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一大道
但主管錢袋子、知道國庫空虛的戶部尚書李起元不幹了,他皺著眉頭,看也不看朱由檢一眼:“水泥路雖然能造福於民,給行人和商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臣以為,此時不應修路,理由有三:一、從京師到山海關,全程超過七百里,全修水泥路,大明國庫嚴重不足;二、水泥路便於大明運輸軍事物資,同樣適合建奴的騎兵,一旦三海關有失,建奴的騎兵倍道,兩、三天就可以直逼京師;三、京師和山海關之間,山水極多,修路極為不易。”
不怪李起元反對,大明六部,各負其責。打仗由兵部負責,修橋補路有工部負責,而每項活動都需要錢,這就需要戶部充分用好大明的錢袋子。
“哈哈,五弟有什麼看法?”朱由校打個哈哈,將球踢給朱由檢,因為修這條路是朱由檢提出來的。
“李大人言之有理。”既然皇兄將球踢過來,自己只好接下。
朱由檢相信李起元的考慮不是為了私利,一次性修這麼長的路,支出難免令人心痛,而且,水泥路的優點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
“本王相信,李大人的理由是出於一片為國為民的公心,但大明現在面對的最大威脅,也不能不考慮。”朱由檢先將目標引向遼東戰爭,現在的遼東戰事不利,誰也不敢在這上面大包大攬,否則,你就等著掉腦袋吧。
“遼東建奴,已經定都盛京,也就是大明的瀋陽,遼西已經處在建奴的直接威脅之下。建奴的目標,不言而喻,一旦山海關失守,建奴的騎兵就會直下京師,大明不是丟地傷人,而是亡國滅種。所以,本王對李大人的意見不敢苟同。一、修建京師到山海關的水泥路,的確耗費甚巨,但水泥路便於商賈通行、財物周轉,減少周轉週期,擴大貿易量,大明可以增加稅收,而且,幾百里的水泥路,要想修好,非一日之功,戶部也不需要一次性付款,修一段付一段,應該不會給國庫帶來太大的壓力;二、水泥路只能保障大明的軍隊供給,對建奴卻沒什麼用,建奴的騎兵以劫掠為生,根本沒有供給,要水泥路何用?三、大明對北方用兵,非軍隊數量不足,而是軍用物資的供給瓶頸。一句話,大明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打的不是軍事,而是物資供給。昔年成祖遠征蒙古,士兵不足三十萬,卻有一百萬人運送糧草物資,這才臣服了蒙古各部。如今建奴威脅山海關,一旦糧草供應不上,長城必定難保。京師與山海關之間,有高山和惡水阻隔,交通不便,加大了大明軍隊糧草的運輸難度,一旦遇到陰雨天,道路泥濘難行,誰能保證糧草及時供應?如果因為糧草原因,造成戰事不利,誰能替兵部承擔責任?”不知不覺中,朱由檢將兵部的幾位尚書拉到自己的一邊。“修築水泥大道,可以減少彎道,縮短道路距離,既能減少物資運輸的時間,又能減少物資運輸的費用。”
“你就是要推銷水泥,想為自己積攢財富。”李起元氣急,竟然使出了人生攻擊。
“本王蒙皇兄恩惕,貴為信王。有金碧輝煌的信王府可供居住,有成群的奴僕侍女伺候,有千畝良田的穩定收入,上無老人需要贍養,下無妻子兒女需要撫養,更無親戚朋友需要接濟,要許多錢財究竟有什麼用處?本王已經向皇兄做出承諾,水泥廠將按照農田的十五稅一的標準交納稅賦。水泥廠賺錢子,大明戶部也會有一份收入。李大人,你說,本王是不是純粹為了自己斂財?”朱由檢的氣勢,明顯壓倒了李起元,加上水泥廠的收入,有一部分要交稅,算是綁架了戶部的其他幾位尚書。
水泥廠的納稅,將是大明的第一份工商稅。路只有一條,而水泥廠的收入,是長時間的,只要廠子存在,稅收就會源源不斷。現在大明國庫空虛,如果過分在這件事上糾紛,說不定皇帝重提徵收商稅的問題,對於依靠江南工商業養活的李起元,以及他背後的東林黨,絕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還不是東林黨一黨獨大的時期,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已經籠絡清流派,隨時可能發動對東林黨的致命一擊。
“可眼下正是農忙時節,哪來壯丁修路?”李起元本來不死心,但他沒有得到聲援,甚至東林黨人都沒有支持他。因為他們現在面對的不是他們的政敵,而是皇帝和信王,既然不是東林黨的公敵,那就是你李起元自己的事,再說其他的尚書也不太敢提出反對意見,即使能忽略年輕的信王,卻不能忽略皇帝,從他的開場白中,傻子都能看出皇帝對修路的支持。
這只是一點銀子的事,不是原則問題,上綱上線也上不了,如果皇帝連這麼點小事都不能做主的話,萬一他發飆,乾綱獨斷,別人也沒什麼辦法。
既然大家都不反對,自己何必找麻煩?所以李起元雖然順著原來的思路繼續反對,但他找了一個自己都認為站不住腳的理由。
朱由檢也看出李起元不再反對修路,他只是需要一個臺階,否則他無法面對同僚。明朝的大臣們還是比較在乎名譽的,一旦名譽丟了,就會遭到士林的集體輕視,政治前途基本上就結束了。“那依李大人看,怎麼解決壯丁的問題?”
這世的朱由檢,雖然還未成年,但他有兩世的記憶,這樣的場面還是可以應付的,雖然朱由檢已經有了想法,但他將球踢回給李起元,就是希望在修路已是大勢所趨的時刻,李起元也能為修路盡一份力,從而讓他真正支持修路,不會在將來的資金撥付過程中使絆子。
“能不能讓士兵參與修路?”李起元閉目思考一會,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李大人的主意實在是妙。”朱由檢的目的是修路,既然大局已定,給李起元一頂高帽也沒什麼不可以。但這頂高帽子要送得自然,不然效果就適得其反了。“李大人,依本王看,李大人的主意有一石三鳥之效。其一,士兵的組織紀律性好,有利於管理;其二,人呀,對自己生活過或者做出貢獻過的地方,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這些參與修路的士兵,將來會更加愛京師、愛山海關、愛大明;其三,士兵本來就是由朝廷供養的,讓士兵去修路,索性連酬勞都省了。李大人,不知本王的分析,是否有遺漏?”
自己想到的,人家想到了,自己沒有想到的,人家也想到了。李起元只有機械地點頭,平時非常自負的他,在這還未成年的王爺面前,只有崇敬的份,果然是皇家天威深不可測呀,假以時日,朱由檢更加成熟,那是怎麼可怕的人呀!
不僅是李起元,平時對朱由檢讚賞有加的李春燁更是感覺一股興奮的火在體內亂串,看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沒有錯,朱由檢是自己值得追隨的人。
連平時和朱由檢沒有多少交集的王紹徽、薛三省、黃立極等人,也是向朱由檢投去讚賞的目光,信王還是如此年輕,他究竟是如何想得這麼深遠?
崔呈秀也在偷偷打量朱由檢,看來以前對他的輕視是大錯特錯,自己必須重新給朱由檢定位。
最後,朱由校在一片贊同聲中拍板,調五軍營中四勇營的士兵修路,工部先行組織人員測量、繪圖,確定路線。這是大明修築的第一條正式的水泥路,就叫第一大道。
|