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臨高啟明 作者︰吹牛者 (連載中)

 
slayeroc 2012-7-31 12:38:3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112 1002939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0
第二百四十三節 小店主和藝術家

    按照單道謙的標準,臨高的火車只能算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它是在當初用來運輸貨物的工廠軌道車線路上擴展起來的。用來運輸產品、原材料和工人。這一線路網發展到現在,從煤氣機車頭變成流星型蒸汽機車頭,路線從廠區內運行的小鐵路擴展全縣:運營的線路從縣城外的文瀾橋車站,沿著文瀾河一直延伸到博鋪,然後再從博鋪向馬裊延伸。連接了整個臨高的主要工業區和港口區。

    范?德蘭特隆和特里尼坐得是頭等車──因為煤煙和水汽的關係,頭等車掛在最後。頭等車比前面的車要高級一點,前面車是平板敞篷車,客貨兩用。當客車用的時候四面會裝上一圈柵欄。乘客們席地而坐,坐不下的時候乾脆人擠人的站著。因為完全是露天的狀態,不存在通風的問題。

    只有在偶然的狀態下──比如舉行什麼重大儀式或者典禮的時候,平板車上才會臨時安裝幾排木製長條椅。

    平板車上當然沒有車棚,遇到下雨或者氣溫太高的時候會安裝臨時的帆布棚,火車運行的時候,煤煙和水汽瀰漫,足以讓頭二節車皮上的乘客窒息。鐵軌是標軌尺寸,卻是輕型的熟鐵鍛造軌,枕木也是因陋就簡。整個軌道交通系統的設備之簡陋簡直令人髮指。

    但是這樣簡陋的機動運輸對臨高的產業也是一場革命:小火車使得大量勞動力能夠快速的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工人能夠用最少的時間上下班──臨高的工廠區規模愈來愈大,工人住宅區不得不建在距離廠區更遠的地方。

    兩個歐洲人所在的頭等車是專供元老和願意出高價的土著、歸化民乘坐的,儘管車廂的底盤和平板車一樣,但是加上了廂體,不但有玻璃鑲嵌的車窗,還安裝有百葉窗,在烈日下既通風又免去日曬之苦。車廂內還設有座椅。

    范?德蘭特隆饒有興趣的環視著空蕩蕩的車廂──本次頭等車的車廂裡只有他們兩個人。

    「這就是所謂的頭等?」范?德蘭特隆看到車廂內的陳設裝潢十分的簡單,雖然都很實用。即使在他這個荷蘭人看來,澳洲人的「頭等」也未免太名不符實了。

    特里尼說道:「是的,澳洲人生性簡樸。其次他們的所謂頭等,是和前面的車皮相比的。」

    「哦?」范?德蘭特隆頗有興趣的把頭從車窗裡探出去,看了看。前面的每一節車皮上都擠滿了旅客和貨物,實在擠不上去的乘客有的掛在柵欄上,有的爬上平板車上的貨物堆,高踞在上面。

    「真是難得一見的壯觀場面。」范?德蘭特隆笑道,「不過我很懷疑──裝了如此之多的人和貨物,你說得火車到底靠什麼才能拉動?還能跑得和馬一樣的快?你在報告中說是一種火力和水力的機器。真能有如此的奇妙?」

    「一點不錯。」特里尼說道,「以我個人的淺見。澳洲人掌握了許多我們至今未知得上帝的秘密……」

    范?德蘭特隆是個新教徒,對天主教徒的信仰嗤之以鼻。他哼了一聲:「我看是魔鬼的秘密──正如你們那位博學的同胞達芬奇一樣。」

    特里尼沒有說話。他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和尼德蘭的小店主沒什麼好討論的。新教徒並不比天主教徒更崇尚科學,有時候甚至相反。「血液循環之父」就是在瑞士被加爾文派燒死的。特里尼知道自己的最好就科學問題少開口為好──儘管荷蘭屬於歐洲對宗教問題最寬容的地方,但是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可一點不寬容。

    原本他想就自己的觀察向范?德蘭特隆談一談自己對「火車」的看法,但是看到此人顯然不學無術,便打消了這個主意。這時候車廂猛得一震動,鋼鐵發出吱嘎聲,車廂緩緩的在軌道上滾動起來。

    二十幾分鐘後,荷蘭人和意大利人在「商館」這一站下了車。一輛雙輪東風馬車等在車站前──這是殖民和貿易部的派來的公車。

    「商館」是殖民貿易部和辦公廳聯合申報的一個項目,在今年的颱風暴雨中,臨高境也遭了災,雖然沒有什麼人流離失所,不過也有不少土地被淹。其中有不少屬於農委會準備用來開墾的田地:「商館」是被淹地之一,只是壓根還沒開墾。

    之所以會被淹,是因為這一帶是海灘沙堤後的窪地,陸地邊緣的土地會年復一年的滑向大海,海潮又將沙土送回來堆積成海灘,風將沙子吹向陸地,形成一道幾米高,幾十米寬的天然沙堤,沙堤後面則是下陷的土地。農委會白白做了一些平整之後發現這裡的鹽鹼治理起來遠遠超越了目前的生產力,接下來又被暴雨泡了一次,對這塊地的投入就算交學費了。最終農委會決定放棄對此地的農田開發工作。改由林業部門來負責改造。

    林業部決定把整個沿海窪地都改造成紅樹林地帶來固沙抗風,減輕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蝕,在稍往內陸的地方則改為種植椰子樹種植園。

    這片窪地往東是一片低矮山丘,再過去就是馬梟。隨著博鋪到馬梟的鐵路開通,執委會辦公廳和殖民部決定把這片土地改做將來的國賓館和使館區。首先就是請東印度公司入駐,並且用東印度公司付的錢把附近的山溪攔成一個小水庫,為附近供水──如果以後能夠量產發電機,還可以搞點小水電。

    馬車載運著他們沿著公路行進,很快抵達了商館區。這裡還是一片荒蕪,除了平整好的土地之外只有孤零零的幾棟木結構房屋,有的房子還在建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館正在蓋,確切的說是正在挖地基。特里尼設計了一座相當堅固漂亮的雙層的磚石大廳。不過臨高建築公司表示建造週期要兩年。所以現在的商館是兩座簡單美觀的木屋,是張興培設計的預製件房屋。花了一週時間就全部組裝裝修完畢,讓特里尼瞠目結舌。

    兩座木屋一座辦公一座居住。屋頂上飄揚著親王旗和公司旗。特里尼把他迎進了客廳。客廳已經用從巴達維亞和廣州購來的家具、工藝品裝飾一新,牆壁上懸掛著奧倫治親王和公司的董事們的油畫像,看上去頗為氣派。

    儘管屋子裡住得是個意大利人,但是房子仍然保持著荷蘭人對清潔的嗜好:乾淨整齊。特里尼的一個荷蘭僕役每天都洗刷整座房子。特里尼猜想這個僕役十有**是公司派來暗中監視他的。

    雙方落座,僕役送來了本地的清涼飲料,兩人在臨高產得藤沙發上落座。范?德蘭特隆憋了一肚子問題,到了自己的地盤上,立刻開始提問。特里尼對此顯然也有所準備。

    「特里尼先生,請您很明白的告訴我,澳洲人的軍事力量如何?」

    「非常之大。」特里尼很明確的說道,「潛力無可估計──令人恐怖。」

    「哦?是什麼給了這樣的感覺?」

    「您剛才已經乘坐了他們的火車。」

    「是的,澳洲人的火車,很特別。」

    「您一定看得出火車在軍事上的用途。」

    「火車的卻很強大,但是它不過是運輸工具。再好的馬車也不能打仗。」

    「您似乎忘記了我們的主人是靠什麼來稱霸海上了──船。」

    「這不一樣。火車並不能進入大海。何況這種火車必須在軌道上運行。我看不出它有多少軍事價值。」

    「剛才您乘坐的那種火車,現在它一小時能跑5法裡,我還見過它跑10法裡的時候,現在澳洲人已經用軌道把他們最核心的統治區,臨高-百仞-博鋪-馬梟連成一體……」

    「只是用來運送貨物和工匠農民而已。」

    「他們用火車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把軍隊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並且他們還有專門用來戰鬥的火車,安裝了火炮和他們叫做打字機的一種邪惡武器,就是一千名嚴整的瑞典步兵也不可能在一列鐵甲火車面前站一刻鐘,實際上一百個澳洲兵加上幾門炮就可以把一千名歐洲最好的步兵撕成碎片。」

    「您太誇張了。」

    「向上帝起誓,我的話絕無虛假。」

    「好吧。」范?德蘭特隆點點頭,「我會把你的原話寫入報告的。」他現在不想繼續糾纏這個問題,「現在,公司想知道,澳洲人有沒有在準備某一項針對公司的活動?」

    「據我所知:沒有。」特里尼猶豫了一下,這一表情讓范?德蘭特隆很快的捕捉到了。

    「實話說吧,特里尼先生,」范?德蘭特隆壓低了聲音說道,「您知道,幾個月前,澳洲人的一艘船隻到了福摩薩……」

    「去了大員港嗎?」

    「不是,他們沒有進入港口,而是沿著海岸線繼續南下,到了一處荒蠻的海岸。並且在當地登陸。按照我們輾轉從土人口中得到的種種消息,一定是澳洲人。」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1
第二百四十四節 公司的憂慮和野心

    澳洲人出現在福摩薩的消息讓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要人們緊張起來──儘管大員的商館運行的不盡人意,而且在與澳洲人簽署貿易協議之後重要性大大下降,但是作為對華貿易的直接窗口,福摩薩的地位依然是舉足輕重的。

    澳洲人派出船隻窺視福摩薩,這對於荷蘭人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消息。為此,德?卡蓬蒂爾和巴達維亞的評議會在颱風季節派出馬格德堡冒險前往臨高,以探聽消息。

    特里尼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著急了,他沉吟了片刻說道:「這幾個月來,我能感覺到他們正在籌劃一個大的行動。但是我無法說這樣的行動是針對公司的。」

    接著他談起了自己在臨高目睹的大規模的活動:大量的物資進出口、人員的頻繁調運和活躍的造船行動。他很明確的感覺到澳洲人已經進入了一種臨戰狀態、「澳洲人的所有機構、工廠和船隻都在全速運轉……」特里尼先生說道,「尤其是船隻進出港口非常的頻繁。不斷的運出運入商品──您知道,現在可不是貿易季節。」

    「既然這樣,為何你還要認為澳洲人的準備行動並非針對公司?」

    「很簡單。因為他們正在籌措北方寒冷地區使用的裝備。」特里尼說道,「他們向公司提交的訂貨單涉及的許多物資是無法在福摩薩使用的。我想您也很清楚這一點。」

    經他這麼一提醒,范?德蘭特隆想了起來,最近澳洲人的訂貨中有許多呢絨和皮革,還購入了波斯的生羊毛和印度原棉。這些貨物都沒法在福摩薩使用。

    「其次,恕我冒犯:我認為以公司在東亞的全部力量,還不需要澳洲人如此廣泛的進行戰爭準備。他們的對手比我們的主人要強得多,也大得多。」

    范?德蘭特隆點點頭:「您說得很有道理。不過,為了讓總督和評議會的諸位大人放心,我還是很希望能夠確切的知道他們到底想在哪裡動手──以及,他們為什麼要到福摩薩去?」

    「我認為他們選擇的目標是明國,也就是中國人。他們到福摩薩可能是出於各種動機──比如獲取一個中途停靠點,具體我無法知曉……」

    「請您說下去。」

    「明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又擁有無可比擬的巨大財富,澳洲人千里迢迢來到東亞,又有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征服和掠奪的目標如果中沒有明國的話,我會覺得很驚訝。」特里尼說道,「何況他們特意選擇了臨高這個地方。」

    「好吧,假定澳洲人即將發動對明國的征伐,你認為他們的勝率如何?」

    「毫無疑問他們能輕而易舉的戰勝十倍於他們的中隊,但是要征服整個中國顯然是難以辦到的──至少在短期內辦不到。」特里尼說道,「中國的幅員太遼闊了,要征服這樣一個國家,澳洲人的力量還小了一點。」

    「假定,只是假定。如果有朝一日公司要和澳洲人開戰,公司能否取得一個有利的和平結局?」

    「恕我冒犯,恐怕會很難。和平是肯定能到來的,只是結局未必會有利。」特里尼說,「澳洲人的軍事潛力十分驚人。一旦運轉起來,恐怕沒有誰是他們的對手。」

    「假如在他們的潛力還沒有展開之前呢?」

    「這也包含在您的這次任務之中嗎?」

    「有三四個董事──您要理解,他們是主人,而他們並不在巴達維亞。所以他們就提出……希望評估看看……是否值得奪取澳洲人的地盤。」

    臨高比起荒蕪的大員,熱鬧而繁華。又經過了充分的建設,有許多軍事工業和大型造船廠,綜合實力比葡萄牙人的澳門還要強得多。如果能奪取過來顯然是非常理想的對華貿易甚至是東亞貿易的基地。

    元老院很清楚特里尼被委派的任務,但並不介意這一點。

    元老院既然正要進行發動機行動,並不想為出乎意料的襲擊者分散兵力,因而非常希望讓荷蘭人明白自己的軍事實力根本不是任何人可以挑戰的。

    所以特里尼有時候甚至被對外情報部邀請去參觀陸海軍訓練,並且獲准近距離繪製伏波軍。只不過澳洲人對繪畫有很多要求,比如要求軍人的頭身比要畫成1:7,肌肉要畫成希臘式,肩膀要和日耳曼人的形狀一樣……不過這些本來就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經院派繪畫差不多,特里尼自然很樂意完成。

    「我無意冒犯諸位大人,但是這一想法是在──過於瘋狂。澳洲人對自己的武力有極大的信心,十分隨意的把武力展示給我,並且讓我不斷把畫冊送回巴達維亞。」

    「那您怎麼看?」

    「就我個人的觀察,澳洲人的士兵其實就是本地的土著,絕大多數是華人。只有極少數軍官是澳洲人。他們把士兵從大陸上招募來的時候體格非常差──比東南亞的猴子們強不到那裡去。不過現在他們用火槍射擊的速度和命中率讓人感到恐怖。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強悍的職業軍人……軍官也非常的優秀──由一些不亞於古斯塔夫手下軍官的澳洲職業軍人率領,我已經見過很多次,他們天還沒亮就起床,然後悄無聲息的從一個縣徒步走到另一個縣。」

    「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因為沒有船隻才徒步機動。」

    「他們只是讓自己的軍隊練習迅速翻過崇山峻嶺,然後立即投入作戰,實際上每個軍人都要做這種練習。」

    「偉大的漢尼拔……嗎?」

    「他們是否能有漢尼拔的水平我很難評價,閣下,但是他們的戰力顯然超越了大多數我見過的軍隊。」

    「至於船隻,他們現在還沒有有足夠的船。不過以後會有很多。閣下。請您一定要把這本畫冊帶回去,並且告訴巴達維的諸位,澳洲人用十四周的時間建造了一條幾百噸的帆船。」

    「什麼?!」

    「他們的造船廠有很高的效率,但我從來無法接近,遠遠看去,似乎有很多條船肩並肩同時建造,第二條同樣的船在10天以後就下水了。」

    「這太驚人了,我想我還是應該親眼確認一下。」

    「您走之前,會看到下一條下水的」

    「您認為澳洲人會不會有向南發展的意圖?」

    「這是遲早的事情。」特里尼微微一笑,「當您擁有一支舉世無雙的大軍和強大的艦隊的時候,您會讓他們回家種地嗎?」

    「您的工作真的十分出色,我會向巴達維亞的評議會保舉您的」

    「沒關係,不必了。我是一個意大利人,意大利人是沒有祖國的,我的祖國就是僱主給我的工作」

    「您是怎麼看臨高的」

    「真希望臨高在意大利。」

    「幸虧臨高不在意大利。」范?德蘭特隆說道。

    「臨高在哪裡並不要緊。」特里尼意識到范?德蘭特隆的詢問已經告一段落,他站了起來,從酒櫃裡取出一瓶朗姆酒,又拿出兩瓶「蘇打水」和兩個玻璃杯,從「冰箱」裡取出些碎冰來,按照本地的時髦方式,兌了兩杯朗姆酒蘇打。

    「令人愉快的享受。」范?德蘭特隆喝了之後讚賞道。

    「澳洲人的野心或者目標讓我們的主人去考慮吧。現在我有一個澳洲人的項目要向評議會提出。」

    「哦?是澳洲人提出的嗎?」

    「不錯,澳洲人向我提供了一批農學書籍和圖畫,請我翻譯成一份繪本。」特里尼說著遞給他厚厚的一本本子,在沙發上坐下,繼續解說,「澳洲人準備向我們提供一些種苗,讓公司在摩鹿加群島的某個小島上種植,他們收購成熟的作物。」

    「是什麼呢?」

    「就我看來,似乎是橡膠樹。」

    「橡膠樹?」儘管哥倫布時代就已經知道了橡膠樹和橡膠,但是歐洲人此時對這種植物還很陌生。特里尼對博物學也有一定的學識,才能認出這種在歐洲見不到的植物。

    「是,一種美洲的植物……」

    特里尼來了興趣:「他們也到過美洲?」

    「很有可能,否則他們如何能提供橡膠樹的種苗呢。」

    「他們要這些橡膠樹有什麼用?為何不在他們佔領的土地上種植──你說過,澳洲人現在實際上佔領了整個海島。」

    「我想是他們缺少足夠的勞動力。至於橡膠樹的作用我也不清楚。」特里尼知道,橡膠樹能分泌出一種粘性的膠體,印第安人用來當球踢,也可以用來塗抹在布上防水──但是一旦乾燥就會變硬,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澳洲人要公司種植這種植物,顯然是掌握了某種使用這種膠體的技術──摩鹿加群島比起臨高更為炎熱多雨,和橡膠的原產地氣候相似。澳洲人有這樣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我認為澳洲人既然要公司在摩鹿加群島推廣種植這些作物,至少在七年內不會對公司的財產感興趣──否則他們的投入不就變得毫無價值了?」

    「為什麼是十年呢?」

    「因為橡膠從種植到產出他們需要的膠,至少要七年。」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3
第二百四十五節 未來藝術家

     豐盛的晚餐之後,特里尼把范?德蘭特隆送到了專用的客房休息──全套衛浴設備一定會讓他很滿意。討好「中央」來人是「地方」上的一種慣性,17世紀的荷蘭人亦不能免俗。

    萊布?特里尼先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是一間不論哪個時空的標準都是很大的房間,有著按照歐洲標準也極其奢侈的大型玻璃窗。這位特里尼先生平日裡的工作提供了充分的光線。

    工作室和所有的藝術家的工作室一樣有些凌亂,巨大的工作台上堆滿了紙卷,到處是畫筆和顏料──很多是從巴達維亞運來的歐洲貨。

    沿著牆壁的架子上陳列著許多石膏頭像和塑像,屋子中間半圓形的排列著畫架和畫凳。這是特里尼的繪圖班用得設備。

    屋子的一角,是他的雕刻工作台,矗立著一座石雕的半成品--這是澳洲人的訂貨,他們要在澄邁城下樹立一座小型的勝利紀念碑。從設計到雕刻全是萊布?特里尼負責。他的訂貨還遠遠不止於此。

    在美術史上,意大利人萊布?特里尼是個寂寂無聞的無名之輩,但就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方面來說他在臨高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工作室裡有小型的焦炭爐、熔化玻璃和金屬用的各種大小的坩堝,桌子上放著製作玻璃和金屬工藝品的各種工具。他在這裡製造彩色鑲嵌玻璃和各種金屬裝飾品。從元老院屋楣上鑲嵌的標註著「s?s?a?e」花體拉丁文字母的鐵藝裝飾品到元老院頒發的各種勛章和紋章……澳洲人對美術品的需求大得驚人,以至於特里尼發覺自己的主要時間不是從事領事或者情報工作,而是為了完成澳洲人的訂貨而忙碌。

    他在自己的籐椅上坐下,點著了一支雪茄,慢慢的抽著,玩味著其中的香氣。澳洲人製造的雪茄在本地是一種奢侈品,據說只有「元老」才能享用。但是對特里尼來說,澳洲菸捲不過是美洲菸草的一種加工品而已──正如那些更為廉價的紙捲菸。

    這個時空的奢侈品,一般說來的特徵:產地遙遠和稀有。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遙遠的自然稀有。正如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在中國儘管不是滿地皆是,但並非價值連城之物。一旦它們跨越海洋,千里迢迢的運到歐洲和美洲,價值就會增長十倍、二十倍。一艘船的順利到港就能帶回無數的財富。從遙遠的地方蒐購古怪稀少的物品,再長途販運來獲取高額的利潤,是這個世界最常見的貿易模式。

    澳洲人卻總是將物件改頭換面,使用不為人知的某些秘密方法來增加它們的價值。不論是他們過去在廣州銷售的「大唐公主」酒,還是現在銷售的香菸和雪茄。

    嚴格說起來,澳洲人並沒有什麼歐洲人和中國人沒有的東西──甚至可以說,除了他們的武器之外,不存在真正的「澳洲貨」,所謂的澳洲貨無一不是在臨高當地,使用中國和進口的原材料製造的。

    雪茄抽完,屋子裡已經完全陷入了黑暗,總是板著一張臉的荷蘭僕役走了進來,他舉著蠟燭進來,小心翼翼的點燃了屋角的帶有防爆燈罩的煤氣燈。整個房間很快就大放光明。

    點燃了煤氣燈之後他就退了出去。特里尼的精神開始振奮起來了──他的徒弟們馬上就要來跟隨他夜間學習了。

    不知道為什麼,澳洲人熱衷於夜間工作,當然他們也有這個條件:明亮的煤氣燈使得他此刻坐在籐椅上依舊可以看清楚架在畫架上的一幅大尺寸的油畫:這是臨高修院訂購得,即將用來裝飾百仞大教堂。元老院半強迫半利誘的交給特里尼十五個學生學習藝術,其中有幾個表現出充分天賦的孩子已經被他收為弟子:一個12歲的女孩讓特里尼夜夜想入非非。

    特里尼喜歡澳洲人對女人的態度,他們毫不在意的讓女性拋頭露面,出入所有的場合,讓她們當工匠,當農民,從事各行各業,和男人自由的接觸,甚至還讓女孩子上學,充當官員,這使得整個社會面貌變得多姿多彩起來──特別是澳洲人讓女學生全部穿著傷風敗俗的短裙,甚至露到膝蓋!據說某些特殊的場合,甚至有女性穿著露出大腿的裙子,特里尼先生並不是一個沒見過女人躶體的人,他和所有的意大利畫師一樣,繪製過許多女性的躶體,但是女學生穿著短袖上衣和短裙的模樣卻比一個裸女更能勾引起他的慾望。

    澳洲人對繪畫中的躶體女性很熱衷,但是宗教事務官何影卻很明確的指示他,在繪製躶體女性的時候只限宗教題材──多數情況下必須長著翅膀,而且只能出現在很有數的幾個特定場合,比如烈士的面前,元老背後的天空中,宗教辦批准的教堂聖像裡,但是前面的聖者人物中總要有一兩個長著某些元老的面孔,比如為聖子奉上躶女的是吳石芒院長,用火焰長劍擊落六翼美女的是長翅膀的文主席……當然這些不快並不能動搖特里尼對臨高的熱愛,澳洲人向特里尼提供了優質的紙、畫布、蘸水筆、優質墨水,以前聞所未聞的吸水鋼筆、鉛筆。

    特里尼對臨高產的畫具很喜歡,特別是繪圖鉛筆:濃淡不同的各種型號的繪圖鉛筆在畫素描的時候大大減輕了畫師的工作量。至於石膏頭像,他承認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方法──許多學習畫畫的人買不起大理石的複製品,使用模具和石膏粉澆鑄就能輕而易舉的大量複製那些最美麗的雕塑作品供人臨摹觀賞。

    他的四個最優秀的學生走了進來,三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對他鞠躬行禮。接著走進來的是一位穿著制服的年輕男人。他站起身來面帶微笑的對來客們:他還不能說漢語,只能通過翻譯來傳授課程。而這位表情嚴肅的翻譯據說是一位元老。他每天都到這裡來充當學生和他之間的橋樑,風雨無阻從不缺課,而他服務的學生都是出身卑微的最普通的中國人子弟,這使得特里尼對澳洲人的元老充滿了尊敬。

    特里尼對這四個學生的教授是傳統的傳幫帶方式。徒弟們從事一點力所能及的簡單輔助性工作,觀察他的所作所為,他再給予一些指點。這也是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藝術家們傳統教學方式。

    「今天我們上什麼課?」翻譯問道。

    「油畫課程,先從最基礎的繪畫準備開始。」特里尼說道。

    在17世紀繪製油畫,畫家首先得是一個工匠。舊時空裡去一次文化用品商店就能購置齊備的畫具開始作畫在本時空裡是行不通的。不論是畫布、顏料、油脂,甚至是畫筆,都需要畫家親手去準備。

    屋子一角是有著許多小抽屜的,抽屜裝得都是從千里迢迢從歐洲運來的顏料。顏料不是成管的,而是各式各樣的固體碎片,大多是礦物,也有植物和動物上的產品,最為奇特的是威尼斯產得藍色碎玻璃片──用來調製一種較為普通的藍色。桌子上放著各種尺寸的碾缽和碗碟。

    特里尼手把手的教授他們如何選擇顏料碎片,怎麼樣加以破碎成合適的大小,再加以碾磨。碾磨是逐級的,先在較大的碾缽內碾碎,再在較小的碾缽裡碾細。直到成為可以調製的粗細不同的粉末。

    學生們漸漸的產生工作興趣。他們先是懷著好奇,接著換了一種正經嚴肅的面孔,他們幫助師父配製一種有毒的藥水:將二硫化砷和昇汞溶解在酒精內,然後再灌注在木板之上──用來防止木板生蠹蟲。然後,他們上了第一重料,把所有接縫和裂口都用雪花石膏、樹脂的混合物塗滿了,然後用一塊平滑的磨鐵去磨平高低不齊的地方。

    工作在落在師父的手裡總是輕鬆而迅速的,彷彿是一種娛樂活動。特里尼一面做工,一面教授種種油畫工具準備的技巧:教學生如何捆束畫筆:從包在鉛頭內的最粗最硬的豬鬃筆,到那插在鵝毛管內的最細最軟小粟鼠毛筆:中國人的毛筆他也嘗試性的用過,但是總覺得不是很稱手。

    學生們對躍躍欲試──儘管看師父做都是簡單又輕鬆,但是自己做顯得很笨拙。接著特里尼在火爐上慢慢的加熱一種純淨的油脂:這是用大麻籽粒榨出得。因為有輕微的致幻作用,元老院要求他們在使用加熱的時候必須戴口罩。

    學生們按照他的指示,用小塊的羊皮沾著熱麻油摩擦那塊畫板。讓畫板充分的吸收油脂。

    「要趁熱摩擦,冷了就吸不進去的。」特里尼不斷的指示著學生。

    年輕的元老饒有興趣的站在一旁,不時的翻譯著特里尼的指示和學生的問題。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他注意到這個意大利人不時的把目光投向女學生,每次指導女學生的時候也更為專注的時候,他很是會心的笑了起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3
第二百四十六節 火炸藥廠

    荷蘭東印度公司商館的竊/聽記錄是最高優先級的材料,隔天一早就會被翻譯謄印好送到趙曼熊的桌子上。根據每週安全聯席會議上達成的協議,這份材料還抄送給警察總部和對外情報局。

    趙曼熊每天一進辦公室就會親自研究這些最高級別的材料──執委會不希望發動機行動中受到任何外來勢力的打擾。

    外來的勢力中,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勢單力薄,西班牙人距離遙遠,又有惰性;有一定的力量又和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只有荷蘭人。

    大員對東印度公司十分重要,很難說元老院的對高雄的開發會使得他們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要讓荷蘭人充分的認識到與我們為敵的恐怖。」在發動機行動開始前的策劃會議上,針對荷蘭人可能有的反應,採取的對策是使用威嚇手段,迫使他們不敢輕率的採取行動。

    從竊/聽/報告來看,對特里尼的工作顯然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這個意大利人拚命的吹噓元老院的武力。趙曼熊很清楚,一個人身處舒適安逸的環境,對發動戰爭是不會有多少興趣的。

    過著舒適的日子,從事喜愛的工作,有大筆的酬勞,還有蘿莉和正太左右陪伴──特里尼除非精神不正常才會希望打一場戰爭來終結自己目前的處境。

    兩人的對話沒有超出他的大多數推測:包括東印度公司的想法和態度,在並非貿易季節的時候派出一艘大船來到臨高,目的顯然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已。馬格德堡號的任務顯然是為了探聽消息。

    接著他又看了對東印度公司商館的監視報告,特別是對商館內的僕役們的活動狀況的報告。烏佛認為,至少有一名僕役是承擔著某種秘密工作。

    從報告看,這名僕人很是活躍,經常在臨高活動,足跡遍及所有允許外國人到達的地方。對博鋪港幾乎到了每日必去一次的地步──公開的藉口是購買漁獲。

    最後是政治保衛總局派駐在郵政總局的書信檢查員的的報告。郵政總局接收了原來大明官府的驛傳系統。開通了從臨高前往海南各縣的郵路,在每個縣都設立了郵政支局。不過這些支局目前只承擔元老院屬下的部門、企業和軍事單位公文信函的傳遞,私信僅限于歸化民和少數與穿越集團有來往的土著。

    郵政檢查的方式對一部分個人和部門的信件全部開檢,另一部分則是抽檢。趙曼熊略過其他部分,直接把找到了對東印度商館的郵政檢查報告。

    荷蘭商館的信件,照例是由商館的僕傭送到博鋪,交給返航巴達維亞或者即將前往大員的東印度公司商船,在沒有東印度公司船隻的時候,就交給前往兩地的中國商船。不管採取哪一種托送方式,政治保衛總局總能在離開港口之前搞到一份抄本。

    信件是進過加密的,不過對政治保衛總局來說17世紀的任何加密只是小兒科而已。每一封信件經過解密、翻譯,再謄印幾份送交「有關部門」──因為荷蘭人是重點關注的對象,所以涉及他們的郵檢報告都是附有信件原稿的。

    趙曼熊仔細的閱讀報告和最近的信件,總體上他是滿意的:完全符合他們「宣揚威力」活動所要收到的效果。

    不過,這只是針對目前的商館人員,對剛剛到來的范?德蘭特隆能否起到同樣的效果還很難說。到底有沒有必要針對范?德蘭特隆開展新得「武力宣示」,是趙曼熊需要考慮的課題。

    要「宣示武力」,現成的東西很多:無論是港口內的901工程還是陸軍最近在測試的新式火炮,乃至不那麼新鮮的打字機,都足夠給這個荷蘭人足夠的震撼。

    問題是,過度的炫耀武力,有時候反而會被人認為是一種「掩蓋弱點」。趙曼熊很擔心巴達維亞有那麼一批自作聰明的人會如此的判斷。

    「得讓這吃奶酪毫不含糊的明白這一點就好了。」他說道,想到了眼下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的2300工程──要是順利的完成,倒是一項非常驚人的軍事進展。可惜,范?德蘭特隆不一定能幹準確的領會其中的威力。

    還是讓范?德蘭特隆見識見識元老院的蒸汽機艦隊吧──作為一個航海民族,范?德蘭特隆不會不理解蒸汽機戰艦的強大威力的。

    2300工程所在地是臨高特種化工聯合體。這個聯合體雖然屬於化工部,卻和化工部的屬下的化工企業相距甚遠,很多在化工廠內工作的工人甚至從來就沒聽說過還有這麼一個企業。

    臨高的特種化工聯合體的規劃是仿照當年156項工程的某個火炸藥廠建造的。它的主要任務就是生產火藥和炸藥。

    火炸藥是穿越者保持自己優勢的重點項目,隨著軍隊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民用工程的需求,早期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規模,實驗室式的生產工藝已經變得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特別是缺少數量足夠又相對安全的猛炸藥使得軍事和民用方面的運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以至於軍用的庫存火炸藥始終只能保持在較低的儲備水準上。陸軍儲備的彈藥,除了保證軍隊平日的訓練之外,只有一個戰役用量。海軍各艘艦船上的火炮彈藥儲備也普遍不滿基數。

    企劃院深知目前的困局,所以從一年多前就正式開始規劃建造火炸藥企業──臨高特種化工聯合體。

    臨高特種化工聯合體佔地面積廣闊──一派老毛子的幅員遼闊氣象,廠區佔地足有幾千畝。即便如此,也只是按照舊時空縮比例十幾倍規劃的。廠區選址在高山嶺丘陵區的邊緣。是一片基岩開始出露的坡地。土層很薄,遍地亂石沖溝,工程難度很大。好處是偏僻荒涼,周邊幾乎沒有人家和耕地,地勢較高,不會因為遭颱風的襲擊而水淹。

    因為在火炸藥廠,各種火炸藥和前體都集中在一起。一旦發生連鎖反應,臨高現有的工業區怕要報銷一半。繼續留在工業區裡已經是很不安全的事情了。

    火炸藥這種東西,成品其實很安全,不安全的是中間前體,很多處於不穩定狀態,靠著嚴格的工藝規範才能保持暫時穩定。不過本時空的工人對工藝紀律幾乎毫無概念。即便在以前的火炸藥廠嚴格按照軍事化管理,動輒進行極端嚴厲的處罰,甚至死刑和連坐,也沒有完全杜絕各種小事故。

    火炸藥廠的傷亡事故率是保密的,從不在內部公報中報導,歸化民除非在該廠上班否則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地方。挑選的工人也儘量是單身漢。

    即使通過種種手段將事故的影響減少到最低。小事故一旦不能及時處置就會變成大事故。搬遷到這個荒蕪的地區最起碼在發生事故的時候能夠最大程度的縮小損失──即使主要生產的黑火藥,一旦足夠多數量的火藥發生爆炸,產生的效果也是很強的──當初王恭廠的大爆炸就夠駭人的了。

    特種化工聯合體的規劃按照舊時空的安全標準依然是屬於嚴重違規的。因為這家工廠不止要生產火工品,還要製造各種成品彈藥,還承擔科研任務。

    「我們起碼比黃崖洞的生產條件要強多了……」徐營捷看了規劃圖之後勉強笑著說道。他露在外面的胳膊上已經多了一道傷疤──這是半年前在製造雷汞時候被炸碎的玻璃片給他留下的。

    「也比現在的安全條件好。不然我們化工部這哥幾個遲早要變成獨眼龍、一條腿。提前進翠崗也是必然的事情。」化工部的頭頭季退思說道。不要說火炸藥這種玩意了,就是化工廠裡的生產也經常讓他心驚膽顫。

    化工部的確有幾個不怕死的炸藥愛好者,但是勇氣不能帶來安全──大夥還想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當然還得是完整無缺的。

    「安全方面的要求,大家儘量提,不要怕麻煩,怕消耗。只要能滿足的,企劃院一定全部滿足。」鄔德在會議上說道,「安全第一。」

    經過一年多的大興土木,廠區到現在還沒有建成,或者說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建成。按照規劃:各種設施之間要建造大量阻擋衝擊波的人工障礙物,通常是20-30米高的土堤,以便把衝擊波和燃燒物導向高空──為了避免爆炸中亂石飛濺,還不能用石頭。

    基本土建完成之後,土堤工程只做了不到10%。很多土堤只好裡面用石頭堆外面拍厚土層的方式來湊合。工廠就硬著頭皮投產了。傳統的安全溝的方式繼續使用。土堤還要繼續施工。出於安全考慮這時候不能再用噴煙吐火的蒸汽動力工程設備了,只能靠人力:伏波軍和勞改隊,必要的時候動用一下現代機械。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4
第二百四十七節 2300工程

    由於各方面對火炸藥的需求極其迫切,火炸藥廠就在「邊施工邊生產」的口號中投入了試生產。

    受限於化工工業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的限制,從1629年開始正式製造出第一批黑火藥到1631年的年初,元老院的火炸藥種類只增加了三種:栗色火藥、硝化甘油和雷汞。栗色火藥是最近才開始投產的,用來用來充當日益增加的炮台和海軍使用的大口徑火炮的發射藥──栗色火藥燃燒速度慢,用做重型火炮的發射藥不易炸膛。

    總得來說,元老院的火炸藥工業產品門類齊全:槍炮發射藥、起爆藥、猛炸藥一應俱全。儘管技術水平不高,但是大致能滿足目前的需求。

    最大的問題是軍隊和民用上需求很大的猛炸藥有較大的缺口。目前在他們唯一能夠量產的猛炸藥是用硅藻土吸附鈍化的硝化甘油──代拿邁特炸藥。

    因為硝化甘油本身需要足夠規模的甘油產業,甘油產業又需要足夠規模的油脂產業作為支撐。而且甘油的質地需要相當純淨──工能委的化工工業制取甘油主要是皂化法,雜質偏多。限制了產能。所以到目前為止,代拿邁特炸藥只是少量的用於民事工程之外,軍事上廣泛用來裝填炮彈和手榴彈的還是黑火藥。

    儘管有人認為用代拿邁特炸藥裝填手榴彈也沒問題──舊時空用來代拿邁特炸藥裝填地雷是很常見的。問題是,代拿邁特炸藥無法用來裝填炮彈,炮彈發射時候的g力高達數千,代拿邁特炸藥必然會造成炸膛。

    黑火藥的爆速過低,殘留多,靈敏性又偏高。作為米尼步槍的發射藥還算湊合,作為軍用炸藥來說實在是勉為其難。工能委的工程師們一直想找一種合適的替代品來取代黑火藥的一統江湖的地位。

    要求是製造工藝儘量簡單,原料供應充分,威力足夠,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夠用於裝填炮彈。

    針對這一要求,化工部門和軍工部門的人員提出了兩套方案:一種是利用煤焦化聯合廠的副產品苯酚製造苦味酸,另外一種則是黑火藥威力倍增工藝。

    苦味酸的工藝相對簡單,在舊時空的歷史裡,英國在1771就合成出來了。苯酚用濃硫酸或者亞硫酸鈉磺化,最後用濃硝酸硝化即可。難點是苯酚的制取。如果沒有煤焦化工業,就得採用脂裂解工藝或者木焦油提煉。他們現在有了現成煤焦油工業,能相當穩定的提供苯酚,那麼製造苦味酸就是件相對容易的事情。

    苦味酸制取工作代號0017工程──因為徐營捷的提出的制取工藝,最後的產率是17%。

    苦味酸之外的另一個項目就是黑火藥威力倍增計畫。這是由林深河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改進工藝加工手段來使得黑火藥威力倍增,使得其能暫時替代一部分猛炸藥。

    現在林深河的工作地點就在火炸藥廠的一處土石圍子之中,圍子只有一米多高,圍子上種了一圈柳條籬笆,七八個勞改犯正在往中間填石頭。圍子周圍有林業部種植的人工林的和天然樹林圍繞,極其隱秘。外面看只是一片樹林,一條不顯眼的土路彎彎曲曲通向圍子,小路邊有一條水溝,在每個彎道的終點都有一座土堆以便在人員疏散的時候阻擋碎片和衝擊波的襲擊。這條小路只是用來走人的,運輸另有一條簡易鐵路正在施工,暫時只能使用手搖軌道車和牛拉軌道車。這個圍子的正式名稱是特種化工聯合體第一研究中心,林深河的主持項目代號為2300工程。

    他此刻穿著一件黑呼呼的棉布工作服,緊張的看著幾名工人從軌道車上卸下一台不起眼的機器。

    機器並不大,用防水的帆布簡單的包裹著。工人們抬著往實驗室裡送。負責安裝調試機械的姜野從車上跳了下來。

    兩人簡單的寒暄了一下,便一起進了研究中心的專用實驗室。

    實驗室周圍是用厚厚的混凝土牆,牆裡牆外都是沙包。頂棚是木製的輕型結構,等於是洩壓板。屋子外面,是兩條深深的防爆溝──假如實驗室的人能夠及時逃出來的話,可以跳進去避難。

    實驗室裡空蕩蕩的,除了用來安裝機器的混凝土基座之外就只有幾口大小不一的缸。照明用得是屋頂上的天窗的自然光──為了降低太陽光帶來的溫度,玻璃上又覆蓋了一層黑色的遮陽網。屋子的牆壁上、地板下安裝著成排的銅製「暖氣片」,但是寒氣逼人──土造的酒精溫度計顯示,房間裡的溫度只有12℃。暖氣片裡流淌的不是蒸汽而是用冰鹽混合物製冷的水。用因為要嚴禁菸火,他們最拿手的製冷設備煤氣空調不能運用,地能空調的製冷效果又恐怕不能讓人滿意。就採用了這種強迫性製冷效果。

    「夠冷得──」姜野滿頭大汗,又穿著短袖汗衫,走進去立刻打了一個寒顫。

    林深河給了他一件外套:「穿上吧,這裡必須保持低溫才能安全生產。」

    帆布被解開了,裡面是一台平淡無奇的機器。如果有人對機械設備稍有瞭解的話,一眼就看得出這是一台液壓螺桿式壓力機。

    「按照你的要求製造的。」姜野一面指揮工人安裝一面介紹到,「是液壓螺桿式的,結構簡單,行程穩定。用手工就可以轉動穩定的加壓。完全符合你提出來得技術要求。模具、壓制頭和其他一些可能產生摩擦的地方用得是黃銅,免得冒出火花來。」

    林深河圍著機器轉了幾圈:「你可得保證完全符合技術要求,要不明天一開工我就得灰飛煙滅……」

    姜野知道搞火炸藥都是拿著腦袋幹活,絕沒有誇大其詞的地方。

    「你放心好了,完全按照你給得技術資料做得。機器從零件製造到組裝都是元老親手做得,沒敢讓歸化民干。」

    林深河點點頭。他還是有些放心不下。他的這套工藝,難度不大,但是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很高:環境濕度不能低於60%,溫度不能高於20度。否則會引起爆炸──黑火藥威力再小,在這麼一間屋子裡炸死炸傷一大批還是沒問題的。

    溫度他已經用水空調大致解決了。濕度──臨高的夏季的濕度本身就很大,有時候可達90%以上。即使如此,他還向機械廠訂造了空氣加濕器,必要的時候用來加濕。他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歸化民來監控溫度計和濕度計。

    姜野有些好奇:「你這麼神秘,到底要玩什麼魔術?『黑火藥威力倍增』,是不是準備摻入硝化甘油?」

    「摻入硝化甘油的黑火藥那是自殺用的。」林深河說道,「我要用得就是黑火藥,除此之外並不添加任何東西。」

    「那是用什麼辦法?」姜野的好奇心愈發大了起來。

    「你總應該知道,炸藥在空間內的密度愈大,爆發起來威力愈大。」林深河說道,「黑火藥的威力倍增就是採用這個原理──儘量提高黑火藥的密度。」

    2300工程的具體名稱是黑火藥高能裝藥技術。林深河以前對這一技術一直秘而不宣──他本身對此原本並無多少把握,d日之後身為軍工部門的負責人,私下裡利用實驗室的設備和原料進行了若干次小裝量的試驗,又利用在儋州執行治安戰任務進行了實戰試驗,認為沒有問題才正式提出了這一方案。

    簡單的說,黑火藥高能裝藥技術就是將優質的粉末狀黑火藥採用低溫濕壓工藝壓製成黑火藥藥柱。製造出高密度的黑火藥藥柱。這種藥柱由於密度極大,已經無法用傳統的點火法引爆,必須使用專用的起爆具才能引爆了,在安全性上就有了極大的提高。

    威力上,採用低溫濕式壓製法壓制黑火藥藥柱,可將裝填密度提高到2.3g/cm3以上。此種高密度藥柱需使用起爆具起爆,爆速可達2600m/s以上。傳統填裝方式的黑火藥裝填密度不高於1.7g/cm3,爆速不高於800m/s──事實上黑火藥是爆燃而非爆炸。就威力來說已經不是倍增了──此種藥柱壓裝方式可將等重黑火藥爆炸威力提高60%以上。按爆速算,相當於tnt的39%,苦味酸36%的效能。

    這一效能意味著什麼,林深河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說,用不著重新耗費大量的資源去點科技樹上的新科技點,而是直接點黑火藥「升級」就能使得威力倍增。經濟性遠勝於0017工程。這對企劃院和執委會來說是有極大的吸引力的。

    要製造苦味酸,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苯酚,需要建造全新得生產車間,還需要額外的的硫酸和硝酸。而黑火藥威力倍增,只需要簡單的增加若干機器,原先的庫存的黑火藥就能發揮更大的威力。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5
第二百四十八節 引信

     當天,林深河和姜野對壓制機進行了若干次機械測試──用得是物理性質類似黑火藥的惰性粉狀物,證明所有的機械都完全運轉正常。姜野又給所有的運動部分加上了足夠的潤滑,保證運行的時候不出任何問題。

    機械部門已經不是第一次製造火工上專用的壓制機了──製造栗色火藥發射藥餅的時候就用過──但是過去沒有進行過如此高壓力高密度的壓制。

    第二天一早,林深河和志願幫助他幹活的歸化民工人穿上了潘達提供的防爆服和專用頭盔,一步一步的挪到了機器前面。

    屋子裡的溫度,穩定在13度上,濕度計顯示房中適度90%。

    「一切正常。」一個專門觀察溫度計和濕度計的歸化民工人做了一個手勢。

    林深河深吸一口氣,打開了裝著火藥的密封桶。

    桶裡是新制的粉末狀黑火藥──臨高的黑火藥一般都經過造粒處理以便儲存:粉末狀黑火藥在儲存狀態容易造成成分沉澱分離。

    他用銅製的量勺小心翼翼的從火藥桶中舀出火藥,在桌子上天平秤上精確的稱量出1000克。裝入大型的瓷質容器,然後倒入*克*%濃度的酒精溶液,歸化民工人用一根木棍開始緩慢的攪拌,直到完全均勻。

    「75克裝藥。」林深河指示道。到目前為止,一切還算正常──這也是最安全的階段。結下了才要進入關鍵性的步驟。

    歸化民工人按照他的指示,從箱子裡取出了對應的模具固定在底座上。模具有好幾種,對應不同的藥柱形狀和質量,全部用銅製造。

    攪勻的黑火藥粉被精確稱量過之後裝入了模具,林深河不放心工人,親自操作壓力機。壓力機的施壓裝置時通過一個手動轉輪帶動液壓缸,對螺桿緩慢的施展壓力。

    他緩慢而均勻的轉動著轉輪,確保壓力傳送不至於太快──太快太猛很容易引起爆炸。防爆服裡又悶又熱,他的心情又非常的緊張,不一會就大汗淋漓了,這讓他產生了錯覺,以為屋子裡的氣溫上升了。

    「檢查溫度!」

    「氣溫14.5度,濕度90%!正常!」

    75克藥柱的尺寸他用公式進行過專門的計算,確保不會壓制過頭。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結果,現實是否會一樣他並無十足的把握。當然尺寸愈來愈接近的時候,林深河腦門上的汗珠子也就愈來愈多了,他又轉動了幾圈,直到藥面下降到標誌線上──第一個藥柱成型了。

    林深河小心的把藥柱從模具裡脫出來,裝在一個固定用的盤子上──接下來就是等它自然乾燥了。

    火炸藥房有專門的乾燥室,但是這次是性質不明的試製品,不能混入量產品中一起幹燥。所以實驗室另外設乾燥間,這裡的空氣濕度和溫度同樣有控制,藥柱在低於40度室溫下自然乾燥。

    「然後再來下一個!」林深河信心大增,既然壓制過程沒有出現意外,說明整個工藝流程是沒有問題的。

    他又壓制了各種尺寸和質量的藥柱,包括準備用來裝填手榴彈的──目前的手榴彈就威力來說只不過是個大號爆竹而已,殺傷力不值一提,是美國人口中的所謂「震撼手榴彈」。

    壓製藥柱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充當火箭彈的推進劑,形狀、密度一致的藥柱是火箭彈道一致性的重要保證,意義非常大。據他估計,改用這種新得壓製藥柱之後,黑爾火箭的射程和精確度都能上一個台階。

    當然,高密度黑火藥藥柱最大的用途是用來裝填炮彈,讓原本純屬點綴用的榴彈在威力上一個新台階。林深河認為,目前的陸軍廣泛使用的12磅和24磅滑膛炮儘管有製造簡單,使用簡單,適用於低技術水平軍隊的優點,但是從長遠看滑膛炮威力偏小,火炮射速低的缺點是無法克服的,並非某些人吹噓的那樣「頂用二十年」。

    大規模的製造裝備線膛火炮是元老院軍事系統的一個必然的選擇。眼下,只有海軍和海岸炮兵使用一部分線膛炮,前裝和後裝的都有,但是均沒有形成制式裝備,只是零星的安裝,帶有試驗性質。主要是原因除了成本之外,還因為線膛炮的膛壓遠遠高於滑膛炮。球形榴彈上引信在線膛炮上無法使用,所以迄今為止所有的線膛炮只能使用實心炮彈。

    線膛炮發射的錐形實心炮彈,殺傷效果遠不如滑膛炮的球形彈──後者在落地後跳動和滾動中還能起到殺傷作用,錐形實心炮彈就直接插地裡了。優點是穿透力極強,對付城防工事和戰艦威力很大。

    要讓線膛炮發揮出足夠的威力,首先就得解決引信。

    乘著藥柱乾燥的空當,林深河找人去製造引信。

    林深河一直想解決引信問題。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元老院工業體系中的材料分支狀態很糟糕。而要製造安全可靠的引信,勢必要用到彈簧。

    彈簧在舊時空是不起眼的工藝品,但是在臨高,製造彈簧是不折不扣的高技術。能夠運用在線膛炮引信上的彈簧都是工業技術的結晶:包含了鋼鐵冶煉、合金材料和熱處理各種專門技術。臨高的工業也能生產彈簧,但是從材料到製造都是極低端的產品,運用在馬車、沙發之類簡單的運用上勉強夠用──無非是使用壽命短一些,更換的頻繁一些而已。用在炮彈上,輕則落地不炸,影響作戰,重則突然爆炸,引起重大事故。

    因為這個問題,儘管林深河也好,王瑞相也好,各式各樣的元老軍事愛好者也好,都想解決這一問題卻無一成功──不管什麼設想,最後的總無法克服「合格的彈簧」這個門檻。

    引信是消耗品,必須保證成本夠低,能夠大批量的生產運用。同時,元老院的機械加工業工人水平普遍不高,要儘可能的降低加工生產中的技術難度,確保生產質量統一。

    林深河就這個問題專門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後決定參考日本的91式槍榴彈的引信進行設計。這是一種結構簡單的性碰炸式,依靠撞擊目標時彈體前移的慣性克服抗爬行簧阻力實現發火。保險措施為發射前拔出的保險銷。整個引信設計只需要一根抗爬行簧,且對彈簧性能要求不高。很適合臨高目前的工業能力。

    在這款引信中,起爆信管位於引信底部,引信前端為帶有擊針的長桿狀慣性體。慣性體由抗爬行簧和起爆信管隔離,並使用橫向插入的保險銷加以固定。為保證發火率,慣性體為頂端帶有冠狀壓板的長桿狀結構。發射前,拔出保險銷,引信即解除保險進入戰鬥狀態。在火炮發射時,慣性體被抗爬行簧的作用下停留在前端,保證不會發生早爆;撞擊目標後,受彈體慣性作用,抗爬行簧被壓縮,擊針撞擊發火件,起爆引信。

    機械廠很快按照他的設計圖紙製造了一百個引信──一半是元老做得,一半是歸化民技術工人製造的。林深河想知道在正式生產的時候歸化民技術工人的合格率有多少。

    目測和簡單實驗的驗收的結果是,歸化民工人大概有40%左右的合格率。這個比率大致能讓林深河接受──現在是手工裝配,量產的時候大量使用專門工藝裝備,加上工人技術熟練之後合格率會大幅度提高的。

    林深河認為,按照他的射擊,引信對抗爬行簧本身的性能要求不高,臨高目前生產的最高級彈簧磷青銅彈簧應該是能夠勝任的。他在實驗室裡用磷青銅彈簧的引信做了幾十次試驗──每一次磷青銅彈簧都正確的做出了反應。

    但是實驗室裡沒有能夠模擬炮彈發射時候高溫高壓環境的專用設備,也無法模擬炮彈在飛行中的高過載狀況。簡單的配重落地試驗無法反應出引信的真實性能。臨高的軍事工程師只能採用最簡單的辦法:實彈射擊來檢驗自己的設計。

    林深河到應愈那裡借來了一門線膛炮──這是軍工部門最早為四艘8154製造的70mm後裝線膛炮中的一門。從船上被拆下來之後一直封存著。

    由於70mm線膛炮從來就沒有製造過榴彈,林深河先找機械廠造了二十發榴彈,安裝上引信,炸藥用沙子配重。

    他小心的將裝上元老製造的引信和歸化民製造引信的炮彈作上標記分開,然後借來馬匹把火炮拖到了靶場,開始了實驗性的射擊。

    林深河親自充當炮手,發射藥使用的是射擊安全性較好的栗色藥,第一次射擊林深河沒有使用全裝藥,只用弱裝藥。

    射擊的靶場場地分別是硬質土質地面、中等土質和濕地環境,第一輪射擊就取的了很好的效果,在排除了引信本身的製造質量造成故障因素之後,在硬質和中等土質上,引信取得了90%擊發率,在濕地環境下也取得了70%以上的擊發率。從實戰效果看完全合格──目前滑膛炮發射的榴彈平均引爆率也只有七成。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5
第二百四十九節 榴彈試驗

    製造質量方面,歸化民工人製造的並不比元老製造的引信質量更差,發火率的差別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看起來林深河精良簡化引信結構的做法確保了技術水平不高的歸化民工人能夠拿出合格的產品。

    至於安全性,經過測試在不拔出保險銷的前提下從12米高度下落撞擊地面可保證不會意外發火。

    但是,兵工小組並不簡單的以此為滿足──任何工業產品除了要達到功能上的要求,還有物料成本控制和組織大規模生產的需求。引信作為消耗品,要儘量廉價易生產。磷青銅彈簧雖然可以自產,但是在臨高的工業體系裡它是一種「高級精密零件」,屬於企劃院的「二級管控物資」。

    目前來說,磷青銅彈簧主要是用在較為精密的工業設備上,比如鐘博士一直在全心研發的計時器和儀表──它的生產成本很高。

    最好是能用較為劣質易得的材料來替代。林深河考慮再三,找到了展無涯,問他能不能對熟鐵絲進行熱處理?

    「當然可以,不過你熱處理熟鐵絲做什麼?」展無涯很奇怪。

    「做彈簧──炮彈引信上用。」

    展無涯不可置信的看了他一眼:炮彈引信上用得彈簧是個老生常談的攔路虎,現在林深河居然跑來告訴他要用熱處理過的熟鐵絲來做!

    工能委按照舊時空的標準生產不同號數的熟鐵絲,比較高級的還鍍了鋅──熟鐵絲在元老院的工農業生產中用途很廣,臨高電信的電報也是用熟鐵絲敷設的。

    林深河拿出了引信結構模型──這是他委託機械廠的人做得等比例剖面模型,把具體的工作狀況和原理都詳細闡述了一遍,展無涯研究了半天,最後答應用鐵絲試試看。

    他們選擇了20號的鍍鋅熟鐵絲。用專門的卷彈簧機將熟鐵絲卷製成彈簧,然後再進行熱處理。

    隨後林深河用測試設備對熟鐵絲彈簧和磷青銅彈簧進行了對比試驗,他自己也清楚:這兩種彈簧在性能上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結果當然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似乎是不能替代。」展無涯說。

    「裝在火炮上發射試試看吧。」林深河不死心。

    安裝了熟鐵絲彈簧的引信炮彈在臼炮上以強裝藥發射獲得了成功,無論是安全性還是發火率都不比磷青銅彈簧差。但是在70mm加農炮上的射擊卻效果不佳,多次出現彈簧失效──加農炮這樣的高膛壓線膛炮對引信的考驗要嚴酷的多。

    林深河對所有的試驗結果都表示滿意,決定開展正式的裝藥實彈射擊試驗。

    被送去幹燥的黑火藥藥柱已經全部自然乾燥了。最後一道工序是在藥柱表面上塗上濃度為*%~*%的酒精蟲膠漆。既可防潮又可防止開裂變形。

    蟲膠是從印度和越南進口的,是紫膠蟲的分泌物。在工業領域用途很廣,對臨高這樣缺少化工產品的工業體系來說,紫膠作為天然樹脂的重要性更為顯著。

    機械部門的兵器愛好者們開始裝填炮彈。高壓縮黑火藥藥柱無法再簡單的用導火索引爆了,必須使用點火具──雷管。

    製造雷管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技術上倒沒什麼難度。工藝是將牛皮紙捲成管,然後將起爆藥裝用壓力機裝填入管,最後再加以密封。以前為了減少危險性,軍工部門很少製造雷管,以黑火藥為主的爆炸武器一般也不需要雷管,只有在使用代拿邁特炸藥和硝銨炸藥的時候才少量製造雷管。

    特種化工聯合體第一研究中心的庫房裡存有少量的雷管殼體和保險帽。雷管外殼是用牛皮紙卷制得。內外都塗了*%濃度的酒精蟲膠漆來防潮。林深河親自挑選了二十個作為實驗用炮彈的雷管。

    常用的雷管分單式和複式,單式的只裝雷汞,複式的上部裝雷汞,下部裝傳爆藥──一般用tnt或者黑索金。

    因為化工部門做不出tnt,所以軍工部門出品過去製造的雷管統統都是單式雷管──這一次為了確保爆發有效起見,白羽建議製造複式雷管,但是林深河表示反對──他們本事再大也變不出tnt來,

    「可以用庫存的硝銨炸藥,另外,我們不還有蘭度帶來的炸藥嗎?」

    「這沒有意義──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量產其中的任何一種。還是應該按照工業上能夠批量投產的條件試驗。」

    最終決定繼續製造單式雷管。在雷管車間裡,林深河小心翼翼的將雷汞分幾次裝入管殼,然後用壓力機輕輕的壓實──為了確保安全,他是站在一塊厚厚的鋼板後面操作的,戴著防爆頭盔。雷汞極其靈敏,在壓制過程中很容易引起爆炸。

    雷汞粉壓制完畢之後,他拿起一個用鍍鋅鐵皮製成的安全帽──裡面承有一張薄薄的絹片,裝在管殼上。轉動壓力機的手柄。

    按照技術要求壓機按照每平方釐米*~*公斤的力將安全帽壓入管殼。林深河檢查了一下結合的是否完整,然後用毛筆一點一點的刷掉散落在管殼上的粉末,小心的把散落的雷汞收集到廢料缸中。最後,在管殼底部點上酒精蟲膠漆,一支雷管便製成了。

    接著,在試驗場又做了一次雷管試爆。炮彈用得新雷管被裝上引信,按照實戰要求進行了擊發試驗,確保引信的擊針能夠有效的擊發雷管。

    第一次擊發沒有成功──擊髮針的位置不准,姜野現場調整了一下,第二次立刻就成功了,連著試驗了幾次,每一次雷管都準確的被擊發了。

    林深河點頭:「現在可以裝配了。」他在裝配任務單上籤了字,正式命令組裝裝配了新式引信的榴彈。

    新引信終於到了正式亮相的時候,上次借來的70mm線膛炮還留在靶場上,林深河又借來了一門24磅滑膛榴彈炮──沒有迫擊炮,臼炮又不大合用,暫時用它來代替。

    「錐形體的炮彈也可以用滑膛炮發射嗎?」展無涯問道。

    「當然可以。」林深河說,「迫擊炮也不用發射球形炮彈。」

    靶場已經鋪設了簡易軌道,用軌道車運去了新生產的40發兩種火炮的榴彈,:磷青銅彈簧和20號熟鐵絲彈簧的各一半。

    「24磅榴彈炮a彈一發裝填!」林深河在掩體內拿著大鐵皮喇叭指揮著。負責火炮發射的陸軍教導隊的一個炮組迅速打開藤製的炮彈箱,取出炮彈,裝上引信。一名炮手將真絲藥包從炮口裝入炮膛,裝填手隨後從炮口裝入炮彈。

    炮手在尾部點火口塞入引火管,掛上拉發繩子──為了確保安全,拉火繩很長,一直延伸到20米之外的掩體內。

    隨著一聲哨響,所有的炮手一起跑向掩體跳入。隨後,要進行實彈射擊的警告汽笛在上空迴蕩起來。

    「發射!」林深河吼了一聲,隨後迅速把自己縮回掩體內,把眼睛湊到了光學車間新造的雙筒潛望鏡上。

    炮手猛得一拉火繩。24磅榴彈炮發出一聲怒吼,沉重的炮身往後倒退著,噴射出白色的濃煙。從潛望鏡裡,看到炮彈射出在空中劃出的軌跡──滑膛炮、栗色藥的搭配之下炮口初速還是低了些。

    炮彈準確的落在預定的落點區,火光一閃,爆炸了!

    爆炸的威力,即使目視也看得出比原始的球形黑火藥榴彈強得多了──那種炮彈落地之後的爆炸只騰起一陣黑色的煙霧而已。掀起的泥土也比較少。

    「我們去看看。」林深河趕緊從掩體內爬了出來,和姜野、王瑞相還有幾個軍工部門的學徒一起爬上農用車,沿著土路跌跌撞撞的往落點區而去。

    24磅榴彈在落點區留下了一個半人深的彈坑。還冒著裊裊的煙氣,空氣中瀰漫著黑火藥的刺鼻氣味。林深河蹲下身子,在彈坑邊撥弄著泥土,幾個在第一研究所實習的學生也很快的散開,在周邊搜尋著炮彈破片,在圖上標註出來。

    「你們看,裝藥威力大了,炮彈破碎得也比以前的強了。」他指著撿來的彈片說道。

    不但破片飛得比過去要遠,破碎程度也比球形彈要大。過去的球形榴彈,爆炸之後二十多片大破片,有的甚至只爆裂成七八片而已,形不成密集的破片殺傷。即使是裝藥最多的大口徑臼炮炮彈也無法炸出更多的碎片。

    而現在,僅僅是簡單的搜索就在彈坑周圍五米之內發現了各種尺寸的彈片七十多個。林深河指出,如果能夠進一步的改進彈體材料,採取預製破片的措施,炮彈爆炸之後的破片效果還要好得多。

    發射磷青銅彈簧裝配的a引信炮彈在兩種火炮上的二十次發射全部成功,發射b引信炮彈的試驗,在24磅滑膛炮上取得了全部成功,在70mm線膛加農炮的第三次發射時候,掩蔽部裡的眾人跟只覺得火光一閃,地面傳來一聲巨大的悶響,地皮也微微的震動起來──炮彈在炮膛內爆炸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6
第二百五十節 海軍炮

    硝煙散盡,確認已經沒有後續爆炸的危險的安全哨聲響起來之後,林深河和白羽才從掩體裡探出頭來──爆炸事故對從事兵器工業的人來說並不稀罕,火炮炸膛更是家常便飯。

    兩人小心翼翼的朝著大炮的殘骸走去,70mm海軍加農炮翻倒在地,炮口已經被炸成了喇叭狀。各種部件扭曲著,模樣很是淒慘。

    「新裝藥的威力不錯。」白羽蹲下來仔細的觀察著被炸燬的炮口,炮口扭曲的就像一朵喇叭花。很難想像堅硬的鋼鐵能夠被撕裂扭曲到這般模樣──這就是火炸藥的力量。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引信的問題。」林深河說道。火炮炸膛的原因多種多樣,未必是引信失效引起的炮彈早爆。這門70mm火炮是冶金和機械部門的早期製成品,質量較為低劣,在8154上裝備了很長時間,拆下來之後又長期充當靶場用得試射火炮。說不定早有他們沒有發現的裂紋。

    白羽沒有再說話,他仔細的在殘骸中翻看著,忽然戴上棉紗手套,從還熱乎乎冒著白氣的炸裂炮膛內取出一個扭曲的金屬部件。

    「當心……」

    「不礙事,雷管早就爆了。」白羽雖然這麼說,還是小心的把殘骸放到藤籃裡。

    正是引信。儘管被爆炸和焰火扭曲的不成模樣,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大致的結果。具體的分析要到實驗室裡仔細拆解過才知道。

    拆解的結果證明炸膛的原因是彈簧失效造成的擊針早發。雖然損失了一門線膛炮,但是林深河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至少,用熟鐵絲製造的引信可以用在臼炮、迫擊炮和榴彈炮這類的低初速火炮上。

    要按照林深河的全盤計畫,新式引信定型之後馬上就應該開展火炮升級計畫,從現在的滑膛炮體系改為線膛炮──至少也是前裝線膛炮的裝備體系。

    為此,他很早就已經繪製了若干新式陸軍火炮的圖紙,並且在機械部門製造了二門實驗性的樣炮,在幾次演習中進行了測試。

    然而企劃院對此不感興趣,以企劃院一貫的吝嗇態度表示說,目前的滑膛火炮裝備體系建立起來只有不到二年時間,許多火炮服役不到十二個月,馬上予以升級換代是莫大的浪費,因此不同意升級陸軍的現有火炮體系。

    因而新式榴彈引信的最大受益者是海軍──眼下所有的線膛炮都是海軍裝備的。按照計畫,854改工程和901工程配備的艦炮全部是線膛炮。

    張柏林垂頭喪氣:「你花了很大的力氣,好處全給海軍佔去了……」儘管林深河並不是陸軍的人馬,但是他好歹也當過一階段的連長,算是和陸軍吃過一個鍋裡的飯。所以張柏林還是視他為「自己人」。

    「不礙事,等發動機搞完了,自然就到了暴陸軍,暴大炮的時候。」林深河安慰他,「怎麼樣,要不要晚上一起去南海咖啡館喝一杯?」

    晚上,林深河在南海咖啡館做東,請張柏林、應愈、白羽和徐營捷等人一起喝酒。之所以請徐營捷,不僅因為他們現在是同事,還有安慰對手的成分:徐營捷主持的0017工程遭到了新型火炮同樣的命運──被擱置起來了。

    苦味酸試制很成功,徐營捷用煤焦化生產中積累下來的苯酚,採用磺化工藝,成功的制取到了苦味酸炸藥。儘管磺化工藝只需要使用硝酸和硫酸,生產條件也不苛刻,產率也還算不錯。但是企劃院綜合評估下來認為立刻投產苦味酸需要新建車間,製造全套生產設備。

    「在目前的准戰爭狀態之下,首先要考慮生產的延續性和便利性,而不是急於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鄔德在企劃院的會議上毫不留情的槍斃了0017工程,宣佈作為「技術儲備」,等「時機成熟」再量產。

    從一開始,林深河就預見到了這樣的結果──高密度黑火藥儘管在性能上肯定比不過苦味酸,但是勝在成本低廉,以摳門著稱的企劃院會做何等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大夥在咖啡館一陣胡喝,喝到半酣,林深河悄悄的結了賬,溜了出去。

    「老徐對不起了。還有柏林。」林深河小聲的說道。他馬上要去幹得事情讓張柏林知道了肯定更更加不爽──明天一早他要為海軍的新戰艦安裝火炮,第一次造船整備計畫的項目負責人周克請他晚上去實地察看一番。

    林深河回到公寓,深葉已經把他的山地自行車準備好了──這是配發給元老個人使用的,雖說很多人喜歡28大槓,但是林深河還是寧可騎更舒適的山地車。

    「一路小心。」在妹妹的叮囑下,林深河快速的騎車上了前往博鋪的公路,夜間通往博鋪的小火車是不開行的,除非他願意冒險搭乘貨車。公路上有煤氣路燈,不過佈置的相當稀疏,只能勉強看到路面,不過點點燈火至少標記處了路面的界限,不至於在沒有月亮的夜晚走到路外去。

    山地車上有自備發電的車燈,林深河正是靠著車燈的光芒才能放心大膽的在公路上疾馳──當然,現在這條公路上是不會有什麼行人和車輛的。而且沿路地區在已經升格為綠區,元老單身行走不會有什麼危險。

    夏季的夜晚,涼風習習,騎車走在路上很是舒適,只是車燈吸引了大量的飛蟲,圍繞著他的自行車飛舞,讓他不勝其煩。

    為了盡快趕到,林深河沒有進入博鋪鎮,而是直接走支路到了海軍基地。

    在通過了哨兵的檢查,又騎了十分鐘,854改工程的身影終於出現在他的眼前。

    1630級鐵肋木殼飛剪首蒸汽輔助動力風帆巡洋艦不是什麼巨大的戰艦。它的標準排水量不過1160噸,長70米,寬9.9米而已。在舊時空,就算是18世紀的四級風帆戰列艦的排水量也比它大。但是在本時空,它卻是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雖然早在15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千噸級的大型船隻,但是數量很少,在海上也很少出現。當它的船體在臨高下水的時候,引起了眾多的百姓的圍觀──儘管他們已經習慣見到萬噸大鐵船,但是一艘超乎想像的大船就在他們眼皮下面建造出來,還是極富戲劇性的。

    塗成淺黑色的艦體現在靜悄悄的停泊在博鋪海軍碼頭,舾裝已經基本完成。只剩下最後的甲板火炮的安裝工程了。

    在船體前的碼頭上,有一處臨時工棚正燈火通明,汽燈高照之下,以周克為首的負責造船事務的元老工程師們正濟濟一堂,商量著1630級的最後舾裝工程的實施方案。

    854改的火炮佈置方案徹底摒棄了多層甲板炮位的方位──儘管有不少人很迷戀18~19世紀風帆戰列艦上幾十門火炮依次開火的壯觀情景,但是對於臨高製造的混合動力戰艦的結構來說這樣的炮位佈置是不合適的──而且以元老院掌握的科技能力和工業水平,也沒必要複製風帆戰列艦,1630級完全摒棄了甲板下多層佈置炮位的做法,全部改為在甲板上佈置火炮。風帆戰艦的重心高,火炮佈置在甲板下有穩定重心的考慮。現在蒸汽機、鍋爐和煤倉的重量已經完全能夠起到過去火炮佈置在甲板下的穩定作用。

    既然在甲板上佈置火炮,火炮的數量就不會太多,火炮的威力必須足夠大,不但要在海戰中能夠應對最大的歐洲船隻,發射速度快,還要考慮到未來有炮擊陸地支援陸軍作戰的需要。

    要滿足這樣的要求,目前海軍艦船裝備的形形色色的滑膛炮:從12磅加農炮到32磅的卡隆炮,包括目前海軍艦炮中的最重的68磅卡隆炮都難以滿足──採用線膛炮才是理想的選擇。

    線膛炮的優點很多,除了因為炮口初速高帶來的射擊精度高,炮彈穿透力強的好處之外,還有重量輕,使用發射藥少得優點。這對一貫以節儉著稱的企劃院和執委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作為舊式火炮反動學術權威,林深河提出的火炮配置方案是選用達爾格倫線膛炮,配用米尼式炮彈。這是一種前裝線膛炮,外形特點是炮身變化劇烈,前身管小,靠近炮膛部分炮膛部分膨脹的很大,形狀類似酒瓶因而又被人稱為酒瓶炮。

    之所以選擇前裝炮可以避免了複雜的閉氣部件的加工問題,比起機械廠曾經製造過得阿姆斯特朗式火炮,達爾格倫炮採用得羅德曼法進行鑄造,生產工藝較為簡單,而且可以使用鑄鐵生產。物料成本和工時較之阿姆斯特朗式火炮要節約的多。運用得羅德曼法鑄造的達爾格倫炮可以造得很大,美國人在南北戰爭中和之後大量製造和使用這種火炮,有的口徑達到16英吋。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7
第二百五十一節 戰艦

     儘管有不同的反動學術權威提出前裝線膛炮的種種不可饒恕的缺點,特別是前裝炮那些「致命」的問題:比如火炮發射速度慢,佔地面積大等等諸多弊端,但是企劃院認為,在目前階段,這些缺點不會造成海軍在戰鬥中發生「生死存亡」的危險。

    兵工部門目前能夠少量生產並且裝備海岸炮兵的螺紋式炮栓的阿姆斯特朗後膛炮在實際運用中並不理想,特別是炮栓的閉鎖困難,在實際運用中必須使用錘子才能將到達緊鎖的狀態,除了可以後膛裝填之外,無論是在裝填速度還是火炮射程、精度,均沒有明顯超越達爾格倫線膛炮的地方,但是在生產的複雜性卻大得多。

    至於成熟可靠的斷螺紋炮栓,勢必就要觸及到工業部門一直感到無力的橡膠和石棉──用以製造閉氣緊塞具。

    儘管有人提出了新得方案:後膛機構用橫楔炮栓加金屬閉氣環的方案。不需要橡膠,以現有的工業能力也可以生產。但是,達爾格倫炮在工藝的簡便性和材料的簡陋性上再次勝出。儘管企劃院最終批准了試驗性的製造二門使用橫楔炮栓加金屬閉氣環炮栓的火炮,但是顯然不準備在近期將其量產化。

    企劃院代表孫笑在總參裝備部門的一次會議上闡述企劃院選擇達爾格倫線膛炮的原因的時候說到:「既然海軍在運用風帆戰艦使用滑膛炮也沒有嫌棄火炮裝填過慢的問題,我們認為在混合動力的戰艦上使用射程和精度遠勝於滑膛炮的線膛炮,問題不會很嚴重。」

    企劃院吝嗇的背後隱藏著鋼鐵工業的產能瓶頸,馬裊鋼鐵聯合體的高爐、平爐儘管已經投產,但是生產狀況並不盡如人意。合格的工人和行政人員的匱乏嚴重影響了進一步擴大產能。

    林深河在工棚外停下了車,把車架好。他看到一片空地上的專用擱架上擱置著整排新生產出來的達爾格倫炮的炮身,儘管是鑄鐵身管,但是炮身表面規整而光滑,林深河停下自行車,摸了下身管和炮口,又藉著車燈的光芒觀察了下身管內部的膛線。機械和冶金部門的手藝是愈來愈好了。

    馬裊工業聯合體現在能夠生產出質量很好的生鐵錠,再使用反射爐對鐵水進行精煉,能夠製造出質量極好的鐵水用來鑄炮──過去臨高沒有自己的高爐的時候,鑄炮所用的進口生鐵正是通過反射爐精煉的。

    更遠的地方,是堆積如山的炮架、軌道和安裝用的金屬件,在微弱的燈光下隱約閃爍著金屬的光芒。

    他走進工棚的時候,裡面煙霧騰騰,工棚的桌子上攤著圖紙。幾個人正圍著圖紙討論。

    林深河和周克等人打了招呼。

    「前裝炮的裝填真不方便啊。」周克雖然不是什麼海軍人才,對兵器也不甚瞭解,但只要到甲板上轉一圈,再看看火炮和甲板的圖紙,就知道前膛炮的問題所在了。

    前裝炮射擊之後必須將炮口退回到甲板上才能由水兵重新裝填,因而每個露炮台的尺寸要大於炮身和炮架的長度,一處炮位的直徑起碼都在5米以上。佔地面積比後裝炮要大得多。

    「不要緊,前裝炮問題再多,它也是線膛的。再說火炮改裝起來很容易。」林深河說道,「眼下達爾格倫炮能用,夠用就行了。」

    「企劃院一個勁的要節約,我是能夠理解的,不過還是應該考慮一步到位啊,不能老是技術升級……」

    林深河輕聲一笑:「還一步到位呢。這麼說吧,要不是大家對榴彈、線膛炮、定裝彈步槍的呼聲這麼高,企劃院多半是準備12磅滑膛炮和米尼步槍打天下。」

    「好節約……」

    「我是能夠理解鄔德的想法,」林深河說道,「大夥是只要爽,不管怎麼爽和爽完了怎麼辦──他現在是節約鬧革命。」

    「嗯嗯,想不到你還是很有全局觀點。」周克說道。

    「哪裡,哪裡,我哪裡有全局觀點,隨便說說感想而已。」

    周克說道:「我們到船上去走走。實地查看一下狀況。」他說著拿起電話搖了二下:「打開海軍碼頭上的燈光。」

    幾分鐘之後,整個海軍碼頭上的電燈全部亮了,燈火通明。光線的強度雖然還不足以照亮船隻的每一個角度,至少能讓人大致看清楚物體的輪廓,不至於跌撞。

    從燈光下看,可以看出艦體表面呈現出不規則的淺黑色──這是不熟練的油漆工用瀝青油漆塗抹的結果。船殼是用從廣東、越南等地進口的荔枝木製造的,非常堅固。從外表看不出裡面的船肋和龍骨是用鐵製的──全部被船殼外板覆蓋。

    甲板上,三根桅杆矗立著。1630級的使用的三根復合桅比它的原型要矮一些──海軍培訓不出那麼多能熟練的爬桅杆,在桅杆上收放船帆的水手,所以它的帆裝儘量簡化,而且採用蒸汽輔機收放帆索。

    帆裝已經全部安裝完畢,白色的帆布捲起,黃麻製成的帆索縱橫交錯,一根根都顯得黑乎乎的。林深河不經意的想去摸一下。

    「別摸,上面都是焦油!」周克趕緊提醒他。

    林深河嚇了一跳,趕緊縮回了手。甲板上也塗抹著同樣的顏色的焦油。即使這樣,在燈光下也能看出上面有美麗的花紋。

    「是進口的東南亞柚木做得。」周克說道,「真夠奢侈的。」

    反倒是林深河不以為意──軍艦甲板用柚木在過去是不足為奇的,20世紀的戰列艦和航母還都是用這種貴重的木材鋪設甲板。

    1630級的佈局是中島形的,唯一的煙囪設在艦島中部,黑色的煙囪上塗著黃色的標記帶,是全船唯一的亮色塗裝。

    預定安裝火炮的位置上已經安裝了露炮台的基座,只等第二天一早安裝軌道、炮架和身管。

    由於1630級是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戰艦,三根桅杆的存在嚴重限制了火炮的射界,前桅和後桅正好擋在主炮的炮口前。使得二門主炮無法對正前和正後方向射擊──出於船體結構和重心的考慮,兩座主炮的露炮台的位置都設置在較靠船隻中央部分的甲板上。因此船首和船尾的0度火力是由佈置在兩舷的副炮提供的。要1630級發揮最大火力的唯一辦法依然是側舷齊射。

    林深河對火炮的位置瞭如指掌:當初討論火炮佈局的時候他是參與者之一。當時就854和901的火炮佈局有過激烈的爭論。最終決定的854改的方案還是參照該型號的藍本的佈局方案,稍作修改。

    全艦的火炮的佈局是船首甲板和船尾甲板沿中線各安裝露炮台一座,每座安裝130mm口徑達爾格倫線膛炮一門。分別在船首部、中部和尾部的左右各設置一處炮廓,安裝1門75mm口徑達爾格倫線膛炮,總計6門副炮。輔助武器為4挺打字機,設置在船舷兩側甲板上。火炮採用用圓形軌道旋轉,滑軌制退,手動水平機和高低機。

    按照海軍和兵工部門在靶場上做得黑火藥毀壞力試驗,要有效摧毀當時的蓋倫船的橡木船殼同時兼顧一定的對岸轟擊威力,炮彈裝藥應在高密度壓制黑火藥2千克左右,配合裝填係數,發射的榴彈重25~35千克,對應口徑120mm以上,所以最終選擇了130mm的線膛炮。

    露炮台本身並沒有考慮安裝裝甲,只使用了鋼製的圍擋板──整艘1630級上只有彈藥庫有一層很薄的鋼板防護,至於鍋爐艙,由它兩邊的煤倉來提供防護。

    平時露炮台使用摺疊式的帆布棚遮蔽陽光和雨水,作戰時候去除。

    「1630級還是小了些,不然我們可以使用全密封的炮塔,還可以安裝機械化裝填設備。」周克不無遺憾的說道。

    林深河也有同感──艦船噸位太小實際上也限制了海軍火炮的大小。按照臨高目前的工業能力,製造200mm以上的前裝線膛炮也不算難事。另外,由於130mm火炮的炮彈是人力裝填的極限,再大的火炮就需要機械輔助的裝填系統:這也需要足夠的船隻空間。

    他走進艦橋,裡面的設備已經大部分安裝到位。不過,一些高級的航海設備依然在「研發中」,只預留了安裝位置。航海鐘用得依然是從舊時空帶來的。他注意到1630級的艦橋上還有專門的射擊指揮塔,爬上去一看裡面空空如野,除了桌椅之外沒有任何射控裝備。

    周克介紹說:原計畫準備安裝炮兵觀察鏡、測距儀、標定器和機械式彈道計算機。

    「什麼──」林深河驚訝的嘴巴都快合攏不了了,他原以為只是準備搞幾個望遠鏡、測距儀之類的「火控設備」,沒想到還有彈道計算機這樣的「高級設備」──真是一日千里。
Babcorn 發表於 2015-6-11 13:58
第二百五十二節 立春

    「可惜到現在也沒有成品運來,只好先空著了。」周克遺憾的說道。

    「反正過去的戰艦沒有這套玩意也能打仗──納爾遜也沒射擊指揮儀用。」林深河知道這純屬某些人的惡趣味大爆發,以目前他們的工業能力和潛在敵人的戰艦、火炮的性能,海軍戰艦的開火距離最多2000米,根本不需要什麼彈道計算機,給炮手裝備望遠鏡、火炮射表和計算尺就是天頂星科技了。

    超?天頂星科技的科技點顯然不是那麼好爬的,這個空空如野的射擊指揮塔就是證明。

    不過這不管他的事情,他只管火炮和炮彈,火炮用什麼觀喵設備讓精密儀器部門去考慮好了。

    參觀行將結束的時候,林深河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

    「這艘船取名了嗎?」

    「還沒有,海軍說等海試結束之後再舉行命名儀式。」

    「海軍說過打算叫什麼了嗎?」

    「據說有人提議叫雪風或者時雨……」

    「靠,太惡趣味了。」林深河渾身起雞皮疙瘩。海軍中ijn的fans還真不少,既然有了雪風和時雨的提議,不用說野分的提名也會出現。

    「我是覺得可以用山川的名字,比如太行、泰山、崑崙之類,有氣派!」周克比劃著說道。

    林深河搖頭:「這小身板的船隻恐怕當不起啊。」他其實比較喜歡「無畏」、「不屈」、「暴怒」、「進取」之類的名字,奈何1630級同樣也擔當不起這樣的氣魄──縱然在本時空造萬噸戰列艦有蛋疼的嫌疑,好歹也得是超過四五千噸級別的戰艦才顯得出威風來。相比之下還是時雨之類名字的格局比較合適。

    1630級首艦的火炮安裝持續了三天時間,期間調集了機械部門差不多一半的元老來解決問題。特別是所有有鉗工證書的元老。不斷的修配零件成了安裝工作中的主旋律。為了提高效率,專門調運來若干移動式設備到碼頭組裝現場來。火炮的炮架、軌道,乃至固定用的螺栓都給周克帶來了無窮的麻煩。標準化生產推行了二年多,在實際運用中依然問題多多──工人不給力,材料更不給力。

    周克一直保持著心平氣和──在主持造船整備計畫中他對對層出不窮的問題已經習慣了,按照他的話來說:安裝設備的時候從來就沒指望能一次成功。

    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之下,所有的火炮終於安裝到位,運轉正常。火控設備雖然沒搞出彈道計算機,好歹還是在正式海試前配備了炮兵計算尺、觀察鏡之類的一些簡易設備。

    炮兵觀察鏡是由林漢隆製造的,觀察鏡主要是當標尺用的。結構上是開普勒望遠鏡,製造難度不大。但是為了獲得比較大的視野和光通量,需要製造的口徑比較大,這對林漢隆來說儘管有難度,卻不是不能克服的。

    最難的鏡筒密封──儘管他們沒有冷杉光學膠可用,也沒有橡膠墊圈,只好用複雜的銅墊圈、硫化牛皮墊,最後用一層杜仲膠密封。儘管廣泛種植杜仲來代替橡膠的提議被否決了,但是杜仲膠還是在性能要求不嚴格的地方小範圍的運用了,好在杜仲在中國一直有種植,收集原料很方便。

    鏡筒安裝時候的緩衝結構用得是硫化牛皮,儘管運用性能不甚理想,但是勉強能用。鏡片原本計畫使用鉛玻璃或者天然熔煉水晶──海南本身就有豐富的天然熔煉水晶礦藏,但是林漢隆試驗性的煉了幾次,始終得不到合適的產品,只能滿足於原有的產品。

    測距儀原本是光學車間的攻關項目,但是林漢隆在試驗中發現了不少目前階段無法克服的問題──特別是缺少優質的光學玻璃和加工手段──現階段即使製造出來也無法保證質量。

    企劃院的倉庫內有從舊時空帶來的,從淘寶上的軍品店成批買來得37mm炮用的一米測距機和給迫擊炮用的半米測距機,測距範圍四五千米,精度足夠艦炮用,數量也有將近一百台之多。但是海軍最終決定不使用這些「精密設備」。

    「軍隊的裝備,只要能用,就要立足國產。」海軍人民委員明秋在854改的技術會議上表態。

    最終將炮兵測距儀簡化為採用簡易的方向盤系統。具體來說在船頭船尾各安裝一個帶瞄準器的角度盤,使用瞄準器對準目標,然後根據船頭船尾顯示的不同角度之差求出戰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一技術是在19世紀出現的,很符合元老院海軍目前的技術水平。

    火控設備中另外安裝了風向標和風力計,用來測定橫風和縱風,在解算射擊諸元的時候,風向和風速是重要的參考數據。

    最後一台設備的是象限儀,採用錫黃銅製造,用途是測量火炮在垂直平面內自0—1500密位(0°~90°)範圍內的傾斜角,檢查火炮瞄準裝置及火炮之角度。同時賦予火炮可調整至所需發射的密位置。配合測距和標圖,可以測定敵艦航速。更主要的用處是指揮台上可以通過象限儀上加限位器判定艦炮安全界,不至於在激烈的戰鬥中炮火誤傷本艦。

    全部火控設備安裝完畢之後,本艦終於等到了遲來的艦名:「立春」。這是否意味著1630級將建造24艘在元老們中引起了討論。海軍人員歡呼雀躍,陸軍則憂心忡忡。企劃院發言人在元老院對此的回答是:「目前還沒有開始建造第二批1630級的計畫。」,但是他承認,第二艘1630級的龍骨鋪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展開,只等元老院批准追加「第二次艦船整備案」的預算。

    不過,從本艦的命名來看,顯然在海軍艦政本部內有建造更大型戰艦的腹案。對此海軍表示否認,海軍人民委員陳海陽表示:目前沒有沒有建造新型戰艦的計畫。

    8月10日,200名艦員和造船廠技術人員、工人登上戰艦,在舾裝委員長官李迪的指揮下出海進行了第一次試航。8月11日,本艦在瓊州海峽進行預訂的左右360度迴旋和速度變換試驗。當晚停泊在馬裊半島紅牌港。8月12日,「立春」在2艘8154巡洋艦的警戒下在同一海域進行全速公試。包括在各種海況下的用蒸汽機和風帆航行。

    8月22日,原海天號艦長李子平海軍少校被任命為「立春」號的初代艦長。隨後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海上試航。8月29日,在紅牌嶼附近海上進行了130mm主炮的射擊試驗和彈道試驗。前後主炮對4公里之外的紅牌嶼方向齊射,在馬裊堡內都能聽到遠方的隆隆炮聲。

    9月1日,完成射擊試驗的立春號返回博鋪,8天之後,立春號正式竣工服役,移交海軍,升起軍艦旗。其艦籍註冊地為海軍高雄港。

    這會高雄自然根本就不存在──但是這並不妨礙高雄作為元老院海軍體系中的主要基地之一。

    全部海試進行的很順利,雖然航行測試中發生了若干故障,特別是蒸汽機、鍋爐不時發生一些小故障。但都不是嚴重的問題,稍加修理調整就可以繼續進行測試。

    一個月的密集測試之後,立春號的全部數據為:

    空載排水量:1,091噸,標準排水量:1,160噸,正常排水量:1,359噸,滿載排水量1,519噸。實際動力功率輸出為489馬力,在標準海況下全功率航行最大時速12.5節。風帆最大航速15節。最大排水量下載煤359噸,最大動力續航力5節/5000海里。

    艦載人員,不含海兵149人。另可長期搭載海兵一個排和他們的全部武器裝備。如果短途航行,可搭載一個連和配備的輕型火炮及其炮組。

    李子平對立春號的綜合評價為:優秀的機械,存儲,艙室空間;足夠的住宿和工作空間;船隻緩慢從容的搖動,是一個不錯的火力平台。優秀的海船,舒適,能夠在最惡劣的天氣開火。

    總得來說,李子平對這艘船相當滿意──它比元老們自建的第一艘戰艦海天強太多了──單單在航海性能上就比海天號要平穩許多。大口徑火炮射擊效果也令人滿意。不論是使用穿甲彈還是榴彈對目標的破壞都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心理預期。

    至於居住條件這一元老們最為看重的硬指標也有了飛躍性,特別是在元老軍官的住艙佈置上,立春比「鎮海」級要寬敞的多,不但艦長照例可以享用單間,元老軍官也有雙人宿舍可住,船上的廚房也有了升級換代。

    「只要三個月時間我會這艘船發揮出全部戰鬥力的。」他信心滿滿的向陳海陽說。

    「你沒有三個月時間了,只有三十天時間來熟悉裝備和訓練部下。」陳海陽說道,「中秋節一過,發動機行動就會全面展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1

    主題

  • 1594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br />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