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興唐 作者:午後方晴(已完成)

 
Babcorn 2016-5-11 11:49:3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64 141783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1
第四百二十八章 喧闐且止(一)

     論欽陵與李威,都咬到對方的痛處。

    不過李威是陽謀,論欽陵是陰謀,迫於國力,論欽陵只好以巧取勝。因此,李威還不知。

    也接到劍南三州損失慘重的消息,有些兒火。

    但這不是致命,相反,替他在接下來的做法中,提供了擋箭牌。對於劍南三州損失最重的生羌,也沒有多大好感。最難管理的就是這群生羌,若是黨項人,還好收服一點。有各自的酋長,酋長同意,下面子民也就同意了。可這些生羌不同,甚至都不知道他們出自那一個羌種。言語又不通,風俗習慣也不通。不僅唐朝,就是吐蕃同樣很難管理。

    相持階段,可以利用他們作為緩衝。一旦正式圈起來,忠誠度十分不可靠的。

    可是黨項人一旦統一成一個部落,李威又不開心了。這中間很微妙。

    「孤失誤啊,」李威看著情報說道。

    「這是必然,論欽陵同樣也有了失誤。」裴行儉安慰道。

    接到這份消息,本來李威想徐而圖之,緩上一緩的,但是商議了一下,忽然將戰役提前拉開。

    論欽陵倒沒有重大失誤,只是這一次論贊婆又迷惑了。七月放人,八月收割,唐朝軍隊大約會是在九月發起進攻。這樣想,也不錯,原來大約是這樣安排的。

    然而李威做了變更,七月放人,八月收割沒有更改,可是總攻忽然提到了六月。不算是論欽陵的失誤,可至少論欽陵沒有算到。

    ……

    一場暴風雨過後,河水漲了很多,微微泛著泥漿的濁黃色。站在河岸,看著近處的莊稼,還有許多士兵在搭建房屋。這些新房子,是讓遷移過來的百姓居住的。

    所以朝中各個宰相十分頭痛。

    安置下來,對朝廷很有利的。等於是替朝廷真正開柘了大部分耕地,也解決了一部分的獎勵。甚至願意遷移百姓挪出來的田地,朝廷可以收回,可以發放給耕地不足的農戶,解決一小部分土地壓力。

    不過一路遷移,幾萬百姓要張嘴吃飯,老老小小的,行程又慢,消耗很是巨大。並且皆是將士的家屬,還不能慢怠。不僅是這樣,幾萬百姓,身體素質各不相同,到了高原,又要準備許多藥物。這又是負擔。

    這與李威沒有關係,可開始準備了,七月到來,百姓將會陸續到達,因此,先將房屋蓋好。還有一個作用,是迷惑論贊婆的。不僅是房屋,還要將田地劃分好。

    開耕的地多,可一分配下去,又不夠了。最少按照唐朝的制度,一丁一百畝地。另外還有原有的田地,作為津貼,在河湟挪出來,重新補償下去。一些有戰功的將士,又願意留在青海,得有額外的賞田。

    不知道會來多少,不大好統計,各地官府多少有些不配合移民,甚至暗中阻攔。但有可能不會夠分配。這也不要緊,即將到來的戰役,河東九曲全部囊下,這一片廣大的沃野千里,開耕出來,又是很多耕田。

    這些田地全部是免除雜稅的,不過對朝廷同樣會有幫助,即使朝廷用錢向百姓手中購買糧食,已到了青海,不是糧食有多貴,豐收時,糧食價格每斗僅幾文錢。可是這一路的運費,有可能會達到四十文、五十文。

    稅也必須免的,一是府兵制度,二不這樣,百姓不會心動。

    看著遠處一棟漂亮的房屋搭建起來,李威說道:「裴侍郎,只有這樣,青海才能成為唐朝真正的轄地。」

    裴行儉會意,道:「只是需要很長時間。」

    「這個不急。孤後悔了,當初胡應受孤委託,前往大食與大秦國,但沒有想到他會去那麼遠的地方。法蘭克國地處西北海邊,雖然不及遼東寒冷,可天氣比中原地區,要冷得多。說不定從哪裡帶來從哪裡帶回一些糧食種子,適宜北方種植。」

    「殿下想經營遼東?」裴行儉好奇地問道。

    「是想啊,只有從馬背上下來,朝廷才能真正管理起來。否則一個部落一個部落,隨水草逐牧而行,終是難以安定。而且遼東面積廣大,哪裡的土地更肥沃。」說了一半,留了一半。

    後面話還沒有說,吐蕃只是唐朝的禍患,若不乘這時候,吐蕃剛剛堀起之時,將這個禍患扼殺下去,將會嚴重掣肘唐朝的發展與擴張。但以後的禍患,卻在遼東,在大漠,契丹人、女真人與元蒙,這三個人種才真正戧害了中原文明的發展與延續。

    不敢說,至少現在遼東臣服唐朝,突厥也打趴下了。

    「這時間更長啊。」

    「不急,孤能等得起。」

    「殿下能等得起,臣恐怕看不到了。」

    「裴卿,何來此言,你今年不及六十,還要陪孤走過很長的時間,一直陪上二十年,三十年,一一見證。」

    「殿下……」

    「不用感激,卿是難得的文武才,若是那一天來臨,孤不用卿,用誰?」

    「但殿下,京城才是根本,夜長夢多,青海也非久留之地。」

    「孤知道,一兩年時間如何?」

    「只能這麼長時間。」

    不僅如此,狄仁傑陞遷,從東都寫了一封信到青海,讓他勿用擔心,狄仁傑在東都會替他留意時局,順便謀劃。沒有詳細說,怕李威不同意。還有母親,聽到自己承諾後,會有什麼態度。若同意,將會是自己最大的助力。

    眼下還呆在青海,風頭太盛,只有青海才能避過這風頭,讓父親不忌憚。不能回長安,回到長安之時,便是正式奪位之日。不然,那才叫夜長夢多。

    兩人正說著話,遠處斥候前來稟報:「殿下,吐蕃又在牛心堆設三千軍隊,攔阻百姓東向。」

    青海湖東北,原來還有吐蕃魚尾軍大營。誘劉審禮時,攻破過一回。後來裴行儉又率軍攻破過一回。論贊婆只好將軍營重新修葺,加固加高了營牆。這時候,也駐紮了三千軍隊。主力部隊還是在九曲。

    「孤知道了。」

    斥候退下,李威說道:「這三千軍隊,大約是莫賀派了吐谷渾將士過來的。」

    「正是,大量百姓流失,這個小可汗心裡面也緊張。」

    「吃下它,用這兩部軍隊祭旗如何?」

    「好!」兩人商議了一會兒,立即進城,將諸將喊來。

    看了看諸人,眼睛掃來掃去,得找一個人選,看了半天,盯著了駱務整說道:「駱將軍,這一次去黨項,由你來率軍,不知有沒有信心,擔當此任?」

    「末將一定不負殿下重託。」駱務整大喜,一下子跳起來,來到李威面前單腿跪下說道。

    「殿下,讓我也去吧,」張虔勖立即叫道。

    這一戰中最重要的功勞啊,若是將李謹行,或者契苾明率領,不敢爭,但是這個契丹人,為什麼不爭?

    豈止是張虔勖要貪這個功,黑齒常之、李謹行與契苾明一個個嘴巴張開,想要說話。

    「聽孤說完,孤為什麼要安排駱將軍領軍?黑齒將軍、李將軍、契苾將軍是我軍中大將,吐蕃人有許多人認識。雖說潛入黨項部族,可有吐蕃使者來回巡視,還有一些駐軍,若認出來,反而成了敗局。各位,再次說明一下,論贊婆亦不可小視。去年冬末到今年春天,你們一直就在與他交戰。那時候論欽陵在追孤,有沒有討到什麼便宜?但是張將軍,你也不能去,駱將軍畢竟是胡人種,不會引起多少人懷疑。不僅是駱將軍,這一次派出的軍隊,除了黨項原來的軍隊潛回外,還有一兩千其他各部將士,一律全用胡兵胡將。不是孤重胡輕漢,是形勢需要。在孤的軍隊中,不會輕視胡人,也不會輕視漢人。青海之戰,才開了一個頭,各位,還怕沒有立功的機會?」

    將諸將的嘴巴堵上。

    但這是好現象,沒有因為開戰怯懦。

    一萬多黨項士兵,以及一千唐軍,再度分成小股潛回了黨項部。剛來沒有多久,只是起了一個整編作用。另外駱務整還帶去了李威的命令。不是說要做唐朝的莫賀嘛,這一戰你們黨項人就是主力部隊了。

    駱務整離開,李威又看了看怏怏不樂的張虔勖,還有不甘心又不好說的薛訥,畢竟歲數皆不大,這樣的功勞,誰都想貪的。

    微微一笑道:「還有一個機會。黑齒常之聽令。」

    「在。」

    「你去挑三千最精銳的士兵,立即出擊赤心堆,不但勝,還要大勝。」

    很有難度的,只是三千士兵,吐蕃卻有六千將士,還有堅牆可守。然而黑齒常之眉頭也沒有皺一下,說道:「屬下一定完成殿下委託。」

    「張虔勖、薛訥,你二人為副將協助黑齒將軍作戰。」

    「遵命,」兩人高興地站起答道。怎麼的,大肥肉撿不到,也能吃到一塊小肥肉。

    李威又掃視了一下,說道:「郭元振,肅州太過單薄,你立即前去甘州,將毀去張掖道的三千將士召集。若是孤沒有猜錯,大約他們開始返回了。你持孤令,不讓他們返回,而是將他們一道率到肅州,拱衛肅州,另外聽孤的以後安排。」

    「遵命。」

    「李將軍,契苾將軍,你們率一萬大軍,隨孤到宛肅城下喊話。」

    「殿下不必再冒險。」

    看了一眼裴行儉,說道:「裴侍郎,宛肅城中只有五千駐軍,孤突然出現,他們只會堅守,不敢出擊的。讓孤與論贊婆再鬥鬥心思。」

    我玩不過你家老二,但可以玩過你家老三。

    不僅是鬥心思,也是虐論贊婆去的。在噶爾家五兄弟老二身上受的委屈,一時半會找不回來了,只好找老三出氣。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1
第四百二十九章 喧闐且止(二)

     黑齒常之率領三千將士,出了鄯州城,忽然吩咐下去:「將旗號換掉。」

    張虔勖與薛訥不解,換旗?現在黑齒常之在吐蕃人眼裡威名赫赫,這一面旗幟就當一千大軍使喚,為什麼換掉?

    李威沒有說,但黑齒常之知道,李威在軍中有意載培了一些中青年的將領,就包括這二人。解釋道:「不換旗,看到我這面旗幟,吐蕃人早就退到城中,當真憑藉我們這三千人馬,連攻牛心堆與魚尾軍兩座大營?」

    但靈機一動,說道:「換薛字大旗,就說這三千軍隊是薛訥率領的。」

    薛訥臉一紅,這個意思知道的,去年與曹懷舜在承風嶺表現有些懦弱。但當時自己並沒有懦弱,只是害怕損失,又看到曹懷舜沒有動靜,於是遲疑下來。可此事在青海傳揚,說他是小薛婆。老子在青海大敗而歸,小的也不行。

    實際上今年春天在戰場上表現很勇敢,也得到許多人重新認可。可那沒有用,在吐蕃人那邊,還經常將此事拿出來作為笑料而談。沾了父親的光,傳得很遠。

    黑齒常之語重心長地說道:「知恥而後勇,該是你的,還是你的,不是你的,還不是你的。名聲是打出來的,不是別人談出來的。」

    很早就認識,在姚州還共同作戰過,然而黑齒常之,也嫌他成長過慢。至少現在看起來,這個薛訥將來會不及他父親遠矣。

    大旗換了下來,換成了一個薛字,浩浩蕩蕩地出了赤嶺。

    黑齒常之又下令,說道:「廣佈斥候,遇敵就回,三軍速度放慢。」

    再次迷惑。

    與黑齒常之相比,吐蕃的守將遜色多了,鐵諾邏,是波窩部的一名貴族。作戰也很勇敢,但是那種有勇力無大腦的勇敢。防守魚尾軍的,有營牆可守,論贊婆這個人選倒也沒有錯。

    但後來局勢再次一變,李威在鄯州城的動靜不小,又高調地讓這些吐谷渾部族的人返回揚言,不僅讓他們揚言,還用斥候揚言,七月開鬼門關了。想從地獄回到人間,趕緊行動吧。

    唐軍未必有多少人肯來投歸,主要是諾曷缽的召喚。為了子民,他沒有返回靈州,呆在鄯州城不走了。不僅是安撫,也不放心,省怕唐軍將他的百姓又弄消失了。

    本來就有許多人心動,加上艱苦的生活,赤嶺以西終於躁動起來。

    論贊婆無奈,兵力少,局面十分被動。只好讓莫賀又召了三千軍隊,在赤心堆依據地形,紮下大營,與魚尾軍遙遙相對,阻止百姓撤離。還是不大放心,又讓吐谷渾大將乞伏韋干統率。這員大將倒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然後下了命令,不貪功,只求堅守,阻攔百姓離開。除非唐朝率大軍前來掩護,那樣得不償失。即使成功,只能帶走一部分百姓。而且風險多多,帶了百姓,行程就會慢,軍紀就會散亂。這是要帶走的,不能象唐太子那樣胡亂地殺害。

    十分被動的防禦。

    黑齒常之大軍一出赤嶺,吐蕃人就知道了。派了斥候打聽了一下,是唐朝副將薛訥率領的,只有三千人。

    鐵諾邏一聽心就聽動了,將乞伏韋干喊來,說道:「乞伏將軍,是機會啊。你看,唐朝太子居然命令那個小薛婆,帶著三千人就敢前來攻打我們兩營,是不是小看了我們吐蕃人?」

    「鐵諾將軍,未必,我怕唐朝會有埋伏。」

    「什麼埋伏啊,方圓幾百里地,除了這一支唐軍外,再無其他的唐軍,難道唐朝人會長翅膀飛來?」

    「唐太子不會如此大意。」

    「你就不懂了,那個唐太子對這個小薛婆十分欣賞。出行狩獵時,多用他做侍衛保護安全。到了姚州,也讓他統軍作戰,這是載培。是唐太子的親信,有意培養的。因此,對他盲目信任。」

    「我感覺不是。」

    「要麼這樣,等他們大軍快到了牛心堆,斥候還沒有查看到唐朝其他的軍隊側應,我們兩路軍隊集合,殺一殺唐朝的威風。你看如何?」

    乞伏韋干還在猶豫不決。

    鐵諾邏有些惱火,說道:「以六千對三千,還是在野外,在馬背上,就是黑齒常之親來,我們也可以一戰了。這樣我們還不戰,士氣會低落到什麼樣子?一旦唐朝真正大軍到來,我們拿什麼士氣來抵抗?」

    乞伏韋干雖不大同意,但想一想鐵諾邏的話說得不無道理,於是默認下來。

    也派了大量斥候打探,果然這一支唐朝軍隊有些懦弱,同樣派了許多斥候,可一看到吐蕃的斥候過來,立即揚馬就跑。眼看離牛心堆就近了。乞伏韋干在鐵諾邏催促下,兩部軍隊會合,迎了上去。

    不戰則罷,一戰務求有功,集中兵力,以多勝少。

    聽到消息,張虔勖笑嘻嘻地說:「薛將軍,看來你這面旗子真管用啊。」

    「那又怎麼的?」薛訥終於有些生氣了,黑齒常之壓他,沒有辦法,你一個小小的張虔勖,不就是隨太子逃了出來,換自己也會立功。有本事,劉審禮部陷時,決戰到底,為什麼要逃跑?

    「薛將軍,我只是開一個玩笑,你不會這麼小氣吧?」

    「你一個敗軍之將,有什麼資格開我的玩笑?」

    這一下子張虔勖可不樂意了,當時劉審禮全軍覆沒,他一個人能起什麼作用,孤身殺出數萬大軍重圍,這個容易嗎?到現在滿身的疤痕還沒有好清呢。一把揪著薛訥,說道:「你說誰啊,誰是敗軍之將啊。回去問一問,隨殿下殺出生天的,那一個不是好漢?」

    揪來揪去,兩個人就打了起來。

    好一場龍爭虎鬥,士兵也不敢攔,只好回去稟報黑齒常之。黑齒常之惱了,這兩個渾球,吃飽著撐的?趕到了現場,將他們強行分開,喝道:「大戰在即,為什麼要內鬥?」

    兩人像鬥敗的公雞一樣,不吭聲。但好問的,一問問了出來。敢情如此,黑齒常之說道:「我不談你們對錯,先記上一過,回去後再處理。是英雄是好漢的,馬上讓我看一看。」

    兩人怒哼一聲,扭頭離開。

    黑齒常之不知是喜是憂,喜的是較上勁了,到了開戰時,這二人潛力能全部發揮出來。憂的是這二人自此恐怕不和了,不知如何向太子交待。先沒有管,算了算吐蕃的行程,喝道:「紮營,紮營。」

    太陽還在天空中間,就開始紮下大營。並且中規中矩地紮了一座牢固的大營,周圍用柵欄全部圍了起來,柵欄的縫隙中間,還插滿了削尖的木樁做成的角刺,防止敵人騎兵衝撞的,然後在營寨前面挖了一些陷馬坑。就差沒有帶拒馬,否則還會布下大量的拒馬。做也容易,可來不及了。

    聽到這個消息,鐵諾邏大笑道:「乞伏將軍,我說是吧,這個薛婆是一個膽小如鼠之輩。」

    乞伏韋干沒有作聲,但心中也在漸漸懷疑是唐太子用人失誤。不管有什麼計畫,這個中午紮營,對士氣就不大好。兩人率領六千軍隊一路東下。

    沿途還看到一些吐谷渾的百姓,僅是兩軍,是完全阻攔不了的。不過離七月還有近十天時間,倒也不用太急。看到他們的軍隊,這些族民一個個倉惶而逃。好不容易才逃到這裡,離赤嶺近了,離生路也近了。這一驅趕回去,恐怕就沒有多少逃出來的機會。

    乞伏韋干心中慼慼,開始迷茫。都打到這份上,不知是打得對,還是打得錯。最少有一點,無論最後吐蕃勝利,或者唐朝勝利,赤嶺以西將會成為一片廢墟。或者逃到靈州,倒也是一條生路。

    連他都這樣想了,況且普通的百姓。

    沒有立即攻上去,離唐朝軍隊十里路外,紮下大營。天色漸晚,自己又是遠路而來,這時候開戰不利。紮營休息一夜,明天交戰。

    按照兵法是對的,以疲軍對養精蓄銳之兵,總是佔劣勢一方。縱然勝也是慘勝。

    可是乞伏韋幹不知,他遇到了一個夜戰的恐怖對手。後世稱黑齒常之為夜戰之王,單論夜戰能力,當世無人能敵,論欽陵都不行。所以恰算一下,一是中午休息,正好夜裡有精神起來。二是算了行程,保持敵人傍晚時分才能碰上,迫使對方紮營休息。

    睡了一個大覺,三更時分,一個個被從床上叫醒,黑齒常之說道:「立即進食乾糧,半飽,馬塞嚼裹蹄,準備出發。」

    用冷水潑了臉,頭腦清醒,這三千士兵皆是精挑細選過來的,無一不是悍卒。很冷靜地吃個半飽,不能吃全飽,肚子撐著,行動不便。悄無聲息地打開大營的營門,三千將士一起上了戰馬,張虔勖與薛訥相視一眼,那意思是比比瞧。

    主要還是太年青,一個三十略出頭,一個才二十幾歲,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

    黑齒常之也沒有心思管,說道:「出發。」

    大軍迅速向吐蕃大營馳去,只有十里地,速度很快的。一會兒就到了吐蕃大營前面,乞伏韋干還是小心翼翼,將大營駐紮在一處高崗上。當然,時間問題,除了乞伏韋干外,其他人皆是信心滿滿,這個大營扎得也是很草草。

    到了近前,無論馬如何塞嚼裹蹄,也看見了,號角吹響。

    此時四更不到,所有將士一起睡得正香,聽到號角聲,一個個匆匆忙忙爬起來。

    有人開始借助地勢放箭,可守值的,與及時起來的士兵畢竟還是少,疏疏的幾十箭劃空而過,是擊中了幾個唐兵,然而大部已經衝到了大營的門前,黑齒常之撥打了一支射來的箭,大喝一聲:「某乃黑齒常之是也,快快送死。」

    喝完了,九環大刀一下子將大營的門栓劈斷,一拍馬,營門轟地倒了下去。

    吐蕃人聽到這一聲,呆若木雞,不是說是薛婆子率兵前來的嗎?怎麼變成了黑齒常之這個殺神。正在發愣的時候,黑齒常之已經殺了進去,一刀將站在營門旁的一個士兵攔腰劈成兩半。

    如此的黑大個,如此的大九環刀,還有如此的暴虐,不是黑齒常之是誰?一下子吐蕃大營混亂不堪。

    此時,鐵諾邏剛剛將盔甲穿上,六神無主地說:「怎麼是黑齒常之?」

    三千唐軍已經殺了進來,要比拚嘛,張虔勖變得狂暴了,橫刀拚命地收割。薛訥也沒有認輸,論勇力他不及其父,可是箭術卻是出神入化。每一箭出,立即會有一名吐蕃士兵倒下。

    這個殺人速度比張虔勖更要快。張虔勖還要拍馬追上敵人,遇到凶悍的,交戰上幾回合,才將敵人殺死。然而薛訥裹在眾多唐朝軍隊中間,只是從箭壺裡掏一支箭,拉一下弓,一名敵人倒了下去,這需要多少時間。

    三個殺神率領下,一分為三,黑齒常之在中間橫衝直撞,張虔勖與薛訥一南一北進行掃蕩。只是一會兒功夫,吐蕃六千士兵全部崩潰,一個個像亂頭蒼蠅一樣,四下逃跑。

    大營很快空了下去,黑齒常之說道:「追。」

    還是分成了三路,繼續追殺。一直追殺到魚尾軍,前後擊斃了近四千名吐蕃士兵,至於還有兩千餘人,逃到什麼地方,估計找也找不到。進了軍營,然後一把火將魚尾軍與牛心堆兩處軍營燒得一乾二淨,這才離開。

    但沒有多久,就有吐谷渾人跑了上來,說道:「唐朝軍爺,帶我們離開吧。」

    黑齒常之說道:「不行,殿下有令,七月放關,八月閉關,早一天休想離開,晚一天,也休想離開。」

    這個安排,有很多作用的,打到現在,**萬將士死了,想降就降,想戰就戰,那有這麼容易的事?說完,丟下這些難民不顧,重新返回赤嶺。這個消息很快送到李威手中,李威很高興,這一下子攻心戰更有把握了,於是立即率領一萬軍隊來到宛肅城下。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2
第四百三十章 聽得念奴歌聲(一)

     騎著馬,來到宛肅城下,沖城上的士兵喊道:「孤是大唐太子。」

    一聽,城上的士兵一個個恨得牙直咬,有的放箭,有的在準備拖投石機。但李威也不可能站在射程內,讓他們射到的,投石機倒有可能,可等他們瞄準,李威早將話說完離開。

    不理他們劇烈的反應,繼續說道:「城上的吐谷渾士兵,你們聽好了。七月孤將開關,你們還是立即回家去吧,跟隨你們的家人,族人,一道前去靈州,投奔你們真正的大汗。孤已經替你們安排一片樂土,還提供了足夠你們吃喝的糧食。這是你們最後的機會,否則孤不戒意,從宛肅城開始,一路搭人頭山,搭到烏海、柏海。」

    說完了,立即退了下去。然後讓士兵開始向城中投放大量的火藥包與石頭。

    打得久了,雙方各有精彩之處,原先害怕,後來漸漸想起來,在城中準備大量的水桶,裡面盛滿了水,看到火藥包落下來,一邊躲讓,一邊潑水。起了一些作用。於是裴行儉想出一個辦法,用牛皮捆紮火藥,用竹管放引線,開三四處引線,即使澆滅了一個,其他兩三個引線還繼續燃燒。這一下,吐蕃無輒了。只好看到火藥包落下時,開始閃躲。

    轟炸了一番,炸死了一些守城的吐蕃人後,又帶著大軍返回。

    明著告訴論贊婆,我對九曲是勢在必得。

    赤嶺以西的地盤,李威一直不感興趣。不僅是因為兵法,僥倖還記得一些歷史,好像哥舒翰一度曾在嶺西開田,還在龍駒島上修了一城,這一著看似很巧妙。

    修完城後,以青海為城牆,可以修一些船舶,北可以拱衛張掖等道,南可以穿過大非川嶺,直到大非川,西可以威脅伏俟城。但冬天一來,青海結冰,包括嶺西的戍卒,一起全軍覆沒。無險可守!

    黃河冬天也結冰,然後河岸不是長江下游河岸,大多數河岸很陡,人馬不能立即下去。只能說比渡河好,可就那麼幾處,人在冰上,容易遭受攻擊,還是易於防守的。

    不但是嶺西,就是烏海到柏海,這一片地帶,都不易防守。若能防守,名將蘇定方早在此駐城防守,雖那時沒有新式的投石機,更沒有火藥,可有城守比沒有城守肯定有利的。

    所以後來李威出逃後,論欽陵幾萬大軍不敢動,正是因為這裡空擋大,兵少了怕堵不住。

    只有一條,扼守紫山口,這需要兩個前提,收服白蘭羌,否則內外夾攻,就是現在的石城堡也必然會失守。然後從紫山口夏天築城,派不怕冷的將士,以及高山原居民,兩部共同組起一支守軍。吐蕃就無法北下,要麼從西羌繞道。

    兜了一個大圈子,還是白蘭羌,因此李威計畫,赤嶺以西的吐谷渾,一直就沒有想過真正收服。也不大可能,這些部族百姓好辦,主要是貴族,與吐蕃人相互姻親,假如攻打,我投降,吐蕃人一來,裡外夾攻了。就像馬上上演的大戰一樣。

    論贊婆就在洪濟城。

    赤嶺無險可守了,只好以黃河為天險,將百姓攏牛心堆以南以西,兵力不足,只能扼守黃河。這是重心所在。

    先接到的是牛心堆大敗的消息,惱怒之下,派出親衛,找到了鐵諾邏,將他拉出去斬首示眾。本來手中的士兵就少,折騰了一點,就更少一點,一下子讓他折騰了四千多將士。

    然後就聽到李威在宛肅城下喊話的事。

    心中很是疑惑,唐朝重新攻佔九曲三城,這是早晚發生的事。然而不會在這時候,七月要放人,必須派駐大軍側應。否則自己只要重新派上幾千軍隊,會有百姓逃到河湟,但不會多。到了八月,還要割麥子,一些士兵家屬到來,這又要安頓。

    按理說這時候不會攻打九曲三城的。

    然而他心裡摸不準了。

    沉思了一下,下了幾份命令。第一份命令就是針對移民的,凡是有部族想逃向河湟的,部落酋長全家處死。殺全部百姓,論贊婆沒有這膽量,怕激起民變。但殺族長一家,還是可以的。

    第二份命令就是從黨項再征一萬名士兵,拱衛河曲。黨項士兵死傷沒有吐谷渾重,這是明處的藉口。實際上這一來一去,論贊婆也發覺了。不知道多少人,但知道黨項人與唐朝越來越擰不清。害怕黨項背叛,但現在不好處罰,於是想出這個辦法。這些士兵征來不僅作戰,也是一個人質。

    第三份命令,沉吟了很久,才下達的。

    讓大軍從宛肅城、洪濟城、百谷城往河西與九曲軍城撤離。十分可惜,這三城也打算相讓的,但不是這種讓法,準備讓唐朝軍隊損傷慘重,才拱手相讓,為來年反攻打下基礎。

    這一讓,真的等於拱手相讓。

    但讓出來也有讓出來的好處。據黃河而守,兵力壓縮到九曲軍與獨山軍,又能抽出大部,防止吐谷渾百姓逃離。吐谷渾是青海根本,青海又是吐蕃擴張的根本。

    權衡了一下輕重,最後做出這個決定。

    此時的論贊婆沒有去年的意氣風範了,作戰有種種因素,謀略比對方高,可以少勝多,對方有一個討厭的太子,還有一個更強的裴行儉,自己似乎差了一些。還漏算了一個人,他與黑齒常之相比,也差了一點。

    要麼是士兵,不及對方士兵多。武器,不及對方武器先進。物資,不及對方物資多。士氣,更不及對方遠矣。這個仗沒法打了。

    李威回到了積石軍城。

    黑齒常之就騎快馬到了,牛心堆一戰,是開胃小菜,大戰即將上演。打得好,有可能是今年青海最後一場大戰。來爭戰的,不戰那來的功勞?

    李威皺眉道:「黑齒將軍,你的那一份戰鬥,不可輕視。能殲滅多少敵人,讓吐谷渾沒落成何種地步,皆與你有關係。」

    「可是殿下,我思來覆去地想,怎麼覺得就像一個酒棧裡,有燒菜的廚子,有端菜的夥計,還有掌櫃的,可我卻像那個等客人吃完飯,洗盆子的那個傭人?」

    裴行儉都讓他逗樂了。

    李威哭笑不得,說道:「真不行,再次給你一個任務。」

    「喏。」

    「打完後,你看逃走的敵人還有多少,若不多,曼頭城就交給你了。」

    「喏!」黑齒常之大喜,戰到現在,除了九曲三城,拉過來拉去的,還基本上唐朝與吐蕃合夥建造的,河西吐谷渾幾個重城,一個也沒有佔領過。

    「但不可強攻,此戰,耗資無數,而且犧牲的將士很多,乃是我大唐立國以來,犧牲最重的一次戰役。」

    「喏!」

    這才心滿意足地坐下來交談,說道:「殿下,臣看到一件事。」

    「何事?」

    「這一次逃難的吐谷渾人當中,有許多婦女。」

    「黑齒將軍,不可動,記好了,婦女老幼少殺為妙,更不得有其他不好的事發生。這是軍紀,畢竟我們是王者之師。」

    「殿下,你誤會我了。我是指我們軍中有許多士兵家境貧困,在家裡皆娶不到妻子。這一戰,有可能還會打上好幾年,不如……在吐谷渾那些女子願意的情況下,讓她們與我們的將士成親。她們也願意,到靈州後不知什麼處境,可在青海,我們又開耕了大批的屯田,有一百畝地可耕種,還有獎勵,又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的家。」

    這分明就是想趁火打劫嘛,有個屁的幸福的家。

    但讓李威很是心動,吐蕃人為什麼拚命擄婦女,有了婦女就可以為他們生下孩子。有了孩子,就有眾多的人口。雖然吐谷渾這一次死了許多男子,到了靈州後,能吃飽飯了,一個男子擁有兩三名婦女,繁衍起來同樣很快的。雖說諾曷缽親唐,可將來的事,誰好說呢?

    看了看裴行儉,裴行儉說道:「我也同意。」

    他原來的妻子陸氏早逝,後來在西域看到一個胡女庫狄氏,長相美麗溫婉,就將她娶了過來。呆在西域無人知,回來後才讓眾人知道,從朝廷到家族皆反對。然而此時庫狄氏替他生下數子,真正的生米做成熟飯,就是裴家的老族長,也無可奈何。(有人說是裴行儉的兒媳婦,胡說八道,譁眾取寵)

    薛仁貴當年也是如此。

    馬上就要到太子了。

    還是娶胡女的漢人少,若是多,天下有一百萬,五百萬漢人娶胡女回來,看如何反對?

    李威不能作聲,自己身上還不乾淨,想反對,都無法反對,過了大半天,才說道:「但要同諾曷缽可汗商議。」

    「這個也交給臣,」說著舉著斗大的拳頭。

    是用這個大拳頭商議的?

    可現在不急,等戰後再說吧。然後就接到前方傳來的消息,論贊婆開始從九曲撤退。這個過程還有好幾天,先將大小榆谷的一些牧民遷向河西,然後是百谷士兵,否則在腹部,容易遭到唐朝的狙擊。

    裴行儉說道:「殿下,能動手了。」

    這一撤,士氣更低落。到了動手的時候。

    李威喊來辛承嗣,說道:「你立即再率五百騎兵,立即赴黨項,順便帶幾句話給他們。就說孤說的,此戰過後,不但他們原有的黨項之地,孤還會在九曲撥一些地方,供他們安住。將來青海平定,有可能在大非川伏羅川等地,還會劃出一些地域,供他們族人居住。不僅如此,僅靠蓄牧,是不能使百姓幸福的,況且他們是半遊牧狀態,不喜歡隨水草而逐。因此,孤還會派人教他們耕種,紡織,這樣,有牛羊可牧,有莊稼可收,幸福的生活就會到來。但想要得到,就得付出。想得到多少,就得付出多少。」

    「喏。」辛承嗣應了一聲,率領五百騎兵,悄悄趕向黨項。

    李威又對裴行儉說道:「既然論贊婆這麼好心,將三城撤讓出來,我們是不是要率軍前去接收。」

    「是極。」

    兩人相視大笑,然後立即清點三萬唐軍,再次浩浩蕩蕩向宛肅城殺去。

    論贊婆聽到後,為了防止萬一,親自來到宛肅城,嘴上發苦,我還沒有走呢,你就這麼急著前來接收?但未必沒有好事,騰讓的地方越多,唐朝軍隊越分散,至少更能保住百姓不逃離出去。

    還好,只是一個月。若是兩個月,三個月下來,論贊婆也不知如何應付。

    然後他的羞辱並沒有結束,李威派人挑了幾面旗杆,上面掛著一些婦女的褻衣,當初論欽陵如何羞激劉審禮的,今天李威也搬了過來。然後來到城牆下面,喊道:「論贊婆,乖孩子,讓你走,乖乖走,真乖。本大爺給你穿花衣裳。」

    「讓你吃糞會不會乖乖吃糞?」說著又拿來幾陀馬糞,甚至還有士兵就地小便,一邊小一邊嘻嘻哈哈地胡喊亂喊。再喊論贊婆也不是劉審禮,一激就出城作戰了。不過這樣喊一喊,能多少進一步打擊對方的士氣。

    其實戰爭的重心,一開始還不是九曲,依然選在了九曲軍城!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2
第四百三十一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


    攔住了幾個激得火起要出戰的將領,論贊婆思考起來。

    還是有干擾的,當真看到唐軍囂張的樣子,不生氣?

    壓制住內心的怒火,努力使心情平靜,想李威的用意。與上一次一樣,猜不到唐太子的用意,弄不好又是一場大敗。相反,就像唐太子沒有想到自己大哥的用意,也是一場大敗,幾乎使自己九死一生。

    這時候開戰,顯然沒有道理可言的。

    唐軍的事情很多,百姓在七月份就要到來,這個消息也休想瞞住,因此前些天還在建房屋、分田。所以,建房分田是必須做的事,也起了一些迷惑作用。

    然後放人,這條用意他也知道的,戰爭爭的是地,是人。人也是一個主要因素,比如吐谷渾,若全部遷走,難道讓吐蕃各部遷移到青海,也可以遷的,可那最少需要十年二十年時間,唐朝太子會不會讓吐蕃等上十年二十年?

    這件事做好了,不亞於贏得一場戰役。

    可這個百姓不好遷的,不但要想辦法對付自己的阻攔,還要考慮衣食住行。

    八月份,又要收割,不能讓麥子爛在地裡。除非唐朝廷十幾萬百姓過來,那又不可能的。

    再說真戰,九月份對唐軍也更有利。自己一阻百姓遷移,必然惹下許多民怨。唐軍又有糧食在手,那時候才是唐軍最有利的作戰時間。他都不相信了,攻城唐軍不會有犧牲?

    也想到了九曲軍城,可一下子略過。這不是當初的九曲軍城,只有一兩千軍,立即能攻下來。現在的九曲軍城又擴建了許多,裡面有許多駐軍。就是有一萬兩萬人,不攻一個十天半個月,也休想拿下來。一支孤軍在後方攻城,難道是送給自己做開胃點心?

    想不懂,或者是幾萬大軍,也將自己軍隊釘在這裡,好讓百姓逃出青海?

    於是勒令,所有將士勿得言戰,也戰不好,軍隊沒有對方多,士氣沒有對方士氣高昂。即使開城出戰,也是必輸無疑。然後又派出斥候,到各道打探。

    唐朝軍隊還在罵城,有些難聽。

    裴行儉只是笑,雖然這樣做,有些兒戲,也不是一無是處。

    只是下令,讓後軍安營紮寨,紮下一座牢固的大營,去年年關,一直打到三月份,對這片地形十分熟悉。

    大營紮好,天色暗了下來,罵城的士兵只好回來。

    第二天,李謹又率領了一萬五千軍隊,帶著大量輜重趕到,唐軍除了黨項軍不算,在青海還有八萬多將士,可不能全軍出動,各個關卡還要守的。另外黑齒常之,還要留給他一萬五千人,從赤嶺以西圍堵。

    能調動的,只能有這麼多將士。

    對這次改動,也討論了很久,本來是考慮到了種種因素,準備晚些進攻的,但不是大規模的進攻,到了那時候,九曲三城,論贊婆必然丟下了。而是陸續地藉著七月移民,不停地象牛心堆戰役一樣,發動一些小規模的進攻。但不會規模很大,主要是激起民怨,到了八月再伺機作戰。畢竟吐蕃人當中,直系的吐蕃士兵很少,只有兩萬人,這兩萬人牛心堆剛剛還殲滅了近兩千人。這個時間段,是論贊婆也沒有想到的。至於收割,有百姓,有截留的吐谷渾人,還有可以借助一部分黨項人。

    但戰役一直不會很大,是為將黨項人圈進來做準備的。

    還是以戰為輔,以耗為主的打法。

    後來論欽陵出兵劍南三州,李威與裴行儉核計了一下,怕事情會有變動。這是明面的安排,若是有暗處的安排,會更棘手。於是將時間調整提前。有益的有之,弊端有之。

    有益的是能將戰果擴大化。至於九曲三城,李威是想得到,可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是掌中之物,何必考慮,而是吐蕃的將士,消滅有生的力量,才是他最感興趣的。

    一提前,很無理,恐怕論欽陵在此,都能吃一個大虧。

    提了前,時間更充足,也為薛仁貴到來,在松州佈置防線,築城堡,贏得時間。

    但弊端,犧牲會很重,已經犧牲夠重的,再犧牲,李威也是不捨。還有,主要變成了依賴黨項人,以後他們會有更多話語權,另外,還要承諾一些好處,比如李威答應的九曲之地,甚至將來的大非川、烏海之地,這必須要承諾了。本質上,李威也不想出現一個更強大的黨項人。

    另外,有一個不知是好處是壞處的出現。這一來,吐谷渾人會遷移更多,青海更空蕩蕩。看似好處,然而遷移的百姓多,朝廷不能不管,後勤的壓力更重,可是除了青海,朝廷實質上沒有得到好處。只會讓諾曷缽在靈州有更大話語權,以後返回青海,也有更大話語權。當真遷移過的百姓,對唐朝會真心感謝?錯,他們感謝的只是諾曷缽一次次地為他們爭取。自己還是屠夫,還是凶手。

    打到現在,以後的走勢,皆非論欽陵與李威所能想到,只好打了再說。

    將攻城器械一分,也就是各種雲梯,很正規的雲梯,有主梯與摺疊梯,主梯還有擋板,減少士兵接近城池時的傷害,然後在擋板下面利用輪子將主梯推到城牆下面,打開摺疊梯,減少架梯前的危險與艱難,以及敵軍對雲梯的破壞。至於吐蕃人攻城,還是最簡單的飛梯,也就是各種材料做成的長梯子,成本低,製造容易。唐軍也用,但沒有雲梯效果好。

    另外就是橫輥車,也就是撞車,比吐蕃的撞車設計得,同樣更科學,有輪子,上面有潮濕氈布覆蓋的堅固頂蓋,防止敵人破壞的。然後是一個鐘擺式的尖撞木,有的木質城門,在這種撞木的數十次撞擊後,能生生撞開一個缺口。不過撞車子的士兵,倒是十分危險。

    拋石機,這很早就有。不過沒有現在的威力大,操作也複雜。

    分好了後,李謹行與裴行儉率兩萬五千人,大搖大擺地向洪濟城出發。本來沒有那麼容易的,但準備撤退了,原來唐朝修建的各種小城哨所,一起全部撤離。知道守住好處多,可兵力不足,又沒有辦法撤退,論贊婆無奈之舉。

    然後開始伐樹,建巢車。不是李威在九曲軍城建的那種塔樓,而是候君集攻城高昌城時,姜行本所建造的那種五丈多高的大型塔樓,在上面可設立一個安全的哨所,能將城中所有動靜俯瞰得很清楚。再指揮拋車轟石。一時飛石如雨,所向無敢當,在炮石掩護下,填平塹壕,推沖梯上女牆。為了建造這些攻城器械,幾乎將高昌城谷所有樹木砍伐一空,可攻城時,僅是半日,高昌城便被攻克。

    到了明朝時,還有一種攻城器械,以唐朝現在的水平,可以建造。臨沖呂公車,高數丈,車內分上下五層,可載幾百名士兵,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進攻時眾人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通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拚殺,車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車,雖笨重,但威懾力很大。只可惜李威並不知。

    依然沒有攻城,然而看到這些大型攻城器械,城上的吐蕃守軍更為沮氣。

    過了三天,還沒有動靜,看著吐蕃人借助城牆之險,將城中的物資陸續地撤向河西,契苾明有些著急,說道:「殿下,會不會黨項人反悔?」

    「不會,但他們會猶豫不決。犧牲重,又會徹底得罪吐蕃人。」

    「那來的那麼多好處?」

    「契苾將軍,與你們契苾不同,對朝廷很忠心,因此,朝廷一直將你們契苾部放在涼州咽喉之處,拱衛河西走廊安全。與吐蕃人交接不大。但是黨項人,孤以後還繼續安置在西傾山、積石山。吐蕃一旦北下,攻不破這道防線則罷,一旦攻破必然會拿黨項人洩憤。」

    也是李威最想看到的,這樣黨項人在吐蕃沒有解險危脅之前,將會緊緊與唐朝栓在一起。到時候,朝廷也好徵兵,甚至他們為了保衛家園,主動參戰。

    但不是黨項人自己願意看到的。

    「不過,契苾將軍,不用擔心。黨項人自己很是窘迫,但我們離了他們,大不了按照原來的計畫行事。九曲三城照樣收下來,吐蕃還會窘迫。而他們離了我們唐朝的支援,這一年都難以維持下來,一旦我們不高興,將事情洩露,會迎來更大的壓榨。麥子快要成熟,我們大軍又到了宛肅與洪濟城下。他們負責只是攻打九曲軍城,以及隨後出擊河西會有犧牲,可卻是他們能辦到的。最後還會同意。」

    可想了想,說道:「給他們一些信心吧。」

    說完了,將高大的巢車推了出來,派士兵站在上面指揮,然後幾百台投石機也推到前線。弓箭手在投石機後面掩護,將石頭與火藥,往城中拋射。一番轟炸後,李威說道:「盾牌手掩護,填壕溝。」

    城頭上還有吐蕃人反抗,然後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石頭與火藥,像雨點一樣下來,都砸碎了不少城牆的垛口。吐蕃士兵死傷無數,反抗的士兵很少。只是一會兒,在護城河上,填上了三條壕溝。

    李威說道:「停。」

    讓士兵再次返回,然後讓斥候通知裴行儉在洪濟城下,如法炮施。

    以後每天如此,兩城城門口,都填上了寬大的壕溝。有沒有吊橋無所謂了,可是死傷也很重,數天的攻城,雖沒有真攻,兩邊也有千名士將士傷亡。六月很快就結束。

    論贊婆十分窮困,唐軍有傷亡,他手下的傷亡更重。主要是士氣,是沒有攻城的,一旦攻城,他懷疑一天都能不能堅守住。若不是有河西這條退路,有可能士兵能不戰自降。

    這時候,他的手下大將莽甸熱出了一個主意:「大將軍,明天就是七月初一。」

    「嗯。」

    「屬下有一條計策,既然唐朝開關放百姓,我們有許多軍隊撤到河西。不若派軍隊裝扮成百姓模樣,混入河湟境內,乘著唐軍主力在九曲,奪關攻城,掠奪物資。而且,也使唐朝對吐谷渾百姓反感,即使再放百姓,搜查嚴密,百姓怨憤會重。一舉兩得。」

    「不可,你看一看,唐朝兩軍大約只有四五萬人,兵力勝過我方。然而不是全軍出動,後方還有四萬多唐軍。若不是全副盔甲,休說奪關攻城,說不定會全軍覆沒。再說,派我們吐蕃人去,唐軍會發現。派吐谷渾人去,軍心搖動,有何戰鬥力。說不定有的士兵自己就會洩密。」

    「那麼我們怎麼辦?」

    「我正在想唐太子這樣做的原因。」然而論贊婆眼睛眯了起來,問道:「我們軍**有多少黨項士兵?」

    「約佔半數。」

    「不好。」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9
第四百三十二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

     「大將軍,這個不大可能……」

    黨項與唐朝眉來眼去,都是知道的,看一看唐朝的態度,如何對吐谷渾人?又如何對黨項人的?再看看吐谷渾人,不顧唐朝的殺戳,想要往靈州逃跑,再看一看黨項人有如何反應?

    但舉族皆反,甚至於幫助唐朝攻打吐蕃,多半還沒有這個膽量。

    不僅莽甸熱,就是原來論欽陵也是這樣的想法。部族多,不好統轄,作戰又懦弱。不要提這段時間唐朝的凶悍,原來三四萬人入侵涼州,居然只是數千唐朝軍隊殺得丟盔卸甲。有什麼膽量敢舉族背叛吐蕃人?

    但論贊婆為了防止萬一,還是徵了一萬士兵,是做人質的。再說人多好壯膽。可還沒想過,黨項真敢舉族皆反。

    經莽甸熱的提醒,越想越有可能,若是黨項人在背後攻打九曲軍城,甚至出擊河西。然後唐軍配合著,攻打宛肅城與洪濟城,最要命的,兩城中還同樣有許多黨項士兵。前面唐朝軍隊在攻城,後面黨項人在城中舉起刀子砍殺。

    論贊婆哆嗦了一下。

    實際上若是黨項人必反,就算他發覺了,大勢已去。唐朝的軍隊,再加上黨項人的軍隊,一下子能達到十幾萬大軍。然而青海能征多少軍隊?

    心中抱著一絲僥倖,說道:「莽甸熱,你悄悄尋幾個藉口,將一些主要的黨項將領給我抓捕起來,然後用嚴刑審訊。」

    「是,」莽甸熱領命下去。

    醒悟了,可是晚了。

    李威這邊也接到斥候送來的消息,商議了很久,駱務整領命將一萬多黨項兵,又散回黨項各部。然後各部的酋長聚集,開始商議。一直猶豫不決。與李威那次攻打九曲城不一樣,是用了唐軍名義攻打的。但這一個次,直接變成了黨項人自己攻打。

    辛承嗣也就到了。

    將李威的話帶到,這是李威第一次明確表態,會騰出九曲一部分區域,供黨項人生活,還有將來青海最好的大非川與烏海柏海一帶。可一直在猶豫,有的部族都想打退堂鼓。

    眼看七月到來,又聽到唐朝發出大軍,到了洪濟城與宛肅城下。辛承嗣有些急,說道:「你們也不用商議了。同意,立即發兵,不同意,我立即回去稟報。」

    說著,與駱務整開始將屬於唐軍的一千來將士集合起來,要離開黨項部。

    實際上還是二人年青,若是換成了黑齒常之等人過來,此事也圓滿解決,終於使時間拖了數天。這一逼,才使黨項人勉強答應下來。除了原來的一萬多將士外,又召集了近萬子弟,兩萬多人開始集合。境內還有一些吐蕃的使都與少量駐軍,立即用人海戰術,將其殲滅。這才派人暗中通知吐蕃各處黨項戰士,到時候配合。

    駱務整領著兩萬多軍隊,但沒有立即出發,先讓三千人,押著一些物資,送到九曲軍城。其他的戰士扮作了百姓,向九曲城靠攏。另一邊,李威也派了人通知黑齒常之,率領一萬五千軍隊,兵出赤嶺。

    當然,很不滿意,兵貴神速,當辛承嗣到達黨項時,就應當發兵的。拖一天,一個變化。

    這天晚上,論贊婆在用嚴刑審訊幾名黨項人。普通的黨項人肯定不知具體的內幕,但有一個士兵是一個部族酋長之子,熬不住刑訊,吐了出來。李威的計畫,並不得知。可審出來許多有用的情報,比如黨項通過交易,暗中得到一大批唐朝的糧食。再比如,黨項暗中又派出軍隊,支持過唐朝作戰。

    這個反間計,在唐朝初期戰無不勝的情況,用得很少,胡人也用得很少。後來卻出現不少,比如咽面就準備用反間計,使王方翼部胡人倒戈,但計畫失敗了。可是後來葛邏祿反叛高仙芝,卻導致了唐軍與大食之戰中潰敗。這一戰,與現在的局勢相彷彿,只不過換成了吐蕃人的貪婪與壓迫,導致黨項人在李威施出種種好處後,開始反叛。

    後來的事,論贊婆不知。可是知道不妙,於是將軍中各個黨項將領召集,說道:「我們吐蕃待汝不薄,為何你們黨項人要叛我?」

    這些將領同樣不知道此次的計畫,還沒有接到部族的消息,但知道背叛,也可以稱得上,臉上有些驚變。看著他們神情,論贊婆已經更加能確認,最不好的事情已經發生。

    立即通知洪濟城方向,撤軍毀橋,九曲城加強警戒。又將這幾十個黨項的首領全部斬首示眾,然後懸掛著城門上。大軍不顧城中還有許多輜重,連夜撤向河西。

    李威正在睡覺,被侍衛喊醒,穿了衣服,起來觀看。連忙說道:「攻城。」

    城中此時亂成一團,還有許多黨項士兵的,可被挾持著,一道出了河西。士兵將雲梯架起來,幾乎沒有遇到反抗,就攻入城中,將城門打開,軍隊迅速進入城中。但除了少數的敵人,大多數及時撤到河西新修的小城中。

    反應及時,沒有讓吐蕃人將河橋毀去。再次隔河相持。

    另一邊,黨項人才姍姍動手。

    九曲軍城還沒有接到論贊婆的消息,兩萬多黨項軍隊在駱務整率領下,撲到了九曲軍城下。吐蕃駐軍將領沒有醒悟,聽到後站在城牆上詢問:「你們黨項人為什麼出動了這麼多軍隊?」

    野辭明川在駱務整指使下,來到城牆下面答道:「噶爾將軍命令我部,支援宛肅前線。」

    這名守將一聽,立即警覺起來。若是去年,還相信,現在論贊婆是以撤離為主,除了九曲軍城與獨山軍城,要堅守外,其餘軍隊不是作戰,是撤離。又問道:「手令在何處?」

    看瞞不了,駱務整讓手下吹響作戰的號角。接著城中開始混亂了,各個黨項人舉起手中的兵器,倒戈相向。

    「攻城。」

    也沒有雲梯,只有一些簡易的梯子,搭了上去。因為沒有人率領,士兵個體很凶悍,可整體的戰鬥力仍然不可觀。然而城中的黨項兵太多了,

    論贊婆的送信使者到達時,九曲軍城已經丟失,幾萬黨項人呼嘯地衝過駱駝橋,向河西殺去。橋西同樣駐有吐蕃守軍,可是在內部黨項人的叛變之下,內外交困,又迅速崩潰。

    駱務整又率領黨項人繼續殺向洪濟橋,依然順河西之地,堵截吐蕃人撤退的道路。

    洪濟城也開始匆匆忙忙地撤軍。與原來準備在九曲軍城駐守不同,與宛肅城也不同,洪濟也打算拱手相讓的。不過壓力更重,大小榆谷有不少吐谷渾牧民,這個要撤離,百谷城還有士兵,也要撤離。只是剛剛將大小榆谷的百姓撤完,百谷城的將士還沒有全部來得及撤出河西。隨著裴行儉與李謹行大軍到來,只好將百谷城的軍隊往九曲城方向撤出。

    九曲城一失,還有一千多名士兵,結果可想而知的。實際上幾天前就在準備撤離,但是城中有大量的輜重,原來無所謂,現在很窮。有一點東西也是好的,在這個夜晚,加快了速度。

    裴行儉驚醒了,看著眼前的狀況,還沒有接到李威通知,一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按理說九曲城失守,也沒有這麼快,洪濟城就知道了。原來的計畫,是暫且不攻。最大限度,讓駱務整率領黨項大軍,往北行得越遠越好。到時候,即使洪濟城的吐蕃將領得知,也是驚慌失措,攻城的損失會很小。時間拖了一拖,黨項人也趕了上來,兩軍一會合,繼續順著河西,繼續向北進攻,有可能切斷論贊婆的去路。

    實際上還是黨項人猶豫的時間太長。若是早兩天動手,有可能論贊婆這一次真會逃不掉。

    裴行儉站在哪裡,想了一下,沒有想出來,但知道肯定某一個環節出現了變故。於是立即下令攻城。宛肅城沒有得到通知,可是洪濟城得到黨項人通知。看到唐軍攻城,城中黨項人誰願意去河西,再讓吐蕃人押到那個旮旯裡?立即兵變。

    本來就在亂,再加上兵變。吐蕃守將見機不妙,打開西城門,還是當初唐朝建築的,一個大大的甕城,卡在洪濟橋口,率領部下逃向河西。不知道什麼情況,利用河西小城以及洪濟橋的地理位置拱衛。自然,洪濟橋也來不及拆除了。然後派出斥候打探消息,向論贊婆匯報。

    天色微微亮了起來,七月初一的黃河十分美麗,晨霧裊裊,像一條玉帶,從平原峻嶺裡穿過。河水亮得像一塊寶石一樣。

    斥候已經回來:「報大將軍,不好了,九曲城失守,黨項人叛變,數萬黨項人正在向洪濟湧蜂擁而來。」

    一聽,不顧得等論贊婆的消息了,立即撥營就逃。

    裴行儉也讓這個變化弄得措手不及,自己率一部分人駐守,派李謹行率大部追擊下去。這時候駱務整才率著黨項人追趕上來。裴行儉迎了過去,做了簡短的吩咐。自洪濟城到宛肅城,一路有一些吐蕃人修建的關卡與哨所,留一部將他們困住,不強攻,只讓他們不逃出來就行了。擴大戰果。大軍主力,繼續追擊李謹行,兩軍會合。

    論贊婆還沒有喘過氣,陸續地各種壞消息稟報過來。

    他軍中還有不少黨項士兵的,將這些黨項士兵集中起來,大約有兩千多人,然後下令,亂箭射死。處死了這批黨項人之後,又開始準備撤離。神情沮喪之極,這一來,青海算是徹底糜爛了。

    洪濟城的吐蕃軍就敗退下來,論贊婆說道:「撤。」還有不少人逃了出來,吐蕃人加上吐谷渾合計有一萬多軍隊。

    李威站在城牆上,注視著吐蕃人的動靜,又看到遠處煙塵揚起,知道九曲城與洪濟城大約得手。但還不符合他的目標,也不知哪裡出了差錯。看到論贊婆率軍開始逃跑,立即從宛肅城渡過河橋,跟在後面追擊。

    這一追,一直追到大非川。擊斃了不少挪下來的吐蕃士兵,主力軍隊還沒有追上,倒撞上了黑齒常之。一變,整個計畫都出現了一些失誤。黑齒常之同樣軍隊晚來了一步。曼頭城也別急著打,還有樹敦城,吐蕃主力潰逃,這兩城成了囊中之物,以及赤海的一些小城在內。將幾部會合,讓黑齒常之率兩萬軍隊繼續追擊下去,其他軍隊分了一分,圍困曼頭城與樹敦城,吐谷渾人的主要財富以及王墓,主要在都城一帶。但城中還有一些貴族,略略有些財富。

    戰到現在,唐朝同樣對財富充滿渴望。

    率領了一部分軍隊返回,沒有去宛肅城,而是來到當日被圍的那個山嶺,原來是無名嶺的,後來唐軍取了一個名字,叫拜嶺。李威在嶺上,向用生命換取主力脫圍將士,作過數次伏拜的。

    裴行儉帶人,從洪濟城追了下來。說道:「殿下,大局已定。」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9
第四百三十三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

     「但讓黨項人拖了時間。」李威十分可惜地說道。

    若沒有黨項人的整體背叛,論欽陵的安排也沒有錯。唐朝的軍隊在明面上佔了優勢,無論數量,或者質量,或者士氣。但要強行攻城,就是手中有許多犀利的武器,死傷也會慘重。但反觀吐蕃,還能從吐谷渾與黨項征來兵源。勝不勝利,無所謂,只要將唐軍進一步的消耗。來年,吐蕃一穩定,帶一批軍隊進入青海,會因為唐軍兵力少,佔的地盤大,撕開一個個裂口。

    事實這一次論氏兄弟疏忽是很致命的。吐蕃原來共有四萬軍隊,這些軍隊,主要集中在九曲一帶,還有近萬的軍隊,魚尾軍三千,牛心堆的那不算,是莫賀後來派兵駐紮的。還有其他的一些關卡。當然,這是明面的,若有需要,他可以召喚近十萬大軍作戰。但全部駐紮,消耗供養不起。後來又召集了一萬黨項士兵,這使得黨項士兵的數量在河曲達到一半有餘。

    這是很要命的。

    不僅如此,九曲從宛肅城,到洪濟城,到九曲軍城,一共才二百來里路,若是順利,幾乎一天就可以會師。即使想召集軍隊,都沒有那個反應與速度、時間。

    因此,李威原來是想將這幾萬軍隊一口氣吞下去。

    論贊婆沒有想,若是想逃命,帶著一隊親信,唐朝軍隊在後面很難追上。但這不要緊,只要將這幾萬軍隊全軍擊斃或者俘獲,吐谷渾哀鴻遍野,有可能進一步一逼,能奪下吐谷渾城附近幾座王都。偽吐谷渾政權,一下子消失。

    可是卻讓論贊婆逃了出去,還帶了大量將士。只要逃到吐谷渾城,這幾座城皆是居山而立,囤積了大量物資糧食,強行攻打變得不易。偽吐谷渾政權,還能繼續存在。

    「殿下,已經做了很好。」裴行儉安慰道。

    比他原來預想得還要好。

    現在也知道論贊婆發覺了,具體的情況不知,但射斃的兩千多黨項戰士他已經得知。若不是發覺,論贊婆不會這樣做的。頓了頓說道:「殿下,現在我們兵中兵力充足。除了我們八萬多唐軍,黨項的軍隊,原來的兩萬多士兵,以及從吐蕃軍中反殺出來的一萬多軍隊,幾乎達到了四萬人,是不是擴大一下戰果?」

    這才是他找李威的用意。

    兩人坐在石頭上,商議了一下,李威又下了一條條命令。

    派一支斥候,立即從大非川騎快馬,到達肅州城,讓王方翼與郭元振出兵伏俟城。契苾明率領一萬五千名唐軍,與三萬黨項大軍追趕下去,與黑齒黨之軍隊匯合。

    一南一北,將伏俟城奪下。吐谷渾的都城,不用理它,強行攻克,太過於損耗軍隊,不值。再說,他還不想立即拿下整個青海,無論怎麼做,還有許多百姓逃到各個山嶺山谷,無法剿清的。一旦戰線過長,兵力薄,論欽陵大軍返回,裡外夾攻,自己反過來成了論贊婆。

    奪下了伏俟城後,軍隊繼續一分為三,王方翼率原來的軍隊,從伏俟城殺回肅州。可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百姓不去動,動了,是讓諾曷缽得利的。所動的是物資,武器、盔甲、鐵器以及馬匹是重點,其他的物資能擄,全部擄到肅州。補貼這一戰的消耗。

    黑齒常之與契苾明兩部軍隊一分為二,一個順著海北,一個順著大非川,除了已經接近赤嶺的百姓外,其他地區的百姓物資,也最大限度地擄獲回來。

    駱務整率領五千唐軍,五千黨項軍隊,進駐赤海地區,還是以擄獲物資為主,將物資送到承風嶺,然後就赤海駐軍,將百姓攔阻起來。想逃避到靈州的百姓,讓他們從九曲三城進入唐境。不為其他,是讓這些百姓替唐軍駐城的。主要是黨項各個通道,能毀的則毀去,不能毀的則築下城堡堅守。還要順便興修水利,開耕屯田。不然,李威也弄不來這麼多勞力。

    李謹行再次率兩萬唐軍,以及下余的黨項人,從烈謨海,進入到柏海、烏海地區。不僅是擄物資,還要擄百姓。在哪裡的百姓,多半是不想投奔諾曷缽。這一部百姓押到黨項境內,拖一拖,拖到八月,送到中原,做部曲。

    想了想,又下了另一條命令,讓黨項人再次出兵三萬人,到河湟九曲之地,以及就他們黨項原地,與唐軍配合。看管拱衛河湟九曲,以及積石山各個要道口。又讓他們派出十萬百姓準備配合築城。

    對黨項究竟能出多少士兵,無論唐朝,或者吐蕃人皆不清楚。這是試探一下黨項倒底能有多少兵力,有多少勞力。河湟與九曲經這一分兵,兵力確實也空虛了一些。沒有兵力震懾,數萬數十萬吐谷渾百姓帶著憤怨之心湧來,若是論贊婆再利用一下,會有變故。築城,也更需要人手。

    這個速度要快的,論欽陵到了邏些城,這個消息最少一個月才能傳到邏些城。七月之前,必須將一切結束,沒有縫隙,論欽陵只好望洋興嘆。

    然後又低聲說道:「裴侍郎,你替孤下達一道密令,凡是金銀珠寶貴重物資,一半上繳朝廷,一半留下來暗中犒勞各個有功將士。任何人不得私自藏沒。」

    不能放在明處說的,實際上朝廷對此管理也很模糊。若全部充公,將士失去進取之心。若全部歸於將士,將士會因貪婪誤事。戰到現在,一直在赤嶺與九曲拉扯,沒有得到多少貴重的物資。

    倒是李威那一次出逃,有很多機會。然而李威嚴禁將士貪婪,本來嫌速度慢,必要時將輜重都丟棄了。若是帶上幾十斤玉石,會是如何的拖累速度。但這一次不同,吐谷渾百姓貧困交加,可各個貴族手中還有大量珍貴的金銀珠寶。論贊婆潰敗速度如此之快,許多貴族沒有逃到王都。象曼頭城、伏俟城、樹敦城以及其他各個小城要卡里,皆有吐谷渾大量的貴族。收穫會很豐富的。

    「喏!」裴行儉笑嘻嘻地下去。

    李威回到了鄯州城,九曲交給了裴行儉。

    鄯州已經湧來一批難民,沒有了軍隊阻擋,難民如同潮水一般地湧向了赤嶺各個關道。第一批難民,手中還有一些物資度日的,但想走也沒有那麼容易,留了下來,蓋房子,架橋樑,修水利,開新田。拖一拖,拖到八月,還要割麥子。

    然後寫信給父親。

    先報一個喜,將大約的戰況說了一遍。時間提前了,得解釋其中的原因。

    然後再提醒一下,雖然大勝,可是以巧取勝的,吐蕃人的力量不可小視。因此,只能將黃河以東積石山以北的地區奪下經營。讓它成為真正朝廷的熟土,千萬不要貪圖整個青海。依然有許多吐谷渾寧肯逃於山野,都不肯歸降諾曷缽。況且,吐蕃西域還有軍隊,且末等地區還有大量的吐谷渾人。若是經營整個青海,兵力不足。

    除非朝廷出動二三十萬大軍,還要常駐此地。就是如此,將領還不能大意,否則有可能大非川之敗,重新展現。再說,朝廷也無法維持這個供給。這務必說清楚的,青海雖好,有了青海,吐蕃將無法插手安西四鎮事務,南絲綢之路將再度打開。然而想佔有整個青海,吐蕃必然反撲,從西域到柏海、烏海、積石山,這幾千里的防線,必然需要龐大的兵源。

    可是有可能交戰的區域,卻在真正的高原地帶,不是唐朝軍隊的優勢。至少在沒有完全適應這種高海拔的環境下,戰鬥力不及對方凶悍。

    但一退,卻是海闊天空,有了河湟九曲的屯田,朝廷不需要提供糧食,融合了黨項人,又得到了數萬精兵。七月放關,並且是在這種情況下放關的,現在青海一片狼籍,想怎麼逃就怎麼逃了。親近唐朝,或者忠於諾曷缽的百姓,這一個月內,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撤離。剩下的皆是頑固不化之輩,無藥可醫了。以後不停地尋找時機,將他們擄來,擄到中原做部曲強行王化。

    儒家之道乃是治國之本,所以不能亂殺亂搶,但有一個合理的名義,不是做部曲,是王化去的。

    吐蕃人必然還會覬覦青海,但到時候青海沒有兵可征,沒有糧草可做供給,時間一久,吐蕃佔據劣勢,必然撤退。然後進一步蠶食白蘭,兒臣已經準備八月,等到薛仁貴到達之時,寫信給白蘭各部酋長,讓他們臣服我們大唐。不臣服,徐而圖之。再到迷桑、東女各羌。不出數年,吐蕃對青海會徹底失去妄想,青海本身也空殘下來。有了九曲的糧食,完全適應這裡天氣的軍隊,融合的黨項人,再讓諾曷缽返回,青海將徹底為我唐朝所有。不出十幾年,白蘭、東女各羌如青海一般衰落,吐蕃枝葉一去,必然敗落,這才是解決吐蕃根本。

    信很長,寫了很多的原因。

    得說清楚,不然有心人顛倒黑白,挑撥一下,許多人頭腦一作熱,讓自己強行佔領青海,大事皆去。自己有可能會成為哥舒翰第一,哥舒翰還沒有出來,反而排到第二位。

    論欽陵想到了打唐朝內政的主意,李威也不是當初的懵懂穿越者。功勞越大,越是要小心。後面京城的風雲,才是自己的根本。

    信寫完了,外面侍衛稟報導:「殿下,野辭部的野辭明月小娘子求見。」

    「讓她進來。」

    野辭明月走了進來,李威讓她坐下來,說道:「你不用擔心,你二哥很好,這一次也立了戰功,我在河西還遇到過他。」

    「謝過殿下關心。」

    「不用謝,是你的二哥,孤不好刻意詢問。可看到了,總要問候一下。」

    「是。殿下,臣妾聽到一言,說這一戰打完了,殿下大獲全勝,將要返回中原?」不懂,聽到裴雨荷自稱臣妾,她也改成這個稱呼。

    「沒有那麼快,最少還有一年多時間,」李威答道,就是自己想回去,父親也未必讓自己回去。但這個不解釋,解釋了她也不懂。又說道:「你不用擔心,孤回去時,一定將你帶回長安,讓你看一看長安的壯觀景象。而且太子妃已經向母后懇請,這一次你們黨項人雖然猶豫不決,誤了孤的事,也算是立了不小的功勞。挾功懇求,必然會成功。」

    「是,」臉上一片緋紅。

    「你二哥還說了一件事,你託人帶了一些禮物回去,那些小姐妹,都十分開心。」

    閨蜜,總有幾個的,還有一些親戚,野辭明川返回黨項時,野辭明月托他帶回去一些衣服、胭脂等少女用品,送給相好的好姐妹。李威也沒有怪,說明這個少女心性依然十分淳樸。喜歡的也是這一點。

    「是,可是……」

    「可是什麼?」

    「去了長安,臣妾很歡喜,就是父親與母親。」

    「你這個傻丫頭,」李威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不入東宮便罷,一入,你家也是國戚,雖未必能做什麼官職,可朝廷必然授予一些散官。你家人想在青海,都不可能。」

    「那麼說,我一家人皆能到長安城?」

    「是啊。」

    話音未了,外面又稟報:「諾曷缽大汗與弘化公主殿下謹見。」

    朝廷還沒有說服,這兩個人倒第一個要說服。但立即將桌子上信收起來,不能讓這二位看到,然後站起來,不好太怠慢,迎到門口,讓他們進來。諾曷缽一下子伏在地上說道:「感謝殿下替我將青海收服。」

    「你先起來,」李威將他扶起來,問道:「是誰說孤將青海收服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9
第四百三十四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

     「太子殿下,你的軍隊已經將吐蕃軍隊全部擊潰,不已經將青海收服了嗎?」諾曷缽眼巴巴地說道。為了等這一天,他等了很久。

    「你先坐下來,聽我說。」李威讓他坐在椅子,然後說道:「大汗,當真收服了?那麼我問你,論贊婆僥倖帶著一萬多軍隊逃向了吐谷渾城,在黑齒將軍追殺之下,還有八千多人平安進入了吐谷渾城。另外,你們那個莫賀,又召集了近萬吐谷渾戰士拱衛王都。吐谷渾城是如何難以攻克,你是知道的。」

    「但殿下,你屬下包括黨項士兵,有十幾萬將士。」

    「是,若想強行攻克,絕對能攻下來。實際上若不是這次出現了一些失誤,有可能論贊婆都逃不出去。可就是那樣,我還不準備收服青海。」

    「為什麼?」

    「時機未到,不相信,你到了七月底看一看。從海北到伏羅川到大非川到烏海柏海,你們吐谷渾最少有三十幾萬百姓吧?」

    倒底有多少百姓,沒有人能說清楚。這是半奴隸製造成的。一戶人家一個主人,有許多奴隸,今天是十八個奴隸,明天出了什麼變故,有可能會變成了二十八個奴隸,或者八個奴隸。沒有辦法統計。這種情況在唐朝也有,不過很少了,也換了好聽的說法,部曲。戶部上來的人口只有三千萬出頭?當真唐朝只有三千萬人?肯定不止的,最少在四千萬左右。一些羈糜地區不能算,還有的就是這個部曲。

    換成了吐谷渾,人口誤差更大。不過大約的諾曷缽還是知道,這一帶是吐谷渾人口最集中的地方,雖戰到現在,三十幾萬百姓還是一個保守數字。道:「是。」

    「現在你在召喚,還主動提供給他們糧食、衣服,青海已成了一片殘蕪。按理說,這些百姓會全部投奔於你吧?」

    「這……」

    「這不會,是不是?正是如此,吐蕃治理已久,在他們沒有入侵之前,你們吐谷渾有許多人自甘墜落,寧肯受吐蕃的剝削,也不願接受唐朝的羈縻。所以到現在,許多貴族以及他們子民,還是不願意向大汗臣服,接受大汗的好意。看到唐軍到來,他們寧肯丟下輜重,逃到山上,以山為險,繼續負隅頑抗。」

    這個情況在眼下的吐谷渾有,在白蘭羌也有。有許多山,將山道一扼守,當然,可以攻克下來,也不是珠穆朗瑪峰。可是犧牲會很重,不值。所以黑齒常之等將領,將這些百姓略過不管。本來就是以物資為主的,諾曷缽帶走多少百姓有何關係。可這些人總得要吃飯,要生存,還得要返回草原,到時候可以從容擄獲。

    原來白蘭羌更是如此,唐軍一來,兩邊皆有大山,借山勢為天險,易守難攻。而且地勢更高,這個高海撥是唐軍的最大短板。可朝廷呢,不顧這些部族的反反覆覆,要講仁愛,又不好像李威這樣,直接對物資進行破壞。所以蘇定方經營數年,一度大破吐蕃軍隊,可對白蘭羌居然無功。換成了吐蕃人,不客氣了,仁愛的什麼也沒有了,數度攻擊之下,白蘭羌一部轉移到伏羅川以南地帶,也就是後世的柴達木盆地。還有一部成為吐蕃人忠實的狗腿子。

    這個借山而守,與這個高海撥,也是李威將要面對的。

    只是有一門好處,經過吐蕃的攻擊,一部分百姓的轉移,白蘭羌大不如昔,也不是不能圖。

    「這樣吧,只有七月一過,有二十五萬百姓投奔於你,我會立即助你光復青海。」

    「這……」

    「這又是不可能,是不是?可是唐朝若立即助你光復原來的吐谷渾,吐蕃人會不會甘休?吐蕃本土,以及東女羌、象雄等屬國,最少有將近五六百萬百姓。這一戰,我唐軍損失慘重,雖然看似戰果輝煌,可主要擊斃的是你們吐谷渾叛軍,以及羌軍。吐蕃本土損失了多少軍隊,告訴,不足五萬人!只要他們元氣恢復過來,還可以立即組成二十多萬的軍隊。那時候,交戰的戰場將全在高地。漢哭山,這個名字好啊。孤也去過,雖然沒有哭,可十分難受。在這些高地上交戰,我軍有不有利?更況且,你們吐谷渾留下的百姓,會不會背後插刀?或者大汗自己有能力,立即將靈州的部下,以及歸降的部族交給你,讓你自己光復故國如何?」

    「這……」

    「我知道大汗想說什麼?你對我們唐朝很忠心,我非常感謝,所以我一直對你十分遷就。」

    諾曷缽十分慚愧地低下頭。

    「不但是現在,將來你諾曷缽,你的長子慕容忠,也將是我們唐朝最好的朋友。可是大汗,你想一想,大非川一戰,我們唐朝五萬大軍以及五萬從軍,全軍覆沒。這一戰,到現在已經犧牲了八萬多將士。七月各部依然在吐谷渾繼續擴大戰果,一是不給叛民以及偽可汗喘息的機會,二也是進一步逼一逼,讓更多百姓附投於你。可這又要犧牲……犧牲慘重啊,我們唐朝的兵力與財力,同樣也有限的。想要助你立即復國,我計算了一下,最少得要二十五萬到三十萬大軍,才能將各處駐守。就算有功,這個後勤怎麼辦?或者你們吐谷渾人能供得起?」

    「難道青海只能這樣?」諾曷缽茫然地說道。

    「誰說的?」李威瞥了他一眼,心裡想到,不管是不是這樣,你想恢復過去吐谷渾人阿柴時的榮光,是不可能了。不能說,繼續說道:「若是這樣,孤何必在此築城建堡?青海我朝能丟,還有河西走廊,祁連山之險。可是吐蕃不能丟,他們大軍來此,是一片廢墟,為了得到足夠的供給,只能渡過黃河,到九曲或者河湟與我軍決戰。在這時,地勢還不是很高,又是我軍經營範圍,天時、地利、人和皆不佔劣勢。吐蕃無功,只好退。一退,繼續替大汗『處理』叛民。數年之後,青海叛民消失,大汗率部下返回,再有我軍相助,吐谷渾又可以光復。」

    半真半假。也要將這位大汗安慰好,百姓殺是不能殺的,國家輿論會有反對聲音,全部擄走,激起百姓死志,也要讓諾曷缽帶走一部分百姓,有這個大旗擋著,無論做什麼,皆是正義之師,師出有名。

    諾曷缽讓李威說得無言以對。復國想法很美好的,可是人家說得也有道理,不可能因為支持吐谷渾復國,不顧自己的國家。與弘化公主相視了一眼,只好怏怏不樂地告辭。

    還要出城,迎接受百姓,怕唐軍粗暴相待,城外麥田的小麥開始有些黃色,看上去十分喜人。但諾曷缽又想到了一件事,河湟不說了,大約幾年後自己回來,九曲也休想要了。黨項人與唐朝有所來往,也休想對自己臣服。

    想到這裡,心中十分黯然。實際上何止是九曲黨項之地,海北是出產青海璁最好的地區,有祁連山相阻,天氣沒有那麼寒冷,雖然不像大非川那樣廣大的平原,可多有小川河谷地帶,適宜種植莊稼,這個李威也沒有想放棄的,還有大非川、烏海一些地區,也適宜種植莊稼。到時候皆要移民。

    時間還早,那時候他恐怕也登基為帝,說話算數!

    移民就會可行。

    為什麼非要讓吐谷渾人佔有,反反覆覆?

    諾曷缽走了,黨項人又來人,幾十個老者,沒有統一的首領就是這個樣子。一來一大群人,但這個李威喜歡。有統一的首領,那才糟糕之極。其中拓跋的一個老者說道:「殿下,你要我們抽三萬士兵,十萬勞力,我們黨項各部辦不到啊。」

    「怎麼了?」

    「若是原來還可以,戰到現在,我們黨項人犧牲的子弟雖不及吐谷渾人,可也犧牲了許多子弟。頂多能抽出兩萬士兵,然後各部要留守一部分,否則南方各羌,特別是出了西傾山的各部,與白蘭羌、迷桑等羌人接近。萬一他們起了歹心,我們各部將無法防守。」

    此次大捷,就是白蘭等羌人,也不敢生覬覦之心。但為了防止萬一,李威說道:「這樣吧,你們將兩萬人抽調出來,一萬人拱衛各條道口,等到薛將軍以及朝廷的軍隊趕赴到松州,危機自除。另外一萬人,務必立即調到九曲。還有,勞力,你們必須能抽多少是多少,八月小麥成熟,還要你們協助收割。所有七月之前,將各個城堡大體的建設出來。這個時間要緊,不然我們各軍有可能還在吐谷渾地盤沒有回來,境風又有許多吐谷渾的降民要安置,朝廷又要派出一些將士的家屬遷到青海,十分混亂。容易讓論欽陵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我們最大限度抽調勞力。」

    「不是最大限度,這也是為了你們築的城。要知道為了炸燬那些道路,使你們境內安全,孤使用了多少火藥。一包火藥,你們知道得花費多少錢?從製成到運費,到青海成本,一包得兩百多文。」

    若是普通的黨項百姓,不一定能知道一文錢的價值。可這些老者皆知,別的不說,一匹馬大約十五文到二十文左右。一條道路完成炸燬,得要幾千包火藥,等於炸死了多少匹戰馬。然後又想到戰到現在,唐軍一共使用了多少包火藥,這又是多少匹馬,大約算不過來,肯定比黨項手中的戰馬更貴。

    李威又說道:「還有,孤問你們一件事。為什麼拖延了數天時間?知道漢朝的一個故事嘛?大將軍李廣因為誤期,最後被朝廷按律處死。沒有死,可是羞憤之下,也自殺身亡。你們呢?最少耽擱了兩天時間,正是這兩天時間,讓論贊婆率領許多將士,安全逃了出去。還是孤在青海,孤若不在青海,你們會不會聽從朝廷指揮?」

    這一句說得殺氣凜然。

    這些老者立即伏下,說道:「殿下,當初事關重大,殿下又沒有提前通知,各部想法肯定有所不一。」

    「孤很擔心哪,若是那一天孤不在青海,吐蕃又出動了十幾萬大軍前來,然後虛情假意地給你們一些好處,不知道你們黨項人會不會再度背叛我們唐朝?」

    「不會,殿下,請放心,我們黨項人這點好歹還能分得出的。」

    可是李威很不放心,論欽陵是何等人物,儘管這一次黨項人背叛,需要的時候必然派人拉攏。這一次的猶豫不決,也給李威敲響了一記警鐘。首鼠兩端是必然,畢竟生存在夾縫裡的民族,不過需要防範了。心裡面轉著念頭,嘴上說道:「這一次孤不計較了,而且你們立的功勞,孤如實上奏了朝廷。但孤不希望出現下一次。」

    「是。」

    「不過孤還要你們替孤辦一件事。」

    「殿下請吩咐。」

    「請你們轉告一下白蘭羌的各部,讓他們立即向我們大唐臣服,否則,準備迎擊孤的打擊。」

    「殿下,恐怕很難,」幾十個老者臉上又猶豫起來。他們雖與白蘭羌關係良好,可是吐蕃對白蘭羌十分尊重。吐谷渾最早被他們收服的大部族,因此,對吐蕃人很是忠心。

    「帶到了就行,降不降由他們自己選擇,孤還能等得起,等到八月十五。過了八月十五,他們就徹底是我們大唐的敵人。」

    「是。」

    一干人下去,但沒有幾天後,又來了一批客人,說是向李威要債的。

    「要債好啊,孤正等著他們前來向孤討債。」李威說完,樂呵呵地再次迎了出去。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19
第四百三十五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

     是欠了債的。

    去年年關時,在多彌部與蘇毗部,因為馬糧,開了十幾張欠條。主要是在多彌部,蘇毗部只開了兩張。

    當時,皆認為是一個笑話,不過畏於這一支強大的軍隊,只好將儲藏的一些牧草借給了唐軍。至於欠條,有的部族直接扔掉了。沒有扔掉的,也沒有當作一回事。

    呆在高原上,這時候通訊又十分落後,不久前,才知道唐朝太子逃回來,而且不落下風。但也沒有人想起來討要。不過這一戰,吐蕃各部壓力也很大,有的部族便想起此事,拿著借條,前來青海試一試看。

    碰運氣的。正好來到青海,是青海局勢糜爛之時。沿途看到許多唐軍如狼似虎,心中慼慼。不久便被唐朝斥候,看到他們鬼鬼祟祟,活捉了起來。聽說了此事,黑齒常之哈哈一樂。這人看似粗魯,心卻很細,立即想到了種種好處。派人將他們送到鄯州城。

    客氣地相迎,讓他們進屋坐下。

    五個人戰戰兢兢地將借條拿了出來,李威看了看,說道:「不用害怕,孤允諾過的,一諾必然行金。只是各位遠道前來,孤答應給你們大量布帛回饋,你們用何馱回多彌?」

    四個人嘰嘰喳喳說了一通,言語不通,因此,帶來了一名翻譯,翻譯解釋了一下,說道:「我們過來看一看,聽說大唐富裕,人們熱情好客,所以碰一碰運氣。如果唐朝太子承諾,我們立即返回各部,派百姓帶一些牲畜,拉布帛回去。」

    「是,我們大唐百姓最是熱情好客。可我們大唐百姓還有一句話,朋友來了有酒肉,敵人來了有刀槍。不過各位遠道是客,又曾幫助過孤,來人哪,上酒菜款待。」

    上了酒菜,熱情招待,才將他們送回去。

    「殿下,為何對他們如此熱情?」一名侍衛不解地問道。

    「遠交而近攻,你不懂的。這也是一場戰爭。」

    但隨著擄獲的物資呈了上來,才知道,這場戰役,還有一個巨大的收穫。

    李威低估了吐谷渾的富裕,實際上戰到現在,最苦的是百姓。一些貴族手中還有大量的財富。

    吐谷渾沒落之前,隋朝曾征伐過一次,唐朝征伐過一次,吐蕃征伐過一次。自吐蕃征伐成功後,薛仁貴入青海,這一次主要是扶持諾曷缽回青海,秋毫無犯,不拿群眾一針一錢,對吐谷渾戧害不大。

    經過了這麼多年發展,吐谷渾百姓在吐蕃高壓政策下,元氣沒有恢復過來,然而貴族手中的財富卻是越斂越多。並且這是一個開化的民族,會耕地,會遊牧,經行商。貴族手中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一次唐朝與吐蕃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役,兩國百姓與財政都遭到了戧害。然而吐蕃也不好強迫各個貴族將財富獻上來,還要指望他們指揮各部百姓。

    唐朝也是同樣的,國庫裡空蕩蕩的,可當真將國家的財富打完了?沒有,各個地主世家手裡依然有大量的財富,甚至因為這次動爭動用了大量物資,有頭腦的,發了一筆國難財。

    這一次潰敗速度之快,超過所有人想像,因此各個貴族散居在青海各處,沒有及時逃走。這些財富全部被唐軍所得,看到這個情形後,黑齒常之等人,立即分出一股股上千的遊騎,到各部,提前對這些貴族下手。還有樹敦城、曼頭城、伏俟城等城池裡,許多貴族也沒有來得及逃走。與吐蕃不同,建了城,可是各個貴族不願意入城居住。連吐蕃的贊普呆在邏些城的時間,都是很短的。與東女羌不同,有許多城池,但那不叫城池,是叫村寨,居住在各個險惡的山嶺上,依山修寨,防止敵人入侵的。

    但是吐谷渾人開化時久,城中還有大量貴族居住。這一次迅速攻克,抓捕了許多貴族,這些財富也呈了上來。這讓李威感到驚喜。遙想當年李靖攻打吐谷渾時,不知道有沒有得到財富。即使有,史書也不會記載。但肯定有的,唐初雖然動用的軍力少,可戰爭連年不斷,沒有外來財富支撐,唐朝沒有辦法發動這麼多起戰役。

    吐蕃崛起,大約也是這個道理。

    沒有將士私吞,太子放過話的,一半歸將士分配。太子的話,沒有人不會相信。於是這些金銀財寶源源不斷地送到了長安。史書大約還不會記載,但再加上牛羊與皮毛,不能使這次戰爭消耗填上,可能彌補一下大戰所帶來的經濟壓力。

    但發生了一件事。

    先前想要遷移的百姓,皆是親於諾曷缽的部族,親不親不知,可都是吐谷渾的弱勢部族,所以舉族上下才尋找活路的。這些部族很是貧困,也是李威下令,已經聚到赤嶺一帶的百姓不要去動的原因。

    但隨著唐朝軍分成五部,十幾萬軍隊在吐谷渾各處洗掠,除了及時丟下牛羊,逃到各個山谷裡的各部外,大多數部落財富洗掠一空,包括各部貴族與首領,成了洗掠的主要對象。走投無路了,只好率著部眾投奔諾曷缽。

    然後發生了一件事,這一天,諾曷缽又找到了李威:「殿下,你們將士將我們吐谷渾的首領抓了起來,毒打了一頓,吊在旗杆上。」

    「我過去看看,」李威立即丟下了手中的工作,走了出去。

    不投便罷,一投奔,而且到了鄯州,就不必要種下太多惡果。

    走了過去,問清了原委。原來是因為戰俘導致的,對這個情報李威沒有得到,也沒有想起來,認為吐蕃將所有戰俘押到了邏些城。其實猜錯了,對吐谷渾,吐蕃人十分看重。大部的戰俘押回吐蕃高原,還有部分戰俘送給了吐谷渾親吐蕃的各部貴族做了奴隸。這中間包括薛仁貴大敗後的數萬戰俘,歷曆數數擄獲來的中原百姓,還有劉審禮潰散的逃兵,入侵劍南三道,抓捕的大量壯丁。大約有三萬多壯丁,有不少人虐待而死,還有多少人活著,會有不少人,可究竟多少人,無法得知。

    窮得沒有日子的小魚小蝦先逃到鄯州,越往後去,越是吐谷渾的大鱷,各個部族的酋首,帳下皆有這些奴隸。他們過著慘不忍睹的生活,過了赤嶺還不敢說,怕招來殺身之禍,直到鄯州,看到巡邏的唐軍,一名戰俘才喊叫起來。

    巡邏的唐軍立即將這些戰俘清點,原來送到這名貴族手中前後多達三百多人,現在僅存下一百五十幾人。唐軍一怒之下,將這個貴族毒打,吊在旗杆上立威。

    李威一聽不樂意了,陰著臉說道:「大汗,你喊孤前來,是何意?難道說我們唐朝將士,應當是做你們吐谷渾的奴隸?」

    「不是,」弘化公主立即解釋道:「殿下,大汗的意思,既然他們已經歸順,請殿下寬恕一次。吐谷渾的制度,你也知道的。」

    指的是吐谷渾這種鬆散的管理制度,吐谷渾的可汗指揮各部酋首,通過各部酋首調動各部百姓。

    「孤知道,可大汗繼續任用這些貴族,孤對你們吐谷渾的將來依然很是擔心。」

    「是,殿下,能不能讓我慢慢來。」

    「放下他,」李威喝道。

    將這名貴族放下來,其實李威很想立即將此人處死示眾,可理智的沒有這樣去做。斬殺降俘,不吉,要麼不給他們降而殺之。現在青海這種模式也很好,對親唐的吐谷渾給予了回報,那怕原來與吐蕃沆瀣一氣的黨項人,都給了他們悔改的機會。但對仍然不悔改的吐谷渾人給予了嚴厲的打擊。不能全部打壓,那麼邊患無窮無休,也不能全部拉攏,沒有一個是省心的主,只要強大了,皆會反噬。只能拉一部,打一部,就像自己那個偉大的祖父所做的那樣,國力開支不大,卻能拓疆開土。所以忍下了這口氣。

    諾曷缽與弘化公主千恩萬謝,不僅是這名貴族,後面應當還有,估計還有不少人。這是一個開端。

    李威又說道:「不用謝。但是大汗,你也應當好好想一想,這一次孤動用了不少朝廷的軍隊,也動用了許多胡人、羌人與蕃人,包括你們看不起的黨項人,可有沒有動用過你們靈州吐谷渾各部士兵?回去後,也要好好想一想,做朋友,要互惠互利,不要僅想著自己。」

    說完後離開。

    這給李威提了一下醒,立即通知黑齒常之數將,也別想著擄掠財物,看一看,各部族裡有沒有唐朝的戰俘奴隸,能解救出來的,全部將他們解救出來。又讓婁師德出赤嶺,在各部裡搜查。

    然後又通知裴行儉在宛肅城審訊。

    從曼頭城與樹敦城抓獲了大批貴族,這些貴族一起押到黨項參加勞動。皆是吐蕃的死黨,等到七月一了,八月秘密送到中原做部曲的。從貴族到部曲,能不能適應,不去管。

    但諾曷缽這種略略有些自私的行為,也為他敲響一記警鐘。在靈州的吐谷渾部族並不強大,可這一次大量吐谷渾百姓逃亡過來,多有婦女老幼,現在還不強大。可過了十幾年後,吐谷渾又會崛起。

    於是又對裴行儉下了第二道命令,將部族最大限度往黨項人轉移,一個個部族單獨集中起來,看能不能將人口隱瞞下來,還是送到中原去融化。削弱吐谷渾的力量。

    審訊結果迅速出來,不但各部有,主要還是在吐谷渾都城,漢人手巧,吐谷城都城這些年大興土木,大多數集中在哪裡做苦力。要麼後來論欽陵擄獲的一批奴隸,壯丁送入青海,多以羌人為主,還有一部分漢人,散於各部,包括黨項人也分得一批。

    黨項人也需要勞力,又是羌人,因此沒有會報。

    不過這一部羌人多是熟羌,是真親唐還是假親唐,很難清楚。但確實屬於唐朝的羈縻百姓,於是李威用吐谷渾人向黨項人將這些羌奴交換過來。然後又向黑齒常之下達一份命令,將主力集中到吐谷渾王城,逼莫賀將這批奴隸交出來。不交,立即強行攻陷,然後屠城。

    看到唐軍黑壓壓的蔓延過來,開始喊話,莫賀只好找到論贊婆商議。

    論贊婆只是沉吟。

    對青海局勢,他很清楚的,也派了斥候悄悄出去打探。

    其實青海局勢原本不會這麼惡劣,若是時間從容,還可以組織一批軍隊強行一戰。當然這一戰打完後,青海還會糜爛,然而唐朝軍隊同樣會損失慘重。主要局勢糜爛得太快,加上黨項的數萬軍隊,肅州又調集了一萬多軍隊,唐軍各部都佔了優勢,沒有那個部落敢於反抗了。

    他也不相信李威真敢強行攻克吐谷渾城,這一帶地勢險惡,若強行攻打,唐軍損失會不小。也不符合唐太子的政策,以最小的損失,催毀吐谷渾的財力與人力,讓青海成為一片廢墟,讓吐蕃人無法立足。

    不過不敢賭,不僅是這些奴隸,還有吐谷渾城有大量財富,唐軍搶物資搶得眼睛都花了,難免不會眼紅。想了很久,說道:「放給他們吧。」

    這一放,代表著吐谷渾徹底認輸。沒有辦法了,看看二哥能不能有逆天的手段。

    於是放人,一邊放,一邊莫賀在哭泣,吐谷渾算是完了。經過這一次劫難,過去的榮光,休想了。不但如此,若有可能,唐軍繼續不放手,最後能沒落到黨項人,甚至黨項人不如的境界。

    對李威來說,算是意外之喜,前後得到了一萬一千多名戰俘,甚至還有原來劉審禮與王孝傑以及薛仁貴的部下。李威親自迎接,然後將他們安頓在九曲。可就在這時候,論欽陵安排的又一步棋,終於發揮作用。有些遲了,但終於發作起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20
第四百三十六章 抱銅仙(一)

     這一份捷報就到了洛陽。

    李治大喜,立即將諸相喊來商議。打到現在了,當初自己兒子回來時,十分高興的,可高興過後,看到國庫空了,心裡面也不樂觀。

    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李世民兩征高麗,從戰面上看,唐軍一直沒有輸,只是因為天氣原因被迫撤軍。但因為時間短,沒有攻克高麗,形成相持戰。就像唐朝與吐蕃一樣,你沒有攻破我家多少城,我沒有攻破你家多少城池。

    這是最糟糕的戰局。

    每射出一支箭,每丟失一把刀,不是鐵打製的,是金錢打造的,這時候的採礦技術,注定了鐵同樣金貴。甚至有時候為了有足夠的武器,將農具收上來重新融化,鑄成兵器。

    還有糧草,在長安,一斗米漲到一百文錢,了不得了,要餓死人。可是運到高麗,或者青海,每斗米漲到近百文,並不稀奇。就算民夫不要錢,牲畜不要錢,在路上的吃喝,就是一個驚人的消耗,要是運到西域,也甭運了,天大的本事,也別想運一粒糧食過去,相反,還要準備民夫回來的口糧。

    所以兩次征高麗後,李世民沒有吃虧,卻大嘆後悔。確實給國力增加了沉重的壓力,得不償失。

    當然,要是攻打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高麗立國多年,囤積了大量財富。所以到了李治手中,規模也不小,國家負擔不重。這個史書不會記載的。

    總之,這一場惡戰,吐蕃與唐朝這兩個國家皆帶來的沉重的包袱。

    這份捷報來得正是時候。

    捷報在諸相手中轉了一下,又轉回李治手中,王德真說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說,喊你們前來正是補漏拾遺。」

    「對前方軍事,臣也不知。可是為什麼太子殿下的捷報上反覆解釋了一件事,與呈給陛下的作戰計畫,迫不得己,作了更改。可殿下呈上陛下的作戰計畫,我們身為諸相,怎麼沒有看到?」

    這話是有深意的。

    你作為皇上,不知道便罷,知道了張大安很有可能,為了自己野心,扶助雍王奪嫡,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國家安危,能將前方的十幾萬將士與青海出賣。還不顧朝廷制度,做了防範,為什麼還要讓張大安做宰相?

    武則天在簾後聽了臉色一陰,這個王德真是一個蠢材,不會說話啊。

    看似耍了一個小聰明,委婉地點出此事,藉機將次子這個唯一的靠山扳倒。實際上不是,這句話還能反過來聽,江山是你的江山,可也是唐朝的江山。但是你身為皇帝,不能一個小小的平衡之術,居然都不顧國家安危不顧,不顧前方浴血奮戰的十幾萬將士不顧。原來不知,現在應當知了,可為什麼還在任用張大安?

    不知是蠢,知是昏!

    不僅如此,還有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事件。

    武則天真不知道這個屬下替自己娘家人爭過。沒有爭贏,就沒有上奏。可是聽到坊間謠傳了。一開始沒有傳得快,後來傳開了,傳得就飛快起來。這些年風言風語的很多,加上唐朝沒有什麼文字獄,和蟹的神馬,所以百姓也敢於議論。武則天到現在還沒有注意,第二條說皇上戀權昏庸,早先也有過這樣的傳言。

    事實也如此,可換一句話來說,丈夫若不是生病,五十歲不到,正是男人的黃金時刻,怎麼可能在這時候禪讓?

    但第一條謠傳從何而起的?一問,原來是王德真提出,讓自己侄子做大理寺少卿。於是將王德真喊來,呵斥了一頓。不能這樣做,原來提撥親信與侄子,皆是是借助機會提撥的,局勢一平穩,已成定局,丈夫也無奈其何。現在長子平安歸來,繼位已成定局,再掀風鼓浪,丈夫如何作想?

    再說,你是一名宰相,倒向了幾個兒子,是丈夫授意的。那怕倒向了自己,也是丈夫授意的。只有這樣,朝堂才能平衡。就是這樣,戴至德他們數位宰相,只是支持太子,但沒有成為太子的死黨。支持太子穩定的,為了唐朝的將來,也就是如此。可你一個堂堂的宰相,居然倒向了外戚,丈夫如何作想?難不成你要扶助皇后登基,外戚為相?

    這件事做得很不理智。當然不可能直接說,委婉的表露出這份意思。

    王德真認錯回去,武則天一聲長嘆,還是沒有人才啊,若是許敬宗在世,他就不會做得如此的冒失。

    可剛訓過沒有多久,又犯下了眼前這個錯誤。

    張大安也不作聲,心裡,你是一個傻貨,這事能做一次,還敢做第二次?嗯,不好說,李賢府上的那位,是沒有聽到有用的消息,否則沒有什麼不敢做的。

    對此人,劉仁軌等人也是很反感,上前說道:「王相公,莫得胡言。太子呈給陛下的是信件,非是奏摺,上面寫的也是草議。陛下還特地召臣閱讀,上面寫的是太子的一些想法,並非決議。所以並沒有傳示諸相。」

    這才是像一個宰相說的話!

    李治感謝地投去一瞥,心裡面卻將這個王德真記住了,武則天能聽到謠傳,當然他也聽到了謠傳。過幾天吧,眼下先放過此人。但經這一提,氣氛變得微妙起來,政務軍務,不能往朝爭上扯,一扯,立即會複雜起來。

    幾個人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劉仁軌看了看各人的臉色,心想,千萬不要往朝爭上引,於是又說道:「臣還有一議相提。」

    「劉卿,說。」

    「太子殿下目光長遠,想法周全,青海現在是不可得,得之必然鏖戰,棄我所長,敵寇之長,也非兵法之策。可是青海新近所得之地,乃是青海最肥沃的地方,九曲大部皆在河東,特別是大小榆谷,乃是青海最肥沃的地區。又遷移了幾萬百姓過去,哪一帶,臣也曾親自察看。若是屯田,從河湟到九曲,最少能屯出五萬頃良田,甚至能有十萬頃。」

    這時候的人,對地十分地敏感,地也有幾等的,比如李威說的海外之地,大臣感興趣的很少。或者沙漠地帶,又不會感興趣。但是青海一旦開耕出來,不僅是青海,河西走廊都會受益。看到去年的河西走廊的蝗災,只能看,卻沒有辦法救助。太遠了,又沒有水路通達,只好望著蟲子作患,百姓流離失所。河西走廊一穩,西域就會安穩,這一系列的變化,對唐朝十分有利。

    李治撫鬚道:「是啊。姜相公前幾年就想在涼州屯田,可是去世過早,沒有推廣,沒有想到讓弘兒成功。」

    用姜恪,也讓許多百姓議論,藉機替姜恪正一下名。

    「是,但陛下,這一帶,青海百姓眾多,再加上幾十萬黨項人全部臣服,臣以為,僅是鄯廓河洮四州已無法統轄。因此臣有一議,復開澆河郡,統宛肅城、洪濟城與百谷城,以及大小榆谷。」

    「朕准此議。」

    「還有,黨項回歸,又要重劃各個羈縻州,原來是屬於松州管管轄的,但是一旦大戰開始,青海還是主戰場,多有不便。因此臣以為,莫如劃歸澆河新州府統轄,正好太子在青海,又能使這群羌人向心。」

    「此議朕也准了。」

    「還有一件事,若是臣沒有料錯,到了八月到來,朝廷國庫危機,會有一部分緩解。」

    「是,此事眾卿知之即可,不必再提。」李治微笑地說道。史官正準備記載,想了一想,筆停了下來。

    李治又說道:「那麼沒有異議,朕就將這個捷報宣告天下。」

    「沒有了,」各相不會再騷皇上的興頭,一個個退下。

    李治又說道:「皇后,你將這份捷報拿到東宮,讓東宮也高興一下。」

    「臣妾遵命。」武則天施了一禮,退下,帶著李首成來到東宮。好久沒有看東宮這群兒媳婦了,既然與兒子搭成了默契,這些女子,將來也在考慮的。順便觀察一下。

    沒有人敢怠慢,用眼睛看了看,幾個女子雖然有些小的恩怨,總的來說,相處得還不錯,心中五味雜陳。說道:「你們去了青海,本宮忙於國事,疏忽過問。」

    「天后日理萬機,乃國之幸事,」裴雨荷婉聲說道。

    對這個兒媳婦還是很不滿意,不是做皇后的料,不過謹小慎微,日後不會成為自己絆腳石。又說道:「陛下身體一直沒有康復,這是本宮應該做的。弘兒身體如何?」

    「承蒙天后關心,殿下身體很好。只是,只是去年受了凍,身上有許多瘡疤。」

    「本宮知道,因為國家支出巨大,正準備喘過氣來,對各個犧牲將士做一些補償。還有呢?」

    「青海地高,臣妾去了青海,一直在生病。」

    「聽月兒說哪裡風景很美?」

    「是很美,天低雲白,山青水綠,就是終南山也不及。」

    「可惜本宮沒有機會前去觀看。」

    李首成想搖頭,一個太子去了青海,已是了不得,你一個皇后再去青海,算那一門子。

    裴雨荷卻溫聲說道:「天后,最好不要去,風景雖好,可哪裡氣瘴委實厲害。聽殿下說紫山口春夏之季風景更好,幾乎滿山滿野的像一個花園,紅的花,紫的花,藍的花。可到了紫山,氣瘴更重,普通人猛然上去,吸氣都感到困難。」

    「若不是如此,我朝怎麼容得這群蕃子猖獗,本宮給你們帶來一份青海的捷報。李首成,將捷報拿過來。」

    幾個女子讀完,裴雨荷說道:「太好了,青海平定,殿下不用多久,將能回京城吧?」

    這一句問得孟浪,想回京城,那有那麼容易的?李首成解了一下圍,說道:「太子妃,青海雖然暫時大捷,吐蕃必不甘休,未來恐怕還有一戰。再說,按照殿下計畫,籠黨項人於我朝,才是一個開始,白蘭羌還沒有收服。只有在紫山口築城,吐蕃才會真正危機重重。可除了殿下外,其他大臣皆不放心任用。」

    「這樣啊,」裴雨荷一臉失望。

    狄蕙沒有作聲,實際不是,青海諸將,太子也反覆講過,論軍事才幹,黑齒常之與裴行儉皆能挑起大梁。不是青海戰局問題,是這兩位聖上心中的想法。他們不讓太子回來,太子自己也要回來,但不在此時,在臨行前,太子也與自己談過此事。當真等到吐蕃崩潰?這麼大的國家,沒有十年二十年的,還要不出現任何差錯,不然休想它崩潰。太子能不能等到十年二十年?

    裴雨荷又問道:「臣妾從青海時,就托李內侍向天后求情,讓野辭明月進入東宮。這一次黨項人也算立了大功,不知道天后能不能恩准?」

    「什麼黨項?什麼野辭明月?」武則天也茫然了。

    李首成十分尷尬,說道:「是這樣的,當初太子殿下為了拉攏黨項人,曾經許諾過,收留了一名黨項少女,叫野辭明月,答應她進入東宮做一名側妃。又許諾了其他一些好處,所以這一次黨項才不顧吐蕃的壓力,舉族皆叛,讓我朝在青海順利大捷。當時是權宜之計,殿下又不知如何向陛下與天后開口,一直拖著。直到奴婢去了青海,才央求太子妃,讓奴婢向天后求情。可奴婢也不大好開口。」

    「荒謬,荒謬,」武則天斥責道。

    雖是權宜之計,可是堂堂的一個太子,怎麼納黨項的一個女子為妃?又說道:「你們知不知道,此事若傳揚出去,會引起多大的爭議?」

    估計各個儒臣,能從洛陽跪頭請願,一直跪到長安城!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3 10:20
第四百三十七章 抱銅仙(二)

     狄蕙出面了,不能讓裴雨荷再說下去,越說越糟。

    有了身孕,還不明顯,伏下去說道:「天后,殿下也知道,所以才托天后想法解決。去年朝廷動用了十幾萬軍隊,可有許多將士水土不服,吐蕃卻隨時又像大非川一樣,能調動三四十萬大軍。指揮作戰的人又是吐蕃的論欽陵。殿下只好分而化之。但原來朝廷對黨項人失過信。自從貞觀元年起,太宗陛下先後對黨項進行過招撫,到了貞觀五年,拓跋赤辭等帥黨項人皆降,內附者達三十四萬人(實際黨項人肯定不止,因此老午說有四十幾萬百姓)。可是朝廷一直輕視,並沒有真正劃入版圖,導致貞觀八年我朝大舉征服吐谷渾時,赤水道總管道彥與左驍衛將軍樊興從南道經松州入黨項境,進入吐谷渾,發生變故。赤辭派人見道彥,說,往日隋朝攻吐谷渾,借我道,我部甚至供應其糧草資助行軍,然而隋朝在我部,多有擄掠。今將軍借道,我必助將軍,並且還資助你們糧草。若還繼續擄掠,傷害百姓,我必固其道,扼其歸路。然而兩將到了闊水(今松潘西)時,見黨項人不設備,立即擄獲牛羊數千。於是赤辭屯兵野狐峽狙擊我朝大軍,導致數萬軍隊潰敗。然而,赤辭亦不敢負隅頑抗,轉向資助吐谷渾。多少也是衛國公順利平滅吐谷渾原因之一。」

    當然了,話調過來說,是赤辭識相,不然李靖大軍一返,黨項也會土骨瓦解。與李靖相比,論欽陵什麼神也不是,一個小鬼而已!

    不過這件事,唐朝做得很缺理,後來道彥與樊興二人,皆被李世民重處,一個減死流邊,一個減死免職。但也種下了惡因,五年後,松贊乾布從烏海越過大積山西麓,也就是李威逃亡的那種路線,入侵白蘭與黨項,唐朝也沒有援助。實際上以唐朝當時的實力,不用在松州,在積石山就能給吐蕃人一個當頭棒喝。

    總之,黨項人再次內附,一是前幾年,黨項接受了李威之議,再度拉攏,二是吐蕃沒有將他們當作人來看待(注)。但心中有些猶豫不決的。

    「嗯,接著說,」武則天眼睛亮了亮,這個狄蕙雖然出身很賤,畢竟經過不少事,倒很有眼力,這一番說法,頗有幾分道理。

    「臣妾也無其他可說,只說結果。天后也看到了,之所以如此大捷,包括去年殿下逃出生天,黨項人皆出了重力。不但現在,將來還能繼續用到這些黨項人。反觀東女羌,論欽陵侵犯劍南三州,本土軍隊並不多,卻是用好了東女羌,給朝廷帶來了損失。」

    「就算如此,也不必用婚姻做承諾,能答應的很多,比如官職,比如居住地,比如財帛。婚姻,失措啊,」武則天搖了搖頭。倒不是她不想幫忙,雖然有理,可朝廷有多少衛道士?這是血統,是皇室的尊嚴。皇室的尊嚴,又代表著中原所有人的尊嚴。

    這些衛道士可不管你是勝是敗,勝的是青海,敗的是青海,頂多開柘一片疆域,與中原關係不大。牽及到這等大事,無論戰績多少輝煌,該是反對的,還會必然反對。

    狄好急切地說道:「天后啊,可是前面幾位太皇太后,多有鮮卑血脈,黨項人也是鮮卑人的後代,有何不可?」

    「那不同,那時候唐宗室還沒有一統天下,無論幾位太皇太后出自何族,也無人注意。現在唐宗室入主天下,看一看陛下的後宮妃嬪,有沒有人是胡人、羌人或者蕃人?不僅是太子,當年許敬宗嫁女,薛仁貴娶婦,朝中是何等議論?」

    「難道連天后也沒有辦法嗎?」上官婉兒疑惑地問道。

    「為什麼有此說法?」

    「臣妾常聽殿下說天后是這世上最聰明的人。」

    「弘兒有此說?」

    「是,殿下經常提到,」幾個女子齊口同聲答道。

    馬屁,人人皆喜歡的,自然兒子說自己聰明,總歸要想一個辦法。再說,也是又賣了一個人情。想了半天,結果無法可想,說道:「只有一個辦法,乘消息還沒有傳揚開來,將此女立即召入東宮。」

    無輒了,只好用粗暴的手段,直接讓生米做成熟飯。

    也覺得手段不是很好,坐不下去,返回大明宮。但在路上想到了一件事,這個長子,與次子,做事倒是與自己有幾分相似,為了成功,不擇手段。次子心黑了些,長子心軟了一些。區別就在於此。

    但作為一個帝王,不這樣是不行的。

    不過讓她產生了疑慮,既然不擇手段,一旦長子登基,會不會承諾他的許諾,讓自己繼續執掌後宮。畢竟長子歲數已經很大了,完全主政,也不是不可以。而且青海一戰過後,迅速進入建設時期,這對將來長子處理內政,會有很大的幫助。朝堂上的事錯綜複雜,可是青海並不好。只是地方小,百姓少,然而多個民族,遷民,羌人,防俘,將士,戰爭,並不簡單的。

    一旦長子即位,不擇手段地對付自己,怎麼辦?

    還是自己的好啊,出了大明宮,對李首成說道:「你去召裴炎,本宮要見他。」

    王德真肯定完了,自己想保也保不住。

    最希望的還是王德真為相,此人心思單純,對自己無二心。可是正因為太單純,犯下許多不必要的錯誤。

    因此,得重新找一個替代者。薛元超做老好人,讓自己很失望,以後尋機會,要敲打一番。崔知溫也想做老好人,這個人同樣不適合。那麼只剩下裴炎了。

    此人心胸不小,也發覺出來。不過兒子不敢用,自己敢用。

    裴炎到來,武則天讓他坐下,說道:「這段時間,本宮看過你許多批閱的奏本,處理恰當,做得很不錯。也不枉本宮在陛下面前進言,讓你為相。」

    「天后過獎,這是臣的本職。」

    「不是本職,戴相與張相年齡已高,時常患病,處理政事的能力有限,帝國將來,需要重臣挑起帝國的重擔。」

    「臣一定不負天后重託。」

    「還有,弘兒對你一直很誤會,但只要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我相信弘兒最終會賞識你。至於有什麼矛盾,本宮也可以替你調解。」

    「謝過天后。」

    「本宮派內侍李首成前去青海,與弘兒做過細緻的交流。弘兒稟性你也知,雖然良善,有些時候會不顧小節,喜歡衝動用事。但青海一戰,使弘兒成長很快。因此與李首成說過一番話,帝國將來,還是眼下的格局。」

    不好將李威承諾的,武則天繼續執堂部分朝政說出來,畢竟丈夫還活著,最少還能活上好幾年。可話說到這份上,以裴炎的智商,必然聽出。說完後,從簾後看著裴炎的臉色。

    知道,不然會為什麼會派李首成前往?

    其實還有內幕,是小公主鬧得李治無份安分,無奈了,只好答應,李首成前去,是起一個擋箭牌的作用。但這個內幕,太過兒戲,李治是不會說出的。

    聽了後,臉上還是驚訝。

    以皇后的能力,太子的威望,這二人一旦聯手,現在就能掀翻皇上。這簡直太可怕了,想到這裡,立即不顧身份伏下去,說道:「臣將對天后感恩塗地。」

    要的就是這份表決。武則天揮了揮手說道:「退吧。」

    裴炎退下,走在路上沉思。肯定不能站在太子的立場,那麼只好與皇后一抹走到黑了。可是拜於一個女人的石榴裙下,是徹底地拜下去,他又不甘心。

    苦思了半天,只好下了一個決定。先拜伏再說,不能拜得像王德真那樣,授人話柄。以後再見機行事。

    大捷報來,已經張貼出去,長安城歡天喜地。

    這一年多戰爭下來,終於意識到以前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認識。原來吐谷渾人也不全是盟友,分成兩派的,居住在赤嶺以西的全部是唐朝的死敵,不亞於吐蕃人。只有諾曷缽那一群吐谷渾人才是親唐的。

    可這一戰,不但大敗吐蕃人,而且幾乎使吐谷渾偽政權差點滅國。不亡國,也剩不了多少人。

    至於之所以能戰勝,是吐蕃人打不下去,被迫撤出主力部隊,卻是無人理會的。那也是敗,敗給了唐朝的國力。

    雍王府死氣沉沉。

    使陰謀好,陽謀罷,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技巧也是等於零的。

    張大安說道:「李先生,你的計策似乎成效,過幾天王德真有可能會被罷相。只是……」

    段夫慶此時正在傻眼,一個很聰明的人,就沒有想到青海這麼快潰敗。

    不但青海一敗,百姓大量遷移,他的家人還在吐谷渾王城,不知道會不會唐軍攻克下來。心亂如麻,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怎麼太子與黨項人聯手?」

    「這是早幾年的事,很早時候,太子就曾提出,拉攏吐蕃的一部分部落,比如黨項,或者蘇毗、多彌、羊同、象雄。未必會成功,可能使他們產生二心,吐蕃人就沒有了凝聚力。然後到了青海,秘密找到黨項人,成功地策反。去年秋天,太子奪下九曲軍城、洪濟橋,實際上出動的兵力不多,皆是暗中從黨項各部抽出來的。」

    「原來如此,」段夫慶低聲道。

    唐朝大約走的道路,論欽陵計算出來,可十分佩服,是如何瞞過黨項人,或者自己的人,這很有本事的。後來產生一個想法,認為給了黨項人好處,於是黨項人打了掩護,這時候不能計較的,撕破了臉皮,有可能徹底將幾十萬黨項人拱手送給唐朝,於是隱忍不提。可這還是很有本事的。絕沒有想到,自去年起,黨項人就這麼快「變節」。

    張大安不知道他身份,太子越得勢,雍王位置越危險,還指望這個奇人再想什麼高招呢。因此一五一十地將知道的說出來,問道:「難道李先生對軍事謀略也善長?」

    知道自己失了態,說道:「不長,不長,不過瞭解越多,我的策略會越完善。相公,接著說。」

    「後來太子與論欽陵一晤,也是迷惑了這個吐蕃大論。真實企圖是移民,以及利用黨項人內外夾攻。吐蕃大論沒有想到。實際上去年太子突圍時,他的屬下就帶來了一張太子畫的藍圖。」

    「什麼藍圖?」

    「這是一張草圖,是機密,放在兵部。上面是太子的三步設想,第一步是奪下九曲,第二步是奪下黨項,以大積石山為長城,構築關卡,這樣黃河以西青海之地,盡歸我朝囊下。又可以得到黨項數萬精兵,這些士兵不怕高寒,原來鬆散,吐蕃鄙視,所以一直沒有形成戰鬥力。實際上原來我朝的做法,以及吐蕃的做法,皆是錯誤的。」

    「是,」段夫秀心中苦瑟之極,又問道:「第三步呢?」

    「第三步是奪下白蘭羌。」

    「白蘭羌?為什麼,不要青海嗎?」

    「當時我也不懂,雖然太子礙了殿下的將來,可不得不承認他的眼光很長遠,」張大為了對付太子,他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皆向眼前這個奇人透露出來。

    喝了一口茶,還將思緒整理了一下,才說的:「雖然這一次太子大獲全勝,可沒有辦法,將所有吐谷渾的百姓遷到靈州。」

    「是,」這個原因不用張大安解釋,段夫慶也能知道。時間不能長,一長了,兵力一分散,大論一旦返回頭來,悄悄率領一部大軍,這一支唐軍散在青海四面八方,那可就凶險了。所以唐太子說了一月之限。不給大論找機會的。

    但一個月,就是大非川與海北,唐朝也休想清空。百姓願意,可各個貴族願意麼?到靈州送死去啊!

    「因為這仇恨,青海餘部更加對我朝仇視。再說,對諾曷缽仁至義盡,真將所有吐谷渾百姓移到靈州,怎麼安置,僅是供給,朝廷也付不起。所以還有大批的百姓留在原境。一旦入駐,內有內爭,疆域又廣,高地作戰,對我朝又不利。所以先將青海丟一丟。」

    「那麼為什麼攻打白蘭羌?」

    「李先生,還沒有想明白?道理很簡單,白蘭羌不如原來,我朝又築關城,可進可退,一些不怕高寒的將士,以及黨項將士,可拉可壓,數年後,小小的白蘭羌要麼誠服,要麼滅亡。那麼再築關城,築到紫山口。阻住吐蕃大軍去路,將戰役放在紫山東麓的羌地上作戰,地勢低,我朝將士適應,又有許多高山險嶺,我們唐朝守城武器遠遠超過吐蕃人的器械。攻是攻不下來,不攻,吐蕃人一阻,吐谷渾的殘部在諾曷缽率領族人回歸時,只好投降。青海徹底屬於我朝。而且窮困之下,可以再次拉攏多彌、蘇毗等部獨立。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吐蕃人自己會自動瓦解。」

    這廝不但說了,還怕段夫秀聽不明白,做了詳細的講解!

    ps:看到有人說松贊乾布兼併黨項,更名弭藥,使兩族更加親近。松贊五位五妃中有一位就是當時弭藥王之女茹雍妃潔莫尊。這篇論文我沒有下載,畢竟這些專業性論文很冷門,下載大多數要花費人民幣的。但是老午很是不解,黨項各部組織很鬆散,何來一個藥弭王?就是當時拓跋赤辭為黨項所有人當中的翹首,也不敢自稱為黨項王。再看後來,原來吐谷渾境內有大量的黨項人,不然不可能有三萬黨項人入侵涼州,難道從積石山越過九曲越過河湟入侵,有這個戰鬥力與長途跋涉的能力麼?後來因為境況淒慘,全部遷移到積石山一帶。然後再一逼,幾乎舉族遷到了靈州夏州與六胡州一帶。這就是所謂的親密?

    再有一件事,許多人說吐蕃抵抗了大食東上。我看的專業性書籍不少,雖然是囫圇吞棗似地閱讀,可只看到吐蕃大多數時間與大食默契性地抵消唐朝在西域的震懾力,即使磨擦,只是雞皮蒜皮。倒是高仙芝真刀實槍地來了一戰。再說,大食有這個能力,從高原陸地,經過一萬多里,將實力投放到安西,或者青海?為什麼這麼多奇怪的說法,不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