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8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499章 西狩

    「皇上駕到!」

    當劉鈞走進軍機處的時候,打頭的太監早已經先一步進去高聲唱喝通知。奉命前來參加軍機處會議的一眾文武大臣紛紛起身,跪地迎接。

    劉鈞穿過眾人之間,走上御座。

    「平身。」

    皇帝坐在御座上,虛抬雙手。

    眾臣這時才起身,然後轉身面向皇帝站立。

    「賜座。」

    今天劉鈞心情不錯,一眾大臣們心情也不錯。

    樞密使傅山,皇帝的妹夫,從龍元勛,同時也還是當今首輔的親傳門生。可以說,傅山是如今滿朝中最當紅的新貴了,身上還掛著一個開國侯爵位。

    三十餘歲的傅山確實意氣風發,他身穿紫袍,腰佩金魚袋,頭戴梁冠腰繫玉帶,身穿著御賜的麒麟袍,越發襯托著身形俊朗,兩條濃眉下,一雙星目在泛著笑意。

    「陛下,捷報連連,山西的大同、太原、河南的彰德、衛輝、山東的濟南、青州,江北的鳳陽、揚州等諸地叛亂,已經俱被地方官軍平定。」

    「征北將軍豪格也發回捷報,土默特左右旗、四子部落旗還有克什克騰旗、敖漢旗、奈曼旗、咯爾咯旗等皆紛紛請降歸附。目前漠南蒙古二十四部,已多半臣服,六盟中三盟及察哈爾部已歸附,僅剩下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哲裡木盟三盟以及套西二旗尚未歸附。」

    漠南蒙古諸部中,現在還鐵心跟著滿清的,也就是科爾沁部了,其餘還未歸附的諸旗,也並非就是跟滿清一條心,不過是隔的較遠,一時還在搖擺觀望罷了,但起碼不會再跟著滿清膽敢來進犯大漢了。

    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剩下這三個沒歸附的盟,一個在西面河套,一個在靠近漠北地區。僅有東部的哲裡木盟的科爾沁諸部才還與滿清是靠在一起。

    但有了遼西北面的卓索圖郡,有了燕北的昭烏達郡,和大同北的**郡,大漢的北疆。已經有了一道遼闊的縱深防禦線。

    漠南蒙古已經算是完了,用不久多久,都得臣服於大漢。自林丹汗曾想統一漠南蒙古諸部後,蒙古人先是自己人內訌,然後又分裂成支持後金和大明的兩方。最終支持明朝的一方失敗,剩下的都依附後金。

    但現在,近年來早越來越弱的漠南蒙古各部,連自己的新主子滿清都完全不是大漢的對手,便也習慣性的做起了牆頭草,又倒向了大漢。反正漠南蒙古各部的脊樑早被打斷了,林丹汗漠南蒙古可以說已經不再是一個整體。

    至於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其中漠西蒙古勢力還是很強的,他們甚至控制了西張、新江等地。但劉鈞暫時也對那些地方鞭長莫及,因此也懶得費力去管他們。

    「不過最好的消息。還是多地叛亂被迅速平滅。尤其好笑的還是大同,那些亂賊擁前明代王謀反,結果卻被我們四海銀行大同分行的保安隊長,帶著一群保安給一舉拿下了。」

    一眾重臣們也都忍不住笑了,有人便說,「徵調三千銀行保安,定可平定天下叛亂!」

    劉鈞也笑了笑,一群保安都能把一個重鎮的叛黨給拿下,充分的說明了叛黨雖跳的歡,可是他們卻缺少一項造反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武力。

    都說槍桿子裡出政權,這些士紳造反,卻全無武力,如何能成功?

    怪不得人都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些亂黨,還不如那些流寇,一些逃兵、流民們起來造反,都知道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李自成造反多年,跑遍天下五湖四海。而大同的那些人。雖然抓住了一個空子,趁官軍不在控制了大同城。可他們奪了城後一無作為,既沒有馬上招兵買馬,也沒有主動出擊,更沒有撤退。

    這些官紳們造反,跟流民造反有一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流民們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反,大家是為了活命。因此造反後也沒有什麼顧忌,哪怕四處逃竄也無所謂,但士紳們不同,他們都是在地方有錢有勢之人,大把的家業在這裡,誰肯離開?

    「目前形勢是好的,但大家也不能輕敵大意,三路進剿的計畫依然不會變,在座諸位也要做後後勤保障工作。」劉鈞交待。

    平定叛亂,劉鈞絕沒擔憂過。

    這次的叛亂,劉鈞反而覺得其實也不是那麼的壞,起碼可以讓朝廷徹底打開推行新政。前方軍隊大規模進剿,後方調派官員跟上,在地方推行新政。

    有了軍隊開路,誰還敢反對。

    洛陽。

    田見秀問李自成。

    「如今漢軍氣勢洶洶,兵分數路殺來,鋒芒正盛,大同、太原、彰德、衛輝、濟南、青州、鳳陽等地勤王軍都被擊敗,形勢對我們很不妙,大帥有一下步的方略沒?」

    李自成沉默。

    良久才道,「我這些天也在考慮這事,之前我們還是過於樂觀了。義旗一舉,確實應者如雲,然後各地起義勤王者,未有兵馬裝備,更無統一調配指揮,他們連各地的駐守漢軍都打不過,甚至就如大同那邊,居然被一夥銀行的保安給擊敗了。」

    說到這裡,他不由的搖頭。

    不過他還是沒有反悔之前的決定,有明朝這面旗幟,還是很有用的。僅看各地響應的情況就可知道,這塊招牌很有用。

    「我們守不住洛陽的。」田見秀道,「如今張山等還一直沒有發動攻城之戰,肯定是在等從山西過來的那支大軍。我們現在有明朝天子這面大旗,又有洛陽城中的諸多錢糧,我認為我們下一步應當立即撤離洛陽。」

    「劉繼業這次調派了六鎮兵馬,兵分三路,來者不善。」李自成道,「正好我也叫了宗敏他們,一起商議定奪下一步方略吧。」

    等劉宗敏、李信等麾下文武都到齊後,李自成提出田見秀剛才說的那個問題。

    「洛陽沒什麼好留戀的,官軍來了,我們走就是,沒必要跟他們硬拚。」曾經是藍田煆工的劉宗敏立即道。雖然李自成這大半年來,一直想要在河南建立穩固的根據地,但劉宗敏對此並不是很上心。

    從崇禎初年到現在,造反也十多年了。幾時又有過什麼根據地,反正是打到哪裡就是哪。沒有錢糧,找地方大戶征要就是。

    「避實擊虛,確實不失為一個應對當下之策。」牛金星這個軍師也開口了。如今漢軍大軍壓境,牛金星也很清楚闖軍與漢軍之間的差距。

    洛陽雖好,但四戰之地,四周又沒有守住可為屏障,強行跟官軍在這裡對峙,那是自尋死路。

    李岩也表示贊同,只要帶上皇帝,繼續打著明軍的旗幟,那麼在不在洛陽都無所謂。他們現在需要的是明朝的這面旗幟,需要的是皇帝這個像征。

    不過他也有些憂慮。

    「只怕皇上不肯離開洛陽。」

    劉宗敏冷哼一聲,「走不走,可由不得他。」

    李岩這時突然想起一樁歷史,東漢末年,董卓篡權,關東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後來便是縱火燒了洛陽,然後帶著皇帝和百官遷入關中長安,憑藉關中四塞之險,把關東軍阻隔在關東。

    如今他們豈不是又要重演歷史,只是這一次,他們卻是董卓涼州軍了。

    想到這裡,李岩有些意興索然。

    「大帥,還是應當跟陛下陳明厲害,勸陛下西狩。」

    李自成想想也是,以後還得打著大明這面旗幟,還得用皇帝這個身份呢。

    「那我就進宮去面見一下皇帝,勸他西狩。」

    李自成入宮。

    當面向朱常洵陳說了如今的形勢,以及西撤入關中的計畫。

    「陛下,洛陽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漢軍來勢洶洶,兵鋒正銳。臣以為此時不宜再留在洛陽,與敵硬拚,那樣實為不智。臣請求陛下西狩入關中,關中四塞之地,有潼關、武關可拒漢軍。且關中多大明忠誠義士,漢軍也暫未有軍隊駐紮,撤入關中,可穩局勢,聯絡各地義軍,招兵買馬,重整山河。」

    李自成按著李岩牛金星他們教的,費了許多口水,說了半天,結果朱常洵卻只回了一個字。

    「不!」

    「陛下?」

    「朕不會離開洛陽的。」

    李自成心中不滿的離開宮中,回到帥府。

    「皇帝不肯離開。」

    李岩皺起了眉頭,「大帥沒有和陛下陳明當前形勢嗎?」

    「我口水都說干了,可他就是不肯離開,而且連個理由都不肯給。」

    「那還說個毛,他既然不肯聽人話,那就別跟他客氣。給他點顏色,他還真就開染坊了,真把自己當成皇帝了。他娘的,大哥,我親自入宮去『勸』他。」

    「劉將軍不可亂來。」李岩忙勸阻。

    結果劉宗敏卻一甩衣袖,將他掙開,大步的走了。

    李岩忙對李自成道,「大帥,快阻止劉將軍,咱們不可怠慢皇帝啊。」

    李自成卻哼了一聲,「我看皇帝是有些糊塗了,也是應當讓他明白一下形勢。」

    李岩怔在那裡,沉默了許久。(未完待續。)

    PS︰感謝54547401、書友141206、山青盈的支持,謝謝大家!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0章 高薪養廉

    魏養浩醒來的時候,天已大亮,他聽到窗外有人在說話。⊙,他起身一邊穿衣一邊站到窗邊,正好聽到自己的書僮說,「聽說了沒,今天衙門發薪。」

    「聽說了,不過我估計也沒啥意思,自新朝立國,咱家老爺當這官盡往外掏錢了,看朝廷那樣,估計也不會有多少錢發,說不定到時還得折來折去。」回話的則是他的長隨,聽他接著又道,「都說當年洪武朝的官最難當,我覺得這龍漢朝的官一樣難當。當官還得往外掏錢,這哪朝都沒有的事啊。」

    「本來麼,好不容易十年寒窗,一朝高中,當官發財,光宗耀祖。可好不容易當這兩年官,攢下點銀子,如今還大把大把的往外拿,哪有這樣事啊。」

    長隨接話,「可不是麼,要不這天下怎麼無數士紳造新朝的反呢。」

    魏養浩聽不下去了,咳嗽一聲,屋外立即就沒了聲音。

    這些小兔崽子真是越說越不像話了,什麼話也敢亂說。魏養浩是河南開封府陳留縣的知縣,七品官。這是任上的第三年,也是他第一次外放。他兩榜進士出身,但過去出身貧窮,家裡咬牙供養,好不容易到快三十歲的時侯中舉,然後好運連連,緊接著又高中進士。在京中任了一任閒職,得以外放到了河南來當了知縣。

    外放當知縣,比起在京清水衙門裡做官,還是要強上許多的。在京時他是八品,歲祿米八十四石,清水衙門裡又沒其它什麼收入,京師居住消費又高,日子過的著實艱難。尤其是他是鄉下窮家出身,一做官,一大家子人都跟著入京,都想要跟著享福。

    父母兄妹嫂子弟媳佷子等等,一家十幾口人,還雇了車伕僕婦。靠著這點俸祿過的異常艱難,還得舉債。

    好不容易借了筆錢通過座師的關係謀了個外放知縣,情形總算是改善了許多。

    七品知縣年祿也只有九十石,比原來只多六石。但地方官還是知縣這樣的正印官。差別還是很大的。

    一到任,地方上的鄉紳商賈們就送了一筆迎接銀,足足兩千兩。這也是如今官場慣例,新官上任有迎接銀,官員離任也有相送銀。

    除了這筆銀子外。魏養浩在陳留當知縣這幾年,每年還有常例。

    常例其實就是潛規則,是灰色收入了。一種上下早已經默認的東西,陳留縣知縣的常例,總共有二十多項收入,屬於不變的。每任官員都一樣有,大家都默認的。

    其中有夏絹銀一百六十兩,夏樣絹八匹,秋糧長銀二十兩等等此類二十餘項。二十餘項加起來,一年是三千兩左右。

    這已經不算是索賄或者受賄。而是一種公開的常例。當年大清官海瑞在浙江做知縣時,也一樣是收這些常例的,還把他們記錄在自己的文集裡面。

    這些項目的只是默認的常例,如果遇到貪一些的官員,還上下貪污、挪用,甚至公開索賄的也是常事。

    魏養浩如他名字一樣,要養一身浩氣,因此不屑於那些貪污受賄之事,但常例他卻是一分不少的都納入腰包的。

    任知縣三年,魏養浩不但養了一大家子人。還清了在京欠的債,甚至還攢下了萬兩白銀。

    不過新朝一開,上面開展清欠追繳,陳留縣也一樣有許多虧空欠稅。上面搞責任制,劃片包干。誰的任上誰擦乾淨自己屁股,追究虧空,誰貪污誰填補,查不到,那就由該任官員自己掏腰包補。

    這個公文一下。魏養浩也是愁白了頭。帶著師爺屬吏們自查了許多天,最終也只是查到了部份虧空拖欠的原主,下公文讓他們填補,可依然還有許多死帳對不上,最終只能由他和屬下們補上。

    魏養浩一下子補了一萬塊銀元,積攢的一半家產就沒了。

    若說沒有心中不滿,那是假的。好在他入仕途時間不長,雖心中肉痛,可也覺得朝廷的法令沒錯。

    好在這段時間天天忙著清丈田地,追繳欠稅等,忙的四腳朝天,也沒有時間卻心疼。

    今天是發薪日,說來他還沒有拿過新朝的俸祿呢。

    想到這裡,他有些擔憂,也不知道這個俸祿會是多少。雖然之前皇帝登基之初就下詔,天下官吏俸祿加倍。但一個七品知縣,原來年祿不過九十石,折合每月不過七石半祿米,就算加一倍,也不過一月十五石米而已。

    況且原來的俸祿還有本色折色,部份發銀,大部份發米,還有許多用絹、布等實物折發。東西領到了,還得自己去賣,一轉手,又得虧上許多。

    如果僅是這樣的加倍,那根本不夠養家的。

    現在連稅賦都是朝廷專門的部門收繳,他們地方衙門只是配合。沒有了稅收之權,自然也沒有了火耗截留,上面又不許再加征加派,眼看著每年的常例也要沒,魏養浩最近真覺得挺心煩的。

    魏養浩也想公正廉明,並不想沾上個貪官之名,可他也還得養家餬口,也得吃飯穿衣。他不去索賄受賄,可俸祿如此之低,收點常例也是沒有辦法之事啊。況且他雖然每年收的常例不少,可也一樣要往上送常例,每次要給知府、知府衙門、道台衙門,甚至是布政使衙門、巡撫衙門、總督衙門都得送,若是逢上京察之年,入京考核,那更得給各個京師衙門送禮。

    穿好衣服,出門,書僮和長隨一臉不安的站在那裡。

    「以後收斂點。」

    到了衙門,堂上和前院裡已經站滿了人。

    陳留縣有正式官身的只有幾個人,不入流的吏目也才幾個,但在衙門領工食銀的卻足有好幾百號。這其中既有三班衙役,也有巡檢和弓手們等等,總之人很多,那些什麼門子、轎伕、牢頭、忤作、倉頭等等。

    這些都不是經制吏,也就是沒有正式編制的臨時工。他們拿的工食銀,也是本縣內徵收的丁銀、役銀,然後僱傭的。有些人只屬於臨時差派,有些則是全天侯的工作了。

    不過這些人的工食銀都很高。一年可能也就六七兩。很多一個月只有幾錢銀,這點錢當然不夠吃飯,因此他們便靠手裡的這點官府給的權力,去搞額外的創收。

    說白了。最後這些人的收入其實不低,最終這些負擔還是轉給老百姓頭上了。而且以往那些大戶是不負擔這些的,都是普通小老百姓承擔。

    新朝的第一次發薪,大家都很期待。早早的來到衙門,還有人詢問他。

    魏養浩也不清楚薪俸是怎麼發的。這次發薪,是由四海銀行河南分行開封支行陳留縣營業所代發,因此到現在,他也還一無所知。

    魏養浩有些頭疼,今天朝廷發薪水,他自己也還要給下面發薪水。他手下有好些人是屬於他私人僱傭的,有四個師爺,分管刑名錢糧等,還有轎伕、廚子、門房、僕婦家丁等。

    「來了來了,銀行的人來了。」

    八名銀行保安護著三輛馬車過來。幾名銀行營業員最先下車,他們提著幾個牛皮公文包,後面幾人則提著幾個帶鎖的木箱。

    「王所長,大家等候你們多時了。」魏養浩看到帶隊的是營業所的王所長,連忙上前。臉上還帶著笑臉,沒辦法,四海銀行到現在,都還屬於是皇店。名義上,銀行現在不是官產,而是皇帝的私產。

    王所長這個營業所的所長。連經制吏都算不上,但人家是皇帝的人,他都管不著。而且陳留是個商業比較發達的縣,王所長管的這個營業所規模不小。往來銀錢很大,平時衙門裡都得看他們臉色。

    「人都到了嗎,到了的話,就開始發薪了。這次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我們親自上門來發放,但是以後。就得由你們去我們那邊自己領薪了。」王所長笑著道。

    沒有過多的客氣,桌案早已經擺好,八名高大的保安腰挎著長刀,手握著一根短棒,一字排開站在桌案兩側。還在桌案前五尺外劃了一條線。

    每次叫到名字的人才能越過這條線到桌邊領薪,其餘人只能在線外侯著。

    最先發的自然是知縣。

    魏養浩坐在那排桌案前,心裡竟然有些緊張,彷彿站在剛貼上的科舉榜文下。

    不知道自己的薪俸有多少。

    「魏大人,請提供一下你的身份牌、官印和私章,謝謝。」

    魏養浩這時很配合的提供了這些,並沒在意這些帶著冒犯的話語,他急著想知道自己的薪俸有多少。

    王所長認真檢查一遍,然後拿起筆在一本冊子上登記。

    「小劉,確認身份,發薪。」

    「好的,所長。」那個叫小劉的職工先拿出一個本子,然後取來一張單子,核對一遍後交給旁邊的一人。那人拿過單子又核對了一遍,再交過旁邊一人。最後那人看過單子後,打開木箱,從裡面取出銀元券,點數。

    魏養浩看著那人熟練的一張張翻點,心裡居然跳的很厲害。

    錢點了兩遍,又逆著先前的那個順序,一個個的傳過來。

    錢最後到了王所長手裡,王所長拿過單子和錢,再確認了一遍,將之裝入了一個信封。

    「魏大人,這是你的薪俸,這是你的單子,上面詳細列明薪俸數量和分項。」

    魏養浩伸手接過,手居然有些抖。

    他感覺到那個信封有點厚,然後先打開單子。

    單子上寫了很多,有點密密麻麻的感覺。

    「河南省開封府陳留知縣魏養浩︰四月俸祿,正俸二十元,薪炭蔬果紙張車伕僕傭住房交通等項補貼,一百元。養廉銀二百元、公使錢二十元。皇上登基賞賜二十塊、端午節賞賜二十塊。另補發龍漢元年前三個月正俸六十元,各項補貼三百元,養廉銀六百元,公使錢六十元。」

    「各項總計︰一千四百元整。」

    看完之後,魏養浩有點不敢相信,他又看了一遍還是這個數字。帶著驚訝的心情,他問王所長,「王所長,這是不是有誤啊?」

    「我們數了好幾遍,不會有錯吧?」

    「不是,我是說,這怎麼有一千四百元啊?」

    王所長哈哈一笑,「錢多還不好啊,這是皇帝的恩賜啊。」

    「可這也太多了,陛下不是說加俸一倍嗎,可原來一月只七石半祿米,加一倍不過十五石米,就算按一石糧折銀三塊,這也不過四十五塊啊,可這都一千多塊。」

    「哦,這說這個啊,不會有錯的,我們都是按照上面的單子抄的。」王所長對這個數字早不驚訝了,雖然當初他第一次看到時也有些驚訝。

    「原來確實是知縣一月只有七石斗,但那不是太低了嗎?因此翻倍,不過不是按每石折銀三塊,畢竟現在糧價有點虛高。正俸就是一月二十塊了,但以前大明的俸祿確實是歷朝最低,因此才導致貪污橫行嘛。」

    「陛下是不容易貪污橫行的,也不容易地方官吏藉機向百姓征派。再加上如今地方火耗取消,因此朝廷呢給地方官員加了薪俸。正俸之外,另給各種補貼,算是讓大家安心生活,這個補貼甚至是正俸的五倍,足夠僱傭車伕門房家丁僕婦了。另外還有一個公使錢,這就是給官員們用來招待的費用,也是直接給你們手裡。」

    「還有一筆養廉銀,根據地方不同,品級不同,數目不同。養廉銀主要是給各級主官的,比如總督、巡撫、道台、知府、知縣等,一些特別的部門,比如糧食、鹽務、稅務、海關、郵政等部門的主官,也是有養廉銀的,其餘的官員大部份沒有,雖有的,也數量不多。這是給各級主官們的一個優待,你是河南的知縣,河南知縣每年是兩千四百塊的養廉銀。」

    「這次還另一次補發前三個月的,雖然大漢自四月開國,但補發前三月,也算是一筆額外的賞賜,再加上陛下登基以及端午節的賞賜,加起來就是這麼多了。」

    王所長笑著說完,「哦,對了,以後朝廷發薪,統一發銀元券,不再本色折爭,也不再發祿米了。甚至從下月起,俸祿每月一發,直接發給你們單子,然後你們到銀行去領取,不用這麼麻煩了,」

    魏養浩心裡迅速算了一筆帳,就算除去前三月補發,以及登基的端午的賞賜,這四月的薪俸也極高了。

    「正俸二十,補貼一百,養廉銀二百,公使錢二十。加起來就是三百四十塊,折計銀子一百七十兩了,算起來都比過去一年的都多。一年下來,就算不收常例,不貪污,也不比過去的收入少。」

    算到這裡,魏養浩大為驚嘆,這薪水可不止漲了一倍,這是漲了七八倍啊。而過去還有折色,算起來,漲了有十倍了。

    魏養浩原來歲俸九十石,但有本色折色。內本色俸五十四石,折色俸三十六石。而本色俸內又支米十二石,折銀俸三十五石,折絹俸七石,共銀二十六兩九錢五分。折色俸內折布俸十八石,銀五錢四分等。總之,折來折去,就等於是俸祿最終又要打個對折。

    「一月三百四十塊,陛下天恩啊!」

    魏養浩最後忍不住向著北面拱手嘆道。(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2章 新科舉

    科舉的目的是什麼?

    取士,也就是選拔官吏,其實只是選拔官員,科舉考出來的人基本不會去做吏員。而官員選拔,卻正是國家管理中極重要的一環。畢竟不論什麼樣的國家制度,終歸還是需要官員來施行。

    自隋開創科舉,到了明朝時,已是鼎盛時期。明朝也是各朝中對科舉最為高度重視的,科舉的方法之嚴密也過了以往歷代。

    到了如今,科舉的鼎盛,也造就了明代龐大的讀人群體。

    天下此時擁有秀才功名者,就有六十餘萬人,擁有舉人功名者,也有兩萬餘人。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而要成為一個秀才,得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三道難關,才能進學成為一名秀才。

    而天下秀才居然有六十餘萬,可想而知,此時讀識字的人該有多少。

    而秀才想成為舉人,更難。得通過省提學官舉行的歲考和科考,才能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然後參加鄉試,考取舉人。鄉試的錄取率大約三十取一。考中舉人,再進京參加會試,最後還要通過殿試,才能真正成為進士。

    不過明代的科舉不同於唐宋時期,唐時主要考貼經墨義,宋朝主考策問。而到了明朝,鄉試、會試頭場都考八股文。

    能否考中,都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

    什麼是八股文?八股文就是以四、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既所謂代聖賢立言。結構還得有一定的程式,字數又還有限制,句法還要求對偶。

    八股文就是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有六段。

    在這種考試制度下,無數的讀人都把畢生的精力用於研究八股文。

    而在劉鈞看來,八股文更像是一個文字遊戲。?他比做詩填詞,要求更多。而這種選出來的八股高手,對於管理國家。治理地方,有什麼作用幫助嗎?

    劉鈞覺得沒什麼幫助。

    官員需要的是哪些能力?

    劉鈞認為是領導能力和執行能力。需要的是他們的品德操守,以及個人業務能力。

    讀聖賢經典,固然能提升品德操守。但業務能力也得強。明末之時東林黨等自認為君子的那些官員,他們少部份人有節操,大部份人道貌岸然,至於個人業務能力更是幾近於無。

    當官需要哪些業務能力?

    當官得有文化有知識,連字都不識的人當不了官。沒見識少閱歷。而且這個有知識,還不能僅是熟讀四五經就行。你還得有專業的知識,不會熟通經典,你也還得懂得些數學,知道些地理、天氣,甚至懂些管理,明白些人際關係、公關廣告等這些知識。

    還得有組織能力、交際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判斷力和用人能力等。

    而科舉出來的許多官員,往往最缺的就是這些。

    用這樣一群人來管理天下,劉鈞覺得很憂傷。

    這就好比用一群呆子去指揮軍隊做戰一樣,一竅不通。只會亂拍腦袋,結果不吃敗仗都不可能。

    劉鈞的軍隊為何能戰無不勝?拋開裝備和訓練不說,楚軍從來不用外行指導內行是個關鍵。

    袁繼咸也是科舉出身的,他對於科舉制度是很維護的,聽說皇帝想要改革科舉,很是擔憂。

    看著他那憂心忡忡,欲言又止的樣子,劉鈞不由的搖頭笑了笑。

    「元輔你了不必太擔憂,我也很明白科舉的重大意義,實行了千年的取士制度。一度改革,必然會觸及無數人利益,尤其眼下還是多事之秋,不能一棒子把天下讀人都惹怒了。」

    天下的讀人有多少。怎麼也有百萬。

    若是把識字的都算上,估計得有千萬。

    不論是高門大戶還是寒門子弟,無數的人都在盯著科舉這條路呢,千軍萬馬都想要擠獨木橋。

    劉鈞若敢突然把這橋拆了,那真是引天下讀人眾怒了。

    「朕也知道飯要一口口吃,但有些事情卻得早做考慮謀劃。這一次的科舉還是照以往形式進行。但我也希望有些小小改革,算是探探路。不如就從取消八股策問,改為貼經墨義加策問如何?」劉鈞問袁繼咸。

    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各朝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

    隋文帝時僅有策問,隋煬帝時設十科。而到了唐朝時,考試科目也很多,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科,到了明代,則只設進士一科。

    但除了些特製科目外,不管明經也好進士科也好,考試的主要內容都是儒家經典。

    唐朝主要是墨義、口試、貼經、策問和詩賦等,到了宋朝主要考經義、策問、詩賦等。

    而到了明代時,便只剩下了經義一門了。

    所謂經義,便是圍繞著四五經中的義理展開的議論,如果說策問還有考生揮的作地,那麼經義便無所謂個人思想,考生都惟朝廷指定的聖賢是遵。

    這就跟考馬列一樣。

    墨義則是圍繞經義及註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貼經則有如現代試卷的填空和默寫,考官從經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句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要要填寫出與之相聯繫的上下文。

    唯有策問還算有點實用價值,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者時事的問題,考生表見解,提出對策,一般範圍也較廣,難道較大。

    貼經和墨義比較簡單,經義較難,策問最有價值。

    「不用八股?」袁繼咸真的很驚訝,八股是相當難的,無數讀人一輩子都在鑽研這個制藝技能,有些人六七十歲,都考不上秀才。

    劉鈞覺得這八股制藝,完全就是一種文字遊戲,甚至不如詩詞的價值,起碼詩詞是在創造新的詩詞,代表著自己的思想。而八股文呢?純粹的一個文字遊戲而已。

    「嗯,朕覺得八股劍走偏鋒,已經走入歧途了,引無數讀人窮經皓,但實際意義何在?」

    「陛下,八股文做的好的人,詩詞歌賦自然也沒問題。通過八股制藝考試,能選取最優秀的讀人。」袁繼咸道,八股如此之難,當然只有最聰明的讀人能做的最好。

    劉鈞承認這個說法,但他要說的是沒這必要。

    「八股也許確實能選出最聰明的讀人,但卻也把無數的讀人引入這個歧途。科舉,需要的是選拔官員,最重要的應當是選拔出優秀,適合做官的士子,而不是科舉這個過程。」

    換言之,優秀的官員人選,並不一定需要都是八股高手。

    袁繼咸有些迷惑了。

    「元輔,這次科舉,我希望不再用八股制藝,而是考墨義、貼經和策問。三者綜合計分,加大策問的分數。甚至我們的墨義、貼經並不只侷限於四五經,還可以加入一些其它的學科內容,比如算術、律法、比如一些地理、天氣等生活常識性內容。」

    袁繼咸更加迷茫了,這還是科舉嗎?

    科舉不考儒家經典,聖賢之言,考算術律法地理天文?還考生活常識?

    「元輔,我們要選的是合適的官員人選,而不是經典大家,儒學宗師。」

    想了想,袁強咸勉強接受了,畢竟科舉還是科舉,朝廷還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

    只要這一點不變,那麼天下讀人雖有不滿,也還是會接受的。

    不過劉鈞下一句話,就讓袁繼咸無法淡定了。

    「科舉考試過後,朕準備再舉行一場考試,專門選拔吏員。選拔出人選後,再給他們集中培訓,然後分派各地。或許可以改個名字,就叫公務員考試。以後經制吏都自考選出,甚至可以考慮,如果表現優異,那麼兩任考滿後,可以晉級入流,授予官品,任官理政。」

    這是真的驚到袁繼咸了,雖然說官吏官吏,但事實上官和吏是嚴格區分,界線分明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甚至官為流,吏稱為濁流,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吏有多種,其中有一種是經制吏,也就是有朝廷正式編制的吏員,一般數目不多。但就算是這些經制吏,一旦為吏,基本上也就不可能再為官了。哪怕在吏的任上干的再好,也是一輩子的吏。

    吏和官之間的那道壁壘,是極其森嚴的。

    而現在,皇帝居然準備通過考試來選拔吏員,甚至打算打破這道千百年來的壁壘,讓做的好的吏員升為官。

    那如此一來,豈是公務員考試,跟科舉考試有什麼區別?

    面對輔的疑問,劉鈞笑了笑。

    有什麼區別?當然有區別,劉鈞的長期計畫裡,就有一項是準備等以後公務員考試成熟後,等這批新的公務員成長起來,有了一定數量好,就要用他們來淘汰那些雖然通過科舉出身入仕,但根本不會做官的庸官,那些貪官,那些呆子們。

    將來,他還要建立全新的學校制度,學校不再只是那些有功名的士子們寄名和考試的地方,而將是寄育人和取才合為一體。再通過公務員考試,選拔人才。

    將來的官員,都得從最底層的吏做起,想一朝中舉,就做知縣,絕不可能。(未完待續。)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3章 後 宮

    紫禁城,乾清宮。

    劉鈞稱帝之後,一如前朝,將內廷之的乾清宮做為自己的寢宮。這座後廷之的宮殿,是內廷後三宮之一,歷史上曾經數次被焚燬而重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達2畝多,自檯面至正脊高2o余米。

    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後簷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這座奢華的宮殿極為高大,擁有上下兩層,暖閣九間。

    乾清宮的一大特色就是房間多和床多,雖然這間宮殿只是劉鈞一人的寢宮,但殿內卻有二十七張床,按前明的慣例,劉鈞每天晚上都會在不同的房間就寢,以防不測,這樣就沒有人知道皇帝就寢之處。

    雖然劉鈞並不擔心自己的宮內安危,不過也並沒有改變這些。在大明朝的二百餘年中,乾清宮內也生過太多的事情,比如嘉靖朝時的壬寅宮變,萬曆朝時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后的移宮案等,都生在乾清宮。

    劉鈞稱帝后,這裡依然沿襲明制,並且將這裡做為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事務的重要場所。

    此時劉鈞便身著明黃的便袍,頭上也未著冠,只是有些隨意的把頭挽成一個髻,然後用一支玉簪固定住,他腰間繫一條九龍玉帶,玉帶由許多大小規格相同的白玉瓖嵌成九條龍紋,腳底踩著一雙明黃色的軟底靴。

    劉鈞正在看著奏章,國朝初立,天下還有著許多叛亂未平,大大小小無數的事情都等著劉鈞處置。

    說句實話。一看?劉鈞覺得當了皇帝累多了,怪不得曾經有人說過,皇帝其實是王朝的奴隸,確實如此。

    不過許多事情。也不得不過問,劉鈞還做不到把所有事情都扔到一邊去。

    忙碌了一天,劉鈞也不免有些疲倦,他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了下。

    「什麼時辰了?」

    「陛下。將至晚膳時間了,是否傳晚膳?」一旁的太監王坤連忙說道。

    王坤是劉鈞還是鄖陽總兵時就擔任他的總監的舊人了,自那以後這幾年一直跟隨著他,對劉鈞的展起過很大幫助作用。劉鈞稱帝之後,便也讓他擔任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至於原來的王承恩,則讓他去伺候周太后張太后等前朝嬪妃們了。

    原東廠提督王之心則被任為秉筆太監,但不兼東廠提督。東廠提督改由另一個劉鈞的老人太監盧維寧擔任。

    王之心雖然擔任了秉筆,但劉鈞卻把秉筆由原來的四位,提升到了七位,跟內閣大學士數量一至。

    雖然他保留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但這些太監並不會有太大危害。雖然許多大臣一直上,要求罷除司禮監批紅之權。

    可劉鈞沒有同意。

    並不是劉鈞昏庸,聽信奸佞。而是司禮監太監們的批紅之權,並不如外面大臣們所說的那樣可怕。實際上,除非皇帝是那種幾歲的孩童,要不然,司禮監太監們雖有批紅之權,其實這個權利也是受到極大限制的。

    內閣和司禮監,一個有擬票之權,一個有批紅之權。在劉鈞雖然保留了總理處,但沒有了輔政大臣後,總理處只是相當於一個廷議。

    內閣大學士們的品級提升,更加言正明順的擁有宰相之權。??不過卻是群相制度,互相之間有監督制約。

    但司禮監不同,他們哪怕有批紅之權,但也只是代批之權。司禮監秉筆太監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他們根據皇帝的要求,對奏章代批。實際上。他們每一個批示,那都不過是在傳達皇帝的旨意而已。

    皇帝政務繁忙,光靠劉鈞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而宮中有又特殊性,不能有外臣入內。因此在前廷,會有大學士、中、翰林們協助劉鈞,可到了後廷,就只能依靠太監們協助了。

    雖然史上太監們的名聲最惡,可實際上,太監亂政固然有放縱之惡,但太監們也是給予皇帝很大的協助的。只不過太監跟朝臣們天然是敵對關係,而史又是由官員們寫,因此才有此惡名。

    劉鈞倒也沒有想為太監們洗白的意思,事實上,劉鈞登基之初,就已經下過旨意,將天下各地的太監召,不再派太監監軍、收稅、打理皇莊、皇店、官店、官田等。

    太監只負責宮內事務,宮外也只保留了一個東廠。

    宮內的二十四衙門,都大為壓縮裁減,許多並非特別重要的機構給予裁併,對於部份業務,能交給外面的就直接交給外面。

    而現在,劉鈞正在計畫著一個新的決定。

    準備進一步精簡裁併太監機構,同時裁撤大部份太監,讓那些年老的、有病的都出宮。有家人的送家鄉,以後每月給養老金,沒有家人的,則由朝廷出錢建立養老院,安置他們。

    甚至部份年青的,同樣也要裁減大半,有家人的,允許自謀出路,給遣散費。沒家人的,朝廷安排工作。

    劉鈞這個時候要裁減太監,也實在是因為太監數量太多。

    宮裡太監過萬,而最近各地的前朝宗室王府廢除,各王府裡的太監也紛紛被送京,加起來數量甚至過兩萬,比宮裡的還多。按規矩,本來各王府太監是有定數的,可許多王府都是違制。

    因為明末之時生活艱難,許多活不下去的人就自宮。畢竟比起餓死,自宮後進了宮,起碼還能混口飯吃,甚至說不定還能混的很好。

    往往朝廷要招太監的時候,民間就動不動有數千人自宮求進。

    有一次甚至因為朝廷只招了千餘人,結果有四五千人自宮了,名額太少選不上,還引了淨身者的暴動,迫使朝廷不得不又招了許多,然後分送各地。

    這麼多太監,已經嚴重編了。

    劉鈞打算以後太監只是在宮裡執役,那麼皇宮里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太監。

    他只打算裁撤大半,眼下太監加起來好幾萬之多,這還是有不少宗室造反,府裡的太監沒有送京。

    現在京中有大約三萬五千名左右的太監,劉鈞準備先直接裁掉三萬人,剩下五千人先用著,然後再慢慢精簡太監衙門,再裁撤部份太監。劉鈞覺得,宮中有千餘太監其實就足夠了。

    畢竟除了太監,宮裡還有宮女和女宮,而他們要服務的並沒多少人。劉鈞以及他的父母妻兒,也就是一家子人而已,三四千人服侍遠遠足矣。

    宮女的情況要比太監好些,各地王府也有部份送入京的宮人,但大多數劉鈞都讓地方官員就地將她們遣散了。畢竟宮人不是太監,太監是一個特殊群體,但宮女出宮後依然就是個普通女子。

    現在宮裡的宮女加起來不下五千。

    劉鈞打算裁減三千,留下兩千人。

    如此一來,太監裁三萬,宮女裁三千,剩下太監五千,宮女兩千。

    以後可能還要裁,裁到太監千餘,宮女千餘人就好。一個皇宮,有三千人服務,已經不少了。

    裁減掉多餘的太監,也能減少宮中花費。同時,也能加強對太監宮人們的管理,尤其是不再讓太監出宮,避免他們幹政。

    「都這麼晚了?那就傳膳吧。」

    皇帝的膳食,並不如後世人想像中有多誇張。就如禁紫宮裡的御膳,就有很嚴格的規定的,比如皇帝一天的膳金,也不過三十六兩。這還是皇帝的伙食標價高的原因,正常學問下,皇帝的早餐和午餐是不得喝酒的,但晚餐則必須備酒。

    劉鈞當了皇帝后,也沒怎麼更改原來的規矩。

    午餐和晚餐依然是水6必陳,現在劉鈞的早餐有十二道菜,其中會有豬、牛、羊、鵝、雞、魚等,還會有青菜和茶。午餐則有二十道菜,會有一道海鮮。

    什麼名種燕窩魚翅熊掌鮑魚之類的,就是皇帝也並不是餐餐吃的。事實上,劉鈞當了皇帝不比崇禎吃的更好,只是多了牛肉而已,以前朝廷是禁私宰耕牛的。但如今大漢得塞上諸蒙古部族歸附,各種牲畜、皮毛貿易很順暢,因此牛羊肉酥油奶粉等也不是什麼稀奇東西了,比較珍貴的還是那道海鮮,畢竟得從幾百里外的天津運來。

    一般情況下,劉鈞都是一個人吃飯的,其它的妃嬪們也大抵如此。根據每人的品級,會有相應等級的膳食,每頓多少錢,都有規定,御膳房按著做。如果妃嬪們另有要求,那就得自己掏銀子提前訂做。

    很快晚膳已經傳上來,依舊是二十道菜,十三道縈菜,七個素菜,還有茶和酒。

    每道飯菜都已經有專人試吃過了,因此菜都已經不是很熱乎,好在是夏天。

    王坤見皇帝端起了飯碗,連忙揮手,立即有一隊宮人捧著各色樂器上前,坐到一邊開始奏樂。

    素雅的音樂響起,確實很不錯。(未完待續。)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1章 流放

    不僅僅是知縣長薪了,陳留縣每個領取薪水的人都驚喜連連。

    原來一個不入流的經制吏,才每月三石月俸,還要分本色折色。而現在,不入流的經制吏正俸一月也有十塊,加上補貼後也有三十塊。一般的辦也有十五塊一月,弓手、捕快們也漲到了六塊,連廚子、門房也漲到了三塊。

    漲薪的幅度很大,雖然朝廷新的薪俸制度裡沒有了祿米這一項,給下面的胥吏們也沒有糧食這一額外支給,但也沒有本色折色的實物放,統一放銀元券,這其實也是提高了他們的待遇。

    朝廷對於劉鈞的這個漲薪水,其實是有很多不同態度的。普遍認為是太高了,尤其是那個養廉銀和那個補貼。

    各項補貼居然達到正俸的五倍,而養廉銀更高。一個知縣就有二百塊一個月,而一個總督,每年的養廉銀更高達三萬塊,巡撫也有兩萬塊,布政使、按擦使一萬塊,道員五千,知府四千,知州三千、知縣兩千四。

    不過劉鈞卻還是堅決漲薪,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漲薪其實不過是一改過去朝廷不給錢,讓官員自己去拿錢,變成朝廷錢,不許官員私拿。

    這就如同養了一條狗看護雞鴨,如果不給他吃飽,他肯定會偷吃雞鴨的。

    官員們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們是分守地方,手裡握著實權的官員,朝廷給低薪,還想讓他們廉潔,幾乎不可能。

    高薪水未必養廉,可低薪必然助貪。

    而且過去的薪水確實太低了。

    雖然說高薪未必養廉,但過低的薪水必然使得貪污橫行。就如同現在官場上的例規,這其實就是一種默認的貪污。

    國家收稅,用來做什麼的?用來供養官員、軍隊,以及救災、興修水利等等。養官員是干什麼的,管理。既管理官衙也管理地方民眾,既是管理。也是引導和帶領。

    這些領頭羊,牧羊犬,肯定得養好了,要不然。一要還怎麼帶領羊群。

    明末的官場風氣普遍敗壞,貪污成風。

    劉鈞現在一面搞清欠補空,一面又加薪,接下來就是要嚴打貪污。在大漢朝,劉鈞就是要告訴所有的官員們。他不會虧待他們,但也絕不許這些人大肆貪污。

    現在這些人領了高薪厚祿,就再無理由四處伸手了。誰再伸手,那他可就不會客氣。

    而另一方面,朝廷現在也確實有錢了。如今不比前朝,天天緊著褲腰帶過日子。在劉鈞的新政之下,朝廷可謂是很好的抓住了錢袋子。

    通過銀行、獎券、海貿,劉鈞賺到了第一桶金,後來的製造局,鹽茶菸酒糧食運輸等多個重要項目的成功運作。不但讓朝廷進項極多,而且也掌握了這些關係重大的國家戰略物資在手。

    新的稅法推行,更是財源廣進。

    而取代前朝,新朝也接受了前朝的大量財產,皇莊、王莊、皇店、官店、礦山等等,這都是錢。數次的戰爭,雖然耗費不少,但每次戰爭都沒虧本,甚至還有賺。

    蒙古諸部的歸附,更使得大量物資商品自草原流入中原。

    更別說。清欠追繳,也一樣讓朝廷又一筆大進項。

    有錢當然得花,不然錢都堆在銀行生利息嗎?那有何意義。

    但劉鈞也不會亂花錢,許多官員提議要把京師當年沒修完的外城東西北三面修完。還提出了一個龐大的預算,劉鈞直接否定了。

    現在新朝初立,手裡確實有些錢,但用錢的地方也多,修京師外城,不急。

    劉鈞也沒有把錢拿來大把大把的賞賜給功臣們。賞罰有度,不能亂賞。

    他也沒虧待這些功臣們,將士們的薪水一提再提,每次作戰,每次年節也是賞賜不少。劉鈞現在有錢在手,他最緊要的幾件事情一是擴軍,提高將士們的待遇,讓他們早日為他平定各地叛亂。二是給官員們加薪,刷新吏治,把那些歪風斜氣去除,恢復地方秩序。

    天下這麼大,劉鈞不可能事事都管,他要做的就是制訂製度,然後選擇好施行的人。

    劉鈞堅持了加薪,而且第一次薪水,就還額外的加了三個月的薪水。

    「以後每年的十二月,加一月薪水,算是年終獎賞。另外四時八節的,也都要有賞賜。京師的官員們消費較高,因此,所有京官一律雙俸,正俸加一倍。」

    不過加薪的同時,劉鈞也開始著手準備反腐。

    薪已經提了,還提了這麼多,再有人四處伸手,那就是明著無視他的旨意了。

    劉鈞讓都察院、錦衣衛、東廠以及大理寺和刑部和吏部、戶部這七個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多部寺聯合巡視調查組。

    多支中央巡視調查組,將巡查各省府州縣。辦事不力的,敬告降職,貪污不改的,罷官免職問罪。

    倪元路有些擔憂的道,「如今各地叛亂未平,此時嚴查各地吏治,只怕會更加引動盪啊。」

    對於他的這種擔憂,劉鈞早有想過,可不能因為擔憂,就妥協退讓。那如此一來,新朝的吏治還如何刷新。以後時間一久,官員們只會繼續如舊,該拿的拿,該貪的貪。現在就應當趁著新朝初立之時,就擺明態度。

    反正該反的也反了,劉鈞也不在乎多幾個不滿的官員。

    「你們下去之後,重點要查稅務、糧務、鹽務、漕運、海關、郵政這幾塊,雖然這些衙門都是新建的,但也更要防止他們**。」

    「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監督各地,把所有前明宗室勳戚財產調查清楚,納獻、侵佔的都得收。」

    「那些叛逆亂黨的財產也要監督地方將之沒收登記,絕不容許有人借此貪污佔用。」

    談話完後,輔袁繼咸請求留下奏對。

    「陛下,前明宗室勳戚真的都要流放海外?」他有些猶豫著道,劉鈞的這道旨意,他一直有些很糾結。「是不是太過了?」

    「朕也是考慮良久,本來也是打算留一線的。可如今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各地宗室紛紛反叛,朕也很失望。前明宗室如此之多。始終會是一個問題。朕倒也不擔憂這些人真能成什麼事,可現在朝廷要推行新政,不免會觸及許多地主縉紳們的利益,這些人便會捧起朱家子孫來對抗朝廷。」

    「送他們去海外。也沒那麼壞。雖然可能會失去如今的錦衣玉食,做威做福的土皇帝日子。可朕也會妥善安排,去的那些地方,其實還不錯,都是大島。也不是什麼煙瘴之地,比海南其實還要好。」

    「那裡朕這幾年一直有派人經營,如今也有挺繁華的城鎮商市。他們過去後,會給他們分田地,如果肯安心耕種,自食其力,那麼自給自足完全沒問題,甚至還能過的不錯。朕,只是不希望他們再被人利用,也不希望他們一誤到底。畢竟不想弄到最後,成為不可化解的局面。」

    新朝對於前朝宗室,可不會有什麼太優待。秦統一天下,六國貴族都沒好日子。漢得天下,連功臣們都是鳥盡弓藏,更別說什麼秦朝宗室六國貴族們了。到後來三國亂戰,漢朝宗室更沒什麼好下場。

    南北朝時,那更是父子兄弟都要相殘的時代。

    隋篡北周,楊堅盡殺宇文氏,後來再平定南方。雖然對西梁和南陳還算不錯,可也毀了金陵,把所有南陳宗室和大臣都強行遷往長安,然後將陳室子弟都安置到了隴右邊垂。其實也跟充軍沒什麼兩樣了。

    等唐奪得江山,前隋的宗室也根本沒剩下幾個。連禪位給李淵的傀儡皇帝都被殺了。

    相對來說,還是宋朝對於前朝待遇較好,但這也是後周宗室就沒幾個人,孤兒寡母的也很老實。

    現在前明的宗室太多了,多到數不清。成千上萬。而且這些人奢侈的日子過久了,根本不願意接受現實。

    優待,也不能養一群祖宗。

    如果他們不造反,劉鈞還能對他們更好點。但現在,劉鈞也懶得再考慮這些了,送他們去耽羅、巨濟等海外諸島,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優待了。

    「每人給他們一塊地,給他們一筆錢糧,然後他們就得自食其力了。如果不能適應,那麼也沒辦法。大明已經沒了,大漢不可能再供養他們了。想當年,洪武皇帝也是個農夫,要過飯當過和尚,各種艱辛都償過,如果他的子孫,連自食其力都做不到,那也沒辦法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袁繼咸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元輔,今年的科舉考試,我希望由你親自來主考。這是本朝第一次科舉,我希望能夠取得開門紅。」

    袁繼咸倒也沒驚訝,點了點頭。

    「元輔,對於科舉取士,你有什麼意見嗎?」

    袁繼咸想了想,科舉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自隋唐到如今大漢,到了如今,已經是套極成熟的制度了。

    「臣以為如今制度已經很完善。」

    劉鈞卻搖了搖頭,八股文章,算什麼完善呢。

    「元輔不覺得,八股取士,最後選出來的固然也有部份是學子精英,可也有大把的都是些呆子,五穀不分。這些人科舉中士後出仕為官,可卻什麼都不懂。到了任上,不是無所作為,就是胡作非為,每個官員上任還得帶幾個師爺,與其說是他們在當官主政,倒不如說是師爺們幕後操縱。」

    「許多人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治理,更不知道要如何做好一個官員。除了擺架子抖威風然後四處貪婪外,這些人一無事處。」

    「元輔,朕想要做點改變,改變一下科舉的陳規舊制,改掉一些弊端,為帝國挑選出一些真正的人才。」(未完待續。)

    ps︰感謝545474o1o、友1412、厄情、yy浪蕩人生、芝葉蘭馨、打起燈籠、友15o、阿寒1、山青盈、殤嵩V深的支持,謝謝大家!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4章 翻牌子

    劉鈞吃了兩小碗飯,喝了兩杯酒,便也吃飽喝足了,那二十道菜也只各動了幾下筷子而已。

    「好了,朕吃好了,飯菜賞賜給這些奏樂者吧。」

    王坤連忙對那對樂女道,「還不快謝陛下賞賜。」

    一群俏滴滴的女子連忙捧琴抱笛上來謝恩,劉鈞揮手讓她們退下。

    樂女剛退下,王坤又帶了一名女官上來。

    「陛下,今天翻哪位主子的牌子?」

    王坤身後的女官捧著一個木盒,裡面躺著一排的象牙牌。這些像牙牌一字排開,每面牌子上頭還各有不同的顏色。黃色代表著皇后,紫色代表著四妃,緋色代表著九嬪,然後後面還有藍色和綠色、青色等。

    各個牌子上還寫有名字,比如黃色的牌子上就寫著6皇后,紫色的那張寫著李貴妃。

    翻牌子,也算是宮中的一個特色了。畢竟皇帝嬪妃眾多,寵幸哪個女人,也是需要有專人負責的。

    畢竟女人多了,總有些會有來例事或者生病的,萬一皇帝去了某妃處,結果某妃又身體不適,豈不是掃興。

    更有最重要的一點,皇帝某天臨幸某妃嬪,這也是要詳細登記的,日后妃嬪們若有孕,也能立馬查對。

    據說在唐朝的時候,不用翻牌子這麼麻煩,那個時候是按等級分配。從初一到十五,是從后妃低級到高級分配,從十六到月底,同是從高到低。

    因此,皇后每月擁有皇帝兩晚時間,皇后及三夫人有優先權,九嬪以下則「九九而御」,即每九個人共同承恩一夜。

    詳細一點來說,初一到初九是八十一御妻,每九人共享一夜;初十到十二是二十七世婦,每九人共享一夜;十三是九嬪;十四是三夫人;十五就是皇后獨享。同樣。十六也是皇后獨享;十七是三夫人;十八是九嬪;十九到二十一是二十七世婦,每九人共享一夜;二十二到三十則是八十一御妻,每九人共享一夜。

    這樣對妃嬪們倒是很公平,可皇帝不公平了。

    現在宮裡就有專門設置的女官。?專管嬪妃們入侍寢宮的順序。她們提前就掌握好了后妃們的身體情況,有不適或者月事來的,就不把牌子送給皇帝挑選。只有身體適合的才會把牌子送到皇帝面前。

    牌子會在每天晚膳的時候送到皇帝面前,供皇帝翻選。翻到誰,那麼女官就會馬上去通知這名妃嬪。讓她做好準備,按皇帝的要求,或者晚上接她過來,或者皇上過去。

    如果皇帝不想有人侍寢,也會提前說明。

    劉鈞看了眼那些像牙牌,今天牌子不多,皇后6雪琪和李貴妃牌子都不在,還有陳圓圓的沈曼三個的也不在。

    上面只有6瑤、寶兒還有那十個蒙古女子。

    6雪琪是又有了身孕,李貴妃則是剛產後不久,身子在調養中。陳圓圓柳如是沈曼三個。則也都有孕在身。

    也許是因為劉鈞終於不再常年領兵在外,有了時間跟妻妾們在一起,因此這段時間一下子四個女人有了身孕,這讓目前還只有兩個兒子的劉鈞大為高興。

    劉鈞的後宮妃嬪等級,按的是隋唐時的制度,一後四妃九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是為二十七命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為八十一御妻。

    四妃分別是貴妃、德妃、淑妃、賢妃。

    如今6雪琪是皇后,朝鮮公主李惠封貴妃,沈曼是德妃、陳圓圓是淑妃、柳如是是賢妃。新來的這些蒙古,則都是封婕妤。女真公主則封的是美人。

    不過這些人進宮來,劉鈞卻還是一天都沒有臨幸過她們。

    至於說後宮的那幾千宮女,劉鈞更沒有亂采過。

    沒那麼多精力。

    「陛下,博爾濟吉特氏自入宮後,陛下還未曾臨幸過。」女官這時忍不住道。

    劉鈞笑了笑。

    他明白這個女官絕對是收了娜木鐘的禮,這些女官關鍵時候在皇帝面前幫她們說一兩句話。是能幫她們邀寵的,劉鈞就算是女人算的,可現在後宮也有十七人了。不使點手段,哪輪的上。

    劉鈞對此心知肚明,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宮中更是勾心鬥角的地方。當初他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只有六七個女人,就都已經分成三伙了。如今這在宮中,還不更厲害。

    不過劉鈞也懶得去戳破什麼,水至清則無魚,無關大雅的事情,他也不想管的太寬。

    想了想,劉鈞伸手拿起了娜木鐘的那塊緋頭牌,翻了過來。

    女官看到皇上果然翻了她推薦的娜木鐘,不由的激動起來。她確實是收了娜木鐘的禮,一塊不錯的玉珮,之前他還很猶豫緊張,不知道說了合不合適,現在看來,事情成了。

    「陛下,是送婕妤來,還是陛下過去?」

    翻過牌子後,劉鈞起身,開始例行的飯後散步,他邊走邊道,「過兩個時辰後,送娜木鐘過來吧。」

    「是,陛下。」

    女官收起盒子,退下,興奮的去通知娜木鐘了。

    後廷之中,宮殿無數,但比較重要的宮殿也就那麼多。皇帝的寢宮是乾清宮,皇后的是坤寧宮,太后在慈寧宮,太上皇在寧壽宮。剩下主要的宮殿也就是東六宮和西六宮了,目前四貴妃都各居一宮。

    不過娜木鐘等入宮之後,雖也封了三品婕妤,但卻是九個人共居儲秀宮,甚至還不如封為美人的6瑤和寶兒,他們兩個都一人有一座宮殿。

    娜木鐘也算是一個很傳奇的女他,做過林丹汗的囊囊福晉,又當過清太宗黃台吉的麟趾宮貴妃。她為林丹汗生過一個遺腹子,也為黃台吉生過一個女兒。

    雖然嫁過兩任丈夫,生過兩個孩子,但此時的她依然很年青,甚至有種一般少女所未有的那種成熟韻味。

    黃台吉死後,她獲準到察哈爾看望兒子,結果被繼子額哲直接抓起來獻給了大漢天子。一開始她也是充滿著驚慌,可到了北京。慢慢的她也冷靜下來。

    再等她被送入宮中,見到了劉鈞後,她甚至有了些期待。

    在宮裡也呆了段時間,娜木鐘已經接受了眼前的命運。當劉鈞一次也沒來找過她時。她甚至有些小小的失落。

    這才有了她送禮給女官,希望能幫她說兩句好話。她覺得自己跟那些同族的蒙古少女相比,並沒什麼劣勢。

    身為曾經的林丹汗八大福晉之,清太宗黃台吉的五貴妃之一,娜木鐘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可年輕的漢皇對她的冷淡,越的讓她心裡不服。

    有些心緒不寧的坐在梳妝台前,娜木鐘怔怔出神。

    「娘娘,王姑姑來了。」

    聽到宮人稟報,娜木鐘一下子過神來,「王姑姑面色如何?」

    「一臉高笑呢,一定是事情成了。」宮女笑著道,這宮女雖然是宮裡的舊人,但娜木鐘來後,很是大方。很快就跟服侍自己的宮人弄好了關係。

    「快請。」

    王女官一臉笑意的進來,一見面就衝著娜木鐘笑道,「恭喜娘娘了,陛下翻了娘娘的牌子,讓您過兩個時辰就去乾清殿侍寢呢。」

    「啊!」娜木鐘驚呼一聲。

    「真是多謝姑姑了。」

    宮裡的人都習慣喊那些年長的女官和宮人們姑姑,這些姑姑多是在宮裡掌著些事情的人,宮女們有句話流傳,在宮裡老太后好侍候,姑姑最難侍候。

    而對娜木鐘這樣的後宮嬪妃來說,掌握著牌子的這些姑姑。就是她們也得客氣三分。

    「也不用什麼謝謝,我也不過是忠人之事罷了。本來陛下今晚是不想翻牌子的,這不我得了娘娘的托,也就大著膽子向陛下提了下娘娘呢。結果陛下就真翻了娘娘牌子,我都沒想到這結果呢。」

    娜木鐘聽她這樣說,也立馬明白過意思來,連忙身從梳妝台上把一對珍珠耳環取了遞到女官手裡。

    「真是多謝姑姑了,一點心意,還請姑姑笑納。以後還要多靠您老替我美言呢。」

    女宮瞄了眼耳環,也是個識貨的,知道這對耳環拿到外面,起碼能賣個一百塊,當下笑呵呵的收下了。

    「娘娘,機會難得,您可得好好妝扮了,沐浴更衣,換上最好的衣裳飾,別忘記燻香。記得燻清淡點的,陛下不喜歡太濃。」

    拿了錢,王女官也就認真的指點了幾句。

    娜木鐘送走了女官後,立即沐浴燻香,折騰了一個多時辰,打扮的越的明媚動人。

    等差不多到了深夜了,總算看到有一隊太監提著隊抬著輦過來。

    終於來接人了。

    「娘娘,請上輦。」

    坐上輦往乾清宮去的路上,娜木鐘居然感覺自己十分的激動,心跳的厲害。

    等輦停下,娜木鐘下輦,進殿,跟隨著太監一路到了一間房裡。

    皇帝此時已經坐在床上了。

    「陛下,婕妤來了。」

    「知道了,你們出去吧。」

    據說明朝時皇帝與妃嬪們親熱時,還會有太監和宮人站在一邊觀看。

    不過劉鈞是沒有這麼種愛好的,據說好多明朝皇帝做太子時,都會有過很慘的經歷,當他們到十多歲時,就會派一些年長的宮女過來教太子們人事。

    十來歲的小正太,被二三十歲的老姑姑們摧殘,想想就有點驚悚啊。

    太監宮人們出去,房裡只剩下兩人。

    劉鈞打量著娜木鐘,確實很美麗,成熟而女嫵媚。

    「陛下!」娜木鐘輕喚了一聲。

    劉鈞微微一笑,「上床吧!」

    (前面一章審核了,結果審核過後順序亂了,大家見諒一下啊。木子也不能更改,得等編輯幫忙調整。)(未完待續。)

    ps︰感謝晃過的人、墨香風韻、Bobbyhe我肥逍遙、芝葉蘭馨、緣木求魚o1、阿寒o1等各位的支持,謝謝大家!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5章 選秀

    王女官站在外面等了約有小半個時辰,估計著時間差不多了,便走到門外向內喊道,「陛下,是時候了。●︵,」

    喊了一遍,裡沒有有回話。

    王女官輕笑一聲,又走回老地方繼續侯著了。

    一旁是幾個宮女和小太監,都帶著些好奇的神色不時的向那邊張望。王女官瞪了幾下手下宮女一眼,都不懂規矩。

    其中有一個宮女因為平時說話伶俐,因此被她收為乾女兒。這宮女自侍關係較好,便小聲的問她,「乾娘,這博爾吉濟特氏還真有幾分本事,第一次被召臨幸,居然就這麼得皇上意。」

    王女官心裡想,這後宮嬪妃眾多,想得寵那就得爭。其它的蒙古女人確實年輕,但這些雛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巴巴的在儲秀宮等著相召,哪有這娜木鐘聰明,還知道主動邀寵。

    加之出手又大話,一看就是個心思靈巧的,這樣的女子雖說比皇帝要大上好幾歲,可會伺候人啊,熱血方剛的皇帝豈會不喜歡。況且王女官,也琢磨出一點味道來,看皇帝的女人,除了正室和朝鮮娶的那位,加上家裡的那兩個通房,他自己原先在外的幾個外室,可都是年紀比他大的,個個如花似玉,關鍵是會來是。估摸著,皇帝就喜歡這種類型的。

    過了約一刻鐘,王女官再次上前,向裡喊道,「是時候了。」

    這次皇帝依然沒理會。

    王女官退回原處等候,乾女兒忍不住道,「看來真的很得皇帝意了,都不捨得讓她走。」

    王女官笑笑,心想,畢竟是服侍過兩位帝王的女人,如今這算是服侍的第三位帝王了,肯定是有本事的。

    又過了半刻鐘,她依舊上前喊是時候了。一般按規矩,這個時候不管如何。都得讓她回去了。按宮裡規矩,除非是皇帝親自去嬪妃的宮中,要不然,嬪妃來乾清宮。是不會讓嬪妃們留下過夜的。

    又等了會,皇帝才叫他們進去。

    這時娜木鐘已經穿好了衣服,皇帝依然敞開著中衣,自有宮人過去整理龍床,為皇帝擦汗。

    王女官走到皇帝面前。問,「陛下,留不留?」

    這個留不留,不是留不留娜木鐘在這裡過夜,而是指回去後,要不要留那龍精。如果皇帝說不留,那女官回去後就會想辦法讓她懷不上,如果皇帝說留,那麼就不會做什麼措施,能不能懷上全看她本造化運氣。

    劉鈞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一場放縱,暢快無比。這娜木鐘,確實不錯。

    「留。」劉鈞回了一句。

    雖然按他訂下的制度,皇帝可以與外族通婚,但外族女子不得為後,與外族女子生的兒子也不得為太子,不得繼承帝位。但既然已經是皇帝的女人了,生兒女當然可以。

    女官點頭應下,立即拿起筆開始記錄。

    龍漢元年五月初十,皇帝臨幸婕妤勃爾吉濟特氏娜木鐘。這就是受孕之證明。以備查考。若是沒有這道記錄,嬪妃宮女們若懷孕,那可就是相當嚴重的事情了。

    前明時,萬曆皇帝有一次去母親慈聖太后的慈寧宮請安。踫到宮女王氏,那天萬曆性致來了,就臨幸了這個宮女一回。

    結果這個宮人只被臨幸了一次,就懷孕了。

    萬曆知道宮人懷孕後,不肯認帳,他覺得有些丟臉。因為這個宮人是他母親身邊的宮人,在禮教時代,這有些不合禮。

    雖然皇帝賴賬,可太后直接找來了皇帝的起居注,上面詳細的記錄有何年何月皇帝臨幸何人,任皇帝賴賬,也抵不過這白紙黑字的證據。

    後來,萬曆還不肯認這個皇長子做太子,國本之爭十幾年,最終還是被迫立他為太子,最後這個宮人生的孩子當上了皇帝。他就是明朝歷史上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若不是有那道記錄,萬曆連認他做兒子都不肯,別說當太子當皇帝了。

    皇帝昨夜臨幸了娜木鐘,這個消息並不算什麼秘密,第二天一早,不但皇后、四妃知道了,就是其它的女主子們也都知道了,連太后和太上皇都聽說了。

    陸雪琪聽下面人稟報後,只是撫著肚子微微笑笑而已。

    倒是柳如是聽到這個消息後,急急忙忙的跑去見沈曼和陳圓圓,「這個狐媚子,還真是厲害,居然不聲不響的就把陛下的魂給勾過去了。」

    沈曼倒沒她那麼生氣,「瞧妹妹說的,人家都已經進宮了,難道陛下還要不聞不問?」

    劉鈞並不知道這些,也不會太在意這些小事。

    他一大早起來後,覺得神清氣爽。

    一番運動後,就洗了個澡,然後去了上書房。

    劉鈞登基後,也不喜歡早朝。只有逢五逢十以及朔望之時才召開朝會,一般時間都不上早朝。早朝基本就是個儀式,幾百號人大半夜的往宮裡趕,然後聚在一起,扯半天許多都已經決定好的事情,有什麼意義。

    還浪費了官員們的時間。

    劉鈞更願意每天早上先與諸內閣和樞密院、司禮監等高級官員們開一個踫頭會,聽個簡報。

    一般時候這個踫頭會在總理處開,在總理處開早會,到會的人比較多,六部九卿一般都會參會,但如果沒太重要的事情,劉鈞就會直接在上書房開會,到會的則只是閣臣、尚書、樞密使和秉筆們。

    今天的會議就是在上書房,奉詔來的也只有幾位閣老、九卿、秉筆,連樞密使都沒召來。

    「近日有官員不斷上奏,說是要選秀女。朕原意是不許的,不過回頭細思了一下,覺得此事也可行。」劉鈞一上來就說道。

    聽到皇帝要選秀,袁繼咸等大學士和九卿們,都不由的眉頭皺了皺。這段時間確實有官員提出選秀,但都是些譁眾取寵,獻媚邀寵的官員,他們其實是反對選秀的。

    眼下天下叛亂未平,這個時候選秀,肯定會引起不好的風評。

    不過沒等他們出聲反對。劉鈞卻繼續道。

    「在決定選秀之事前,朕有兩件事情要選宣佈。其一,自此以後,禁止天下男子自宮。禁止天下女子纏足,有違者流放海外墾荒。」

    在晚明之時,每年都有上千的百姓自宮,只為謀求進宮當差。而女子纏足,更是一項慘無人道的陋習。使得無數女子深受其害,也製造了無數的殘疾女人。

    「其二,朕將在三月內,裁減三萬三千名太監和四千名宮女。宮內只保留兩千名太監一千名宮女。」

    袁繼咸等人一下子又有些迷茫了。

    皇帝剛說要選秀,這邊又裁太監宮人,這是要做什麼?

    「裁撤這些太監宮女後,會有妥善安置,從下月起,在各省選拔秀女,選拔十五歲少女五名入宮。新選秀女入宮後,五年後許放出宮,在宮中期間,給予薪水。」

    「陛下,以後每年都選秀?」

    「每年一選,完全由百姓自願報名參選。」

    劉鈞的計畫裡,以後宮女是要輪換的,每年選一批,每個宮女當選後進宮培訓一年左右,然後服役四年。五年後,如果願意回家的,許他們回家,朝廷在她們在宮中服役其。每月給薪水,回家時還要給筆遣散安置費用。

    這樣一來,避免那些宮女們一輩子青春就耗在宮裡了,也不會再一選秀,就引的天下百姓慌亂。

    「如果是這樣,那這是仁政啊。」袁繼咸連忙稱讚道。

    「以後宮外的事務。朕會儘量交給外面做,儘量減少太監,太監今後只在宮中做事,數量會儘量維持在一千五到兩千左右。而宮女,採用輪換制,每年選五百人入宮,以後宮中宮女總數可能在兩到三千左右。」

    「臣贊成陛下此舉。」連戶部尚書李邦華都忍不住高聲稱讚了。

    兵部尚書張國維稍後稟報,清國的議和使者已經抵京,兵部接待他們,清人表示願意接受大漢開出的和議條件。

    「無條件接受!」

    劉鈞點了點頭,很滿意這個結果。不管多爾袞如何狡詐,也不管代善如何圓滑,現在是憑實力說話。

    清朝接連敗於劉鈞之手,實力已經是傷筋動骨了。劉鈞這趁機討伐,他們都已經是燒香拜佛了,哪還敢提半分其它意見。

    萬一劉鈞來一個支持豪格回遼東爭奪皇位,那他們到時更加完蛋。

    「朕要求把洪承疇、孫傳庭、楊國柱等一眾松錦之戰被俘的將帥送還的要求,清人答應了嗎?」劉鈞問。

    當初第一次議和之時,劉鈞雖知孫洪疇等在清軍之手,也沒強烈要求送還這些人,清朝自然也不肯把這些明朝有名的將帥放虎歸山。結果就是洪承疇孫傳庭等明朝最後一批難戰將帥,都一直被關在遼東。

    和歷史上不同的是,也許是因為明清形勢不同,因此洪承疇和孫傳庭等人被俘之後,不管清軍如何勸降,他們都始終沒有投降。

    這次劉鈞擊敗清軍後,再次主動提出議和,其中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清人把洪承疇等大批前明軍將帥給送回來。

    當初劉鈞是不想這些人阻礙了自己,但如今這中原天下已經是他的了,這些人要回來總還是有用的。最起碼,也不能讓這些厲害的將帥真的投向了清軍。

    「正在路上,等和議一簽定,他們就把人送來了。」

    劉鈞聞言輕笑幾聲,這些韃子,這個時候了,還要玩這些。不過也無所謂,所謂和議嘛,本來就是用來撕毀的。

    劉鈞這個時候主動的要議和,可不是真的要跟清軍議和。不過是暫時休兵而已,待南面局勢一搞定,自然還是要去收拾他們的。

    「那你們就找個時間,跟韃子把和議簽了吧。」(未完待續。)

    PS︰感謝緣木求魚01、拿根棍走天下、春來到花開早的支持,謝謝!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6章 洛陽大劫

    漢軍三路出擊,沿路各地叛軍紛紛冰消雪化,一觸即潰。◎,在大漢的精銳大軍面前,這些由士紳商賈們帶著自己的家丁組成的所謂勤王義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征西將軍鄭芝龍雖說過去是海上蛟龍,可到了陸上,也一樣兇猛。他統領的兩鎮大軍,出居庸,過宣化,平大同,定太原,一路南下,勢不可擋。

    李自成聞訊,再坐不住了,當下聚集洛陽小朝廷文武於王宮。

    「洛陽四戰之地,難以堅守。關中四塞之地,易守難關,吾欲奉駕西幸,三日後啟行。」

    首輔呂維祺聽罷立即反對,「陝西連年災荒,久經兵亂,糜爛不堪,殘破零落。今放棄洛陽,恐天下驚動,亂各地勤王義軍之心也。朝廷好不容易聚起的天下人心,只怕又將動搖。還希望信國公深思。」

    李自成冷笑幾聲,「我不是來跟你們商議的,是通知你們,此事已定,不容更改,陛下也是答應的。當然,若是你們不願意走,我也不強求。」

    「未戰先逃,這怎麼能行。」又有幾名官員出聲反對,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洛陽本地人,家業全都在洛陽,哪捨得離開。

    「西安有崤函之險,關內如今尚未有劉漢逆軍,更可聯通巴漢蜀中。陛下不久前封的漢國公羅汝才正在漢中一帶,我等到了關中,正好召漢國公前來勤王。若是再能打通與雲貴之間的道路,那麼雲貴廣西諸地的義軍也能前來勤王。」

    說完,也不理會朝堂上一眾官員,自顧自的離開。

    回到軍營後,牛金星向李自成道,「呂給祺等人都是河南大族,祖墳田產等皆在河南,必不願意離開。不若干脆,將那些不肯走的都殺了,抄了他們的家。既能得大筆軍需錢糧,還能震懾下這些腐儒。到時自然再無人敢反對遷都了。」

    洛陽乃中原繁華大鎮,人口數十萬。

    其中富裕之家,數不勝數。

    李自成當即下令。清查暗通劉逆賊黨。

    短短兩天時間,洛陽城裡上千家不願搬離的富戶大族都被列為逆黨,通通處死抄家,獲得金銀錢帛價鎮多達三千多萬兩。

    一時洛陽人心慌慌,呂維祺等『官員』們也無不變色 。當李自成再派人來催他們打點行李,準備西行之時,各家再無人敢猶豫了。

    若不是李自成還要這些百官裝點下門面,這次也早將他們殺了。

    李自成大搶了一回,還不滿足,他下令將洛陽所有的百姓帶走,還準備放火燒洛陽。

    龍門。

    張山的大營現在就設在這裡,聽過情報參謀的稟報之後,張山終於忍不住了。

    「他娘的,闖賊自尋死路。」

    「大帥。如今城中許多大戶都後悔萬分,不該與虎謀皮。經過特工們的聯絡策反,現今洛陽城裡有許多人都願意為我們做內應。」

    「有亂黨軍中將領嗎?」

    「有,洛陽偽朝中數名總兵、副將等都願意反正。」

    張山細一問,原來這些總兵副將並非是闖軍的人,而是原來朝廷致仕的洛陽本地將領,洛陽建立朝廷後,他們便也個個擔任了總兵副將等職。原本還想得個從龍之功,誰知結果卻是各地宗室義軍紛紛被滅,而李自成的囂張跋扈更令他們不滿。

    這些人也根本沒什麼節操。之前還一個個興沖沖的反叛,轉眼間又想要反正。

    「不能讓闖賊燒了洛陽,更不能讓他跑了。現在既然城中有內應,我們也不須再等了。直接殺入城去。」

    蔡遠在一邊大聲道,他帶兵來河南剿匪,剿了大半年了,到現在還是這局面,很是煩燥,現在有了機會。當然不肯錯過。

    「好,幹他娘的。」張山一拳砸在桌上,一鎚定音。

    闖軍雖然還沒有撤離,可洛陽城卻已經亂起來了。一開始李自成還是有針對的選擇一些商人下手抄家,可很快就失去了紀律。闖軍到處搶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連著洛陽裡非闖軍的那些士兵,也跟著騷亂起來,成群結隊的搶劫。

    若是家裡不是朝中做官的大戶,便很難逃過一劫。

    許多之前歡天喜地擁朱常洵稱帝的洛陽大戶讀書人,這回卻傻了眼。朝廷的士兵根本不管那麼多,見到有機會就搶。若是沒有足夠家丁,根本只有被搶的份。

    至於那些店舖,更是打砸一通。

    對於這種失控的局面,呂維祺等向朱常洵哭訴,朱常洵派人去向李自成傳旨,讓他約束士兵,可李自成根本都懶得理會。

    事實上,搶劫一開始,就是他這個闖王也很難輕易的控制局面了。只有等士兵們搶飽了,搶夠了,到時才能約束下來。

    直到此時,許多人才終於明白過來。

    流寇就是流寇,跟他們那真是與虎謀皮。醒悟過來的他們,開始積極的謀求退路了。那一陣子狂熱過後,他們冷靜起來,細細思量,終於看清了局勢,大明根本沒有戲了。

    之前的那陣子各地紛紛起義,那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天下,終究還是得靠刀劍打出來的。

    張山和蔡遠的兵馬並不少,之前不過是因為各種原因,才一直沒有強攻洛陽。而現在,張山不想再等鄭芝龍的征西軍了,他等不急了。

    讓李自成擁了朱常洵稱帝,已經是他的一大污點。若再讓李自成把洛陽燒了,那他豈不成千古罪人。

    無論如何,也得搶救。

    鄭芝龍還遠在太原,救不了這近火。

    好在闖軍最近雖然瘋狂招兵買馬,但他們的實力還不如張山麾下兵馬,而且,如今李自成的倒行逆施,也終於把洛陽城裡的那些士紳商賈們惹怒了。

    有了內應,要拿下洛陽,不是什麼難事。

    命令已經下達,龍門的漢軍大營立即忙碌了起來。

    劉永此時站在軍營裡,立即感覺到那股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他回到老家已經有段日子,正式上任了鎮裡的民兵隊長一職。皇帝賞賜給他的一百畝地,他也拿到了契約。

    這一百畝地都是上好的水澆地,不怕旱不怕澇,原來也是福王的地,不過如今福王叛亂,縮在洛陽城中,他的那些王莊,自然被官府沒收,成為了官產。其中部份納獻的地,只要原主人補交一筆稅,便能把地收回去。還有一些,則拿出來給了那些新朝受賞的功勛們。

    一百畝好地,雖然沒有優免特權,可沒有那些加派和火耗,其實稅也不算高,哪怕新朝把田賦重新調整過後,比過去的田賦上調了些,但也少了許多加派,總體上來說,田地的稅賦並不多,負擔不重。

    夏收過後,一百畝地就全部交到了劉永的手裡。

    劉永老家其實還是有親人的,雖然他一走十年。他其實是家裡的長子,只是因為娘死的早,父親續絃,過去家裡又窮,弟妹還多,因此等年紀大點,便出去謀生了。

    這幾年,他也有寄錢回家,但家裡還是一直佃田耕種。

    劉永回來,帶著官身,還一下子有了一百畝地,一家人都非常高興。連著繼母對於劉永都客氣萬分。

    劉永也乾脆把這些地交給父親和幾個異母弟打理,他自己則去就任民兵隊長。

    民兵隊長,看似一個閒職,實際上還是比較重要的。不比民兵,是閒時集訓,民兵隊長必須得是正規軍裡出身,一般都是退伍兵。他們負責管理民兵、訓練民兵,要協助輯私徵稅、剿匪平亂等。

    當然民兵們最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當地方發生戰事時,他們要協助守城,或者負責運輸物資。

    此時,劉永便帶著自己手下的一百個民兵,來到龍門軍營裡,替漢軍運輸火炮糧食。

    「隊長,官兵真威武。」

    「那是自然,要不然怎麼能百戰百勝。」劉永充滿自豪的對自己的民兵們道。

    雖然是來運輸的,但劉永的這隊人還是攜帶了兵器的。他們的裝備比較簡單,一百個人,都穿上了統一的民兵隊服,他們的隊服不是官軍的藍紅兩色,而是草綠色。

    一人一身草綠軍袍,一條布腰帶,一頂寬簷氈帽,一雙布鞋,一個乾糧袋,一個背包。

    他們的武器也比較簡單,劉永配了一把手銃,一把腰刀。剩下的多半是配的長矛,另有一隊火槍手,一隊弓箭手,還有隊配的是刀盾。

    他們都沒有馬,但大多都是二三十歲的年青人。

    民兵不是一個正式職業,平時他們都是本鄉的農民、工匠等,只有農閒時才受訓。劉永的民兵隊並不止一百人,實際上編入民兵的人很多,整整有六百人,但分為六組,每組輪值兩月。

    平時沒有糧餉,但集訓時卻是包食宿,另外還有訓練補貼。因此大家還是很願意來當這個民兵的,畢竟農閒的時候閒著也是閒著。

    而如現在這樣接到命令來運輸軍用物資,他們還另有一份補貼,每天都有兩角錢,做五天就能掙一塊,若是仗打贏了,他們還會另有賞賜。

    「隊長,你說等到了洛陽,咱們也能參戰麼?」一個年青小夥充滿期待的問道。

    劉永一面擦試數著自己要運輸的炮彈箱,一面笑道,「你別等到了戰場上,聽到炮聲一響,嚇的尿褲子就行。」(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7章 倒戈

    劉永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戰鬥的經歷,當時他應募入伍不過半月,就參加了第一場實戰,那場戰鬥他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

    那是在川東的一場戰鬥。

    那場戰鬥當時是以多打少的伏擊戰,贏的很輕鬆。但當銃炮齊鳴,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流寇在他面前炸的血肉橫飛之時,他還是吐了。

    根本忍不住,吐的膽汁都出來了,整場戰鬥他一槍未放。戰後,上司沒跟他客氣,讓他們這些新兵蛋子去打掃戰場,抬屍體。最後還讓他們拿這些流匪練手,每個人都得砍死屍首級。

    腰刀砍在死屍頸上時,他又吐了一次。

    不過自那以後,他再沒有吐過。川東數場惡戰,圍殺張獻忠那一次,是他從軍以後最危險的一仗,那一戰他們打的相當凶險,差點就控制不住局勢了。那一次,他跟隨在皇帝身邊,拚命衝殺,身中數創。

    自那場惡戰後,劉永打起仗來就不怕死了,外號劉瘋子。

    回憶往昔,劉永不勝感嘆。若不是因為自己打仗總是沖的太瘋,也不會一次次受傷,最後連腰子都摘掉了一個,不得不退伍。

    「別想那些有的沒的,好好的搬運彈藥,咱們的任務是把這門三十二磅炮和他的彈藥車推到洛陽城下。這可是好幾千斤的大傢伙,每門都價值不匪,戰場之上更是無人可擋,咱們得一路完好的及時送到戰場。」

    「是,隊長。」

    劉永他們護送的是重炮標的一門長加農,這算是攻堅利器了。不過這炮太大太沉,一門炮得用八匹馬拉,另外還得有人跟著,遇到不平的路,得剷平,還得推拉。

    這門炮的炮長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劉永。

    「兄弟,看你動作,有一股子軍中的氣勢。以前是不是在軍中幹過。」

    劉永掏出一包黃鶴樓,拿了一支菸遞給炮長,自己也拿了一支。

    炮長笑著接過,直接拿了盒火柴開始劃。

    點著煙。劉永吸了一口。

    「長官眼楮真尖,我以前確實軍中幹過。崇禎十二年入的伍,參加過川東之戰,後來也參加過江北之戰,以及東南海上之戰。遼東之戰,最後在燕北之戰時受了傷退伍的。」

    那炮長一聽,居然參加過這麼多場大戰,那幾乎是楚軍所有的戰鬥了。他不由的肅然起敬。

    炮長舉手向他敬了個禮。

    劉永下意識的就回了個軍禮,又馬上回過神來,自己已經退伍了。他有些失落的笑道,「好漢不提當年勇,已經退伍了。」

    「你是軍中的元老了,當的這一禮。」

    不過他有些奇怪的道,「你現在好像是民兵隊長?」

    劉永穿的是民兵隊服。而且胸口縫著一塊布,手臂上也有民兵的臂章標記,上面明白的標示著他民兵隊長的級別。

    如劉永這樣的楚軍元老,又打過這麼多場仗,怎麼卻只是個民兵隊長,他有些不太明白。

    劉永笑笑,「說來話長,當年在遼東瀋陽城下圍韃子的時候,犯了點錯誤。」

    「哦!」炮長立即意味深長的拖長音調哦了一聲,一副我明白的樣子。「兄弟。跟哥說說,你是那個啥了滿韃女人,還是?」

    劉永吸了一口煙,任煙霧在面前燎繞。

    圍瀋陽的時候。他那時就已經是連長了,一次帶著全連在外執行任務,經過一個女真人莊子的時候,被女真人偷襲,有個兄弟被殺了。那個兄弟是同他關係極好的一人,多年並肩戰鬥。他當排長的時候,他是班長。他當隊長時,他是排長,他當連長,他是他的隊長。

    他曾經為劉永擋過刀擋過劍,而這一次被殺,也是為他擋箭而死。

    憤怒的劉永殺了那些偷襲的女真人,還殺進了那個莊子,一怒之下,帶人把那個莊子近百號人給屠了,男女老少一個沒留。

    就因為這事,軍法官當時要槍斃他。

    最終還是劉鈞下了一道特令,赦免了他,但卻將他一擼到底,重新當了個線列步兵。此後多次作戰,再立功勞,一步步又升到了隊長。

    「當時我太過衝動了些,其實現在也有些後悔,殺了那些襲擊者就好,沒必要把女人孩子也殺掉的。」

    「真爺們。」炮長豎起大拇指。比起軍中資歷,他自認不如。他是在劉鈞東南巡海之後,在廣東加入了軍中,因為是炮兵這個技術兵種,因此陞官晉餃比較快,如今已經是這門三十二磅炮的炮長,他這門炮光炮手就有三十八個,另外還配有護衛步兵等,一個炮組有近百人。

    「造化弄人,若不是受傷退伍,估計以你這血性這勇猛,若不是當初犯錯,現在肯定都已經是營長了。」

    兩人抽了一支菸,炮彈等都裝車完畢了。

    炮長望著自己的手下和劉永的手下,無奈的搖了搖頭,「哎,估計等我們拉著這大傢伙到了洛陽,這戰鬥都已經結束了。」

    劉永點了點頭,重炮標的炮都是千斤以上甚至數千斤的大炮。

    他們固然擁有最強的火力,但他們機動性也差。

    這次的進攻,他也是知道了一些的,他聽說洛陽會有內應。因此這次就不會是擺開陣勢的進攻,肯定會是一場突襲。

    既然是突襲,那定是輕兵突進,講究的是一個迅速。

    重炮部隊是最後出發的,肯定也是最後到達的。

    「我現在都後悔呆在重炮營了,每次前面部隊都已經拿下勝利了,我們還在半路上。娘的,每天就是馱著大炮,辛苦萬分,結果總是連湯都喝不到一口。還不如在前鋒部隊裡當個騎炮手或者山地榴炮手呢,娘的,那好歹還能有機會參戰。」

    劉永笑著安慰胖炮長,「以後仗還有的打呢,洛陽拿下,還有西安嘛。等中原平定了,還有遼陽、瀋陽呢。」

    夜。

    烏雲摭月。

    張煌言率領著自己的輕騎兵營到達洛陽城下。

    「長官,洛陽南門今晚三更之時會舉火為號,打開城門。裡應外合。」

    「很好,此戰我等為先鋒,上面給我們的任務很明確,一等城門打開。第一時間控制城門,接應部隊入城。」

    洛陽城中。

    李岩正向李自成稟報軍士騷亂的事情。

    「大帥,將士們越發發控,繼續這樣下去,到時整個洛陽城都要被搶光了。必須得控制一下了。不然,軍心散渙,我們到時都無法撤離。」

    李自成點了點頭,轉頭對劉宗敏道,「這些兔崽子們也差不多鬧夠了,你親自帶人上街宣佈軍紀,讓各營士兵歸營。」

    劉宗敏起身,「知道了,反正搶也搶夠了,鬧也鬧過了。現在弟兄們也應當滿足了,那些洛陽城的大戶們也差不多明白厲害了。我這就去傳令收兵。」

    等李岩和李岩走後,李自成又把牛金星招來。

    「軍師,籌集了多少金銀糧草?」

    牛金星一臉笑意。

    「洛陽不愧天下中心,數朝古都啊。目前獲得的金銀等物價值已經超過五千萬兩銀子,若不是田宅商舖這些都是不動產業,這收穫還能增加不少的。」

    「這麼多?」李自成大為驚訝。

    五千萬兩,可不是五千萬塊。

    大漢的銀元,那是一兩銀子兌換兩塊銀元。五千萬兩銀子,那就是一億塊銀元啊。李自成有種茫然的感覺。居然有這麼多銀子?

    牛金星連忙在一邊解釋,並不是五千萬兩白銀,而是價值這麼多。

    畢竟洛陽是天下數的上的大城,如今抄城中大戶的家。確實收穫巨豐。不過抄來的東西,既有黃金也有白銀,但也不僅是這些,還有許多古董字畫等。

    「其中有不少是銀元券,這些東西估計到了關中後,會不太好用。但通過商人,拿到關東來用,還是可以的。」

    牛金星有些可惜的道,「可惜了那些房宅田產商舖了,可是價值不匪。」

    李自成其實也是第一次控制一座數十萬人口的大城,以前也不過是破州奪縣而已,跟洛陽的收穫自然是無法可比的。

    若不是要留著朱常洵和呂給祺等人做招牌幌子,把福王和洛陽所有的縉紳商賈大戶都給抄了,抄出的金銀錢糧估計還能翻上一倍。

    「等走的時候,放火把洛陽給燒了,他娘的,老子用不著,也不能留給劉繼業。」李自成恨恨的道。

    不過那些大戶的財產也確實讓李自成有些妒忌,當年他當驛卒時,連飯都吃不懂。而這些大戶,哪個不是家財萬貫。洛陽城中,家產上千萬的都有,福王的錢財自不消說,其餘那些家財百萬兩銀子的都不在少數。

    許多鄉宦士紳,都有著十萬兩以上的家產。

    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者廣廈千間,貧者無立錐之地。

    等撤回關中後,立都西安,倒時有了這些金銀錢糧,正好招兵買馬。

    夜已三更,洛陽城也漸漸陷入寧靜。

    瘋狂了兩天的闖軍士兵,終於在劉宗敏帶兵彈壓下,各自回營。每個士兵基本上都搶的盆滿缽滿,許多士兵身上還穿著女人的綢緞衣衫,手上套著金銀鐲子,脖子上戴著珍珠項鏈,腰間揣著金銀,懷裡揣著銀元券。

    對此,劉宗敏也只是視而不見。

    反正大頭都已經入了庫,他們這些大將更是拿了大頭,手下弟兄們總也得滿意不是。

    只是闖軍上下得意狂歡之時,洛陽城無數士紳百姓,卻都對他們恨之入骨。

    夜風習習,微有涼意。

    今晚南門的守將是京營提督王胤昌,站在城牆上,手撫著城垛,他靜立良久。

    回頭望著身後的洛陽許久,他終於回頭,咬緊了牙齒。

    「洛陽不能毀在我的手裡,我更不能讓那些闖賊得意張狂。」

    深呼一口氣,王胤昌舉起右手,重重一揮。

    他身邊的幾名全副武裝的將領立即點頭,走到一邊,低聲喝令,「舉火!」(未完待續。)

    PS︰感謝挑起燈籠看書、我愛葉春華,謝謝支持!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0
第508章 太胖翻不過牆

    睡夢中,李自成被夫人高氏搖醒。

    「大帥,快醒醒,醒醒。」

    李自成被搖醒,腦子依然有些迷糊。「怎麼了?」

    「官軍殺進城來了。」

    「這不可能。」李自成一下子驚醒過來。「各城門都是由我闖軍將士把守,官軍怎麼可能殺的進來。」

    高夫人卻已經顧不得解釋了,「你聽。」李自成豎耳聆聽,果然隱隱能聽到外面喊殺之聲。

    「知道官軍從哪進來的嗎?」

    高夫人搖著頭嘆息一聲,「不用想了,是李岩。」

    「李岩?」李自成雙眼瞪的老大,目光似乎要吃人。對於李岩,他是禮遇有加,他加入闖軍時間不長,可卻已經是身居闖軍要職。

    李自成將自己手下兵馬分為五營,其中中軍營又稱為中權親軍,規模最大,最為精銳。李自成以制將軍分領五營,但獨中軍營主將是副權將軍。

    而副權將軍是僅次於權將軍,高於制將軍的重要職位。在闖軍中,李自成自任權將軍,而他之下,副權將軍僅有兩人,一是劉宗敏,另一個就是李岩。

    副權將軍劉宗敏是整個闖軍的副統領,協助他統領五營,李岩也是副權將軍,卻獨領中營。

    et

    當初他重用李岩,一來確實覺得李岩有文化有本事,二來也有想用李岩來制約劉宗敏的意思。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個自己如此重用的李岩,居然會突然背叛了他。

    「他怎麼敢?」

    「我們看錯了他,那個白眼狼,這些天一點聲色都沒有顯露。結果卻暗地裡跟呂維祺等一群官員們密謀背叛。他們定是早就與張山的人聯絡好了,今晚李岩親自坐鎮南門的,結果王胤昌他們突然奪了南門,開城引官軍入城。」

    「王胤昌做亂?那李岩未必有份。」李自成依然還是不太相信李岩會叛他。當初他在李岩最落魄的時候,收留了他們。

    「你這個時候,就別再想著替他分解了。那紅娘子都帶著人殺到皇宮去了,李岩若沒反,紅娘子怎麼可能如此。大帥,來不及說那些了,官軍已經入城,我們趕緊殺出重圍去。」

    李自成怔怔出神。

    漢軍已經入城了?李岩背叛他了?

    片刻後,張鼎、黨守素也衝了進來。

    「闖王,官軍太凶了。弟兄們抵擋不住了,快撤吧。」

    「往哪撤?」李自成失神道。

    「闖王,袁宗第他們還守著西門,我們往西門突圍,還來的及。」

    「闖王!」高氏大喊一聲。

    李自成突然回過神來,他的眼中再次煥發神采。

    「走!」

    他再沒有半分遲疑,恢復了梟雄本色。

    洛陽城一片混亂,到處火光。

    手臂上綁著白布條的洛陽士兵打開城門,引漢軍入城。漢軍滾滾入城。闖軍措手不及,被殺的四處逃竄。

    而這個時候,之前備受闖軍欺辱的洛陽百姓,也紛紛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痛打落水狗,從這些逃命都不忘記帶著大把搶劫而來財物的闖軍身上收割。

    原來的福王府,如今的皇宮。

    朱常洵聽說官軍殺進城時,嚇的臉色雪白。太監們要架著他逃跑。奈何他太胖了,而且總捨不得自己的財產,一會要帶上這個。一會要帶上那個。

    等耽誤了半天,收拾了幾大箱的重要財物要跑的時候,紅娘子已經率先帶著一支兵馬殺破了宮門守衛,衝進宮來了。

    門已被堵住,只能越牆。

    太監們翻過宮牆,然後有人在上面拉,有人在下面推。

    可數百斤重的福王跟頭大肥豬似的,太監們拚命的又拉又推,總是無法幫他翻過牆。

    「再加把力,再加把力。」

    朱由菘在下面高喊。

    上面的太監突然拉不住,手一鬆,朱常洵一下子摔到了牆邊地上,摔的他直呼痛。朱常洵喘著粗氣,聽著越來越近的喊殺聲,突然一把推開身邊的太監,拉過兒子朱由菘的手。

    「朕上不去了,太子,你先走,去西安,找秦王。實在不行,就想辦法去雲南,黔國公沐天波世受國恩,永鎮雲南,如今他在雲南起兵勤王,朕之前剛冊封他為定南王,他去了雲南,他定會擁護你的。」

    說完,朱常洵又拉過來一個小包袱。

    「這裡有玉璽,還有銀票,也許還能用,你帶上。」

    「父皇,兒臣定護送你一起走。」

    「別說胡話了,朕知道朕走不掉了,記住朕的一句話,莫再相信闖賊。闖賊終究流寇,若非誤信他,也不會有今日之禍,走吧。」

    朱由菘還要說,朱常洵已經命令太監們護送著太子離開。那些早已經慌亂不已的護衛和太監們,這個時候也巴不得離開。當下擁著朱由菘翻過宮牆,隱沒在黑夜裡。

    朱常洵就坐在那堵讓他無法翻越的宮牆腳下,靜靜的坐著,看著這座他生活了三十年的宮殿,冷不住發出一陣陣的笑聲。

    那笑聲在這混亂的夜裡顯得是那麼的突兀,很快引來了紅娘子手下的追查。

    「將軍,這裡,發現朱常洵了!」

    紅娘子聞訊趕來,親自看過。點了點頭,這個大笑不止的大胖子,確實就是福王。想要找一個長的像,還同樣這麼胖的替身,可不容易。

    朱常洵依然在笑,笑的眼淚都留出來了。

    稱帝不過半月,都城就被攻破了,皇帝就被俘虜了,這算是最慘的皇帝,最短命的王朝了吧。朱常洵一邊笑一邊想著。

    大明完了。

    被紅娘子的手下抓起來的時候,朱常洵腦子裡只剩下了這個念頭。

    張煌言策馬趕到南城向張山和蔡遠報告。

    「報告,已經拿下逆首朱常洵。」

    張山聽到這個報告,非常高興。

    「很好,李自成呢?」

    「報告長官,讓李自成跑了。」

    「跑了?」張山臉色一下就了,一掌重重的拍在桌了,「你們都是吃屎的?居然讓闖賊跑了?還不快追。」

    張煌言被罵的狗血淋頭。但一句也不敢還,他很清楚自己的兩位頂頭上司,一個是張瘋子,一個是蔡大炮,都是軍界元老,尤其是脾氣比較火爆,一開腔,不罵個狗血淋頭肯定不會停的。

    「回大帥,已經有騎兵部隊追擊下去了,不過李自成比較狡猾。我們一攻進城,他就帶著老婆和手下親兵,偽裝逃竄了。因為他們都化了裝,人也少,一時沒有發現。現在追擊,只怕也難追上。」

    「算了。」一旁的蔡遠勸道,「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李自成也就剩下逃跑的能力了。反正不管他逃到天涯海角,咱們也是能追到他的。先處理洛陽的善後事宜吧。」

    這一戰是相當成功的。

    李自成的倒行逆施。打破了那些洛陽小朝廷官紳們的最後一絲幻想,也讓他們清醒了過來。當他們一發現洛陽朝廷沒有前途後,發現了李自成的流匪本質後,立馬就出賣了李自成。順便把朱常洵也打包賣了。

    他們開城引漢軍入城,順便還痛打落水狗。

    李自成敗的很慘。

    輕敵大意下,他沒想到一直沒有進攻洛陽的張山會在他撤離前突然襲擊,更想不到城中的官紳這個時候倒戈一擊。

    更料不到的是他最看重的中軍大將李岩的反叛。

    李自成辛苦招募的十萬軍隊。一朝鳥獸散,最後突圍出城的都不到五千。

    而李自成突圍狼狽逃竄的時候,張山他們入城的不過是前軍而已。不過三個協的兵力。

    天漸光明,混戰卻已經告一段落。

    漢軍入城,關門打狗,闖軍本就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四散亂竄,到天明的時候,被漢軍和洛陽兵以及洛陽百姓們一個個搜出來。

    有許多闖軍,直接就被洛陽兵民給殺了,他們那兩天的搶劫作亂,讓洛陽軍民恨透了他們。

    張山看著洛陽城,嘆道,「幸好我們來的及時,數朝古都,天下中心,總算是保存下來了。」

    蔡遠在一邊笑道,「二哥,還有個更好的消息呢。我們入城後第一時間控制了各個府庫衙門和宮城,你知道我們在李自成那裡查到了什麼?」

    「金銀錢糧唄,還能有什麼。」

    「沒錯,可你絕對想不到我們這些金銀錢糧究竟有多少?」

    張山看著蔡遠那副激動的神情,猜到,「一千萬?」

    蔡遠搖頭。

    「兩千萬?」

    「難道是三千萬?」

    張山見蔡遠依然搖頭,已經有些驚動了。

    「總不成有五千萬?」

    「哈哈哈,你太沒想像力了。洛陽可是天下有名的大城,光是從福王的府上,就查出了不下三千萬的金銀珠寶和古董字畫銀元券等,更別說福王府那無數的王莊、王店了。福王光是田地就有幾百萬畝,就算每畝地按十塊銀元算,那可都是不下五千萬,還有那些店舖呢?」

    「光一個福王府,就能查獲上億銀元的宅子田產莊鋪以及字畫古董等等。李自成抄了洛陽大戶上千家,蒐集到的金銀字畫等值五千多萬塊銀元,更別說那些房契田契商舖契約等了。」

    張山已經嘴巴張的都不知道要合上了。

    「他娘的,那我們這一下豈不是是繳獲了近兩億的財產?」

    「天啊,不敢想像。如今朝廷一年的收入,只怕都沒有這麼多吧。」

    蔡遠笑道,「畢竟洛陽是幾十萬人的大城,城裡富戶豪家眾多,這些人多少代的積累啊,才有今天這些財富。」

    張山哈哈大笑,「看來我們還得謝謝闖賊啊,幫我們把這些錢財收集起來。」說著他正色道,「立即加派兵馬嚴格看守這些錢財,再派人清點造冊,等候陛下處置。陛下未有旨意之前,任何人不得拿走一分一釐。」

    蔡遠也點了點頭,「這些都是抄獲的亂賊逆黨戰利品,自然要嚴加看管。」(未完待續。)

    PS︰感謝南宮長秦、nb14、TCZZ、溫溫愛貓、累了會心碎的支持,謝謝!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