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
可是李威心中那個高興啊。
一直在做跑路的準備,不跑不行啊,歷史知道得並不多,但武則天幾個兒子的命運,可是知道的。要麼莫明奇妙地死了,要麼被嚇傻了,或者嚇得懦弱不敢言了。
或者反抗,他腦袋瓜子並不笨,不然也不會從一個農村弟子,擠入講師行列,可是這個權謀之術,不要說他只是一個講師,就是官員,也準得沒有用。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所以一心在想著跑路呢。
這份拜貼卻讓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狄仁傑是什麼人?事蹟不一定瞭解得那麼清楚,就是瞭解了,也未必全部瞭解。可只要是中國人,除了未成年人外,一千個最少有九百九十九個人聽說過的。當然,電視上說他查案子的什麼,那是故事化了。但這個人很了不起。
其實他還真弄錯了,狄仁傑在歷史上可以說是武周王朝的砥柱中流,不能說一半,至少三分之一功績有他的份。但狄仁傑破案確實有一手,就是因為破案子提撥上來的,在大理寺一年處理無數陳年積案,涉案的多達一萬七千人,無一人喊冤,將京城從上到下,都嚇傻了。
最主要狄仁傑不像崇文館中那些大儒,又酸又臭,他還能變通。這一點對李威現在很重要。可是作為當事人自己,狄仁傑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會是唐朝以後的國老,李威呢只知道他很了不起,其他的又是不清不楚。幸好還知道這一點,否則有可能將這外名貼就扔了出去了。一個法曹也要接見,以後就
慢慢見吧。
魏元忠就更生疏了,只知道他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宰相。本身都是宰相了,能爬上宰相位置何其不易。又很有名氣,那麼肯定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姚元崇,先是愣了一下,後來才想起來,不就是姚元之嘛。那又是一個不得了的人,前房杜,後唐宋,在歷史上所有宰相行列中也可以排在前二十位的。
或者是同名同姓,但這三個人皆同名同姓?因此,拜貼切上四個人,至少有三個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姚崇又是一個善於靈活應變的人,姚變宋剛,與房謀杜斷一樣有名。這一點李威又不大清楚了。
但有一點知道,這幾個人很有本事,而且似乎還沒有發跡,很好拉攏。也不用拉攏,遞了這個拜貼,又點醒自己,本身就意味著什麼!
說道:「準備一下,孤要動身,面見他們。」
碧兒與劉群都有點明白過來了,有可能這幾個人很有名氣,讓太子欣喜的。但劉群說道:「太子,現在天色已經進入兩更,再說,因為周國公對殿下不軌,京城全城搜捕,殿下此時外出,多有不便。況且殿下到現在還沒有吃晚飯呢。」
一句將李威點醒,有些急迫了。不過此中滋味,恐怕狄仁傑也未必全知。那個能料到以後武則天會走上女皇道路?如果能料到了,估計李治就是不顧身體,此時也將武則天斬殺。
他踱了兩步,說道:「這樣吧,劉群,你安排一個人,到驛站通知狄仁傑一聲,就說孤明天上午接見他們。」
「正是,」劉群說完了,立即去佈置。
………………………………
大黑繞著屋簷飛來飛去,很快樂。
再也沒有今年這個小日子過得舒坦了,都不要捕食了,每天下面那些人類兒,就準備了大量雜糧,以及蟲兒餵牠。想吃谷就有谷吃,吃厭了,有蟲兒吃,再不行,再來幾粒小麥兒。
叼了一條小蟲子上來,放在小黑身邊,夫妻倆開始高興地唱歌。
狄仁傑四人就進了東宮了。
打老遠,李威親自迎了過來。
狄仁傑與魏元忠相視一眼,太滿意了,一直擔心,所以說了一句磨模棱兩可的話。如果太子英明,自然能聽出來。而且也值得他們出手相助了,否則不但太子,連自己兒捲進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但太子不但「明白」過來,在遭遇到這一場大劫後,依然對自己十分重視,連夜派人通知自己。
簡直都有些喜出望外。
他二人心態還是不錯的,只是在基層熬的時間太長了,又是不惑之年,也很想抓住機會出人頭地的。
不過他們都意佐了,太子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知道老武在歷史少數的事,對他們重視更是如此。就像他到了三國,不用說,諸葛亮、龐統周瑜能不重視嗎?到了元末,徐達、常遇春、劉伯溫能不重視嗎?倒與這句話並沒有多大的干係。
深施了一禮:「孤見過狄君、魏君、姚君、西門君。」
可憐姚元崇此時僅比太子大一歲,西門翀更只是一個出身寒門的書生,見到太子行這樣的大禮,一雙手都不知道怎麼放了。狄仁傑與魏元忠要好一點,可是依然很激動。
四個人彎腰還禮,姚與西門二人腰都彎到了地上。
「請,」李威將這四個人迎進了寢殿的房間裡。不過一路走一路看著四人,
狄仁傑生了一對豹眼,炯炯有神,看上去十分剛嚴。魏元忠四十歲不到,一對臥鳳眉,眼睛有些細長,看去卻是有些儒雅倜儻。姚崇則十分年青,而且高大威猛,這是因為他自幼喜歡練武造成的,這一點李威又是不知道了。西門翀比姚崇略大幾歲,人才長得也不錯,不過衣著有些尋常,大約家境不大好。可能與這數人走在一起,還是狄魏二人一道引入東宮的,應當也有些才學。
坐了下來,李威對碧兒說道:「將父皇分賞的峽州那盒進貢老樹茶拿出來。」
開始不大明白,現在有些明白了,茶葉唐朝的是以峽州茶最好,其中靠近長江西陵峽邊上的一些深山險谷裡的老茶樹,名氣最大,可惜產量並不高,就是進貢,每年也只進貢十幾斤,東宮之中分了三四小盒,大約一斤不到。這還是李威第一次將它拿出來款待客人。
四個人更是受寵若驚,李威揮手讓宮女太監下去,只留下碧兒一個人伺候,這才正色說道:「孤已經寫出了會當一詩,狄君,如何處之?」
「殿下,臣之所以拜見殿下,正是因為此事。皇上賢明,皇后聰穎,皇子仁慈。此乃國家之幸也。」不好說我是來投奔你的,用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話遮過。當然了,狄仁傑本來自尊心就是很強的。如果不是太子的事蹟,特別是親耕時的發狂打動了他,他還不會折下腰,最少出一些力,有可能是真正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出的力,但想他折節相助李威,是不大可能的。
「豈敢,國家之所以如此,全賴父皇母后。」
「此事不假,但太子也讓臣十分折服。不過有些事,恕臣無禮,可以將它說出來嗎?」狄仁傑謙虛地說。
李威將他當作國寶了,可是狄仁傑自己兒還沒有當國寶的自覺。不錯,有自信,不但他有,魏元忠同樣有,可這是太平盛世,亂世出英雄。諸葛亮傲氣十足,那是劉備在新野很可憐,姜子牙亦是如此,換這時間,試一試看。
然後才說道:「也不一定有弊,塞翁失馬,安知禍福。此詩傳出,天下豪傑折服。只是,另外的……也不大好。」
不管天下豪傑沒有折服,至少將狄仁傑釣來了。
可是他位低望淺,即使說了,也是說半句,丟半句,但足以讓李威會意了。
「是啊,」李威有些憂愁,不管天下有多少英雄好漢向他折服,如果父母不開心,什麼英雄好漢,將軍大臣,都是神馬,都是浮雲。這才是根本所在。
「不但這件事,還有另一件事,昨天殿下在周國公的府上,雖然雷厲風行,但也不大好。其實殿下,是沒有處理周國公的權利的。不如低調悲情,畢竟殿下是太子,陛下與皇后的親子,他只是外戚。反而有可能使陛下與皇后做出有利殿下的處決。此事張揚了,對陛下與皇后都失了顏面。不過,如果殿下不這樣做,以後會有更多的周國公出來。孰利孰弊,怎能分得清呢?」
連他都想不通。
至於李威則是憤怒之下,根本就沒有想過。
只是一句,李威就深施一禮,說道:「狄君高見。」
「也非是我一人考慮的,是魏學士與臣一道商議了許久,才得出這個結論的。就連姚君與西門君都有一些很好的想法。」
「謝過三位。」
「不敢。」
「那麼四位,如何教我?」
「其實無論為與不為,孰對孰錯,難以猜測。老子說其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如果若為,終歸著了皮表之象,就像殿下在東市,在弘文館刻意替陛下與皇后頌歌載德一樣。如沒有戒備之心,何做出此等著相之事?」
李威悚然一驚,站了起來,長揖於地,說道:「孤錯了,還望狄君、魏君、姚君、西門君,教孤。」
狄仁傑一語中的,意思是你不防備著你父母,何必惺惺作態?如果是普通人,聽說此事了,肯定會開心的,咱的兒子孝順。但李治與武則天是普通人嗎。李治如果不是因為病魔將身體拖垮了,治理國家,又是一個漢文帝漢景帝。武則天更不用說了,她是什麼人?一個繼室的女兒,寒得不能再寒了,在家受兄長欺壓,到了皇宮中不久,李世民過世,寄附於王蕭二位之下,一個是太原王家的女兒,一個是蘭陵蕭家的女兒,且不說她們身後家族的力量,就是朝中又有多少大臣支援。一步步走到今天,這份智慧,這份權謀之術,天下又有幾人能及?
自己這個小心眼,有可能馬上就能讓他們識破了。一旦讓父母產生這想的想法,這孩子壞了,防著我們了。
那麼他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都不用考慮了,去跑路吧。早跑早好,跑晚了,連路都跑不了一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