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93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89章 東方伊甸

    「這個時代世界最新興的國家是荷蘭聯省共和國和瑞典王國以及英格蘭與法蘭西。◎,但他們都遠不及更年輕的東方新興帝國—大漢帝國。隨著歐洲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與東方大明帝國的相繼衰弱、滅亡,漢帝國這個新興國家崛起,成為當今最強大的力量。」

    北京,欽天監官員湯若望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這一段話。

    五十餘歲的湯若望是一名天主教神父,神聖羅馬帝國出生,來到中國二十餘年,到京也十餘年時間。他不但是一名傳教神父,同時也還加入明朝的欽天監,譯著曆書,推步天文,製作儀器。還曾為大明鑄造火炮,積極的謀求天主教在大明的合法地位。

    大漢代明,劉鈞稱帝。

    新皇對於洋人更包容,漢帝國的軍中,有成千上萬的各國夷人。這位年輕的皇帝,對於天主教,也十分包容,甚至不但對於天主教,對於其它各種教也更包容。不過這種包容的同時,卻也有著嚴格的管理限制,大漢有專門的宗教管理局,他們管理全國的宗教事務,甚至對於各種宗教的教義傳播都有限制要求。

    不過這種局面,湯若望是比較喜歡的。

    雖然在中國二十餘年,在京也十幾年,可他依然敏銳的感覺到了新朝的這種開放和包容之心。少了許多僵化腐朽的味道,處處欣欣向榮,充滿生機。

    新朝建立,湯若望被留任,甚至還曾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與年輕的皇帝面談過後,湯若望十分的震驚,這位皇帝並不只是他原來印象中的一個武將,首先他年輕,年輕的過份。才二十餘歲年紀,這讓人難以相信他居然白手起家,一手奪取了天下。取代了龐大的明帝國,建立了漢帝國。

    更讓他驚嘆的還是這位年輕皇帝的淵博學識,他涉獵極廣,天文地理樣樣皆通。甚至對於歐洲。對於神聖羅馬帝國,對於哈布斯堡家族等,對於歐洲如今的大戰,都瞭如指掌。

    與皇帝談話時,皇帝總是面帶著微笑。讓人如沐春風。感受不到皇帝的那種高高在上的架子,皇帝也是大方的。會面之後,特別拔了十萬銀元給湯若望,用以龍漢皇曆的修訂經費。

    並另拔了一筆款項,讓他在京師修建幾座天主教堂,以供大明的歐洲來信教士兵們使用。

    相比起戰亂不休,寒冷、饑荒的歐洲,如今的大漢帝國,無疑是一個天堂般的地方。湯若望從教會那邊得到許多消息,自劉繼業與西班牙、荷蘭、葡萄牙、英國等諸國簽訂了友好和約之後。如今每年都有許多歐洲人乘坐著商船來到南洋,來到大明。

    現在歐洲都在傳說著東方帝國的富饒和安寧,無數的歐洲貧困百姓,都開始謀求著來到東方。他們的第一選擇不再是去新大陸,不再是去美洲,而是來東印度,來東方的大明。

    特別是那些僱傭兵們,聽說了一些已經在漢帝國中享受著東方帝國的種種美好生活時,再也忍不住了,紛紛賣掉家業。攜妻帶子的買了一張前往東方的船票,萬里迢迢的來投奔東方的天堂。

    甚至就連在天主教會裡,來東方漢帝國傳教,都已經成了一個搶手的美搶。

    湯若望在自己的日記上接著寫道。「據官方的統計,大漢帝國的子民有可能超過兩億。天啊,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兩萬萬人口。估計比整個歐洲各國的總人口還多。據我所知,歐洲在經歷了十四世紀的那場帶走歐洲近半人口的黑死病後,如今整個歐洲人口都不過七八千萬。不到一億人口。而在大戰前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口不過兩千餘萬而已。曾經歐洲最大的帝國,人口也不過漢帝國的十分之一。」

    「而且可以相信,不出十年,漢帝國的版圖還會擴張許多。漢帝國的皇帝剛剛御駕親征,大敗了東北的野蠻王國清國十餘萬大軍。清王國是這個世紀新崛起的一個強大王國,曾經一度將漢帝國差點滅亡,事實上,很多人都曾經相信,關外的野蠻人王國滿清,很可能會攻入關中,滅亡明帝國,成為東方的新主人,就如這塊東方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一樣,歷史上,中原的漢人王朝,多次受到來自關外蠻人的入侵,比較有名的有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以及如今的滿清,他們也是歷史上的建立金朝的女真人的後代。」

    「不過這個關外新興的蠻族王國,在崛起的時候遭遇到了漢帝國的開創者劉鈞。劉鈞曾經是明帝國的一位將軍,是明帝國皇帝的義子,他在明帝國時,就多次擊敗重創滿清,甚至在戰場上斬殺了滿清的前任皇帝,圍攻了他們的國都。」

    湯若望停頓了一下,繼續寫道,「經歷了這次大敗之後,我可以堅信,滿清再無可能恢復,更不可能崛起了。他們曾有機會如祖輩一樣攻入關內,問鼎中原。然而現在,他們的復興已經不可能繼續,雖然漢帝國剛與清重新締結了一份和議,重新劃分了疆界。但我瞭解漢帝國的皇帝,我知道這件事情沒有完,現在的締約和議,不過是暫且休兵罷了。等漢帝國理清了其南方地方,那麼必然就是漢帝國的軍隊真正反攻滿清的時候。」

    「事實上,滿清現在的國土,正是曾經明帝國的一部份。而漢帝國的皇帝劉鈞公開宣稱漢帝國是繼承明帝國的,因此明帝國的疆域,都是漢帝國的財產。甚至就連明帝國短暫擁有後來不得不放棄的北方草原地區一樣,皇帝已經宣佈北方的蒙古草原,以及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都是帝國的疆土,都屬於帝國的子民。」

    「皇帝已經調派了新投降帝國的前滿清皇帝長子後來的輔政王,如今的漢軍將領,帶著他的一支女真軍團,去進攻關外的蒙古察哈爾部落。」

    「也許不出二十年,大漢帝國的年青皇帝,就會征服整個東北的滿清,甚至征服整個蒙古草原,將他們正式列入漢帝國的疆土。」

    洛陽。

    在洛陽,李自成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有小兒止啼的功力。

    大街小巷中,到處流傳著闖軍和闖王的各種傳說,甚至還有不少貧苦饑惡的百姓內心期盼著闖軍能早日入城。

    但對於城裡那些縉紳商人們來說,他們最不願意聽到李闖的名字了,光是那個名字,都會讓他們感到恐懼和憂慮。

    呂維祺曾經做過南京兵部尚書,後來回鄉後,被短暫的啟用任命為中原總督。不過剛當上總督,闖賊圍洛陽,朝廷便又免了他的總督之職,任用了他人。

    此後雖不再是總督,可在洛陽城中,呂維祺依然是縉紳中名望最大,地位最高的。

    在從南京回洛陽的這幾年裡,他平時多半在自己創立的伊洛書院中講學。不過地方上但凡有什麼重要的大事,官紳都會去向他求教請問,或請他出面主持。

    在闖賊圍攻洛陽的那段時間裡,他這個致仕的官員,其實一直是洛陽防務的主持者。

    自闖賊從洛陽城下撤圍後,呂維祺也恢復了過去的生活,每日到書院講課。

    這天,他在書院裡同門生弟子閒談,這些人不少都有著秀才舉人功名,還有一些已經作了官,有些是罷官後在家閒居,有些是主動辭官歸鄉的。大家談程朱理學,談闖賊,談起新漢朝。

    大家不勝感慨。

    其中一個弟子道,「相比起闖賊流竄作亂,劉繼業趁機竊國,謀朝篡位才更令人唾棄。老師望重鄉邦,可否想想辦法,拯救大明天下?我等身為國朝讀書人,難道要坐看劉繼業得意囂張?」

    呂維祺嘆了口氣,「今日洛陽局勢危急,天下大局也是一樣,內有流匪,外有強虜,再兼朝中亂臣竊國,真是天命不濟啊。劉繼業兵強馬壯,還不是最可怕者。他雖兵強馬壯,然天下億萬子民,總有忠心臣民。可怕的是劉繼業軍紀良好,把持朝政後推行種種新政,雖對我等官紳來說是在搶劫,但對普通百姓小民來說,卻是大大的良政。」

    「劉繼業推行新政,減租減息,清理屯田,給官吏加薪,給將士增餉,又通過報紙大造輿論,如今這各地鹽價降了、稅減了,糧食卻能賣更多錢,許多百姓,如今都一心跟著新朝。老夫雖一心忠於大明,奈何只是致仕在家,好不容易與洛陽上下同心協力打退了闖賊,可面對劉繼業,雖憂心如焚,卻無可奈何,束手無策啊。」

    「老師,聽說雲南的黔國公沐公爺有心起兵勤王,還有江北巡撫史可法,也是一心忠於大明,天下各地如這樣忠貞之士數不勝數,多不計其數,我們何不聯絡四方志王,共復王業?」

    呂家的老家人匆忙進來,向呂給祺垂手躬身,「稟老爺,分巡道王大人,知府馮大人,等多位地方士紳,一同前來拜見,在外面侯見。」

    呂維祺聽說這麼多人前來拜見,連忙吩咐,「快請。」他隨即起身,整理衣服。一邊對弟子們說,「諸位大人前來,定有要事,諸位請在此稍侯,我一會還有話與諸位商談。」說著,便出門迎接客人。

    來的客人是以河南分巡道王胤昌為首,後面還跟著數位文武官員以及地方上有名的鄉宦。

    呂維祺叫僕人上茶。

    「呂公,冒昧前來,乃是有一件天大的要事,要與呂公商議。」(未完待續。)

    PS︰感謝心☆海、一尊佛陀的支持,謝謝大家!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0章 再建大明

    紅色的宮牆之內,是福王府。???

    闖賊退去,福王又恢復了酒色荒淫,醉生夢死的日子。

    太陽西下,斜陽照在巍峨的黃色琉璃瓦上,越襯出與一牆之隔的洛陽城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宮院裡隱隱傳出笙蕭琵琶之聲,還有檀板輕敲,女子曼聲清唱。

    福安殿後寢宮裡,福王朱常洵躺在蒙著白熊皮錦褥的雕花金漆圈椅裡,伸著兩腿,穿著黃緞靴子的雙腳在雕花檀木矮幾上。

    他一左一右跪著兩個宮女,正在替他輕鎚大腿。另外兩個宮女則坐在兩旁的矮凳上,一人將他的一條胳膊放在自己腿上,輕輕的鎚著。

    人人都知道福王體胖,但胖到福王這份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他那胳膊比宮女的大腿還差,壓在宮女腿上,時間一久,宮女都有些吃不消。不過福王的肚子更大,肚皮滾圓,高高隆起,猶如衣服裡扣了一口大鐵鍋。

    整個人縮在那椅中,就如同黃蟒袍下的一顆大圓球。

    在他腳前不遠處,一名年輕的歌伎正在彈著琵琶,另一個則跪著用洞蕭伴奏。

    美人彈琴**,可福王卻躺在椅子裡打著鼾,鼾聲震天響,完全破壞了這美麗的琴蕭和奏。

    一曲結束,福王卻馬上停止了打鼾,他抬了抬眼皮,依舊躺在椅中。

    懶懶的問。

    「熊掌燉好沒?」

    侍立在後面的一個太監走上前幾步,躬身道,「稟王爺,奴婢剛才去過廚房,今天晚膳沒有熊掌,今晚主菜是燒駝峰和炒鹿肝,另外還有燕窩和魚翅。」

    「為何沒熊掌?」福王眼皮睜開,露出凶光。

    「王爺,闖賊圍城許久,如今雖撤圍。可周邊還是賊人所佔據,熊掌供應實在難得。昨日燉的熊掌已經是最後的一對了。」

    朱常洵冷哼了一聲,「天天駝峰鹿肝,燕窩魚翅的。孤早吃膩了,就不能弄點新鮮的來?」

    太監連連應是。

    司樂的宮女見福王又要閉眼睡覺,忙過來跪下,「王爺,要奴婢們退下嗎?」

    「繼續奏樂。來安靜點的曲兒,孤要再睡一會。」

    「那奴婢們奏一曲漢宮秋月,琵琶和箏合奏,可好?」

    本來已經閉上了眼楮的福王聽到這話,卻一下子睜開眼,抬起腳就向那個柔弱的樂女喘了過去,一腳正中她的心窩,樂女整個人翻倒過去,趴在地上卻是已經昏死了過去。

    「賤婢,彈什麼不好。你要彈漢宮秋月。賤婢,你怎麼不說唱大風歌呢?」

    殿裡一群人嚇的大氣都不敢吭一聲,只能拿眼楮餘光看那個倒霉的樂女。她靜靜的躺在那裡,生死不知。

    「你們是不是也跟這賤婢一樣,巴不得早日離開王府?」朱常洵喝道。

    「奴婢不敢。」一群人連忙跪地求饒。

    闖賊剛剛撤軍,但朱常洵的心情卻遠比圍城之時更壞。闖賊圍城,他只要破點財,大家還是願意堅守洛陽的。可現在,劉繼業卻篡奪了朱明天下,如今都是大漢了。

    劉繼業一登基。說的好聽,要優待前朝宗室。可一邊又咄咄逼人。今天是罷宗室們的優免特權,明天又讓前朝宗室們補交過去五年的欠繳稅賦,後天則是沒收他們的王店。如今又要清查他們的田產契約。說是那些投獻的田產,全都得恢復原主,交還給原主人。

    今天他又剛剛收到朝廷的命令,說要解散王府裡的官吏。撤除福王府所有的官員,包括長史司、護衛指揮使司、儀衛司等等,全都得一個不留。

    以後服侍他的太監沒有了。護衛王府的侍衛也沒有了,甚至上面還下令要他們搬出王府,說王府違制,不得再居住。

    可以想像,這肯定不是結束,以後肯定還會有更多的刁難。

    也許哪一天,那個篡位者不再假惺惺,一道旨意,就要殺盡他們朱家子孫,或者把他們流放到海外台灣或者海南那些島上去。

    福王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母親是最受萬曆寵愛的鄭貴妃。當初萬曆還曾一度想立他為太子,最終導致國本之爭,君臣爭論達十五年,最終因為皇太后和大臣的堅決反對,朱常洵被封為福王,朱常洛封為太子。

    論起來,福王是崇禎皇帝的叔父,龍武皇帝的叔祖。以前劉繼業是崇禎義子,也是入過朱氏族譜的,福王按輩也是劉繼業的皇叔祖。

    可現在,劉繼業卻篡奪了朱明的江山,還要對他這個皇叔祖趕盡殺絕。

    朱常洵曾是萬曆最寵愛的皇子,一度要立他為太子。最後拖了十五年,到朱常洵十六歲時,他被封為福王。

    沒能當上太子,萬曆和鄭貴妃覺得很虧欠這個兒子,便大加彌補。

    萬曆把本來就藩洛陽的伊王遷往永寧,然後把朱常洵封到洛陽,並為他大修宮殿,洛陽府第至三十八萬,十倍常制。宮殿修了十多年時間,一直到朱常洵二十八歲時,才讓他之國河南河南府洛陽。

    並一次賜他田地兩萬頃,並給予他鹽茶等專營特權。

    朱常洵就藩洛陽二十八年時間,依仗權勢,到處兼併土地,霸佔良田,河南府不足,就從河南省和湖廣省兼併頃佔,到現在,福王府已經有四萬多頃田地,

    朱常洵的三個兒子,庶長子朱由菘封福王世子,朱由渠封穎上郡王,朱由嵩封德懷郡王。雖不如周王一系二百餘年繁衍人丁眾多,可若論起王府財富權勢,福王卻是河南諸王中僅次於周王的。

    在洛陽當了二十八年的王爺,做威做福慣了,如今卻要他搬出這座父親為他營造了十餘年,花了幾十萬兩銀子建造的王府,要把他用慣的太監、宮人、侍衛等統統遣散,讓他做孤家寡人嗎?

    「啟稟王爺,呂維祺求見。」

    朱常洵半抬眼皮,不耐煩的說,「這老頭又要見寡人幹嘛?你告訴他,寡人今日身子不舒服。不能見他。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讓他改日再來。」

    太監道,「王爺,呂維祺說他今日進宮求見。非見到王爺不可,見不到王爺他不走。」

    「他有沒有說是什麼事兒?總不會又找寡人要錢來了吧?」

    福王聽到呂給祺這名字就不高興,之前闖賊圍城,洛陽一致推呂維祺主持防務。結果呂維祺一接手防務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王宮來。死活從他手上要走了一百萬塊銀元,拿去犒賞軍士百姓守城。

    若不是當時洛陽確實危急,福王絕不肯拿出這麼多錢來的。現在想想,他都還覺得肉疼。

    「王爺,呂大人說是事關江山。」

    朱常洵笑了,「事關江山?大明都已經亡國了,寡人也成了庶民一個了,這江山跟寡人還有半塊銀元的關係?江山已經跟寡人無關了,也用不著這老頭兒操心了。」

    「王爺,呂大人說是的大明江山。」

    「大明江山?大明哪還有江山?全是些亂臣賊子。無君無父之徒。如今滿天下都逢迎那個篡位者去了,哪還來的大明江山?」朱常洵怒吼道,嚇的滿殿的樂女太監全都瑟瑟抖。

    他揮了揮手,讓人退下。

    樂女開始繼續奏樂,朱常洵又閉上了眼皮。

    最近他總覺得瞌睡很多,整個頭腦昏,四肢肌肉脹。大夫看過後說是他太胖了,還說要讓他減肥。並讓他飲食清淡,還要他多運動。

    真是開玩笑,他有千萬身家。為什麼不能吃想吃的想喝的,他又不是窮苦哈哈,每天只能稀飯野菜。至於運動,他連走兩步都要喘氣。他寧願每天就躺著。然後山珍美味,美女不斷,這神仙般的日子就足夠了。

    不過轉念想到呂維祺這老頭狗皮膏藥似的粘勁兒,只怕他真會如上次一樣見不到人不肯走。

    「讓世子接見一下呂老頭,有什麼事情讓他找世子說去。」

    世子朱由菘也是一個大胖子,不過比起福王來要好點。他正在自己的宮院裡聽戲。前段時間他差人從甦州買來一個戲班子,這些天正天天聽曲,夜夜笙歌。

    聽了太監傳達的福王吩咐,朱由菘揮退了戲班子,在宮女的幫助下站了起來,先去換了身衣冠,然後由太監扶著出去,再讓人傳呂維祺來見。

    呂維祺入殿,行跪拜禮。

    朱由菘賜座,賜茶。

    「先生所來何事?」

    呂維祺欠身,「為大明江山社稷而來。」

    「先生可知,朝廷今日有旨意傳到,令我父子兄弟等限期一月內搬離王府,還要盡撤王府的各官吏侍衛太監等?」朱由菘問。

    「先生,如今天下,已是漢家劉姓天下了。」

    「世子殿下,當初萬曆皇帝封福王就藩在此,原期立國萬休,為國屏障,與國同休。如今朝廷為亂臣所篡,世子殿下身為大明宗藩,難道不應當起兵,再建大明,光復天下嗎?」

    朱由菘大感吃驚,他仔細的打量著呂給祺,「我父子雖為大明宗藩,雖就藩洛陽,然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王府侍衛指揮使司,也早無兵馬,不過幾個王宮侍衛而已,拿什麼起兵,談何光復大明?」

    「世子殿下不可自棄,天下總是還有許多忠於大明之人。」

    「大明忠臣,誰,你嗎?」

    「老臣確實一心忠於大明,而且如臣這般者還有許多。如今就有這樣一人,不但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他手上還有一支十萬人的大軍,他和他的部下都願意繼續效忠大明,光復天下。」

    朱由菘不由的渾身一顫。

    連忙問道,「此話當真,此忠臣是誰,他的十萬兵馬何在?」

    「陛下,此人就是李自成!他和他的十萬兵馬,就在洛陽城外!」

    朱由菘徹底的愣住了。(未完待續。)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看】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1章 退伍

    劉永新近退伍,此時坐在郵車車廂裡,倚角而坐。●︵,.一邊嚼著菸草,一邊興致勃勃的讀著《十八般兵器》上的戰爭報導。這是他最喜歡的一份報紙,這份報紙主要刊登的都是關於戰爭關於武器,經常刊登著軍事軍人消息。

    劉永放下報紙,眺望著窗外。

    四輪郵車由四匹健壯的挽馬拉著飛馳,這種郵車據說是從歐洲引入的式樣加以改進,比傳統的兩輪馬車載重更大。不過對於道路要求也較高,好在如今大漢帝國境內除了海運和運河、黃河、長江、淮河等黃金水道外,也還修了不少陸上交通幹道,就算是這種新式的四輪大馬車,也能暢通無阻。

    郵車屬於郵政總署,但並非過去的驛站。在明朝時,驛站系統分為急遞鋪和水馬驛、遞運所三大機構,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

    驛站主要是接待官員,提供驛夫驛馬,食宿等,規模較大,數十里一站。而急遞鋪,則專為傳遞軍情公文,十里二十里一鋪,遞運所則專負責軍需物資轉運。

    不過明代的驛傳系統糜爛無比,成為朝廷的一個無底洞,填多少資金進去都不夠。當今最大的反賊李自成,曾經就是驛站的一名驛卒,後來因驛站裁撤無處安身造了反。

    驛傳系統是極為重要的,大漢立國之後,便全面恢復了驛傳系統,但又不是簡單的恢復舊制。

    整個驛傳系統被整合進了郵政總署,獨立出來,與鹽務總署、稅務總署、糧務總署、海關總署一樣,成為新朝幾個極特殊的衙門。

    郵政總署下轄郵政局、運輸局和驛站局。

    驛站局下設水、馬驛,在全國各地水陸幹線上,每隔四十里設一站,置車馬船隻,容納食宿。各地驛站都優先供給朝廷的官員和公差的士兵吏員們使用,但不論品級高低,既不給驛券也不免費。而是統一標準收取住宿和車馬船費。從某方面來講,除了他們必須向有公文證明的官員軍士差役們提供車馬住宿外,其實與民營沒什麼區別了。

    運輸局下則是快遞所,專門負責遞運各種物資。既送官方軍方物資,同時也承擔民間的運輸任命,同樣的不論公私,運輸物資都是得照樣付費。

    郵政局則是專門傳遞信件公文的,既傳遞軍情、公文。也開始幫普通百姓商人們傳遞私人信件。

    郵政局有專門的郵車,一站站的把郵件遞傳下去。

    郵差們趕著郵車,郵遞信件公文,也順便會郵送一些小包裹,並且還順便經營客運服務。因為每輛郵車都跑著固定的線路,因此順路運客,也成了郵政局的一項營利項目。

    四馬郵車並不小,四馬拉著的郵車,一般郵件包裹會捆在郵車頂上,然後車廂裡還能坐六到八人左右。擠一擠。十個人也能坐的下,甚至車廂上也還能坐兩三個。

    自從新的郵驛系統運行後,從上到下都得到了好評。

    對於朝廷來說,驛站遞運所等再不是那些官員們佔便宜的地方了,朝廷也不用每年不停的向那個無底洞扔錢,而且新的郵驛系統效率還高,解決了軍情和公文等遞送,連著許多官方物資運送也大大節省了時間。

    而且這個驛傳系統也讓許多普通的百姓商人也享受到了許多便利。

    過去出趟門很難,而與家鄉聯繫更難。雖然後來也有了民信局的出現,但這種民信局送信的速度慢不說。還有許多地方都不能到達。

    而朝廷的郵傳系統,卻是遍及天下的網絡,一站站的遞送,比過去快數倍不止。

    更別說。寄送包裹甚至運送商品,乃至坐車,都方便還便宜。

    劉永坐的這輛郵車,可以搭他一站四十里地,卻只要五分錢。不過他要付錢的時候,郵差卻笑指著他身上的那身藍袍。「是退伍還是探親休假啊?」

    「退伍了,打仗時受了傷,不適合留在軍中,就退伍回來了。」

    「傷哪了兄弟?」

    劉永笑笑,指了指自己的腹部,「被長矛插了一記,軍醫搶救過來了,但截了好幾尺長腸子,還少了個腰子。以後幹不了什麼體力活,沒法在留在軍中了。」

    「福大命大,必有後福啊,兄弟還年輕,別擔心。打仗能撿條命回來就不錯了,你這是在燕北受的傷?」

    「嗯,燕北大戰。」

    「天啊,居然是燕北之戰,那是皇上御駕親征的那一戰了?」車伕驚嘆的道。

    「是的。」劉永曾經是一名線列步兵,雖離開軍伍,可一想起曾經軍營中的種種,還是令他熱血沸騰,尤其是燕北一戰,他們幾萬步兵硬拚三萬清軍騎兵,打的真是驚天動地。

    「兄弟,快跟老哥說說,皇帝他老人家是不是天神下凡?」

    「陛下英明神武,天之子。」

    長著一把大鬍子的郵差咂巴下嘴,「要是我這生能見到皇上一回,死也值得了。皇上聖明仁慈啊,沒有皇上,我也沒有如今這份工,每天趕著這四輪大馬車,一月能賺四塊,幹的好還有津貼獎金,加起來好的時候有五塊呢。」

    劉永點了點頭,一路南來,確實看到許多地方都變了樣。他離開南方也有近十年了,以前背井離鄉的討生活,後來巧合之下加入了楚軍,如今退伍了,他便也想回到家鄉安家。沿路走來,發現許多地方都讓他很陌生了。

    誰能想到,一個郵差,都有一月五塊的薪水呢。

    「兄弟上車,現役和退伍的軍人,老哥我都不收錢。若沒有你們跟著陛下打天下,也沒有如今這好日子啊。上車上車,等到了下一站,咱哥倆正好喝兩杯。」

    郵差很親切熱情,馬車上路後,車廂裡還有幾名乘客,大家對身著軍服的他也很是熱情,又帶著幾分敬畏。

    劉永告訴他們自己已經退伍了,「看到沒,肩章沒有了。」

    「怎麼就退伍了。如今軍隊多吃香啊,太可惜了。」一名中年漢子道,看模樣,他似乎是個商人。倒很算來熟。「如今年青人都打破頭想往軍營裡擠呢,新朝初建,從軍打仗,最易建功立業啊。」

    「受傷了。」

    「哦,原來如此。那兄弟退伍前是什麼軍職啊?」

    「隊長。」

    「這麼年輕就是隊長了啊,那應當是右都尉了?」

    劉永點了點頭,商人立即客氣了幾分,「那就是從九品了,我得稱呼一聲老爺。」

    「從九品而已,況且我還已經退伍了。」

    「有了品級就是官了啊,這官身可是一輩子的。你既然是打仗受傷退伍的,那朝廷也不會虧待你的吧,有啥安排啊?」

    劉永告訴商人,因為自己要求回鄉。因此最後上面給了他幾個選擇。其中有回鄉做民兵隊長,去家鄉縣裡的稅務或者糧食等幾個部門。

    「那你選了哪個?要我說,應當去稅務,這是如今最吃香的部門了,去糧食也好,都是好衙門啊。」

    「我選了回本鄉當民兵隊長,當了幾年兵,還是習慣了軍伍生活。」

    商人聽了有些可惜,「民兵隊長哪能跟進稅務和糧食署衙門做事呢,太可惜了。」

    「對了。你退伍時朝廷有沒有什麼賞賜補貼之類的?」

    『有,有退伍安置金。」

    「有多少啊?」

    劉永笑笑,「給了我十八個月的薪餉作退伍金。」

    「那你一個月有多少薪餉原來?」商人有點刨根問底的意思。

    「不算多也不算少吧,基本薪水是每月六塊。另外還有軍齡補貼,職務補貼,作戰補貼、餐補還有保險金等,全加起來一個月也就二十塊左右吧。一些衣物生活用具等是免費發的,立功賞賜等也另算。」

    說起來,漢軍不論軍官還是士兵的待遇都很豐厚。也沒有剋扣等情況。是多少就發多少,漢軍薪水最大特點就是薪水是由多項組成的,基礎的底薪並不算高,但還有各種項目的補貼賞賜等。

    而且士兵們的薪水相差很大,有很多等級,軍齡的不同、軍餃的高低等等,都會有差異。平時將士們吃用連生活用品全都是部隊免費發放的,劉永在軍中呆了兩年多時間,薪水基本上都存下來了,存在自己的士兵帳號裡,還有利息。

    兩年多下來,他也存了不小的一筆錢,當然對於他來說,其實歷次的賞賜比平時的薪水多。兩年多以來,他也算是參加了大小許多次戰役,東南平夷,遼東征虜,包括最後這一戰的燕北之戰,他都參與過。

    每次參戰,賞賜都很豐厚。

    最後他退伍時,又一次領了一年半的薪餉做為退伍金。

    眼下他懷裡面,就張著一張銀行存摺。

    上面整整一千塊銀元,基本上就是他這兩年多來掙下的,兩年多的軍餉,各種津貼賞賜,退伍金,還有傷殘撫卹金等。

    一千塊,加上一個從九品的武職官身,這就是他這兩年多時間裡掙下來的。

    不對,還有一項,皇帝陛下還賞賜了他一百畝土地,讓他到了家鄉後找地方官府要。雖然按新朝制度,這一百畝地雖賞給了他,但也不會有優免特權,該交的稅還是一分不少會。但一百畝地依然是個很豐厚的賞賜,尤其是在他老家河南洛陽這塊,一畝地怎麼也得二十塊往上。

    如此說來,其實他當兵兩年多,掙下的最大一筆身家,其實是這一百畝地。

    商人還在驚嘆一年半薪水的退伍金,「哇,知道軍中待遇好,沒想到待遇這般好,說的我都動心想要去當兵了。」

    「哎,可惜你就退伍了,要不然,再過個三五年,說不定你都能升個上都尉了。現在回了鄉,去當民兵隊長,這恐怕就比從前差遠了啊。」

    劉永從口袋裡拿出了自己的任命書,上面寫著自己的任命。茲任命退伍右都尉劉永為河南府洛陽龍門鎮民兵隊長一職!

    一別家鄉十載,再回故鄉,劉永也不由的有些近鄉情怯。

    河南,我又回來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2章 福王監國

    呂維祺從王府出來的當天晚上,又請來洛陽官員鄉紳們聚會。最近河南衛輝府官員清欠追繳,長恆王朱常Ê被要求搬出王府,遣散王府的官員侍衛等,並上繳歷年積欠賦稅,以及將一萬餘頃非法納獻和強奪傾佔的田地上繳。

    朱常Ê拒不遵從,當衛輝知府帶著衙役上門強遷時,朱常Ê點燃了王府,把自己和妻妾兒女全都燒死在王府中。

    消息已經傳到了洛陽,並被證實。

    這幾天,洛陽城中的縉紳商人們都心懷不安,人人都清楚,下一步就是洛陽了。

    朝廷的手段是狠歷的,長恆王自殺後,官府並沒有放過。而是直接以長恆王子孫皆亡為由,直接把長恆王府所有的田宅家產都收為國有。

    緊接著他們又開始向長恆王的兄長潞王朱常芳追欠,限期他搬出王府。潞王朱常芳是第二代潞王,他的父親潞簡王是隆慶皇帝的兒子,萬曆皇帝的弟弟,曾經極得寵愛。據說當年李太后甚至曾有過要廢掉年輕的萬曆皇帝改立潞王的打算。

    可以說,當年的潞簡王其實就是後來萬曆朝時的福王的翻版。

    潞王當年就藩衛輝後,立即把曾經天下最富有但卻因無子國除的景王的所有財產接收,皇帝還先後賜他萬頃之地到如今,潞王是諸藩中田地財產最多的藩王,擁地數萬頃,田宅無數。

    而現在朝廷絲毫不在意剛逼死了潞王的唯一兄弟,又開始逼迫潞王。他們稱潞王的這些家產,都是通過巧取豪奪而來,是逼迫百姓投獻,甚至是直接把百姓的地侵佔。衛輝府的官員最後判定,潞王只能保留一萬頃地,但卻得補交數百萬銀元的欠稅。

    連潞王府,也要讓他搬出。

    不僅宗室被逼迫。河南的鄉官縉商大戶商家們,也都在經受著這股大風暴。

    但凡家中過去享受著優免特權的,如今都成了被追究的對象。他們被要求上繳過去五年的欠稅,被要求清丈田地,甚至還被要求以前納獻的田地,從新歸還給百姓。連商人們也逃不過,他們一樣被要求補交過去五年欠下的商稅。

    新朝似乎跟所有的官紳地主商人們過不去,家家都得登記財產,清丈田地,補交欠稅。而且以後優免通通沒了,官紳一體納糧當差。

    洛陽的窮百姓都在懷著殷切的心情等著新政策的推行到來,期望著能重新拿回自己的田地。

    但官紳和大戶都懷著惴惴憂慮的心情,等待著即將砍下來的那一刀。

    面對著新朝推行的種種新政,他們從內心裡反對。這個時候,他們不約而同的懷念起大明朝時的好處來,讀書出人頭地,當官就高高在上,擁有種種特權。田地不納糧,不當差,甚至還做著生意經著商,錢財大把的進帳。不管國家如何艱難。反正都不敢把主意打到他們頭上來。

    願意就捐三五百兩銀子,不願意一毛也不拔,皇帝也不敢說什麼。

    可是現在,劉繼業卻把刀磨的雪亮。揮向了他們。

    之前,他們還覺得,不管天下誰來當皇帝。反正都無所謂。劉繼業當皇帝,這地方上還是他們鄉紳地主們的。但現在看來,他們想錯了,劉繼業就是個強盜,他居然想要均貧富,這是殺富濟貧啊。

    呂維祺仍是洛陽官紳的重心,被看做是官紳的帶頭人。

    呂維祺是洛陽官紳代表,呂家也是洛陽大族。呂氏家族田產不少,還涉及商業。甚至放高裡貸,搞彩券,賣鹽賣茶,他們家還是洛陽的大糧商。

    但現在,新皇推行新政,各種新政卻都是奔著他們口袋裡的利益來的。如果新政推行下去,那呂家也要大受損失。不但鹽茶等買賣得放棄,而且按朝廷的法令,獎券的發行只歸屬朝廷所有。地方和個人都沒有權力發行獎券。

    而國家糧食部署的設立,各地糧站的建立,也將使得呂家的糧食買賣大受衝擊。更別提清丈田地,他們家的許多田產就無法再隱藏了,那些投獻的田地也得重還給百姓。

    以後連高利代這樣的暴利買賣也做不了了。

    這不是割肉,簡直就是要命。

    呂維祺決不肯放棄這些,所以他下決心要跟朝廷說不,跟劉繼業說不。

    正好此時李自成派人來見,提出要歸降,要尊奉福王為天子,光復大明。這讓呂維祺激動不已,心中的想法終於能夠成為現實。

    這幾天,呂維祺不斷的在福王和洛陽各大家族中間來往串連,他還讓自己的門生子弟故人們,不斷的四處聯絡。

    福王對於當皇帝並不怎麼上心,或者說他不太相信呂維祺他們能成功,更別說讓他去相信那個曾經挖了朱家祖墳的闖賊李自成了。

    但世子朱由菘卻很上心,很是積極。

    朱常洵覺得兒子和呂維祺等人都有些過於一廂情願,他們現在只肯相信自己想要的事實,完全忽視了劉繼業不但篡奪了大明的皇位,而且劉繼業還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可朱由菘聽不進去,他問福王,難道我們就要被劉繼業逼的最後如長恆王一樣的下場?如果是那樣,那我寧願跟他們拼了。

    就算一時拼不過,大不了撤去關中,撤去雲南,忠於大明的臣子還是有很多的。

    「父王,我寧願這千萬家財都散盡,用來招募犒賞勤王的將士們,也絕不送給劉繼業一分一毫!」

    看到兒子如此的決絕,福王笑了。

    他享樂了大半生,也五十多餘了。自己的身體也不好,還能活幾年呢。以後,這副家業終究是要交給世子的,既然他選擇這條路,那就由他吧。

    說實在的,他確實不願意離開這座王宮。

    他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八年,早習慣了這裡的一切,讓他搬離這裡,遣散所有的奴僕,那他還過的有什麼意思?

    他由兩個太監攙扶著,帶著世子來到了自己的庫房。

    典庫官打開了倉庫,裡邊堆滿金銀。

    朱常洵指著這些金銀對兒子道,「這些都是神宗皇帝辛苦從天下各地弄來再賜給寡人的,也有不少是寡人三十年來自己經營的家產,寡人現在把這些都給你。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寡人老了,你還年青。」

    朱由菘得了這大筆金銀,越發有了底氣。他找來呂維祺,讓他加緊籌備。

    五月五,端午節。

    但洛陽城中的官紳們今年卻沒有觀看龍舟,他們齊聚呂府,共商勤王大事。

    呂維祺向眾人介紹。

    「這位是李岩將軍。」

    大家都明白,這人就是李自成的部將,甚至大家也知道,李岩曾經還是一名舉人,後來投奔了李闖。對於這樣一個人,大家過去是不屑的,但現在,大家卻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

    「我家將軍願意尊奉福王繼承大統,再復大明!」

    呂維祺點頭道,「奸賊篡位竊國,神州陸沉,我等皆為皇明之忠臣,豈能坐視。連李將軍都能深明大義,站出來討逆,我等自然更責無旁貸。經過我等勸諫,福王已經同意出來擔此大任。」

    「但是福王只答應暫任監國之位,我等將建立臨時朝廷,招募兵馬,聯絡四方忠貞義士,一起討逆勤王,恢復大明。」

    朱由菘也站了出來,「監國有令,為表李將軍忠義之心,特賜封李自成為信國公,劉宗敏為義國公,李岩將軍為寧國侯,李過將軍為興國侯。其餘以下將軍,俱授以官職。」

    李岩向朱由菘謝禮,「多謝監國殿下,多謝世子殿下。」

    朱由菘心情不錯,點頭道,「信國公忠心向明,待大明光復之後,大明也定不會忘記他的功勞,到時定會重重厚賞。」

    呂維祺也趁機道,「監國殿下已經決定拿出一百萬塊銀元,用來賞賜勤於王事的忠勇將士們。」

    李岩問,「福王殿下何時正式就任監國之位,我軍又何時進入洛陽?」

    呂維祺對於放闖軍入洛陽還是有一些擔憂的,不過朱由菘卻是不在意這些了。

    「請寧國侯立即回返宜陽,我會派人隨同前往,宣佈對信國公和將士們的封賞。待封賞過後,就請信國公立即帶兵入洛陽,協且守衛。」

    李岩聽到這個答覆,十分滿意,當下便謝恩後帶著使者離開洛陽。

    宜陽城裡,李自成都已經有些不耐煩了,最新的情報顯示,張山和蔡遠的剿匪軍已經開拔,向西而來。

    就在他焦急之時,李岩回來了。

    而且帶回了讓他難以相信的好消息。

    「臣李自成接旨!」

    李自成跪在地上聽太監宣讀完封賞旨意後,大聲謝恩接旨。

    校場之上,無數闖軍親眼見證這一幕。

    從今天起,他們就不再是倡義營了,而改名忠貞營。闖王也不再是奉天倡義大將軍,而是信國公,制將軍劉宗敏封了義國公,李岩封為寧國侯,而闖將軍的佷子一隻虎李過則封為興國侯。

    其實的將領,也都各授了總兵、副將、參將等等職務,搖身一變,大家就從匪變成了官軍,還個個都是高官大將了。

    「升日月旗!」李自成高喊一聲,早有士兵將準備好的日月旗高高昇起。

    看著這面迎風飄揚的旗幟,李自成心懷激昂,他娘的,古人誠不欺我,果然還是殺人放火受招安。

    如今,俺也是堂堂國公爺了。

    「傳令下去,拔營,入洛陽!」

    「入洛陽嘍!」(未完待續。)

    PS︰感謝yppppp、碭山貢梨天下無雙、左道之人而、划水聽音樂、殤嵩V深、地下城鎮魂曲諸位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3章 必要措施

    前段時間雙方還隔著圍城拚死拚活,轉眼之間,洛陽城的大門卻已經大開,迎接著闖軍入城。

    洛陽的許多百姓都覺得很茫然,不解。

    可洛陽的官紳們卻齊至城門迎接,好像迎接親人一樣。

    一夜之間,洛陽變了天。

    洛陽又打起了日月旗幟,福王出任監國,呂維祺出任內閣輔兼吏部尚,而福王世子則晉封福王。李自成晉封信國公,任兵部尚兼河南總督。其餘擁立的洛陽官紳,闖軍將士,也是個個加官晉爵。

    總之,一切很熱鬧。

    洛陽被立為東京,做為新朝廷的臨時行在。至於年號,朝廷一致決定沿用崇禎年號,今年就是崇禎十四年。

    朱常洵就任監國僅僅三天,三天後,百官三次勸進,朱常洵三次推讓後同意稱帝。

    五月初八,朱常洵洛陽稱帝,改次年為弘光元年。

    朱常洵登基儀式有些草率,匆匆忙忙舉行登基大典,然後立世子朱由菘為太子。

    洛陽復闢,漢軍卻已經一路打到了洛陽城下。

    李自成留在外圍的部下雖然拚死抵抗,可對上漢軍,幾乎是每戰必敗,數天之下,各路兵馬盡皆敗入洛陽,五萬漢軍殺到洛陽城下。

    中原剿匪總指揮張山氣的暴跳如雷,他在河南剿匪剿了大半年,不是這裡出意外,就是那裡出意外,雖然也有皇帝的旨意,可畢竟大半年都沒能掃平流匪。

    結果現在倒好,皇帝剛御駕親征殲滅十幾萬清軍,他這裡正要再添喜訊,結果就遇上這事。

    攤上大事了。

    在他的眼皮底下,李自成居然跟一群前朝宗室遺老們串連起來搞了復闢。

    當著他的面,在他眼皮底下,朱常洵那個死胖子,居然敢稱帝。李自成這個流匪居然也成了國公?

    一群流匪跟一群遺老的復闢,張山不怕。可他知道此事必然造成極壞的影響,大漢建國不久,天下人心不穩。這個時候洛陽復闢,必然影響到整個天下局勢。

    張山了一通火,走桌前,開始提筆寫奏摺。

    蔡遠急步走入帳中,看著他在那裡寫著。忍不住道,「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情在這裡寫奏摺,趕緊兵一舉打下洛陽,滅了那般渾蛋再說啊。」

    張山頭也不抬,「朱常洵都復闢了,也不急這一時半會了。這我們大意失荊州了,誰他娘的也想不到闖賊居然跟福王串連到一塊去。」

    「是啊,都不要臉了現在。朱常洵連挖自己祖墳的闖賊都能搞到一塊去,你還能說什麼。這之前還圍城攻戰。轉眼間卻親如一家了。他娘的,氣死老子了。」

    洛陽復闢的消息如風一般的迅傳散出去。

    中原總督李樹初正在清欠追繳搞大普查,忙的不亦樂乎,收到這個急報後,簡直不敢相信。他一屁股坐椅中,長長嘆息。

    「終於還是出事了。」

    聞訊趕來的開封總兵齊國遠卻笑笑,「未必就是壞事,我覺得倒是好事。膿包就是膿包,不管你看不看它,他都是膿包。不如早點挑破。早點把膿擠了,也早點好。這新舊朝交替,前明的這些宗室,那些遺老們。肯定心有不甘的。不早點處置了他們,留著也只是個禍害,還是個隱患,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作。」

    「現在好了,他們自己全跳出來了,朝廷這下出手名正言順了。咱們正好一舉將他們打盡。也算是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李樹初搖了搖頭,「話雖時他們反叛復闢,對於局勢影響還是很大的。東南西南西北這些地方都還沒能進駐軍隊,這個時候洛陽一反,只怕其它地方也可能跟風起事了。」

    「怕啥,跳的越高,就會摔的越重。他們不自己跳出來,我們還得顧及一下名聲,不好直接對他們動手。現在他們一反,正合著咱意了,派兵平亂,然後順便把各地這些牛鬼蛇神,什麼宗室遺老,一掃而光。沒了這些人,才是天下清平。」

    齊國遠是個將軍,他考慮事情更多的是用武人的目光,喜歡直接乾脆。之前皇帝對前朝宗室甚至是原來的官員們的處置,在他看來就是太過寬鬆了。雖然畢竟新朝初立,這個時候寬鬆仁慈一點,有助於收攏人心,但太過寬鬆也不是好事,就如現在,他們不還是反了。

    但齊國遠對於漢軍充滿信心,他很清楚,沒有足夠的武力,搞反叛搞復闢,那就是自尋死路。

    為何皇上奪取明朝的皇位看起來這麼容易,都沒半點風浪?那是因為當時皇帝手上握著天下最強的武力,京畿完全掌握在他手上,朝野上下,京畿內外,都在掌控。

    皇帝說改朝換代,那就改朝換代。

    而洛陽那幫子人有什麼?

    他們只是些腦滿腸肥的傢伙,就算把李自成這群流匪招過去,又有何用。

    是時候,來一波大清洗了。

    大漢的江山,哪容的這些前明宗室的遺老們繼續做威做福。看不明白形勢的,那就必然要被掃過棺材之中。

    「督臣,我提議必須立即加強對前朝宗室的控制,甚至應當果斷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李樹初向後靠了靠,抬頭望著這位總兵官。

    「你所說的必要措施是指什麼?」

    齊國遠絲毫不懼李樹初的目光,朗聲道,「為了避免其它前朝宗室被奸人所利用所挾迫,我們應當對他們加以保護。我提議,立即派兵把河南山東各地的宗室全都遷到開封,集中保護。」

    李樹初忍不住笑出了聲。

    「你就不怕火上澆油,把事情弄的更大?」

    「事情都已經如此了,還能怎麼更大?也許宗室們會有些怨言,但我認為我們應當防範於未然,總不能那邊都已經反了,我們這裡卻還當做什麼都沒生。那樣一來,也太蠢了。」

    李樹初道,「若是他們不願意呢?」

    「我願意親自帶人去勸說,去協助他們搬遷的。」

    「河南和山東兩省的前朝宗室可不少,光是親王就有十餘位,郡王數十,其它將軍中尉等更是有數萬之多,還有那些郡主縣主鄉君等等,這麼多人,可不好遷,更不好安置。開封,也沒有這麼多地方安置。」

    「那就直接送他們去台灣吧,那裡有的是地方安置。」

    「你真是越說越不像話了,那些能是我們能決定的嗎?」李樹初想了想,「這樣吧,你先派兵去加強一下這些宗室們的保護。可以先把各親王下面的郡王將軍中尉等集中到各王府,這樣我們也能集中保護。」

    「是,屬下立即去辦。」齊國遠大聲應道。

    齊國遠雷歷風行,一出去後,馬上召集了自己的部下,然後劃分區域,包幹下去。

    「都給我聽好了,你們帶隊到了各地後,聯絡好當地的鄉軍民兵們,一定要『保護』好他們。」

    「將軍,若有人不肯遵從怎麼辦?」

    「那你讓他先問過你的刀再說,現在是特別時期,朱常洵已經謀反了,這個時候誰敢拒絕我們的好意,那麼他就是心懷不軌,他就是想要謀逆作亂。對於這些亂黨,只有一個字,殺!」

    齊國遠狠狠的說道。

    張山的請罪奏章還沒有到,劉鈞卻已經知道了洛陽復闢的事情。

    此時劉鈞還在密雲,尚未返京。

    他剛剛冊封豪格為鐵嶺開國伯,正式令豪格率所部兩萬人馬兵出宣府,前去進攻察哈爾。

    正準備要返京,錦衣衛的密報就到了。

    看過密報,劉鈞心情古井無波。對於洛陽的反叛,他沒有驚訝,沒有意外,連一點擔憂都沒有。

    劉鈞早就預料過,他篡奪大明皇位,早晚會有人跳出來反對的。

    只是他本來以後可能最先跳出來的會是陝甘或者云貴那些地方,畢竟那裡天高皇帝遠,劉鈞還沒有真正掌控到那邊。

    居然是洛陽的朱常洵先反了,而且朱常洵居然跟李自成串到一塊了。

    不過他們的反叛不會讓劉鈞憂慮,沒什麼好憂慮的,他剛剛取得了燕北大捷,滿清都已經被他打趴下了,等這次和議達成,他就能騰出手來穩定中原。

    他原本的計畫就是如此,先把滿清打服,再騰出手來掌控中原。等穩定了中原天下,到時再過頭來把滿蒙給一一收拾了。

    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並沒有打破他的計畫佈置。

    洛陽的反叛,從某些方面來說還是個好事。

    洛陽,天下中心,卻又是四戰之地。朱常洵和李自成,他們要拿什麼來守洛陽?而一旦當他們被漢軍擊敗,就算他們能逃,那麼這個失敗,也會讓那些還對前朝寄有幻想的人沉重的打擊。

    朱常洵一反,卻還和李自成聯合一起,李自成是什麼人?

    流匪,一個挖過朱家祖墳的流匪。洛陽那幫人聯合李自成,會讓他們處於什麼地步?一群跟流寇合作的人,能有什麼希望?

    他們挑起了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也把他們最後的一點餘地也拋棄了。

    「傳旨,京!」(未完待續。)

    ps︰感謝春來到花開早,歷史逝去的真相的支持,謝謝大家!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4章 諸侯

    蒙古諸部,察哈爾實力僅次於與滿清關係最親的科爾沁,卻也是曾反抗後金最激烈的一部,此後清在蒙古設立四十九旗,卻獨把察哈爾兩翼四旗獨列在外,並由清軍直轄統領。~,

    曾經蒙古諸部的宗主部,卻被滿清打壓的最厲害。

    當劉鈞授豪格為征北將軍,統領麾下女真騎兵出征北上。消息傳到口外,察哈爾親王額哲主動請降。

    額哲是林丹汗之子,林丹汗曾是 蒙古帝國第三十五代大汗,也稱為末代大汗。但也有人稱末代大汗是林丹汗之子額哲。

    崇禎七年時,林丹汗逃亡青海,病死甘肅。額哲成為察哈爾部的可汗,不過當時的察哈爾部已經不再是漠南蒙古最強的部落,只不過是一支餘部。而且僅僅不到一年,黃台吉就派了豪格與多爾袞等遠征察哈爾餘部。

    額哲與母親只得獻傳國玉璽投降。

    他投降後,黃台吉封額哲為察哈爾親王,還將次女固倫公主馬喀塔嫁給了額哲。

    不過後來,黃台吉又娶了林丹汗的大福晉,額哲的繼母鐘木娜為側福晉封為貴妃。後來又把讓額哲把察哈爾部遷到了宣化大同北面長城外駐牧。

    不過此時的察哈爾,已經不復林丹汗當年時的諸部之主地位了,連當年察哈爾下的八部落也大多被分離,額哲所統領的察哈爾,只是當年遠走青海的那支殘部而已。甚至滿清還不放心,把這支殘部遷到了宣府外後,還把他們分為兩翼四旗,獨列在四十九旗之外,還不許各旗首領世襲。

    額哲對於滿清只有恨。

    當他聽說劉鈞大敗清軍後,有的只是高興。

    喀爾沁和翁牛特兩部族四旗先生歸附了大漢後,額哲也動起了心思。等聽到漢皇派了豪格率兵來征後,他心中又多了恐懼。

    當年在青海,正是豪格率軍遠征,迫他們投降。

    如今的察哈爾。早不復當年的聲勢,而且額哲這個親王,也就只能管這麼一畝三分地了。痛定思痛之後,額哲審時奪勢。做了一個決定。

    既然在滿清當這個親王當的這麼憋屈,而且他又對付不了豪格即將來到的征討,那乾脆降漢算了。滿清對他既有殺父之仇,且又自身難保。

    額哲說做就做,他悄悄調動了自己的親衛。把汗帳的清軍一舉打盡,然後把自己的清朝公主妻子還把黃台吉的貴妃,自己的繼母鐘木娜還有異母兄阿布奈全都軟禁起來。

    他親自向劉鈞寫了一封降書,派出使者入關求降。

    豪格還剛出居庸關,結果就見到了額哲派來的求降使者。豪格連忙派人護送著去見皇帝。剛到通州的劉鈞,見到額哲的使者後也不由的大為意外。

    「想不到額哲倒也算是明形勢,識時勢。」

    劉鈞接受了額哲的請降,但該做的事情還要做。他再次選派馮元飆為使者,前往口外宣旨。

    劉鈞封額哲為鉅鹿開國侯,察哈爾依然劃為左右兩翼四旗。四位旗主都封為開國伯。

    大漢的爵位並沒有太大的權力,更多是一種榮耀,尤其是這種化外封爵,更多是一種懷柔手段。

    派人去封爵的同時,劉鈞令豪格繼續進軍。

    劉鈞令馮元飆宣示額哲,接旨之後,立即與四旗主及其它部落頭人一起入京面聖。劉鈞把察哈爾之地新設為化德府,下面四旗之地設為四縣。讓吏部選派官員進駐,同時讓兵部派駐兵馬駐紮。

    豪格所部改為向東征討,目標改為昭烏達盟的克什克騰旗、巴林左右旗等地。把察哈爾與翁牛特旗之間打通。

    處理好這些事情,劉鈞凱旋入京。

    上次劉鈞悄然出城,前往關外指揮作戰。而今再次回京,卻是凱旋而歸。

    出京之時沒有什麼儀式。悄悄的離開,回來時,卻是滿城相迎。

    文武百官出京二十里郊迎皇帝凱旋。

    凱旋的將士們也都換上了乾淨整潔的軍服,隊伍整齊,刀槍 亮。大家挺胸抬頭,以最雄壯的姿勢排著隊列抵達京城。

    劉鈞在北郊舉行了一場簡單但卻隆重的校閱儀式。隨後入城。進城之後,他最先去了太廟獻俘。

    等這些儀式都走完後,劉鈞才入宮。

    百官都排隊等著覲見,想要與皇帝商議洛陽造反的事情。但皇帝入宮後卻沒召見任何大臣,連首輔也不得召見。

    一天一夜過去,直到第二天早朝之時,皇帝才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

    百官跪拜山呼萬歲過後,太監唱傳。

    「宣蒙古歸附三部察哈爾、喀喇沁、嗡牛特,諸旗首領上殿覲見!」

    「宣」

    一道道洪亮的聲音傳揚開去,早在外面等候的額哲等人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身著大漢的官服入殿。

    三部九人。

    為首的是察哈爾的額哲,已被封為鉅鹿開國侯,剩下的八人都是三部八旗的旗主,各都封有開國伯爵位。

    新朝建立後,禮部重定規章,規定了詳細的冠服禮儀制度,如明黃色為天子服飾專用。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用緋,五到七品用藍,七到九品用綠。

    而龍為天子專用,皇子親王可用蟒,其餘百官勳臣皆不可用。

    過去清時的鬥牛、飛魚等類蟒形的袍服,也禁止臣子穿戴,勳臣們改用麒麟、白鹿等。

    此時額哲等九人皆身著紫袍,頭戴梁冠,腰佩金魚袋,一步一步的跟著禮部官員上殿,不敢左顧右視。

    做為最先歸順大漢的三個蒙古部族,他們還是享受到了不少優待的,不說個個封爵,而且還得到賜紫袍金魚袋的資格。

    只不過九個人都光著大腦袋,戴著梁冠有種不和諧的感覺。其實劉鈞從沒有讓蒙古人剃光頭,他只讓清軍剃過光頭,但也並非是要讓他們光頭,只是不許他們留辨子。這事情傳到蒙古人那裡,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皇帝不許漢人之外的胡族留辨發或者披髮,大家乾脆也就都剃了光頭。

    當初蒙古人歸附清朝後。清人並不要求蒙古人剃髮。蒙古人的髮式多樣,大多都有中間剃光,邊上留髮的習俗,論起來和滿清的辨發有些類似。也只有少數在滿清朝中做官的蒙古人。才會改變髮式。

    而現在,不需要劉鈞命令,這些蒙古貴族們主動的給自己全剃光了。

    「臣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額哲等身為部落首領,都會些漢語。只是口語各異,但喊起來還是很誠懇很洪亮的。

    「平身!」

    在此之前,滿清其實也只控制漠南蒙古,也就是俗稱的漠南二十四部,對此漠北諸部,未有效控制,漠西諸部,更是鞭長莫及。

    不過到了清朝奪取中原後,通過拉攏聯姻以及征戰,最終清人把整個蒙古諸部都拉到了他們的統治之下。

    清人對蒙古實行盟旗制度。就是把一個部族劃分為多個互不編屬的旗,然後多個旗編為一盟。規定時間會盟,一般三年一盟。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果的策略,目的是防止蒙古諸部聯合起來反對清朝,便廣建諸侯分其力。比如最早與清結盟的科爾沁部族,曾是漠面諸部中實力最強的,因此滿清便把他們劃分為五個旗,以分化他們的力量。後來的察哈爾,也增劃為六旗,喀喇沁也從兩旗增為三旗。

    更別提許多歸附較晚的部族。更是被劃分的更細。

    在歷史上,清朝一度把蒙古劃分為兩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旗。以此來分解和打擊其力量。如喀爾喀蒙古分成了八十六旗、青海蒙古分成了許許多多互不統屬的旗,他們各自為政,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整體。從而。滿清政府有效地瓦解了蒙古各部有可能的聯合,分解了蒙古各部的力量,達到了統治的目的。

    滿清以前,蒙古人心中的汗權思想很重。雖然元以後四分五裂,但各部落還是唯認大汗為尊。

    漠南蒙古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就是持傳國玉璽的大汗。

    清人擊敗林丹汗後。便將俘獲的其子額哲封為親王,位在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貝勒之上。將他高高供起,保持了蒙古人心中的汗權思想,也使得蒙古各部眾歸心於清廷。

    同時,清人統一蒙古各部後,還取消了原各部族和汗原有的稱呼,而是統一按照滿人官秩,分別給這些部落首領和黃金家族成員授以親王等七等爵位,,並且按照不同等級給予不同的俸祿。

    清人一面始終保持分化原則,又保證蒙古部落首領們世世為王,享富貴無於窮。

    這種手段,其實很高明。這種分封再加上聯姻,以及通商貿易,和開發移民屯田,最終使得蒙古人根本無法反抗清人。

    劉鈞是個實用主義者,他覺得清人對蒙策略很有成效,因此也毫不猶豫的拿來用了。

    劉鈞保留盟旗制度的同時,又在關外設省建府州縣,派遣朝廷官員。既與他們展開聯姻,同時也放開貿易,並加強移民。

    在關外劃立保留區,既有州縣,也有盟旗,一個地方兩套班子。

    不過這都是溫水煮青蛙的法子,先穩住他們,封賞賜聯姻賞賜貿易等等。然後官府和軍隊的進駐,移民的開發,用不了多久,漢人就會超過蒙古人,蒙古人也就再翻不起浪花來了。

    不過劉鈞沒有給蒙古人封王封公,最高的額哲也只封侯,其餘人封伯或封子封男。

    劉鈞還制訂,所有的盟旗都是三年一會盟,而且把各盟內的諸旗分為三班,每年一班輪流會盟。而且各盟旗的這些侯伯子男首領們,還有輪流入京朝見皇帝。

    而最重要的一條制度,就是給各旗劃立疆界。

    禁止越界,一旦越界,就視為謀反,漢軍可以征討。劉鈞要給這些蒙古人畫地為牢,同時讓蒙古的這些賜封首領們世代相襲,永遠做帝國的諸侯而不是藩屬,等到足夠的時間,自然也就成了帝國的直接控制的疆土,可以改土歸流了。

    再加上在各盟旗設立漢學,推廣漢語漢字,加強貿易,就能更牢牢的控制歷史上一直為中原心腹之患的草原了。

    「諸位,朕已經在燕北設立了燕北省和漠南省,同時在燕北省內設立了卓索圖盟,在漠南省設立了昭烏達盟。」

    「現在,朕將在大同以北長城外設立綏遠省,並設立**盟。新的緩遠省疆界將包括黃河前套,以及東面的壩上草原。**盟也將由察哈爾四旗以及土默特左右兩旗以及四子部落左右旗共八旗。」

    「不過為了統一方便,今後盟改為郡,旗改為州。每州由各部蒙古貴族們擔任,管理本州內部落的日常行政、司法,各郡,則由朝廷選任漢蒙官員擔任,領導郡下各州內蒙古部民的行政和司法等,州郡都受巡撫、總兵等監督管轄。」

    以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和**盟,就成了卓索圖郡,昭烏達郡和**郡。下面的各旗,也改為各州,如紅察哈爾州,白察哈爾州等。

    「如今四子部落旗和土默特旗還未歸附,朕會派一支西征軍前往征討,希望察哈爾四州能夠召集部落戰士,出兵協助。」

    額哲等立即拍著胸脯表示,定盡召部落戰士為王前驅。額哲甚至還表示,要把身為清朝公主的妻子以及曾被黃台吉納為貴妃的繼母獻給劉鈞。

    按蒙古人的傳統,這倒不是什麼無恥的事情。當年黃台吉納鐘木娜,就並不是貪戀他的美色,而不過是為了政治需求而已。他本想讓自己的兄弟們娶林丹汗的遺孀,結果沒人願娶,最後只得黃台吉自己娶了。

    額哲的妻子清公主馬喀塔嫁給他時才十二歲,今年也不過十六。囊囊太后則也不過二十多歲,若不是當年清軍遠征,額哲被迫投降,按蒙古人的傳統,他後來很可能是要娶自己的繼母為妻的。

    額哲向劉鈞獻上了自己的妻子和繼母,而其餘八位旗主,則都向劉鈞獻上了他們最年青美麗的女兒。

    對此劉鈞早有心理準備,沒有猶豫,大手一揮,十個全收了。

    反正這種聯姻更多的是政治需求,是一種象徵。不過隨後額哲向劉鈞提親請婚,劉鈞卻有些猶豫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5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

    內閣衙門。 ,

    首輔值房裡,左都御史倪元路和戶部尚書李邦華正坐在首輔袁繼鹹的對面。他們是來找首輔訴說不滿的,對皇帝的不滿。

    就在今天,皇帝下旨封袁繼咸為江寧侯。還一口氣封了數十位文武官員爵位,從侯爵到男爵都有,就連倪元路和李邦華兩人也各得了一個開國子的爵位。

    此時兩人來向首輔訴說不滿,倒不是封爵之事。事實上,如今的爵位制度,已經和明時完全不同了。大明的爵位非常難得。且異姓功臣只有公侯伯三等,除了偶爾給給皇后貴妃的父親封爵,想憑軍功封爵是難上加難。

    封爵難,擁有爵位後的特權也多。各種優厚待遇,且能夠世襲罔替。但本朝不同了,連宗室都只五服論親,五服之外的就不算入宗室,只是普通百姓。而就算宗室,非皇帝之子不得封王。

    哪怕皇帝之子封王,其王位也不能傳承,嫡子得降等襲爵。

    至於異姓功臣們,他們的爵位更差不多相當於終身制了,反正也只能傳給嫡長子一個勛爵爵位,還是個終身爵,連第三代都傳不了。

    更沒有食邑、封地,也就是多了個頭餃,俸祿裡多加了一筆不算多也不算少的數字而已。這樣的爵位,受封固然高興,沒封也沒什麼關係,封高封低更不至於心懷怨恨。

    如今的爵位,說到底,跟那些宮保加餃沒什麼區別。

    倪元路他們不滿的是皇帝對於叛亂的態度。

    洛陽都已經反了,福王都稱帝了,連李自成都投入洛陽朝廷了。

    可皇帝卻絲毫不急不忙,回來到現在兩天了,提都不提一下此事。相反的,皇帝卻還有心思在塞外設立省府州郡,還一口氣娶了十個蒙古女人,真是讓他們極為不滿。

    尤其這十個女人裡,有兩個還是有些不堪一提。一個是嫁過兩嫁的寡婦,且來頭不小。頭任丈夫是蒙古大汗林丹汗,二任丈夫是清太宗黃台吉,現在她的前夫繼子居然要把她嫁給大漢皇帝。這不是侮辱人嗎?

    而且那個不要臉的額哲,送完了繼母,居然還要把妻子也送給皇帝。

    呸,太不要臉了,果然是一群不開教化的野蠻人。

    但皇帝居然答應了。

    雖然他們也為燕北大捷而高興不已。也為蒙古人歸附而自豪,但有必要這樣嗎?娶蒙古部族首領們的女兒為妃嬪,已經是他們的底線了,現在居然還要娶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和愛新覺羅.馬喀塔。

    娜木鐘一個寡女,嫁過蒙古大汗,嫁過滿清皇帝的兩嫁寡婦,兩個丈夫還都是戰死,簡直就是剋夫女,是不祥之身,這樣的女人怎麼能娶。

    尤其是那個馬喀塔。她還有丈夫呢,丈夫獻妻,這怎麼怎麼回事?

    至於其它的,比如什麼冊封蒙古部族首領爵位,在塞外設省縣,建立州郡這些,他們更認為沒有必要。

    塞外那種蠻荒之地,又不能耕種,要來幹嗎?

    在他們眼裡,皇帝這是好大喜功。這是膨脹了。

    他們更關心的是前朝宗室的復闢,做為曾經的明朝大臣,如今的漢朝大臣,他們比其它人更不願意看到明朝的復闢。滅亡就滅亡了。又來折騰什麼。

    前朝遺老們折騰的越厲害,就越讓他們覺得自己尷尬。

    他們巴不得早點調兵平定這些叛亂,可皇帝的態度讓他們很著急,很不滿。

    「元輔,你是內閣首輔,還是太師。當過皇帝的老師。你得勸勸皇上啊,如今洛陽一復闢,天下人心動盪啊。你應當也收到消息吧,山西大同的明代王、太原的明晉王,還有陝西西安的明秦王等,數名前明親王和數十個前明的郡王都已經反了啊。」

    李邦華急的嘴上都起泡了,「就是,還有雲南的前明黔國公沐天波也已經舉兵反了,他還勾結了雲南土司沙定洲一起做亂,現在雲南都不復為朝廷所有了。皇帝這個時候卻還一心放在塞北,全然不理會中原之亂,這樣下去,只怕轉眼間,山西、陝甘、雲貴等地都要盡皆叛亂了。」

    袁繼咸起身給兩人各倒了一杯茶,面帶著微笑很淡定的道,「兩位大人稍安勿燥,先喝口茶,消消氣。」

    「這個時候哪還有這閒心啊,這天下一亂,到時必然糜爛各地,剛安寧的日子只怕又到頭了。還不知道有多少心懷不軌的奸邪之輩,會趁亂而起。元輔啊,你說話陛下定然會聽的,你得出面勸說啊。」

    袁繼咸卻是很悠然的端起茶杯慢慢品起了茶,其實昨天皇帝一回京,他立即就去面見了。雖然他也沒能見到皇帝,但皇帝卻讓人給他回了一句話。那句話就是盡在掌握和欲擒故縱。

    他回來後仔細琢磨了許久,終於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登陸也就全身放輕鬆了。現在見到倪李兩人那副著急上火的樣子,他不由的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皇帝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悄悄出京,用短短時間就御駕親征,指揮了一場燕北大捷,如此英明神武,果決了斷的皇帝,會看不到中原的叛亂?

    欲擒故縱四字,道明了一切。

    皇帝這是在釣魚呢。

    倪元路嘆了一口氣,「其實我覺得如今亂局,也不完全是那些心懷不軌之輩的原因,也有我們朝廷有些事情處置不當的地方。就比如說,朝廷的天下普查,還有這個清欠追繳,我覺得就有些操之過急,甚為不妥。」

    李邦華連忙點頭,「確實。這新朝肇建,一切首要穩定。這般四處清欠丈量,搞的跟清算抄家似的,引的無數縉紳商賈讀書人都不滿啊。」

    袁繼咸道,「可這些新政也沒有錯吧,搞天下普查,清丈田地,那是今後朝廷制度國家政策的基礎,連天下的底細都摸不清,那又談何制定合適的政策呢?」

    「兩位也都是明白人,當知道過去前明之亡。就亡於制度馳廢,法紀不張,吏治腐敗。這優免特權,本意是好的。可最後卻完全變了樣。天下有田有錢之人反而不納稅,所有的稅賦重擔都壓在普通小民身上,你說這天下能好?」

    「如果那些地主縉紳商賈們連權利和義務都搞不明白,那他們這麼些年的書都白讀了。他們還想響應作亂,是要綁架民意還是威脅朝廷?我可以這樣說。不管他們是想怎麼樣,這都是一種危險和錯誤的做法,因為不論是皇帝還是朝廷,都不會因為做對了事,而去妥協。」

    倪李兩人被袁繼咸說的有些接不上話,但又有點不甘心。

    「可是大局為重啊,朝廷這樣強硬,弄的天下沸反,也不是個事啊。」

    「我倒是覺得這是有人藉機做亂,他們根本就是對朝廷無忠義之心。他們要跳要反就隨他們好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有叛亂,那麼朝廷就調兵去平亂好了,朝廷如今一年花費數千萬銀元養軍,不正是為此作用嗎?」

    倪元路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二位,朝廷推行的政策都是正確的,因此也絕不會因為有人藉機作亂,就半道而廢。」袁繼咸很堅定的道。

    紫禁宮城。

    劉鈞看著面前的這些女子,不禁感嘆。確實很漂亮。

    雖然這個妝容有些影響她們本來的美麗,但依然讓人驚嘆。九個蒙古女子,一個女真女子,她們是額哲等送來的。

    本來劉鈞不太想接受馬喀塔和娜木鐘。但額哲堅持。他不想再有一個滿清公主妻子,也不想把曾做過黃台吉貴妃的娜木鐘留在部落裡。

    劉鈞後來答應了,但那時他還沒見過她們。他只是將這事當成一樁政治交易,沒想那麼多。

    不過等她們入了宮後,劉鈞才發現,這些蒙古女子並非想像中的那般滿身腥羶之氣。面目黝黑、體格強壯。

    比起漢人女子,尤其是那些大家閨秀來說,首先,她們沒有那種畸形的小腳。其次,她們確實很健美,身材普遍高大,連皮膚也充滿著健康的顏色。

    其中最清亮的還是馬喀塔和娜木鐘,一個十六,一個二十六。一個剛剛成熟,一個卻已經熟透。

    「瞧您,笑的多燦爛。」

    柳如是的聲音從劉鈞後面響起,「陛下是不是看上了她們,是不?」

    劉鈞回頭,柳如是與陳圓圓和沈曼三人聯袂而來。三人都是華麗的宮裝,色彩鮮艷,猶如三隻翩翩的蝴蝶。

    她們三隻就如同養在庭院裡的金絲雀,美麗,還有著動人的歌喉,會跳曼妙的舞蹈。會彈琴會做畫還會賦詩寫詞。

    但她們對面的這些女子,卻有著烏黑的頭髮,飽經風霜的健康膚色,強壯有力的胳膊,和修長有力的長腿。

    她們就像是草原上的白鹿,充滿靈性。

    「你們各有春秋。」劉鈞沒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

    「陛下還真是博愛多情,見一個就愛一個。」

    「我喜新可也不厭舊啊。」劉鈞輕笑。

    陳圓圓望著那幾個女人,目光中有些敵意。

    「陛下,你真要收這些女人?」

    「嗯。」劉鈞點點頭。

    PS:看到書評區裡有人吵架,木子也說兩句吧,這只是一本歷史架空小說,大家休閒時看個高興。大家看過後發表下感想意見,木子非常高興,但沒必要互相謾罵。大家有錢的訂閱支持一下,木子也很高興了。看的高興,打賞一兩塊也非常感謝。

    大家沒必要打賭比打賞,這就是意氣之爭了,何必呢,看書也就圖個休閒圖個樂,不要把自己弄的不開心。

    划水聽音樂和碭山貢梨天下無雙兩位同學,就到此為止吧,和氣看書,好嗎?(未完待續。)

    PS︰感謝yebaoyin、AA坦克、碭山貢梨天下無雙、儒家小雨、388、時空之弦、往昔隨風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6章 山河變色

    「朕的仁慈,被他們當成軟弱可欺,既然如此,他不義,也休怪朕不仁。⊙。⊙」

    劉鈞坐在軍機處衙門的軍議大廳裡,朗聲宣佈。

    將軍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充滿興奮,文臣們倒是很沉的住氣。劉成功讓參謀們在沙盤上標示了如今咬鉤的那些魚兒們。

    除了京畿沒有插上藍旗,其餘諸省都出現了藍旗。有的省只有一兩面,而有的省則已經插滿了藍旗,代表著漢帝國的紅旗都已經看不到一面。

    最大的一面藍旗插在河南洛陽,天下的中心。

    此外山西的大同和太原,山東的河南江北、江南、福建、浙江、兩廣甚至是海南、湖南等地也都有藍旗。

    不過藍旗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雲南貴州以及陝西和甘肅。

    看到這些旗幟,參加軍機處會議的文武重臣們都明白了如今形勢不妙。洛陽一復闢,天下各地的明朝宗室,以及那些致仕的鄉宦,還有地方的縉紳等,紛份響應造反。

    在這股大潮裡,還有不少比較引人注目的地方,比如雲南和貴族、四川、廣西、海南、陝西、甘肅等地的土司,土族苗族黎族回回等都有不少趁機舉旗的。

    不過大家沒有從皇帝的臉上看到慌張和不安,看到的只有沉著冷靜,還有淡淡的微笑。那是一副盡在掌握的表情。

    倪元路冷靜下來,再看著大沙盤,看著上面的紅藍旗幟,以及參謀們剛抬上來的一張大黑板,上面用粉筆寫滿了字跡,還有許多數字。

    這是詳細的軍情彙總,沙盤上每一面紅藍旗幟,都代表著一支漢軍以及一支叛軍。雙方數量的多少,裝備情形,訓練狀態等等,都盡在上面。

    看著這些。倪元路終於明白了皇帝開頭的那句話的意思了。

    這確實是在釣魚,沙盤上藍旗雖多,但仔細察看,就會發現。起兵的雖多,但兵馬很少。真正造反的主力,還是些從前的流匪盜賊以及各沿邊地區的部落夷民。

    反賊的中心,洛陽的小朝廷更是形勢不妙,已經處於漢軍官兵的包圍之中。

    劉鈞也在看著沙盤。搖著頭道,「朕待前朝宗室以及前朝官員們還有這天下的縉紳商賈,乃至這各地的土司們,不可謂不仁厚,不可謂不寬容。可現在看來,朕還是過於仁慈了,以致於他們都將此視之為軟弱。」

    「不過也好,既然不是一條心,那也沒必要一起走下去。天堂有路他們不走,那麼地獄的大門會向他們敞開。」

    「洛陽反了。朕還想給他們時間考慮,希望他們能迷途知返。結果呢,他們把朕的沉默當成可欺,紛紛跳竄,醜態盡出。看看這天下,這些人已經不知道什麼叫敬畏,既然如此,朕對他們的背叛,將回之以刀劍!」

    「所有叛逆者,都為帝國的罪人。不可赦免。」

    當劉鈞宣佈朝廷將武力剿滅所有叛逆,不可饒恕,絕不招撫的時候,許多文臣們都眼楮瞪的極大。

    他們以為這個時候朕還會跟他們討價還價嗎?劉鈞心中冷笑。對於這次叛亂,他會以最強硬的手段來平定,要殺一儆百。

    「命令各總督、巡撫,立即調派兵馬,迅速剿滅所有叛逆。凡叛逆者拒不投降者殺無赦,俘虜或投降的叛軍。一律充軍,家產全部沒收。」

    對於平叛,劉鈞有一整個計畫。

    關外和塞上這兩個新軍區,都暫時沒有叛亂發生,兩地的總督巡撫總兵們加強監督警戒即可。

    直隸、中原、三江、閩浙這幾個軍區叛亂的雖有,但暫時規模都還很小,沒有什麼成樣的叛軍勢力,多是些小股勢力,且比較分散。劉鈞讓這幾省的文武官員,派兵進剿,並加強防禦。

    「剿逆平亂,首先就是按軍區劃界,各自做好本省之內防禦,禁止叛軍出省,也不得其它省叛軍流竄進入。各自守好各自防區,同時監視好本省內動靜。」

    至於叛軍作亂比較厲害的川湖和中原、陝甘、兩廣、雲貴這幾個軍區,則要求地方文官加強圍剿外,劉鈞還將調精兵進駐協剿。

    尤其是叛軍勢力較強的中原和雲貴、陝甘這三個軍區,劉鈞各調精銳前往。往中原調一鎮五萬人協剿,陝甘和雲貴,則各調派兩個整編軍進剿,各六萬人馬。

    「首先當拿下洛陽。」傅山向劉鈞建議,「臣提議應當先集中兵馬圍攻洛陽,待洛陽拿下之後,再兵分三路,一路陝甘,一路川湖,一雲貴。」

    「洛陽是叛軍中心,攻破洛陽,擒住朱常洵、李自成,必能取得震懾天下的效果。」

    李邦華提出一點擔憂,「這樣兵分多路,兵力不免分弱,且補給等會負擔極重。不若自北向南,一路平定過去。這樣大軍南下,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糧食的問題不用擔憂。」劉鈞道,各地已經開始了夏收,軍隊南下可以就地解決糧食。而且糧食總署也在各地興建糧站糧倉,其中在一些重要的水陸碼頭,都興建了大型的糧倉,裡面都囤有不少糧食,本來就是為了各地有需,可以隨時轉運的。現在要平亂打仗,這些糧倉正好補給。

    不過對於剿匪的路線,劉鈞有自己的想法。

    「朕打算兵分三路,一路搭乘戰艦沿海南下,將山東、三江、閩浙、兩廣等省的叛軍平定。而另一路則自從京師入山西,然後一路南下,最後進攻洛陽,再入陝甘平亂。最後一路,自運河南下,沿直隸、河南、江北入長江,再逆江而上,進剿長江一沿線的兩湖、四川。

    最後,東路海上這一支兵馬自廣西入雲貴,中路長江這一路,也在平定四川叛亂後進入雲貴,兩路兵馬彙總。

    最後陝甘的這一路,平定關中後,一路向西,最後打到青海去。」

    劉鈞的計畫相當寵大,三路大軍,每路軍兩個整編軍組成。足六萬兵馬。劉鈞甚至並不只是衝著那些前明的宗室們去的,他還要趁此機會把那些土司也收拾一遍。

    這六鎮兵馬剿平叛亂後,以後就要常駐西南和西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六個省,每省駐一個整編軍。

    「在這三路平叛大軍外,各省駐軍和鄉軍等負責好本省防禦。張山和蔡遠以及齊國遠的河南兵馬,將作為總預備軍。」

    「三路大軍由誰率領?」兵部尚書張國維問。

    「任命兩廣總督劉允升為鎮東將軍,統領東路軍兩鎮兵馬。負責東南平亂。」

    「任命陝甘總督鄭芝龍為平西將軍,統領西路兩鎮兵馬,負責西北平亂。」

    「任命川湖總督秦良玉為定南將軍,統領中路兩鎮兵馬,負責西南平亂。」

    「任命川湖提督張山為平賊將軍,任命中原提督蔡遠為蕩寇將軍,統領所部協助平亂。」

    除了張山和蔡遠的預備軍是本部外,其餘三位總督統領的兩鎮兵以,都不是本省的駐軍,而是自京畿調派南下的。也是大漢最精銳的部隊。

    各戰區各省的駐軍和預備役和鄉軍,都只負責本戰區本省防禦和平亂,而三位總督率領的這三路精銳,則負責跨戰區圍剿。

    停頓了一下,劉鈞突然宣佈了一條看似與平亂沒什麼關係的決定。

    「今年將舉行本朝第一次科舉,鄉試改為提前到八月舉行,會試則提前到十二月初在京舉行。所有人都可以參加此次科舉,只要通過縣試府試即能參加鄉試,所有本科取得秀才功名者,以及過去取得秀才功名者都能參加各省鄉試。鄉試完後。本次選取的舉人,以及以往有舉人功名者,都能參加會試。」

    以往科舉,就算有秀才功名。也不一定都能參加鄉試考舉人,鄉試之前還得先參加一次資格考試,最終只有少部份人能有資格參加當次的舉人考試,其它的幾級考試也是如此。而這次,劉鈞放開這個限制。

    「但是,凡三代人有人參與叛亂。有人未完成清欠追繳,未完成田畝丈量者,皆取消此次科舉資格。」

    科舉是入仕當官的必經途徑,而現在劉鈞召開科舉,卻加了道限制。對於那些不肯補繳欠稅,不肯補上在任虧空,不肯把隱田上報的那些讀些人,取消他們的科舉資格,甚至哪怕他自己家繳納了,但三代裡有人沒補繳的,也一樣取消資格。

    最後劉鈞又宣佈了一道旨意,「從今以後,取消名色戶等,不再分民戶軍戶匠戶三等,也不再有官紳戶和民戶區分。各省要繼續普查,加快清丈田地。」

    「所有田產房屋商舖車船等但凡涉及契約者,一律須在今年年底以前到本地衙門,完成更換新契約。自明年開始,但舊契約產權自動失效,如無更換新契約者,則田產房宅等一律沒官。」

    田產宅子等財產不換契約,就要沒收。而更換契約,底細情況自然就為官府掌握。特別是田產,官府會丈量各地的田地數量,然後讓當地田主換田產契約。最後只要把換契後的田畝數跟清量到的總數一對,就知道有沒有人隱田,有沒有人侵佔,到時會一目瞭然。

    最重要一點,劉鈞此次借換契之機,還要開徵契稅,也就是印花稅。契稅也是唐宋時就有的稅種,但明朝幾乎收不到這項稅。

    劉鈞這次要借換契重征這項稅,房屋田產契約都是百分之三。以後房屋田產買賣轉讓時,都要到官府登記立契,否則就是沒有官方證明的文件,不具法律效力。而所有到官方登記立契的交易契約,都要按登記的交易額征契稅。

    這些有錢人不是都要反叛我嗎,那我也沒必須跟你們客氣了。

    敢跟朝廷做對,還當自己是在明朝嗎?在大漢,要麼認真遵循律法,認真做人,老實納稅。要麼,你也可以造反,然後不是要被官軍斬殺,就是得充軍海外或者塞外,做一個為帝國開疆拓土的移民者。

    對於造反的宗氏,抓捕後全部充軍。

    而那些還沒造反的,劉鈞也不打算讓他們繼續留在地方了。

    「將所有前明宗室,通通遷去耽羅和巨濟、對馬等島,妥善安置。」劉鈞再不客氣的決定道,他一句話,直接把這些曾經的天潢貴冑都扔去了大漢在朝鮮和日本的租界。

    扔到遠離中原的這些海外島上,看你們還怎麼折騰。

    至於這些宗室們的財產,以後就由朝廷代為管理了,當然,首先得把那些他們非法佔據的清算出來。

    事情到了這一地步,也就不必再給他們留什麼臉面餘地了。(未完待續。)

    PS︰感謝笨笨1973sd、飛航在天、盜世道在♂幾位支持,謝謝!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7章 秀才造反

    城裡的大戶們今天都得意洋洋,家家放著炮仗,還擺起了酒宴,呼朋喚友,交杯換盞,好不高興。←,就如同是過大年似的,有著一種壓仰之後的爆發暢快。

    街面上的讀書人、商賈見面,也都滿臉帶笑的互相打著招呼。

    「吃啦嗎?」

    「還沒呢,一起喝兩杯去。」

    「好,好日子就該慶賀,走,太白樓,我做東。」

    相比起這些歡呼對賀的縉紳商賈們,城裡的另一部份人,尤其是那引起小地主,特別是那些普通的農民工匠們,則一個個心頭沉重。

    眼看著減租減息,糧價保護,還有最近的清理還田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看著這苦日子就要到頭了,好日子就要開始了,怎麼一夜間又變了天呢。

    王黑子走過生意正隆的酒樓前,酒樓門口一個夥計衝著他重重吐了口唾沫,陰笑著道,「哎呦,這不是王總爺嗎,你這是來吃飯還是來催稅啊?若是要吃藥,不趕巧,今個太白樓客滿,樓上樓上都坐滿了,沒位了。若您是來催稅的,更不趕巧了,東家不在,你下回再來。」

    旁邊另一個夥計好像無視他的存在,在一邊很大聲的道,「什麼王總爺,從前不就是個窮漢,打小沒爹沒媽,後來西山那破廟老和尚收留把他養大,還教他識了點字,還真就把自己當成個讀書人了。」

    「就是,也就是那什麼逆黨看的上這種人,居然也搖身一變披了身藍色,充當上稅務員,也跟咱爺們跟前人五人六了。」

    「也不看看自己什麼個東西,還真把自己當人物了。進過學嗎?有功名嗎?也想當老爺,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夥計冷笑道,「我早就知道這等人得意不了幾天,果真吧,咱大漢皇旗又立起來了。這大同府,依然是咱們皇明天下。」

    「哈哈哈!」

    王黑子忍著沒理會他們,徑直從旁邊走過。他一路穿行,來到了街東的一片大門面。這裡曾是大同城裡最熱鬧的一塊地方。如今大門緊閉的高牆環繞,門前車馬稀的這裡,過去是四海銀行的大同分行。

    每日裡存款取款匯兌的商人百姓不計基數,金銀流水似的。

    但自從昨日大同城的官紳士子商人們擁立代王宣佈恢復大明,尊奉洛陽朝廷後。四海銀行便立即停止了營業。

    王黑子繞了半圈,走到側面巷裡。

    「張隊長,我回來了。」

    從院牆上探出半個頭來,看了他一眼,見只有他一人,便回了聲,「等會。」

    一會側門打開,門後站著一群人。張隊長站在前面,手裡拎著一支短銃,後面的人也個個背著長銃。

    「外面如何?」張隊長問。

    「那些人正忙著喝酒慶祝呢。還有不少人在趁亂打劫。」

    張隊長聽後冷笑兩聲,他先讓人把門關起來。然後拉著王黑子回到一邊樹下石桌邊。

    「張隊長,這天真要變了?」

    「變什麼,這天是大漢的天,永遠也變不了。」

    大同做為山西的北方門戶,向來是十分重要的,大明之時,曾經設有總兵官,是九邊之一。當時整個山西境內,就設有一位總督。三位總兵和三位巡撫,分別是山西、宣大總督,和山西、宣府、大同三鎮。

    新朝建立後,山西與河北設立直隸軍區。直隸軍區原有警備和衛戍兩鎮。名義上,山西境內的原來的三鎮兵馬都裁撤合併入其它鎮。大同駐有一個師的兵馬,不過前段時間清人來犯,朝廷把大同的這協兵馬調去作戰。

    大同城一時只有少量兵馬駐防,結果當洛陽復闢消息傳來後,那些不滿於新朝的部份大同官紳商賈和讀書人。立即秘密串連,他們推出明朝代王,打出復興明朝的旗號,帶著各自的家丁,把大同城奪了。

    那些人造反了,也打過銀行的糧站、鹽站、郵局的主意。

    不過這些朝廷官營的商業機構,都有保安。

    其中保安力量最強的就是銀行。銀行有一支力量不小的保安隊伍,在大同亂起後,大同銀行的總經理就立即把銀行封閉起來了。

    張隊長是這支銀行保安隊的隊長,說是保安隊,實際上卻足有三百名保安。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規模,一是因為大同是山西北部地區最重要最繁華的城市,因此這裡的銀行也是山西最大的三家分行之一。

    保安隊既要負責大同銀行的安保,同時還要負責向周邊各縣支行運鈔解款等任務。同時,這支保安隊裡還有一支一百人的隊伍,是專門負責打擊山西北部地區假鈔假銀等。

    正是憑藉著這三百保安,大同分行再依靠銀山的高大圍牆,成功的頂住了前幾波的趁火打劫。

    「張隊長,我聽說反賊們組織起了三千多人馬,他們準備派人去四邊縣裡奪取,還準備派人來強攻銀行和糧站。」

    張隊長聽了之後又是兩聲冷笑。

    「他們不來打我,我還準備去打他們呢,這群反賊。黑子,糧站和鹽店那邊聯絡的如何了?」

    「我都去過了,糧站、鹽站還有皇家百貨如今都還完好著呢,反賊派人去打了兩次,沒佔到便宜,就撤了。糧站和鹽站、百貨商場都沒折損人手,他們聽說隊長你的計畫後,都願意支持。」

    「那就好。」

    張隊長聽到那幾家都願意支持,而且人手都沒折損之後,很是興奮。

    「我們銀行有三百保安,糧站等三家加起來保安也不少,另外糧站有收糧隊,鹽倉還有運鹽隊,商場也有許多搬運工。加起來,咱們人馬得有一千多人。」

    王黑子連忙道,「張隊長,我出去的時候,也聯絡了城裡一些可靠的兄弟,讓他們四處聯絡,現在也有三四百人願意跟咱們幹。」

    張隊長原來也是一名楚軍士兵,不過後來受傷,就退伍。他是山西大同人,上頭就安排他到大同分行做了一名保安隊長。憑著豐富的軍伍經驗,讓他來帶領這裡的保安,並建立了一支打擊假鈔犯罪的精英隊伍。

    張隊長退伍是傷到了一條腿,從此走路瘸的,但經驗和膽識卻還在。

    大同叛亂,措手不及,但仔細分析過後,他卻發現他們的敵人也只是群紙老虎。不過是趁著城裡無兵之時作亂而已,他們沒兵沒炮,不過是群拼湊的家丁和一些收攏的地痞之類,這樣的一群人,完全就是烏黑之眾。

    從他們之前想要搶奪銀行時的進攻就可以看出,一陣排銃過後,他們就四散而逃了。

    相反,他們雖是保安,可張隊長手下的那支特別行動隊,一百名隊員卻都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個個都是棒小夥,平時追輯假鈔罪犯,那都是嗷嗷叫的。最重要的是,他們都裝備著武器,事實上,張隊長手下的這個行動隊,就還是大同預備軍下的一個預備隊。張隊長身上還掛著預備軍的預備軍官職務呢。

    燧發火銃、短銃、刀槍樣樣皆有,他們甚至還有綿甲、鋼盔。

    「什麼時候動手?」王黑子問。

    「就是今晚。」

    張隊長雖然相信朝廷的官軍一定會回來平亂,但他不想等到那個時候。做為一名曾經跟隨皇帝參加過無數場大小戰役的他,很不屑那些人的叛亂。從他們宣佈叛亂後,到現在都沒有什麼像樣的行動,張隊長就已經完全不把這些人當成對手了。

    整整兩天過去了,可這些人幹了什麼?

    什麼也沒幹,就是擺宴慶祝,然後在那裡不知所謂。他們到現在,連城裡的幾處最重要的地方都沒拿下,銀行、郵局、糧站、鹽倉、商場,一個都沒拿下。他們只是佔據了衙門,然後在那裡商議著如何寫檄文,如何給洛陽朝廷上表,哪個人該封何職,哪個人該任何官,爭論不休。

    「今晚夜半三更,我們一起出動,到時直攻代王府,擒賊先擒王。擒王代王之後,再奪取城門,來個關門打狗。」

    王黑子聽到這裡也熱血沸騰起來,他不由的又想起先前在路上被兩個酒樓夥計侮辱的事情。恨聲道,「我可以再去聯絡些人,到時動員百姓一起圍攻那些亂賊的府邸,把他們都揪出來。」

    「可以,不過有一點切記,不能燒殺打砸,得控制秩序。這大同城還是朝廷的,不能給毀了。」

    王黑子使勁點頭,「放心吧,這裡也是我們的家。」

    當夜。

    大同城的代王府裡,燈火輝煌,一眾大同造反的士紳們聚在一起赴宴。造反已經第三天了,可他們就擺了三天大宴,喝了三天酒。

    「銀行、糧站打下來沒?」代王朱傳?突然在酒席上問。

    「下官已經派人去勸降了,估計不出明日,這些人就會投降了。」原大同知府自信的道。

    「那就好,早點拿下銀行和糧站,也有錢糧可以犒賞義軍。」

    說著,朱傳?正要舉杯,結果只聽到一聲巨聲,然後外面傳來一陣霹靂啪拉的聲音。

    「這個時候放什麼炮仗。」代王不滿的說道。

    結果話剛落,外面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一名太監。

    「不好了,漢軍殺進來了!」

    「什麼?」朱傳?驚呼,手中的金盃再也握不住,跌落地上,叮鐺作響。(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8章 敲山震虎

    大漢的皇旗又在大同城頭飄揚。

    大同駐軍還在北邊沒有回來,但大同城的叛軍卻已經被擊敗了。弄的聲勢不小的大同叛亂,最終卻是被一個銀行保安隊長,帶著一群銀行保安、商場保安以及糧站的收糧隊、鹽倉的運鹽隊、商場搬運工,以及許許多多的普通百姓給聯合掀翻了。

    一夜之間,城頭變幻大王旗。

    昨日還得意洋洋的那些縉紳士商,今日卻全變成了階下囚。那些想要趁機興風作浪的地痞無賴,也全都跟那些叛亂縉紳們的家丁一起關了起來。

    nbsp=;保安隊長張全,如今成了大同城裡的最高臨時軍政長官。在楚軍中,他最高不過是做到一個排長,現在卻成了山西北部這個大鎮的最高長官。

    相比起張全的意氣風發,監獄裡一眾叛亂失敗的官紳們卻是一臉的晦氣。

    當他們得知一舉把他們掀翻的居然不是從北邊調回來的大漢官軍,而居然只是一群大同城裡的保安、搬運工時,一個個都是又怒又羞。

    他們還口口聲聲喊著要打到洛陽去,打到北京去,結果呢,劉繼業的私人產業銀行裡的一群保安,就把他們全干翻了。

    「哎,大意了啊。」

    一聲嘆息,卻改變不了他們失敗的結局。

    相比起被關押在監獄裡的這些亂黨,大同城裡現在卻是張燈結綵,熱鬧無比。不管是普通的店舖夥計,還是手工匠們,大家都湧上了街頭。

    真的跟過節一樣,到處都是種輕鬆的氣氛。

    人們見著,總是帶著笑意互相打招呼。

    「聽說了嗎,那些做亂的老爺們全要送去充軍,他們的田地商舖全得沒收呢。」

    「可不是嗎,該。陛下對他們這般客氣。還不知道滿足感恩,居然還要造反。沒誅他們滿門,牽連三族,只是發配充軍,已經是相當的仁厚了。」

    「就是,當今天子那可是聖仁天子,減租減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啊,也就本朝才有。」

    大同代王府,如今已經被封存。張全把他的臨時指揮衙門設在了原巡撫衙門。大門口的八字牆上貼著新張貼的安民告示。

    門口站著兩排背著步槍的士兵,站的筆挺。

    五月的正午太陽已經很辣,可大家卻絲毫不在意這些,都站在衙門口附近游來游去。

    有人問,「聽說抄沒亂黨的田產後,會把過去他們強佔的那些地,發還給原主呢。」

    「可不是嘛,我也聽說了。據說過去那些叛亂的商賈們借的高裡貸,盤剝百姓的錢項。也會發還部份給原主。」

    「哎呦,真的嗎,那我以前借太白樓東家王員外的債,是不是可以抵消了?」

    「那也要看。告示上不是說了嘛,按朝廷律令辦。付息只要達到本金兩倍的,本利全消,達到本金一倍的。只還本不再付利。而超過兩倍的,則多出的會在清理帳目後,交還債主。」

    聽到這裡有人說的清楚。立即就圍上來一群人。

    有一個老漢道,「我家以前也借趙家典當鋪的銀錢,利滾利還不清後,我女兒被拉去抵債了,能把人要回來嗎?」

    「這個是肯定行的,告示上也說了,這種逼人還債的,是可以把人帶回去的。你等著吧,馬上就要開始清理這些亂黨的帳目了,到時被他們侵佔的田地,欠他們的高裡貸,被賣到他們家抵債的兒女,都是能夠要回來的。」

    張全此時也是忙的不可開交,一面派人去北面向官軍報信,一面又要組織人維持大同的秩序,還要忙著查封這些亂黨的田宅莊院,並要追捕那些漏網的亂黨。

    張全已經讓城中和郊外各縣的預備役、鄉兵和民兵們全都集合起來,負責維持局面,守衛城池。

    那些沒有參與叛亂的士紳商賈們,則都不安而又小心的關門閉戶,縮在家中。

    趙長生拿了一副梯子架在院牆上,站在上面露出頭小心的打量著外面熱鬧的街道。在他後面,全府上下都緊張萬分,男丁不論老少都抄起了各式傢伙,菜刀 麵杖鍘刀,而女子也全都躲在後院花園的地下室了。

    趙家是讀書人家,祖上也出過官,不過到趙長生父親一輩就沒人出仕了,他父親讀書出身,轉而經商,趙家本就家境不錯,經商也還順利,在大同府也是中上人家,家裡在城外有十頃地,城裡還有好幾個鋪面,生活還是很不錯的。

    趙長生父親還給他和兒子都捐過監生,也算是有功名在身。

    新朝成立之後,各種新政推行,對於他們這些大戶還是很有影響的。許多人都因此對新皇不滿,當洛陽一反,大同的這些人再也坐不住了,立即也擁著代王反了。當時也有人來聯絡趙長生父親,不過趙老員外藉口生病了,拒不見客。

    還交待家人不得出去摻合。

    當時趙長生有些熱血上頭,很不解父親的想法。

    「當今也許對朱家有些虧欠,但對天下官商肯定沒有虧欠。哪怕對朱家的虧欠,也算不了什麼,那點點虧欠,如果他們自己肯安份,是能換得一個富貴的。可他們卻不知足,最終只是自取滅亡,我們趙家絕不能去摻和。」

    趙長生不解,「父親,新皇立國之後,推行種種新政,實是亂命。這是要拿天下富戶開刀,這是搶劫。」

    趙老爺子冷冷打斷兒子的話,「我倒不這麼看,不就是清空追欠嘛,追的也只是五年。有虧空難道不應當追查,有欠繳難道不應當追索?前明貪污橫行,因此才有各地叛亂,外虜入侵。最後朝廷又只得加餉加征,百姓日子難過,我們這些富戶也一樣為此付出不少代價。」

    老爺子教他從另一面看問題。

    「清欠追繳,雖然看起來那些過去的官員和地方的大戶們要出一筆血,但你反過來算,他們出的這點血,哪來的?那是過去他們貪污來的。朝廷只追欠五年的。他們還有什麼不滿足,補交點錢,過去的貪污罪行可就一筆勾消了,有什麼不滿的?」

    「至於士紳優免特權沒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本來大明朝的時候,優免也是有限制的,從來就沒有過什麼完全優免。如今新朝要廢除優免,本身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清丈田畝等等。那更是每個新朝都該有的。」

    趙長生還是不滿,「新皇帝太貪。」

    「你錯了,貪的不是皇帝,而是天下士紳,大家在前明過慣了好日子,也就忘記了還有朝廷這一回事。什麼是朝廷?天下都是朝廷的。」趙老爺子半生打拚,人生閱歷豐富,什麼樣的世道沒見過。

    雖然他也是過去那些享受特權的一員,但他心裡也是不喜歡那樣的朝廷的。

    「不要在意那點點錢。只要朝廷新政推行了,吏治刷新了,雖然看起來我們多交了稅,但實際上。生意更好做了,我們過去上交的各種例規各種孝敬各種打點也少了,論起來,我更喜歡新朝的這套。不管什麼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擺到檯面上來,而不是一切靠人情靠關係。」

    「減租減息。不光是那些窮百姓受益,我們一樣受益。有了銀行,有了那不斷降低的利息,我們做生意周轉起來,也是很方便資金拆借的。」

    老爺子對於那點被減掉的地租更不在意,「地租一年才能收多少?如今這天下太平,生意好做了,這才是更有利的。咱們把買地的錢多投到這生意上來,怎麼也比置地收租強十倍八倍的。」

    當時趙長生雖心有不服,但終究聽從了老爺子的勸,沒有參與進去。結果短短幾天,事情就變了,叛亂旋起旋滅。

    不過做為大戶的一員,趙長生還是很擔心這個時候會清算到他們頭上來。

    不過事實證明他還是多慮了。

    一整天,都沒有發現一起燒殺搶掠,趁火打劫的事情。趙府沒受到打攪,只有到了傍晚時,有人送來了一個衙門的帖子,說是請趙家老爺明日去參加衙門的議事。

    「爹,不會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吧?」

    趙老爺子看過帖子後,拈著鬍鬚不語,最後叫了幾個信的過的夥計出去外面打探打探下消息。

    半天后,夥計們回來稟報。

    外面一片熱鬧,但秩序很好,沒有半點混亂。那些亂黨,暫時全關在監獄裡面,也沒有殺人,命還保留著。但所有參與叛亂的宅院商舖都被查封了。

    「老爺,他們只追究亂黨,凡沒有參與作亂的,不論是否士紳,並不追究。」

    沒有混亂,沒有殺人,也沒有擴大追究。趙老爺子心裡鬆了一口氣,說明形勢很好。這次的風波,看來不會捲到趙家頭上了。

    「長生,你去把家裡的宅院、田莊和商舖的契約都找出來,明天我要用。」

    「爹,你要去換契?」

    老爺子點了點頭,「不但要舊契換新契,而且你和管家與賬房好好整理一下,按朝廷減租減息的法令,把那些過去欠我們債的,都清一遍。那些還欠著債的,付的利息達到本金一倍的,就不再收息了,付的利息達到本金兩倍的,本息全免債務廢除。如果有付了超過的兩倍利息的,解除債務外還要把多出的那些還給他們。就是過去五年裡借過我們錢但還清債務的,也都按這個再查一遍,多付的利息送還給他們。」

    「爹?」

    「別捨不得那幾個錢。」老爺子冷哼一聲。

    「此外,你們再把過去投獻到我們家的那些人家,投靠為奴僕的,願意離開的自任他們離去,還給契約。投獻來的田產,也全都把契約還給他們。」

    趙長生很肉疼,歷年投獻的地可不少啊。

    可父親的態度卻很堅決,趙長生想到如今還在牢裡關著的那些世交家族,最後也沒再反對。

    暴風雨來臨,事實證明大明那條船已經必將沉沒,唯有盡快離開那條破船,早點登上大漢的這條新船,才是當務之急。(未完待續。)

    ps︰感謝芝葉蘭馨、每天聽書、碭山貢梨天下無雙、我愛我姐我弟、因為瞭解盜世道在♂諸位的支持,謝謝!

    手機用戶請訪問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