氣皆喪,苦思無計,無奈下令道:“事已至此,我等還是出降為上。”

    劉備忽道:“備無才無德,不能為使君解厄,深為慚愧。使君既然決斷,備不敢阻攔,但求丹陽兵四千,南下揚州另立基業。若使君順利,則由備自生自滅,若使君不順,此基業可為使君立足之地。”

    陶謙心神已亂,見劉備所言有理,予其軍令,讓劉備去軍營挑選士兵。劉備跟隨陶謙多時,熟知軍中情況,又有簡雍、張豈相助,很快挑選出四千餘丹陽精兵,於夜從東城出城,間小路逃往揚州。

    陶謙有意配合,午後派人給張燕送去降書,次日午間方才捧官印戶冊去軍營請降。張燕因得了陶謙降書,夜間也未遠派斥侯,竟讓劉備逃了出去。待張燕入城納降之時,按籍點名,方發現少了四千精兵,詢問陶謙之時,陶謙對曰:“遠循士兵皆家鄉親兵,欲歸鄉務農,乃縱之。”

    不到一月時間,滅了陶謙、劉岱兩路諸侯,此事震驚天下。劉表、劉瑤、劉焉等人為姜述軍威震懾,對長安使者陽奉陰違,不敢輕易動兵。即使長安諸將,如牛輔、李催、郭汜等,也心存畏懼。曹操見軍心不可用,息下念頭,通知諸侯暫且休兵。

    三劉不敢動彈,鮮卑只是觀望,只有西羌首領徹裡吉因為路途遙遠,不知底細,聞聽姜述起兵,征伐兗州、徐州,以為軍事行動拉開帷幕,依照當初與曹操約定,下令:犛牛羌、青衣羌以越吉為帥,起兵五萬攻打金城;漢陽、金城、安定、北地四地族人合兵十萬,隨他攻打武威;隴西五部族人以雅丹為帥,起兵五萬攻打安定,阻絕並州與涼州的聯繫。

    羌族兵馬與南匈奴相似,皆是上馬為兵,下馬為民,武器馬匹甚至糧草皆需自籌,各族接到軍令,通知族人,約期集結。

    涼州羌族首領南宮玉、宋揚以前舉兵反漢,後來被皇甫規所破,又不容于韓遂、馬騰,統領殘部三萬餘在涼州以西駐紮,此次接到徹裡吉國書,也興兵響應。

    羌族軍令下達,姜述很快得到消息,隨之下達軍令。命令張遼分兵援救安定,張飛分兵往援金城,命涼州刺史陳宮、護西域將軍孫堅坐鎮武威,又讓呂布統兵西上協防。

    羌族許多部族皆在漢境,此時三路大軍集結,依照軍令向金城、武威、安定發起進攻。徹裡吉統兵在武威城下紮下大營,孫堅統兵前來挑戰。

    羌族軍帳內,徹裡吉拿著曹操派人送來的信函,內心十分惱怒,原以來諸侯皆按計劃行事,未想到始作俑者如今卻打了退堂鼓。集合諸侯之力與姜述相戰,或可一戰而勝,如今以一族之力與其抗衡,那不是自尋死路嗎?如今三路兵馬已經發動,即使想退亦不可得,目前這種形勢服軟退兵,姜述會同意嗎?

    “報,孫堅在營外挑戰。”營門將來報導。

    “知道了,下去吧。”徹裡吉心中想著合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何會沉下心去迎戰?

    營門將剛出帳,斥侯首領拓跋山來報,道:“齊侯下達公文,傳檄天下。”

    羌族分支數百支,最大的部族為細封、費聽、往利、頗超、野利、米擒、拓跋八族,以拓跋氏勢力最強,一向是羌族的領袖。徹裡吉是拓跋氏嫡子,全名為拓跋徹裡吉,斥侯首領拓跋山是徹裡吉的親侄,精明能幹,徹裡吉甚是倚重。

    徹裡吉接過公文,公文上書:“致天下子民書:自靈帝遇弑,大漢紛爭,然皆為內亂。今異族犯我境界,則為天下子民公敵。朝廷決議,暫停對內戰爭,全力迎擊異族之敵。自公文下達之時起,天下子民通敵者犯不赦之罪,誅九族。諸侯通敵,則為天下公敵,待退去異族兵馬,合天下之力而伐之……”

    徹裡吉讀完公文,不由汗出如醬,頓足道:“偏聽長安小兒之言,不料惹下如此大禍。”

    拓拔山忽道:“我等此次起兵尚未正式交戰,也未殺戮漢民,以談判疆域為名,主動言和便是。”

    徹裡吉心思半晌,道:“既然如此,我等先去會會孫堅。”

    孫堅正策馬陣前,見敵軍大營開處,十余名健將簇擁一人出陣,只見此人年約四十餘歲,身材魁偉,面色黝黑,身著王衣,頭上插滿翎羽,一見便知是西羌王徹裡吉。

    徹裡吉並未披掛,策馬上前,呼道:“請貴軍主將答話。”

    孫堅拍馬出陣,道:“我乃討逆將軍兼護西域將軍孫堅,有話請講。”

    徹裡吉道:“本王此次前來,並無攻伐之意,因為疆域不明,或會導致紛爭,因此前來談判。”

    孫堅冷笑道:“方才安定傳來軍報,貴族首領雅丹統兵強攻安定郡城,幸得援軍及時解圍。依你所言,這也是談判疆界之事?”

    徹裡吉不由出了一身冷汗,不由暗罵雅丹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忙道:“想是諸部首領自作主張所致,我即刻下令,令各部退兵。”

    孫堅冷哼一聲,道:“你等兵分三路,氣勢洶洶,想要奪我大漢疆土,今見盟友不動,無奈之下想要服軟。若是長安動兵,你還會如此服軟?若想製造假像,以和談之名麻痹本將,就不必多言了。”

    徹裡吉不敢多言,只好再次闡明沒有敵對之意。回到軍營,徹裡吉潛思沒有應對之策,正在鬱悶之時,有使者送信過來,道:“雅丹大人出戰不利,分兵攻掠陰盤縣,被敵軍施了空城計包圍,雅丹大人統領主力去救,又被埋伏,目前被困,形勢危急。”

    原來雅丹所領部族,大多皆在附近漢境,因此早早便依令聚結于安定治所臨涇。以五萬大軍應對安定三千守兵,本是十拿九穩之事。怎料臨涇城中,卻有一將領著部下趕到。張遼部將馬岱,駐地離安定最近,擔心安定有失,得了軍令便星夜兼程,早早趕到臨涇城內。安定守軍雖非百戰精兵,但是馬岱部下多為精銳邊軍,合城軍民齊心協力,硬是生生擋住了羌兵兩日兩夜猛攻,還殺死羌人無數。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3

第233章 逼退西羌(一)

    第三日,雅丹引兵猛攻,馬岱親自引領親兵殺上前去,諸軍為其激勵,皆浴血奮戰,但是形勢已是十分危急。正在此時,張遼引領中軍趕到,直接抄了雅丹後路,雅丹見大事不妙,引兵退往大營固守。

    張遼部下兩萬兵馬入城,臨涇城已是固若金湯。張遼向馬岱詳細詢問交戰情況,又出城察看羌軍大營,心中暗自籌畫破敵之策。次日上午,張遼召集將校聚議,馬岱出身兵家大族,頗有謀略,兩人研究出一條計策。張遼聚將分派任務,諸將依令各去準備。

    且說雅丹敗了一場,眼見並州援軍入城,強行攻城已不可行,但大軍駐留此處相持,糧草卻是大事。正在此時,左右來報,道:“有一名烏恒人求見大人。”

    雅丹心想烏恒雖然名義已亡,但族人損失不重,說不定會有助益,當下心生好奇,命人帶烏恒人進來。烏恒人長相與漢人不同,雅丹打量一眼,便知此人並非漢人所扮。

    烏恒人道:“事關機密,請大人屏去左右。”

    雅丹留下兩位心腹,讓余人出去,道:“此兩人為我心腹,你有事儘管講來。”

    烏恒人道:“我是烏恒王丘力居之侄安居,奉叔父之命特來送信。”說完,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交給雅丹。

    雅丹看完信,又問了一些細節,令左右帶此人先去安頓,召集五部首領商議。五部首領也是心憂,知道若是戰敗,其族人多在漢境,恐怕凶多吉少,來到帥帳,還未待雅丹發言,便開始七嘴八舌發問。

    雅丹讓五人坐下,道:“漢人援軍已到,臨涇急不可下,今聞陰盤縣城空虛,又多糧草,我欲分兵去攻陰盤,諸位意下如何?”

    五部分屬野利、米擒兩個大族,野利族以野利吉言威信最高,野利吉言道:“縣城防守名義上空虛,實則有許多民兵,佔據城池之利,若是少數兵馬前去,必不能成功。”

    雅丹點了點頭,道:“城中若有內應,諸位以為如何?”

    野利吉言道:“若是不須兒郎攻城,只需五千人足矣。”

    雅丹道:“漢人雲:獅子搏兔,尚需全力。諸位若無異言,吉言大人統領本部兵馬今夜前去襲城,我派嚮導引領。”

    于夜,安居引領八千餘羌兵,趕到陰盤城下,已過午夜,安居低聲與吉言叮囑幾句,帶領百余名士兵來到城下喊門。過不多久,只見城中大開而城內並無反應。

    吉言見安居引人進城,並未遭到攻擊,招呼一聲,眾軍一直沖入城中。大軍進城,卻無人阻攔,甚至沒有百姓出來探望,吉言命人先搶四門,再派人再搶倉庫。

    一切十分順利,搶下四門及倉庫,竟然沒有遇到一點抵抗。吉言心中納悶,派人去喚百姓,未料進了數家,卻是空無一人。再派人查點倉庫,卻見倉庫內皆堆些柴草,至於糧食錢財,卻是一點也無。吉言心知不妙,使人去尋安居,安居早已不知所終。

    此時東方已經放亮,部下來報,道:“東門發現大量敵軍,已經阻住道路。”

    吉言立即策馬來到東門,登上城門牆往下一看,見大量漢軍士兵阻住通道。吉言見狀,一言未發,急忙去另外三門去看,果然不出所料,另外三門也被漢軍阻住。

    吉言知曉中計,如今內無糧草,外有強兵阻路,無奈之下只有整兵突圍。但是漢軍軍陣威力巨大,衝突數次,均未見功,反而折了不少兒郎。

    再說雅丹聽說吉言被困在陰盤,點起兵馬前去營救。行到故川口時,遭到漢軍軍隊偷襲,而後遇到重重包圍。雅丹等人知道大事不妙,統領部下奮力苦戰,但是實力相差懸殊,在漢軍強大的弓駑下,羌軍損失十分慘重。雅丹衝突不出,只好退守附近一處山坡。隨著漢軍不斷增援,雅丹部已經陷入全軍覆滅的絕境。

    次日,吉言部突圍之時,卻變得異常順利,雖然損折了三千余士兵,主力卻得以東上,於故川口與雅丹殘部會合。兩人相見,正是喜憂參半,平和一下心情,兩人商議突圍返回大營。

    卻說雅丹于黃昏時分,引軍往東突圍,羌兵已至絕境,均拼死征殺。漢兵局部兵少,不得已讓出一條通道,雅丹統領兵馬急忙從通道東逃。將及四更,忽然伏兵四起,卻是馬岱引軍殺到。雅丹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馬岱,三軍混戰,將及天明,正西鼓聲大震,人報追兵來到。雅丹不敢再戰,統兵望東殺去,馬岱統兵拼命纏住,後面張遼引軍追到。吉言奉命斷後,卻敵不過馬岱,被馬岱一槍挑落馬下。雅丹見東方兵厚,不得已往北而行。山后一彪軍又出:左有皇甫健,右有尹禮。雅丹分出部將戰之,皆不利。雅丹看抵擋不住,又望西而走。忽又喊聲大震,一彪軍又至,卻是京兆人雷述攔住去路。眾將死戰,雅丹當先沖陣。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雅丹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天亡我也!”

    正在此時,西北方向殺來一彪兵馬,卻是留守大營的米擒正方統兵前來救應。米擒正方力大無窮,持一杆大鐵棒,所過之處無人可擋。米擒正方救下雅丹,眾人合力往西北殺去。米擒正方一馬當先,殺人無數,不想卻惹惱了剛趕上來的張遼。

    張遼匹馬急馳,大叫:“賊將休得猖獗!”將長槍橫在馬上,一邊急馳,一邊彎弓搭箭,一箭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十數人。眾皆奔走。米擒正方見張遼兇猛,棄了他人,揮起大鐵棒,衝殺入去。張遼見他尋來,正合心思,持槍迎上。兩人你來我往,殺得慘烈之至,一馬程方圓,雙方士兵皆不敢踏入。忽聽慘呼一聲,卻是張遼回馬之時,左手暗掣寶劍,瞅冷子傷了米擒正方後背。張遼見米擒正方要逃,一箭射中其坐下戰馬,策馬複追上來,一刀取了米擒正方首級。

    再說雅丹得了米擒正方之助,從戰場縫隙中逃將出來,回首看時,身旁只餘兵馬數百,不及去尋餘兵,連忙尋路歸營。看看天色將明,背後喊聲起處,卻是馬岱驟馬揮刀趕來,大叫:“羌賊休走!”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雅丹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野利胡牆引軍前來救援,截住馬岱大戰。鬥到天色大亮,大雨如注,雙方各自引軍回去。

    雅丹回到大營,計點部下士兵,只余不足兩萬,五族首領只余野利胡牆待在左右。經此一戰,雅丹心膽俱裂,欲待退兵,道路泥濘不能成行。

    候了一天,道路勉強能行。雅丹不敢停留,命令各軍棄了輜重,黃昏後飽餐而行。時約初更,月光未上。羌兵正行之時,只聽喊聲忽起,四方火把燎亂,前方有兵馬阻路。一時間金鼓齊鳴,喊聲如江翻海沸。東邊轉出尹禮,西邊轉出葛樂欠,夾攻掩殺。雅丹見勢不妙,往北便走,道傍轉出馬岱,又殺一陣。雅丹急往南行,又有皇甫健、雷述攔住。

    雅丹心寒之際,野利胡牆怒目咬牙,衝殺出去。胡牆衝殺出百余步,回頭不見了雅丹,翻身複殺回去,尋覓不見,又往人多處殺,到處尋覓。

    卻說雅丹跟著野利胡牆,為漢卒阻了一下,周圍士兵截來,追不上去。正在此時,馬岱火光裡望見雅丹,挺刀躍馬而來。羌將見形勢危急,謂雅丹道:“大人速換上士兵衣裝。”剛換好衣裝,正逢馬岱尋了過來,以手掩面,雅丹加鞭縱馬竟過。雅丹撥轉馬頭,望野利胡牆方向而走,正逢野利胡牆尋了過來。野利胡牆招呼殘部,一同擁護雅丹,殺條血路而出。

    雅丹部五萬羌兵,跟隨雅丹突圍者不足百騎,餘者大多被殺。安定之圍乃解。

    再說越吉一路羌兵,等候各部兵馬聚齊,不知張飛引領前鋒兵馬已到,一齊發力攻打金城。金城為韓遂經營多年,牆高城堅,除有五千守軍以後,僅民兵便有萬余,還有張飛前鋒五千精騎。越吉五萬余兵馬攻打金城,金城防守壓力並不是很大。

    張飛性格雖急,但是粗中有細,又習過姜家兵課,熟知兵法,先讓越吉發力猛攻,只讓金城守兵與民兵應付,五千精騎卻在養精蓄銳。候兩日,部將皆領部下趕到。張飛與部將商議完畢,即刻分派諸將任務。

    越吉此人曾經遊學長安,頗有謀算,最得徹裡吉所重。此次徹裡吉集兵與姜述為敵,越吉認為兩者實力相差懸殊,十分不看好結局,但是徹裡吉執意如此,越吉也得依令行事。

    前面數日攻城,金城五千守兵和萬餘民兵攻擊力不強,越吉部下損傷不眾,因而信心大增,以為姜述部下兵馬戰力不過爾爾。越吉探聽不斷有援軍入城,尋思強攻城池損傷必眾,不若約其在城下決戰。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4

第234章 逼退西羌(二)

    張飛正在巡城,左右忽報越吉差人來下戰書。張飛拆書觀畢,大怒曰:“蠻子欺人太甚!其聞援軍來,故意使人搦戰!來日看我大戰一場!”

    清晨,張飛命令各軍飽食,只讓徐質守城,自領大軍出城。列陣至半途,羌兵陸續出營。兩邊布成陣勢。越吉紅衣金甲,披掛出馬;左是耗牛族大人細封咸,右是青衣族大人費聽華,二將皆使長刀,兩邊護衛。三通鼓罷,漢軍陣中,門旗兩開,數員大將全裝慣帶,立於陣前:中央張飛,左邊成宜、馬鐵,右邊馬玩、王欣。張飛縱馬當先,專搦越吉決戰。越吉綽槍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青衣羌第一勇士費聽刀迎。不待張飛說話,馬鐵挺槍來迎。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馬玩謂張飛曰:“對面紅衣金盔者,必是越吉。若捉得越吉,羌軍必會不戰自亂。”張飛剛點頭說好,馬玩一騎馬,一口刀,從刺斜裡徑取越吉,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手起刀落。細封咸、費聽華急將長刀遮架。馬玩配刀為長山島所產精品,只見刀光過處,兩柄長刀齊斷,兩將只將刀杆望馬頭上打。馬玩見突襲失敗,撥馬回陣,細封咸綽軍士手中槍趕來。張飛搭上箭,望細封鹹心窩裡便射,細封咸應弦落馬。

    費聽刀迎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馬鐵,望本陣便回。張飛乘勢掩殺過來,羌兵大亂,四散奔走。張飛望見越吉,驟馬趕來。看看趕上,刺斜裡撞出一軍,卻是守營羌兵前來接應。

    張飛大勝一場,收軍回城。羌兵敗軍陸續回營,越吉盤點士兵,折了萬餘,又折了細封咸,今日方見姜述部下精兵實力,內心忐忑不安。費聽華見越吉情緒低沉,勸道:“我族兒郎一向自持武力,向來族民與漢民爭竟,單打獨鬥多是兒郎們占盡上風。今日恃勇鬥將,先是折了細封咸大人,挫了銳氣,費聽刀迎見出意外,回歸本陣,導致兒郎們喪膽,而致今日之敗。”

    越吉聞言心懷漸開,少頃,費聽刀迎入帳,道:“小將有一至交好友,是苗疆之人,名喚孟聽言,在金城開客棧謀生。方才派人送信,說是城中大勝之後,必然懈怠,其于夜半與夥計打開城門,或能一舉奪城。”

    費聽華沉吟不語,見越吉意動,道:“漢人多謀,恐有準備,若無把握,不可輕動。”細封氏將領因傷感細封鹹之死,急要報仇,遂請命行事。越吉遂令費聽刀迎引兵五千為前鋒,自引主力接應。

    是夜張飛得勝回城,賞勞三軍,金城太守沮授建言不許解甲宿睡。張飛道:“今日全勝,羌兵膽寒,為何不卸甲安息?”沮授道:“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倘羌兵度我無備,乘虛攻擊,何以應之?今夜防備,應比平常更加謹慎。”

    說猶未了,情報官匆匆進來,在張飛耳邊輕聲說話。張飛招呼沮授至內室,道:“方才神鳥派人傳來消息,已誘羌兵今日前來偷門,可以將計就計,不僅吃下偷門之兵,可趁亂將其一網打盡。”兩人仔細商議一番,又傳各將來帳,發下軍令。

    午夜之時,張飛讓人在城中空處點起幾處火堆,又讓眾人不斷叫嚷。費聽刀迎引兵來到城下,見城門大開,只道計畫成功,挺槍縱馬先入。待兵馬全部入城,只聽一聲號令,兩側駑箭同時射來,費聽刀迎急退不迭,已是身中數箭。

    費聽迎刀知曉中計,連忙下令撤軍,背後馬玩、馬鐵引軍殺出,五千羌兵折了大半。漢軍乘勢追擊,一直趕到羌族大營,越吉統兵截住追兵。越吉救了費聽刀迎,剛欲進營,只聽一聲號令,營寨上射來一陣箭雨,費聽刀迎當場死於非命,越吉也受了重傷。燈光下看時,卻是徐質引兵早已襲寨成功。

    越吉見大事不妙,引兵往東逃去,只見四面伏兵又起,卻是成宜、王欣,各引精騎,往來衝突。後面徐質追兵趕來,這邊馬玩、馬鐵又引兵殺出。越吉與費聽華兩人見不是路,瞅兵力薄弱之處聚兵猛攻,卻未料到張飛早已瞅准兩人,統領精騎逕自殺奔過來,一合便挑了費聽華。越吉見折了費聽華,心中更慌,尚未做出反應,張飛快馬已到身側,長矛橫擊,將越吉掃落馬上,張飛親衛上前,一刀砍下越吉首級。

    這場大戰一直持續到午時,耗牛、青衣兩族五萬士兵盡喪于此。金城之圍遂解。張飛大勝回城,卻見情報官匆匆尋來,道:“張掖傳來急報,羌兵首領北宮玉、宋揚起兵三萬攻打觸得城,太守辛毗緊急求援。”

    張掖太守辛毗字佐治,穎川陽翟人,姜述重其剛亮公直,因為涼州苦寒,百姓貧窮,任命其為張掖太守。辛毗赴任以前,在東萊盤恒數月,事無巨細,不恥下問,記錄文稿十余萬字。到任張掖以後,巡查各縣,指導農耕,審理陳案,整頓兵備,績考與金城沮授並列涼州第一。

    北宮玉屯兵之處位於張掖西南境外,距離觸得城三百里。徹裡吉起兵之初,定計分兵三路,後發公文呼籲羌人各部回應,並未將北宮玉這路兵馬計算在內。神鳥、情報司探聽情報以徹裡吉為主,三路部族首領為次,卻忽略了北宮玉這路羌兵。

    北宮玉引兵攻打觸得城,城中守軍只有千餘,所幸張掖民兵訓練有素,聞聽官府緊急公文,城內民兵很快聚起二千餘眾,皆領甲衣武器,上牆協助防禦,這才免了破城之災。

    辛毗長於文事,郡尉田械出身邊兵,累積軍功而授此職,雖然作戰勇猛,熟悉戰陣防禦,卻不長於謀略。面對羌兵如潮般地猛攻,守軍雖然英勇,又據城而守,但是損傷極重。

    辛毗之女名叫憲英,年方十五,聽聞蠻族攻城甚急,不顧家人阻攔,披掛上城觀戰。見城下蠻兵攻城器械簡單,只是使用雲梯,弓箭射程亦近,急尋辛毗道:“我軍兵少,與敵軍硬撞,損傷極眾。敵軍兵多,我軍兵少,即使以一命搏兩命,我軍亦搏殺不起。我觀敵軍器械簡單,其攻城之時,只須讓壯丁著甲,用撓竿推倒雲梯即可破其攻勢。以弓駑遠傷其軍,以撓竿近傷其軍,守軍損失必少。”

    辛毗知曉女兒多智,聞言急令百姓製作撓竿,根據憲英指點,果然傷敵無數,士兵損失極小。田械忠厚,不以受女人指點為恥,見辛家女言之有理,便依法而行,因此抵禦羌兵猛攻十一日。

    城外高阜之上,兩位羌人首領正在觀戰。左側一人年約四十五六,身材高大,白淨面皮,留有長須,身著華衣,正是羌族首領北宮玉;右側之人年約三十七八,一身漢人文士打扮,皮膚微黑,眼睛十分明亮,身材瘦弱,正是混血宋揚。

    宋揚母親是漢人,自小傾慕漢學,少時在金城長大,頗有文名,又廣交豪傑,在金城甚有名望。其父原是胡商,後來得罪一位官員,被人誣陷下獄,宋揚一怒之下,與好友北宮玉密謀,挾持涼州邊章、韓遂,以兩人名義發佈繳文,糾集亂民數千,救出父親,殺死官員,佔據金城。後來依附者眾,聚兵十萬有餘,數次擊退漢軍,又結連附近部落共同進退,竟然搞出極大聲勢。後來皇甫規統兵剿匪,得韓遂、馬騰兩人輔助,在金城以西大戰,漢軍大勝,斬首八萬餘。

    北宮玉、宋揚數戰皆敗,被漢軍驅逐出境,到了境外落腳之時,只餘精壯三千餘眾。宋揚讀過兵書,知曉以目前實力,無法與漢軍較量,便在境內兼併小部落,數年下來又漸成氣候,聚兵三萬餘眾。

    此次攻打觸得,本以為數日可下,怎奈城中守兵前面猛衝猛打,損折甚眾,後來卻改變策略,盡使些陰損招數。宋揚望著部下又一次被擊退,搖了搖頭,道:“城中守軍有高人指點,我軍攻城招數皆為所破,部下損傷甚眾,給養將盡,要想破城甚難。”

    北宮玉異道:“你向來足智多謀,怎會如此沮喪?”

    宋揚道:“起兵之初,以為天下諸侯皆動,我等借機吞併地盤,積攢實力,以圖大事。昨日接到消息,齊侯已經全得徐兗之地,眾諸侯無敢發兵者。西羌王以一族之力,如何與齊侯抗衡?若我所料不錯,近日援兵就可趕到,彼時即使攻破城池,也無力拒守。此次出兵終是無果。”

    北宮玉眺望繁榮的郡城,眼露羡慕之色,頗為遺憾地說道:“前幾日若是抓些漢民為前驅,此時早就可以進城享福了。”

    宋揚正色道:“我等領兵攻城,此為攻伐之舉,兩族交戰,實屬正常。若是無故損傷漢民平民百姓,以齊侯性格,我等即便逃到天涯海角,他也不會放過我等。攻城不下,我等撤兵回去便是,若是傷了平民性命,天下再無我等容身之地!”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4

第235章 逼退西羌(三)

    正在此時,斥侯來報:“東方大道煙土飛揚,應是大批漢軍騎卒殺來。”

    北宮玉、宋揚聞言,連忙轉頭看往東方,只見遠方果然出現大量煙塵,速度極快。宋揚忙道:“下令各軍,退回大營。”

    張飛自聞消息,擔心觸得有失,統領部下一萬漢軍精騎,一人雙馬,星夜趕來。涼州地面廣闊,城池相距甚遠,即使快馬加鞭,也是今日剛剛趕至。待到離城稍近,見城頭旗幟依然,這才放下心來。張飛並不統兵進城,而是讓部下就地歇息,自引數十親兵往探羌兵營寨。

    羌兵缺兵少甲,五萬羌兵未必鬥得過一萬漢騎。張飛好戰,見城池無恙,便想速戰速決。張飛看完羌兵營寨,正欲統兵攻打,卻見城內來了一伍騎兵,行近張飛近前,道:“我家太守讓我等給將軍送來一封書信。”

    張飛取信看完,笑道:“皆言辛家女多智,果然不假。”

    原來辛憲英在城頭觀戰,看到蠻兵退回大營,便猜到援軍趕到,待見援軍就地歇息,並不進城,便猜出援軍想要攻打羌軍營寨,便修書一封,讓辛毗送給援軍將領。

    辛憲英觀戰十餘日,早將漢軍、羌兵差距瞭解透徹,認為漢騎此時往攻羌兵營寨,雖然能勝,但是損折必眾。若是派兵截斷羌兵歸路,只須營中糧盡,羌兵便會不戰自潰。

    張飛雖然性急,但是飽讀詩書,又學過姜家兵科,讀完辛憲英書信,便知破敵之策不在於急,而在於緩。張飛思索片刻,分兵一半去城中去取補給,自引五千精兵,繞敵營而過,到敵營南方當道紮下大營。

    宋揚多次領兵與漢軍交戰,自然曉得漢軍騎卒厲害,之所以要各軍撤回大營,就是不想與漢軍野戰。初見漢軍分軍,還不知何意,待見漢軍直奔營寨而來,不懼反喜,心道騎兵攻營卻是不怕。待到漢軍繞營而過,當道立營之時,不由臉色蒼白,急忙回帳與北宮玉道:“漢軍截斷我軍歸路,只能趁漢軍立營之時,全部殺上沖出一條血路。否則我軍危矣。”

    北宮玉急隨宋揚營前來看,見張飛部下只有五千騎兵,笑道:“彼軍兵少,我軍即便退軍,豈敢阻攔?”

    宋揚急道:“我軍與漢軍野戰,安有勝算?撤退之時,前有漢騎沖陣,後有漢騎追殺,若被擊潰軍陣,就有全軍覆沒之虞。”

    正在此時,斥侯急報:“東方又有大批漢軍趕到。”

    宋揚、北宮玉急忙轉到東營,眺望東方,果然又是飛塵遠揚,兵力不下一萬。北宮玉急忙下令:全軍準備撤退。宋揚忽道:“我軍欲退亦不能行。”

    北宮玉異道:“這是為何?”

    宋揚道:“方才全軍撤退,敵軍兵少,我軍士兵並無懼意,拼命廝殺還能沖出一條血路。如今漢軍與我軍兵力相仿,我軍只要下令撤退,士兵心中懼意已生,只須漢騎一次沖陣,就可能導致潰陣。若無戰陣配合,如何與漢騎野戰?”

    北宮玉急道:“這便如何是好?”

    宋揚低頭沉思道:“想要保命,有兩計可行。其一,今夜統領心腹于夜間逃出。其二,歸降齊侯。”

    北宮玉怔了半晌,道:“只是統領心腹逃出,不顧部下性命?回頭傳揚出去,我等如何立足?”

    宋揚指著東方翻滾的煙塵,苦笑道:“我料漢兵此次出兵,兵力不會低於三萬。漢軍既然主力來援,西羌王必然已經兵敗。一萬漢軍我等都不敢野戰,此時漢軍雲集,我軍要戰必然慘敗。即便部分兵馬趁夜脫逃,也要僥倖逃過漢軍斥侯監視,想要大批逃出,也不可能為之。”

    北宮玉默然良久,道:“不知投降齊侯,能否保全性命。”

    宋揚道:“我等雖然侵佔漢境,未傷平民百姓,保命應當沒有問題,投降或會與烏恒人相當待遇。”

    北宮玉仰天長歎,道:“我等佔據地盤皆苦寒之地,部下缺衣少食,家小度日更是艱難。若與烏恒人待遇仿佛,對部下而言未必不是好事。”

    兩人遂決斷下來,自縛去張飛大營投降,道:“我等聽從羌王號令,統兵來攻漢境,自知罪責深重。但是我等自入境以來,絕對沒傷漢人百姓,請將軍饒恕族人。我等在涼州西南,佔據大片疆域,願獻土而降。”

    張飛不敢自專,將情況寫明,讓軍中情報官火速傳給姜述。姜述接到報告,與賈詡、郭嘉等人商議,賈詡道:“如今眾諸侯蠢蠢欲動,北宮玉、宋揚入境以來沒有荼毒漢民,此可赦原因之一;佔據地盤人口雖小,面積極大,獻土而降也是拓土之功,其可赦原因之二;部下皆強壯邊民,身經百戰,若是編入軍中,日後征戰胡族之時,可為先驅,其可赦原因之三。”

    姜述決斷,接受北宮玉、宋揚投降,將其境納入張掖郡轄區,設縣管理。又讓北宮玉、宋揚統領部下至河東整編,正好重騎兵營缺編,挑選其部下兩萬分至各營,餘兵分散至北方各州馬場。讓北宮玉、宋揚至大將軍府任職。

    因為辛憲英此次立下大功,姜述召其回京,讓何後、馬後親自獎賞,授其夫人爵位。辛憲英為史上名人,為辛敞之姐,羊耽之妻,羊琇、羊姬之母。辛憲英之智、曹娥之孝、木蘭之貞、曹令女之節、蘇若蘭之才、孟姜女之烈並稱,皆謂之出類拔萃。她是三國時代最具有政治洞察力的女人,辛毗、辛敞、羊琇皆一時人傑,遇到大事都會去找辛憲英商量。

    再說徹裡吉在武威城下,真是欲退不能,難受到了極至。如此拖了十餘日,先是數百騎士保護雅丹狼狽逃回,問明情況,知曉隴西五族兵馬基本損失乾淨。

    雅丹傷得不輕,但是神智清醒,勸徹裡吉道:“往昔我等不利之時,只須向朝廷進貢,朝廷不會趕盡殺絕。齊侯行事卻不一樣,如今觸了他的虎威,言和已不可能。隴西五族勇士皆沒,還是儘快退出境外,以保存實力為上。”

    徹裡吉搖頭道:“即使退出境外,齊侯若是不肯罷手,如何應對?”

    雅丹想了一會,道:“大王未興刀兵,只將罪責推給諸族頭領,必能安然退出境外。齊侯國內接連行兵,錢糧缺乏,若是我國再不犯漢,其不會貿然發起戰爭。趁著這段時間,大王結連羌族諸支,共同進退,再與鮮卑結盟,或可保全基業。”

    徹裡吉默然一會,歎道:“皆是同族,想必不會落井下石。”

    越兩日,越吉兵敗身亡消息傳來,徹裡吉下令,全軍退往塞外,又讓人傳令大漢境內全部族人,為了避免姜述屠族,全部撤到塞外西羌控制區域。

    實則羌人與漢人族別相近,尤其與姜姓人頗有淵源。上古時期,黃河中游主要有炎、黃兩大部落。而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不同表達,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頭戴羊角頭飾之人,代表以羊為圖騰的起源於我國西北的原始遊牧部落。《晉語?國語》:“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在後來的戰爭中,炎帝部落聯盟敗給黃帝部落聯盟。炎帝部落聯盟大部分隨炎帝與黃帝部落聯盟互相融合,成為華夏族,也就是漢族。另一部分則西行或南下,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羌族自此誕生。

    羌族人口數百萬,佔領益州、涼州以西、涼州以北的廣大區域,其影響力比鮮卑要大得多。羌族共分為姜氏羌、唐羌、蘭羌、先零羌、燒當羌、鐘羌、勒姐羌、卑喃羌、當煎羌、罕羌、且凍羌、虔人羌、牢姐羌、封養羌、鄉姐羌、燒何羌、鞏唐羌、全無種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發羌、婼羌、西夜羌、蒲犁諸羌、阿鉤羌、犛牛羌、參狼羌、青衣羌、白馬羌、白蘭羌、可蘭羌、宕昌羌、鄧至羌、汶山羌、黨項羌、白狗羌、哥鄰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羅打鼓羌、楊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鄰羌、臨塗羌、涉題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維州羌、蠶陵羌等百餘分支。

    徹裡吉身為西羌首領,直接控制區域在涼州以北地區,其所轄八大族群小半居於漢境。西羌人口過百萬不假,但是人口密集區域卻並非在西羌境內,而是在大漢境內。

    羌族數百分支,實則皆依附於幾個大部落,一為西羌,即徹裡吉為首的這個族群;二為燒當羌,首領人稱燒當老王,其控制益州、涼州以西的廣大區域,人口上百萬,實力並不弱于徹裡吉;三為塞外羌,其首領稱為塞外王,控制西羌以西、西南,燒當羌以北的區域,面積很大,但是人口不多,約有五十余萬;四是唐羌,在益州以西建國,兵馬近三十萬,實力不弱;五是蘭羌,在益州西南建國,與唐羌勢力相若。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4

第236章 逼退西羌(四)

    徹裡吉與燒當老王、塞外王邊界連接,族群相通,經常發生衝突,關係並不和睦。徹裡吉這次惹了大禍,折了十萬羌兵,已經傷了元氣,若能延續族群,向燒當老王和塞外王低頭也不是不能接受。

    徹裡吉有了退路,沉思一會,給孫堅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這次羌族來到漢境,本想就數件容易經引發衝突之事商議,怎奈部下首領不聽招呼,導致引發衝突。目前肇事者皆受到應有的懲罰,其身為西羌首領深覺慚愧,又擔心國內因此生變,若是引發族人與漢民的矛盾,其罪孽只會更重,特向涼州官員辭行。

    孫堅收到書信,與陳宮商議,兩人甚是為難。徹裡吉此次興兵,兩路偏師大敗,但其所部主力未動刀兵,從始至終有理有節。若是興兵與其相爭,不占道理,若是任其離去,又不好交代。

    兩人正在難為之際,情報官送來一封密函,說是京城洛陽傳來的加急信函。孫堅和陳宮打開一看,正是姜述對於徹裡吉的處理意見。信上言:徹裡吉此次損兵折將,吃了大虧,必會與長安結怨,放其離去未必是件壞事。另外,因為朝廷發佈公文,嚴厲懲處此次來犯異族軍隊,徹裡吉要想平安離開,必須對外發出國書,說明其進入漢境只是為了談判,而非興兵侵邊,而此次攻打安定、金城、張掖者雖是羌族部落,並非西羌管轄,因此西羌對此類事件不承擔責任。

    孫堅、陳宮商議以後,孫堅引一隊精騎,前去徹裡吉營地。徹裡吉聞聽孫堅前來,親自出營迎其入帳,主客落座,孫堅道:“聽聞貴軍急欲離去,但是安定、金城、張掖征戰均與貴族有關,前期朝廷已發文公佈天下,若是任你等平安離去,我等涼州文武卻是擔了天大的干係。”

    徹裡吉忙道:“侵犯安定、金城者,為耗牛羌、青衣羌、隴西五羌,皆屬漢境羌族,並不屬於我族直轄。侵犯張掖者為北宮玉、宋揚,原為涼州羌兵首領,與我族更無瓜葛。因此金城、安定、張掖發生的戰事,我族並不承擔責任。”

    孫堅道:“既然如此,貴國可以發出國書,公佈天下,說明此次大王前來武威所為何事,聲明耗牛族、青衣族、隴西五族及北宮玉、宋揚所為與貴國無關。”

    徹裡吉此時只想平安歸國,當即連聲承諾,並當場書寫文書,蓋上璽章,交給孫堅。孫堅看完國書,又道:“聽說侵犯安定的羌族首領雅丹,兵敗後逃至貴國軍營,請大王交出此人,我等也好向朝廷交差。”

    徹裡吉這下犯了難為,雅丹是管理隴西五族的世襲貴族,一向忠心耿耿,如此交出,自己威信受到打擊不說,隴西五族也會因為此事記恨。但若不交出雅丹,涼州兵馬肯定不會平安放任族人離開,若是引發全面戰爭,那就不是威信掃地之事,而是族群存亡的大事。

    徹裡吉沉思一會,道:“討逆將軍且回,臨行前我國必會給貴國一個交代。”

    徹裡吉送孫堅出營,來到雅丹營帳,道:“此次受了長安蒙蔽,興兵侵犯漢境,吃了大虧不敢言語,還要遭人威逼,真是為難之至。”

    雅丹問明情況,歎道:“此禍因我而生,也因我而息吧。請大王將我送至漢軍,只求大王善待我妻子。”

    徹裡吉道:“此次我等犯境,沒有擅殺平民,你只需誠心認罪悔過,或可保全性命。父母妻子我自會奉養,你勿需掛念。此事隴西五族或會怪我,你要向五族頭領說明。”

    雅丹苦笑道:“五族壯丁已經十去七八,此次又要遷往塞外,三五十年不能恢復。我會向五族首領說明情況,望大王善待五族族人。”

    徹裡吉道:“此次讓長安小賊坑得好苦,若有機會,我必會兵發長安,以出心中惡氣。”

    雅丹道:“如今我族傷了元氣,還是以恢復為要。燒當老王和塞外王或會生事,還是提前提防為好。”

    兩日之後,徹裡吉親縛雅丹至姑臧城下,並向孫堅辭行。孫堅派遣程普持公文一路相送,將徹裡吉部禮送出境。

    羌族原先占了漢境偌大面積,此次為了避禍,羌人扶老攜幼,皆奔西羌而去。官府統計土地山林面積,報上朝廷,朝廷讓地方官府按照官田進行拍賣,平白得了大量銀錢。

    西羌國書公告天下,眾諸侯再次領略到姜述的強勢。徹裡吉損失近十萬兵馬,愣是一句不是都不敢說,反而老老實實撇清責任,異族如此軟弱大出諸侯意料。

    徹裡吉這次壯士斷臂,讓西羌免遭烏恒、南匈奴一樣滅族的命運,不僅姜述和曹操對其另眼相看,便是燒當老王和塞外王,也對徹裡吉佩服有加。徹裡吉回國之後,燒當老王和塞外王並未趁機威逼,反而派使者前去撫慰,三家關係因此親近不少。

    因為此次西羌行兵,只是軍人攻伐,並未殺害漢人百姓,姜述並未難為雅丹,讓他與北宮玉、宋揚一起,赴丞相府任職,後來見三人品行甚佳,又負勇力,讓三人與烏恒、匈奴將領赴國學兵科學習,日後諸人皆為胡軍部將,攻伐異族時立下不少功勞。

    長安策劃的諸路合攻計畫,便如此很不光彩的流產,劉表、劉焉、劉瑤與長安更是疏遠,鮮卑、丁零也對長安失去信任,吃了大虧的西羌對長安更是如視仇敵。

    洛陽齊侯府。暖風徐送,楊柳輕舞,漫天的星光如月夜的流螢。正在這時,燈影灼灼的書房傳來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室內錦榻之上倚著一位絕色女子,一身寶紅色的繡金袍裙,烏亮的頭髮梳就一個掩月墮雲髻,一張純潔清麗的俏臉,一雙白皙的纖纖玉手,正傾聽愛郎講述娓娓動聽的傳說。榻上還有一位青年,身著一襲素白儒衫,點塵未染,俊朗的眉宇間透出一股不凡之氣。

    青年就是手握天下權柄的姜述,那位女子正是姜述為之修改殺袁令的袁芙。姜述講完這個美麗的傳說,抖衣而起,踱至窗前,雙手背束,徐徐地長舒一口氣。潔白的衣裾在柔柔的夜風中輕舞飛揚,那股傲然之氣凜然於天地之間。

    姜述走回幾案,輕輕品了一口香茗,望了一下榻上慵懶的袁芙。剛好袁芙也直直地看著姜述,四目相投,袁芙柔柔的一笑,白皙嬌俏的臉上立即飛上兩朵紅暈。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誰不是我見猶憐?”雖然只是淡淡的一笑,卻讓品嘗天下花魁的姜述,不禁怦然心動。人們常說一笑可以傾城,而袁芙淡淡一笑卻不沾絲毫雜念,心中的悸動猶如甜蜜的初戀。

    所謂情至深處,欲則相伴而生。青年男女窗上的剪影逐漸靠近,繼而融合在一起,只聽一聲嬌呼聲過後,室內只餘令人血脈暴漲的纏綿。

   ……

    英雄難過美人關,最難消受美人恩。姜述此時進入忘情境界,眼前少女的絕世嬌容……

    眼底春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把愁絲遮別路,柔荑那是相思樹?

    雲雨聲音剛剛停歇,女衛叩門輕呼:“主公,辛憲英姑娘求見。”

    姜述應了一聲,細心為起不得身的袁芙蓋上薄被,輕聲在她耳邊說道:“我到前廳見一位奇女子,有時間再來看你。”

    前來報信的女衛姓祝融,名叫小蘭,從小隨同祝融夫人長大,原是祝融夫人的貼身女婢,生得十分漂亮。祝融夫人數次央求姜述收她入房,姜述只說年紀尚小,過上數年再說。祝融小蘭得了消息,雖未得到正式承諾,心底下早將自己當成姜述的人。

    方才前來稟報之時,尚未走近房間,早聽到房間傳來的纏綿聲音,她往常在祝融夫人內房侍候,如何不知裡面上演什麼大戰,因此直到風聲雨聲歇下,這才叩門稟告。姜述出門之時,祝融小蘭渾身有些發軟,臉上紅暈還未消失。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4

第237章 智女憲英

    姜述出門一看,便知祝融小蘭聽了壁角,輕輕捏了捏小蘭的下巴,附在她耳邊,輕聲道:“聽你家小姐的還未聽夠?待會又要偷偷回房了。”

    祝融小蘭見姜述如此親昵,更是嬌羞無限,但是話聽得不很明白,問道:“我正當值,偷偷回房幹嘛?”

    姜述輕笑道:“不回房換衣,涼涼的怎會舒服?”

    祝融小蘭這才明白過來,啐了姜述一口,道:“侯爺沒句正經話。”

    姜述問道:“辛憲英生得如何?”

    祝融小蘭調皮地說道:“你猜呢?”

    姜述想了想,道:“個子高挑,皮膚白膚,落落大方,舉止有禮,眼神靈動,還有就是長臉。”

    祝融小蘭崇拜地望著姜述,眼神溫柔如水,道:“侯爺真是厲害,猜得完全正確。”

    姜述心道女生父相,照著辛毗相貌描述,便能說個七八分,再結合名門大族的共通點,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辛憲英午時抵京,晚上求見,下午定是見過母親,母親見其孤獨,留她居住在府上。想到這裡,姜述又道:“辛家女定是下午來到府上,先去拜見老夫人,老夫人留她在府上居住,而且一起吃的晚飯。”

    祝融小蘭又是一怔,自己知道這些,還是姜述與袁芙獨處之時,輪值吃飯時無意遇上辛家女,好奇之餘從其他女衛處瞭解到相關情況,心道一直隨同姜述左右,未見有人前來稟報消息,看來侯爺真是神仙,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姜述猜出辛家女行蹤並不意外,辛家女進京以後,沒有安排宿處徑直去了宮裡,晚上就出現在侯府,只有一個可能,被周氏留在侯府居住。想來老夫人又相中了人,想再添一房媳婦。

    辛憲英確實沒在驛館居住,也沒有投奔京內的親戚族人,她有幸來京,自然不會放過親近姜述的機會。有心計的人就是與眾不同,辛憲英午時來到京城,先去宮中拜見兩後,接受兩後的褒獎,陪著兩後聊了一會天,便告辭出宮,直接到齊侯府拜見周氏。

    史書過於渲染辛憲英的智慧,很少提到她的容貌。姜述穿越以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出身大家的妙齡女子,一般來說不會太醜。姜述琢磨其中原因,還是從優勝劣汰才能解釋得通,大家子女自小生活優越,身體基礎好,教育程度高,後天疾病少,平均身高較高,膚色較為白皙。名門大族許究門弟相當,相互通婚,多少代下來,基因自然較尋常百姓優秀。除去一個特例,近親結婚者。

    辛憲英出身大家,身材高挑,皮膚白皙,舉止有度,言談有禮,這些與姜述的猜測完全吻合。讓姜述感到意外的是,辛憲英生得極為美麗,一雙美眸非常靈動,黑白分明,蘊含無窮的蠱惑媚力。

    辛憲英出身大家,善於察言觀色,又擅長揣測人心,下午與兩後見面,哄得兩後十分開心。周氏心計比不上兩後,自然被哄得團團轉,對辛憲英讚賞有加,生了讓姜述收他入房的念頭,詢問辛憲英還未婚配,當場討了她的生辰八字。

    辛憲英臨摹過姜述的字,拜讀過姜述的言論紀錄,對姜述十分崇拜,因此拒絕了多門親事。如今得到周氏認可,怎能不趁熱打鐵,因此有了晚上拜見姜述這個故事。

    姜述觀察辛憲英一會,談話時隱含幾個問題考量,對這位知名智女十分滿意。辛憲英見到夢中的白馬王子,見他英俊瀟灑,內心欣喜若狂,卻強自平和心態,與姜述言談之中鬥智鬥勇。一席話下來,兩人彼此欣賞,郎有心妾有意,辛憲英請辭以後,姜述親自將她送到房間。

    三個月時間,姜述控制的地盤已經擴大到青、徐、冀、幽、並、涼、豫、司隸等八州,已經掌控天下大勢。三劉不敢輕易違背洛陽朝廷旨意,長安朝廷已被孤立。

    前期因為征戰,兗州、豫州、徐州等新下之地,皆採用戰時管理制度,以各軍將領代行政事。西羌退兵,國內形勢緩和,姜述調動文官赴任。兗州共有八郡,東郡、濟陰、濟北、陳留四郡已經派官治理,任命楊大將山陽太守、金尚為泰山太守、辛評為任城太守、蘇倍為東平太守。豫州全是新下之地,刺史龐統已經赴任,州衙官員配置完畢,任命崔林為潁川太守、姜崞為汝南太守、梁剛為弋陽太守、樂就為陳郡太守、韓胤為譙郡太守、姜舉為魯郡太守、張承為梁郡太守、陳渙為沛郡太守。任命張紘為徐州刺史,安西將軍官亥兼任徐州兵曹,部下轉為丞相府地方兵馬編制,公孫度、淳于瓊、呂曠、楊柞、盧比五將,共馬步兵五萬隨其到任。將東海、琅琊、廣陵從青州劃歸徐州管轄,任命陶丘一為彭城太守、孟觀為下邳太守、孫邕為東莞太守。

    此次使用官員,皆是量才而用,其中有朝廷舊官,有袁術、袁遺所部降官,也有歷練數年的國學優秀學生。其中啟用崔林惹起朝堂爭議,崔林為崔家族人,程立冀州處理隱田,便是拿崔家開刀立威。姜述聽說崔林此人,命人召至京中,談論一席話認定此人很有才幹,使其到國學學習數月,派到河東郡任縣長,數月縣中大治,此次破格提拔為穎川太守。

    姜述在朝堂之上解釋此事,道:“往昔眾人皆言我任用心腹,事實證明,我啟用之人皆可勝任本職。朝廷用人當任人唯賢,崔家隱田之事有錯,崔林雖然出身崔家,但並不能證明崔林品德才學不好,其在縣中任職數月而致本縣大治,證明其為治政人才,啟用此人符合任人唯賢的標準。”

    啟用崔林原是一件小事,但是經過宣揚出去,又在天下形成巨大影響,世家人才原本以為在洛陽出頭無望,經過此事方知姜述用人只看才能,不看出身。洛陽城內頓時湧來不少幹材,姜述擇人用之,啟用文臣十六人入相府為親隨,計有:東莞人徐奕字季才、河間鄚人刑顒字子昂、泰山平陽人鮑勳字叔業、楚國平阿人蔣濟字子通、涿郡人劉放字子棄、沛郡相人劉馥字元穎、陳郡柘人梁習字子虞、馮翊高陵人張既字德容、太原祁人溫恢字曼基、河南開封人鄭渾字文公、淮南人倉慈字孝仁、北地泥陽人傅嘏字蘭石、長沙臨湘人桓階字伯緒、廣陵東陽人陳矯字季弼、河內溫人常林字伯槐、河內獲嘉人楊俊字季才。後人稱為齊侯十六謀士。

    武有陳留襄邑人衛臻字公振、南陽堵陽人韓暨字公至、東郡廩丘人王觀字偉台、泰山平陽人高堂隆字升平、穎川定陵人杜襲字子緒、汝南西平人和洽字陽土、廣平邯鄲人劉助字孔才、酒泉表氏人龐淯字子異、河東襄陵人賈逵字梁道、西城人閻溫字伯儉、河南中牟人任峻字天水、扶風武功人蘇則字文師、京兆杜陵人杜畿字伯侯、燕國蘇人徐邈字景山、東萊曲城人王基字伯興、楚國壽春人胡質字文德、太原晉陽人王昶字文舒、河東聞喜人毋丘儉字仲恭。後人稱為齊侯十八親將。

    姜述前期任用諸多降官降將,是因為地盤擴張太快,不得不從中擇賢者啟用,啟用崔林純是為了惜才之心。未想到歪打正著,一下子網列了大批文武賢才。姜述精挑細選的三十四位文武,皆是史書有名人物,只需在國學進修數月,再到基層歷練一段時間,便可擔當重任。姜述手中文武才幹齊聚,再無缺人之虞。

    許攸攻打漢中,逼迫張魯投降,行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自秦漢時期,長安到漢中的通道多取褒斜道和故道,不取子午道。漢高祖劉邦去漢中,派張良燒了子午棧道之後,到平帝元始五年時,王莽下令修鑿子午道,並設置子午關。此後,子午道就是通往漢中的要道。至西漢末年,子午道因為年久失修,基本已經喪失作用,子午關也已廢棄多年。

    曹操自上次攻伐漢中失利,便在戲志才建議下,開始征夫秘密整修子午道。許攸征伐漢中之時,子午道全線基本貫通。許攸征伐漢中,共率領夏侯淳、曹純、韓浩、侯選、程銀、張橫、梁興、楊秋等將共十萬大軍,侯選、程銀、張橫三將統兵三萬出斜谷,許攸統領梁興、楊秋統兵五萬出駱谷,而夏侯淳、曹純兩將統領精銳步卒兩萬經子午谷攻打漢中。三路大軍,兩路軍為明,一路上敲鑼打鼓,旗旌遮日,吸引漢中守軍注意,掩護夏侯淳、曹純這路兵馬奇襲南鄭。

    許攸興師討伐,早有細作報入漢中。張魯與弟張衛,商議退敵之策。張衛曰:“上次依憑陽平關之險,擋住長安兵馬,此次還需在陽平關屯兵,請兄多撥糧草。”

    張魯依言,讓張衛為主將,楊昂、楊任為副將,聚起大軍三萬,防守陽平關。許攸統兵趕到陽平關下,聽說漢中大軍皆聚于陽平關,擇地紮下大營,靜候侯選等軍。五六日,侯選、程銀、張橫三將皆到大營報導,八萬大軍均已到位。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4

第238章 廣詔名媛

    許攸見陽平關險峻,日間並不進攻,讓侯選、程銀、張橫、梁興、楊秋五將各引三千騎兵,輪流襲擾守軍。張衛不勝其擾,與眾將商議亦無妙策,只好兵馬分為三撥,一撥守關,另兩撥塞耳休息。

    自此兩邊相拒二十餘日,只不交戰。許攸忽然傳令退軍,梁興問道:“兩軍雖未交戰,但我軍占盡優勢,何故自退?”許攸笑道:“賊兵每日提防,急難取勝。吾以退軍為名,使賊懈而無備。輕騎已于夜間繞關而過,埋伏其後路,若其兵出關,我軍再行攻打,必一戰而勝。”

    許攸引大軍拔寨盡起,張衛探得消息,與楊昂、楊任商議,欲乘勢追擊。楊任道:“許攸詭計極多,又未知真實,不可追趕。”張衛道:“既然如此,楊任領本部守關,楊昂領本部兵馬追擊,我引兵接應。”

    是日又是大霧天氣,對面不相見。楊昂軍至半路,不能行,權且紮住。卻說楊秋領輕騎抄過山后,見重霧垂空,派人前去詐關。守軍聽聞人語馬嘶,其中皆是漢中鄉音,以為追兵回關,開門納之。楊秋揮軍一擁而入,關中守軍只有五千餘,又無防備,很快被楊秋殺散。楊秋佔據陽平關,讓士兵尋找柴薪,占起一個大火頭。

    比及霧散,許攸從遠處望見,統兵回身殺來。楊昂領兵在前,敵不住梁興、侯選等軍,往後敗退。張衛統兵在後接應,見楊昂敗回,統兵上前截住追兵,兩下相戰未多久,許攸、程銀、張橫各引一軍殺來,背後梁興、侯選追兵皆到。張衛殺條大路,奔回陽平關,上前叫門之時,發現旗已易幟。正好楊昂統領殘部逃回,兩軍合兵逃往南鄭。許攸遂得陽平關。

    張魯失了陽平關,欲問罪諸將,又想正是用人之際,斥責一番,盡出南鄭守兵,湊成兩萬兵馬,讓張衛、楊任、楊昂三將統領,去白水關阻截敵軍。

    再說夏侯淳、曹純兩將,統領步兵從子午道間進,所幸路途已經民夫整修,車輛雖然不能通行,但是步卒卻是無礙。兩將星夜急進,臨近漢中時,方整兵一日。

    次日,曹純引領一千兵馬,換上漢中軍衣,一路上逢縣過關,均異常順利。曹純詐關後注意控制關門,堵塞資訊,將到南鄭之時張魯尚未發覺。

    于夜,曹純統領部下來到南鄭城下,尋找偏僻之處緣繩而上。南鄭防守空虛,曹純部下上城五百余,守軍方才發現示警。曹純見行藏暴露,領兵殺開城門,放主力進城。

    張魯聽聞敵軍入城,讓部下護送家小進山。別駕楊松道:“可放火盡燒倉廩府庫,然後赴巴中。”張魯道:“我本在亂世守護一方百姓,倉廩府庫皆百姓所產,國家之有不可廢也。”遂盡封鎖。引全家老小開南門殺出。于路使人通知張衛等將,引兵皆赴巴中。

    夏侯淳進南鄭,見張魯封閉庫藏,心甚敬之。遂差人星夜稟報許攸,許攸派人往巴中,勸張魯投降。張魯考慮南鄭基業盡失,苦守巴中數縣之地,實難恢復,乃舉土獻降。

    因張魯封庫之公心,無論劉協還是曹操,皆對其優禮相待,劉協封張魯為鎮南將軍,於是漢中皆平。許攸依據曹操命令,于漢中分設諸官,置都尉,大賞士卒。

    曹操得了漢中富饒之地,財政大為緩解,騰出精力大搞民生建設。姜述在東萊做好樣板,只需照本宣科,即使不能達到最佳,但是對百姓有益。關中之地水利發達,稍微整治,恢復良田無數,百姓因此得利,長安財政逐漸富裕。

    姜述新下南陽、彭城、下邳、泰山等郡,皆世之大郡,地盤雖然不廣,但是人口眾多,姜述潛心內治,也無心對外擴張。天下隨即進入相對寧靜的時刻,眾諸侯皆竭力發展,增強實力,積聚錢糧。

    姜述前期異常忙碌,此時諸事安頓,又有諸多賢才相助,又空閒下來,閒暇之時陪著諸妻玩樂。賈詡忽然來報,道有人舉報河東張家與河內司馬家有親,司馬家謀逆張家為共謀。

    姜述細問詳情,河東張家嫡女張春華與司馬懿有婚約,司馬家敗滅以後,同郡王輕數次上門提親,皆被張春華拒絕。王輕惱羞成怒,因愛成恨,首告張家與司馬家同謀。

    姜述聽完此事,本想置若罔聞,一笑了之,又想起張春華也是三國名媛,何不請到府上見識一下?念到此處,姜述謂賈詡道:“文和,此事屬於誣告,不需理睬。派人請張春華至我府上,儘量不要驚動外界。”

    賈詡會意地點點頭,面露笑意請辭回去。走到門口,正逢呂布過來,賈詡與呂布寒喧一陣,呂佈道:“今日去見重騎兵訓練,威力果然驚人,想求齊侯允許我建一營重騎兵,請文和大人教我。”

    賈詡沉思片刻,忽然說道:“久聞貴女美且賢,未知婚配否?”

    呂布不解其意,抬眼望向賈詡,道:“文和大人莫非有結親之意?只是雯兒年方十一,年紀小些。”

    賈詡笑道:“犬子安能配得上虎女,何況諸子皆已成婚。貴女年紀雖然小些,比甄家幼女如何?”

    呂布猛然省悟,一拍額頭,謝道:“多謝文和提醒,我這就去尋齊侯提親。”

    呂布方才去重騎兵營地,見重騎兵人馬覆甲,箭矢難傷,一旦衝擊起來,尋常戰陣一沖便潰,威力非同尋常。呂布是無敵戰神,也是著名武癡,見到如此兵種,如何能夠放過?此次前來拜見姜述,就是來求姜述允許他建一營重騎兵。

    呂布自小在邊關長大,受異族思想影響,崇尚武力,政治不很成熟,但知道姜述有提防之意,若是貿然提出創建重騎一事,恐怕姜述不會允許,因此向賈詡請教。今被賈詡一言道破天機,當下先行回府,招呼正妻嚴氏帶著嫡女呂雯,一同去給周氏請安。

    呂雯年方十一,生得卻是極美,似未長開的花苞。周氏見到這粉琢玉雕的小美人,十分喜歡,呂布借機說道:“布此次攜家小前來,一來給夫人請安,二來向夫人求親,欲將雯兒許給齊侯。”

    周氏打量呂雯一會,笑吟吟說道:“娶到這般美人,是我家述兒福分。述兒正好在家,我讓人招呼他過來。”

    周氏雖然久居內院,但是朝堂之事卻略有耳聞,呂布身為名將,聲威又高,貿然允親說不定會影響兒子大事,周氏因此並未立即應允,讓婢女提前給姜述透個信息。

    姜述聽說這個消息,心中合計一番,呂布無子,娶了其女,便可引為心腹,不失為一件好事。姜述心中定計,便去前廳去見呂布一家,進屋再看呂雯,年紀雖然小些,姿色不差于郭昱,心裡已是願意,朝著周氏輕輕點了點頭。

    周氏最是熟悉兒子的言行舉止,當下心領神會,笑道:“守著述兒和雯兒當面,這門親事我應下了。”

    呂布與姜述結親,立即產生連鎖反應。張飛為長女張星彩求親,何苗為何進之女何靜姝求親,曹豹為長女曹苑兒求親,魏續為其妹魏雨兒求親。數女皆在史上留名,張星彩史上為蜀國皇后,劉禪之妻,何靜姝史上為司馬懿之妾,曹苑兒、魏雨兒是呂布之妾。

    姜述心思既然鬧騰開來,索性讓何後下旨,徵召襄陽蔡姬、零陵樊飛燕、吳郡徐環、阜陽鮑三娘、巴西王元姬、天水王異統統請到洛陽。數人皆是三國名媛,史上蔡姬是劉表夫人、劉琮之母,樊飛燕為趙范寡嫂,徐環為孫翊之妻,鮑三娘為關索之妻,王元姬為司馬昭之妻,王異是趙昂之妻,皆在史上留下筆墨。曹操之女曹羨、曹華、曹節,史上劉協三位後妃,姜述也未放過,讓夏侯娟去信,邀請三女到洛陽做客。

    三國時間跨度雖然不大,如何能將所有名媛皆收入後院?所幸沒有鬧出多大的笑話,樊飛燕、王異雖然已有婚約,但皆未出嫁;蔡姬正當妙齡,蔡家本想將其許給劉表為繼妻,聞何後召見,此事暫且作罷;曹羨稍微大些,只有九歲,曹華、曹節、徐環、鮑三娘、王元姬,年紀都還小。

    朝廷雖未統一,文治武功已呈中興之勢,諸女多是出身大家,諸家接到何後詔書,皆歡天喜地,諸女很快彙集洛陽。諸女有大有小,有的還有婚約,住在齊侯府不合適,姜述讓兩後收拾兩處偏院,將諸女安置在後宮。

    賈詡詭計多端,口才又好,臉皮夠厚,拉皮條之事當仁不讓。賈詡琢磨一下諸女情況,先尋王異、樊飛燕家人密談,提起與姜述結親之意,漢代女子身份低,低成本與姜述成為姻親,哪能不願?自去設法悔了婚事。

    蔡家欲將蔡姬嫁給劉表,便是尋找靠山,說起靠山,當今天下何人比得上姜述?蔡家聽說能與姜述結親,自然歡笑開顏。其餘諸女年紀太小,姜述讓何後下旨,說數女皆有福相,與兩後有緣,暫居宮中,長大以後由兩後指婚。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9:14

第239章 公主捉姦

    賈詡十分輕鬆完成任務,向姜述彙報相關情況,姜述道:“文和此事出力不少,算是立了一功。曹操三女皆被娟夫人接到府上,年紀雖小,日後皆是貴人,與我前世有緣。如何結下這門親事,還得文和多多費心。”

    賈詡見宮中數女尚幼,心道將幼女都搜集來了,這樁差事至此總算結束,未料到姜述又給了一個任務,噎得半天未說出話來。姜述笑道:“文和不要如此看我,實則結親於統一大事大有關連,與諸將結親可以保證內部團結,與名門大家結親有利於日後征伐。與曹操結成親事,怎知曹操不會執劉協來降?”

    賈詡臉色稍緩,點頭道:“主公所言有理,方才以為主公只是好色,沒有細想其中妙處。將曹操三女請到府上,沒想到還有這般妙用,屬下佩服之極。”

    納了袁芙,其情可憫;與辛憲英婚約,其智可取;接受呂雯、張星彩、何靜姝、曹苑兒、魏雨兒,是為了拉攏部將。可這接二連三,造成如此聲勢,連四五歲小童也接在宮中,這讓萬年公主實在忍耐不住,召集眾妻一齊去尋周氏告狀。

    周氏此時兒孫繞膝,對於姜述娶妻興致已經不高,見諸妻皆憤憤不平,也覺姜述有些過分。召姜述前來,守著諸妻之面,道:“萬年公主身為正妻,不妒。諸妻娶進家門,皆賢。你近期鬧騰得有些不像話,不用解釋解釋?”

    姜述搖頭苦笑,先向諸妻道歉,道:“諸妻美且賢,實是諸世福分累積,前番求何後徵召諸女,實是前世孽緣。否則,天下美女盡有,何必召女童入宮?大星一十二,小星二十四,福祿壽喜四星,加上八大方位星宿,總共四十八名妻星。雖有數女尚未成年,但已聚集四十有餘,尚差數名未齊。”

    姜述這番胡說八道,語氣正氣凜然,說得煞有介事,唬得諸妻一愣一愣,不平之意頓消。萬年公主道:“還有數名現在何處?索性一併聚齊便是,省得攪風搞雨,弄得大家不寧。”

    姜述苦笑道:“女童皆已接入洛陽,其餘數女或是天隔一方,或是尚未出生,如何娶齊?”

    諸妻聞言齊笑,室內氣氛頓時變得融洽起來,周氏打個哈哈,道:“述兒自大婚以來,除了芙兒、英兒,即便雯兒也是尋上門來,並未在外面惹風流債回來。這番鬧騰,原來還有這個緣故,既然如此,以後不是諸星臨門,其餘婚事我盡推掉就是。”

    辛憲英住在姜府,聽人說起此事,謂姜述道:“姐姐們太老實,你胡說八道一通,便能蒙混過關,我去跟姐姐們說說,讓你淨欺負老實人。”

    姜述一把將辛憲英攬在懷裡,猛得吻上她的櫻唇,品嘗丁香津液,良久才戀戀不捨地鬆開。辛憲英輕捶一下姜述,嗔道:“讓人說中心事,便來占人家便宜。讓開,我去給母親請安。”

    姜述輕聲說道:“你身子弱,外面風大,多穿衣物。”

    辛憲英走起路很不自然,昨夜初經人事,被姜述大殺一通,最終精疲力竭,魂魂飛到九霄雲外良久方回,早晨起來,渾身像軟麵條一樣癱軟。

    姜述見她這樣模樣,知道昨夜受創頗重,將她攬在懷裡,喚進一名女衛,道:“你去跟老夫人說一聲,英兒身體不適,今日就不過去請安了。”

    辛憲英掙扎著要去,但是渾身酸痛,見女衛已出了門,嬌羞無力地靠在姜述身上,道:“還不是怪你?昨夜那麼瘋狂,我畢竟初經人事,那經過住你那般折騰?”

    兩人甜甜蜜蜜的輕言慢語,你儂我儂的模樣簡直讓人嫉妒,辛憲英不經意摸到那物又堅硬起來,不由駭了一跳,連忙說道:“今日我是不來了,你讓我休息幾日,再陪你好嗎?”

    姜述出門去尋萬年公主,一同去宮中給何後問安。姜述心裡掛著宮內幾位美人,經常尋藉口去私會蔡姬、王異、樊飛燕。身為青年男子,出入後宮過於頻繁會惹人非議,因此進宮之時總是拖著公主。

    何後見姜述夫婦進來,聊些家常,瞅空狠狠剜了姜述一眼,心道平常腿腳未見這麼輕快,自從宮中安置了幾位美人,姜述有事沒事就溜達過來,顯然不是沖著自己,而是沖著蔡姬諸女。姜述妻妾眾多,何後也沒心生醋意,不過姜述每次進宮都喊萬年公主隨同,偷嘴都沒有機會,這讓何後怎能不生怨言?

    姜述見何後母女聊得高興,出門去見董後,董後身體已經恢復,整日弄兒為樂,日子過得十分充實,看起來精神不錯,整個人顯得年輕不少。宮衣緊緊裹著董後的身體,臀胸顯得肥潤豐盈,姜述心火起來,揮手讓左右退下,上前摟住董後求歡。

    土地肥沃,姜述辛苦勞作,格外勞累但興致勃勃,將近半個時辰,方才止住風雨之聲。姜述收拾整齊,再來何後寢宮尋萬年公主,沒想到去了馬後那裡。何後得此機會,怎會放過,上前扯住姜述,道:“沒良心的,只來看那幾個美人,怎不記得來看看我。”

    姜述道:“每次公主隨同,不太方便。”

    何後道:“進宮次數不少,只是不方便得很,枉自沾了名頭,實惠一點沒有,還沒有以前方便。我賜她們婚書,讓她們皆遷到姜府去。”

    何後正當虎狼之年,比董後更是難纏,將近一個時辰,姜述方才脫身。剛走出內室,猛然怔在當地,卻見萬年公主雙目含火,狠狠盯著姜述,幾位女衛跪在地上,一言不吭。

    姜述腦子急轉,喝呼女衛一聲,道:“你等出去守護,任何人不得放入。”

    女衛如獲大赦,立即轉身出門。萬年公主雙眸含淚,悲傷欲絕,指著姜述,渾身顫抖,氣得說不出話來。見此事無法掩蓋,姜述礙於臉面,不想在此與萬年公主吵鬧,上前將她一把抄起,徑直抱到內室。

    何後正在梳妝打扮,雲雨之色尚存,忽見姜述抱著萬年公主進室,不知其中原委,愣愣地望向姜述。姜述面無表情,道:“母后,萬年……”

    姜述話剛出口,何後望見萬年公主的表情,早已猜出姦情暴露。何後久居後宮,處事果斷,示意姜述放下萬年公主。姜述見萬年公主默然不語,眼神滿含委屈,當即將她抱在何後榻上。

    何後拿著玉梳慢慢梳理亮黑的烏髮,並不說話,室內頓時陷於詭異的寂靜中。何後梳完烏髮,隨意盤起用束帶一紮,走到床榻坐下,用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俏臉,道:“今天當著述兒,我跟你說說心裡話。”

    萬年公主將頭一昂,不理何後,翻轉身體面朝北牆。何後也不勉強,用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肩頭,緩緩說道:“你愛述兒,我也愛述兒。若非我身份不許,我今生定會嫁給述兒,哪怕沒有名份也行!”

    何後說話聲音漸高,最後一句如同斬釘截鐵一般,萬年公主聽得芳心一震,強忍著沒有背過身來。只聽何後長歎一口氣,道:“你以為我與你父皇有感情嗎?沒有。你父皇的荒唐將母后的心傷得體無完膚,若非後宮傾軋讓母后變得十分堅韌,若是沒有你們兄妹兩人及家族拖累,母后情願去做一名民間女子,都不願待在你父皇身邊。你父皇所行之事,我們都看在眼裡,聽在耳裡,你是我和你父皇的親生女兒,你能夠選擇漠視,我能嗎?你可以充耳不聞,我能嗎?你知道我當初為什麼將你許配給述兒,因為我瞭解他甚過你瞭解他。我與述兒年紀相差很大,很不般配,從這一點來說,母后所為很不要臉。但是我是一個女人,身為女人你應該能夠理解後宮的寂寞,母后還年輕,母后也渴望有人痛愛,母后也有自己的需求。辯兒沒了,這世上最親的就剩下你一個人,我不想傷害你,所以我和述兒才瞞著你。……你們走吧,以後我不會再找述兒了,不會再破壞你們的幸福。”

    何後不停述說,真情流露,將這些年來的委屈徹底傾泄出來。萬年公主眼裡早沒了怒火,取而代之是無限的憐憫,她轉過身來,抱著何後號陶大哭,道:“母后,我不怪你,我真的不怪你。我既然能容得下別的女子,如何容不下你?母后……從今天起,我們就是姐妹,都是述兒的女人。”

    次日,何後、馬後同時下詔,賜婚諸女,令姜述迎諸女回府安置。以後萬年公主進宮請安,都會招呼姜述一起,故意讓出時間和空間,讓何後享受人倫之樂。

    再說趙雲得了兩萬匈奴騎兵,又從三韓招募騎卒兩萬,手中兵力擴充為五萬兵馬,在三韓之地屯兵訓練。三韓距離長山島甚近,武器衣甲皆依所求補充過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