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臨高啟明 作者︰吹牛者 (連載中)

 
slayeroc 2012-7-31 12:38:3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112 1002827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44
臨高啟明  第九十五節 東門市派出所(二)

周士翟在起威鏢局已經干了十一年。他和他的師兄弟一樣,來自孫可成的家鄉,會一點拳棒,又不希望在農田里把自己折磨的半身不遂,就托人進了起威鏢局。

鏢師的生活比農民要好的多,但是周是翟作為一個鏢師讓孫可成很難放心――他卻缺少鏢師應有的沉穩氣質,或者說,在為人處世上不夠圓滑。

鏢局是一個游走在黑白兩界的存在,鏢師既要一身正氣,又要善于變通。周士翟雖然知道鏢局“吃得是朋友的飯,穿得是朋友的衣”,卻對“朋友”嗤之以鼻,更受不了“朋友”的厚顏無恥。一言不合就要打。這么一來,鏢路上的差事孫可成是再也不敢派了。于是坐店護宅就成了他的專業。但是干這活也有規矩:遇賊只準送客,不許生擒,店鋪遇到騷擾,只能點到為止――鏢局不是官府,護住雇主財產人身安全就是,捉拿歹人那是官府的事情。但是周士翟卻屢次破了這個規矩,在江湖上結了不少怨。最后又不得不把他調到騾馬院里當個管事的,免得惹禍上身。

沉悶的日子過了好幾年,這天起威的孫掌柜卻把他叫到了柜房里,說上次來過的澳洲海商要在瓊州買房子莊園,要個鏢師去起頭。

所謂起頭的,就是大戶們出于安全的考慮,自己常備一支家丁護院隊伍,一般的家丁是老百姓出身,即不會拳腳,又對江湖上的道道所知不多。這就需要專門聘請雇用一位鏢師來當起頭的。負責對家丁進行武術訓練,安排晚間值班巡邏這些保衛任務。在宅邸里相當于客卿的身份。

當起頭的責任很重,但是待遇好,不需要風餐露宿,在鏢局里算是個好差使,但是為人要圓滑,要善于變通。周士翟當過起頭的,后來因為他太樂于抓賊又不善于和主家相處被換下了。這次居然又要他去當起頭的,不由得納罕:這太陽咋從西面出來了?

雖然奇怪,但是干本行總比在騾馬院里和牲口打交道來得好。而且最近鏢局得了澳洲海商給了許多業務,成了他們的大金主,原本緊巴巴的日子松了一些,死傷弟兄們的撫恤也有了著落,誰的活都可以不接,這澳洲老爺們的活是非接不可的。

當下打點好行裝,又帶了二個新進門的徒弟――都是鏢局里殉職鏢師的子侄,照鏢局里的規矩,鏢師殉職的,子侄愿意吃這碗飯的照例得收留一兩個。練武資質太差干不了鏢師的,就安排當雜役或者柜面上支應。這兩個孩子年齡太小,才十六七歲,當鏢師太嫩,干脆讓周士翟帶去了繼續教授。孫可成的算盤是還能讓鏢局省點伙食開銷--如今這樣的孩子鏢局里收留的不少了。

聘請鏢師是冉耀的主意。雖然他們有從21世紀帶來的先進理念和裝備,但是論到對這個時空的江湖社會的了解,差不多是一無所知。鏢師恰好是最適合的人選――比起自己就是黑社會的三班衙役來,他們的職業操守更值得信賴。

獨孤求婚雖然名為所長,實際業務都在慕敏的手里。在她的要求下,在東門市工商所配合下開展了一次“治安普查”,對整個東門市的周邊環境、每日人流量、商鋪和攤販的經營作了些了解。

經過調查走訪,大概知道了東門市發生最多的治安案件是扒竊,其次是盜竊,接著是詐騙和斗毆,搶劫和殺人為幾乎沒有,顯然犯罪分子還不大敢在穿越者眼皮底下公然行兇。

但是那次大規模的斗毆致死又是怎么回事情呢?慕敏親自帶著當地人的翻譯詢問了不少人,許多人吞吞吐吐,眼神閃爍說明這事情有蹊蹺。雖然獨孤求婚高度警覺的認為這是黑社會性質團伙為了爭奪利益的斗毆,但是慕敏卻并不這么看。

緣由自然不是慕敏認為明代沒有黑社會,而是衛生部門在事發當天做的尸檢報告。跡象表明死掉的七個人都是重體力勞動者,在死前不久還在做農田里的活計。另外,根據她的一貫經驗,黑社會打架斗毆雖然不時也會死人,基本前提還是流血不死人的,多用砍刀,看起來血肉模糊,但是死亡率比較低,這么拿著烤過的竹搶不分青紅皂白憑借一股蠻力亂刺得,倒有點象農村的大規模械斗的模樣。

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來收尸了。這才知道事情原委就是甲村的村民到福利社來買東西,中午在乙村村民擺的茶水攤上喝茶吃干糧,為了些小事沖突起來,不巧附近一些攤子都是乙村的村民或者親戚朋友擺得,甲村村民自然是吃了大虧被打得狼狽而逃了。一面是為了報復,一面是為了防備報復,雙方都準備了武器,結果一打起來就成了這副模樣。

“為這么點小事下手這么狠辣?太愚昧落后!”東門吹雨覺得吃驚。

“械斗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也管不了。”慕敏說。對她這算不上新聞,農村械斗的習氣,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還在國內不少地方存在著。背后往往又交織著錯綜復雜的經濟、地域、文化、資源上的爭端,經年累月的積怨使得任何一件小事都會引發大規模的械斗――何況現在是農閑,更容易鬧出事情來。

“我們要要保證的是不許人在東門市這里鬧事。所以這次的事情不能就這么完了。”

“人都死了,還能怎么辦呢?”

“人死了,尸體不還在么。兩村要領尸體的人都來了?”

“都在客棧里歇著。要帶來見嗎?”

“不見,派人告訴他們,一具尸體付五兩銀子的罰款,棺材算我們奉送的,收個成本價一兩。限七天內付清,超期就丟海里去了。”

“啊?”東門和獨孤都瞪大了眼睛,“這個,執委會不是要求我們善待土著嗎?”

“善待是要有底線的。要讓周圍的人看看在我們的地頭上動刀子是什么后果。”慕敏殺氣騰騰。

獨孤求婚興奮的一拍桌子:“早就該這樣了!我早和執委會說過,嚴刑峻法才能保平安,照我說,以后再抓到小偷什么的,就砍掉他的手!看以后還有沒有人敢在老子地頭上偷東西!善待善待,都爬到我們頭上來了!”

“砍手就過了。”慕敏對冉耀說,“冉組長,我們遵照什么法律尺度進行執法?”

“就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好了。這個是現成的。”冉耀就這些問題專門和執委會的人談過,這實際上涉及了立法問題,穿越者眼下沒功夫去搞這個,自然就只好先套用現成的法規了。

馬蓬這天下工回來,看到營地門口的布告欄里貼著新的布告,許多工友都圍著在看。張興教在一邊搖頭晃腦的讀著布告上的內容:“招募警察……10人……18~25歲以下……身高160厘米以上,身體健康……包伙食,工資,每天2.5個工分,大米半公斤,獎金另計……”

說到這里一片嘩然。有的勞工說:“2.5個工分。我最忙的一天才拿到1.5工分,組長只不過拿2工分,現在一下就拿2.5工分!”

“你沒聽嗎,限職工報名。本來職工拿得就比我們多!”

“憑什么啊?明明都干一樣的活,為啥他能多拿。”

“你不愿意可以去轉職工么。”

“要干滿12個月吧,要不就是表現特別出色的。”

馬蓬原本不是很想去,因為聽說這個活就是類似縣衙里的衙役一樣的工作,在市場上管緝拿捕盜的,他一怕死,二來覺得干這活不體面。但是現在老娘和他住一起,雖然短毛老爺按照“有贍養義務”的標準額外發給他每天1.5工分,但是母親是沒有免費伙食的,這么一來日子就有點緊巴巴的了。現在營地里風傳要給職工漲工資,他有些后悔當時為什么聽了符不二的話,不去轉成職工。現在有這樣的機會都得白白錯過了。

不過第二天他還是去公社辦公室應征了。雖然他不是職工,但是冉耀看到他體格還行――找個160厘米以上的男人還真是不容易――就點了頭,詢問了一些問題之后,他被叫到后面的一間小房子里脫guang了衣服,用尺子量,又站到顫悠悠的大地秤上。最后,他獲得了批準,可以參加土著警察隊了。

首先是十天學習格斗技能,包括用最快的辦法拿住別人的關節,用一種特別模樣的短木棍格斗,然后是講授如何發現可疑人物、巡邏放哨、盤問行人,跟蹤追捕,拿繩子捆綁的技術。一個叫李軍的短毛則教授他們怎么樣用盾牌和短木棒列陣,對抗大群的暴民。還讓他們和勞工們搞實戰對抗。這些東西很復雜,馬蓬不識字,學起來更加吃力,好在穿越者多用示范教學法,手把手的教,還做了許多模型和圖片來演示。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47
臨高啟明  第九十六節 東門市派出所(三)

周士翟來這里前,還以為這些人就象廣州城里的洋商一樣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家的宅邸莊園,金銀財寶才請得他。

但是一上岸,他就知道滿不是這么回事。博鋪的巨船、平整的道路、不用牲口的四輪車……出人意料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當他看到了百仞城那正在修建中的巨大規模,他第一次感到有點慌亂。

他們真得只是海商?周士翟有已經很清楚了,這里不需要什么鏢師來保護他們的財產,就博鋪港灣里停泊的那些船,這一帶海域哪個勢力能有?

那這些把他要來又是做什么呢?

他和兩個徒弟被暫時安排在東門市工商所的小樓里,房間不大,甚至有些狹小。布置的卻很舒適,雖然家具一看就是拼湊出來的。他自己住一間,兩個徒弟住一間。晚上,這里的海商頭目,一個東門、一個姓獨孤的還有一個女人一起宴請了他們,飯菜簡單,但是很實惠,有魚、肉和蔬菜,幾個頭目都很客氣,言談中他知道這里是新開的墟市,人來得多了之后有些亂。

“――雖然招募了一些警察,但是對這大明的江湖環境可是一點都不了解,”東門吹雨很客氣的敬了杯酒,“還請周師傅以后多多指點!”

“一定盡力!”周十翟一飲而盡,放下了酒杯,“只是在下想討幾位老爺,哦,還有夫人?”

慕敏大咧咧的一揮手:“什么老爺夫人的,你就叫我們同志好了。”

“我們可不是同志啊,你可得搞清楚。”獨孤跳了起來。

“我說的是同志的本意,不要拿垃圾的殖民地文化來污染!”慕敏一身正氣。

周士翟看得出,顯然這個女人才是此地的老大,果然在海外久了,也染了蠻夷的風氣。稍稍有些鄙夷。

“我想請問幾位,嗯,同志,”周士翟說,“到底想把這個集市搞成什么模樣?”

什么模樣?幾個人面面相覷,自然是搞得越繁華熱鬧越好了。

周士翟搖頭:“這里的墟市主是諸位海商吧?若要市面繁華,這個在下是不懂的,但是市面一旦繁華,三山五岳的人物自然就會趨利而來要分一杯羹,幾位打算如何相處?”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獨孤求婚斬釘截鐵的說著。

周士翟沉默了一會,說:“諸位同志,現在的東門市是個野市,沒多少鋪面商戶,縱然來些小蟊賊,也不足為慮,日后這里興旺了,來得各路人馬可就都是有大靠山的。別得不說,到時候就是街上要飯的桿兒,也是通著天的來路,一個不對就能把你這兒鬧得天翻地覆……”

慕敏淡淡一笑:“周師傅,您說的這些,我們都懂。不過呢,這里的第一個好處是無牽無掛,誰都不是我們的什么人,刀把子里出真理,管他娘誰的來路,要鬧事就是――”她殺氣騰騰的做了個砍的樣子

周士翟點點頭:“在下懂了,自當竭力報效!”

東門市的商民們忽然發現在東門街的十字街頭,開始建造一座照壁,工匠們正在其中一面墻壁上叮叮當當的鑿刻著什么――這就是新出爐的《治安法。這部治安法基本就是《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大明律的混合版,最大的區別把是拘留、打板子、流放之類的刑罰全部變成了勞教,起始就是一年。勞教不需要通過司法程序,派出所所長一紙文書可以,對打擊治安犯罪有極好的效果。各部門對這樣提供免費勞工的政策十分歡迎,當然也遭到了部分民主派的質疑:不經審判,直接處刑有礙司法公正。但是土著享有的公正顯然不是多數穿越者所關心的。

照壁前有三層的半圓形高臺,這里是舉行公判大會的主席臺,公審公判一向是無產階級專政司法體系里最有效的威懾形式,這個傳統可以保留。獨孤求婚熱切的希望在十字路口廣場上豎立起一座斷頭臺,但是死刑判決屬于國家司法權,穿越眾明目張膽的侵犯朝廷的權力似乎還是為時過早,而且這里畢竟只是座市場。

與照壁同時出現的是一批古怪的人:頭戴藤帽,身穿短毛式的對襟黑色立領短衣,木頭扣子,腰束寬皮帶,小腿上打著白色的裹腿,腳穿草鞋。屁股上掛著帶短橫柄的短木棍。每個人的衣袖上還有一塊盾牌樣的繡布,有些看不懂的花樣,只有幾個字大概還認得出來:上面是治安,下面則是東門市。

“靠,這活脫脫的是安南巡捕啊!”獨孤求婚看到后勤上送來的服裝和裝備,發出了絕望的慘叫聲。他原先給警察隊設計的制服是很漂亮的,大檐帽,黑色翻領制服,皮革武裝帶、馬褲、長靴,還有胸口的證章,袖子上的紅色袖標――活脫脫的就是一黨衛軍。

“蕭委員,我送上去的服裝設計不是這個模樣的啊!這么土氣的模樣怎么威懾壞分子?”獨孤給蕭子山打電話。

“你不就是把警察隊搞成黨衛軍那模樣嗎?不成!”

“我提前剽竊下希特勒的創意也沒關系吧?!現在可是1628年,希特勒還沒干出啥令人發指的事情――”

“馬靴、武裝帶?在海南穿這玩意?太浪費了。現在物資不寬裕,節約點好了,當年赤衛隊員就帶個紅袖箍鬧革命了,也沒聽說要制服齊備才能打仗的。”

哈德派遭到了第一次沉重打擊,不過其他各哈派也都對蕭子山的審美提出了嚴重的質疑。后來竟然引起了一場莫名其妙的制服風波。

警察隊第一次在東門市亮相就招來了大量的圍觀者,雖然大家不知道警察是什么意思,但是老百姓還是很快猜了出來:這是短毛的“快班”呀!不過這短毛的快班和縣衙里的差役可不一樣,一是行動劃一,每天定時在街面四周轉來轉去,這東門市本來就不大,隔不了多久就能看見他們一次;二是管得寬――“街面上的狗”,什么都管,連隨地倒垃圾、做買賣起了爭執,聲音稍微大一些馬上會來干涉。

這十名警察屬于“制服隊”,在制服隊之外,由周士翟帶隊,他的兩個徒弟、還有從勞工里吸收了二三人作為“便衣隊”。每天分散在各處暗中注意動靜。

東門吹雨本來還建議在東門市的商家中搞群防,組織店伙進行晚間巡邏之類。但這里行商多,坐商少。攏共也沒幾家鋪面,當然組織不起什么人來。不過一些傳統的治安手段還是得到了應用。

客棧執行住客入住登記審查制度。每天客棧的掌柜都要到東門市派出所匯報當天的客人情況,有無可疑之處。

馬蓬的娘居然也為東門市治安出力了:作為群防計劃的一個簡易翻版,她和勞工家屬中幾個老年婦女被派到市場各處擺攤作為暗哨。福利社李梅手下的幾個營業員也參加了這一“群防”,作為獎勵,他們可以額外得到一些糧食。作為慕敏的婆母的李梅對這個計劃十分熱心,這些“群防”開銷都從福利社里開銷了。

在一切到位之后,由東門市工商所和東門市派出所聯合進行的1628治安打非行動正式拉開了序幕,不僅警察隊、綜合執法隊全體參加,軍事組、治安組和百仞公社民兵隊都派人參加了這次統一行動,先拉起封鎖線,然后各隊根據前階段便衣隊的偵查結果,開始在市場內進行大規模的拉網式抓捕,慕敏要求整個行動動作即快又安靜,盡量不要騷擾到無關人員。

工商所的屋頂上,一個巨大的聲音不斷的用各種方言播放著通知:

“百姓們聽著,本市場正在抓捕壞人,我們絕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誤抓一個好人……現在所有人都請待在原地不要走動……任何人不得反抗,否則打死不論……”

一隊一隊頭戴元年式藤盔,手持元年式警棍或者上次刺刀的步槍的人在高音喇叭高亢的聲音下,在市場內巡邏,按名單和照片抓人。反抗逃跑無一不被打得頭破血流,幾個自以為身手矯健的打倒幾個警察之后,終于被刺刀活活捅死。被抓到的人一律用繩子捆住,押到派出所門前蹲下,不許抬頭,不許說話,剛當上警察不久的小伙子們是很樂意在他們身上耍一下自己的威風。

被抓的主要是各路蟊賊,包括竊賊、扒手、騙子、收贓的。在經過簡單的公判大會之后,這些人全部判處一年勞教,由鄔德領著幾個全副武裝的戰士押走了――百仞灘采石場正需要苦工。

賭博對社會治安的影響很大,所以派出所第一個取締了賭博,東門市的所有番攤都在行動中予以取締,錢財沒收,攤主驅逐。在驅逐之前,他們按流程錄了口供,按手印、寫具結(保證書)、舉牌子拍照――作為案底。

“下次再來開賭,就沒這么便宜了,快滾!”獨孤求婚一只腳踩在板凳上惡狠狠的吼道。幾個攤主早就嚇得魂飛魄散――拍照時的閃光燈讓他們以為被施了什么妖法。

在整個過程里高音喇叭不斷的播放著《關于清理整頓東門市治安環境的通知:除了賭博業被取締,賭博密切相關的小押當、放印子錢的也被限時離開市場,繼續活動者嚴懲不貸。妓女必須限時到派出所登記,逾期不登記的,一律驅逐出市場……

業幸存了。在市場內操持此業的都是游動戶或者附近的“半掩門”(暗娼),偷竊、盜取嫖客錢財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考慮到本地懸殊的男女比例,這個行業屬于可容忍的范疇。經過和民政、衛生部門的討論,決定在東門市發放妓女執照。所有妓女必須向派出所進行登記后發給執照。沒有執照的,一次發現驅逐,二次發現勞教。本來民政部門希望由衛生部門執行每月一次的體檢,但是衛生部門的人手和器材、藥品嚴重不足,所以暫時不執行。

整個行動過程進行了有條不紊,讓周士翟刮目相看。別看這群“澳洲同志”對江湖不怎么了解。這一手可比官府衙門漂亮多了。不但行動干凈利落,而且事事都有準備。處置寬嚴相濟。與即黑又貪且酷的衙門相比,不啻云泥之別。

這么一個小小的東門市尚且能做得這么好,如果他們管的是全臨高、全廣州呢?周士翟搖搖頭,這也太荒唐啦。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48
臨高啟明  第九十七節 海軍

海軍部,嚴格的說來還不是執委會正式認可的一個組織,它在官方的組織名冊上分別是漁業生產組和博鋪港務區。分別隸屬在農業部和民政部的屬下。按照官方的分工,一個是搞漁業生產、海商運輸為主,另一個則負責管理博鋪營區的各項事務,包括對停泊在港內的船只進行定期維護。

但在某些前海軍人員和部分海軍愛好者的私下游說活動之后,這兩個部門最近有合并的趨勢,盡管執委會目前對此持不予評論的態度,但是只要在執委會內擔任職務的人都清楚這次的合并不可避免了。

和紛紛圈地蓋房的各部門不同,海軍的人看不上磚木結構的紅磚樓,他們心儀的是巴洛克式的海軍大樓,在蓋不了這樣的房子之前,豐城輪就成了這個非正式海軍部的辦公地點。

豐城輪從D日那天下錨停泊那天開始起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穿越者從新建立起石油工業之前它只能停泊在港灣里。船只被精心的照料著――這條船上有現代化的航海設備:雷達、羅經、航海鐘……對穿越者未來的海上力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最危險的情形之下,還能用它逃出一條生路。

船上可用的各種家具、設備、資材和工具被陸續拆卸下來供應陸地上使用。用不上的艙室被封閉鎖死,一艘大船是個復雜的世界,在缺少足夠人手照料的情況下,不能留下許多察看不到的死角。

對海軍部來說,這艘船上的舒適和便捷性是陸地上無法相比的。發電機雖然已經被限制在滿足最基本的能源需求,供應辦公和生活用電還是綽綽有余。船用大功率電臺可以方便的聯系所有出海船只。船上有舒適的臥室、獨立的衛生間,設備完善的廚房,與一天到晚啃咸魚、熏魚、魚干的廣大穿越眾不同,船上有冷庫,在船上的廚房里能吃到新鮮的魚,連做生魚片都綽綽有余。還能源源不斷的制造冰塊,各種水果刨冰不值一提,用帶來的奶粉還能做出冰淇淋來。據說偏愛海軍的文總多次到豐城輪進行視察,對冰淇淋和生魚片贊不絕口。

非正式的海軍部目前承擔的主要任務還是以捕魚為主。博鋪原先就有一些漁民生活,穿越者占據這里之后,他們紛紛逃遁,但是這里畢竟是臨高的傳統漁場,失去了漁場的漁民陷入了近乎破產的地步,最后只好由漁主出面來和穿越者們談判,愿意繳納一部分漁產來換取在這里的捕魚便利。穿越者們同意了這一要求:他們可以減少漁輪的使用,減少柴油和摩托小時的消耗。雙方達成了一個捕魚協議,漁船在博鋪周邊地區的漁獲,按2:8分成,漁民所zhan有的漁獲,穿越者有權按照漁欄的收購價優先購買,穿越者有權使用多種手段支付:物資、糧食、商品、銀錢均可。于此同時,穿越者的漁船依然可以自行捕魚。

不久,這一捕魚霸權延伸到了所有在此海域捕魚的漁船上,凡是愿意遵循這一規矩的漁船,都必須到博鋪領取紅三角旗一面作為標記。為了確保這一政策的貫徹,海軍每天出動一艘漁輪在漁區進行巡邏,一面捕魚,一面對捕魚進行監督。一是確保沒有漁船有隱瞞產量,海上接運的行為,二是驅逐沒有旗幟的船只。

“我們現在成了漁霸了。”陳海陽站在“漁1”號船的船臺上,掃視著四周海域正在作業的漁船,想起來小時候看的連環畫里的漁霸形象。當年幼小的心靈被激起了對這一不公正制度的極端反感和痛恨,也朦朧的種下了對解放軍的崇拜。這大約就是他日后會成為一名海軍軍官的最原始動機。

此時,他卻在維護著這一不公正制度,而且他還是這個制度的始作俑者之一。世界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

“漁霸怎么了?漁獲產量可是連連攀高,吳南海也閉嘴了!這么下去,我們海軍被承認只是時間問題了。”李迪興高采烈的站在他身邊,一點罪惡感都沒有――這個電子工程師出身的胖子死乞白賴的混入海軍部之后,自封海軍工程師,每天都在一座棚子里神神叨叨的敲敲打打,還不給任何人看,其實誰都知道那里面是一臺小型的蒸汽機――國外買來的蒸汽機套件,不過這臺機器從上岸至今依然沒有正常的運作過。

陳海陽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自從D日之后,穿越者之間不管是什么政治傾向的,功利主義基本占據了上風,對穿越者有利的就是好――本來是非善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屁股坐在哪里決定的。

遠處,一艘大型漁船正張開帆篷,向西面駛去,這是“登瀛洲”,正在執行它的第三次海運任務。自從第一次去廣州之后,這艘船幾乎沒有停過,從廣州運回了大量的工業部門急需的物資。漁1負責在博鋪附近海域對其進行保護,但是再過去就靠他們自己了。陳海陽嘆了口氣:沒有物質基礎的海軍再現代化也還是作用有限。

“注意!前方3海里處,發現大型漁船三艘,沒有旗幟!”瞭望哨樂琳忽然喊了起來。他是個香港人,狂熱的軍事愛好者,尤其愛好海軍,到了海軍之后每天都穿著一身民版美國海軍服。

“轉舵,航向120。前進二,靠上去。”陳海陽發布著命令,原本以慢車行使的漁1號偏過船頭,向漁船駛去。

這樣的臨檢,過去幾乎每天有好幾次,隨著不斷有漁船被沒收漁獲,無旗捕魚的漁船愈來愈少,近乎絕跡,這次一下出現了三艘,陳海陽心里是有些疑惑的:

“拉響戰斗警報,準備跳幫臨檢!”

隨著船上的警鈴響,漁船上的三十多人迅速各就各位,戴好鋼盔,穿好防火戰斗服――這個時代中國沿海的海戰中,縱火是常見的攻擊手段。準備好了武器。漁1號沒有火炮之類的重型武器,最基本的火力配備就是靠水手用SKS步槍齊射。不過最近稍有改善,工業部雖然缺少金屬材料,木材、竹藤和獸皮之類的東西還是不少的。加上有個號稱除了原子彈什么武器都玩過的林深河的加盟,很快根據資料復制了幾臺Ballista

所謂Ballista,是古羅馬時代最成功的大型機械弩,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機械弩,嚴格說來它不能算弩,其發射機理跟弩不同,發射勢能主要不再積蓄于弓身,而是積蓄于兩側的扭曲發條。Ballista有一個綽號:侍eldpiercer(盾牌穿透者),它發射的巨箭能輕易洞穿任何已知的盾牌和鎧甲。一部合格Ballista殺傷射程可達五百米,兩百米內能穿透厚度約兩英寸的勻質木板。而且它可發射的武器五花八門,包括箭,標槍,石彈,燃燒彈等等。在全盛時期的古羅馬軍隊,每個軍團裝備的Ballista多達50部以上。

穿越海軍使用的機械弩從結構上來看和古羅馬時代的Ballista別無兩樣,甚至還有些不如――古羅馬最好的Ballista上運用了大量的鋼鐵、青銅構件,不像穿越眾這么吝嗇,所以這個穿越版的Ballista比真正的原版要笨重一些。稍微先進一點的地方是它擁有360度回旋的轉盤,轉盤上還有低矮的炮廓,可以給射手一些基本保護。

漁1安裝了兩臺這樣的機械弩,前后甲板各一。海軍在海面上的幾次試驗性的射擊證明:如果在500米處開火,能不能命中完全靠運氣,抵近到200米左右命中率要好得多。

好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沿海海面上的各國船只的武備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只要穿越海軍不頭腦發熱的準備靠機械弩去制霸海疆,打打近岸小股海盜、嚇唬下商船漁船還是可以的。畢竟他們擁有比羅馬人高明的彈藥。

“準備2號彈!”槍炮長發出了口令。

“2號彈準備完畢!”一個大號爆竹一樣的東西被裝上機械弩。

見漁1逼近過來,三艘漁船慌慌張張的轉過帆,似乎準備逃走,漁輪上的高音喇叭開始播放事先錄制好的用多種方言和普通話一起錄制的錄音:命令他們即刻落帆,接受檢查。

在錄音播放之后,漁船上的風帆果然都落了下來,甲板船艙之間還有些人在慌慌張張的跑來跑去。

“準備靠船跳幫。”

這已經是他們駕輕就熟的事情了,跳幫隊員們穿上救生衣,每人一支手槍和一柄砍刀,站在船舷邊,等待命令。

“跳吧。”隨著一身令下,五名隊員依次縱身越過船舷,落到了對面的甲板上,沒等他們站穩,耳邊就傳來了隆隆的炮聲。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49
臨高啟明  第九十八節 第一次臨高角海戰

跳幫組的組長王瑞相還沒等站穩,腳下的甲板就奇怪的震動起來,船舷邊冒出了火光。用不著多少軍事經驗他都知道是中了埋伏了。

“快撤!”耳機里傳來了李迪嘶聲力竭的吼叫聲,瞬間漁1號已經被火藥的煙霧籠罩起來了。

“全體撤退!”他趕緊指揮著跳幫組退到船舷邊上,找準機會跳回去。從甲板下面已經涌出了好些揮舞著短刀、挑刀和鉤鐮的海盜,人數上他們屬于絕對劣勢,甚至在武器上也沒多少優勢――5支手槍的火力是無論如何都壓制不了他們的。

“投1號彈!”他吼叫著,已經多次訓練過的隊員們立刻從胸袋里掏出一號手榴彈摔了出去。

1號彈是機械部門開發的竹殼手榴彈,里面裝填的是黑火藥和碎瓷片,威力有限,但是在船上狹窄的空間上用起來正好,手榴彈摔過去之后的爆炸和慘叫聲連成了一片,漁1號上在甲板、炮位和船臺上的艦員也用步槍和手槍射擊,瞬間把企圖涌上來跳幫的海盜壓制了下去。趁著這個機會,王瑞相帶著人趕緊爬了回去。一下就癱倒在甲板上,前后不到一分鐘,卻好像到了鬼門關轉了一圈。漁1號此刻看起來十分嚇人,鋼板上打得都是坑坑洼洼的麻點,朝向漁船這面的玻璃全被打花或者碎裂。

“全速倒車!”

陳海陽看到最后一名隊員爬上甲板就下達了命令,瞬間增加的推力使船頭猛第往下一沉,船尾涌出浪花,漁1號猛得向后退去。三艘漁船已經淹沒在白色的火藥煙霧中了,煙霧里閃爍著火光,傳來了隆隆的炮聲。

密集的彈丸敲打在船樓的聲音,像是敲打車頂的雹子。

“離開窗口隱蔽!”陳海陽對著話筒喊著――漁船不是炮艇,窗戶上是沒有裝甲百葉窗的掩護的。同時努力透過已經打花了的玻璃向外望著。這時“轟――轟――”帆船再次開火了,這次是船樓被打中了,所有人都是一震,一塊大石頭把鋼板打了個凹坑,碎成了好些塊,掉了一地。

“這是釣魚啊!”李迪面色蒼白,身子已經縮了一半到了駕駛臺下面了。

陳海陽搖搖頭,他顧不上說話,看來敵人對自己這艘船的優勢了解的很清楚――那就是速度和機動力,他們設下這個圈套,企圖在最近距離內一次開火就重創他們,但是顯然沒估計到鋼制船本身的防護力。

這時海上的煙霧稍稍散開了一點,另外兩艘漁船正在八支櫓的劃動下,朝著漁1號靠過來,速度非常快,和一般靠硬帆和單櫓推動的漁船完全不一樣。甲板上擠滿了殺氣騰騰的海盜,不少人手里還拿著火把。顯然是準備三船夾擊漁1輪。

漁1前后甲板上的Ballista同時開火了,因為距離很近,兩發兩中,甲板上冒起了煙霧還噼哩叭啦的冒了一陣小焰火,引起了騷動,卻沒有影響敵船的前進――2號彈是催淚彈,里面除了少量爆發用的黑火藥,還有樟腦粉和胡椒粉,是專門為這樣的海上巡邏治安任務制造的,沒什么殺傷力。

“左滿舵,全速。”這時漁1號已經倒出去四五十米了,陳海陽不知道敵人船上的火炮是什么性能,為了安全起見,他決定先把船距拉開,避免被三船夾擊,待判斷情況之后再采取對應策略。

發動機的咆哮聲大了起來,漁1號在海面上漂亮的兜過半個圈子,輕松的從三船夾擊中脫離了出來,此時他們正和1號船側舷對側舷,雙方都能發揮出最大火力,陳海陽小心的把船距保持在200米。根據工業部門對繳獲的各種火器的試驗性射擊,這個時代的中小型火炮有效射程很少有超過這個距離的。

“轟!轟!轟!轟!”1號船的側舷連續冒出了火光,海面上掀起了大大小小的水花,但是離漁1最近的水花也在20米之外。這下他的信心更足了

他不打算用Ballista射擊,這東西的上膛速度實在有點慢,兩個人在兩邊排搖動拉桿也得一分鐘才能從新張好力臂。

“左舷步槍自由射擊!”

早就處于暴走狀態的艦員們立刻以最快速度的扣動扳機――在老子地盤上釣魚,反了你了!十來支SKS-D步槍都裝的是20發的彈夾,密集的子彈象傾盆暴雨一樣從船頭到船尾的掃了一遍,人體、船板、船帆、纜繩……船上的一切東西都在7.62mmM43彈的摧殘下變得四分五裂,等到陳海陽下令停止射擊的時候,1號已經完全癱在海面上不動彈了,冒著裊裊青煙。

“報告損失!”

“前主炮三人受傷,重傷一名,無生命危險。”

“后主炮一人輕傷。”

“甲板三人輕傷。”

損失不大,Ballista上的防彈護盾和鋼板炮廓起到了保護炮手的作用,不過實話說對方的炮火也實在貧弱的可憐,灑落在甲板上彈丸什么都有:鐵片、鐵釘、石子、瓷片……

“通知海軍部,派船來清理1號船!”既然傷員沒有大礙,陳海陽命令繼續追擊其余兩搜敵船。

另兩艘船在發現漁1高速脫離設下的夾擊包圍圈的時候,就已經轉舵開始向外海順風逃去,不僅櫓槳齊用,連船帆也以最快的速度拉了起來。

但是風帆和人力是無論如何也跑不過機器的力量的,柴油機轟鳴著,漁1號劈波斬浪,迅速的把距離縮小到200米。絕望中,敵人胡亂的發射了尾炮,都落在離漁1號很遠的地方。

“撞沉吉野!”李迪在駕駛臺上手舞足蹈的喊著。

當然誰也不會理會他的激情,漁1畢竟是艘漁輪,沒有水下沖角之類的玩意,犯不著做這高危動作。

漁1從Ballista上不斷的發射著燃燒性的武器焦油彈。用一個石球作內芯,外面厚厚的裹上一層稻草和木焦油混合起來的糊狀物,外面再用草袋子包裹。當它被點燃拋射之后會在天空中留下黑色的彈道煙痕,很容易進行修正。

船臺上不斷的報告著風向、風速、兩船距離和航行速度,槍炮長用一只函數計數器拼命的運算著,然后報出Ballista的射擊角度,不怎么精確的彈道計算卻體現出了它的巨大價值,在六次射擊之后,第七次校正命中了逃跑中的2號敵船,船帆燃起了大火。

船慢了下來,兩船距離愈來愈近,焦油彈也越打越準,連后甲板上的Ballista也用大仰角進行超越射擊,一時間海面上蔚為壯觀,彈道的黑煙在天空中編織出一陣網,網子底部就是不斷被焦油彈砸中的2號敵船,火越燒越旺,最后,大概是火藥爆炸了,船在轟鳴中被撕成了碎片。

“對3號船喊話,叫他們落帆投降。”

“明白!”李迪馬上換了一盤錄音帶。反正勸降的話都是一樣的:放下武器,打出白旗。

但是3號船顯然不準備落在他們手里,乘著他們收拾1、2號船的機會,3號船已經逃出去差不多1公里了。從8倍望遠鏡里,看到他們的船尾又增加了一對櫓,有人在瘋狂的從船舷邊往外丟各種雜物。

“消滅他們!”

雖然沒抓到俘虜有些遺憾,不過安全的結束戰斗才是最要緊的。

漁1號再次加大馬力逼近到200米,轉過舵將側舷對著逃走的3號船,讓前后2部Ballista都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十分鐘之后,3號船編成了一個巨大的火炬,大概是因為火藥已經被丟光了,船沒有爆炸。從望遠鏡里可以看到絕望的海盜們正在跳海逃生。

“打撈俘虜。”

從海里一共撈起了十五個俘虜,受傷沒力氣爬上船舷的人就讓其自生自滅了,企圖游水上岸的都被步槍逐一點名爆頭――對敵人沒什么好憐憫的。

這次史稱第一次臨高角海戰就在穿越海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爆發了,整個戰斗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敵人的老練和狡猾在戰斗中一覽無余,對戰斗的準備也可以說是充分的,穿越海軍盡管倉促上陣,憑借良好的訓練和巨大的技術優勢還是取得了完勝。

被漁2號拖帶回港口的1號敵船上只發現了三個活人,很多人躲在甲板下面,以為那厚厚的船板能夠保護他們,但是他們全被無差別的子彈射殺或是死于失血過多。據下船察看的人說血從二層甲板一直流到了船底。

船型照片在情報組很快得到了答復,這是一艘明代廣東沿海常見的所謂“雙桅快船”,屬于廣船的一種,用于捕魚和沿海貨運,因為制造精良而且適于公海航行,是當時的東亞和東南亞的歐洲人很熟悉的船只。經過測量,整船全長27.5米,吃水線長21米,兩側舷墻間距6米。顯然這個尺寸無論做什么都很合適,用來作為海盜船也是一樣。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50
臨高啟明  第九十九節 大明海盜船

這是穿越者第一次在海上交戰,繳獲的海盜船給了他們個一窺明末曾經縱橫東南沿海,威名遠播東南亞的中國海盜的具體裝備情況的機會。船被拖進港之后沒多久,由軍事、情報、工業、農業等多部委聯合組成的勘察組就坐車來到了博鋪,對整艘船進行實地察看。

情報組再次確認了這船的確是屬于“廣船”的一種,這說明海盜應該是來自廣東,而非一官的主要活動區域福建,這么一來劉香團伙的嫌疑很大。

船身秉承了廣船的一貫優點,用的是非常堅硬的木材,一開始誰都認不出這是什么木頭,后來農業組的法石祿辨認出說這是荔枝木,這種木材的硬度很高。1927年海南島紅軍就用荔枝木造過全木結構的前膛火炮。要不是遇到了超越時空的SKS+M43彈的組合,這個時代海上常見的小型火炮、火槍是很難打穿的。

船上一共有16門火炮,這些火炮很難辨認出具體的類型。按歐洲人的標準,大概可以算是4~8磅的火炮。火炮鑄造粗糙,多數是用各種生鐵和雜鐵熔鑄而成,有1門甚至干脆就是鐵膛木結構的。看得出鑄炮的人基本不懂鑄炮技術:火炮熔鑄之粗糙,結構之簡陋,不要說鏜光炮膛這樣的技術,僅僅是炮身上的無數氣孔就讓機械組的人乍舌――用這個東西打仗炸死自己比殺死敵人的機會要大多了。

大炮被簡單的安裝在木架上,在舷墻上打個炮口,用繩子拴住。沒有任何移動和調節火炮位置的裝置,也沒有瞄準設備,要讓火炮瞄準目標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的移動船身和把船湊得足夠近。這也是為什么船上配備的船櫓多達8支以上――除了作為額外的動力,還起到了迅速調整船位的作用。

經過實地測試發射,在使用穿越者改性過的細顆粒火藥的情況下,最大的一門8磅炮的能將鐵彈打出500米之外,增大仰角的話應該可以更遠,但是這種炮粗劣的結構使得它不能裝填太多的火藥,在戰斗中沒有一次射擊是超過200米的說明海盜對自己的火炮質量是很清楚的。劣質的彈藥使得有效射程進一步縮小:船上除了少量的火槍用的鉛彈之外,主要的炮彈竟然是石頭,也有一些小鐵彈,1840~1842年在清軍炮臺在珠江口轟擊英國戰艦的時候,盡管“彈如雨下”,但是再多的石頭炮彈都沒能給英軍戰艦的橡木船身帶來多少損害。

船上的火藥質量更差,完全是粉末狀的火藥,硫磺含量偏高,用這種火藥進行試射的時候發出了大量的濃煙,爆發力很弱。相比之下,第一次反圍剿戰斗中繳獲的火藥質量最好,顯然是因為從官庫里出來的緣故,從茍家起獲的火藥質量稍遜。看來這群海盜的火藥是地下作坊自己私制的,缺少硝石大概可以說明這一點。

除了火炮,尚有十幾支不同的火繩槍,有的顯然是從葡萄牙人或者荷蘭人那里得來的,有的則是本地山寨貨,還有鳥銃和從單眼到三眼的火銃――大概是從明軍手里搞來的。這些槍很少得到保養,看起來就不怎么好用,一貫以大無畏著稱的機械組的武器愛好者們都不敢去試放。據其估計,質量最好的葡萄牙或者荷蘭制造的原版火繩槍,在有良好的彈藥的情況下,有效射程也不會超過50米,

船上起獲的冷兵器十分豐富,種類豐富多彩,有些東西大家從未見過,情報資訊部門組織各路史學高人前來辨認才大體分清了這些龐雜的東西都是什么。

最常見的是竹質長矛,在竹竿頂端安裝有刃型矛尖,長度在5~6米之間,這種長矛數量很多,大大超過了船上發現的尸體的數量,后來通過審俘知道,除了用來格斗,還拿來當標槍用。

另一種長矛是木質,兩端都有槍頭,是用做近身格斗的。海盜們最常用的一種冷兵器是模樣類似柴刀的短腰刀,全長不過50cm,刀身非常結實。

船上還有大量用來投置的梨頭鏢、小鏢,用來固定敵船的鉤鐮、撩鉤……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最后還找到了大量的漁網和生牛皮――是用來安裝在舷墻上的,能抵擋敵人輕型投射武器的打擊,還能防御對方進行跳幫戰,這次為了要偽裝成漁船,才拆下來的。

燃燒性武器作為常見的水上兵器,一共發現了二種:竹管的投置用火炬,竹管頂端插著涂過油脂的木塊,點燃后象投木柄手榴彈一樣丟擲出去,還有一種是大小不一的陶罐子,里面裝著火藥、硫磺之類的發火物,罐子的頂端是凹下的,用來盛放木炭火,使用的時候用桅桿上繩子蕩到敵船的甲板上撞碎。

“實在是太豐富了。”于鄂水顧不上武器上沾染的血水正在凝結發臭,興奮的不斷的看來看去,“光這些東西我就能寫個三四篇論文,上核心都是小菜一碟。”

“沒錯,你還能審問真正的17世紀的中國海盜,這點優勢哪個搞歷史的能比上你啊!”

“是,是。”于鄂水沒聽出里面的調侃的意思,還在不斷的給那些亂七八糟的廢銅爛鐵拍照,做筆記。

鄔德從公社里派了一批社員過來清理尸體,又用海水和細沙來沖洗甲板,到傍晚的時候,船已經洗刷的干干凈凈了,除了船舷板、艙面上密密麻麻的彈孔和被打得支離破碎的艙面棚,已經看不出什么戰斗的痕跡了。

鄔德看著這艘船,心里怪不是滋味的,自己也是海軍軍人出身,現在成了公社書記了!這種駕駛漁輪護漁的任務,自己在部隊不知道干過多少次,居然給陳海陽這個護衛艦出身的人搶了去。妒忌啊妒忌!

妒忌歸妒忌,該干啥還是得干啥,他審視著船上卸下來的東西,上面基本已經搬空了,連船帆都給取了下來――完全打爛了。社員們還蹲在甲板上聚精會神的拿著鐵簽在摳著嵌在木頭里的鉛彈頭。

“我們還真是窮啊。”他不由得慨嘆,鉛這東西,無論如何都說不上如何的貴重。只要看那到處都有的大明劣質錢的成分就知道鉛是標準的賤金屬。工業部門的摳門也是給逼出來的。古代的礦產冶金業相比于穿越者的巨大胃口來說實在太小了。正在策劃中的新軍一但成立,成百上千的火槍都得用鉛彈……

“鄔首長,海軍移交俘虜十八名,請示如何處置?”符有地畢恭畢敬的向他匯報。

符有地又當上了干部,鄔德看中了他喜歡作威作福,馭下嚴苛的作風,東門市派出所的治安打非行動一結束,一直因為自己沒混上領導崗位而著急上火的符有地獲得了鄔德的啟用,被任命為勞改隊長。

“全部編入勞改隊。要嚴加看管!”鄔德命令著,“治安組的首長們會隨時提審,派活的時候不要把他們派太遠了。”

“是。”

聯合察勘組對船只結構進行性考察之后認為,這艘船的制造相當精良,最好能夠修復了為我所用,無論是作為漁船還是作為運輸船,都能發揮出極大的效益。

船只的損壞不大,基本結構完好無損,就是船板上開了太多的彈孔,浪頭一顛簸水直往里面灌。經過實地察看之后船只尚有利用的價值,可以設法進行修復繼續使用。

要修船,就涉及到了船舶的上墩。這是件相當復雜的事情,但是對修船、造船來說卻是不可免的。按海軍的想法,最好是能夠直接建造干船塢,海軍部提出了一個方案,在臨高角的一處避風港灣內開挖一處簡易船塢,挖出一條40米長,12米寬,2.4米深的水渠,四面砌筑石壁,然后將水排空,船只就在這條沒有水的船塢內修理,修好后再將水放入,船就可以駛走了。以后再制造安裝船閘,這樣還可以建造新船使用。

這個方案在計委被否決了,計委估算下來投資過大。建筑工程組的人提出了另外一個簡單的方案來替代巨大昂貴的干船塢――簡易滑道。

簡易滑道就是使用木質的滑道和大量的潤滑脂來完成船只從水面到船臺之間的上墩和下水。優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對岸邊、灘基土層的耐壓要求不高,500噸以下的船只,在其上下墩的時候,只要將原來的地面整平,適當加上碎石、道砟,滾壓平整即可。而且因為結構簡單,拆裝都很方便。如果需要遷址,可以方便的移動。過去國內的許多中小型民用船廠都采用這種設備。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51
臨高啟明  第一百節 上墩

滑道和墩架用的木料都是博鋪木材廠提供的,這里除了從沿海的紅樹林里砍伐來的木材之外,還有許多從茍家莊拆毀房屋之后搞來的梁柱大件木料,正好用來修建船廠的設施

一般的滑道木材需要用3030直徑的美國松木,這里當然沒有,好在一般木材也能代用。但是40米的長度就比較難得了,需要多根材進行拼接,拼接對對機械部門來說不是難事,審批手續稍微復雜一點――凡是涉及金屬材料的動用,目前都需要計委的批準。

為了簡便上墩的難度,滑道采用的是縱向布置。電動卷揚機在上墩的時候很容易因為過載而燒毀,即使是在船廠也常見這樣的事故,以他們這樣毫無經驗的人來說,用鍋駝機帶動絞車更安全一些。

卷揚機解決之后,最大的問題就是地龍了。所謂地龍就是一根橫臥埋設在地下的大樁,當絞車拉動船體的時候,地龍作為全部的作用力著力點,要承擔極大的拉力。

船廠的地龍,以鋼筋水泥和鋼管內注混凝土為主,過去則普遍使用木地龍。這根地龍木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高度的堅固性,又得耐腐蝕。一般都是選用30~50cm直徑的粗大硬木,長度不少于3米。還要經過一系列的脫水防腐處理。

最后木材組的吳曠明給他從堆場找到了一段合適的木料,是從東南亞來得某種硬木,直徑將近50cm,有高耐腐蝕性,用不著什么處理就可以直接用了。

“這玩意是能夠做棺材的料。給你當地龍吧。”吳曠明有點不舍得的說。

“怎么,你也想享受地主老財的待遇?”燕雀志打趣他。

“嘿嘿,這倒沒有。不過過去搞木材的都知道,能做富貴人家的棺材木頭都是最好的,屬于入地入水不腐不爛的材種。給你這么拿走了,就好像挖了我的肉啊。”

各種裝置全部安裝完畢之后,就開始準備上墩了。上墩是個技術活,而且十分危險。船廠在這個環節是很容易出工傷事故的。

“你們都給我聽好了!”鄔德看著下面林林總總剛被叫來的各路人馬,“上墩是個危險的活。干活的時候時時刻刻都得給我盯緊了!被繩子砸到你就沒救了!”

接著他把種種注意事項說了一遍――實際上鄔德自己也是似懂非懂,不過他至少在村里看過,也參加過漁船上墩的工作。除此之外,就是一本從計算機里找來“簡易修船術”的古老讀本。上墩能不能成功,完全取決于鄔德的記憶力和這本書的知識是否準確了。

船上所有可以拆卸下來的東西都給搬了下來,連桅桿也被拆掉了以降低重心。牽引繩用的是從豐城輪上拆卸下來的鋼絲繩――木材加工廠自制的大麻纜繩在抗拉試驗中證明強度不夠。滑道上已經涂滿了豬油――這是鄔德唯一能搞來的在常溫下凝固狀的油脂,這么多豬油被運走把吳南海心疼的半死,得殺多少豬才能搞到這么多油啊!

上墩現場有十五六個人。雖然這活計很危險,但是鄔德沒叫社員來干,這活計是要時刻溝通聯系的,社員的普通話說得再好,畢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萬一有了誤解或者耽擱,馬上就會出人命。

“開機!”

蒸汽機早升好火,隨著鄔德的口令,卷揚機在飛輪的驅動下開始緩慢的轉動,地龍上的鐵鏈條開始繃緊了,鋼絲繩在滑輪組上吱吱嘎嘎的摩擦著。木結構的船只強度有限,鋼絲繩是兜在船尾上。

隨著絞車的轉動,鋼絲繩完全收緊,發出了吱吱嘎嘎的聲音,鄔德有點擔心:上墩作業里出現的傷亡事故十有八九和拖索斷裂有關,一旦繃斷,吃著很大力量的鋼絲繩就會象一條鞭子一樣橫掃出去,四周的工人都會被打得飛出去,能不能活命全看運氣。

鋼絲繩是從豐城輪上取下來的,理論上說用在這種100來噸的木船上是不會有問題的,雖說如此,這個聲音還是很嚇人。

“往前船動了!”對講機里傳來了觀測員的報告,參與上墩作業的人中間三分之二是在各個方向進行觀測,以免出現任何偏差。

隨著蒸汽絞車的卷動,船搖晃著,慢吞吞的從水里往岸邊移動。船只在浪里起伏很大,看起來真有點擔心。

“卷揚機開慢一點,穩住。”鄔德在對講機里不住的叮囑,“大家看好船只的方向。對準滑道。”

第一次接近果然偏心了,這種工作在船廠也是專門的技術工人來負責的,對他們這樣的非專業人員來說當然不可能一次成功。

“大家不要著急,我們再來一次。各人檢查鋼纜。”

每一次重來都要檢查鋼纜,船上不了墩最多沒有這船,出了事情死了人就再也活不過來了。

經過差不多將近5小時反復折騰,為了對準船位就把在場的人嗓子喊啞了,最后船終于穩穩的停在了船架上。鄔德顧不上高興,趕緊指揮大伙把滑架上和散落在周圍的豬油從新撿起來,裝到一個個瓦罐里――等船下水的時候還要再用呢。

“老天爺,這油都烏漆麻黑了,真夠惡心的!”海軍部的人一臉無奈。

“我咋聞著還有點油炸食品的味道。”

“那是摩擦升溫了吧。你有胃口?”

“這玩意還能再用?不是說得非常純凈才行嗎。有泥沙了。”

“熬化了再濾濾就是。話說吳南海還特地趕來說,要是這油不能再用了還得還給他。”

“食堂也準備用地溝油了!”

“據說是準備做肥皂,不過這黑肥皂我也沒興趣用。”

整修工作只用了不到一周就結束了,所有的彈孔都用填絮進行了封閉,較大的缺損從新加固了木材。順便清理了下船底的海生物,又涂了層桐油。海軍準備為它加上火炮――至少給它留下火炮的位置。原先海盜們是把炮架設在甲板上,舷墻上打個洞作為射口,再用一層沒什么防護里的棚子把它遮蓋起來。現在機械組的兵器愛好者們把炮位移到了甲板下面,這樣可以降低重心。左右各設置了4個炮位。未來在甲板上還可以設置2~3門炮。缺點是此船的干舷不夠高,大風浪行駛的時候很容易從炮窗濺水,好在有舷窗護板,不打仗的時候問題不算太大。

但是沒有火炮――Ballista在這次戰斗中的問題暴露無遺。Ballista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種拋射武器,彈道往往偏高,給瞄準帶來很大麻煩。其次是射擊頻率極慢,每臺Ballista由兩名炮手左右同時上弦,上滿一次弦的時間超過一分鐘,體力消耗很大。最后它的體積比火炮大得多。

“這有什么奇怪的?”陳海陽說,“要是Ballista真得有機械部門某些人吹噓的那么神奇,海軍為什么要用‘粗劣’、‘笨重’、‘危險’的火炮取代了它?顯然再差勁的大炮也比最好的Ballista效果好。”

“我們需要真正的大炮!哪怕它是前膛的。”蒙德嚎叫著。

蒙德駕船進港有功,一度為鮮花和掌聲所伴隨,但大船如今已經不能再動,他就從萬人矚目的船長淪為豐城輪留守人員。除了在船上維護設備什么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小艇在海灣內巡邏。

好不容易捱到有了登瀛洲號才算看到點自己從新來到舞臺中央的可能性,結果因為對傳統帆船所知甚少而被林傳清奪走了船長的位置,登瀛洲號現在就是北美幫的天下,他也實在沒興趣在這群人手下混事。想來想去,只有建立艦隊才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現在有了一艘新船,便不遺余力的推銷起他的“艦隊”計劃:不斷宣傳穿越者該成立機帆炮船的沿海艦隊,要求海軍得到更多的預算和更多的人手,甚至要求制造多炮塔BB――這個號召迅速得到了幾百號穿越者的贊同,甚至包括工業部門的許多成員。

執委會命令軍事部門的參謀組對這個問題進行評估。在對當地駐軍、海盜、裝備和交通情況的進行綜合分析后認為:無論是海盜還是明軍,大隊人馬進攻基本都會采用海路輸送的方式。如果走陸路,也會沿著海岸線的道路推進。穿越者一時間不能掌握整個瓊州海峽的制海權,也得擁有沿著海岸線進行充分機動的能力――畢竟穿越者的兵力少,機動性就尤為重要。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52
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一節 煉鋼

穿越者擁有的現代化的漁輪雖然在偵查能力、防護、速度和機動力上有絕對的優勢,火力卻很貧弱。如果這次來得不是三條海盜船,而是三十條,單槍匹馬的漁1號恐怕就很難有好果子吃,而閩粵海面的幾位海盜大佬,每個都有至少有三四百條船的實力。整個博鋪港來說,穿越者的活動范圍、各種設施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博鋪營地范圍,二百多個穿越者和社員分散在極其廣闊的空間,幾乎是完全不設防的。

綜合下來:不僅要對海軍進行裝備升級,為防備萬一,博鋪港的港口設防工作也得提到議事日程上面。參謀們的建議包括:建造炮臺;批量制造不低于1800年水平的火炮;生產和儲備彈藥;建立沿海警備艦隊――這支艦隊將主要由機帆船組成,以節約漁輪的大修壽命,穿越者在5~10年內還沒有能力對這種船進行大修。連上一下船底漆這樣的簡單保養都做不到。倒不是沒有材料,而是做不出現代船底漆的防銹和毒性效果。

造炮的任務就下達到了工業部門的機械組身上。這對機械狂人們來簡直就是一針興奮劑。憋屈了多少天都是做點小打小鬧的五金件,連機械弩都是全木結構的。現在終于可以出大炮了,個個勁頭十足。機械廠的工棚里,各路炮兵愛好者們川流不息,拿出的方案各式各樣,基本樣式基本集中在三種火炮上:12磅山地榴彈炮;輕便靈活,小專多能的92步兵炮;包打天下的迫擊炮。各人根據自己的愛好還都給這些炮增加了不同的功能和改進。

造炮需要的大量的鋼鐵。登瀛洲已經從廣州運來了兩批生鐵錠和少量的熟鐵,總計50噸,還運來了20噸急需的煤炭。大致可以滿足初步的規模化煉鋼需求了。

穿越者使用的轉爐煉鋼法,在21世紀時空,小轉爐煉鋼屬于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業,但是在這里是真正的先進產業。這個產業就落戶在博鋪港區。

選擇在博鋪,是因為臨高的鋼鐵聯合體是屬于原料全部需要進口的企業,船只運來大宗的煤炭和鐵礦石可以就近使用。眼下的煉鋼車間不過是一個大號的磚柱工棚,經過硬化的地坪上一字排開了4臺小型轉爐和1座化鐵爐。

冶金部門的負責人季無聲過去做過鋼鐵工人,小轉爐煉鋼雖然自己沒搞過,原理還是明白的。D日之后他已經煉了幾爐鋼出來,證明用木炭和本地的生鐵制品是可以煉出鋼材來的,缺點是很難把握材料的比例,所以每次能出什么鋼完全憑運氣。還有就是冶金部門的能耗實在夠大,光煉鋼的時候兩臺鼓風機就得把臨近所有用電部門都停下來。

冶金組根據化驗出來的生鐵成分,采用一種轉爐側吹法進行煉鐵,采用轉爐側吹法,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熟鐵。比例大概是生鐵76%,熟鐵24%,另外需要極少量的沙子,沙子的作用是造成酸性爐渣,吸走生鐵中所含有的磷。

在發現地產的耐火材料之后,冶金組已經修建了一座化鐵爐,這座圓形的熔鐵爐不大,卻比轉爐要復雜的多。因為轉爐要求從化鐵爐出來的鐵水必須達到1380攝氏度。這一溫度是一般燃料難以企及的,在沒有蓄熱室之前,人工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為1250攝氏度。

要達到這個溫度,就必須把冷鼓風換成熱鼓風。這就是所謂的“蓄熱室”。熱鼓風的概念是英國人尼爾森發明的,1829年應用于格拉斯哥的鐵廠。

冶金組采用的蓄熱室的技術水平大體和1850年的英國鋼鐵廠相當,采用的是鑄鐵管式熱風爐。冷鼓風從鼓風管總管上支管通到每一個加熱爐,并經過位于火上的拱形鑄鐵管進入到換熱室另外一側的管子中,然后再進入化鐵爐的風口。整套裝置被密封在一個用磚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熱爐內,以保存和反射盡可能的熱量,鼓風被直接加熱之后,溫度能升高到300攝氏度,足以熔化鉛。但是這個溫度還不能讓冶金組滿意,另外采用的一個措施是廢氣加熱,從熔鐵爐頂部用陶瓷管道將煉鐵爐的廢氣引出,從上部進入蓄熱爐,再從下部的廢氣口排出。

在使用煤炭或者焦炭的熔鐵爐內會產生大量的煤氣,幾個世紀以來,這種煤氣基本就是從爐頂被排放掉,煤氣燃燒時的熊熊火焰在夜間非常壯觀,但是屬于嚴重的浪費能源和污染環境,所以在1832年,德國的巴登一家鐵廠首先將煤氣用管道輸送到蓄熱爐進行加熱用,多種手法最終會把熱風提高到攝氏500度以上。

沒有蓄熱爐,也可以煉鐵或者煉鋼,但是在生產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據英國人的計算,早期的蓄熱爐,將送風提高到300多攝氏度,同樣多的燃料鐵的產量比冷鼓風增加了3倍。

高溫的熱風會造成熔鐵爐的送風口損壞,必須加以保護。穿越者的技術水平已經足以克服這個問題。他們很容易的就抄襲了蘇格蘭鐵廠的孔迪發明的蘇格蘭風口,這種風口有一只熟鐵盤管,嵌裝在鑄鐵錐形管中,兩端伸出錐形套底面,每邊各一只。水從伸出的管子的一端流入,一直流到風口狹窄的一端。水在盤管中繞行,最后經過對面伸出的管子流出。

有了這個熔鐵爐,冶金組才能在幾次小規模的煉鋼中成功的煉出鋼材來。下一步,則是煉焦。

穿越者早期用的是木炭,但是焦炭還是最理想的燃料。煤焦化的意義不僅在于為鋼鐵業提供高質量的燃料,在煉焦過程中獲得的各種副產品更是在化學工業中重要原料。為此還是運來了一整套煤焦化設備。不僅可以煉焦,還能用其產生的副產品制造出20多種重要化工產品。包括汽油、柴油、瀝青、苯酚、甲苯、粗苯、硫酸、各種溶劑油、潤滑油和石蠟。可以說煤焦化聯合企業一旦投產,穿越眾的化工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

不過,就和所有的成套設備一樣安裝難度很大。盡管事先請生產廠家培訓,準備了大量的圖紙、安裝手冊和專用設備。在一群半路出家的安裝工手里,還是進度遲緩。而且這套系統屬于連續運轉型,不能開開停停的,一次投料就要上百噸煤。穿越者現在全部煤儲量才不過20噸。所以冶金組只能采取簡易的土法煉焦了。

土法煉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堆積起來的露天法,2~4噸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圓堆,底部直徑3~4米,上面蓋上稻草引火,4~5天就可以成焦了,成焦率只有50%,這種方法在大煉鋼鐵時代還被使用過,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極其嚴重,穿越者可以不顧環保問題,但是煤焦油是化工的重要原材料,不能隨便的浪費。

羅鐸再次從計算機的科技資源庫里找來的一種改良方案,使用開灤圓爐進行煉焦生產。開灤爐有三種不同的規格,每次投料數從55噸到260噸不等。以55噸級的爐的性價比最好,也符合穿越者在初級階段煤炭有限的現狀。

建筑材料也很簡單,除了少數部件需要鐵皮之外,基本材料就是磚和耐火磚。整個煉焦過程大概在12天左右,成焦率75%,這種爐能夠利用煉焦產生的煤氣加熱煉焦爐,同時能回收一部分的煤焦油。這些用水冷卻回收之后的焦油被收集到陶罐里,準備將來作為化工原料。

終于,焦炭和生鐵都準備好了。季無聲召集起了煉鋼工人們。這些改行不久的穿越者穿上了石棉防護服和手套,戴上專用的帽子和變色護目鏡。他把幾個要點和各個操作崗位的人重說了一遍:一是調節風量必須均勻調整,不能忽大忽小,其次鐵水倒入爐中的時候不能高于風口,否則會把風口結死,最后就是倒鐵水的量,每次不能超過轉爐爐腔的六分之一。

兩臺鼓風機開始同時運作,一臺對化鐵爐進行鼓風,把溫度逐漸升高到1300度以上,生鐵錠已經完全熔化,這時候季無聲指揮工人投入0.4%的小蘇打,進行脫硫處理,與此同時轉爐預熱中,根據要求,整個轉爐要預熱到1000攝氏度,以減少鐵水進入后的溫度損失。

當光學溫度計上顯示化鐵爐內的鐵水溫度已經到達到1380度的時候,鐵水被倒入轉爐內開始吹煉,此時鼓風機的風壓保持在0.07~0.12個大氣壓,鐵水在高溫熱風的催動下不斷升溫。季無聲緊緊的盯著爐內的火舌,一朵一朵的鐵花在不斷的爆現,火舌是紅黃色的,接著是黃白―白色,最后完全白得發亮。這說明爐溫正在不斷的升高。

吹煉持續了差不多十多分鐘,星形的碳花密度不斷加大,白亮的火舌由短變長,此時碳的燃燒進入到高峰。

當季無聲看到火舌開始變短,碳花稀疏起來的狀況,他知道鐵水中剩余的碳分開始接近鋼的含量。他用搖爐桿上下起落了一二次,看看有沒有更多的碳花爆出,當看到碳花沒有突然增多,就下令關風了。

隨后,工人們把爐蓋和風管都拆掉,開始打渣和扒渣,最后澆注。型砂采用的是90%的黃沙、5%的陶土和5%的白泥。澆鑄成型之后就是鋼錠了。至于這個鋼錠是高碳、中碳和低碳,季無聲暫時還控制不了,每煉一爐出來,就要做一次試驗來確定這是什么鋼。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53
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二節 鑄炮(一)

“火炮生產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現在開始!”

在機械廠簡陋,但是足夠寬敞的辦公室,豎起了一塊黑板,以機械組長展無涯為首的兵器愛好者們齊聚一堂。氣氛極端的熱烈,每個人都在熱烈的討論該上哪一種火炮。

“現在,我先介紹下與會者。”展無涯把參與會議的人都介紹了一遍,機械組的主要骨干力量,諸如王洛賓、姜野、蕭白朗之類自不必說,還來了一些并不太懂機械,但是屬于武器愛好者的人物,這里包括把“炮,更多的炮”掛在嘴邊,屢次自封“炮兵上將”的張柏林,有喜歡揮舞斧頭王瑞相,還有擔任過機械弩結構設計和現場施工指導的李運興,兵器設計與工程設計相關專業、裝甲兵指揮專業的白羽……最后是林深河同學,他擁有大量實踐經驗。

這次碰頭會的目的不是布置生產,而是確定技術路線,所以應該叫做“技術路線研討會”。

“大家先不要考慮造什么12磅山地榴好還是造92步兵炮好,從實用角度和制造水平入手來討論。”展無涯定下了討論的基調。

從穿越者擁有的機械加工能力來說,加工水平凌駕于這個世界的每一種文明之上。現在又煉出了鋼,制造簡單的鋼制線膛后裝炮已經不存在太大的技術難題。當然做管退炮有個彈簧的瓶頸不好解決,但是架退炮毫無問題。

即使是19世紀中期的工業水平也足以制造出15英寸口徑的大炮,甚至連鋼都不需要,許多超級口徑的海岸大炮都是鑄鐵炮。穿越者沒有鐵甲巡洋艦對抗自然不需要造這么變態的怪物。

穿越者的需求是什么呢?根據參謀組的建議,主要是為海軍的艦船和炮臺裝備火炮。

“自然是線膛后裝炮了!它的優點可太多了。”李運興第一個發言。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火炮的射程自然是越遠越好,這里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現代火炮的射程越來越遠,是建筑在現代觀瞄、火控系統基礎之上的。穿越者的不超過19世紀晚期的工業水準上是無法實現的。即使靠從21世紀時空拉來的器材實現了也是暫時的。

一門24磅的前膛重炮,有效射程不會超過900米,這樣的炮裝到了戰艦上,因為穩定性的關系,有效射程至少減少一半。英國皇家海軍在18~19世紀的射擊教范明確規定24磅長炮的最大射擊距離是400碼。相對于戰艦上更多的32磅大口徑短炮,它的有效射程已經夠大了。實戰中雙方戰艦彼此對轟的距離往往都在100米之內。

17世紀的火炮,肯定不會超越這個水平。穿越者的海軍后裝線膛炮,目的不在于大威力與長射程,而是著重于速射與減重。就算射程因為線膛有所增加,也應該控制在2000米內。超過這個射程,在陸地上或許還有些價值,但是打擊海面上移動的點狀目標,以穿越者的火控水平來說就變得毫無意義了,過大的射程完全成了一種浪費。

既然在射程上要求不高,就可以把火炮的身管減短,以節約其重量和制造成本。

使用了后裝線膛炮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線膛炮使用的尖型彈而不是圓彈。尖型彈不僅在空中飛行比圓形彈要穩定,而且它的形狀關系――它是長形的,可以向后發展,同口徑下可以調整重量。同重量的尖彈與圓彈,前者的口徑只有后者的70左右。如果就橫截面機而言,只有49。這也就是說,假如兩者同樣炮口初速的話,那么尖彈的撞擊動能集中在一半的截面積上,單位能量密度是圓彈的2倍。再考慮尖錐彈體的低阻力,同重量的炮彈,尖彈的穿甲威力達到圓彈的3倍以上。

這也就意味著后裝線膛炮一門12磅的尖彈(口徑約70mm),在采用相同的推進藥與裝藥量的前提下,其有效射程將遠高于12磅圓彈,同時穿甲威力相當于24磅的圓彈重炮!

70mm的后裝線膛炮,倍徑在16~18,無論在過去還是現代都是很小的火炮,重量只有400~500公斤左右,完全可以裝在300噸級的帆船上,如果上了管退裝置,還可以裝在150噸級的小船上。這就表示,這裝了70mm后裝炮的中型帆船,完全和風帆戰艦鼎盛時期的英國海軍一級戰列艦相對抗。

考慮到它的射擊速度遠大于24磅前裝加農炮,再加上在有效射程上的優勢,結果就是大型風帆戰列艦不但對其無可奈何,還很可能強奸不成反被日。

也就是說,在17世紀早期,只要發展生產出這樣的小型后裝炮就完全就足夠了。在面對當時的任何海軍海盜都已經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那我們直接仿制92步兵炮不就得了?”聽了這番線膛后裝炮的好處的闡述,有人說,“92步兵炮75mm口徑,最大射程2800米,正好符合上面說的性能。而且92炮的重量才210公斤,比預估的500公斤都小。”

“92步兵炮的問題是倍徑太小了,才6,造成它的初速過小。作為海軍炮來說,彈道越平直越好。92步兵炮給陸軍用很不錯。”

王洛賓提議,這種海軍炮可以采用Armstrong炮的結構,它是一種比較成熟可靠,工藝卻又相對簡單的后膛火炮。與之前的多種后膛炮、前裝線膛炮相比,特色在于為后膛炮導入了螺紋炮閂和閉塞具。取下炮閂以后的Armstronggun和一門打通了炮尾的前膛炮非常接近。身管的鑄造加工工藝也類似。

Armstrong的缺點是采用早期型的閉鎖設計,結構非常復雜,穩定性低,故障率高。穿越者自然不會一味的模仿,可以采取螺紋炮栓,技術水準也沒有太高要求,基本上做的出螺絲就應該做的出來。

“說得簡單,”蕭白朗潑了一盆冷水下來,“誰知道怎么造炮的?我看大家也就看過幾本書吧?92步兵炮就不用說了,都是現成的無縫管做得,現在上哪去找這么粗的無縫管?”

“自然以鑄炮為主了。畢竟沒有大型鍛機,如果要采用深鉆法的話還要制造專用的設備。”林深河說,“我倒是在美國鑄過炮,不過都是滑膛炮。”

白羽說:“其實我擔心的不是大炮能不能造出了,而是彈藥問題。前面的后膛炮好處的種種說明,這些我都同意。但是有一點似乎沒說清楚――后膛炮的炮彈,這個比后膛炮本身要難造多了。只是實心穿甲彈還好說,如果是榴彈、榴霰彈該怎么造?尖型炮彈彈體制造要用到金屬延伸工藝怎么解決?還有炮彈的引信,都是問題。”

姜野說:“炮彈彈體制造沒什么問題,我們的設備是造得出來的。”

“那只是造得出來,不等于能夠批量制造。一條子彈的生產線都有30多臺專用設備,炮彈需要得更多,工業能力顯然還上不了這樣的生產線。”

“沒錯,”展無涯承認,“而且材料也不見得能過關。”彈體不管是采用冷拔還是熱拔,都得有專門的圓棒料,還需要制造專用設備。倒不是說工業部門做不到,而是這需要一整套工業體系才能支持,否則成本高得難以想象。

“不,老式的尖形彈沒這么復雜的,”林深河說,“早期后膛炮彈彈體是鑄鐵的,外面包鉛,用簡易式碰炸引信,彈內裝黑zha藥,用黑火藥包作發射藥,不帶藥筒,也沒有底火,發射的時候也是用點火具點火。1890年前生產的炮彈大多屬于這一類。這種炮彈用在92步兵炮是不行的,用在Armstrong炮上絕無問題。”

線膛炮炮彈之所以要包鉛,是為了將炮彈彈體嵌入膛線內,鑄鐵或者鋼太硬,會嚴重磨損膛線。所以即使現代的炮彈也是鋼制彈體(直徑小于膛線內徑)和銅制彈帶(直徑略大,可以嵌入膛線)。

王洛賓說:“但是包鉛是有些問題的,我記得當年Armstrong炮在短暫裝備以后被除役,大英帝國走回前裝線膛炮路線的原因之一就是Armstrong炮開火時,由于熱鍍鉛與鐵之間附著力不好,撕脫的鉛碎片會散布在炮口前短距離上對己方士兵造成傷害。”

“這個我覺得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林深河說,“我想機械部門的人是能夠想出辦法來解決的。”

“另外,我個人覺得,滑膛炮也可以造。”林深河說。

滑膛炮工藝簡單,對材料也無太大要求,如果鋼材不夠用,可以直接使用鑄鐵。Armstrong炮這類的早期后裝線膛炮和滑膛炮在鑄造工藝上相差無幾。除了林深河之外誰都沒有鑄炮的經驗,用比較簡單的滑膛炮來練手,熟悉鑄炮工藝是個好的選擇。

“我建議商業部門把滑膛炮列入外銷商品目錄。葡萄牙人現在已經成了大明的軍火商,這個銀子不能讓他們賺去了!”

注:本章內關于在17世紀鑄造線膛炮的評論情節,全部來自SB論壇的SANJYSAN,關于Armstrong炮的說明由王洛賓本人提供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53
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三節 鑄炮(二)

“軍火商倒不急著做。”張柏林說,“我們自己也可以裝備滑膛炮么,現在的火力空白點太多了。博鋪公路上的三座炮樓就沒有炮,百仞城也是一門炮都沒有。另外,我們總要建立土著軍隊的。土著軍隊可以用滑膛炮組建炮兵部隊。這樣以后再改裝成Armstrong炮,也培訓出一批合格的炮手了。”

張柏林這個大炮兵分子最關心的還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炮兵隊,不管是什么炮,有總比沒有的好。

大家覺得這個建議倒也合理,即使無視制造成本和武裝土著軍隊的需求,在使用成本上滑膛炮也低得多,因為滑膛炮沒有膛線,所以炮彈理論上可以是任何裝得進炮膛的東西,不需要精心制造的炮彈,最簡單的就是實心鐵球而已,這種炮彈即使到19世紀在海陸兩方面的殺傷威力也還是屬于可以接受的――事實上,實心彈一直到滑膛炮退出戰爭舞臺還是發射得最多的炮彈。比起殺傷威力可疑的榴彈可靠的多。

“嗯,我們還可以開發一些特殊的球形炮彈,比如榴彈和燃燒彈。”

“還有一個好處,可能你們都沒意識到。”王洛賓說,“文總的代差理論。”

“代差理論?”

“在這個時空,至少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都是外來者。而為了征服和統治,我們要依靠當地人的幫助。所以遲早會建立起土著軍隊。”

一旦建立起土著軍隊,因為其人數眾多,必然會成為穿越國家的主要武裝力量。

不管你花多少心思去洗腦、去搞政治工作、去控制,軍隊作為一架暴力機器,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強大就會變得貪婪,他們會爭取更多的權力和利益,而穿越者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唯一的辦法就保持技術代差。

土著部隊裝備的20mm燧發槍,穿越者就得有栓動步槍一級的武器來對抗。這樣可以保證以極少數的人就能壓制住大群的人。同理,如果穿越者自己能制造92步兵炮,給土著軍隊裝備的最好火炮不能超過37mm架退炮。

這個理論目前文德嗣還沒有完善,他現在每天晚上都在對未來的軍事機構和政權組織進行思考――“穿越者的江山永固”就是他的目標。

經過幾天的準備,鑄炮工作開始了。作為技術儲備和練習,炮兵小組將首先鑄造傳統的滑膛炮。一般來說,滑膛炮最好是用銅,壽命差不多可達到1000發,相比之下鑄鐵炮的壽命不過600發。但是銅比鐵貴得多,對穿越者來說更是珍貴的工業原料,而登瀛洲從廣東買回來的生鐵質地優異,含硫率很低。非常適合鑄炮。

歷史上,明代的閩粵地區的生鐵就是以質地優越著稱的,該地區的煉鐵工場因為以木炭為燃料煉鐵,含硫量比北方使用煤炭煉制出來的生鐵要低得多。而硫正是使生鐵變脆,品質下降的一個主要因素。明代人不能理解這個緣由,但是南方鑄造的火炮要比北方堅固成了當時的一個共識。以至于明末朝廷大規模鑄炮都在廣東進行。萬歷四十七年徐光啟奉命練兵拱衛京城的時候,就建議朝廷在福建和廣東招募匠人來京鑄炮。崇禎三年,他又自請赴廣州鑄炮,其原因是:“工匠甚眾,鐵料尤精,價亦可省三分之一……”而在崇禎初年,兩廣總督王尊德一次性就鑄炮二百門。

王洛賓提議是否從廣州招募幾名善于鑄炮的師傅來示范一次中國的傳統鑄炮技術,大家有了直觀的概念之后再進行改進。林深河表示不需要:1628年不要說中國的炮匠的水平,就算當時師法的歐洲人的鑄炮工藝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穿越者完全沒必要去學習他們。

利馬竇在書中談及當時中國大炮的問題是:裝藥少,射程短,沒有準星,無法進行瞄準,火炮的炮膛外口寬,內部小,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藥氣體,炮膛內部也無法做到合格的圓形,炮膛沒有鏜光。炮彈尺寸乃至形狀隨心所欲。彈炮游隙過大。火炮沒有炮耳,而且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如果裝藥太過密實,就會在開炮的時候顛倒自行炸裂。

當時傳入的紅夷大炮,從本質上說和明軍制造裝備的各種傳統火炮并無兩樣,都是滑膛前裝炮,使用的是黑火藥和實心炮彈。但是受惠與對科學的認識,歐洲火炮從設計上已經有了一些明顯的優越性,如身管壁較厚,火炮倍徑大,炮身也是從前至后漸粗。因此在射程、殺傷力和安全性方面都有優勢。炮身上普遍有了準星和照門,炮身上鑄有炮耳,便于架設在炮車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

穿越者要制造的滑膛炮,大體也可以算是一種紅夷大炮,不過藍本要稍微先進一些,仿制的是19世紀早期法軍的6磅加農炮。這種炮有效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00米,炮身重量大概在250KG。

林深河和王洛賓決定先采用一種17~18世紀的西洋鑄炮法,這種鑄炮術同樣需要制造泥模。

他們請木材加工廠加工出了一批專用的木模具:作為支撐體使用的錐形材,車制的炮尾模。完成之后,首先著手的是陽模的毛坯。先在作為支撐體的錐形木材上用草繩密實的纏出大炮的形狀。此時的陽模毛肧離最終尺寸還有25cm左右的余量。然后用粘土和水混合成的泥灰均勻的一層一層的糊在陽模毛肧上。要等上一層徹底干透以后才能糊下一層。

在涂抹的時候,他們讓整個陽模的尺寸比大炮的實際尺寸要大一些,因為鑄件會收縮。當最后一層泥灰干透并且矯正過外形之后,在陽模毛肧外面涂一層蠟――缺少石蠟,用蜂蠟代替。陽模表面會很光滑而在下一道工序中不會粘住陰模。炮尾是車制的木模,用螺釘固定在陽模毛肧上。

陽模完工之后就開始利用它制造鑄炮的鑄模。鑄模是把粘土、陶土、細沙和水混合成的半流質泥灰一層一層的涂在陽模上。同樣要一層干透以后才涂下一層。完全干透之后在鑄模的外面加上鐵條的加強筋。

模具徹底干燥之后,要將陽模取出,方法是將鑄模頭尾部切開,取出陽模內芯的錐形木材,然后將纏繞的草繩拉出。因為有陽模和鑄模之間的那層蠟,所以在取出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實在困難的話還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使蠟面熔化,造成空隙脫離開。炮尾的模具是單獨制造的。

模具的第三個部件是型芯,是由附著在鐵條上的粘土制成的,一般為圓柱體,但是在裝火藥的部位可能一個特殊的形狀。型芯被裝入主模具中,裝在主模尾部的鐵制型芯撐和位于模具炮口部分的粘土制圓環會把型芯固定在適當的位置。

單獨制作的炮尾陰模和炮身陰模重新組合在一起,三個模具裝配牢固之后,就要加以焙燒模具完全堅固,最后模具被炮口朝上的整個埋進熔爐旁邊填實壓緊的土坑里。姜野設計安裝了個可以把模具整個吊起的木吊架,因為當時在修建熔鐵爐的時候沒考慮到鑄炮的需求,煉鋼車間的地面是被硬化過的。不得已只好在鑄造車間又修建了座熔鐵爐,不過因為不需要煉鐵,只是簡單的將金屬熔化了就可以,爐子沒有使用蓄熱爐。流道是一出四。季無聲親自來指導,展無涯自己也有些鑄造的經驗,所以第一次鑄造就很成功。

澆鑄完成之后保溫24小時再從泥坑里挖出來。在進一步冷卻以后陰模外面的加強筋被拿掉,鑄模被打碎,炮兵小組的人用錘子和鑿子清除掉炮身上殘余的灰渣。

最后,這門鑄鐵的6磅加農炮就算鑄造完成了。它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進行炮膛的鏜光處理。機械組自己制造了一臺簡易的鏜床來對炮膛進行加工,動力甚至都沒用到電動機或者柴油機,而是一頭驢。這頭驢子驅動一個絞盤帶動一根鏜桿,鏜桿頂部是一個高碳鋼制的膛刀。

鏜光作業可以大大提高火炮內壁的光潔度,但是經過測量發現鏜光工藝并不能真正切削出一個圓柱體或者校正鑄炮過程型芯的偏差。而在整個過程中硬質殘留物對鏜桿也傷害甚大。換句話說,這個工藝消耗過大。

“難怪到了1713年就改成了鉆孔法了。”林深河有些沮喪。鉆孔法就是先鑄成實心的鐵棍,再用鉆機將炮膛鉆出來。這個技術是由荷蘭人第一個運用的,不過直到18世紀晚期才全面推廣開,英國海軍兵工廠直到1770年還在用上述的鑄造法制造海軍艦炮。
slayeroc 發表於 2014-5-25 11:54
臨高啟明  第一百零四節 鑄炮(三)

現在炮兵小組的人又要面臨抉擇,到底是采用實心鑄造加深鉆工藝來制造身管,還是繼續采用空心鑄造法。

“下一步我們試驗鉆孔法吧?不過得先制造一臺鉆孔機。”機械組的幾個人都興致勃勃。

“鉆孔法難了點。”林深河想了想,“效率也有點低,我看可以試試RodmanCas挺。”

“中心冷卻鑄造嗎?”王洛賓問。

“你知道啊?”林深河有點吃驚,“我以為國內對這方面知道的人不多。”

“個人愛好,純屬個人愛好。”王洛賓想要不是俺在水產大國不比你在腐朽的美帝那么為所欲為,我也早鑄過大炮了。

所謂RodmanCas挺鑄造法,就是內模灌水冷卻法。

它的原理很簡單:生鐵澆鑄時的冷卻速率會影響其機械性能,理論上說冷卻速率愈高質地愈硬,理想的大炮是中間(炮膛)最硬,但實際卻是相反,鑄造大炮的時候卻是中間冷卻最慢。因為第一外層包住內層,外層不冷里面冷不下來。其次外管的表面積也比內管大。不管是輻射或者對流傳導散熱,散熱速度都是和表面積相等的,所以外面會先冷。而這就使炮管密度的分布不理想,身管壽命大打折扣。

先冷卻者先收縮。外層冷卻硬化后,里層還沒冷卻的話,將造成外層比里層更硬,里層的內管可能會形變,或者在里層冷卻時產生裂痕之類的。這導致鑄炮時的廢品率提升,縮減身管壽命,有時候還會影響到火炮的發射性能。

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陸軍少校托馬斯丁.羅德曼,發明了這一空心鑄件工藝,圍繞型芯進行鑄炮,型芯內部以流水進行冷卻,這是一個使炮膛內部先行硬化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RodmanCas挺鑄造法。這種工藝是早先套筒炮試驗合乎邏輯的發展結果。外層金屬冷卻時向內縮攏,向已經硬化的內層繼續加壓。這樣,發射藥的爆炸力就為炮膛四周的整個厚金屬層所吸收,而不是層層向外膨脹。在美國內戰及以后的20年里,用這種方法制造了大部份美海軍的重型鑄鐵炮。RodmanCas挺鑄造法的最大意義是大幅降低鑄造時的炮管廢品率,特別鑄造重炮的時候。

從成本角度來說,RodmanCas挺鑄造法大幅度減少了廢品率,減少了火炮的鑄造成本。其次,這種工藝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穿越者面對的敵人和潛在敵人,無論從人力還是物力的掌握上,都遠大于穿越者。穿越者要戰勝他們,就必須控制自己的各種成本。

“這個方法可以試試看,不過這樣的話我們要做一個可容水的硬內模,這樣就不能用剛才的泥模了。”季無聲考慮了下鑄造的問題。

“用鐵模鑄法吧,好像中國人還是第一個用使用的。”

“沒錯,是龔振麟發明的。他也算個奇才了。”

龔振麟是浙江嘉興縣縣丞,本來和軍火工業八竿子打不著,但是他有個“素有巧思”的名聲在外,鴉片戰爭期間被兩江總督裕謙調到寧波軍營專門負責鑄炮。

當時中國的鑄炮工藝是非常落后的,其方法是:

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傾鑄,層層筍合。泥模必須烘得干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干,里面濕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裂傷人。烘干泥模往往要一個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陰寒天氣,則須兩三個月。況且一具泥模只能鑄造一尊火炮,隨即隨棄,不能再用。

從這些描述看,1840年中國鑄炮工匠們所用的工藝,和穿越眾們所試驗性的使用的歐洲在1713年以前的鑄造工藝大致相同。但是歐洲的炮匠在150年前所使用的一些很簡單的加工手段,如泥模的加強筋、泥模焙燒和鐵炮鑄造之后鏜光完全都不知道。

工匠對泥模的制造毫無規范可言,尺寸手法完全存于心中,火炮的比例尺寸也不甚重視。這些已經遠遠落伍于時代的技術卻是工匠的吃飯本錢,被視為“秘法”,既沒有任何技術交流,也沒有改進。就這樣與時代脫節的鑄炮水準之下居然還有多個完全封閉,互相保密的“流派”。結果就是造出來的大炮甚至還不如明代的仿制的紅夷大炮,

龔振麟因為戰況緊急,前線大炮損耗多,需求量極大,要這么一月成一批炮,那被英國人拆光大炮的虎門各座炮臺多少年也補充不上去。他幾經試驗,終于發明了鐵模鑄炮法。

鐵模鑄炮法是用鐵制造成硬模。鑄炮時,先將鐵模的每瓣內側刷上兩層漿液。第一層漿液是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制成的;第二層漿液是用上等極細窯煤調水制成的。然后,兩瓣相合,用鐵箍箍緊、烘熱,節節相續,最后澆鑄金屬熔液。待澆足熔液,冷卻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剝去鐵模,如剝掉筍殼一樣,逐漸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內的泥胚胎,膛內自然光滑。

同傳統泥模鑄炮相比,鐵模鑄炮的優越性在于:鑄造出來的炮身品質好,里外表面光滑,不像泥模那樣會讓炮身產生氣泡。再來就是因為不需辛苦涂制泥模等干燥,因此制造速度快,且不受氣候影響。因為模子可以重復使用,生產速度快,產量大,成本可以壓得很低。更大的意義在于標準化制造。標準化制造批量制造出外形、性能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產品,這點對于火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同仁們稱贊說:“其法至簡,其用最便,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且旋鑄旋出,不延時日,無瑕無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無窮,辟眾論之導軌,開千古之法門,其有裨于國家武備者,豈淺鮮哉!”

龔振麟發明的鑄模鑄炮法,早于西方30年,這是中國近代少有的一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炮兵小組繼續去騷擾木材加工廠,讓他們先用木頭制成陽模,然后季無聲和展無涯一起進行翻沙鑄造,鑄成鐵制陰模,這樣就可以用來鑄炮了。型芯也用鐵制,內部是空心的,兩頭各有管道用來進水和排水。

當金屬液澆入模具后,金屬液便開始慢慢冷卻,這時候內模里的水就派上用場了,靠近內模的金屬液在水的作用下最先冷卻凝結成鋼,而在外層的金屬液冷卻較慢。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等到整個鑄件都冷卻完畢后外層后冷卻的部分就會緊緊地箍住內層先冷卻部分,這樣整個鑄件就會產生一個向內緊箍的力,就是有了這個力才使得炮管能夠承受更大的膛壓。這種內模控制冷卻的方法可以有“身管自緊”的效果。

經過身管自緊工藝的身管,使用壽命大為延長,還能大幅度的減少身管厚度,減輕重量,增加火炮的機動性。

RodmanCas挺鑄造法的工藝非常簡單,有了模具之后炮兵小組很快就出了第一門成品,這門炮比泥模的要好得多,特別是炮身不再需要什么打磨了,炮膛的光潔度也大大提高,雖然還需要鏜光工藝,但是對刀具的消耗要小得多了。

為了檢測鑄造出來的大炮是否符合各項技術參數,炮兵小組決定到博鋪進行一次試射。炮彈是生鐵鑄成的實心彈。鑄造的時候盡量控制了游隙精度,使其不致于差太大。機械組為這兩門炮制造了雙輪炮架,還帶了一個彈藥前車。看起來很象那么回事。王洛賓去了次農場,才把農場的馬借出了4匹。但是馬到了現場才發現一個問題:沒有合適多馬牽引的馬具――公路上跑的雙輪大車都是單馬牽引,馬具也是直接從原來的時空買來的。雖說馬具不算什么高深的學問,但是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制造。最后不得不繼續發揮資料庫的作用,從一張照片上找到了答案。

還沒等把馬具造出來,已經不耐煩的海軍聽說火炮已經鑄造完畢,立刻派了一艘劃艇來運炮。兩門6磅炮和炮架被捆在空油桶的浮筏上,由劃艇拖帶著拉到了博鋪港。

大炮被安放在博鋪的造船廠旁空地上,來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海軍的人馬,幾乎個個都對這兩門黑乎乎的鐵炮愛不釋手。怎么看怎么可愛,海軍的一個叫李海平的,干脆提議就這么把炮裝上船去好了。

“裝上船去好了?你看清楚,這可是牽引式6磅加農炮,地地道道的陸軍火炮。”張柏林一看心愛的大炮要給海軍奪去,馬上跳出來制止。

“拉倒吧,還牽引式呢,你給我來個自行式來?”李海平一臉不以為然,“這小破炮,海軍還看不上眼呢。”

“你說什么?!”張柏林頓時怒發沖冠,很想沖上去給他一拳,讓他看看陸軍的力量。

“爭什么呢?”王洛賓趕緊過來打圓場,“這炮能不能打還是個未知數,你們瞎吵吵什么!”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1

    主題

  • 1594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br />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