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萬曆駕到 作者︰青橘白衫 (已完結)

 
q781009 2019-7-29 23:00: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23 85564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三章 再見俞大猷

    朱翊鈞雖然當了五年多的皇帝了,可是除了張居正,他接觸大臣真的不多,內閣的兩位大學士呂調陽他都不熟悉,更別說後來才入閣的張四維了。

    張四維看起來也就四十多歲的年紀,身材不高,看起來也不是很壯,顯得略微有些瘦削。

    精神頭卻很不錯,進來之後,張四維連忙給朱翊鈞行禮道:“臣張四維參加皇上!”

    朱翊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免禮吧!”同時轉頭對不遠處的張鯨說道:“給張閣老搬一個凳子,朕和張閣老坐下說!”

    身為內閣大學士,私下裡面賜坐這個待遇還是有的。

    等到張四維做好,朱翊鈞這才開口說道:“今日早朝之上,御使彈劾兵部王尚書,對於這件事情,張閣老怎麼看?”說完這句話,朱翊鈞就面帶笑容的看著張四維。

    朱翊鈞的問題倒是沒出乎張四維的預料,略微沉吟了片刻就說道:“臣覺得這是無稽之談。”

    “陛下,臣就是山西人,以前山西是什麼樣子臣很清楚,臣年輕的時候,韃子還總是犯。”張四維一臉篤定的說道:“那個時候百姓的日子過得困難啊!”

    “自從王尚書巡撫山西陝西之後,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王尚書身歷行陣,修戰守,納降附,數出兵搗巢,使得韃子不敢南下,後來又開榷場,與韃子互市,山西陝西經年不見戰火了。”

    “臣覺得王尚書不但無過,而且有功。”

    朱翊鈞點了點頭,事實上張四維說的話也沒出乎朱翊鈞的預料。張四維現在是緊跟張居正的腳步,絲毫不展現自己的立場,一副為張居正是從的樣子。

    看起來忠心耿耿,實則狡猾的很。

    不過朱翊鈞也不在意,笑著說道:“既然張閣老這麼說了,那就由張閣老擬旨褒獎王尚書,至於賞賜什麼,張閣老按照內閣的規矩辦就好了。”

    “那些彈劾王大人的人,下旨申斥吧!”

    張四維一愣,就按照我說的辦了?心裡面雖然狐疑,不過張四維還是連忙說道:“是,皇上,臣回去就辦!”

    朱翊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如此甚好。”

    張思維的辦事效率還是很快的,很快褒獎王崇古的聖旨就下來了,獎勵的東西也送給了王崇古,那些彈劾王崇古的人也都被申斥了,只不過這件事情還沒完,而是又有人上書彈劾王崇古了。

    這一次不是彈劾王崇古以前的罪名,而是彈劾王崇古舉薦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薊遼總督梁夢龍。說起來兵部尚書保舉薊遼總督,這個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你舉薦提拔的人出了問題,自然也是要你負責的,大明官場自然有這個規矩的。

    事實上樑夢龍雖然是王崇古保舉的,可是他確是張居正的人,與薊遼總兵戚繼光一起,穩定著整個薊遼的局勢。朱翊鈞在看到這份奏摺的時候,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這明顯是有人在搞事情!

    目標先是對準西邊的邊事,現在又對準了東邊的邊事,雖然直指王崇古,可是朱翊鈞總能從這裡面感覺到陰謀的味道。怎麼總覺的這是有人在轉移注意力,想要把朝廷的注意力從朝政轉移到邊事上去。

    這一點朱翊鈞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後來的遼東,無論是哪一輪黨爭,起手肯定是遼東之事。

    朱翊鈞看了一眼就把奏摺給扔到了一邊,直接說道:“真是不閒著!”

    對於這樣的奏摺朱翊鈞直接無視了,他現在想做的是見一見俞大猷,自從把俞大猷扔到禁軍之後,自己還沒見過俞大猷。沒讓朱翊鈞等太久,俞大猷就從外面走了進來。

    看到俞大猷之後,朱翊鈞就笑了,雖然比上一次見到俞大猷的時候黑了一點,可是精神頭依舊很不錯。

    見到俞大猷要下跪行禮,朱翊鈞一把上去攙扶住了俞大猷,笑著說道:“俞將軍,免禮免禮,朕有些日子沒見到俞將軍了,今日就在宮中用膳,陪著朕好好聊一聊。”

    俞大猷頓感受寵若驚,連忙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看著俞大猷有些彆扭的樣子,朱翊鈞也不在意,事實上比起戚繼光,俞大猷更和朱翊鈞的脾氣,這位老哥忠正耿直,但是也因為這個脾氣糟了不少罪。

    說實話朱翊鈞也挺想見一見戚繼光的,這個時代的名將可不少,可是戚繼光名氣最大了。

    除了俞龍戚虎,後輩之中也有東李西麻,東李自然就是指的李成梁了,西麻則是指的麻貴。當然了,其他的名將也大一堆,另外這個時代能打的文官也不少。

    朱翊鈞拉著俞大猷聊起了勇士營和四衛營的事情,說起這個俞大猷就滔滔不絕了。

    先是說起了裝備問題,俞大猷倒不是說四衛營和勇士營的裝備不好,畢竟他們可是禁軍,戰鬥力怎麼樣不說,裝備肯定是最好的。俞大猷覺得他們的裝備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調整。

    朱翊鈞沒猶豫,直接就答應了下來,讓兵仗局的陳矩配合他。

    陳矩給朱翊鈞鑄造熟鐵,用來製作熟鐵炮,可是到現在了還沒實驗成功。不過哪些鐵用來給俞大猷打造一些裝備還是沒問題的,朱翊鈞給與了支持。

    說完了裝備,朱翊鈞明顯看到俞大猷鬆了一口氣。

    朱翊鈞頓時就無奈了,這俞大猷看來還是不習慣,估計是以前被掌管軍需的文官給坑怕了。

    要完了東西,俞大猷這才說起了關於四衛營的事情,裁汰了多少老弱,開革了多少人,整訓了多少人,如何提升戰鬥力之類的。朱翊鈞聽得很認真,不時的還提一點意見。

    雖然朱翊鈞的軍事知識非常的匱乏,可是朱翊鈞還是忍不住說了一些後世的東西。

    比如軍姿正步什麼的,要知道這個時代的火槍是排槍,陣型和陣容意味著威力。越是嚴謹不亂的陣容,威力也就越大,朱翊鈞也希望能把後世的一些訓練方法和這個時代結合。

    只不過他對這個不懂,說給俞大猷聽,也是想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看看有沒有執行的可能性。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四章 俞大猷潑冷水

    朱翊鈞和俞大猷的對話一直都把在自己擺在一個請教的位置上,所以俞大猷談興打起,他覺得這是自己向皇上進言的好機會,說起來也就滔滔不絕。

    從士卒的選拔到訓練,從裝備到後勤,說的熱火朝天的。

    朱翊鈞對俞大猷也更敬佩了起來,他真的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對於這些東西都是信手拈來,說起來也是滔滔不絕。一直聊到太陽下山,張鯨來請朱翊鈞用膳。

    與俞大猷一起吃了晚飯,朱翊鈞這才把自己找俞大猷的意圖講了出來。

    “俞將軍,朕想讓你整訓三大營!”朱翊鈞看著俞大猷,笑著說道:“比起朕的禁軍,三大營才是重中之重,成祖以三大營掃北,朕想從塑三大營的雄風。”

    聽了朱翊鈞的話,俞大猷面容一肅,半晌沒有說話。

    朱翊鈞看著俞大猷凝重的面色,開口說道:“俞將軍,有什麼話但講無妨。”

    “皇上,成祖之時的三大營都是久經戰陣的,最早的三大營都是與成祖經歷過靖難之役的,從兵員上來說,他們就是久經戰陣之人。”

    “後來又隨著成祖掃北,更是經歷了無數的戰陣,所以他們是當世精兵。”

    “陛下想從現成祖之風,臣明白,可是以現在三大營的兵員,想要練出精兵,怕是很困難的。”

    俞大猷也不看朱翊鈞的臉色,按照自己的想法說了起來。

    “陛下應該也知道當初東南抗倭的事情,當時東南一片糜爛,臣選了很多與倭寇有仇怨的人為士卒。這些人因為和倭寇有血仇,所以每戰必爭先。”

    “這樣的士卒,在加以嚴格的訓練和精良的裝備,這才能成為一隻強軍。”

    “臣以為整訓三大營是沒錯的,可是想要將三大營練成強軍是不可行的。”

    雖然知道說了這些皇上可能會不高興,可是俞大猷可不敢不說,土木堡之變可是大明心裡面永遠的痛啊!俞大猷擔心皇上以為練好了三大營,然後學成祖北爭什麼的。

    就是不北爭,讓三大營去打仗也受不了,這股邪火必須壓下去。

    朱翊鈞面色如常的聽完俞大猷的話,笑著說道:“朕也覺得俞將軍說的有道理!”

    事實上朱翊鈞雖然想要整訓練兵,可是這玩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戚繼光整訓戚家軍花了多久?自己想要迅速的成軍,簡直就是在痴人說夢。

    朱翊鈞想做的是掌握三大營的軍權,同時對三大營進行一次清洗。

    裁汰老弱,清理空餉和缺額,同時強加訓練,不說是什麼精兵,最少也是有一戰之力,不能真的需要他們的時候,拉出去什麼都幹不了吧?

    “朕想讓俞將軍負責整訓三大營,俞將軍覺得怎麼樣?”

    俞大猷剛鬆了一口氣,聽到朱翊鈞這一句話,遲疑著說道:“勇士營和四衛營剛剛開始整訓,臣暫時分身乏力,如果皇上想整訓三大營,臣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看著俞大猷,朱翊鈞略微沉默了一會兒,開口問道:“愛卿想舉薦何人?”

    “臣想舉薦狼山總兵劉顯!”俞大猷想都沒想就說道:“劉顯曾與臣在東南抗倭,熟知軍事,久經戰陣,由他負責整訓京營人馬,在合適不過了。”

    事實上俞大猷也是想拉自己的老兄弟一把,劉顯年紀不小了,現在還在雲南熬著呢!

    “劉顯?”朱翊鈞沒想到俞大猷說出了這樣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朱翊鈞聽過,但是不是很熟悉。沉吟了片刻,朱翊鈞開口說道:“朕考慮考慮吧!”

    俞大猷沒有在多說什麼,他覺得自己已經說的夠多了。

    先是京營練兵的是給皇上澆了一盆冷水,現在又在整訓京營的問題上推掉了,舉薦劉顯俞大猷也是硬著頭皮,聽到朱翊鈞考慮考慮,俞大猷覺得這個結果就不錯了。

    談論完這個話題,俞大猷就告辭離開了,畢竟宮門也快落鎖了,他也不能總是留在皇宮啊!

    俞大猷走了,朱翊鈞轉頭對張鯨吩咐道:“給朕找一份劉顯的資料來!”說完朱翊鈞就轉身準備回去休息了,陪著俞大猷聊了這麼久,他也累了。

    談興在的時候沒覺得有什麼,現在談完了,還真的挺疲倦的。

    回到寢宮,朱翊鈞對著柳瑟招了招手,等到柳瑟紅著臉坐到了床上,朱翊鈞這才翻身躺在了柳瑟的大腿上,指揮著他給自己按腦袋。說實話,柳瑟的手藝很不錯,朱翊鈞很享受這種感覺。

    眯著眼睛休息,可是朱翊鈞的大腦卻沒休息,他在琢磨俞大猷的話。

    事實上俞大猷的話還是讓朱翊鈞挺洩氣的,在他的心裡面還是對三大營寄予希望的。只不過俞大猷的話又很有道理,讓朱翊鈞有些煩躁。

    胡思亂想了一陣,朱翊鈞就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等到再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了。

    原本以為鬧心的事情就俞大猷這一件,沒想到第二天又有鬧心的事情了,這一次是兵部尚書王崇古。沒意外,王崇古又上了一封請辭摺子,寫的還挺堅決。

    朱翊鈞頓時一陣頭大,事實上他對王崇古還是很看重的。

    不說別的,王崇古在山西和陝西實行的政策很有效,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頗具大局觀的官員。對軍事有獨到的見解,同時也知道從政治角度去思考軍事問題。

    這樣的人才可不多,有他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很多事情都好辦。

    原本朱翊鈞以為自己賞賜了一番,安撫了一番,王崇古就應該熄滅了辭官的心思,可是朱翊鈞沒想到王崇古還辭官,這就不像是作秀了。

    朱翊鈞沉吟了片刻,對張鯨說道:“宣王崇古進宮。”

    敲打著手裡面的奏摺,朱翊鈞嘆了一口氣,其他的事情不說,張居正用人上還是有一套的,最起碼他任用的改革派官員能力真的沒的說。

    無論是王崇古還是曾省吾,或者是梁夢龍潘季馴,全都是能力超卓之人,把事情交給他們,真的很放心。

    雖然被幾個學生彈劾了,可是張居正學生何其多,說桃李遍天下都不為過,出兩個不屑的也不算什麼。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五章 王崇古的態度

    王崇古也沒想到皇上會召見自己,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在兵部當值,在看到宮裡面來的太監之後,王崇古整了整衣冠,直接跟著太監來到了宮裡面。

    朱翊鈞見到王崇古的時候,開口說道:“來人,給王愛卿賜坐!”

    行禮坐下之後,王崇古直接開口說道:“陛下尋老臣來,有何事詢問?”

    拿起王崇古的辭官奏摺,朱翊鈞笑著說道:“朕想問問王愛卿關於這份奏摺的事情,前些日子的確有人彈劾愛卿,可是朕知道那都是無稽之談。”

    “那日朕特意尋了內閣張閣老,他和朕說愛卿在山西陝西功勛卓著。”

    “朕下旨褒獎了愛卿,也下旨了申斥了那些彈劾愛卿之人,愛卿此舉何意啊?”

    朱翊鈞這話說的就有些不客氣了,他也是真的生氣了,同時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說完這些話朱翊鈞就看著王崇古,想看看他給自己一個什麼解釋。

    聽了朱翊鈞的話,王崇古倒是面色不變,沉吟了片刻開口說道:“臣正德十年生人,從小讀書科考,嘉靖二十年臣得中進士,那一年臣二十六歲。”

    “當時真是意氣風發,想著一展胸中所學,一抒平生之志,臣一路走來,上過戰場,經過彈劾,也算是見過一些風浪了。”

    “這些年也算是有一些成就,山西陝西之事臣心中引以為傲,可是陛下,臣今年六十有三了。”王崇古有些感嘆的說道:“不敢欺瞞皇上,臣已經十四年沒回過家了。”

    “臣老了,這幾年臣就覺得精力不濟,做事腦子也不好使了。”

    “兵部掌管天下兵馬,乃是重中之重,臣恐有負陛下重託啊!久在官場,臣也長做山林之想。回鄉教導教導後輩,閒暇之時約上三五好友,遊湖登山,賦詩著述,也是人生快事啊!”

    “臣不知道還有幾年好活了,臣想著回鄉去,享受一下天倫之論,見一見我那些經年沒見過面的後輩。”

    聽著王崇古這麼說,朱翊鈞的神情頓時就緩和了下來,而且有點尷尬,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六十三歲,放在後世或許不算什麼,很多返聘的老人還在工作崗位上,可是也有很多人身體不行了。何況這是大明朝,六十三歲真的是高齡了。

    王崇古這麼多年在外奔波做官,到了年老想著歸鄉,想著享受天倫之樂,自己這個皇帝要是不答應,那也太不近人情了,人家也是有功之臣啊!

    “原本臣還有些不放心,可是皇上聖明賢德,處事果決,還有張閣老這樣的賢臣輔佐,臣可以安心回鄉享受天倫之樂了。”王崇古接著笑著說道。

    朱翊鈞嘆了一口氣,臉上帶著不捨的表情說道:“朕捨不得愛卿啊!”

    這話放在後世或許有些肉麻,可是放在這個時代卻是真情流露,這個時代的人感情還是很單純的。

    王崇古一愣,隨後笑著說道:“臣雖然不在朝堂,可是還是心繫大明,心繫陛下的。皇上做得越好,老臣就算將來泉下有知,也會為大明,為陛下高興的。”

    這句話一出,朱翊鈞默然,半晌才說道:“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了愛卿吧!”

    “關於兵部尚書的繼任人選,愛卿可有人選?”朱翊鈞想了想,開口詢問道,前任卸任,詢問繼任者,這個是常情,不說現在,就是放在後世,也是正常現象了。

    “臣舉薦宣大總督方逢時,方逢時曾經巡撫遼東,也巡撫山西,與臣在山西之時為同僚。”

    “方逢時為人幹練,年富力強,由他做兵部尚書,在合適不過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看來這個方逢時應該是和王崇古合得來的一個人,朱翊鈞倒也能接受。至少能夠保證王崇古對外方略能夠得到延續,這一點很重要。

    無論是張居正的改革,還是自己以後的改革,一個安穩的環境是必須的。

    如果邊疆動盪不安,整天打仗,自己想改革那就是痴人說夢了。現行的邊境制度就很好,至少能夠保證邊境的安穩,能夠為自己贏得時間。

    朱翊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朕會考慮的。”

    王崇古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老臣就告辭了!”

    “愛卿在京的這些日子,不妨長走走太醫院,李太醫的醫術精湛,讓他給你好好的調理一下身體。”朱翊鈞看著王崇古,笑著說道:“好好的頤養天年。”

    “臣謝過皇上!”王崇古連忙躬身謝恩,然後轉身走了。

    送走了王崇古,朱翊鈞嘆了一口氣,自己這一次算是挽留失敗了,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心中唏噓之餘,朱翊鈞搖了搖頭將這種垂暮之感扔出大腦,對張鯨說道:“關於劉顯的履歷,你準備的怎麼樣了?”

    “回皇上,全都準備好了!”張鯨連忙說道,他看得出來這個時候皇爺的心情可不好,別招惹。

    朱翊鈞點了點頭,說實話張鯨不說其他的,用起來還真是得心應手。拿起朱翊鈞準備的劉顯資料,朱翊鈞快速的翻看了起來,這一看就吸引住了他。

    這個劉顯從小家窮,但是臂力驚人,後來就考了武生,從了軍。

    嘉靖三十四年,宜賓苗亂,巡撫張臬討之。劉顯從軍陷陣,手格殺五十餘人,擒首惡三人。諸軍繼進,賊盡平。這一戰劉顯立下大功,於是官升副千戶。

    從這裡面就能看出來,這個劉顯不但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很勇猛。

    後來東南鬧倭寇,南京建立新營,劉顯就去了新營,然後就開始在東南抗倭。與戚繼光和俞大猷一起,打的也是風生水起,功勛卓著。

    等到平定了倭寇,劉顯又被弄到了雲南去打都掌蠻。

    說起都掌蠻,那話題可就長了,大明初天下方定,“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不過,都掌蠻人本性凶殘好鬥,雖然表面上對明王朝稱臣,仍“時時盜邊,侵略旁小邑”

    都掌蠻盤踞的凌霄城,曾是南宋軍民為抗擊蒙古軍依山修築的城堡,四周皆為絕壁,奇險無比。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六章 劉顯和廷推

    都掌蠻在凌霄城裡囤積糧食,佔山稱王,做為其四處騷擾殺掠的根基之地。

    加上敘州地處雲、貴、川三省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險要,都掌蠻每一騷動,三省為之震動,嚴重危害了大明的西南邊陲安定。

    成祖年間,都掌蠻“攻劫高、珙、筠連、慶符諸縣”,而到了明朝中葉,四川土地兼併日盛,部分失去耕地的農民淪為流民,這些人也加入都掌蠻,與之共同為禍。

    當時,加入都掌蠻隊伍的漢人流民主要有三類:一是脫逃的軍犯及一些早年逃入在寨的流民,二是蜀中大盜,三是重罪亡命的漢人,“黠者遂為謀主”。

    這些漢人的加入使得都掌蠻越發猖狂,行軍作戰更加狡詐,因此,“改土歸流”便成為明王朝穩定當地局面的當務之急。

    成化年間曾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圍剿,那個時候都掌蠻赴貴州詐降,貴州都指揮丁實不知有詐,出城迎接,結果“夷伏兵四起,官軍五千餘眾皆沒。

    十一月,都掌蠻又設計誘使汪浩夜行長寧,結果“官軍夜行迷道,人馬墜溪谷死者不可勝紀”。

    不久,都掌蠻沿江水南岸進軍,再次攻陷江安、納溪、合江等縣,如入無人之境,幾縣官民皆遷至北岸,連汪浩的官船都不敢在南岸停留。

    朝廷派出了二十萬大軍圍剿都掌蠻,結果無功而返,讓朝廷顏面大失。

    朱翊鈞翻看著都掌蠻的資料,這個時候能和自己的記憶接上了,這個都掌蠻從成祖時期一直鬧騰到自己登基的時候。不過朱翊鈞知道,終大明一朝,雲貴之地都沒能徹底的平定。

    都掌蠻在自己登基的時候就又鬧騰起來了,敘州都掌蠻酋長每每身穿蟒衣,乘坐四駕馬車,模仿明朝大官出行,沿途敲鑼打鼓,夾道而馳。

    酋長阿苟與其義子阿么兒盤踞凌霄城,“擅抬大轎,黃傘蟒衣,僭號稱王”。

    這個就有要建國稱王的趨勢了,這個就不能忍了,那個時候張居正剛坐上首輔,平定都掌蠻也是他要做的。張居正也要拿都掌蠻立威,想要一舉解決掉禍害大明依舊的都掌蠻。

    張居正選定進剿都掌蠻的將軍就是劉顯,十四萬大軍進剿都掌蠻。

    劉顯也的確沒有讓人失望,在劉顯指揮下,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凌霄城、都都寨很快易主。

    都掌蠻失此二險,只得退守九絲城。明軍旋即兵分五路撲向九絲城,不分晝夜攻打,都掌蠻以死相拒,“乘城轉石發標駑,下擊栩栩如電霰不休”,明軍傷亡慘重,一時卻也無計可施。

    九月九日是蠻人的“賽神節”,這天,天降大雨,山路濕滑,都掌蠻酣戰方休,認為明軍絕不可能來襲,於是在九絲山上殺牛慶祝,盡情痛飲。

    不意明軍乘夜攀岩,殺入九絲城,四處放火,殺聲撼天,都掌蠻從睡夢中驚醒,見明軍從天而降,無不束手就擒,混亂中,被火燒死、墜落懸崖者不下萬人,酋長阿大、阿二、方三皆為明軍擒殺。

    明軍繳獲銅鼓93面,擒斬4615人,戰鼓作為戰利品被大量運往京師府庫,這種伴隨著都掌蠻戰鬥、祭祀的重器最終隨著這個民族的消亡而易主。

    朱翊鈞記得自己還看過那些鼓,當時張居正還以此誇耀自己來著。

    原來就是這個劉顯平定了都掌蠻,朱翊鈞舒了一口氣,伸手敲打著桌面,覺得這個人整訓京營倒也合適。

    一來他一直在東南,在京城沒什麼勾連,也算是身份清白,由他整訓可以少很多的干擾。二來這個劉顯也的確戰功卓著,實力非常。

    無論是抗倭還是澆滅都掌蠻,這都能證明他的實力。

    三來朱翊鈞也想讓這位老將軍享享福,來京城養老,畢竟看履歷劉顯也是正德十年生人,與王崇古一樣的年紀,六十有三了,這麼大年紀的武將在雲貴苦熬苦業的,朱翊鈞有些於心不忍了。

    尤其是履歷的後面還附一份辭官摺子,劉顯也想回家養老,而且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了。

    劉顯是武將,這些年一直在征戰,身體損傷肯定比王崇古厲害,要是在放在雲貴熬著,估計是沒幾年好活了。朱翊鈞覺得這樣的人要物盡其用,弄到京城來練兵才是最好的選擇。

    打仗的什麼的,還是讓年輕人來,大明這個時候不缺名將的。

    將來要是弄一個軍機處參謀處之類的,還需要這些老將軍。

    選定了整訓三大營的武將,還有一個人選和關鍵,那就是總督三大營的文官。原本大明的軍隊歸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武將勳貴。

    混著混著就把權力給混沒了,現在總督都是文官,武將只能做總兵,地位上差的不是一點點。

    從爭權奪利的角度來說,武將根本不是文官的對手,如果不文武分制,以文御武那是早晚要出問題的。不過朱翊鈞暫時可沒實力挑戰這種官場規則,還是得選擇一個文官。

    按照循例,這個職位應該是掛都察院副都御使的職銜,同時最好是兵部侍郎。

    要選擇一個兵部尚書,還要一個總督三大營的文官,還要提拔劉顯,朱翊鈞敲打著奏摺,自己好像應該要舉行一個廷推了。話說自己當了這麼久的皇帝,還沒主持過廷推。

    想到這裡,這個想法就在朱翊鈞的腦海裡面紮下了根。

    看了一眼張鯨,朱翊鈞開口說道:“傳旨內閣,兵部尚書王崇古致士的摺子朕准了,王愛卿勞苦功高,以兵部尚書致士,同時加蔭一子為錦衣衛百戶。”

    以兵部尚書致士,說白了就是保留王崇古的兵部尚書的職銜和待遇,就像後世退休之後享受局級部級的待遇一樣。

    “讓內閣和六部擬議一個名單,推舉兵部尚書,到時候進行廷推。”朱翊鈞隨後又補充了一句。

    王崇古的致士很快就掀起了波瀾,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突然了,彈劾王崇古的那些人都沒想到。隨後這個消息帶來的附加效果就顯現出來了,朝廷空缺了一個兵部尚書。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七章 人選

    兵部尚書就不用說了,六部尚書大的很,想要爭奪這個職位可不容易,可是一個六部尚書的官位,代表的可不光是一個六部尚書,而是一系列的官員變遷。

    王崇古致士已經是時間問題了,皇帝下旨准許了王崇古致士,也給了王崇古應有的待遇,算是功德圓滿了。

    現在的問題是誰能上位,上位的這個人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很快內閣推薦的人選就出來了,兵部左侍郎曾省吾,雖然推上來了,可是大家都不太看好他,因為他的資歷不太夠。不過曾省吾是張居正的嫡系,沒人敢小看。

    張居正連張瀚那種人都能破格提拔為吏部尚書,何況曾省吾。

    朱翊鈞翻動著曾省吾的資料,看到後面不禁“咦”了一聲。果然張居正任用的都是有能力的人,這個曾省吾就不簡單,現在他是兵部左侍郎,他陞官是因為他平定了都掌蠻。

    看到都掌蠻朱翊鈞就想到了劉顯,這算不算是同人不同命?

    曾省吾是督軍,平定了都掌蠻之後,官升兵部左侍郎,不但回京了,而且官職也升了起來。劉顯呢?平定都掌蠻之前是總兵,平定之後還是總兵。

    劉顯想要致士回家,朝廷不允許,現在還在雲貴苦熬苦業。

    嘆了一口氣,朱翊鈞一臉的無奈,想讓文官把功勞戴在武將的身上,那是不可能了。打贏了是文官運籌帷幄,功勞使勁撈,打輸了就是武將背鍋,罪名使勁扣,這就是大明的現狀啊!

    武將地位低,這個問題不解決,忠心問題根本無從談起。

    或許有的武將為國為家,可是底層的士卒呢?大家為什麼當兵,大多數人是為了吃飯。當兵吃糧,拚命就算了吧!這樣的人只能成為兵油子,想靠著他們打仗,別想了。

    只有為了搏一個前程,看得到希望的時候,那才會有戰鬥力。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誰還會拚命?

    秦軍戰鬥力之所以強,能夠以布衣布甲硬撼裝備精良的精銳魏武卒,因為什麼?要知道魏武卒可是裝備精良的重裝步兵,秦軍能打贏除了秦兵耐苦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軍功封爵。

    那個時候的大秦還有不少奴隸,但是沒關係,只要你有軍功,不但能夠脫離奴隸身份,還能夠得到爵位,成為人上人。那些吃不起飯的人,拎著刀就去和人拚命了。

    他們為了什麼,為的還不是博一個出身,那樣的軍隊戰鬥力怎麼能不高?

    整個秦國就像一台巨大的戰爭機器,下層推著上層打仗,想停都停不下來。

    軍功就代表著爵位,代表著錢,代表著房,代表著漂亮女人,整個秦國都瀰漫著馬上覓封侯的想法。這才了有了橫掃六合的強大秦軍,才有了“赳赳老秦”的精氣神。

    朱翊鈞將曾省吾的資料放到一邊,再一次意識到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果由上而下的改制度,強推下去,難度就不說了,效果也未見得好。新軍啊!朱翊鈞不禁將目光投向了山西和陝西,這兩個人地方是關鍵啊!

    在明末,陝西和山西永遠是繞不開的,那裡或許可以成為自己軍事改革的第一個試點。

    秦兵自古耐苦戰,無論是秦朝還是漢唐,八百里秦川孕育出來的強大的軍隊,是震懾天下的力量。

    將曾省吾的資料放到一邊,朱翊鈞在拿起一份資料,這一份就是王崇古舉薦的大同總督方逢時了。

    說方逢時如何能打就未見得,但是這個人明顯是一個頗具戰略眼光的人物。在做山西巡撫的時候就配合著王崇古做了很多的事情,並且在王崇古離開之後,自己做的也很好。

    修建城堡,整訓士卒,推動俺答汗的封貢,戰略和眼光都沒問題。

    做事也是四平八穩,同時也是從知縣一步一步做上來的,有底層經驗,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朱翊鈞將方逢時的資料放到一邊,直接拿起了最後一份。

    這份資料是薊遼總督梁夢龍了,他也是一個非常有資格的人。

    梁夢龍在做薊遼總督之前,已經做過兵部左侍郎了,這個就比曾省吾資歷深厚了,同時在薊遼總督任上做的也不錯,有資格角逐兵部尚書的職位。

    不過讓朱翊鈞感興趣的不是這個,而是梁夢龍在隆慶年間的一段經歷。

    大運河,連通大明經濟南北的要道,隨著大明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量民間商船往來於大運河上,造成運河常常擠塞。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運河漕運弊政叢生。

    運河運輸的最大憂患莫過於黃河決口,一旦發生,運河便被阻滯。

    鑑於運河漕運弊政和黃河決口,不斷有人上疏請求對之進行整頓和改革,其中有一些人主張恢復海運。在這些人裡面,時任山東巡撫的梁夢龍就是代表人物。

    他認為:“河漕似安而多勞費,海運似險而屬便利,一任其勞,一任其便,相濟之策”,當以海運羽翼漕運。

    這個計畫得到了當時的內閣首輔大學士高拱的支持,受命後,梁夢龍派遣指揮王惟精等人進行了多次的試行海運活動,就便進行探訪和勘察。

    此外,梁夢龍還下令,沿海地方不拘軍民人等,如有情願將自己或收買雜糧、用自己船隻裝載、自膠州海口起至天津糴賣者,均給予執照。

    如果是良民,則重加犒賞,如果是有罪之人,則允許通過試行海運來贖罪。

    在梁夢龍的鼓勵下,先後有多人主動試行海運,海道勘查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由於梁夢龍的積極努力,終於對海道的口岸、日程、裡數等有了甚多的瞭解。

    朱翊鈞對這個就感興趣了,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這個梁夢龍絕對不是腐儒,是真的做事的人。

    尤其是那條海運恕罪的政策,可以說一下子戳中了朱翊鈞的心思,畢竟現在航海可是很危險的,加上大明百姓的鄉土情結,願意去海上拚命的人可不多。

    見到了利潤之後或許會有,可是前期想推動就不容易,這些罪犯就很合適啊!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八章 張居正的佈局

    朱翊鈞也知道現在海上是什麼情況,倭寇海盜橫行,加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橫行霸道,良善百姓可不成,罪犯就可以,他們很容易就發展成海上武裝集團。

    這一點朱翊鈞不在乎,只要國家海軍足夠強大,朱翊鈞連大明沿海的海盜都敢用。

    發展成類似後來東印度公司那樣的海上武裝集團,做買賣,搶劫,發展殖民地什麼都做。朱翊鈞早就打算去東南亞搶糧了,要知道小冰川期,糧食才是王道啊!

    梁夢龍也因為開海而被獎賞了,同時改去巡撫河南了,朱翊鈞看到這裡就覺得有陰謀。

    在梁夢龍調走不久,海上就出事了,因為他颱風運糧船傾覆,損失了不少糧食,還死了十五個船工,於是就有御使彈劾了,然後海運就被廢除了。

    具體的事情如何朱翊鈞已經不得而知了,可是他下意識的就覺得這裡面有貓膩。

    畢竟海運的便利誰都看得到,因為一些天災就非常海運,這就是因噎廢食。這件事情肯定有人在背後推動,說不定海難都是人為的,不過事情真相如何,只能淹沒在歷史的陰霾裡面。

    不過朱翊鈞對梁夢龍的這段經歷就感興趣了,會玩海的,在這個時代那都是人才。

    看完了三個人的資料,朱翊鈞發現這三個人都是張居正的人,不禁感嘆張居正提拔的果然都是人才。雖然小節上或許有虧,可是大明的環境就這樣,迎來送往的禮物也少不了。

    不過朱翊鈞也不在意,能為自己辦事就好,如果哪一天要肅清吏治,那也要等到改革完成之後了。

    現在去搞什麼肅清吏治,除非是朱翊鈞腦袋壞掉了。

    真的搞不但會引起宣揚大波,同時也什麼用都沒有,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制度上。

    三個張居正的人,可見張居正現在的權勢和對官場的掌控,他雖然遠在江陵,可是依舊沒人跳出來搞事情。朱翊鈞原本還覺得張四維會搞事情,可是沒想到這傢伙居然表現的像急先鋒一樣。

    薊遼總督梁夢龍就是張四維推薦的,而且還是極力推薦,可見這傢伙也是一個狠人啊!

    將手裡面的三份資料放到一邊,朱翊鈞的臉上閃過一抹遲疑,要不就把梁夢龍弄過來?不過想想朱翊鈞就放棄了,現在的還不是時候啊!

    雖然開海是美好的,可是不是說開就能開的啊!

    再說了遼東那邊現在可不太平,三天兩頭就打仗,現在武有李成梁和戚繼光,文有梁夢龍坐鎮,暫時還是不要打破的好。不然遼東過早的糜爛了,那麻煩就大了。

    伸手拿起方逢時的資料,朱翊鈞直接將資料放在了一邊,就是他了。

    不過在解決兵部尚書之前,還有兩個人需要解決,這兩人就是申時行和馬自強。

    馬自強現在的官職是禮部尚書,張居正的鐵桿心腹,這從馬自強的陞遷路就能看得出來。原本馬自強是詹士府詹士,被張居正提拔為了禮部侍郎。

    時間不長,馬自強去了吏部,官職是吏部左侍郎,完成了從詞臣到實權部門的轉換。

    做了吏部侍郎兩個月之後,轉任禮部尚書,陞遷速度可以說是做了火箭了。在張居正臨走之前,舉薦馬自強入內閣,這一次不是坐火箭了,簡直就是光速陞遷了。

    以馬自強的根基和資本,別說內閣大學士了,做禮部尚書都沒資格。

    顯然張居正這是找的心腹和傀儡,扔進去內閣不影響自己的權力,同時還能彰顯自己的大度和不貪戀權勢,更重要的是給手下一個信號,跟著我混,有前途。

    資歷什麼的都是浮雲,只要對我忠心,入閣小菜一碟。

    第二個人就是申時行,申時行的陞遷之路就是大明官員最羨慕的一種了。科舉考試,申時行高中頭名狀元,壓倒一大片,這是文人的理想。

    以狀元之身入了翰林院,然後就從修撰到左庶子,協掌翰林院,然後官升禮部右侍郎。成為禮部右侍郎之後,直接有虛職轉向實職,成為了吏部左侍郎。

    張居正回家之前推薦了申時行入閣,擺明了就是讓申時行以內閣大學士之尊掌管吏部。

    從張翰的事情發生之後,張居正急需在吏部有自己的人,申時行就是了。

    張居正的這個安排基本上沒什麼人反對,御使什麼的叫囂也沒用,這是人事任命,不歸他們管,只是上奏摺彈劾一下誰誰,不過申時行和馬自強都很乾淨。

    倒不是說這兩個人多清廉,而是沒什麼機會貪污。

    兩個人都出身翰林院,翰林院的翰林老爺那都是清貴官,主要負責修書和給皇上太子上課。聽起來高大上,但是沒什麼實權,也拿不到好處。

    清翰林,也就是窮翰林的意思,翰林院絕對是清水衙門裡面的清水衙門了。

    沒什麼大的政治錯誤,經濟錯誤也沒有,在加上張居正的支持,高層也不反對支持,這兩個人的入閣就成了必然。這兩個人的入閣,代表著張居正對六部和內閣的掌控正式完成。

    整個大明的實權部門全都握在了張居正的手裡,從此開始權傾天下了。

    不過朱翊鈞知道,這裡面張居正很大一部分是錯覺,這些人雖然表面上順著張居正,事實上無論是張四維和申時行,這兩個人都是反改革的。

    最瞭解你的人就是你的對手,有這兩個人在身邊,他們對張居正的事情可以說是一清二楚,後來報復起來也就更加的徹底。掃清張居正的勢力,廢除他的新法,做的很是干淨利落。

    張居正十年的心血,一朝喪盡,落得一個人亡政息的下場。

    朱翊鈞也想過提前廢掉張四維和申時行,可是後來想想就放棄了,這種想法太幼稚和不切實際了。換一個上來你就知道他一定支持改革?根本不現實。

    崇禎皇帝不停的換內閣大學士,換六部尚書,結果上來的人不還是一樣,最後弄得臣子和皇帝離心離德,反而麻煩。還不如把他們擺在這裡,自己心知肚明,也好提防。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

    廷推兩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對於大明官場來說,廷推絕對是大事情。凡是廷推,那要決定的就是高層的人事問題,尤其這還是朱翊鈞第一次主持的廷推。

    朝廷內外的官員都在關注這件事情,大家都想通過這件事情看看皇上的能力,或者說看看皇上的成色。

    以前很多事情雖然打著皇上的名義,可是大家都知道那是張居正在做主,這一次的廷推就顯得很關鍵了。

    朱翊鈞穿著龍袍走進廷推現場的時候,十幾個大臣連忙跪倒行禮,等到朱翊鈞坐下,朱翊鈞才開口說道:“諸位愛卿都免禮吧!”等到大家都起來,朱翊鈞的目光才從眾人的臉上掃過。

    參加廷推的人包括六部尚書,在加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以及通政使,這是大明的九卿。

    除了這九卿之外,還有兩位內閣大學士張四維和呂調陽。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幾個六部的侍郎,只不過他們都是陪襯,或者說是旁觀的。

    熟悉流程,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優待,這裡面就包括兵部左侍郎曾省吾。

    馬自強和申時行要被廷推入閣,這兩個人此時也在這裡,從官職上來說,馬自強是禮部尚書,理應在此。申時行則是吏部左侍郎,也有資格參與。

    “呂愛卿,開始吧!”朱翊鈞看了一眼呂調陽,開口說道。

    按照正常的流程,廷推由內閣首輔大學士主持,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不在,主持的重任自然就落到呂調陽的身上了。呂調陽也是在場除了朱翊鈞之外,唯一一個坐著的人。

    這也是首輔和次輔的特殊待遇,廷推之時,只有這兩個人能坐著。

    “臣遵旨!”呂調陽站起身子領旨之後又坐下,然後才開口說道:“今日廷推的第一項,內閣大學士空缺,張閣老舉薦禮部馬尚書和吏部申侍郎入閣。”

    馬自強聽到呂調陽如此說,心神立刻就提了起來。

    入閣可以說是大明文臣的終極追求了,馬自強的資歷不夠,官升的自己都心虛,現在又要入內閣,他怎麼可能不緊張。強忍著不四下看,靜靜的聽著。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面帶笑容的看著大殿裡面的這些大臣。

    內閣呂調陽和張四維為張居正馬首是瞻,現在舉薦的是禮部尚書馬自強,禮部那邊自然沒問題。吏部尚書暫時還沒有人,自從張瀚致士之後,吏部尚書就成了張居正自己。

    看得出來張居正暫時不想把吏部交出去了,代表吏部的吏部左侍郎申時行,他自然不會傻到跳出來。除了馬自強之外,他也是要入閣的。

    戶部尚書張學顏,原本是遼東總督,一手提拔了李成梁,在他和李成梁的領導下,遼東大勝土蠻。張學顏也是張居正提拔的,在遼東的時候就得到張居正很多的支持。

    戶部侍郎李幼孜,張居正的忠實擁躉,張居正奪情的首倡者。

    兵部尚書王崇古,他本就支持張居正改革,對於這件事情抱著事不關己的想法,他都要致士回家了,自然站在一邊不說話。

    工部尚書是郭朝賓,被稱為江陵一系寵臣。

    出了名的務實,從不參與奪權,是張居正的心腹干將。對於這種事情,郭朝賓一項不參與,何況這還是張居正舉薦的,他也不會站出來反對。

    刑部尚書吳百朋,原名吳伯朋,因為抗倭有功,被嘉獎皇帝讚許,嘉獎皇帝贈御筆“去人從百”遂改名為“百朋”。懂戰事,為人剛烈,性子火爆,是一個眼睛裡面揉不得沙子的人。

    當然了,他看中的不是什麼禮法教條,所以與張居正也很合得來,算是張居正的支持者。

    大明朝的六部裡面,基本上遍佈的全都是張居正的人,無論是尚書還是侍郎,基本上都是張居正提拔的,真正算得上是心腹便朝野,實權部門一把抓。

    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瓚,為人剛正不阿,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三朝元老,資歷深厚,張居正都不敢輕易得罪的存在。

    只不過這位在都察院的位置上坐的很穩,也在於他不輕易參合朝中的政權奪利之事。秉持著都察院對什麼事情都少參與的原則,所以他就眯著眼睛坐在那裡,也不說話。

    朱翊鈞一個一個的看過去,每個人的資料都從腦子中過了一遍。

    這還是大明最頂級的權利中樞,張居正安插的人手已經如此多了,那麼到了地方督撫一級呢?顯然用權傾天下來形容都不為過。只不過這些人是支持張居正的改革政策,還是支持張居正這個人,朱翊鈞不得而知了。

    怪不得歷史上萬曆皇帝想要拿回權力,一定要來一個大清掃,可是如此清掃,必然牽連無辜,同時也必然使人事問題成為主流,大家都想著鬥爭,想著官位,誰還想著辦事情。

    趕走了江陵派,來了齊浙楚黨,趕走了齊浙楚黨,來了東林黨,光想著趕走是不行的。

    朱翊鈞不禁想到了兩個字:平衡,皇權在於平衡,果然這兩個字才是關鍵。一個不會平衡的皇帝是做不好的,朱翊鈞不禁想到了唐高宗李治,那位就是一個高手啊!

    以後黨平衡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外戚和世家門閥,效果也很好。

    只不過李治沒想到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千古女帝,在武則天以前,誰敢想。李治可能都做好了自己死後武則天垂簾聽政,或者做呂后的準備,只是沒想到她登基。

    武則天是狠人啊!

    不過武則天到最後依舊只能還政給李家,也說明了女人的侷限性,她兒子姓李,總不能把天下不給兒子給侄子吧!對於李治來說,肉終究是爛在了鍋裡面。

    下面的人不說話,朱翊鈞也不說話,微笑著看著張四維,又微笑著看著申時行。

    這裡的十幾個人,看著不多,卻是大明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個人的心思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每個人代表的利益集團也不一樣,可是他們就坐在這裡,朱翊鈞也不得不佩服張居正的手腕。

    讓他們老實不是關鍵,關鍵是讓他們聽話,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這就政治手腕了。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五十章 爭辯

    關於禮部尚書馬自強的廷推進行的很順利,沒人站出來反對,馬自強順利入閣。接下來就是申時行的入閣了,依舊沒人反對,於是申時行也順利入閣了。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幕,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同時心裡面也有些悲涼。

    皇上,孤家寡人,果然是孤家寡人,鄒忌諷齊王納諫說的有道理啊!可是這世界上愛你的人太少了,想求你的人多,或者說想利用你達到自己目的人多。

    “兵部王尚書致士,皇上已經允許了,現在廷推新任的兵部尚書。”

    呂調陽見兩個人入閣沒出差錯,心裡面也鬆了一口氣,這件事情是張居正走之前安排的,如果搞砸了,呂調陽覺得張居正肯定會以為是自己搞的鬼。

    現在沒什麼風波的過來了,呂調陽也可以鬆一口氣了。

    兵部尚書的職位當然很重要,可是誰能染指,誰不能染指,這個大家心裡面都明白。現在舉薦出來的這三個人,大家心裡面都有數,全都是張閣老的人。

    可是即便是張閣老的人,那也有分別,畢竟每一個大的派系裡面還是有小的派系的。

    這一點即便是張居正也管不了,比如王崇古舉薦的方逢時,可以說就是一系。出身山西陝西邊鎮,而且都是久在邊鎮,時間很長,從知府巡撫一路做上來的。

    梁夢龍,遼東一系的,至於曾省吾,則是從南方過來的。

    大家都有各自的鄉黨同窗和同年,誰都想著把自己這一邊的人給推上去。

    比如現在的山西巡撫吳兌,他就希望方逢時上去,到時候不但自己在朝中能夠有照顧,自己也能更進一步接任總督。當年王崇古走了,接任總督的就是巡撫方逢時。

    地方上的總督在朝中要是沒人,你屁股是坐不穩的。

    呂調陽壓了壓嗓子,開口說道:“內閣現在暫時擬定了三個人,山西總督方逢時,薊遼總督梁夢龍,兵部左侍郎曾省吾,諸位有什麼想法都說說吧!”

    說完這句話呂調陽就不說話了,靜靜的等待著別人開口。

    場面瞬間就安靜了一小會兒,刑部尚書吳百朋先開口說道:“這三個人裡面,我覺得山西總督方逢時最合適。方逢時熟悉邊務,久歷戰爭,又知兵事。”

    “吳尚書!”戶部尚書張學顏接口道:“按照你這種說法,薊遼總督梁夢龍也很合適啊!”

    “梁夢龍這些年在薊遼之地可是功勛卓著,無論是對戰土蠻還是韃子,這幾年都是鮮少敗績。同時地方安定,士兵安穩,我覺得他合適。”

    戶部尚書張學顏的話音剛落,工部尚書郭朝賓也接口了。

    “按照你們的說法,兵部左侍郎曾省吾也很合適啊!”郭朝賓看著曾省吾說道:“霍亂南邊的都掌蠻,那是曾侍郎帶著人平定下來了,這可是大功。”

    除了他們三個人,接下來又有幾個侍郎發話了,基本上都是各有支持者。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聽著,看著,他剛開始還以為戶部尚書張學顏和刑部尚書吳百朋要爭,看到後面才看明白,這兩個人不是要爭,而是要聯手把曾省吾踩出去。

    兩個人提功勞,提資歷,擺明了就是在設門檻,表示他們支持的山西總督方逢時和薊遼總督梁夢龍有資格。

    工部尚書郭朝賓則是只談功勞,不論資歷,直接把曾省吾平定都掌蠻的功勞拿出來,擺明就是告訴那兩個人,比功勞誰都不差,你們也別拿資歷說事,當官的比功勞還行,沒見比年齡的。

    每個人都有支持者,朱翊鈞發現這個廷推還真是很有意思。

    表面爭論,爭鋒相對,事實上卻是合作,表面上是和和氣氣的,可是交鋒起來還真是激烈。這還是有張居正壓著,這要是兩派相爭,該有多激烈。

    比如當年的首輔嚴嵩和次輔徐階,這兩個人老傢伙可是鬥了一輩子,估計朝堂上各種勾心鬥角沒少發生。

    幾個回合下來,曾省吾那邊先支撐不住了,實在是底子薄,距離上一次陞遷沒多久。戶部尚書張學顏和刑部尚書吳百朋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將話題引向了現職的功勞。

    軍功是不錯,能勝任兵部尚書,但是這是陞官,要看在現在的職位上干的怎麼樣。

    談論這個山西總督方逢時和薊遼總督梁夢龍自然就有的說,曾省吾就顯得不行了。曾省吾才升任兵部侍郎沒多久,實在是沒什麼成績可以表述。

    壓下了曾省吾之後,以戶部尚書張學顏和以刑部尚書吳百朋為首的兩派瞬間翻臉。

    兩派人開始唇槍舌戰,什麼誰比誰強,說對方有哪些不足,只不過沒有揭老底的行為出現。即便是如此,朱翊鈞也看的是津津有味,這才是自己想認知的東西。

    “行了!”似乎是覺得爭論的差不多了,呂調陽開口阻止了眾人接下來的爭論。

    轉過頭和彎下身子的張四維嘀了幾句,呂調陽這才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恭敬的行禮道:“內閣和眾臣意見無法統一,臣等恭請皇上聖裁。”

    事實上這是有規矩的,廷推只是推,而不是決定,決定的是皇上。

    廷推貴在打壓對方的人,捧起自己的人,如果能把對方踩下去就最好,可是通常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往往對方拿出來的人和己方拿出來的人要對等,不然你也爭不過。

    最後做決定的雖然是皇上,可是也要看情況,破格提拔可以,但是不能總是破格提拔。

    畢竟大家都是這個陞遷途徑,皇上偶爾破格提拔大臣不會說什麼,可是總是破格提拔就等於斷了很多人的路。那樣即便是破格提拔的人,在他的位置上也幹不好,掣肘會很多。

    聽了呂調陽的話,朱翊鈞坐直了身子,這就是皇帝,這就是一錘定音的皇權。

    掃過眾人的臉,朱翊鈞沒說話,這對他也是一個考驗,看了一眼王崇古,朱翊鈞開口說道:“薊遼那邊還不穩定,總有韃子作亂,梁夢龍暫時不能走,讓方逢時進京吧!”

    “臣回去就擬旨!”呂調陽恭敬的說道。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第五十一章 還有這事

    下面的人聽了朱翊鈞的話神色各異,他們都是老油條了,自然聽得出朱翊鈞話裡面的弦外之音。同時心裡面也有了計較,大概也摸清了一些這位少年天子的心思。

    朱翊鈞用了方逢時,這個在他們看來沒什麼,反正都要選一個。

    不過朱翊鈞的話說的就有些意思了,一方面意思是對梁夢龍的倚重,遼東事情為平,梁夢龍做的不錯,所以他暫時不能動,這是對梁夢龍的肯定。

    同時也對梁夢龍未能平定遼東表達了不滿,畢竟因為這個梁夢龍沒能得到陞遷。反觀方逢時,這幾年山西陝西很平穩,因為這一點他得到提升了。

    從這件事情上朱翊鈞也表現出了對功勞和做事的看中,你事情做好了,自然就有陞遷的機會。

    這裡面還暗含著一件事情,那就是告訴梁夢龍別擔心,只要你能做好遼東的事情,那你的陞遷也指日可待了,這算是一種肯定和激勵。

    短短的一句話,包含的意思卻很多,朱翊鈞與大明權力高層的第一次接觸給他們留下的印象還算深刻。

    山西總督方逢時升任兵部尚書,那誰接任山西總督就要提上日程了。

    這個不比兵部尚書,感興趣的人會更多,有資格的人也更多。各地的巡撫,以及在京有資格外放的官員,恐怕會有無數人盯上了這個總督的位置。

    朱翊鈞也知道這件事情的爭奪會更激烈,畢竟從巡撫到總督是一個坎。

    雖然大明的官場也是一步一個坎,可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位置卻只有幾個。第一個就是知府升按察使或者布政使,官場上不是一句話叫做“一個藩台,也是半個封疆。”。

    做到承宣佈政使或者提刑按察使,那就是一省的掌官,可以算得上是半個封疆大吏了。

    至於總督,那就是外任到頂了,除非回京認六部尚書或者入內閣。

    只不過在大明有皇上的存在,他們的地位可能要差一些,可是從巡撫到總督,那就是打開通向最高權力的大門。山西總督這個位置又是位高權重,自然誰都想坐上去。

    朱翊鈞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掃過,見他們一個個表情都沒什麼變化,便淡淡的笑了笑。

    現在坐在這裡的九卿,包括幾位內閣大學士,誰不是門生故舊遍天下,或者自己的學生子弟不足以任總督。可是同窗同年有資格的可不少,讓自己的人坐上去,那就代表著說話也硬氣。

    朱翊鈞不禁瞥向了張四維,這個位置恐怕他最想要吧?

    要知道張四維就是山西人,張家還是山西的豪商,有一個自己人在老家說的算,這個誘惑對張四維何其大?朱翊鈞目光掃過眾位大臣,笑著說道:“山西總督的人選,內閣擬定的是誰啊?”

    聽到朱翊鈞這麼問,呂調陽不慌不忙的說道:“回皇上,山西巡撫吳兌是合適的人選。”

    “吳兌這個人為人穩重,做事破有章法,在山西多年,功勛卓著,與方逢時也是配合得宜。由吳兌接任山西總督在合適不過了,臣舉薦山西巡撫吳兌。”

    朱翊鈞微微一愣,他沒想到呂調陽直接就說舉薦吳兌了,這麼直接嗎?

    目光從眾人的臉上掃過,朱翊鈞不動聲色的說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臣也以為山西巡撫吳兌最合適了!”張四維也接口說道:“臣老家就是山西,也曾聽來的家人說過,吳巡撫治下的山西百業興盛,禮教大興,百姓安居樂業,吳巡撫居功至偉啊!”

    朱翊鈞看了一眼張四維,他也站出來支持,吳兌這麼得人心嗎?

    見兩位內閣大學士都支持吳兌,朱翊鈞再一次開口道:“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讓朱翊鈞沒想到的是他的話問完了,依舊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反而又有幾個人站出來支持的。這一下朱翊鈞算是明白了,這個就不是意外了。

    在大明朝有這個能力的,也就是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了。

    這個吳兌應該就是張居正安排在山西的人,方逢時走了,吳兌就得升上去,換其他人去了,張居正回來肯定會不滿,張居正不滿,下場可想而知。

    “行,那就吳兌吧!”朱翊鈞笑著說道。

    事實上吳兌也的確是合適的人選,他和王崇古方逢時一起主持的俺答封貢。現在山西的事情維持現狀就最好,原地提拔吳兌,也算是正確的選擇。

    朱翊鈞自然不會賭氣一般的不用正確的人,既然大家都說吳兌,索性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

    散了廷推,朱翊鈞會到了乾清宮,回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茶。雖然他沒說什麼話,可是坐在那裡也挺累的,現在也口渴了。朱翊鈞接過張鯨遞過來的茶杯,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沒好氣的說道:“有話就說,何必故作姿態?”

    張鯨連忙笑著說道:“皇爺,這個吳兌東廠這邊有一些他的傳說。”

    朱翊鈞一愣:“說說看!”

    “據說吳兌和韃靼的三娘子關係很好,三娘子經常“宿(吳)兌軍中”,自由出入吳兌臥室,看到喜歡的物品可以隨便“挾持而去”,而吳兌亦投其所好,賜與“八寶冠、百鳳雲衣、紅骨朵雲裙”等物。”

    “據說兩人相處時不拘禮節,三娘子有時在吳兌面前跳起舞蹈,而且“善盤旋舞膝下以示暱”,還會頃倒在吳兌的懷抱裡。”

    朱翊鈞聽著張鯨的話,一口茶水差點沒噴出來,還有這事?
q781009 發表於 2019-7-29 23:02
關於水的解釋

    解釋一下說前面水的,需要詳細的介紹一下現在大明的權力中樞,知道的人員構成,不然後面的劇情就沒法展開了。提前透露一下,這一卷的末尾主角會親政,所以這個就必須要有了。張居正回鄉葬父,這是主角第一次正面接觸大明的權力官員,我想寫出一個過程,這是一個君臣相互試探的過程,我現在是按照劇情和大綱一步一步走,另外我是新人,有很多地方寫的不好,節奏把控的不到位,還請大家多擔待一些,拜謝了。另外就是求收藏和求推薦票了,開一個單章不求票好像不對勁,大家投票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